检阅的教案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0:35:21
检阅的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1-29 10:35:21     小编:碧墨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对教学过程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检阅的教案篇一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俺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俺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xxx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示。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示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示,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与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分析:

假如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不让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示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外表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与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xxx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检阅的教案篇二

《检阅》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国庆节检阅的时侯,儿童队员博莱克的左腿截肢了,但他还是勇敢地,不怕困难地走上了检阅台。

我非常地佩服博莱克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痛,勇敢的精神。想到平常胆小如鼠的我,连一条毛毛虫都怕,真是很惭愧。

在平时,我才不会像博莱克那样有恒心,不怕困难。我一碰到一点小挫折,做上三下两下,干脆不干了。哪像博莱克每天坚持去练习踏步,争取不为儿童队丢脸。尽管再疼,他也坚持不懈。他为了自己而练习吗?不是,博莱克为的是团体。大家已经商定让他排在队伍的第一排的时候,大家已经信任他能做得好,博莱克要好好表现自己。博莱克坚持练习了十多次,当然没有给儿童队丢脸。

博莱克真伟大,他无私地练习,自己的脚十分疼,疼得简直不可想象,却不求回报,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检阅的教案篇三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旅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总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华沙、检阅的资料。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观看)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在做什么吗?(学生回答——国庆阅兵)。对,这是我们国家周年阅兵式上的图片。在这一天呢,许多的游行队伍都要接受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答——祖国真伟大、我很自豪……)对,确实非常壮观,我们都要为祖国感到骄傲。

2、那这幅图呢?(出示图片)这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检是检验,阅是观看。检阅一般是指一支队伍的最高首长对他的队伍举行隆重的检验仪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生字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多读几遍。标出本课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课文,再读课文的过程中纠正错误的读音。

(2)识记生字。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吗?”

a、出示生字。

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

(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起来读)。

b、识记字形。

大家都这么棒,已经会读这些生字了,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同桌相互说说。全班交流。交流难记的字。

“俱”右半部分中间是三横,不是两横。

“博”书写时左小右大,和“搏”组词区分。”

“截”注意正确的书写笔顺,和“载、栽”对比识记。

“慕”书写时上小下大,重点指导下面的部件,下面是心的变体,不是小。

“席”里面不是草字头。

“纠”和收一起记,自主观察,提出疑问,相互提醒。

a、换一换:博—搏默—墨棒—捧羡—羔慕—幕席—度。

b、减一减:俱——具伍——五。

c、拆合识字法:鸦默棒禁众。

d、归类识字:截、载、栽。

(3)检查认字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重点指导:翘舌音:拄众后鼻音:洪队伍:“伍”读轻声。

(4)理解新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会读这些词语了。那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都停止鸣叫,形容很静。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淹没:盖过。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师: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指名回答,教师表扬回答的学生。(文章讲述了在波兰国庆检阅式上,一队儿童队员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检阅时,他们的队伍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喝彩的故事。)。

2、文章的题目是检阅,那么围绕检阅讲了那两件事情呢?

引导学生回答:准备检阅、检阅时。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了解了大意大意,那么我们这节课来深入学习文章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大家了解到什么信息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段告诉了我们地点(波兰首都华沙)在干什么?(正在准备欢度国庆节。)那在国庆节上发生什么事了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2、学习第二到第九自然段(检阅前)。

(1)请大家自由朗读2-9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事?(点名回答。少先队员准备检阅,但遇到了棘手的事,最终完美解决,大家都很高兴。)。

(2)在准备检阅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棘手的事?(“棘手的事”是指大家不知道怎么安排截肢拄拐的博莱克。)。

a、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第四自然段:“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说明了什么?(当时他很犹豫,矛盾,“终于”说明他很有勇气)。

第五自然段:“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本意是指很安静,本文指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很为难,没有一个说话的。)“确实”“非常”说明(这件事很难办)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棘手。那“棘手”的意思就是(难办)。

b、第六自然段:(展示课件)。

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连用五个问号)你体会到了什么?(写出了少先队员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指导朗读,读出为难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评价读、齐读)。

(3)过渡: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队员的顾虑,那这件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

a、办法:队长想出好主意,把博莱克放在第一排,大家都表示赞同。

b、从哪里体会出大家都赞同队长的想法?

第八自然段:“太棒了”,“羡慕”

c、大家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d、第7-9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家对博莱克的尊重与关心。)。

e、指导朗读,读出赞同、高兴的'心情。

3、学习第十到第十六自然段(检阅中)。

(1)国庆节那天热闹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第10自然段)。

a、联系上下文体现“隆重”的意思。(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站满)。

b、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波兰人民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

c、指导朗读,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2)在如此盛大的节日里,如此隆重的检阅中,博莱克表现怎样?(他走得非常自信,非常棒,神情很专注。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3)如果你就是博莱克,你当时的心情会如何?(高兴、激动、兴奋、自信、骄傲、自豪……)相机朗读:就带上你的感受读一读!

(4)是啊,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也博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大家是怎样表扬他们的呢?”(大家齐读,展示课件)。

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a.“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谁?大家为什么这么夸博莱克?(联系上文第12段)。

b.“这些小伙子”又指的是谁?大家为什么称赞他们?

前后桌讨论:观众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的整齐吗,有没有其他原因呢?(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让每个人都想有自己应有的权利。)。

c、指导朗读,读出人们的称赞的语气。

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自信的博莱克,人们是这样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想着博莱克的艰辛付出,人们是这样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三、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1、博莱克成功了!儿童队成功了!看着他们越走越远的身影,你想对博莱克说什么?请同学们把你想对博莱克说的说一说。

2、出示一些图片:残疾人(如失明、聋哑人、断手、腿残)。

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这些残疾人说些什么?

3、总结: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有爱心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伸出彼此的双手,去尊重、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用我们的爱心去营造这美丽的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四、布置作业。

1、把你想对博莱克说的写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更多的人去尊重爱护残疾人。

五、板书设计。

这个小伙子自信自强。

真棒!

这些小伙子关心尊重。

检阅的教案篇四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检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国庆庆典。一个学校接受检阅,第一排是个拄拐的男孩。观众给予他们最高的评价。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那个拄拐的男孩是博莱克。而且,有的队员说,要不把博莱克放在对尾,再不就把它藏在队伍中间,或者劝他不去。但队长却让他站在第一排。因为,他也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儿童队员。我明白了,不管博莱克怎样,他都要去检阅,这可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呀!队长他可真聪明,就因为博莱克站在第一排,和所有队员抬头挺胸的精神,观众才给予他们最高的评价。

我想,这次检阅非常成功的原因是:他们很团结,全员参与,精神十足。所以观众才给予最高的评价。

检阅的教案篇五

大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早在公元前,中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

阅兵意义。

大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阅兵史。

20是我国国庆大阅兵60周年,相比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19国庆阅兵给我们留下一个辉煌而震撼的昨天,但是在新世纪的第一次重大国庆阅兵绝对值得我们铭记。

检阅的教案篇六

1、通过自学认识“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通过借助生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俱乐部、棘手、鸦雀无声、洪亮”等词语。

2、在朗读练习中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4、通过想象、朗读和移情体验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心灵以及残疾儿童的自尊自强积极的人生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初步感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课件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感知课文。

1、出示:“检阅”——齐读。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2、欣赏国庆xx周年阅兵式。

介绍背景知识:20xx年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几十万军民参加庆典,中央领导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画面定格,配上字幕:阅兵——国家民族的盛典阅兵——军人向祖国的汇报)。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

(1)引: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呢?(队伍中有一位拄拐的队员,随机理解“截肢”)。

(2)就在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检阅》,去用心体会那份感动吧!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a、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b、思考:这是一次怎样检阅?有哪些队伍参加了这次检阅?

2、小组交流。

3、读准生字字音,认读词语:

(1)课件出示我会认: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

(2)课件出示我会读:博莱克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观众纠正俱乐部主席台鸦雀无声情不自禁(带读字:拄拐走路声音洪亮)。

4、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这是一次怎样检阅?

课件出示10自然段,抓住“盛大、隆重”,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检阅的隆重和盛大。

b、参加这次隆重的检阅的队伍有些什么人?(步兵、炮兵、青年队员、儿童队员)。

三、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出示重点句,引导质疑。

(1)在这些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人?(儿童队员)。

成千上万的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把最真诚的称赞送给他们,有人说——有人说——(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2)引导发现: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3)质疑过渡:难道只有儿童队员的队伍最整齐吗?

让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用心去体验,他“棒”在何处?(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自信,又那么精神。)。

2、走进博莱克。

(1)课件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介绍给大家?

(2)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博莱克呢?点拨:此时此刻,他忘记了自己——他也忘记了自己——他只记得自己——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3)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a、同学们,为了这次检阅,你知道博莱克和队员们练了多长时间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我看到他的头声流出了很多汗;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小结过渡:一分耕耘换来一分收获,博莱克洒下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出色的成绩。——再读(课件出示)12自然段。

(4)出示特写画面,引导写话:

(出示课件)拄拐的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同队伍保持一致。你们看,他高扬的头,他挺起的胸脯,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博莱克,你是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我要向你学习。博莱克,我看到你的自信了,你真的很棒!)。

(5)指导感情朗读。

自信、坚强的博莱克真让我们佩服,让我们再次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生齐读。

(6)朗读深化。

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这个小伙子真棒!)。

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随机指名读。

(7)真诚的赞美、如雷般的掌声都传到博莱克的耳朵,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心情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队员心存感激)。

3、走进儿童队员(简略处理,以做铺垫)。

小结:同学们,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用心感受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

四、小结巩固,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笔顺是“广席”。截:笔顺是“土隹截”。)。

五、作业布置。

检阅的教案篇七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5、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检阅的教案篇八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旅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商定、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方便、羡慕、情不自禁、盛大、隆重、街道、人山人海、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议论”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总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华沙、检阅的资料。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观看)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在做什么吗?(学生回答——国庆阅兵)。在这一天呢,许多的游行队伍都要接受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答——祖国真伟大、我很自豪……)对,确实非常壮观,我们都要为祖国感到骄傲。

2、那这幅图呢?(出示图片)这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检是检验,阅是观看。检阅一般是指一支队伍的最高首长对他的队伍举行隆重的检验仪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生字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要多读几遍。标出本课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请同学朗读课文,再读课文的过程中纠正错误的读音。

(2)识记生字。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生字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吗?”

a、出示生字。

俱、博、鸦、截、伍、默、局、棒、羡、慕、禁、席、众、纠。

(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起来读)。

b、识记字形。

大家都这么棒,已经会读这些生字了,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呢?同桌相互说说。全班交流。交流难记的字。

“俱”右半部分中间是三横,不是两横。

“博”书写时左小右大,和“搏”组词区分。”

“截”注意正确的书写笔顺,和“载、栽”对比识记。

“慕”书写时上小下大,重点指导下面的部件,下面是心的变体,不是小。

“席”里面不是草字头。

“纠”和收一起记,自主观察,提出疑问,相互提醒。

a、换一换:博—搏默—墨棒—捧羡—羔慕—幕席—度。

b、减一减:俱——具伍——五。

c、拆合识字法:鸦默棒禁众。

d、归类识字:截、载、栽。

(3)检查认字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重点指导:翘舌音:拄众后鼻音:洪队伍:“伍”读轻声。

(4)理解新词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会读这些词语了。那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都停止鸣叫,形容很静。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淹没:盖过。

三、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1、师:同学们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指名回答,教师表扬回答的学生。(文章讲述了在波兰国庆检阅式上,一队儿童队员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检阅时,他们的队伍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喝彩的故事。)。

2、文章的题目是检阅,那么围绕检阅讲了那两件事情呢?

引导学生回答:准备检阅、检阅时。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检阅的教案篇九

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教学生字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交流课前资料。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故事的题目叫《检阅》。生与师共同书。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一)、想不想知道故事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读课文之前师有小小的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开始自由读文。

(二)、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教学生词,生字。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观众、纠正。

(2)、你能试着读一读这些词吗?

(3)看看哪些字易读错,哪些易写错。

(4)理解词语的意思。

羡慕棘手(相机理解)截肢情不自禁鸦雀无声。

(5)写字。

重点指导:“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席”的笔顺。“截”的笔顺。师板书生书空,练写。

三、默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理清顺序。

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吗?又写了什么?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再练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还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生质疑:什么叫棘手?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叫“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你是抓住课文中的哪些字、词来读出(为难)的语气。再分角色读。

讨论:课文分几部分写的?

生汇报:准备检阅讨论检阅参加检阅受到好评。(教师板书)。

四、作业: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板书:准备检阅。

3、指导书写。讨论检阅。

4、抄写词语:参加检阅。

受到好评。

第二课时。

师引读: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另一名观众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一、细读课文,读书讨论。

(一)走进博莱克(学习“这个小伙子真棒!”)。

1、我们都知道,这个小伙子指的是——(生齐答:博莱克)。

指名学生读。(读参加检阅部分)。

我们都来认识认识博莱克吧!生自由读这一节。边读边想哪些词让你觉得博莱克棒?

引导:能把他努力走整齐的样子读出来吗?

2、如果你就是博莱克,拄拐走在检阅队伍的第一排,你会想什么?(坚强、自信)。

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

他是一个多么自信的孩子,你看他——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一个多么无畏的孩子,你看他——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一个多么优秀的孩子,你看他——生读:“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4、语言训练。

说他自信、无畏、优秀时因为——————。

是啊,身残志坚的博莱克,用他的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他是多么完美,多么了不起,怪不得一名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说:“(生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你认为他棒吗?那就翘起大拇指夸夸他吧!

(二)走进儿童队员(学习“这些小伙子真棒!”)。

1、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

3、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沉默的局面“指怎样的局面?

他们此时在想什么?(体会儿童队员的矛盾心情)。

这些想法都很有可能,谁愿意来读读课文中他们想的句子。

引导:这么轻松吗?这可是一件棘手的事,非常难办,想想应该怎么读。大家自由读,体会一下儿童队员们对这件棘手的事很为难的心情。

是啊,这一小节有5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3、儿童队员们谁都不愿意伤害博莱克呀。此时此刻,博莱克会想些什么?

4、最后队员们决定让博莱克站到队伍的第一排,当队长和队员们冲进教室把这个决定告诉博莱克时,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写一写。

(读写训练:队长和队员们冲进教室对博莱克说……)。

5、没有队员们的支持,也不会有队伍中这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博莱克。所以观众会说:(引读)“这些小伙子真棒!”

你认为他们棒吗?说说你的理由。

是的“这些小伙子真棒!”是因为他们并不嫌弃博莱克是个残疾儿童,而是非常尊重他,一致同意让他走在检阅队伍的第一排,让他充满自信地参加这场令他终身难忘的检阅,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

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的鼓励,我一定要走整齐——。

他想,这是队员们对我真诚的爱,我一定要走出精神——。

二、带着敬佩的心情读文。

三、总结全文。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师:出示下面话题。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c、看到这些儿童队员,我想说:……。

3、学生自己写在课后习题上,同桌修改后,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检阅的教案篇十

大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早在公元前,中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已有阅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多次举行盛大的阅兵,接受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检阅。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阅兵包括阅兵式和分列式。有时只进行一项。阅兵式是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的仪式。分列式是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检阅的仪式。

阅兵意义。

大阅兵是展现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

一般而言,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阅兵史。

2009年是我国国庆大阅兵60周年,相比以前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1999年国庆阅兵给我们留下一个辉煌而震撼的昨天,但是在新世纪的第一次重大国庆阅兵绝对值得我们铭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检阅的教案篇十一

1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尤其是不容易写好或容易写错的字比较多,教师要加强指导。如,“俱”字容易把右半部分中间的三横写成两横;“博”要与“搏”进行区分,可以用组词的办法,通过它们的不同用法区分字义;“截”可以和“载”“栽”等字对比识记,并正确书写;“慕”要重点指导下面的部件“”,“慕”和心情有关,所以“”是“心”的变体,不能写成“小”;“纠”的右半部分可以和“收”进行对比。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提出疑难的地方,并互相提醒。在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书写特征并充分练习之后,要尽量连成词语写,如,“俱乐部”“鸦雀无声”“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主席台”“观众”“纠正”,让他们在词语中巩固汉字,最大限度避免可能出现的同音替代现象。

2抓住主要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先让学生整体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具体分析:课文的题目是“检阅”,文中写了关于检阅的哪几件事?(课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然后细细品读每个部分。

3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感情。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他们的心理。课文线索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如,“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街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揣摩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的勇气的,打破了沉默。“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段落细致描写了儿童队员们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队员们!……”队长一定是想出了好主意,心情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所以用“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而在他讲这番话之前,气氛一定非常沉闷。“太棒了!……”这个队员非常赞成队长的提议,大家的'顾虑统统打消了:为什么只想到了把他藏起来,或是不让他去呢?博莱克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是令大家骄傲的儿童队员一分子,有什么理由把他拒之门外呢?问题明朗了,大家的思想也统一了。“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通过对文中儿童队员们是如何将博莱克放在游街队伍第一排这一过程的体会,学生一定会发出这样由衷的赞美,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悟和体会。

4课文中的词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检阅”,可以联系课文的内容,或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棘手”,可以联系上下文中儿童队员的语言和表情来理解;“鸦雀无声”,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来做一做,以加深体会;“情不自禁”,可以通过说句子的方式加以理解、运用;“盛大的节日”“隆重的检阅”,则可以借助下文的具体描述,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和学生的想象来体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理解、运用词语的方法。

5课文中提出了两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质疑能力。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从揣摩人物心理的角度,引导学生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养成边读书边在关键的地方思考的习惯。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感到非常为难的处境。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到为难的时候,再设身处地想想文中人物会是一种什么心情,并读出自己感受到的这种心情。“我能体会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使学生感同身受:他一定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并对其他儿童队员心存感激。除了这两个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其他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

6课后思考练习二,“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有哪些含义?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咀嚼,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街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再来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大胆地让拄拐的博莱克站在第一排。虽然他们曾经犹豫,怕拄拐的博莱克影响儿童队员游街队伍的整体形象,但是最终,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因此,孩子们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获得了“这些孩子们真棒”的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不但赞扬了自信的博莱克,而且赞扬了儿童队员们美好善良的心灵。这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尤其是儿童队员们关爱残疾人的举动,尊重每一个人平等权利的做法,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使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植根学生的心里。第三题让学生对课文的主人公博莱克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写下来,这是由说到写、由阅读到实践的一个引导。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这样的意识:读书时要认真思考,并随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这里,学生想说的话可能很多,敬佩,赞许,鼓励……都有可能,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只要不偏离文本的主旨,都应该加以鼓励。

检阅的教案篇十二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5、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总结: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15、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441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