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故事教案(热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8:07:15
森林的故事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9 08:07:15     小编:纸韵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安排,也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案中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实物等。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教案的编写要领和注意事项。请大家务必认真参考。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集体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难点: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老师的指挥动作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音乐《森林音乐会》选段,与音乐想匹配的节奏图谱(小动物演出节目单)。

2、打击乐器:圆舞板、双向筒、碰铃、铃鼓。

3、幼儿分三小组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的音乐,请用你的小耳朵仔细听。

2、老师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欣赏完毕,教师提问:

“你们在好听的音乐中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鸭子等)。

师:“你们的耳朵真厉害,听到这么多的小动物的声音呀。”

师:让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或响声。

4、再听一次音乐提问:听完音乐后,你什么心情?想干什么呢?!听完音乐后老师也特别开心、舒服。

5、师配音乐讲故事:早晨,太阳笑眯眯的照着大地,小草伸了伸懒腰,向小伙伴打招呼;大树伯伯笑呵呵的看着周围的一切,可爱的小松鼠在大树伯伯的肩上跳来跳去。小河里青蛙正在呱呱的'唱歌,小鸭欢快的戏水,岸上各种小动物互相追逐,大家玩的好开心啊,美丽的孔雀正要开屏,好一幅美丽、和谐的场面。

6、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听到了都有哪些小动物?

二、教师出示演出节目单。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来做游戏。

1、出示青蛙及节奏型请幼儿学青蛙的叫声。

2、出示小鸭子及节奏型让幼儿学小鸭子的动作。

3、出示孔雀及节奏型让幼儿学孔雀开屏的样子。

4、请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节奏性。

5、将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方式打节奏型。(青蛙拍手、小鸭子拍退、孔雀哗啦啦)。

6、让幼儿随音乐徒手打节奏型,是指挥。

7、出示乐器,向幼儿介绍乐器(圆舞板、双向筒、铃鼓)。

三、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2、请一名幼儿当指挥其他幼儿演奏教师在幼儿演奏的过程中提示幼儿注意打演奏的时候要整齐。

四、结束部分。

师:“谢谢各位小演员,你们的演出真棒!现在我们把小乐器轻轻送回家,演出到此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二

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

教师网上下载《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音乐。

学生听音乐。

为学生理解课文作好先期准备。

请学生回顾有几种表达方式。

学生根据以往的积累回答。

为理解课文教学重点作铺垫。

请学生划出文章中哪些地方是描写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为明确教学重点作铺垫。

请学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描写的,并说说其作用。

第一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净化眼睛和心灵的作用。

第二处描写说明森林与城市的味道相调和。

第三处描写说明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第四处描写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

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第四段“味道”这一词在此处是什么意思?能否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

第六段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第八段远处雕像看得一清二楚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理解森林与城市风貌相调和。

理解森林更适宜人居住。

理解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教师再质疑。

文中还有哪些修辞句表现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

学生在书上划线。

领会写景可适当运用修辞句。

这几处景物描写说明什么中心?作者用什么表达方式概括中心?

学生根据全文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明确可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再读写景的.段落。

学生阅读。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读冯骥才《珍珠鸟》,划出有关景物和动物描写的句子。

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

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

(景物描写)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抒情、议论)。

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三

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

(一)《小树变森林》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

(二)《仙女施魔》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可教师可幼儿)种子小动物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2)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编辑:stone。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五

一、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的快乐、活泼情绪,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2、能把握歌曲的结构,尝试分组的自主学习歌曲并大胆仿编。

3、体验表演唱的快乐感。

二、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了解小提琴,及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及美妙声音。

2、森林背景图,小动物及乐器卡。

3、字卡:森林音乐家、热闹、快乐。

三、活动过程:(一)、练声活动:

“我听见风儿在呼呼吹”

教师小结:声音有强弱,在强拍上声音要――,在弱拍上呢?

(二)、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么美妙的声音带我们到了一片森林里,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看音符)“热闹”

2、这些音乐是谁带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三)、扑捉歌词的结构,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尝试念歌词。

1、找对应。

松鼠、提琴、音乐家、这边拉一拉,那边拉一拉。

(有补充吗?)(你知道怎样演奏小提琴吗?)(会演奏乐器的这样的人我们叫他什么?)。

2、图谱演示完整说一段歌词。

3、圆舞板也想说,听听他说的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强拍、附点、重复)。

4、圆舞板想要邀请我们一起说,准备好了吗?你们可以拍手哦!

(四)、跟音乐唱,尝试表演唱。

1、你能把这些小秘密都唱出来吗?(跟琴演唱2~3遍)。

2、我想当音乐家,瞧!我会拉小提琴,你们呢?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演奏起来吧!

(五)幼儿自主学习第二、第三段。

1、除了音乐家小松鼠,还会有谁呢?他会演奏什么乐器呢?这个任务交给每个小组,以你为中心,这边为a组,这边为b组,每一组听一段音乐,听完后一起唱出来,看哪一组最会听。

2、音乐家是谁?他演奏的'是――?怎样演奏的?一组演唱一组表演,交换表演。

3、现在告诉我这首歌有几段?歌名叫。

(六)创编歌曲,制作音乐相册。

1、集体。猜猜这是什么乐器?钢琴。

2、个别。

3、找个小伙伴,编给他听。看!这是音乐家相框。

孩子们,只要努力,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个小小音乐家的。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六

1、感受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培养学生讲故事、表演能力。

2、玩玩音乐游戏《森林之声》,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声响模拟创作大自然中各种音响。

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唱此曲,并进行简单地表演。

通过听音乐、配乐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聆听音乐,熟悉这段音乐。

课件、录音机、头饰。

1课时

一、常规训练: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要求:动作整齐、有表情)2、师生好。(要求:声音自然,统一)

二、音乐游戏《森林之声》

1、导入:师:“美丽的森林到了!森林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很好。森林有哗哗的流水声,呼呼的风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各种小动物叫声、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声。今天我们来做音乐游戏(森林之声)

2、学生讨论模拟自然界各种声响的方法(要求:能用多种方法模拟声响)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怎样模拟森林美妙的声音?”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第一个讲讲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教师分发头饰)

师:“对!我们可以用人声、乐器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3、表演《森林之声》

师:“我们一起表演《森林之声》,听到什么声音就扮演什么角色,请戴头饰的小朋友到中间来表演,可以加一点动作。”

师:“小羊悠闲地吃着嫩草,牛儿自在地漫步,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小河欢唱着,微风吹拂着,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声”啊!”

三、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

1、欣赏书上(14――15页)六幅画。

2、根据五个字――配乐讲故事

关键:仔细观察图画,能讲出六幅画的内容,能区分安静、欢乐、阴沉、激烈的音乐。

3、每播一段音乐,学生回答对应第几幅画(先按顺序,后任意)

4、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表演)

分角色:叙述者、小狗、猎人、天鹅、小猴、小兔、小羊、小熊、小虎……其他同学可扮演森林里的背景:大树、花朵、湖水等教师也应参与其中一起表演。

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创造力很强,希望继续努力。

用朗诵的形式,“小羊悠闲地吃着嫩草,牛儿自在地漫步,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小河欢唱着,微风吹拂着,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声”啊!”来创编音乐故事,再进行音乐活动,学生发挥的特好。

课堂小结:同学们的创造力很强,希望继续努力。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七

学生在听赏《尤开迪》、《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力目标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3、技能目标

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本课以“听”贯穿全课。旨在

引起对音响和音乐的探索兴趣。

生活积累的不足,需要老师的帮助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1、和老师正常交流

1、小朋友出去野营是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4、体会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5、尝试跟唱歌曲

6、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行进跳舞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听《小猴子》

2、听录音范唱。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7、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

8、有节奏的做挠腮、手搭凉棚跳远等动作。

9、朗读歌词

10、分句学唱

11、演唱表演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做做它的动作呢?

随着《尤开迪》跳舞离开教室

1、听歌曲想象

2、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3、想象画面可以试着画一画。

1、听:《可爱的蓝精灵》、《劳动歌》

2、唱:小猴子

3、拓展动画艺术的奥妙

学生对动画片音乐产生兴趣,实现由喜爱动画片到喜爱动画片音乐。

2、能力目标

通过动画片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3、技能目标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本课以“森林里的故事”作为主题的前提下,又更侧重于动画片音乐。

学生年龄小,只顾表演忘记唱歌,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

2、猴子的动作非常有趣,在我们的书上有几幅小朋友模仿猴子动作的画,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

3、和老师正常交流

1、这些动作是模仿猴子在干什么?你还能模仿猴子的其他动作吗?

2、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小猴子》,现在我们一边复习这首歌曲,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3、学生讨论,创编动作。

4、学生边唱边表演

2、很多动画片都是画出来的,为什么画出来的图画会动呢?为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荧光棒,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快速舞动)

3、在陀螺表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上两到三个点,使陀螺快速旋转。

4、小结。原来一部动画片是由许许多多幅画快速播放所构成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蓝精灵》屏蔽声音。

5、第二次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片。让学生比较。

6、讨论交流

7、观察所形成的光圈或线条

8、观察由那些点形成的彩圈。

9、学生讨论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1、刚刚动画片中有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叫《可爱的蓝精灵》。小朋友可以跟着音乐动一动。

2、复听歌曲。

4、复听《劳动歌》模仿他们伐木、打锤、挖土等动作。

5、有许多动画片的插曲都很好听,你们知道有哪些?可以回去找一找,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听一听。

6、跟音乐用身体语言表现情绪

7、按照自己的想象随音乐做动作。

1、唱《猜一猜》

2、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3、动二声部诵读《咏鹅》

学生在听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音乐中感受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2、能力目标

能熟练地演唱《猜一猜》,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3、技能目标

初步感受x、xx的节奏组合,通过二部诵读练习,初步

形成声部感知与表现能力;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本课以“动”贯穿全课。旨在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现情绪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学生好动,教师要注意引导。

1、你能背唱《咏鹅》这首歌曲吗?

1、学生复习歌曲

1、今天老师特地把这只悠闲自在的鹅请来了,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好吗?

2、老师学着鹅走路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诵读《咏鹅》,诵读的`节奏和课本中的一致。

3、用×—|×—|××|×—||为老师伴诵。

4、分组讨论伴诵节奏。

5、听老师唱歌曲,学生按一定节奏轻轻地伴以“哗哗”流水声。

1、轻声伴诵

2、分组讨论,组内二声部合作诵读。

3、和老师合作诵读。

1、展示小鸟出蛋壳的美术作品。听歌曲。

2、讨论鸟出壳时是什么摸样,可能会发出什么声音?

3、复听音乐。

4、在音乐中模仿鸟出蛋壳是的形态以及发出的声音。

5、跟刚刚复习的《咏鹅》比较一下歌曲的情绪。

1、欣赏音乐。

2、讨论交流。

3、模仿表演。

4、讨论交流

1、由老师范唱歌曲《猜一猜》导入

2、教师范唱歌曲《猜一猜》,学生猜谜。

3、听辩歌曲录音,解决两个问题。

(老师事先在歌曲中乐句末的休止处用红灯作出标记)

(问题:你在红灯的地方听到了怎样的拍手声?你能模仿出来吗?)

4、模仿录音中的拍手为歌曲伴奏。

(提示:此时播放歌曲原唱)

5、读歌词

第一段边读边即兴用动作理解

第二段边读边画一画蘑菇。

7、模唱、听唱学会歌曲。

(形式:先学第一段至会略带表演的背唱再自己试唱第二段至完整的演唱)

8、最后在《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1、揭示谜底。学生简单介绍蘑菇的自然知识。

2、模仿休止处的拍手

3、拍手伴奏

4、读一读,画一画

5、学唱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八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1、谱号图

2、打击乐器

3、头饰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3、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略)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九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的维也纳森林有怎样的特点?

在文中圈划你认为有意义,值得体会的关键语句。

1、全文中哪一句话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关键,起到揭示整篇文章写作意图的作用?

维也纳人与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

3、如果从森林与人类的关系的角度将文章划分为两个部分,你会怎么划分,依据是什么?

7-11小节:主要表现人类对森林的保护订立法律、珍爱森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在具体写维也纳森林及其与人的关系时,作者充分采用了描写、叙述、说明(讲解)、议论(评价)等多种表达方法。请从文章中找出与这些表现方法相对应的句子,谈一谈它在文中的作用(表达效果)。

2、学生交流,教师深入,合作归纳

描写:形象生动,使文章增添了美感,使人能够加深对于维也纳森林优美景致的印象。

叙述:对维也纳美好的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说明:为散文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为表现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议论:议论能够更加深刻的反映本质,揭示主题。

3、这篇文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承转自然,灵活贴切:描写的贴切,说明的准确,议论的深刻,使人既能对维也纳森林优美的景致、维也纳人美好的文化及生活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又能对维也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次内涵产生严肃的思考,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之所以既能够做到语言优美又能做到思想深刻,多种表达方法的灵活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依据所学的多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模仿课文第四小节,写一段介绍校园的短文。要求至少运用到描写、叙述、说明、议论等方法中的三项。

2、课堂完成并交流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

读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我被维也纳森林清新宜人、温文尔雅的景象深深的迷住了。我为维也纳的人民能够拥有维也纳森林感到骄傲和自豪。生活在那么优美的环境中,有谁不会去嫉妒?又有谁不会去羡慕?可是后过头来想想,维也纳人的这种幸福仅仅是上帝给予的恩赐吗?不,不是的,维也纳人的这种幸福不仅仅是上帝给予的恩赐,更重要的是他们爱惜上帝给予的这种恩赐。

在我国,人们大量的排放污水,大量的砍伐树木,造成空气污染,使得森林的小动物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与奥地利的人民与孔雀一起奏乐相比我国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富起来了,家家几乎都有了小轿车。但是车主们在开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汽车排放的废气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比对自家的地毯还要爱惜,连汽车内的空调都不敢开。维也纳的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宜人;维也纳的天空是那么的蓝,维也纳的人与小动物相处的是那么和谐。我国的空气是那么浑浊;我国的天空是那么灰暗;我国人民对待小动物是那么残酷无情。

我们身边严重缺少绿色,那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为什么不一起来保护环境呢?为什么不一起来植树造林呢?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一起来保护环境吧!一起来植树造林吧!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一

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

形象。

准备:1、谱号图2、打击乐器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2、游戏(二)《仙女施魔》。

二、欣赏音乐。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二

设计意图:

《挪威森林》是一首十分优美,形象鲜明的乐曲。全曲aba三段式结构明显,变化清晰,适合大班幼儿欣赏。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并结合故事、图谱、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乐趣。

目标:

1、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图谱,尝试看谱听音乐。

3、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

1、图谱; 2、魔棒,小铃; 3、磁带,录音机。

过程: 。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

2、游戏二《仙女施魔》 。

3、出示图谱,教师讲述故事《森林的故事》(故事略)。

提问:森林里有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 欣赏音乐 。

1、幼儿看图谱,完整欣赏音乐。

2、幼儿边欣赏音乐,边自由做动作。

3、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三、 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

1、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玩法: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

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教师幼儿均可),种子与小动物角色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游戏一至二遍结束。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三

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1、谱号图2、打击乐器3、头饰。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可教师可幼儿)种子小动物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2)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四

一轮和煦的'阳光洒在绿荫荫的森林里,动物们开始了一天新的生活.

小白兔连蹦带跳的跑到草坪上面嬉戏,小鸟展翅高飞,在空中遨游.动物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从树林里传来了一声凶猛的吼叫,动物们撒腿就跑,果然,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出现了,它昂着头,挺着胸,大摇大摆的走在路上,高声唱着歌:''老虎,老虎真威风,谁敢与我争高低.''正在这时,老虎看见一只大象带着孩子在小河岸边喝着水,老虎渴极了,赶忙就说:''大象,赶快跟我搞点水来,不然我就吃了你.''大象抬头望了望,没有理它,老虎生气了,马上去攻击小象,大象马上用它的长鼻子喷水,喷的老虎不分东西南北.老虎更加生气,马上又发起攻击,这次大象火了,它用粗壮有力的大腿把老虎踢倒在地,老虎忍着痛,垂头丧气的走了.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自以为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中国大学网小学生作文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五

森林旁边还有一条小河和人们居住的房屋小河边上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长满了美丽的花

]的嬉戏着,人们把鱼食撒给它们吃;野兔和小孩子追来赶去;夜晚,成群的萤火虫提着灯笼在寻找玩伴……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和谐。

森林的故事教案篇十六

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形象。

准备:1、谱号图2、打击乐器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可教师可幼儿)种子小动物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2)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建议:

本活动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欣赏音乐第二次音乐游戏配器。

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

象、内容。

2、能理解简单的谱号图,尝试看谱听音乐。

3、大胆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和大狮子的。

形象。

准备:1、谱号图2、打击乐器3、头饰。

过程:

一、通过游戏,了解故事内容。

1、游戏(一)《小树变森林》。

幼儿作种子,师用小铃表示下雨,随着小铃的声响,小树慢慢长大,变成大树,师说:“风吹来了”“树枝”(幼儿用手臂)随风飘荡。

2、游戏(二)《仙女施魔》。

师扮演仙女,魔棒一指“变出许多小动物”幼儿变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兔小鹿小松鼠小鸟。。。。。。)“变出大狮子”幼儿做狮子动作。

二、欣赏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了解作品结构,知道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相同,及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内容。

2、出示图谱,教师手指图谱讲故事,幼儿欣赏音乐。

附图(略)。

3、幼儿看图谱,边描图边欣赏音乐。

三、探索用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游戏玩法:

a段幼儿随着音乐,扮演种子慢慢地发芽、长高变成大树,在微风中摇摆。

b段根据音乐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和大狮子的动作。

2、根据音乐分角色进行游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师生讨论角色分配,选出仙女、狮子人选(可教师可幼儿)种子小动物由幼儿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2)选择相应的饰物装扮自己进行表演。

四、探索用乐器或其它自制乐器为乐曲伴奏。

活动建议:

本活动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欣赏音乐第二次音乐游戏配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032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