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一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 ”每当我哼起这首歌时,不禁想到了我度过的一本书:《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雅米契斯所作,它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有些人认为世界是冷酷的,根本没有爱,其实,你仔细想想,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爱时刻陪随在我身边。读着读着,在我的脑海中不时地出现了很多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时,我忽然觉得鼻子里痒痒的,像有一条小虫子在我鼻子里爬。我把头一低,只见地上出现两滴血,不好,我又流鼻血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徐老师发现了情况,便让金怡同学陪我去洗手间洗洗。来到了洗手间,金怡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餐巾纸,边给擦边说:“刘阳,鼻子还在流血!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掩卷沉思:世界是个没水的池塘,爱就是水,把水灌入空池塘,就成了一个真正的池塘。这就代表了世界需要爱,没有爱,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可见,爱是一种多么重要的东西。别人给你爱,你也要给予别人爱,面对不爱你的人,你要用自己的爱感化他们,这是我看《爱的教育》体会最深的东西。看了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了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二
《爱的教育》是一本记录小学生安利柯从十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发生在他身边的种种感人的小事。是意大利作家爱德蒙多…・・亚米契斯写的。下面有几件事例。
安利可有一位好朋友――卡隆,他在一天里做出了一件令人感人的事情:有几位小孩在学校欺负一位残疾小孩――克洛西,克洛西被ji怒了,一个墨水瓶仍去,一不小心,扔到刚进去的老师,老师说:“谁仍的?”卡隆非常可怜他,就站起来,老师又说:“不是你。”残疾小孩站起来了,说:“有很多同学欺负我。”霎时,几位欺负她的人全部站起来了。最后,那些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放学了,学校门口坐着一位小孩,正在伤心地哭着,许多孩子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那个小孩是个烟囱扫除人,得这三十个铜币,铜币从口袋的破洞里漏掉了。孩子们纷纷捐钱给他,还有一个小孩给十个银币,那烟囱扫除人欢喜地拭着眼泪,手里装满了钱。
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叙利亚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父亲借了书件来抄,收入非常少,叙利亚在父亲十二点钟的时候开始帮他写字,第二天父亲非常高兴。叙利亚持续了四个月,学习越来越差。最后,叙利亚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笔掉下去了,父亲慢慢的走进房间,发现自己的儿子,紧紧地抱住他,这时,叙利亚才知道父亲在他身边,他说:“原谅我,原谅我。”父亲原谅了他。
还有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八五九年,法意两国联军因救隆巴尔地,与奥地利战争。正是那个时候的事:意军要去奥地利的基地侦察,看见一个孤儿在农舍门口工作,窗边飘着一面三色旗。士兵要他爬树看一下有没有奥地利士兵,孤儿在上面看见的都说出来,有几声枪声传过来,士兵要他下来,因为敌人发现我们了,孤儿一直都在上面侦察。轰!!孤儿死了,永远的与世长辞,士兵用军人的礼来葬他。这位年轻的孤儿为国而牺牲了,本来长大还能做自己的事干出一番事业,实在太可惜了。
爱就是以上三个事例的中心思想。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每一个爱的故事里都有一颗少年人高昂而可敬的心灵。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爱,世界会无法想象,所以,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的,一本好书会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快乐。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今天我想向你们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
这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亚米契斯的一部代表,直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这本书的扉页上的那段话: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这本书主要是写小学生安利柯的成长故事。通过安利柯九个月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并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小石匠”的朴实可爱,克洛西的坚强不息……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一篇文章是《勇敢的罗伯特》,故事讲述了:一次爸爸送主人公安利柯去上学时,目睹了一个小学生在上学的时候,跑到马路中间,正好有辆马车驶过,眼看小学生要被车子轧着了,罗伯特英勇地冲了过去把小学生抱开,小学生得救了,可罗伯特却被车子轧伤了脚,脚骨粉碎,从此残废了。罗伯特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如《扫烟窗的孩子》、《感恩》、《穷人》、《小抄写员》等等。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三
红色给人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忧郁、悲伤的感觉,绿色给人清新、凉快的感觉,而这一本书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彩色。
这一本书是四年级学童的日记,他的日记纪录各种形形色色的爱。看这一本书彷佛在看电影,也像和一起经历一样。写这篇日记的是「安利科」,在他的描写下,让我觉得我所经历大大小小的事,好像没有他多。他的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各独特的父母亲,有的人的父亲整天只会喝酒,喝玩就打他的儿子,但他的儿子一点也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的读书,得到了第二名,他的父亲才又恢复了往常的模样继续工作。有的人则是家境不好,但他的父母亲却很疼他,虽然冬天没有较温暖的衣服,但他的衣服只要有破洞就一定会补好给他穿,每个人的父母亲都不同,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每个人的父母亲一定都很疼他们,他们还有一位待人很好的校长,当他的学生学校作错了事,带入校长室校长也总是和蔼的对犯错的学生说:「下次小心就好,不要再错了!」,如果校长也这样对我,那我可能会觉得比受罚更痛苦。他们那里的学生,虽然家境没有比我们好,物质享受也没有胜过我们,但他们的心灵享受一定远超过我们。他们把同学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的对待,把别人的父亲、母亲当成是自己的,老师、校长、主任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而他们就住在一个大家庭「学校」!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四
一位妇女微笑着抱住一个金发的小少年,他正在吻他的母亲,他们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这就是《爱的教育》的封面。
当我打开第一页时就被这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深深的吸引。
文中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比我小一岁的意大利少年。作者以日记的形式把四年级的安利柯一学年每一天发生爱的故事全部都记录了下来。这本书里讲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
这本书上的每一个情节都很令我感动,但书中的每月故事“六千里寻母”更令人感动,我是带着泪水读完这篇故事的。
一个热那亚工人的儿子,由于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儿子多年不见母亲,非常想念,于是一个13岁的少年就踏上了他寻母的路程。他四处打听母亲主人的住处,但他千辛万苦来到了一个地方,而母亲的主人又搬到别的地方,就这样来回了六次。最后,把脚都走破流血了,可他还是坚持着,终于找到了母亲。他一共走了六千里,这是一个13的少年能承受得了的数字吗?因为他有一棵不可磨灭的寻母之心。而我是怎么对待我的母亲呢?一有什么事就怪她,我心里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母亲,我真想说:“妈妈,对不起。”我决心帮妈妈做一些事,为她减轻负担。我和那个13岁的少年真是无法相比。
我读完这本书时,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对待我的父母,我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很感谢你-《爱的教育》,是你让我学到更多,更多......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五
一些文章让我回味,一些片段让我铭记,《爱的教育》让我懂得感恩,同时让我想起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通过一个小学生的日记,以充满童趣的幽默语言,记录了孩子们在整整一年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全书故事简单,风格朴素,展现了一幅幅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的感人画面!书中主人公名叫埃瑞克,围绕他和同学、家人所展开的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受到感动的同时,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深深地被埃瑞克的同学克莱迪的所作所为打动了!他非常懂事、听话,而且非常孝顺!一天,克莱迪的爸爸出去了,他妈妈又病倒了,家里的一切都由他支撑着。他家是卖柴的,所以,他要卸货、看店、照顾妈妈,还要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的衣服都被他在搬木柴的时候划破了,但他一点都不在乎。尽管这么忙,但他还不忘给煮咖啡给妈妈喝。在我看来,克莱迪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小年纪就能撑起一个家,他要干那么多事,而我们,只要做其中一件事就叫苦不迭了。我们要向他学习,虽然处境困难,但是还能时刻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样才是最幸福的。
当我读到其中一个叫《洛马格的鲜血》时,我被费鲁乔勇于承认错误和帮外婆挡刀的表现所感动了,当时我的泪水都在眼眶里打转!他与外婆浓浓的亲情和不惜一切代价为老人挡刀的牺牲精神让我潸然泪下!
还有一篇叫《生病的老师》,是埃瑞克的老师因为工作累倒了,埃瑞克的妈妈陪他去看望老师,老师看到他后,就精神了很多,并且躺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他的学习,这让埃瑞克很感动,他们浓浓的师生之情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时,那熟悉的歌声又回荡在我的耳边“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六
我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可是此刻我却沉浸在一位意大利少年写的日记中,认识了他的班级、他的教师、他的同学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感动在他的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之中,从而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叫“爱的教育”。因为他教育了我,我渐渐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最令我感动:齐启禄的爸爸病了,住进了医院。齐启禄去照顾他爸爸,担由于一时的着急和不安,走错了房间,认错了爸爸。可齐启禄没有发觉,尽心尽力地服侍着“爸爸”,那位身患重病的“爸爸”一向凝视着齐启禄。直到爸爸出院那天,齐启禄才明白自我认错爸爸了,可是他并没有所以离开那位病人,而是送走自我的爸爸,又尽心尽力地照顾“爸爸”。再和那位病人道别时,齐启禄说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再见,爸爸!读完这段之后,我留下了眼泪,这是多么感人事情啊!现代小学生中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事呢?这就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爱是无私的,爱包含了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亲人之间的和睦之情,师生之间的鼓励之情。人的一生是爱的一生,爱在人生旅途中就如一个一个的加油站,陪伴着人们一向走到终点。我国是一个注重爱的国家,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再到中山先生的“博爱”都体现了爱的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我深深地感动在这一篇篇生动的日记里,深深地感动在《爱的教育》里,和他们一齐欢笑,一齐悲哀,一齐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七
在书的海洋里,有许多数不胜数的好处。在我看的书里面,我最喜欢《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之后,我觉得生活实在太美好了,到处都充满了爱!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的,整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视角记叙的日记,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
读到这里,想到平时有一点小事都要和父母使性子的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书中也讲了许多的同龄人和善良的家长、慈祥的老师、还有许多的英雄,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懂得了怎么生活、怎么学习、怎么做人。前一段时间,我在抖音上看到了一条视频:视频上有一对母女在云拥抱,因为妈妈在医院工作,不能回家,女儿每天都给妈妈送饭。这条视频让我感动不已!视频中母亲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让我十分敬佩。
因为这一次的新冠疫情,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所有人都在家里不敢出门。但是有一群人把爱带给了病人,让他们不要放弃,他们就是——白衣天使,是他们不顾生死前往肺炎重灾区。他们每天不分昼夜的工作,照顾病人,这种爱是无私的!最终,因为这份爱,中国战胜了疫情。
爱,能感动一切,更让人无怨无悔。爱是多么的纯洁,透明啊!爱是多么伟大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人世间处处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八
这段时间,我看了《爱的教育》一书。“亲子之爱是人间所有的感情中最神圣的东西。破坏这感情的人,实是世上最不幸的。”看到这句话,我深深陷入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思考。我不由想起了前几年去家访时见到的痛心一幕。
在杜鹃花开的季节,一路上满山灿烂的杜鹃花,但今天我却无心欣赏,我有满心的困惑不解要从这次家访中得到答案,于是我加紧了步伐,暂且将那满山的灿烂留在葱郁的大山深处。
不久,眼前出现了一个小山村,偶尔会看见水泥的楼房,大部分是单间的瓦房。在一片灰瓦之中,我们远远地看见一家茅草屋,分外的刺眼,我正感慨怎么还有人家住这样的屋子时,去年来过的同事却说我们要家访的正是那家,我不由得内心“咯噔”了一下。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熟悉的画面,我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似乎见过的茅草房,此刻正跳入我的眼帘:矮房,屋顶茅草铺就,因为风吹雨打,茅草已微微泛黑,不知用什么搭着。门是木板门,侧面对着水泥路面,从正面看去恰是一个门洞立在那里。房子是一头朝外,另一面却是挨着左边一排邻家的屋子的,看上去呈三角形。
这间略微倾斜的“子女的避风港”给我内心的震撼绝不亚于那首古诗带给我内心的冲击,“贫寒。”我告诉自己,心里对这家庭大约也知道了几分底细。
应声而出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农民打扮,衣服薄而微黄,但身上没有泥点,显得有几分干净,只是脸很消瘦。
我对那肌黄微黑的肤色很熟悉,如果你曾在哪里看到过摄影作品中特写的农民的脸,你就不会对这些写在脸上的沧桑感到吃惊。画家的笔是最深邃的镰刀,镌刻了农民那岁月的斑驳脸肌。然而如果你还记得鲁迅笔下的那个老年闰土,你就更不会不熟悉笼罩着那微微蜷缩而拱背的身影。他让我记起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他的精神面貌的写照,确有几分相似。但不同于平常躬耕与黄土的农民的是,他显得并不是很黑,却于苍白中透露出几分黄不拉几的颜色,他应该不是常年忙于农活的人。
大约说了三五句话后,从侧面门槛中传来一个嘶哑的妇女的声音,可是迟迟不见人影,一会儿门槛前出现了一只斜着迈出的脚,然后我吃惊地看见一个熟识的女孩搀着妈妈出来。母亲很瘦,如一棵在秋风中脱光了叶子只剩一树黑白灰白的乌桕树。灰白的短发后同样苍黄消瘦的脸,眼睛却陷得更深了,眉宇间的皱纹拉成长长的“三”字形,仿佛写着“秋心”。看到她我的内心又经不住“咯噔”了一下,唯有用“心力憔悴”四字形容她最确切。藏在我心底的疑团似乎也有了些许的答案。
我之前已知道这是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家庭。普通的是这是个完整的家,有爸妈,有姐弟,这家父母爱孩子与天底下所有的父母无异。不普通的是,在这样的茅屋里出来的两个孩子却有天壤之别。姐姐是位好姐姐,深深懂得生在这样的贫寒之家,享受不了与弟弟一样的幸福学堂生活。姐姐是自愿辍学的,也许这辈子都只能怀抱初中文凭遗憾终身了,然而所有的老师都夸姐姐懂礼、勤奋,无不为她回家要担当整个风雨飘摇的家,而没有空闲静心学习感到无奈。
在曾经的老师面前,姐姐恭敬地叫我们“老师!”,然而母亲却抬头用急切的眼神盯住我们:“是不是我家鹏又闯祸了?老师?”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她稍稍放松了,谈起姐姐,母亲口中只剩辛酸和怜惜,更多的便是无奈。
然而很快就谈起来了这一年刚升入初中的弟弟,我分明看到了父亲的脸别过去了,那神情是万分的不愿谈起,冲口就甩出一句话:“我们不管他了!我们管不了他了!”继而神情低下,再不说话,只虔诚地听我们讲话。母亲似乎有很多话,但于神情中透露出淡淡的倦意,姐姐从门槛里头拿了把没有柄的矮倚,她坐下了,我们都站着听她讲话。
“上学后,我们就叫他在学校听老师话,一二年级都很乖,不知怎的,后来大了就学了一身的坏毛病,变成了这般模样。我多次叫他不要拿别人家的东西,会折寿的啊。每次他爸都要把他打得半死,他却哀求得很好:“爸,我不会了!真的不会了!真的,我再也不会了!”都怪我太心软,每次都相信他,心想‘这次以后或许鹏真的会改好的’。总哀求他爸放过他。可是每次打了之后他总还是那样啊,老师,我们实在没办法教好他了!把他托付给你们了,你们该打打,该骂骂,帮我们好好教教他啊!”
我未曾想,这样一位农村妇女能讲出如此流利的话语来,我看见姐姐和父亲偶尔看看妈妈,始终没讲话,然而神情中分明写着淡淡的怨气。我不明白,这样的眼神包含着怎样的言外之意,只是更确定了这样的看法:姐姐在校如此乖巧董事,确是受父母明事理的影响。
断断续续间,母亲就叫姐姐硬塞橘子给我们吃,可是我站在这间茅草屋前怎么也提不起吃的劲,我似乎知道这二十几个应该是家里全部的橘子吧,我深深地遗憾这男孩染上了这身坏习性,可是从妈妈的倾诉中我分明听出了溺爱的内在气息。
我分明看见沉默的父亲对母亲阻拦的做法有怨气,因为母亲在讲这些话脸上写着很无奈的悔意。可是天底下的感情有什么能比一位妇女对男孩的溺爱更胜的呢。自古如此,《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赵太后早已演绎了母对子爱之彻骨的一幕。母爱无私是不分社会历史时代和家庭贫寒背景的,帝王之家如此,贫苦之家亦然。我心中的疑团终于有了解答。
但我无法责怪这深山之中平凡的农家良妇,就算父亲是一家之主也经不住老来得子的骨肉亲情的考验,棍棒只是吓唬的工具,真舍得从孩子身上下去么?我亦是为人父母,平日里儿子感冒发烧都会让我寝食难安,更何况棍棒当头呵。而舍得自愿放弃学业全家供弟弟念初中的善良的姐姐又能教育弟弟多少呢,不幸已经铸成,唯感慨难息。
我才知道,就在两天前弟弟还对母亲撒谎,说班级里要交班会费要去了家里五十块钱,对这个一年收入只有一千块政府补贴的寒酸之家而言,对一个残废的母亲,对一个疾病交加的父亲,对一个辍学初中的姐姐而言,鹏要去的就只是“五十块钱”吗。
母亲显然无奈了,不知讲什么,而父亲只剩下“家门不幸,愧对外人”的神色。
气氛很沉闷,彷佛阴天在我们头顶上压着一大块乌云,“黑云压城城欲摧”,我真真有这样的感觉,越发觉得那间茅草屋是那么的没有安全感。原本我是来探疑的,可眼前分明是个明理之家,姐姐懂事,父母各自身残但都坚强地维持家计,没有分裂与不和谐,然而有了这样的一个弟弟怎不令这个原本贫寒之家更加凄惨。
“我们在校会尽心教育的,但是他在校内校外违规实在严重了。作为走读生,在校时间很短,希望家里和他多沟通沟通”,我还抱着几许期望。
“他现在真没救了,放假了不到天黑不回家,哎……”,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知道这是气话,可是我从父亲的脸上只看到满脸的无助,那是年老力衰,无法再承受更多打击的男子的自尊之心的崩塌,我曾在生活中目睹过这样的眼神,在电视中听到过这样的啜泣,人世间有多少凄楚的哭泣,最揪心莫过于此。
他终于没有掉下眼泪,仿佛再没有一颗多余的泪珠能在承担这茅屋一家之外再为不孝之子流淌。很久之前看过影视剧《上海一家人》,那老上海屋檐下的人生无奈此刻全涌上了我心头。
是啊,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父母的溺爱到无助以至于赌气不管,无不体现了至真的亲情。亲子之爱也就如此,但正如这样的亲子之爱,却使孩子走上不正之路。作为我们教育者,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是我们无可推脱的责任。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49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