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实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4:17:29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实用22篇)
时间:2023-11-29 04:17:29     小编:GZ才子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在写总结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专业术语,以确保读者易于理解。阅读下面的总结示范,或许能够帮助你改善写作水平。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一

每当有核酸检测任务,志愿者、业委会、物业等都会一起研究,复盘当天情况、商量次日工作、交流他山之石。一位志愿者与上海市第xx届人大代表顾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是好朋友,还经常带来顾昊在社区做防疫工作的建议和提示,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和策略。

3月14日至今的数轮核酸检测,小区居民的通知方式不尽相同,不断进行优化。最初是微信群里发公告,按照区域、门牌号等通知居民,但依然有不少性急的居民提前赶来,排队一度超过1小时。

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志愿者上门,住户接到通知后再来。当场有人反对:工作量太大了。最终,大家达成一致,不妨来一场“压力测试”:上门通知,排队时间可控,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降低风险。

“压力测试”,成功了!近几轮核酸检测,一直沿用。

3月23日晚,上级传来小区将于次日解封的消息。如何通知居民,大家又开始协商、决策。有人建议:把闵行区、颛桥镇、兴银居委的告知书转到群里,万无一失。这时,一位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党员志愿者提出了新方案:在转发上级告知书的同时,再草拟一个本小区的通知,把居民们关心的诸多事项一并告知。

有一位曾经担任过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志愿者解释说:上级的告知书,好比宪法,明确了框架和原则。我们小区的公告,则如同普通法律法规,在“宪法”下“立法”、制定“村规民约”,可以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居民。

事实证明,小区定制版的群公告广受好评:对居民很实用,让物业也更有操作性。告知书把疫情防控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探索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变成“预想到问题并提前解决问题”。

小区里有不少上网课的孩子和老师,还有个别身体虚弱的老人、病人,居民们一致决定:检测现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随到随做的vip服务。如此“捷足先登”,大家都理解、支持。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二

幸好我们小区并没有出现任何无症状感染和确诊病例,是真的很幸运,周边所有小区全部沦陷。

作为在上海生上海长,目前都已经快成年的上海人,我可以说上海在以前做的防控确实不错,在放寒假前突然出现两例病例,上海二话不说直接放假,导致我们提前放了寒假还开心了好久。但这次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从病例出现,足足过了一周各大高校才选择网课,而公司更是在过了两周才选择居家办公,甚至有一些私人公司根本没有选择居家,要是疫情之初直接隔离居家,估计很早我们就可以恢复正常状态了。也有人说是将上海作为了开放的试点,作为我们走出属于中国和新冠病毒共存的道路,但事实证明,我们还需要考量和努力。

但我想说的不只有抱怨。

最令我难过的是各地区人民对于上海人的谴责。大家可以谴责上海的疫情防控,可以谴责上海的上级领导,但为什么要谴责上海人,各类侮辱谴责喷涌而来,上海人本就处于疫情的压力下,但是没有人帮助我们,相反,大家用自己的声音尽情的辱骂上海,辱骂上海人,仿佛上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病毒,每一个人都排外,都粗鄙不堪,都没规没矩,都素质低下。

20__疫情之初,武汉沦陷,全中国乃至世界集体抗疫。此时美国侮辱中国,称新冠病毒为病毒,认为中国人外溢乱跑才导致这么惨烈的局面。这个时候世界卫生组织站出来,说这是全人类需要面对的现实,新冠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又有多少国家支持中国,没有将病毒的出现归因于中国,而是互帮互助,最终才控制住了疫情。为什么现在,就连中国内部的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加大,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之间都能互帮互助,而中国地区之间只能互相伤害谩骂。

我想,我不能代表所有上海人,但我想我应该能代表大部分上海人,我们安分守己,无事绝不出门,规规矩矩排队,我们不排外,热爱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我能理解大家对于上海的怨念,但为什么这样的我们要承受大家的网暴,在家里每天都在担心能不能抢到菜,会不会自己也成为新冠选择的“幸运儿”。

我只希望大家能放下怨念,能够正视这次新冠的问题。我甚至不奢望大家能帮助上海,只希望不要雪上加霜,让我们能平安度过这次疫情,也希望国家能加紧进度,出台最适合上海,最有效率的解决方式。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三

沈鑫棋说:“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要有党员、干部的身影。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大家都没经验,但组织核酸检测刻不容缓,总得勇敢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这就好比人大的创制性立法。在接下去的防疫志愿服务中,我们再听取民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就好比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改。”

短短几天,都市阳光花园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5人,迅速扩展到40多人。近几轮核酸检测,除了医护人员是外来的,其他岗位均由小区志愿者包了,有部分志愿者还“援外”到其他小区。

这支志愿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屈凤荣已70多岁,最小的张龙则是一位“00后”,中共党员占据了相当比例,夫妻档、母女档的家庭组合不在少数。此外,还有3位租户也主动加入,直言防疫不分业主与租户,志愿服务带来很强的归属感。

张敏,首日就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之一,她和先生顾建新连日来双双全身心投入,经常忙到下半夜。张敏在秘书组负责协调沟通、起草各类公告等事务;顾建新则在宣传组忙碌,3月26日,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两大平台,均在黄金时段播出了顾建新拍摄制作的视频《抗疫有我:勇敢的我们》。第一次集体上电视,让小区居民们颇为兴奋,信心和凝聚力高涨。

张敏说,今年是自己入党第20个年头,“双报到”在家门口做志愿者,大大提升了党员归属感。再苦再累也一定会抗住顶住,只盼着能以自己的志愿服务换来百姓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当被问及夫妻俩都来做志愿者、家里怎么办,张敏只是淡淡地说:女儿大了,一个人在家可以自理。如果不是因为读初三即将中考,她也会来的。

最初,志愿者们都穿着自己以前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的服装,五颜六色,大家笑言“杂牌军”。党员夫妇鞠文炜、王爱丽,马上联系了夫妻俩平时参加的一个公益志愿团队,第二天就送来30套志愿者服装,让队伍摇身一变成为“正规军”。

“90后”姑娘杨依纯和“准00后”姑娘刘瑞青,都与妈妈搭档成为“上阵母女兵”的志愿者。在常规的志愿工作之余,两人各有特殊使命:身为幼儿园教师的刘瑞青,每当核酸检测现场有幼儿出现哭闹等情况,总能很快安抚宝宝的情绪。

“海归”杨依纯是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她要负责帮助小区里的外籍人士操作健康云预约、翻译沟通等事务,深感在与疫情战斗、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锤炼了党性,也找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在党员、干部志愿者身先士卒的带领下,都市阳光花园小区居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探索了核酸检测的“准自治”模式,让闵行区人大代表、颛桥兴银居委书记张珊红解了燃眉之急。张珊红所在的兴银居委会辖区内总共有3个小区、1.2万居民,这样她能有更多精力忙于另外2个居民区疫情防控的硬仗了。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四

经过10小时的长途跋涉,来自安徽淮北市各大医院的300名医护人员于今天上午8点抵达南翔。

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医护人员送至南翔镇的61个点位。淮北市医疗队总领队、淮北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孙欣表示:“沪淮一家亲,抗疫一条心。相信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在丰翔社区的布鲁斯郡小区,4名淮北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与社区工作者简单交接后便马不停蹄投身于采样工作中。短短一个上午,4名医护人员完成了1100多名居民的核酸采样。“在如此艰难的时期,看到安徽省医疗队日夜兼程前来支援,我们十分感动。”居民钱先生表示。

凌晨2点左右,395名医护人员分别乘坐11辆大巴从浙江湖州、诸暨、上虞出发,于清晨5点陆续抵达马陆。以最快速度集结完毕后,他们便立即登上大巴,前往全镇131个核酸检测点位。

绍兴医疗队总领队车焕永表示:“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一次来上海支援,是义不容辞的事,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战胜疫情!”

在希望社区某点位上,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短短一个上午,完成3360名村民的核酸采样,平均每位医护人员采样650余份。居民王先生激动地表示:“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败疫情,战胜困难!”

如此大规模的医务人员紧急驰援上海,这体现了对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政策没有变,和要坚决打赢上海疫情保卫战的决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海已经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医疗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

15省38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极大的缓解了当地的医疗人员不足问题,确保了当地动态清零的速度。

给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帮助是,让他们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动态清零刻不容缓。上海经济和金融地位再高,也要着眼全局,全国一盘棋,抛开防疫大政策的尝试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也相当于各省的自助,堵住病例源头,不再向其他省市输入病例,也是为所在省疫情防控减轻压力。

这个数字真的很震撼,一线的人员辛苦了,目前可能真的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人手不足,看这个样子,感染数肯定是不低了!

延迟一天,造成的危害会严重数倍,毕竟病毒的感染是裂变的,最终百姓和各级政府都受累了,另外这次上海疫情决策中是否有医疗行业的干扰也得查查,毕竟相关医疗产业的都获利了,有时候真想说一句,收缴他们的超额利润吧,危机面前要特事特办,不能穷了百姓,富了少量资本,他们作恶太多,无孔不入不是一天两天了!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五

每当有核酸检测任务,志愿者、业委会、物业等都会一起研究,复盘当天情况、商量次日工作、交流他山之石。一位志愿者与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顾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是好朋友,还经常带来顾昊在社区做防疫工作的建议和提示,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和策略。

3月14日至今的数轮核酸检测,小区居民的通知方式不尽相同,不断进行优化。最初是微信群里发公告,按照区域、门牌号等通知居民,但依然有不少性急的居民提前赶来,排队一度超过1小时。

后来有人提议:我们志愿者上门,住户接到通知后再来。当场有人反对:工作量太大了。最终,大家达成一致,不妨来一场“压力测试”:上门通知,排队时间可控,有利于减少人员聚集、降低风险。

“压力测试”,成功了!近几轮核酸检测,一直沿用。

3月23日晚,上级传来小区将于次日解封的消息。如何通知居民,大家又开始协商、决策。有人建议:把闵行区、颛桥镇、兴银居委的告知书转到群里,万无一失。这时,一位有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党员志愿者提出了新方案:在转发上级告知书的同时,再草拟一个本小区的通知,把居民们关心的诸多事项一并告知。

有一位曾经担任过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志愿者解释说:上级的告知书,好比宪法,明确了框架和原则。我们小区的公告,则如同普通法律法规,在“宪法”下“立法”、制定“村规民约”,可以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居民。

事实证明,小区定制版的群公告广受好评:对居民很实用,让物业也更有操作性。告知书把疫情防控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探索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变成“预想到问题并提前解决问题”。

小区里有不少上网课的孩子和老师,还有个别身体虚弱的老人、病人,居民们一致决定:检测现场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随到随做的vip服务。如此“捷足先登”,大家都理解、支持。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六

近期,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让我们再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响应党中央、上海市委号召,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领导下,积极投身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将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协助基层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共同构筑牢固的人民防线,努力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走在前、作表率,彰显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茅主任,散步啊……”晚饭后,我和太太步行在小区里,不时有邻居和我打招呼。

太太有点好奇:最近怎么回事,突然有那么多人认识你?

原因很简单:这些日子,我成为了闵行区颛桥镇都市阳光花园(圣特丽墅)的防疫志愿者,这些和我打招呼的,都是共同战疫的“战友”。因为防疫志愿服务,我们从陌生的“老邻居”迅速变成了熟悉的“新朋友”。哪怕散步时天色已暗、哪怕大家都戴着口罩,依然能一眼认出对方并热情招呼。大城市中的“陌生人社会”,已悄悄迈出向“熟人社会”转变的一步。

在过去十多天的防疫志愿服务中,我亲眼目睹在紧要关头、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大家共同守“沪”,为了让上海的春天尽快美丽如常。同时,也切身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浸润着基层疫情防控和百姓生活的各个细节、已成为一种新常态,助力构筑起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同心防疫屏障。

3月13日深夜,得知小区次日起要实行封闭管理、核酸检测,都市阳光花园小区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居民马上意识到:关键时刻,我必须主动站出来!当晚23:28,就给小区所在兴银花苑居委书记张珊红发去我报名参加小区防疫志愿服务。

3月14日清晨,小区物业广场门口早早来了10多位工作人员,除了镇、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的相关人员,还有5名小区居民,多是“双报到”的党员志愿者。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缺乏组织小区居民核酸检测的经验,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有着33年党龄的沈鑫棋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担任牵头人,有条不紊地给大家安排引导、登记等各项工作。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同心守“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20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助力2500万人做核酸。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这么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真的谢谢!”

4日清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开舱,接收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收治前,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朱明华现场安排患者收治工作,明确收治流程。“必须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开舱后,一辆辆大巴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运送至舱门口,人员下车后进行信息登记并入住,医护人员一对一确认有无基础疾病和症状、是否有疫苗注射史等信息,再采取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之前,上海已将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或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是迄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设计床位超15000张。来自天津、湖北和江西的医疗队近日将入驻并参与收治工作。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记者留意到,不少山东援沪医疗队队员的背包上挂着红色中国结,格外醒目。“这个中国结是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我们齐心协力击退病毒,也将好运带给上海!”

据焦雅辉介绍,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经派出了医务人员38000多人,另外还调集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来支援上海。这里边其中9个省份派出了11000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另外还有4个省份派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也就是我们采样的队员,这个队伍有23200多人。另外我们从12个省份派出了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有将近4000人。

上海疫情感染人数近日持续创下新高,作为中国大都市的代表,其医疗体系的完善程度远高于国内大部分城市,其医疗资源也在全国排名前列,经济实力、后勤保障等等亦是全国数一数二,然而,在这次爆发的疫情中,依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三年,人们为此努力了三年,最后看到的结果,似乎还是在原地踏步,疫苗对病毒的阻断力不足,医疗体系医疗资源依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疫方式,连推动了许久的预检分诊制度也没有落实到位,特效药在外国已经研制出来了,而国内的依然没有确切消息。

一句话,就是对于疫情,从防到治,这三年所取得的进展甚少,中国民众高度配合所争取来的三年抗疫时间,在这次上海疫情爆发之中,问题暴露得清清楚楚,对于疫情爆发,中国依然只能也只有通过管控感染人群,封锁疫情区域,切断疫情传播链这个唯一的办法。

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持续攀升,4月4日,上海市全员核酸检测开始。“‘鄂’来守‘沪’”“京城守沪”,4月3日,新一批从全国四面八方援沪的医护人员陆续抵达上海,截至4月4日,驰援上海的医护人员总计已达3.8万人。山东、江苏、四川、安徽、河南等省各有上百吨的物资运抵上海,一起守“沪”。

解放军报消息,4月3日,军队抽组卫勤力量2000余人支援上海。极目新闻此前报道,有市民看到中国空军运-20大型运输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据央视新闻消息,江苏省在前期已经派出5000名医护人员的基础上,于4月4日又派出7500名采样队员赴上海,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同样,4日凌晨,浙江省新增派的7261名医务人员也出发赶赴上海,而此前浙江省已经派1500名医护人员支援上海。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多个省市官方媒体报道发现,天津、湖北等省份也已陆续派遣医疗队驰援上海。4月3日,天津援沪医疗队共计1512人,从天津西站出发,驰援上海。同一天,湖北援沪第一批1000余人方舱医疗队和200余人核酸检测队出发前往上海支援,当晚抵达上海市虹桥火车站。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援鄂医疗队曾是首批抵达的援鄂医疗队之一。

4月3日抵达上海的还有海南医疗队医护人员900名、河南医疗队医护人员2000名、山东医疗队医护人员1100名、江西医疗队医护人员1100名、陕西医疗队医护人员180名、湖南医疗队医护人员104名、安徽医疗队医护人员650名、广东医疗队医护人员300名。

3日之前先期抵达上海开展工作的还有安徽医疗队医护人员1000名、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1800名。另外,四川医疗队也已经赴沪支援。初步统计,全国各地驰援上海的医护人员已经超过3万人。

驰援上海的湖南医疗队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4月4日下午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具体数字,据她介绍,目前全国15个省份已经派出了医务人员38000多人,另外还调集了核酸检测力量238万管来支援上海。这里边其中9个省份派出了11000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另外还有4个省份派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也就是采样的队员,这个队伍有23200多人。另外从12个省份派出了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有将近4000人。

除医护人员驰援上海之外,各地还将蔬菜水果等生活物资不断地运往上海。

据澎湃新闻报道,4月3日4时10分,装有16标箱农副产品的货物专列从铁路盐城北站紧急发出,奔赴上海杨浦站,用于保障上海“菜篮子”供应。

4月3日,上午10点,在郑州航空港华中物流园里,20多辆货车满载300多吨蔬菜,正在有序发往上海。

4月3日上午10点,郑州一物流园,300多吨蔬菜正在有序发往上海。(图源:新华社)此前,安徽省阜阳市还曾组织1000吨生活必需品支援上海,于3月30日下午发车运往上海。援助物资中既包括四季青、大白菜、西兰花、冬瓜、洋葱、土豆等绿叶蔬菜、耐储蔬菜,还有农副土特产等。

3月31日,山东泰安的400吨新鲜果蔬火速运往上海。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将发挥寿光蔬菜集散中心的优势,确保每天供应上海蔬菜200吨以上,让上海市民吃上新鲜蔬菜。

3月28日晚,十台满载共120余吨新鲜时蔬的货运车辆,从都江堰集结出发开往上海。

3月27日,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小组发布消息: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此消息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各种“黑上海”、“挺上海”、“看热闹”的说法甚嚣尘上。

其实,疫情封控下的上海,真的非常安静,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受,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精准防控”这个词是上海的发明,在本轮封控前后,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封控前,被树立为全国甚至全球抗疫的典范,溢美之词何其之多。封控后,不但被拉下神坛,甚至狠狠地踩上几脚仍嫌不过瘾。

我觉得“精准防控”与很多政府颁布的措施一样,本身没有问题,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关键是执行不够到位。

以我所在的小区为例,实施封控之后,仍有大量人员在小区内不戴口罩聚集,甚至在核酸筛查排队期间仍旧不戴口罩。特别是一些小孩子,由于不用上学,终于拥有了充裕的户外游戏时间。经常有一群一群的小孩子,不戴口罩跑来跑去,这在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是非常危险的。

网络上有很多上海市民抢菜、抢方便面、抢米面油的照片,更多的是超市、商场一排排空荡荡的货架。在封闭之初,我也曾加入抢菜大军。我家附近的几个大型超市,都实行了限流,在门外排队将近半个小时后可以进入超市。

进入超市后,基本的物品还是比较充裕的。蔬菜、水果等需要称重的物品,由于服务人员不足,需要排较长的队伍,排队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

大家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都能有序地购物。结束购物后,排队买单大概要1个小时左右。虽然超市开放了80%的买单柜台,但由于每人都购买大量的物资,所以单人买单时间较长。

至于宣传的送菜到家,这个我确实没有享受到,咨询物业也说目前没有接到通知。

我处于浦西的重点管控区域,结合生活在浦东的同事反馈信息,上海的封控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虽然小区门口都拉起了警戒线,但诸如医生、警察、防控人员等特殊工作人员,是可以凭证明自由出入的。家里有病人急需就医的,也可凭处方或者病例外出就医。我仅听一名同事说起,浦东某小区封控后拒绝任何人员进入。

2022年3月以来,上海本土出现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分外牵动人心。为支持上海市抗击疫情,湖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发起“抗击疫情鄂沪同行——湖北希望工程援助上海抗疫紧急行动”!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八

3月27日,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小组发布消息: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此消息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各种“黑上海”、“挺上海”、“看热闹”的说法甚嚣尘上。

其实,疫情封控下的上海,真的非常安静,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受,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精准防控”这个词是上海的发明,在本轮封控前后,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封控前,被树立为全国甚至全球抗疫的典范,溢美之词何其之多。封控后,不但被拉下神坛,甚至狠狠地踩上几脚仍嫌不过瘾。

我觉得“精准防控”与很多政府颁布的措施一样,本身没有问题,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关键是执行不够到位。

以我所在的小区为例,实施封控之后,仍有大量人员在小区内不戴口罩聚集,甚至在核酸筛查排队期间仍旧不戴口罩。特别是一些小孩子,由于不用上学,终于拥有了充裕的户外游戏时间。经常有一群一群的小孩子,不戴口罩跑来跑去,这在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是非常危险的。

网络上有很多上海市民抢菜、抢方便面、抢米面油的照片,更多的是超市、商场一排排空荡荡的货架。在封闭之初,我也曾加入抢菜大军。我家附近的几个大型超市,都实行了限流,在门外排队将近半个小时后可以进入超市。

进入超市后,基本的物品还是比较充裕的。蔬菜、水果等需要称重的物品,由于服务人员不足,需要排较长的队伍,排队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

大家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都能有序地购物。结束购物后,排队买单大概要1个小时左右。虽然超市开放了80%的买单柜台,但由于每人都购买大量的物资,所以单人买单时间较长。

至于宣传的送菜到家,这个我确实没有享受到,咨询物业也说目前没有接到通知。

我处于浦西的重点管控区域,结合生活在浦东的同事反馈信息,上海的封控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虽然小区门口都拉起了警戒线,但诸如医生、警察、防控人员等特殊工作人员,是可以凭证明自由出入的。家里有病人急需就医的,也可凭处方或者病例外出就医。我仅听一名同事说起,浦东某小区封控后拒绝任何人员进入。

20__年3月以来,上海本土出现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分外牵动人心。为支持上海市抗击疫情,湖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发起“抗击疫情鄂沪同行——湖北希望工程援助上海抗疫紧急行动”!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九

这还是强力支援的结果,如果指望上海本地医务工作者自行堵枪眼,全面封控排查的工作怎么进行得下去?4月11日的社会面新增清零、4月18日有条件开放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所以要特别感谢各省市各级政府与单位都以最严肃的态度予以支持配合。危难时候,谁才是可以依靠的人?这个答案,诚心支援的人可以不说,但希望某些人摸着良心认真想一想。

有人说以上抗疫花边新闻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反映了上海人高高在上、“爱面子”的心态,这种说法没讲到点子上,甚至是不公平的。

与上海人打交道的人应该知道,“讲体面”并不是上海人的坏毛病,事实上,他们对于个人/组织的界限非常敏感,特别强调“拎得清”,也就是:

任何人/组织都要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所以你会看到,真正讲体面的上海滩“老克勒”是真的低调而有分寸,不喜欢出风头——就如同珠三角人民喜欢“闷声发大财”,而不是“拿着大哥大、讲着粤式普通话”一样。

那么,此类新闻背后推手是谁?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说起前段时间对上海防疫的印象,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新闻?绝大多数人会记起“精准防疫”的暖心例子,比如迪士尼的烟花,最小疫区的奶茶店、红酒加咖啡、机器狗防疫巡逻……你会在心理上对上海防疫的先进性,对当地人性化的“网格管理”表示钦佩,对上海市的人文社会环境充满信心。

你会这样想的,投资者也这样想——而这就是当地政府竭力引导、愿意被外界看到的。这属于基本的城市营销策略(注:在此只陈述事实,并不持褒贬态度)。

事实上,一个“买咖啡”的花边新闻直接上了各平台热搜第一,这不太可能是自然发酵的结果,因为它并不具备真正的新闻价值,也不符合全国范围内的主旋律。

而在流量推送规则下,各种类似抗疫新闻隔三差五必上热搜,不但是低估了全国人民的审美价值(难道全国人民最喜欢看到的抗疫新闻是这样的?),还忽视了我国舆情引导的力度(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正能量的新闻值得推送了?)。

所以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体现了当地政府的微妙抗疫心态,也就是既要“保防控”又要“保经济”,在“动态清零”和“有序放开”之间反复横跳、下不定决心引发各级人员思想不统一的尴尬现状。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

今天先来讲两个战疫小故事。今天,一部扬州手机的“上海一日游”刷了屏。说的是江苏扬州有一部手机被打包到了援沪蔬菜包中,经过发布“寻物帖”之后,手机很快被找到并送回。贴心的是,上海当地的居委会还特地开证明,说手机机主没来过上海,以免她的健康码变色。

另一个故事是,上海一名护士被封控在小区内,她打电话给小区居委书记,希望回到战疫一线。小区居委书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为护士放了行,并说:为了上前线你就去吧。网友说,这位护士有担当,基层干部也很不容易,这管理有温度!

这两个“双向奔赴”的故事,让人温暖,也给人以信心。故事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在努力守护好这座城市,让她快点好起来。

这些天,上海的疫情让很多人特别揪心。目前感染人数还处于高位,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咬紧牙关、持续攻坚,快字当头、以快制快,时不我待持续奋战攻难点、破堵点,事不过夜抢时间、抢进度,用最短的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保质保量、送到家门。这离不开各地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上海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最大合力,共同守“沪”,就一定能迎来曙光、赢得胜利。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同心守“沪”。全国15个省份已调派医务人员3.8万余人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能力支持上海。

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河南医疗支援队以每10分钟1架次密集编队从郑州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介绍:“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第一时间报了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一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4月4日消息,4日凌晨,来自全省的7261名医务人员出发赴上海,支援上海开展全员核酸筛查。这7261名医务人员分别来自杭州、宁波、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丽水8个地市和浙江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浙医四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浙江省妇产科医院、浙江省中医院9家省级医院。

这是浙江省自3月28日以来第5次前往上海支援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截至目前,已为当地累计采样279万人次。

除支援核酸采样工作外,浙江省还承担了上海核酸标本检测任务。继前期支援2个气膜实验室(日检测能力共20万管)后,4月3日再次调集1个气膜实验室(日检测能力10万管)支援上海。同时,浙江省调集307名核酸检测人员,在湖州城市检测基地承担上海部分核酸标本检测任务,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接收样本17.9万管。今天,预计有大批量标本送至浙江检测。

同时,浙江省援沪方舱医院医疗队1500余名队员已于4月3日抵达上海开展工作,另有84名血透专科护士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三个血透中心开展血液透析服务工作。

不只是大量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也有核酸标本检测任务和血液透析服务等;也不只是前往上海参加检测,就像文中提到的,还有大批量标本送到浙江检测。

其他地区的医疗队也是千里迢迢赶赴上海支援:

据央视报道,3日共有10批医疗队陆续抵达,分别来自天津、湖北、江西、山东、安徽等,总计约6000名医疗队员。此前,北京、陕西、四川、河南等地集结医疗队千里赴沪增援。

参加支援的医护人员们辛苦了,希望大家做好自身防护,早日安全归来。

其实这些日子想必这些地方原本的防疫情况也不甚乐观,我所在的宁波自从海曙查出3例后,各县市区也零零散散发现几例,今天鄞州区也发现一例;而核酸检测力度更是空前地大,很多国企要求4月8日之前全员必须每天做一次核酸(这三天每天还得下午去一次周边核酸检测点排队检测,至少花去半小时),这是去年镇海北仑疫情的时候都没有过的,所以检测压力也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派这么多医护人员支援上海,本身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一方面希望这些支援人员的食宿安排等能妥善解决,另一方面也希望上海的疫情能尽早控制住,各地的压力能进一步减轻。加油!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二

3月27日,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小组发布消息: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

此消息一出,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各种“黑上海”、“挺上海”、“看热闹”的说法甚嚣尘上。

其实,疫情封控下的上海,真的非常安静,我想跟大家分享几点我的感受,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精准防控”这个词是上海的发明,在本轮封控前后,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封控前,被树立为全国甚至全球抗疫的典范,溢美之词何其之多。封控后,不但被拉下神坛,甚至狠狠地踩上几脚仍嫌不过瘾。

我觉得“精准防控”与很多政府颁布的措施一样,本身没有问题,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关键是执行不够到位。

以我所在的小区为例,实施封控之后,仍有大量人员在小区内不戴口罩聚集,甚至在核酸筛查排队期间仍旧不戴口罩。特别是一些小孩子,由于不用上学,终于拥有了充裕的户外游戏时间。经常有一群一群的小孩子,不戴口罩跑来跑去,这在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是非常危险的。

网络上有很多上海市民抢菜、抢方便面、抢米面油的照片,更多的是超市、商场一排排空荡荡的货架。在封闭之初,我也曾加入抢菜大军。我家附近的几个大型超市,都实行了限流,在门外排队将近半个小时后可以进入超市。

进入超市后,基本的物品还是比较充裕的。蔬菜、水果等需要称重的物品,由于服务人员不足,需要排较长的队伍,排队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

大家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基本都能有序地购物。结束购物后,排队买单大概要1个小时左右。虽然超市开放了80%的买单柜台,但由于每人都购买大量的物资,所以单人买单时间较长。

至于宣传的送菜到家,这个我确实没有享受到,咨询物业也说目前没有接到通知。

我处于浦西的重点管控区域,结合生活在浦东的同事反馈信息,上海的封控还是比较人性化的。虽然小区门口都拉起了警戒线,但诸如医生、警察、防控人员等特殊工作人员,是可以凭证明自由出入的。家里有病人急需就医的,也可凭处方或者病例外出就医。我仅听一名同事说起,浦东某小区封控后拒绝任何人员进入。

2022年3月以来,上海本土出现以奥密克戎病毒株为主的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分外牵动人心。为支持上海市抗击疫情,湖北省希望工程办公室、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发起“抗击疫情鄂沪同行——湖北希望工程援助上海抗疫紧急行动”!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三

带来的帮助显而易见,极大的缓解了上海防疫人员连轴转的困境,有了一口喘息之机。

已经被封了将近一个月的我,看到这些支援的勇士,说不想哭是假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这场声势浩大的疫情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冲击。

一切都在泪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清晨5点多,天蒙蒙亮,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辆辆载着浙江省援沪医疗队员的大巴,驶进位于嘉定区安亭镇黄渡文体中心的集结点。

据了解,今天支援安亭镇核酸采样工作的浙江省医疗队伍共有525人,由来自杭州的10家市级医院以及部分区县级医院的医疗力量组成。杭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崔威武表示,浙江与上海山水相依,日月同天,“作为杭州的医疗队成员,参与这次支援上海的医疗行动感到特别自豪,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在安亭某小区采样点,来自浙江的医护人员分秒必争为市民做核酸采样,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做完核酸的居民都会很郑重地向我们道谢。”来自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姜穆清动容地说:“我想跟他们说,我们两地就是一家人,家人间就该互帮互助,不分你我。”

清晨6点,天未大亮,在真新街道的集结点,5辆大巴从远处驶来。由杭州市拱墅区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完成集结,下沉社区点位,为嘉定市民进行核酸采样。

上午7点50分,来自浙大二院150人的核酸采样队紧张投入核酸采样工作。“听说他们都是连夜出发来支援上海的,‘大白’们连续工作,实在太辛苦了!”市民王女士说。

“我们把最有经验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派来上海,凌晨3点出发,6点到达嘉定,7点半到达各个社区点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院区副院长张秀来介绍说,“我们会尽全力,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取得这次战役的完全胜利。”

在真新街道某社区采样点,33幢居民楼、共计1500人,通过浙大二院采样队的驰援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短短三个小时便完成了采样,整个过程快速、有序。

核酸采样队中,年纪最小的医护人员是来自浙大二院的儿科护士孟聪,98年出生的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加此次驰援任务。“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因为我是学医的,有这个机会,也想来尽一份自己的力。”孟聪说。

来自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朱华娟告诉记者,在接到任务后,医院后备力量快速集结到位,做好人员和物资等相关准备。据悉,今天嘉定工业区核酸检测点位共214个,其中杭州医疗队负责其中149个。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四

“新冠无情人性彰,雪衣逆行气如霜。长风荡尽世间苦,仁心染就天下香。”援沪首日,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援沪医疗队在上海社区完成核酸采样任务后,住在浦江镇的一对兄妹为医疗队队员送上了字画《最美逆行者》。一幅可爱的简笔画,一句真诚的谢意,这群来自湖北的医护倍感温暖!

4月3日,湖北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1000余人的医护团队,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还有其他的省属医院和市级医院。如今,他们正和上海人民一起,奋战在疫情一线,同时也被上海人民的“爱与感动包围着”。沪鄂两地,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刚抵达驻地的湖北援沪护士熊静看见窗外的大街,本处于繁华地段,现在却寂静一片,让她难免联想到20__年初的武汉,于是情不自禁拿起手机拍下了眼前的一幕。她在心里许了个愿望:“希望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助力上海早日清零,让这座城市的老百姓们都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和上海一起加油!”

4日清晨6时30分,熊静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同济医院医疗队一行50余人,便集中前往闵行区浦江镇,支援核酸检测。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根据安排,上海将于这天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核酸检测。来自湖北的各家医院医疗队连夜组织了800人的队伍,分赴闵行区和长宁区各街道社区开展工作。

“当天大家都起了个大早,带上检测设备和防护物资,提前到达指定区域布置采样点,分组为居民们做核酸。像我们组3人上午在馨宁佳苑小区,四小时采样超过了1000份,计划全天完成2900份。”熊静说。

为提高混检采样效率,同济医疗队的队员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密切配合,把登记的队伍前移十米,严格按照十人登记放行,既有效保障排队间隔秩序,又便于对“十人一管”进行复核,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医疗队安排了队员为他们开展上门采样服务。有的小组还创造条件,将“流动采样车”开到小区楼栋前,让居民少跑腿。

当地社区百姓对医疗队的到来非常感谢,还不时地有居民为队员们送来零食饮品和道谢卡片,十分暖心。“知道我们是从武汉来支援的,居民们都会道一声谢谢,‘感谢武汉医护,你们辛苦了’。”医疗队队员说。

“被爱与感动包围着”。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五

而上海唯一的不同,是背后的政治体制不同。所以才出现了上海躺平了,全国人民把它扶起来了的情况。

如果说政绩,其实动态清零真正的政绩不在防疫本身,而出在“动态清零”抢出来的时间窗口和安全的生产环境上,只要抢出来的生产环境仍然优于躺平的生产环境,那么动态清零还是需要坚持的。

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资本逻辑主导的城市,有许多红利可以吃,比如勤杂人员工资低,只需要截取他们年富力强的时间段,老了可以甩回乡下去,死亡率、医疗挤兑啊是不太影响城市主体的,毕竟年轻有钱,到时候还可以写作文吃流量,真的共存的话,勤杂人员的挤兑才是够小资们喝一壶的事。

像香港一样连屠宰工都需要内地支持,还红酒咖啡呢,到时候还以为鼠标点击一下咖啡就能给你送到家门口来?看看现在京东的单子慢了多少天再共存吧。

同样作为资本逻辑盛行的“移民”城市,深圳为什么在形势比上海严峻的情况下,能比较快的搞定,深圳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值得上海学习。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六

月6日下午,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第一时间以视频方式召开党委扩大会,迅速传达学习市委市政府当天上午召开的关于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要积极快速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坚定不移齐心协力抓落实,按照书记关于防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疫情防控工作时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最新工作部署,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迅速的行动,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全力以赴支援基层一线防疫,进一步结合金融工作实际,发挥金融在疫情期间服务经济、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要切实听从社区统一指挥,引导金融党员干部在“双报到”基础上,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深入融入社区防控,扎实做好抗疫一线服务工作。要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疫情防控和市场平稳运行,协调所在区及其疾控部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贯彻执行要态度坚决,协调各方要快速高效,责任分解要落实落细,全力保障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不断档”,各类金融业务系统“不掉线”,金融机构24小时坚守服务“不打烊”。当天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和金融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严旭在线召集党委专题会,进一步深化研究金融系统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

为充分凝聚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市金融工作党委自三月份以来,就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坚定必胜信念、统一意志行动,勇于担当作为,在“快”字上抓落实,在“稳”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做文章,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按照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市金融工作党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加强组织动员,把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具体的措施,具体的行动,从严从紧从快抓好贯彻落实。

快速响应,第一时间传达领会中央和市委疫情防控工作最新部署要求。3月24日,严旭要求居家办公的党委成员认真学习领会3月23日晚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在线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3月25日、27日,以视频方式进一步召开专题会、党委会,深入部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细化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上海金融系统疫情防控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组,落实全市党建引领社会动员要求。3月30晚,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后,连夜召开党委扩大会,要求委局机关,闻令而动、事不过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服从全市抗疫大局,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确保党中央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上海金融系统落到实处。系统各单位党组织积极响应市金融工作党委号召,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方、守土有为,形成系统抗击疫情“一盘棋”。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七

截止到2022年4月4日19时,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信息称,在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4月4日全市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核酸采样工作,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超过3000万人次的核酸大筛查,来自全国各地的援沪医疗队员们辛苦了。”成为“谢谢各地大白”的舆情爆发点,刷爆整个网络。

舆情监控系统还显示,网友们针对“谢谢各地大白”的留言一致性的正面,纷纷对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表示感谢。

网友“守护夏都”表示,38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与上海携手战疫,小朋友们写信、制作卡片,小区里响起连绵的感谢声,老人哽咽地说那么远的路来,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相见。谢谢各地大白,上海终将因你不再空旷。

网友”大李的杏仁“发文称,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的勇敢;而所谓天使,不过是善良天性的闪光。谢谢你们,让疫情早日散去,共渡难关。

截至发稿,涉及全部涉及“谢谢各地大白”的信息总量达到14889条。其中微博13899条、客户端517条、视频198条、微信146条、网站86条、互动论坛40条、数字报3条。

一方面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医院病房以及妇产科要有相应的应急区域或者缓冲病区,解决核酸检测未出结果前重危患者的救治问题。

第二方面,各地要统计孕产妇、透析人群、放化疗人群的基本底数,把本底摸清楚,建立台账,使这些病人得到有效跟踪随访,需要救治时能得到及时救治。

对慢行长期用药患者要安排就近的医疗机构给予相应药物处方,包括一些慢性病,建议结合病情可以延长到12周的处方,并提供上门送药服务。对于封控区、管控区的群众用药问题要有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包括慢性病的咨询问诊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诊疗优势,解决百姓足不出户的日常看病需求。

对于看病“最后一米”的问题,王贵强说,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出小区、进医院,所谓的“一出一进”,需要多部门的联动机制,配合120等急救机构,使120急救等便民服务能够及时有效发挥作用。第二方面,运输过程中能够妥善安排交通工具来解决群众的看病问题。在这两方面需要各方面协调,必要时征用政府车辆、志愿者的车辆,来保证点对点的接送服务。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八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带来的帮助显而易见,极大的缓解了上海防疫人员连轴转的困境,有了一口喘息之机。

已经被封了将近一个月的我,看到这些支援的勇士,说不想哭是假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这场声势浩大的疫情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冲击。

一切都在泪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清晨5点多,天蒙蒙亮,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一辆辆载着浙江省援沪医疗队员的大巴,驶进位于嘉定区安亭镇黄渡文体中心的集结点。

据了解,今天支援安亭镇核酸采样工作的浙江省医疗队伍共有525人,由来自杭州的10家市级医院以及部分区县级医院的医疗力量组成。杭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崔威武表示,浙江与上海山水相依,日月同天,“作为杭州的医疗队成员,参与这次支援上海的医疗行动感到特别自豪,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在安亭某小区采样点,来自浙江的医护人员分秒必争为市民做核酸采样,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做完核酸的居民都会很郑重地向我们道谢。”来自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的姜穆清动容地说:“我想跟他们说,我们两地就是一家人,家人间就该互帮互助,不分你我。”

清晨6点,天未大亮,在真新街道的集结点,5辆大巴从远处驶来。由杭州市拱墅区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2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采样队完成集结,下沉社区点位,为嘉定市民进行核酸采样。

上午7点50分,来自浙大二院150人的核酸采样队紧张投入核酸采样工作。“听说他们都是连夜出发来支援上海的,‘大白’们连续工作,实在太辛苦了!”市民王女士说。

“我们把最有经验和能力的医护人员派来上海,凌晨3点出发,6点到达嘉定,7点半到达各个社区点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大院区副院长张秀来介绍说,“我们会尽全力,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取得这次战役的完全胜利。”

在真新街道某社区采样点,33幢居民楼、共计1500人,通过浙大二院采样队的驰援以及现场工作人员的配合,短短三个小时便完成了采样,整个过程快速、有序。

核酸采样队中,年纪最小的医护人员是来自浙大二院的儿科护士孟聪,98年出生的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参加此次驰援任务。“每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因为我是学医的,有这个机会,也想来尽一份自己的力。”孟聪说。

来自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朱华娟告诉记者,在接到任务后,医院后备力量快速集结到位,做好人员和物资等相关准备。据悉,今天嘉定工业区核酸检测点位共214个,其中杭州医疗队负责其中149个。

经过10小时的长途跋涉,来自安徽淮北市各大医院的300名医护人员于今天上午8点抵达南翔。

各个社区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医护人员送至南翔镇的61个点位。淮北市医疗队总领队、淮北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孙欣表示:“沪淮一家亲,抗疫一条心。相信在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在丰翔社区的布鲁斯郡小区,4名淮北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与社区工作者简单交接后便马不停蹄投身于采样工作中。短短一个上午,4名医护人员完成了1100多名居民的核酸采样。“在如此艰难的时期,看到安徽省医疗队日夜兼程前来支援,我们十分感动。”居民钱先生表示。

凌晨2点左右,395名医护人员分别乘坐11辆大巴从浙江湖州、诸暨、上虞出发,于清晨5点陆续抵达马陆。以最快速度集结完毕后,他们便立即登上大巴,前往全镇131个核酸检测点位。

绍兴医疗队总领队车焕永表示:“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这一次来上海支援,是义不容辞的事,我们有信心一定能战胜疫情!”

在希望社区某点位上,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短短一个上午,完成3360名村民的核酸采样,平均每位医护人员采样650余份。居民王先生激动地表示:“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败疫情,战胜困难!”

如此大规模的医务人员紧急驰援上海,这体现了对于新冠疫情防控的政策没有变,和要坚决打赢上海疫情保卫战的决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海已经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医疗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

15省38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极大的缓解了当地的医疗人员不足问题,确保了当地动态清零的速度。

给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帮助是,让他们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动态清零刻不容缓。上海经济和金融地位再高,也要着眼全局,全国一盘棋,抛开防疫大政策的尝试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也相当于各省的自助,堵住病例源头,不再向其他省市输入病例,也是为所在省疫情防控减轻压力。

这个数字真的很震撼,一线的人员辛苦了,目前可能真的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人手不足,看这个样子,感染数肯定是不低了!

延迟一天,造成的危害会严重数倍,毕竟病毒的感染是裂变的,最终百姓和各级政府都受累了,另外这次上海疫情决策中是否有医疗行业的干扰也得查查,毕竟相关医疗产业的都获利了,有时候真想说一句,收缴他们的超额利润吧,危机面前要特事特办,不能穷了百姓,富了少量资本,他们作恶太多,无孔不入不是一天两天了!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20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助力2500万人做核酸。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这么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真的谢谢!”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

4日清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开舱,接收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收治前,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朱明华现场安排患者收治工作,明确收治流程。“必须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开舱后,一辆辆大巴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运送至舱门口,人员下车后进行信息登记并入住,医护人员一对一确认有无基础疾病和症状、是否有疫苗注射史等信息,再采取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之前,上海已将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或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是迄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设计床位超15000张。来自天津、湖北和江西的医疗队近日将入驻并参与收治工作。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记者留意到,不少山东援沪医疗队队员的背包上挂着红色中国结,格外醒目。“这个中国结是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我们齐心协力击退病毒,也将好运带给上海!”

上海正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截至4月6日,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突破10万例。

上海进入抗疫“最关键、最吃劲”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给这座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大城市带来严重冲击;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要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既要与传播速度快却又看不见的病毒厮杀,又要确保城市核心功能运转,既要“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又要确保全市2500多万人的吃饭、就医,难度之大,压力之巨,可想而知。

落实中央要求,实现人民期盼,在于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在于强化担当,坚定信心,以坚持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念,凝聚起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中国有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三年来,一场场大仗硬仗,中国都打过来了。出色的抗疫斗争,是中国应对危机卓越能力的生动缩影。

要打赢这场仗,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这是三年来面对抗疫大考中国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重要经验。“动态清零”,需要时间,更需要坚决果断的态度、迅速有力的行动,必须咬紧牙关、持续攻坚,不折不扣落实已部署的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

这场大仗,同时也是一场群众路线的大考。党员、干部在抗疫斗争中更需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挺身而出,承担险重任务,化解突出问题;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织牢疫情安全防护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战胜疫魔,不光是物质的对垒,更是精神的较量。疫情面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醒,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需要正确看待当前和长远、个人与全局、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认真履行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工作,在同舟共济中共克时艰,在众志成城中赢得胜利。

上海抗击疫情过程中,很多基层一线干部和工作人员昼夜工作、奋斗不息。众多居委会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持续坚守在第一线。

在阻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只要人人齐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继续攻坚克难、顽强奋战,这座城市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今天先来讲两个战疫小故事。今天,一部扬州手机的“上海一日游”刷了屏。说的是江苏扬州有一部手机被打包到了援沪蔬菜包中,经过发布“寻物帖”之后,手机很快被找到并送回。贴心的是,上海当地的居委会还特地开证明,说手机机主没来过上海,以免她的健康码变色。

另一个故事是,上海一名护士被封控在小区内,她打电话给小区居委书记,希望回到战疫一线。小区居委书记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为护士放了行,并说:为了上前线你就去吧。网友说,这位护士有担当,基层干部也很不容易,这管理有温度!

这两个“双向奔赴”的故事,让人温暖,也给人以信心。故事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在努力守护好这座城市,让她快点好起来。

这些天,上海的疫情让很多人特别揪心。目前感染人数还处于高位,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咬紧牙关、持续攻坚,快字当头、以快制快,时不我待持续奋战攻难点、破堵点,事不过夜抢时间、抢进度,用最短的时间遏制疫情扩散,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保质保量、送到家门。这离不开各地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上海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最大合力,共同守“沪”,就一定能迎来曙光、赢得胜利。

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同心守“沪”。全国15个省份已调派医务人员3.8万余人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能力支持上海。

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河南医疗支援队以每10分钟1架次密集编队从郑州飞抵上海虹桥机场。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介绍:“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第一时间报了名。”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十九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__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助力2500万人做核酸。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这么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真的谢谢!”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

4日清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开舱,接收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收治前,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朱明华现场安排患者收治工作,明确收治流程。“必须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开舱后,一辆辆大巴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运送至舱门口,人员下车后进行信息登记并入住,医护人员一对一确认有无基础疾病和症状、是否有疫苗注射史等信息,再采取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之前,上海已将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或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是迄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设计床位超15000张。来自天津、湖北和江西的医疗队近日将入驻并参与收治工作。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记者留意到,不少山东援沪医疗队队员的背包上挂着红色中国结,格外醒目。“这个中国结是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我们齐心协力击退病毒,也将好运带给上海!”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二十

很多人说“动态清零”的防疫是在官员希望借此捞政绩,其实从个体理性的角度官员们才不希望清零呢,动态清零没日没夜那么累,躺平了他们既不少拿工资,生病了也不缺医疗资源,还大大地减少了工作量,所有责任都是病毒的锅,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国内最依靠资本逻辑运行的城市,上海的整个系就是被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在推着走的,从“街道”到“居委会”,许多人只是“拿钱干活”的,各路“专家”和“学者”呢为各种势力代言,这在稳定时期不仅不会出大问题,而且还会呈现出高效率,但在疫情这种需要兜底式动员的时候就会出大问题,躺平的思想就弥漫了。

简单的说,这些人,做得了生意,打不了战役。教科书上讲的软弱性和两面性暴露无遗。

而上海唯一的不同,是背后的政治体制不同。所以才出现了上海躺平了,全国人民把它扶起来了的情况。

如果说政绩,其实动态清零真正的政绩不在防疫本身,而出在“动态清零”抢出来的时间窗口和安全的生产环境上,只要抢出来的生产环境仍然优于躺平的生产环境,那么动态清零还是需要坚持的。

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资本逻辑主导的城市,有许多红利可以吃,比如勤杂人员工资低,只需要截取他们年富力强的时间段,老了可以甩回乡下去,死亡率、医疗挤兑啊是不太影响城市主体的,毕竟年轻有钱,到时候还可以写作文吃流量,真的共存的话,勤杂人员的挤兑才是够小资们喝一壶的事。

像香港一样连屠宰工都需要内地支持,还红酒咖啡呢,到时候还以为鼠标点击一下咖啡就能给你送到家门口来?看看现在京东的单子慢了多少天再共存吧。

同样作为资本逻辑盛行的“移民”城市,深圳为什么在形势比上海严峻的情况下,能比较快的搞定,深圳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值得上海学习。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二十一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20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助力2500万人做核酸。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这么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真的谢谢!”

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学习心得篇二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把各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最大合力,共同守“沪”,就一定能迎来曙光、赢得胜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双向奔赴”共同守“沪”心得体会及启迪,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4日一早,在上海杨浦区浣纱小区,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当地基层干部、社区志愿者一起投入核酸筛查工作。“我们3月28日就派出核酸采样医疗队支援上海了,这次还来了54人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援沪方舱医疗队,目前在上海的医护人员有306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医疗队员告诉记者。

4日凌晨,江苏省多家医院选派约1900名核酸采样队员乘大巴开赴上海,早上8点抵达后立即分赴各社区开展核酸采样。自3月31日以来,江苏省已累计派出援沪医疗方舱队、采样队员等达1.3万余人。

据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要求,目前已有15个省份派出38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上海。其中,9个省份派出11000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4个省份派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23200多人;12个省份派出近4000人的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

上海市4日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核酸检测。为此,国家卫健委从8个省份调派了108万管/天的核酸检测力量支援上海,并协调了上海周边4个省份,可承接130万管/天的核酸检测样本。

3日,军队抽调卫勤力量2000余人,来自陆军、海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7个医疗单位,抵沪后已迅速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本次疫情以来,上海陆续启用后备定点医院,改建一批方舱医院。现有定点医院、后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10余家,同时改建了一些大型公共设施,努力实现感染者应收尽收。

目前,上海正周密组织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抓紧摸清疫情本底,快速将感染者转运收治到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实现感染者应收尽收,及时开展流调排查,追踪管控风险人员,完成日清日结、严防疫情外泄等任务。上海市政府发言人4日表示,向来自全国各地支援上海的逆行英雄表达由衷的敬意和谢意,“来自兄弟省份的温暖和深情,上海不会忘记!”

上海正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截至4月6日,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已突破10万例。

上海进入抗疫“最关键、最吃劲”阶段,奥密克戎变异株给这座人口超过2500万的超大城市带来严重冲击;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这是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要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既要与传播速度快却又看不见的病毒厮杀,又要确保城市核心功能运转,既要“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又要确保全市2500多万人的吃饭、就医,难度之大,压力之巨,可想而知。

落实中央要求,实现人民期盼,在于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在于强化担当,坚定信心,以坚持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念,凝聚起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中国有信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三年来,一场场大仗硬仗,中国都打过来了。出色的抗疫斗争,是中国应对危机卓越能力的生动缩影。

要打赢这场仗,必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这是三年来面对抗疫大考中国不断交出优异答卷的重要经验。“动态清零”,需要时间,更需要坚决果断的态度、迅速有力的行动,必须咬紧牙关、持续攻坚,不折不扣落实已部署的各项疫情防控举措,全力守护市民群众安康。

这场大仗,同时也是一场群众路线的大考。党员、干部在抗疫斗争中更需强化使命担当,敢于挺身而出,承担险重任务,化解突出问题;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全面压实四方责任,从严从紧织牢疫情安全防护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战胜疫魔,不光是物质的对垒,更是精神的较量。疫情面前,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醒,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需要正确看待当前和长远、个人与全局、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认真履行疫情防控要求,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工作,在同舟共济中共克时艰,在众志成城中赢得胜利。

上海抗击疫情过程中,很多基层一线干部和工作人员昼夜工作、奋斗不息。众多居委会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持续坚守在第一线。

在阻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只要人人齐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继续攻坚克难、顽强奋战,这座城市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幸好我们小区并没有出现任何无症状感染和确诊病例,是真的很幸运,周边所有小区全部沦陷。

作为在上海生上海长,目前都已经快成年的上海人,我可以说上海在以前做的防控确实不错,在放寒假前突然出现两例病例,上海二话不说直接放假,导致我们提前放了寒假还开心了好久。但这次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从病例出现,足足过了一周各大高校才选择网课,而公司更是在过了两周才选择居家办公,甚至有一些私人公司根本没有选择居家,要是疫情之初直接隔离居家,估计很早我们就可以恢复正常状态了。也有人说是将上海作为了开放的试点,作为我们走出属于中国和新冠病毒共存的道路,但事实证明,我们还需要考量和努力。

但我想说的不只有抱怨。

最令我难过的是各地区人民对于上海人的谴责。大家可以谴责上海的疫情防控,可以谴责上海的上级领导,但为什么要谴责上海人,各类侮辱谴责喷涌而来,上海人本就处于疫情的压力下,但是没有人帮助我们,相反,大家用自己的声音尽情的辱骂上海,辱骂上海人,仿佛上海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病毒,每一个人都排外,都粗鄙不堪,都没规没矩,都素质低下。

2019疫情之初,武汉沦陷,全中国乃至世界集体抗疫。此时美国侮辱中国,称新冠病毒为病毒,认为中国人外溢乱跑才导致这么惨烈的局面。这个时候世界卫生组织站出来,说这是全人类需要面对的现实,新冠病毒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又有多少国家支持中国,没有将病毒的出现归因于中国,而是互帮互助,最终才控制住了疫情。为什么现在,就连中国内部的地区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加大,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之间都能互帮互助,而中国地区之间只能互相伤害谩骂。

我想,我不能代表所有上海人,但我想我应该能代表大部分上海人,我们安分守己,无事绝不出门,规规矩矩排队,我们不排外,热爱着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我能理解大家对于上海的怨念,但为什么这样的我们要承受大家的网暴,在家里每天都在担心能不能抢到菜,会不会自己也成为新冠选择的“幸运儿”。

我只希望大家能放下怨念,能够正视这次新冠的问题。我甚至不奢望大家能帮助上海,只希望不要雪上加霜,让我们能平安度过这次疫情,也希望国家能加紧进度,出台最适合上海,最有效率的解决方式。

而上海唯一的不同,是背后的政治体制不同。所以才出现了上海躺平了,全国人民把它扶起来了的情况。

如果说政绩,其实动态清零真正的政绩不在防疫本身,而出在“动态清零”抢出来的时间窗口和安全的生产环境上,只要抢出来的生产环境仍然优于躺平的生产环境,那么动态清零还是需要坚持的。

作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资本逻辑主导的城市,有许多红利可以吃,比如勤杂人员工资低,只需要截取他们年富力强的时间段,老了可以甩回乡下去,死亡率、医疗挤兑啊是不太影响城市主体的,毕竟年轻有钱,到时候还可以写作文吃流量,真的共存的话,勤杂人员的挤兑才是够小资们喝一壶的事。

像香港一样连屠宰工都需要内地支持,还红酒咖啡呢,到时候还以为鼠标点击一下咖啡就能给你送到家门口来?看看现在京东的单子慢了多少天再共存吧。

同样作为资本逻辑盛行的“移民”城市,深圳为什么在形势比上海严峻的情况下,能比较快的搞定,深圳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值得上海学习。

连日来,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数万名医护人员快速抵达上海,立即投入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在方舱医院救治病患,有的在社区街道核酸检测……“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记者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

“铁流滚滚”,他们来了!

当前,上海的疫情还在高位运行,形势极其严峻。4月4日,上海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突破1万例,总数达到了13354例。3月以来的这波疫情,上海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7.3万例。

一方有难,八方驰援!这两天的上海虹桥火车站“铁流滚滚”,十余趟高铁列车将来自于武汉、天津、山东、南昌等地的数千名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运抵上海。仅3日至4日,华东空管局就保障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接收来自7个省市和部队援沪医疗队包机航班26架次。

武汉金银潭医院南区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芳说:“接到医院通知要支援上海,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当年,上海也是第一批支援我们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滕涛说:“我们医院来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的支援过武汉抗疫,有的支援过青岛抗疫,都是最有经验的精锐力量。”

“2020年,我在湖北奋战了58天,当时对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和不确定。”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高鸿翼对记者说,“随着我们对病毒认识的深入,对控制传染方面的体系不断完善,我有信心一定可以打赢变异病毒。”

助力2500万人做核酸。

4月4日,上海最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覆盖全市2500万人,检测现场就有不少来自各地的援沪医疗队。

4日凌晨2时许,浙江省援沪医疗队队员章月桃和同事们就准备从浙江启程。根据统一部署,台州市中心医院的援沪队员必须在4日12点之前,完成松江区泗泾镇9个村居民、共计31120人次的核酸样本采集。4日11时许,31120例标本采样工作顺利完成。

一位老家杭州的上海市民看到了来自杭州的医疗队在社区里做核酸,忍不住激动落泪。一位来自武汉的医护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老人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这么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真的谢谢!”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

4日清晨,位于崇明区的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开舱,接收首批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方舱医院共分4个区域,有2700多张床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医疗队和安徽省援沪医疗队联合入驻。

收治前,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疗队员朱明华现场安排患者收治工作,明确收治流程。“必须要注意所有患者可能出现的情绪。”开舱后,一辆辆大巴将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运送至舱门口,人员下车后进行信息登记并入住,医护人员一对一确认有无基础疾病和症状、是否有疫苗注射史等信息,再采取下一步的救治和护理措施。

“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上海的病人治疗、照顾好,还要把我们的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安徽援沪医疗队队员周翠梅说。

在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之前,上海已将闵行体育馆、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中心、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体育场馆或会展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国际博览中心是迄今上海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设计床位超15000张。来自天津、湖北和江西的医疗队近日将入驻并参与收治工作。

并肩战斗,同心守“沪”。记者留意到,不少山东援沪医疗队队员的背包上挂着红色中国结,格外醒目。“这个中国结是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我们齐心协力击退病毒,也将好运带给上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399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