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01:09:03
最新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9 01:09:03     小编:QJ墨客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是第五组课文“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5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着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武松打虎”视频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三、教学策略

1、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3、教学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段时,注重朗读,让学生体会那种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读出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沉着机敏和打虎时的竭尽全力。并播放武松打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配乐猜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人物,看看他是哪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好投入!知道是哪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吗?(《西游记》猪八戒)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谁还知道另外三部?那同学们对《水浒传》这部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对《水浒传》知道的还是挺多的。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108位好汉中的其中一位——武松。(板书课题)

师:来,让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顺序。(课件出示)

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下冈:(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饮酒——上冈——打虎——下冈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加小标题,学生更容易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师: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吓唬、诡计、霹雳、踉跄、腰胯、簌簌、迸出、酥软等词语。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四)朗读感受,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的句子,点拨引领,指导朗读。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2)朗读感受精彩片段

(3)同桌合作再读句子,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师: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那就是——?(闪)这个“闪”字,写出了武松什么特点?(写出武松机智灵敏的性格特点)

师: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a、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c、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d、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3、播放“武松打虎”视频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师:同学们,还有一种品读文本,感悟经典的形式,就是把它拍成影视剧,搬上荧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武松打虎的精彩视频。

4、观看视频之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精彩语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文章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2、作者是如何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结尾写到“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作者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板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共4篇课文,分别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本单元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是翻译成了现代文呈现的。《景阳冈》则是选用的名著原文,它选自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好房、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选作课文时有一些删节。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背景,解决了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条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欣赏作者打虎描写中用词的精妙,从打虎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遇到不懂的词语,能猜测大致意思。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武松的特点。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打虎的描写中体会武松的特点,并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说明理由。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经过。

在这四个部分中,哪一部分是孩子们平时听得最多的?(武松打虎部分)

二、分析武松打虎部分。

(一)默读第6、7自然段“打虎”部分,思考:

1、老虎是怎样攻击武松的?后来武松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反击打死老虎的?

(老虎攻击武松是扑、掀、剪,武松则是闪,躲、闪。武松一步步反击:棒劈——老虎没被劈到,脚踢——老虎扒个土炕,拳打——老虎像锦布袋,棒打——老虎气都没了。)

2、帮助理解难理解的语句: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3、打虎过程中,武松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武艺高强、伸手敏捷,有勇有谋。)

4、思考:如果让你复述武松打虎的经过,你怎样讲述能更吸引观众?(抓住文中精彩的动词讲述,讲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生练习讲述武松打虎的片段

三、分析武松是不是真的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由多音字“挑”的读音引出店家的喝酒规则:“三碗不过冈”。

(二)分析武松喝酒部分

“榜文”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官府出示的告示)文中官府的榜文内容是怎样的?默读上冈部分,在文章里找出来。“阳谷县示: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打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白日不许过冈。恐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思考:武松如果愿意看,不落下,他在哪些地方还能看到这样的语言?(二自然段提到酒家处就有官司榜文,三自然段提到一棵大树刮去皮,上面也写着这样的内容。)回顾课文内容,店家劝也劝了,武松榜文也看了,为什么还有打虎一说?关键在谁?你觉得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更全面的分析人物1、默读1—5自然段,思考: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在书上简单写出自己的批注。2、交流。

四、总结本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吃了十八碗酒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倔强豪爽、无所畏惧和勇敢机敏的性格特点。五、课后作业武松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称“行者武松”,那其他的一百单七将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武松已经够厉害了,却只能排第十四位,排在他前面的单将又有哪些过人的本领呢?请孩子们课余自己走进《水浒传》去看看吧!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二课时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景阳冈》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主要记叙了108条好汉之一的武松打虎的故事。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文章对武松形象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重点难点】

了武松的勇武和机智,语言气势磅礴、生动传神,我把这个环节作为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明白武松到底怎样打死老虎以及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中正确评价武松、店家和官府则成为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水浒传插曲。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你知道谁?

林冲、宋江、李逵、、、、

看来同学们对《水浒》并不陌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汉武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三、推前想后、理清课文脉落

1、课文除了写武松打虎还写了什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按照以上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四部分)

3、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武松打虎)

四、学习武松打虎

1、武松是怎样打虎的?请同学们边看书边听老师范读。

2、从这部分内容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武松的机敏、勇敢、力大无穷

老虎的凶猛、强悍

3、武松知道冈上有虎吗?从哪看出?

酒店喝酒店家的劝说、官府的榜文。

过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就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武松的英雄气概。

五、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1、用笔划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交流、体会

3、分角色朗读

六、拓展延伸

有人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在读了。你同意吗?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景阳冈》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名著欣赏”单元中的第六课,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生动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塑造了武松豪放、机敏而勇武的英雄形象。考虑到古白话文语句较难理解的特点,课堂上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通过山东快书、猜词释义、创造性复述、针对性拓展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识虎威 品英雄”这一主要环节带领学生品析关键动词,了解人物个性特征;通过“大讨论”使其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整个课堂着重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

二、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结合语境理解“吊睛白额大虫、折做两截、锦布袋”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古白话小说语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运用文中有特色的语言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复述课文,提升复述能力;抓住关键动词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品悟陌生词语的大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的性格和打虎的经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阅读涉猎日渐广泛,语文能力逐渐提升。对一些古典名著充满兴趣,尤其喜欢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大多是看看热闹,对人物的评价也略显片面,本课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动词的方法,深入客观地认识、评价人物。为单元习作——阅读名著读后感做好铺垫,纵观这节课,我努力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中提到,高年级学生要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正确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这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正好吻合。我巧妙设计了“山东快书、猜词释义、识虎威品英雄、创造性复述、视频拓展论英雄”等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名著的兴趣,整个课堂着重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穿插了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孩子们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又独特的语文课。尤其是“吊睛白额大虫”这一视频播放,孩子们不但理解了词语本身的含义,大虫的凶猛更是展现无疑。视频《血溅鸳鸯楼》的播放,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被侮辱和陷害后的一个不一样的武松,为全面感受和评价人物奠定基础。

七、教学创新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自编自演了一段山东快书,立刻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本课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猜一猜陌生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并和大家分享方法,然后适时归纳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猜词义的“四大法宝”;在“识虎威 品英雄” 环节,我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方法,抓住了武松内心微妙的变化,让学生认识了一个慌而不乱的英雄武松,深切感受到古典名著用词精准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听快书,猜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交流、学习了《景阳冈》武松“喝酒”“上冈”的两部分内容,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听快书,猜新课的游戏。(师自编自演:山东好汉武二郎,豪饮过后上了冈,乱石堆中窜猛虎,英雄二郎心没慌,全力出拳如闪电,送那大虫见阎王,官府赏银他不要,为民除害美名扬!)

生:打虎部分。

二、教学过程

(一)猜词义 学方法

1、生默读第6自然段:

出示朗读提示:找到自己认为陌生的词语,猜一猜含义并和大家分享方法。

2、分享词义和阅读方法:

“吊睛白额大虫”“折做两截”“锦布袋”

3、生成猜词方法:

(1)看字面 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解词义

(3)看插图解词义

(4)联系视频资料、资料袋内容等解词义

(二)识虎威 品英雄

1、由“锦布袋”一词无痕引入:

同学们, 由“锦布袋”一词,让我们知道了老虎被武松打成一滩烂泥,那么从一只威猛的老虎是变成一滩烂泥,这过程又有多么惊险刺激呢?让我们再次聚焦第六自然段,一起识虎威,品英雄!

2、说一说老虎拿人的三般手段

“扑”“掀”“剪”

3、体会“扑”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一些小动物的扑,例如小狗的扑,然后和老虎的扑作比较,在心中定下基调。

(2)聚焦5段末,6段初,读一读,悟一悟。

抓住“风”字,体会老虎出现时的惊心动魄。

(3)对比阅读文段,体会武松微妙的心理变化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真的有虎,老爷也不怕!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通过朗读和比较文段,体会武松上冈之前的傲慢和初见猛虎的些许惊慌。抓住“呵呀”“翻”感受武松的惊慌,透过“拿”“闪”体会武松的慌而不乱。

4、体会“掀”“剪”

(1)妙解歇后语“老虎屁股—— 摸不得”体会“掀”的威力。

(2)品析比喻句“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5、学习棒打老虎,感受武松力大过人。

(1)品读文段 画出能看出武松“劈”的力道的句子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小结:枝落棒折

(2)品读文段,体会“揪”字的用词精准。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只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讨论“揪”字能不能换成“压”或“抓”,说一说原因,以感受武松力道之大。

6、细品“踢”“打”,发现武松大智慧。

出示问题:“为什么武松要先踢后打?”,讨论并发表看法。(如果先打,只能一只手揪住老虎,老虎则可能挣脱。)

7、复述打虎过程,领略英雄气概。

学生借助自己的神态和动作,创造性复述打虎过程,再次领略武松的武艺高强。(本来设计有“人虎过招”的课本剧,疫情原因,没有展示。)

三、总结拓展,正确客观评价武松。

1、拓展《水浒传 》原著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片段。

学生激情朗读文段,大家说一说,透过文段大家看到了怎样的武松?(强调武艺高强)

2、播放《血溅鸳鸯楼》视频,感受遭人陷害后,一个失控的武松。大家谈想法。(强调武松冲动、残忍、伤及无辜)

3、师总结:

虽然武松是武艺超群的打虎英雄,但是他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也会倔强,也会暴躁,也会失控,也会凶残,也会伤及无辜,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人。

四、读《水浒》,识英雄。

师推荐古典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类似武松一样的鲜活的人物,每个人物身后都有成串的经典故事,请你尽情去领略《水浒传》带给你的精彩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八、不足与反思

《景阳冈》教后反思

高新区第一小学 秦海丰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名著赏析”单元中的第六课,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画了武松豪放、机敏、勇武的英雄形象。整节课,我通过山东快书、猜词说法、配乐朗读、视频拓展、创造性复述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高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以“识虎威 品英雄”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学习“古白话语句”的枯燥(相对孩子们来说),我以“听快书 猜新课”为突破口,为原本平静的课堂注入一潭活水,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赏析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兴趣,拓宽了眼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多种方法猜词义。

古白话文词句生涩难懂,课堂上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在学生熟读文章以后,由学生分享自己感觉陌生的词语,并介绍自己的猜词方法,师生共同总结:“看字面 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猜词语”“观察插图猜词语”“借助资料猜词语”等阅读法宝。

三、识虎威 品英雄。

通过“识虎威 品英雄”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品人物性格的方法;通过“大讨论”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在整个课堂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通过让学生挖掘文中简洁有力的动词来领略武松机警灵敏、武艺高强的英雄气概。

人虎过招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同时深入剖析武松“闪”“拿”等关键动词,帮助学生体会武松面对老虎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感受名著的魅力。抓住“劈”“揪”两个关键动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感受“劈”字的势大力沉,和“揪”的毫不放松,生动展现了一个力大过人的武松。通过质疑“踢”“打”两动词的出场顺序,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让一个机智的武松跃然纸上。

四、精准拓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英雄人物

本课,我和同学们分享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原著文字片段和《血溅鸳鸯楼》的视频资料。通过找同学激情朗读《醉打蒋门神》片段,继续带领学生体会武松的武艺高强。而《血溅鸳鸯楼》则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个被人侮辱、陷害后失控的武松。通过拓展,学生体会到:武松虽然是打虎英雄,但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也会倔强,也会暴躁,也会失控,也会凶残,也会伤及无辜,那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人。

五、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个别环节夯得不够实;因疫情原因,本来设计好的“人虎过招”课本剧没有如期上演,颇显遗憾。

我始终秉承“合适的或许就是最好的”理念,因此,在备课中往往能够根据课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总之,“且行且思,且思且寻……”教学的路上需要我会不断地潜心钻研,撒播关爱与智慧,凝望每一朵花蕾灿烂绽放!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是第五组课文“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

知识目标:学会15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着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武松打虎”视频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1、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

3、教学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一段时,注重朗读,让学生体会那种惊险紧张的打斗场面,读出老虎“一扑、一掀、一剪”的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沉着机敏和打虎时的竭尽全力。并播放武松打虎的电影片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一)配乐猜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那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猜人物,看看他是哪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好投入!知道是哪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吗?(《西游记》猪八戒)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谁还知道另外三部?那同学们对《水浒传》这部书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对《水浒传》知道的还是挺多的。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108位好汉中的其中一位——武松。(板书课题)

师:来,让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顺序。(课件出示)

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下冈:(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板书:饮酒——上冈——打虎——下冈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武莉教育网志发表

旁白: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个课本剧——《景阳冈》,希望大家喜欢。个课本剧分为三部分。下面首先请我们的小演员与大家见面。

武松:我是武松的扮演者。今天为大家奉上景阳冈打虎的精彩片断,请大家不要见笑。(抱拳)谢谢!

店小二:(搭一下毛巾)稳中有位客官,下午好!我是悦来酒店店小二的扮演者吴旭,演得不好,希望各位多多包涵。谢谢!

老虎:我是老虎的扮演者沈肖波,希望大家待会为我的勇猛多多鼓掌!谢谢!

旁白:下面请看第一部分:二劝武松。

旁白:武松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不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

武松:咦,三碗不过冈?待俺前去一看!

旁白: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

武松: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旁白: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

武松:这酒真有劲道!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小二:客官,本店只有熟牛肉。

武松:好的,切两三斤来。

旁白:店家切了两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武松:好酒!

旁白:武松吃完了三碗酒,敲着桌了叫道——

武松: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店小二: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酒也要,肉也要再切些来。

店小二: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这右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店小二: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

店小二: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小二: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别胡说!难道不付钱!再筛三碗来!

旁白: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18碗。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小二:客官哪里去?

武松: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

店小二: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什么榜文?

店小二: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冈下路口都有榜文,叫往来客人结伙趁午间过冈。单身客人一定要结伴才能过冈。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在我家歇了,等明日凑了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

武松:(笑)我是清河县人,这座景阳冈少说也走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算有大虫,我也不怕。

店小二: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

店小二: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摇头走进屋去)

旁白: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第二部分:武松打虎。

旁白:武松提了哨棒,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上,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

武松: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笑)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旁白:武松拖着哨棒走上冈来。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看见一座庙门前官府的榜文,武松读了才知道冈上真的有老虎。

武松: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旁白: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

武松:哪有什么大虫!是那些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旁白: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跄跄跄,奔过乱树林来。

武松:这儿有一块光滑的大青石,待俺躺下睡一觉。

旁白: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后,只听见乱树背后“扑”的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落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揪往大虫顶花皮,按下地去,用脚乱踢。大虫动弹不得,咆哮着,在身下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又是一阵猛打,大虫七窍流血,不能动弹。

武松:(喘气)累死我了,只怕那大虫不死,让俺再用棒了打上一阵。

旁白:武松打死了老虎,心想——

武松:我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哎,手脚都酥软了。天色渐渐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日再来理会。

旁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去。

旁白:最后请大家欣赏——喜迎武松。

旁白:村民们知道武松打死了老虎,好不欢喜!他们跟着武松一同再上冈来,抬了死大虫,又用了一副兜轿抬着武松到村里来。乡里的上户、里正都到庄前迎接。

景阳冈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共分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个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还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教学目标

l.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限期、吓唬、诡计、霹雳、酥软、踉踉跄跄”等词语。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英雄,那就是武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的故事。板书:武松打虎。

读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课文的题目是《景阳冈》,比较一下,这两个课题有何不同?(交流明白以地点和主要事件作为题目均可。)

既然武松打虎是主要事件,那么文章围绕景阳冈还写了那些内容?

二、自读课文,理清结构

课文很长,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围绕景阳冈还写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理清结构: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三、切入重点,学习武松打虎

同学们,在以上四部分内容中,你们最感兴趣的是——武松打虎。

我们就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过程。自由读这部分内容,你对打虎内容有和感受?

交流读后感受。

一读:

通过师生合作读,指导读:读通内容,能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能读出老虎凶猛进攻的气势。

二读:

读出武松机智、灵活、勇敢。

交流闪出了灵活,闪出了勇敢,闪出了智慧。

引导交流闪出智慧。(闪在青石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先泄了一半。)

老师读老虎内容,学生读武松部分。读出武松的灵活、勇敢、智慧。

三读:

读出课文的写法。

交流:一、武松和老虎交叉来写。“老虎攻,武松闪;老虎又攻,武松又闪;老虎再攻,武松再闪。”始终如此。

交流:二、写老虎进攻凶猛的目的?衬托武松的机智勇敢灵活。

交流后,再读体会写作的妙处。

过渡:老虎发动凶猛的进攻都被武松一一化解,武松开始发起了反击。

同桌合作练读读第十节。

抽生读,小组合作读,多种形式读出味道。

引导交流:“劈”劈出了什么?

师生合作读。

学习第十一节:

大组合作读,读出每次打法不同。

指导朗读后,师生合作读。赛读。

整体朗读9-12节,交流你感受到的武松形象,同时再次感受描写方法。

随机板书:机智勇敢敏捷力大无穷

四、小结

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武松机智勇敢灵活的身形,也感受到了交叉进行描写的方法。

五、通过学习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那勇猛机智灵活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让我们再来学习,对人物形象更全面的了解。

(一)学习冈下喝酒(抓住语言)

自由读冈下喝酒,交流:你又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创设情景,进行对话:店家和武松喝酒部分(抓住人物的主要语言)

穿插想象店家的心理和武松不同心理,再次朗读对话。

交流你感受的武松形象:倔强暴躁艺高胆大豪爽

(二)学习大步上冈(抓住心理)

自读大步上冈的部分,划出武松心理部分,你又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武松?

交流:自负多疑死要面子

引导朗读武松心理,读出多疑、自负、死要面子。

六、整体回归

综合人物形象,总体感受武松人物形象。

感受到武松优缺点的统一体,英雄因优点而可敬,因为有缺点而可爱。

七、作业

1.讲讲这个故事。

2.课外看看《水浒传》中其他写武松的内容。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喝酒——大步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去

倔强多疑勇猛

暴躁自负敏捷

艺高死要面子机智

胆大力大无穷

豪爽

反思:

《景阳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因此学习目标确定为能进行简单复述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两项。

“打虎”部分重点是过程和人物英勇,通过一默读、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了过程,“吃酒”部分重点是人物性格,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现体会人物性格。

字数:2188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256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