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爱流浪猫的作文(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14:36:57
最新关爱流浪猫的作文(三篇)
时间:2023-03-15 14:36:57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爱流浪猫的作文篇一

现在,它瘦弱无力。瞧,它那以前还金黄金黄的毛,雪白雪白的肚皮,已经变得很脏了。它的尾巴垂了下来,但耳朵还是那样尖尖的,像螺丝一样。它的眼睛像两颗宝石一样,闪耀着美丽、明亮的光芒。它的鼻子粉红粉红的,很好看。

它的肚子扁扁的,好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难怪,它在垃圾桶里翻来翻去。于是,我把我那香喷喷的面包给那可怜的“猫武士”吃。它看见了这美味的面包,就马上叼起了面包,身子一拱,纵身一跃,往碧绿的草地上飞奔而去。

我很奇怪,想:“猫武士”那么饿了,怎么还不吃东西呢?于是,我悄悄地跟着它,想看个明明白白。

啊,我远远看见一只虽然可爱,但是也很瘦弱的小猫正趴在一个小洞里。我突然明白:那威武的“猫武士”是这只小猫的妈妈呀!“猫武士”把那个面包叼到小猫面前。小猫用鼻子嗅了嗅面包,摇摇摆摆地站了起来,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面包。

这时,我感到了亲切的与温暖。于是,我把要扔的毯子给了它们。看着它们正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我就开心地去玩了。

关爱流浪猫的作文篇二

我是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记得我和我的兄弟姐妹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几天,我们就被主人抛弃地野外了。从此,我们相依为命,到处流浪,每天过着心惊肉跳的生活。我真是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这么残忍,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也是有生命的吗?从此,我从心里恨那些抛弃我们的人类,恨他们的残忍,更恨他们的无情。

也许由于我的调皮,不久我就和我的兄弟姐妹走散了,只好独自在外面闯荡。幸运的是,有一次,我在草堆里饥饿地叫着,恰巧被一位路过的小男孩发现了。就这样,他就把我给带回了家。本以为自己从此不再过流浪的生活了,但是我却没有想到,那竟是我悲惨命运的开始。

刚进小男孩的家里,就被一阵狗叫声给吓得呆住了。小男孩连忙把我抱了起来,跑向屋里。这时,在一旁做饭的一个女人发现了我,大声说:“儿子,怎么又换回一只猫呢?赶快给我扔了!”这时,小男孩央求他的妈妈把我留下来,最后,他的妈妈终于被他说服了,我才得以留在了这个家里。

也许不只是他的妈妈不喜欢我,就连他家的宠物狗也整天追着不放,害得我只能每天呆在树上。每当宠物狗追我的时候,醒来是它的不对,但是男孩的妈妈却只是骂我,有时还打我,真是让人气愤!就连吃饭的时候,男孩的妈妈也是每天给她的宠物狗好吃的,而只给我扔半个馒头,害得我吃起来很是费劲。我有时也会抱怨:“我们猫类难道就注定比别人低等,就注定挨欺负吗?况且,那条宠物狗什么也不会干,好歹我也给他们捉过老鼠啊!就凭这个,人们也应该善待我!唉,谁让我寄人篱下呢,看来也只好忍着了。”但是,我却没有想到噩运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逼近。

那一天,我实在是饿坏了,就偷吃了放在狗盆里的骨头。这时,男孩的妈妈扔过一块砖头来,我没有留意,正好砸在了我的脚上。

我顿时感到这只脚没有了感觉,便歪倒在了地上。她边骂边把我“请”出了家门。我被她扔在了堆草垛上,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只能闭上眼睛,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作为猫类的一员,我要向全世界的人类呼吁:“你们在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珍爱我们这些小生灵的生命吧!因为我们和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请你们善待我们猫类吧!”

关爱流浪猫的作文篇三

你们见过流浪猫吗?你们知道它们怎么生活的吗?今天,我就有幸碰见了它们。

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去楼下小区里跳绳,这里有一个圆圆的大凉亭,建在一个平台上,外面包围着一条小路,联通着小区的一条过道。一般我就在这个平台上跳绳.

我们从外面的小道走到这里时,发现地上有一个橙色的东西,可没等我看清楚,他就消失在了草丛里,我感到十分好奇,急忙追过去,隔着平台外面的栏杆往草丛中望去,忽然,我的目光与一对黄色的,深不可测的眼睛相遇了,那眼神锐利又谨慎,吓了我一跳。原来是一只野猫。

这只野猫有一身白色的绒毛,上面衬着橙色的条纹。它的前额上也有三条竖着的条纹,耳朵全部都是橙色的。

我看着它,喵喵!我叫了几声。我看见他的耳朵在微微地颤动,忽然,它一个急转身……不见了。我匆匆忙忙跑到外圈的小道上。又发现了它,可这只野猫一看到我就又跑走了,我又重新跑到平台上,结果这只狡猾的小猫又跑到小路上去了,我想,它一定是很害怕我们人类吧。

流浪猫是多么可怜啊!无家可归,每天在外面日晒雨淋。请大家对他们温柔一点,让他们改变对人类的看法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35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