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改进的空间。完美的总结要有条理地分类,将问题和解决方案相对应。8、在看范文时,要注意挑选适合自己的部分进行参考。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一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明白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资料。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状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透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取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二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三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四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题为“《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指_____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读书的见解:
3、课文是以______形式写的,读了文章之后,你对读书有哪些独特的见解?
4、读这篇课文时,苗苗的话应用____________的语气读,季羡林的话应用___________的语气读。
二、写出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10分)。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这个地方戒备森严,有许多看守。()。
3、我帮王奶奶照看她的小孙子。()。
三、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0分)。
1、季羡林对21世纪的青年提出了哪些要求?对小孩子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课文在表述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课文中提到“闲书”,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闲书”指什么书?
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四、阅读理解(10分)。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请你结合这句话,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2、略。
3、课文是以(对话)形式写的。
4、读这篇课文时,苗苗的话应用(谦虚、疑问)的语气读,季羡林的话应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读。
二、写出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
1、读书2、看押、监视3、照管。
三、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小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2、以对话形式来表达主要意思。
3、闲书指有益的书籍。课外书。
4、略。
四、阅读理解略。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络上下文和生存现实读懂文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诵读课文,把握发言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获得怎样样念书和学习的开辟,进一步展开有关浏览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掌控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浏览的乐趣,明了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言引入,初读课文。
2.板书课题。
3.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尤为注重多音字),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形。
二.精读课文,掌控主要资料。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换交换了哪些题目?(浏览、偏科、学习外语和累积古诗文)。
3.结合插图,领会文中人物的年纪、身份与感情,并透过情感诵读显露出来。
苗苗:酷爱念书的小学生,谦逊好问,对季老的尊重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民,亲热随和,诙谐中擅长引诱,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杀青共鸣,感受浏览乐趣。
1.在小组内,依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取1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换感受。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差别的看法。
2.全班交换,重点交换“闲书”问题:
(3)老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墨客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今日,教师想说的是,要是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浏览吧!
四.咀嚼标题寄意。
再读课题,说说标题的含意:
1.与2人名字相干。
2.寄意苗苗在学业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如同破土而出的小苗要吸取养分;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好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1、2项)。
1.收集名人念书故事或念书名言。
2.选1本自己喜好的书浏览,念书时作摘抄或填写浏览记载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浏览书目;采访爱念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要,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4.写一个念书举荐卡,把自己喜好的书举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六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内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附:板书设计。
小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
大树:多看书三贯通背诵古诗文平易近人。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七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利用阅读课外书的种种益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利弊引导学生阅读健康的书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你说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总结学法。
1、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分角色读课文,知内容。
3、总结学习收获。
三、反馈交流。
1、识生字,读懂词、句意思。
2、文中的小苗和大树指的是谁?
3、这篇课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访谈录:时间、地点、访谈内容。
4、他们的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五、板书设计:
访谈录:时间地点访谈内容。
教后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八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文章的形式比较特殊,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它是一名小学生——苗苗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在教学时,我首先从介绍本文文体“访谈录”开始,引入了解季羡林先生,让学生知道季羡林的学识,了解季老的著作,季老的不凡之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然后再指导学生模仿情节进行采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对话的基调,感悟苗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季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多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知道了: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找准了这个基调,再让学生去交流季老在“读闲书”、“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文”的问题方面的主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想法,延伸课外知识,进而知道文意不但是要告诉苗苗,更是要告诉我们大家:“要加大阅读量,以促进习作的提高”,“不要偏科,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加强古诗文的积累,学好外语”,从而使学生在学文中渐渐喜欢上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到题目,品味课题的寓意,表面上,“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老,实际上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需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就是那棵给小苗营养的学识渊博、学有建树的根深叶茂的大树。最后再指导学生从对话中去感受和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如何在访谈中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让学生学有所获。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九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明白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资料。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状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透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取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透过抓群众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忙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带给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就应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就应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必须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构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群众备课、网络备课以前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群众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超多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能够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应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状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能够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忙。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就应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十
1、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
2、粮仓里堆的谷好像一座小山。()
急切 真切
1、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地感受到时间的'重要。
2、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地寻找昨天看过的那本书。
因为 因此
3、进来看书的人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4、雨下得越大我越开心,()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十一
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资料,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就应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
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课文,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
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分主角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透过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忙写作。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忙大家写好文章。
这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那么请先爱上阅读吧!
四积累运用,培养潜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十二
教学目的: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具准备: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六、作业布置:(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1、写好文章 多看书。
2、三贯通 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十三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五年级篇十四
第一,苗苗与季羡林爷爷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要写好作文,应该多看课外书,但是,看课外书不能耽误其他课。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课文中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都没有读。我要抓紧抽时间去读。
第二,季爷爷教育我们不能偏科,要能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觉得季爷爷的三贯通非常好。我想,要做到这三贯通,是很难的,但是,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第三,季爷爷教育我们不但外语要学好,而且国语的古文、古诗也很重要。季爷爷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但我还只会背二十几首古诗,所以我要加油。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读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努力争做一个三贯通的优秀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120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