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下面是一份详细的教案示例,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教案的写作过程。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一
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10~14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二
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口算。
2.5x4。
1.25x0.8。
32x25x4。
0.5x。
0.5x1.01。
125x18x8。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x。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x。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x46x4。
47x8x125。
48x99。
54x61+61x46。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x1.2。
1.2x0.7。
(0.8x0.5)x0.4。
0.8x(0.5x0.4)。
(2.4+3.6)x0.5。
2.4x0.5+3.6x0.5。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x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x为什么x。
4.: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学生尝试计算。
0.25x4.78x4。
=0.25x4x4.78。
=1x4.78。
=4.78。
0.65x。
=0.65x(+1)。
=0.65x+0.65x1。
=130+0.65。
=130.65。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x0.125x4x8。
3.2x1.25。
0.5x0.46+0.5x0.54。
2.5x99。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三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四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五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小黑板。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58.3÷11。
第二组:1÷358.6÷11。
二、新授。
1、出示例8挂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并截取商的近似值。
300÷45≈?个)。
3、小组讨论:怎样取近似值才是合理的?(6个)。
4、: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6,而不是7。如果买了7个,就要超过300元。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谁的想法合理?
(3)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9,而不是8。因为过河8次后还剩6人,还需要用船再送一次。
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习十九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九第6题。
阅读“你知道吗?”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六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一、复习。
0.52+0.48=0.17+0.33=3.6+6.4=。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3.6米。
阳房间。
台2.8米。
门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6×1036。
×2.8×10×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15×100115。
×2.8×10×28。
920920。
230230。
3.220÷10003220。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1.8×4.510.4×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小数乘法3.6×2.8=10.08(平方米)3.6×1036×2.8×10×28288288727210.08÷1001008答: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
练习十四2、3题。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七
上课之前,我浏览了许多的案例,想寻找一种生活情境导入我的新课。目的当然也很明确:为了趣味。尽管我愁思冥想,结果还是设计不出一种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一课设计生活情境不好创设,如果要创设生活情境,三个运算定律不是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吗?如果要创设三个生活情境不是显得杂乱而无序吗?后来思考:情境除了生活情境,数学本身也是一种情境。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情境。于是我以一道尝试计算题导入,效果也不错。这一点所给我的启迪是:情境的创设不能只仅仅为了求“趣”而求“趣”,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为数学主题的学习服务。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好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容,可以从数学本身的问题入手,数学本身的情境也是一种情境,不必舍本求末,缘木求鱼。
在这堂课的习题练习设计中,我安排了“填一填”、“练一练”、“议一议”、“我能行”几个环节,体现了一个由“运算定律的感知------正式运算定律的运用-------变式运算定律的运用”的过程,这种层次性的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课,还是计算课,我都将要注意运用。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及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学设想: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10()=100()。
得出:1元=10角=100分。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出示米尺,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师:0.1、0.10、0.100是否相等?为什么?
(板书:0.1=0.10=0.100)。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2)出示:0.4元、0.5、0.05、0.40元4.0元。师:这些数中有大小相等的小数吗?说出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
0.40=0.4。
(4)师:如果在它们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三个“0”呢?相等吗?为什么?
(5)0.5添上“0”成0.05,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6)揭示小数的性质。
2、小数性质的应用。
师: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60和203.05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60=0.6;。
203.0500=203.05。
口答:课本“练一练”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3)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3.16、10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4=0.4003.16=3.16010=10.000。
练习:口答“练一练”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四。
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3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九
一、用竖式计算。
36×5.518×3.063.45×21。
0.28×0.25150×0.120.87×1.5。
0.4×0.0761.5×0.0626.5×0.04。
二、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8.3×0.1×2.758.36×0.5+18.21.01×8.5。
0.79×98+0.79×20.48×1.250.25×5.8×0.4。
三、学校美术室的宽是5.4米,长是6.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一套校服56.5元,买50套校服应付多少元?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
1、列竖式计算。
27×0.430.86×1.21.2×1.4。
(计算并验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2.33×0.5×40.65×105。
3.76×0.25+25.84.8×0.251.2×2.5+0.8×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2)85.44÷16=(3)67.5÷15=。
(4)289.9÷18=(5)101.7÷9=(6)243.2÷64=。
(7)16.8÷28=(8)15.6÷24=(9)0.138÷15=。
(10)1.35÷27=(11)0.416÷32=(12)3.64÷52=。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二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知识和材料开头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知识,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设备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注重对学生的练习,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并能用于社会实践。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我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实际生活的应用。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有利于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作业布置。
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练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减负的目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三
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四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
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数学教案-小数乘法。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p.l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8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