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4:12:16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8 14:12:16     小编:笔砚

人生就像一本书,我们应该珍惜每一页的经历和收获。在总结中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关注。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全面地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工作或学习经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激发你写作的灵感。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一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饼干制作的资料,让孩子们看怎样制作饼干。通过录相观察及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感知工人们的辛苦。然后我用橡皮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成饼干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表扬了张家蕊和杜青妍,过去连一块饼干都吃不下,现在吃得多了,身体壮了,个子高了。孩子们笑着看着他们俩,我又问:“为什么他们现在比过去吃得多了?”孩子们纷纷说:“他们从前不爱活动,不爱玩球,不爱跳绳,不爱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东西。”我说:“对了,人的饭量会随着活动不活动,高兴或不高兴增多或减少,还有就是中午吃得过多或过饱,下午吃点量也会减少,不想吃了。”这时李争顺着我的话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饱,下午吃点时我就不想吃饼干了。”我说,:“对呀,李争和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少给点,就要一个或半个饼干。”“告诉老师吃不了啦。”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这时李争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块饼干多半是李争扔的。我及时说,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进去的?李争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饼干了。”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李争,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而不应该怒气冲天大声训斥,应当多从正面积极引导,让孩子明白道理,比点名批评会更有效果。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二

今天是个下雨天,早晨不能到户外活动,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在教师里玩起了桌面玩具。一听说玩桌面小朋友激情四射,抡起袖子向各种玩具发起了总攻。突然听见“哗!”,全班随声看去,原来是喻国润小朋友把一篓雪花片倒到地上的声音,紧接着小朋友们一阵哄笑,竞相模仿。这一切发生在短短的几秒钟里,我在错愕之余冒出了一个念头:“扔玩具真这么好玩吗?”孩子们偷瞄着我不做声,“那你们想扔吗?”“想。”一个大胆的孩子回答我,其他人向他投去佩服的眼光,我点点头又端来了好几篓玩具,“那好吧,今天请你们尽情地扔把。”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的叫声和玩具的碰撞声淹没了一切,十几分钟后,满屋一片狼藉,孩子们红扑扑的脸上透着意犹未尽的喜悦。我镇定而舒缓地说:“好了,我们该捡玩具了。”孩子们看着满地的玩具不知所措,吴青痛苦的说:“啊?还要捡啊?这么多哦!”我笑了笑,“没关系,如果你们不捡下次玩什么呢?”时间一分分的过去,玩具一个个的进了篓子,汗珠也一滴滴的从孩子们的头上冒出来,在捡的过程中有人发出了感慨:“捡玩具可真累啊!太累了。”当最后一个玩具放进篓子的时候,大家都往地上一躺,“好累呀,终于捡完了。”我赶紧趁热打铁的问:“那你们喜欢扔玩具还是捡玩具呢?”“当然是扔玩具。”“为什么?”“因为扔玩具很开心,捡玩具太累了。”“那谁来捡呢?”“谁扔的谁捡。”“最好大家都别扔。”“对,那就没有人累了。”

孩子们还在讨论着,我想我成功了,因为“不乱扔玩具”不再是一句教条的规则,在劳动中它变成了孩子们乐意接受并自觉养成的习惯,由此我想到:与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不如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他们做一点,这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埋下关心他人、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三

经过一个月的熟悉,我已经对小五班的孩子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我喜欢这个班级,喜欢这帮孩子们。

记得我刚试园的时候,这个班的有个小男生特别调皮——孙国豪真正接触了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调皮“一些,现在我是真的体会到了。不过也是因为他,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我喜欢上了这个调皮的小男孩。

那次是因为早上在入园的时候,我在外套里面穿了一家白色的衬衣,而且我把外套的袖子卷了起来!孩子们陆续入园,我在忙着接待他们,忽然就听到有个声音说:“老师,你的胳膊怎么了?你怎么受伤好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那个调皮的男孩——孙国豪。当时我心里一愣,平时这么调皮的孩子,竟会会这么细心,原来他以为我的白衬衣是纱布呢以为我受伤了!我看着这个孩子,天真的笑容,调皮的另一面是他的善良、细心。这也是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学习的呀!从那时起,我渐渐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虽然调皮,但是也有可爱、善良的一面,有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不经意间的小小的举动,当时我高兴地说:“宝贝,谢谢你,我没有受伤,这是我的衣服!你真仔细!”一句表扬的话,孩子也开心了。我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即可爱又调皮的小男孩。

所以说,教育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了解、多和孩子沟通。有了这次的事情之后,我对自己的看法也发生了写变化,遇事不能过早的下结论,只要有心,孩子们会感受到的。这是我在小小班体会到的感受,同样也希望这帮孩子们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四

一、观察实录:

二、分析与措施:

其实,这就是一个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绝好机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请幼儿和我一起设计我们的“数学角色游戏”。先让幼儿自己制订一下可以用钱消费的角色区,让他们自己去商量解决。他们每个人用废纸撕成6片当6块钱,并且用另一张纸把自己怎么花完这6块钱的方法记录下来,写下来的方法还真不少,角色游戏就开始了。泓达到小医院给自己打了一针用了2块钱,然后又去小餐厅吃了一顿饭花了4块钱,他把这些记录了下来;颢颢到超市买了6瓶一块钱的矿泉水,也刚好把6块钱用完,他也记了下来;韵韵不太知道怎么去花完这些钱,于是她请了个小朋友来帮忙。角色游戏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花完这6块钱的,发现他们找出了很多方法。。。。。。

三、结论:

教师在幼儿平时的自由游戏中得到启发,继而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思考怎样在各个角色场景中分配这6块钱,并且怎样可以刚好把钱用玩,培养了幼儿随时随地运用数学能力的习惯。同时又鼓励幼儿和同伴间相互讨论,既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中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性的学习习惯。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能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是一次特别的角色游戏。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五

原来如此!总以为大多的小班幼儿只会模仿,却忽视了一些年龄偏大的孩子和部分个性化的孩子,不料渴望创造的种子已在孩子心里萌发;总认为这个游戏有趣好玩,而一成不变的规则没能顺应孩子心理的变化,他们更喜欢新奇和挑战。于是我笑着说:“是吗?那就请你听着音乐编出自己漂亮的动作吧!”奇奇兴奋地随着音乐一会学小鸡,一会学小猪,一会学小兔,真是各显神通,虽稚拙,却可爱,小脸上更透着一股专着和自豪。

接着我请小朋友和奇奇一起做,孩子们别提多带劲了。遇上有的孩子一时反应不过来,我就特意放慢琴声,让他有思考的余地;遇上灵巧的孩子,我又加快节奏,提高其灵敏程度……就这样,拍手律动又重新获得了青睐。

孩子们总盼望着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而我也认识到小孩子真的是很有力量的,他们并不是我们固定计划和思维模式中的那些孩子,他们每天都在成长。我们要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新变化,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缺点,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他们获得个体意义上的进步和成功!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六

下雪了,这是20xx年的最后一场雪,大地一片洁白,小树披上了银妆,小麦可以暖暖和和的睡一睡了,雪景真美。这场雪让天真的孩子们也无比的快乐。

”老师,雪为什么冬天下呢?“"老师雪为什么是白的?为什么不下五颜六色的呢?”“老师,为什么......?”一个个为什么,问得我不知怎样回答,没想到大雪让孩子们提出这么多问题。

为了更好的让孩子们感受雪的美丽,我带孩子们去了操场。在操场上,我的孩子们围着问:“老师,雪为什么......?”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反问孩子:“你们知道雪是怎么下下来的吗?”孩子们还没有等我说完就争着说:“是云朵太累了,就一片片的掉下来了。”“是老龙王喷出来的”“是......”一个个的回答,让我听到了他们的稀奇古怪的想法,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

“老师,我们打雪仗吧。”赵旺说,他这么一说,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兴趣,还未等我说话,孩子们就高兴得跳了起来,“打雪仗了!打雪仗了!”

我把孩子们分成两组,我和女孩子一组,让男孩子和我们对打。你看,洁白的雪让我们攥成一个个的雪球,雪球在空中飞来飞去,最后落子每一个孩子和我的身上。一不小心,让雪球钻进脖子里,一阵冰凉,但我们的`心里却是火热的。

我和孩子们在雪中追逐着、嬉闹着。一会儿又提议堆个雪人来玩,接着我拿来铁铲和孩子们堆起了雪人,有的孩子还用手自己堆起了雪人,小手冻得通红也不怕。远远看去,操场上一个个的雪人笑眯眯的就像我们天真的孩子们,这也是我和孩子们的爱的共鸣。

围着雪人我和孩子们手牵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仿佛回到了童年。在洁白的雪人面前,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用心去爱孩子。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七

一天,我问女儿:“你最喜欢哪个幼儿园?”“我最喜欢城里的幼儿园。”女儿说。“因为啥?”“因为老师光夸我。”女儿说。听着女儿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女儿从开始上幼儿园以来,先后上过三所幼儿园。女儿先是在我工作学校附近的一家幼儿园上小班和中班,这是一所民办幼儿园。每天,只要一上课,幼儿园总会把门锁上.至于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学啥,家长谁也不知道。后来,听说另一所幼儿园有蒙氏班,老师教得好。中班一上完,我就把女儿转了过来上蒙氏班。开学一上课,女儿的老师就打来打电话问:“您的孩子是不是没上过中班?”“上过中班。”我问:“咋啦?”我看您的孩子连1—10的数都不认识。您还让她在中班上吧。”后来,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老师才同意让女儿上大班,还让我平时多辅导女儿。为让女儿掌握一项特长,我让女儿在每个星期天到县城跟着一位老师学舞蹈。每次,我一接女儿回家,女儿总会笑着说:“爸爸,老师今天表扬我了。”

由此,我想到以前听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将军吃饭时发现菜很咸。于是就把厨师叫来问话:“今天的菜咋这样咸?”厨师听完将军的话后就问将军:“将军,你看,现在坑里有一群鸭,你要是能把这群鸭赶走,我就告诉你。”将军听后去赶鸭。无论将军怎样赶。坑里的鸭还是无动于衷。最后,将军生气了,大叫一声,“苦啊。”鸭们才四处逃窜。厨师见状笑着说:“将军,我给您做了十几年饭了。您从来没有夸过我,今天,我只是把菜里的盐放多了,你就批评我。这就像你刚才赶鸭一样,你“夸”了一声,鸭才跑的。”将军听到这里,才明白了厨师的真正用意。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表扬对人的影响。老师们,不要吝啬您的表扬,因为您的表扬,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学校。也许在你的表扬声中,会出现许多中国的“牛顿”。我坚信!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八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康健成长,而常遭批评打击的孩子会变得更加不自信。

我们班有对双胞胎姐妹,一个是“大大’一个是”小小”.她们聪明活泼,但是也很调皮。上学期“六一”儿童节都参加跳舞,可小小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教的时候她不听,所以老跟不上趟,为此没受我班两位老师批评,并告诉了她妈妈,她妈妈还把她痛打一顿。从此小小一段时间很消沉,不再有往日的自信。我发现她变化很大,班上有些活动也不积极参加了,像变了一个人。看到这种情况后我深深自责,于是我有意无意地主动和她交流、套近乎。不是夸她衣服好看就是说她长得好漂亮,方正就是找一切机会找一些话赞美她,并建议其他老师也这样做……总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她恢复了自信,她终于变回原来活泼的“小小”了。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对孩子有多重要。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寒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行人脱掉外衣。寒风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吹啊吹,可是风越大,天气越冷,行人就把衣裳裹得越紧;轮到太阳,它不慌不忙地播撒阳光,暖洋洋地照着行人,行人感到热了,于是脱掉了外衣……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严厉换来的可能是敬而远之,苛刻换来的可能是冷漠敌视,只有重视情感交流的教育才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九

今天又是我值晚班了,一切安排后,我走到向达的身边,他撅着嘴,我拉着脸,谁也不服谁。我把主意拿定——强制。于是,压低声音说:“闭上眼睛!”他从命,我得意一笑。“老师,我要上厕所。”他说出了这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也许是他起身时的样子打动了我,一抹微笑爬上了我的脸颊,他看到我的微笑后,一脸莫名。匆匆的小便后,乖乖的上床闭上了眼睛。原来各种方法竟比不上会心的一笑;原来付出爱是这样幸福。

我的心里荡漾着温馨,更加理解了教育的含义,知道怎样对待每一个孩子。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

近期,我班正在开展“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活动。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画“我的一家”。活动结束,每个孩子都走上台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绘画内容。轮到轩轩上来了,只见他的作品画面构图饱满、线条清晰、人物造型完整。据轩轩自己介绍,右边个子最高的是爸爸,爸爸的旁边是轩轩,右边是他的弟弟,最左边是奶奶。通过画面我们发现画中唯独缺少了妈妈,而画中的弟弟上身被线圈了起来,所有人物中只有轩轩嘴巴撅起,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我问轩轩:“妈妈呢?”轩轩说:“忘记画了!”我又指着弟弟身上的线问:“这是什么?”轩轩闭着嘴不回答,我接着问:“为什么弟弟身上要被线圈起来啊?”轩轩答:“不喜欢!”“那轩轩的小嘴巴怎么撅起来了?”只见轩轩气愤地回答:“我不高兴!”

听了轩轩的话,让我不禁想起了轩轩和他的弟弟。轩轩的弟弟比轩轩小一岁,妈妈每天来接轩轩的时候,总是带着弟弟一起来,每次弟弟都是在教室门口就挣脱妈妈的手,冲进教室跑到轩轩身边,抢轩轩手中的玩具,而轩轩就会大叫:“妈妈,你看弟弟!”可妈妈总是笑着说:“弟弟比你小,让着他。”画中的弟弟上身被线圈了起来,或许是因为比轩轩小一岁多的弟弟,让轩轩很无奈,却又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只得委曲求全地让着弟弟,让轩轩很是烦恼,轩轩隐去妈妈难道真的是忘记了吗?轩轩的画面让我不由想起了近期网上经常报道独生子女为了抗拒妈妈生二胎而走极端的新闻。国家自从颁布了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后,好多家庭都准备再生一个。有些独生子女为了不让妈妈生二胎,要么以死相逼,要么离家出走,要么让妈妈,要么虐待老二。家庭结构突然出现的变化,加之家人有时可能忽略了对他的关爱,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误以为自己被抛弃,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的孩子还会变得莫名其妙地爱发脾气、不讲道理;有的孩子则会出现退化行为,为了吸引大人注意,故意做出一些问题举动。轩轩年龄小,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他对妈妈的不满、对弟弟的无奈已经通过绘画作品流露了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从家长工作人手,让家长了解轩轩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家长转变思想,改善其家庭教养方式,促进轩轩心灵的健康成长。一是要让轩轩知道,不管父母有几个孩子,他永远是妈妈的宝贝。作为妈妈不要因为生了弟弟,而对轩轩疏于关注和照顾,要体谅轩轩的心理、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及时给予安全感。二是要正确对待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要根据孩子的对错给予公平的论断,是非曲直都要合理公道,不能因为孩子的年龄差距而迁就小的委屈大的,这样对于两个孩子来说都是不公的,无法给孩子一颗公平之心、谦和之心。三是要始终贯穿爱与分享的理念,有意无意创造机会让轩轩充分感受到有弟弟的好处。比如看到别人家中有几个孩子,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看他们有弟弟妹妹,一起玩多快乐啊!”“小弟弟长大后会跟轩轩一起玩,你就不寂寞了!”“轩轩有了弟弟还可以分享弟弟的物品和礼物呢,弟弟长大了也会爱你的”……四是要教轩轩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弟弟,培养他的爱心。如有好吃的、好玩的送给弟弟一些,让轩轩带着弟弟一起玩,将学校学会的故事、歌曲表演给弟弟看,让轩轩学着父母照顾弟弟,大人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等,培养轩轩关爱弟弟的情感。

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帮助和引导下,轩轩在幼儿园比以前快乐了许多,有时会到老师面前说与弟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有时甚至还会在小伙伴面前骄傲地说:“我有弟弟,你们都没有!放学时,妈妈再带着弟弟接轩轩,轩轩会主动把手中的玩具与弟弟一同玩耍。

一张画并不能说明一切,但对于教师来说,却是了解幼儿心理需求的良好手段,特别是那些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儿童,学会倾听他们用绘画这种无声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教师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帮助幼儿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自:《学前教育新视野》2016.03。

编辑:cicy。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一

两位老师的启示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两位刚刚跨出校门的音乐老师一张老师和王老师。张老师毕业于大学的音乐专业,主修美声,很受学校领导重视;王老师则毕业于县里的中师,个性活泼,爱唱爱跳,校领导和其他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孩子气”。张老师的课堂十分严肃安静,她按部就班地教我们练习音阶,从“1”到“7”、从“7”到“1”,怎样练习共鸣,怎样运用气息,上课的时候大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小心翼翼地学唱,生怕走调了被要求严格的张老师批评。这样紧张的音乐课,一直延续了两年。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课被王老师接手了。王老师的课堂没有枯燥的音阶,不用吸气、吐气;快乐的歌要用愉快的情绪来唱,难过的歌要用悲伤的表隋,原来学得很艰难的歌曲似乎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我们发现音乐课竟然可以如此生动。个性活泼的王老师还常常跟我们玩成一团,跳皮筋、玩弹珠、踏青、打雪仗……几年下来,王老师几乎成了“全民偶像”。而之前被学校领导寄予厚望的张老师,她的音乐课非常专业,她的态度也很认真,但是,她跟孩子们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

如今,当我自己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时,重新审视两位风格迥异的音乐老师,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交往和谐的境界。”王老师的“孩子气”,让她的教学化繁为简,孩子的快乐她能感同身受,孩子的兴趣点她能因势利导,教学自然能事半功倍。而张老师,她过于重视音乐的专业性,对孩子的学习特点又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情感上难以引起共鸣,所以她的音乐课才会显得枯燥、紧张,不受欢迎。

—次别样的“采访”

小学课堂需要教师去除成人的强势立场,引起隋感的共鸣,幼儿园里更是如此!群众路线期间,幼儿园布置了征集幼儿意见的任务。从成人的惯有思维出发,我组织了一次类似座谈会的谈话,请孩子们商量如何让幼儿园变得更好。这次谈话非常失败,孩子们一点也不感兴趣,完全没有谈话意愿。第二次,我转变了策略,用硬纸板做了个“假记者证”,又拿了表演区的话筒,我要假扮“记者”。活动一开始,我神气地走进教室,开始自我介绍:“各位观众,你们好,我是几江幼儿园的特派记者,很高兴能采访到你们。”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马匕就放光了,大家都摩拳擦掌,欲欲跃试。“各位观众,我们今天的采访话题是怎样才能让几江幼儿园变得更好?”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馨馨说:“幼儿园的床太小了,我躺在上面都不能动。”多多说:“沙池里面的沙子都被其他小朋友扔了,我想要更多的沙子。"城城说:“春天来了,幼儿园应该多种点树,这样空气就更好了。”……这一次“采访”,我一共征集了50多条五花八门的意见。原来孩子们有那么多想法,原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惊叹之余,我开始思考,老师和记者两个身份为什么会得到如此截然不同的效果?除了趣味性以外,我想,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平等二字。以老师的身份组织谈话时,我带着老师的强势立场,给孩子带去了压力;而当我摇身一变,化身成记者时,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自由氛围。我们的关系从师生变成了采访者和受访者,我们站在了话题的两端,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能充分地进行对视和对话。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看起来很高深,做起来却又很简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商量的口吻;少一些催促,多一些等待;少一些批评,多一点策略。最重要的是放下成人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用同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用心去发现。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二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宝贵,但不管多忙,抽出必要的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这样做的最好方法是把和孩子在一起的安排纳入计划,一起散步,外出。这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非常重要。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能超过他的水平。为了家庭重组,父母应该研究孩子特殊的情感需求,对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应该抽出特殊的时间和他在一起。

允许孩子们做自己的工作。

很多父母认为为孩子做一些困难的事情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们需要鼓励和挑战,给他解决问题,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导他,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替他做。

珍惜妙手:孩子的东西。

很多父母经常控制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有些东西不适合孩子,但实际上可能仍然需要,甚至这种爱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些孩子的东西时,父母不要擅自做出决定,而是要自己决定孩子什么时候放弃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值得称赞的东西。

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分享其他家人的成功和快乐,让这一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力。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关心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喜爱。可以把卡或画贴在门上或放在桌子上表达彼此的爱。你可以在孩子的床头挂两张照片一个是他父母称赞的某件事,另一个是全家人开心地在一起,提醒孩子可爱和能力。

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问题。

孩子长大后有痘痘、肥胖、雀斑的时候,父母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是暂时的,或者是可以解决的。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三

龙龙:我是好孩子,我不上小旗上去,我够不着。(见上文)。

谢谢龙龙的老师,把龙龙这句典型地反映幼儿心理的话记录下来。这话让我笑得够呛,也让我浮想联翩。

表面上看,似乎龙龙没听清老师的话,对词组“小旗那边”的语音知觉有了偏差,错会成了“小旗上(边)”。而所谓的“没听清”,有外语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的“没听清”实际上是“没听懂”,不是听力问题是理解力问题。龙龙没听懂“小旗那边”是什么意思吗?很可能。有研究资料显示,幼儿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先后顺序是,先名词,后动词,然后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和代词;代词似乎是最难掌握的',“小旗那边”里的代词“那边”,可能有的幼儿要迟至7岁才能真的明白其确切涵义,而“小旗上边”里的“上边”,作为方位名词,无疑排在幼儿最先和最容易掌握的词汇方阵里。

幼儿掌握词汇为什么有如此的先后顺序?2~6岁幼儿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从“感知运动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的脑海里必须呈现具体的某个事物,画面般的某个景象,他的思维才能进行;他思维的工具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轮有廓有鼻子有眼的画面般的表象,没有表象就没有思维。很显然,幼儿学习和理解词汇,也受制于此。名词“上边”所唤起的画面当然比代词“那边”生动和清晰许多,一个东西的上边就是上边,可以用手指画出的一块小地方,而一个东西的那边是哪儿呢,“那边”是如此模糊,边界不清,大小不固定,叫人没着没落。关于幼儿思维和掌握词汇鲜明的“画面”特点,本期“童年镜像”栏目岳岳妈妈有生动的回忆(见p50),可互为印证,“那时候很多词语在我脑海里都是活灵活现的图画”真是精辟的总结。

苏州作家车前子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美好经验,“我不求甚解,常常把‘背井离乡’想成一个人能背着口水井离开故乡,这多好玩,你们背剑背琴,猪八戒背媳妇,而他背的是一口井,多不容易。”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四

《守株待兔》在我们看来,它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我们总是要求孩子们按照我们的思路来理解故事,接受农夫的教训,但实际上,我们很少去感受孩子想到的究竟是什么。欣赏故事、回答问题、讲述故事是语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活动中我习惯性的把绘画引进来,让其作为表作为活动的延伸。

然而其中两幅画出乎我的意料:画面一—农夫将兔子放在了滑板上,而且旁边还有很多汽车维护秩序;孩子说:“这样更方便,他还可以很快、很安全的把兔子带回家。”他还告诉我:“妈妈刚刚为他买了滑板车,他玩的时候有点害怕。”原来,孩子把生活里的事情反映在故事延伸的画面中。画面二:填空飘着五颜六色的云朵,蓝色的小鸟在天空飞翔;一棵茂盛的大树下,小兔子和农夫成了好朋友,他们在快乐的玩耍。孩子说:“农夫喜欢兔子,所以就用起死回生药救回了兔子并和它成为好朋友。”孩子还说:“她最喜欢兔子。”就这样,孩子把自己的喜好通过绘画反映了出来。

孩子用绘画描述出来的一切让我很触动,原来在孩子的心中故事真的可以有不同结果,原来孩子就是一个伟大的创编者。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五

近年来,幼儿教育备受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班阶段是幼儿园教育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好品质和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通过我的学习和实践,我得出了一些关于中班好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为好孩子的基础。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已经逐渐独立起来,他们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活动,如穿衣、吃饭、上厕所等。这时,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引导和规范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早睡早起、爱干净、勤奋学习的生活习惯。例如,我们可以每天早晨播放柔和的音乐唤醒孩子,告诉他们早睡早起的好处;在饭后,我们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清洁餐具,并围绕勤勉学习的话题进行引导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中班教育的关键。中班阶段,孩子们的思想认知能力逐渐增强,是培养他们品德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优秀的文艺作品等手段,向孩子们传递公德、友爱、勤奋、谦虚等美德。同时,在日常行为中,我们也要身体力行,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只有通过积极引导和身教而不是简单的禁止、苛责,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良好品德的中班好孩子。

再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政治教育成为培养好孩子的必要条件。中班阶段,课堂教育和游戏相结合,将孩子们的学习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班级里,我们要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给孩子展示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同时,我们要注重政治教育,引导孩子们正确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朗诵国歌、学习国旗、参观博物馆等活动都是中班好孩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会学到很多关于祖国和社会的知识,增强其社会意识和爱国情操。

最后,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和合作是中班好孩子教育的保障。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教师的得力合作伙伴。建立起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以及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我们要定期与家长进行家园互动活动,分享孩子在学校中的成长和进步,解答家长们的疑惑和困惑。同时,我们要开展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只有与家长们紧密合作,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才能真正培养出中班好孩子。

总之,中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重要阶段。通过本文所提到的培养生活习惯、品德教育、创设学习环境和与家长的合作等方面,我们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礼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中班好孩子。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中班好孩子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班的孩子教育随笔心得篇十六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带领孩子进行一些美工活动,比如说折纸!折纸是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幼儿美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小小的彩纸,在孩子们的小手中,反反复复折叠,就能变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造型,几乎称得上是神奇。

我想到了“变魔术”。我悄悄地和孩子们说:“看过魔术吗?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要变魔术了!”我拿起一张彩纸,折衣服,孩子们仔细的观察着,“看看,衣服还能变成裤子呢!裤子再变成衣服!”孩子们被这其中的奥秘所吸引。嚷嚷着:“老师,你再变变,我没看清楚。”“老师,我也想学折衣服、裤子。”就这样,孩子们对折纸的兴趣被我调动起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事情就会简单化。于是,每到区域活动时,总有一块属于折纸的小天地。那么如何将兴趣持久化?倘若天天在区域中摆放一些彩纸,一些折纸步骤图,想必孩子们的兴趣会慢慢减退。

首先,可以将语言区与美劳区相结合,加入情景。

利用语言区中的故事盒,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故事盒中的角色。例如:《三只蝴蝶》的故事。区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无论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还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都能有所提高。

其次,折纸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大多数折纸材料就是正方形的彩纸。然而我们忽视了多种材料的呈现和运用。纸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有双色纸、皱纹纸、手揉纸等等,不同的纸张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例如:在折“百合花”时,我就给孩子们提供了手揉纸,因为这种纸比较软、薄、柔韧性好,幼儿在折的时候不会将纸弄破,影响呈现出来的美感。在折“风车”时,我给孩子们提供了双色纸,当幼儿在操场上奔跑玩风车时,风车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孩子们也能享受在这乐趣之中。

最后,尊重孩子作品,鼓励其大胆创作。

无论孩子的作品美与不美,亦或是完整还是残缺,教师要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让孩子动手动脑,快乐折纸。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530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