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3:39:16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8 13:39:16     小编:FS文字使者

理解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框架和形成思维体系。总结应该突出重点,突破大众思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写作的灵感。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一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学前教育,有极少部分学生已经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这节“9+5”的课,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旧”知识,但是学生会计算得数,而不知晓计算过程或算理,这是本课时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这里要用到的教具和学具是:小棒。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六、说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旧知引路。

开课时照例进行凑成十的划拳游戏,接着是用开火车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十加几,目的是为看让孩子学习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做好铺垫。

(二)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笑笑碰到难题,要学生帮忙想办法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情境图后,给出几秒钟的时间观察情境图,教师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由于有第三单元学习加法的基础,已经基本能够从图中搜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数学信息“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在这里,体现的习惯培养点是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教师让学生质疑“谁会提一个问题”?体现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出“左边的牛奶比右边多(或少)几瓶?一共有几瓶?”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有几瓶牛奶,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在指导学生列式前,让孩子把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9+5=或5+9=。在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够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学生会说出得数,教师补急于肯定对错。

3、算法探究。

(1)当学生口算出得数或是只列出算式时,教师可以质疑“你是怎样算的?”抛出问题后组织学生活动,并提出要求“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动手摆小棒,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试着向同桌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等会我们说一说谁的方法最多、”。教师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在这个环节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算式转化成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同时,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好铺垫,接着学生就用小棒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钟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同时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想出解决办法。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算法:计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学生也许还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然后教师介绍拨计算器。教师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拨5个珠子,边拨边说: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有了一颗珠子,是一个10,个位还剩4颗,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用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7+9。第一个算式,根据创设的妈妈请笑笑带苹果给表弟的情境,要求用“凑十法”计算,不会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二个算式让孩子摆摆小棒,学习用凑十法计算。

(四)实践应用,深化认识。

1、练习第一题是“圈一圈,算一算”,设计目的是巩固凑十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师先演示第一小题,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反馈,重在让学生说说圈的方法。

2、写一个自己喜欢的9加几的算式,然后计算。

(五)总结提升。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遗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或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关于9加几的问题。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二

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复习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决,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在导入新课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要热爱劳动。然后利用课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图请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如一共有几瓶牛奶?左边比右边多几瓶牛奶?右边比左边少几瓶牛奶等问题。我请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这种探讨问题的资源来自于学生,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体现体验性?

体验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把小棒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算一算,使学生体验到9+5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体验学习数学充满着活动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

1、尊重学生独立思想;

2、学生表达多样化;

3、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本节课中,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如:

(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

(2)把5根分成1根和4根,9+1=10,10+4=14;

(3)把9根分成4根和5根,5+5=10,10+4=14;

(4)我不用摆小棒,因为10+5=15,所以9+5=14。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点击)。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板书),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点击)。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点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点击)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点击)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为此我把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来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四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三课时。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九瓶,一盒五瓶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而且情境很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情境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把整个课堂设计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的“游园”这一情境中,让此情境贯穿课堂,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情境中我把数学问题改为“一共有多少瓶”这一条件进行更改,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能很熟练的计算出得数,因此这节“9+5”的课,多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旧”知识,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兴趣。

2、学生虽然很熟练的计算出2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但是具体是怎样得出来的,也就是计算方法却说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这是本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民主,和谐的小组中探究新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展开探究的双翅,在数学天地里翱翔;变幻评价方式,有师评价,也有课件中的语言评价。

“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9加几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游园”,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园嘛?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园好嘛?”“售票员阿姨看到我们来,特别欢迎,当她看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可爱就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游园情境,将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入课堂,将老师的语言转换成售票员阿姨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的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快来看,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创设猴园情境,“你能根据这2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提出问题嘛?”同学们在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对他们的表扬中导入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你们可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这个问题?”生列式后,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算法的研究。(会算的孩子请他们仔细思考怎么算出来的)。

本环节的教学,我安排了5个小环节:1、独立思考9加5的算法。2、小组交流9加5的算法,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整理板书,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算法。4、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小组说说。5、课件演示算法,加深印象。

为什么要安排5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对9加5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差,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有东西好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教学中,学生探讨算法,摆小棒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探究式思考的价值远远大于遵循某种方法的思考价值。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各异,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介绍清楚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因此,既要肯定他们逐个数的方法,又要尽量让他们也学会凑十法,在集体反馈时,我这样问:“这种方法你觉得对嘛?这种方法你喜欢嘛?你能试着说一说嘛?”等问题,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和其它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小组交流环节,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在小组里再说说,达到个性的优化。最后我再用课件演示一遍算法,加深印象,理清思路。

(三)、巩固算法,应用新知。

如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如果单纯让学生算9+3=□、7+9=□等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就会受到影响。再次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熊猫和孔雀的请求,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

(四)深化知识。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聪明表现已经在动物园传开了,许多小动物都来欢迎你们,想和你交朋友,你们愿意嘛?你喜欢谁,就用9和谁身上的数字相加,求出得数,算得对小动物就会出来和你们交朋友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习了9+几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练习和强化的目的。

(五)乘车回家,总结知识。

1、我设计了一个乘车游戏,“同学们我们要回家了,能载我们回去的车,有12路,13路__--16路,请同学们计算出自己卡片上的题,来决定自己坐哪路车”,此环节不仅巩固了新知,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其中会有几个卡片上的题的得数在这几路中没有,渗透孩子们遇到此情况不要慌,要耐心等待自己要乘的车,或是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在集体活动中遇此情况应该马上向老师汇报。

2、我们即将告别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时,你能不能告诉它们,在今天的游园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了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的知识。

《三》、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体会多样性的方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感知生动表象以及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从而使其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设置了“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尽量独立的进行“摆、算、说”的尝试。在尝试中创造出“凑十法”在尝试中发现9加几的速算规律。因此,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尝试、发现法”就是在尝试中有发现的方法。

(一)、教学准备。

1﹑计数器,小棒。

2﹑自制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米奇)你们认识它吗?

今天米奇就来到我们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坐碰碰车,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请同桌的小朋友。

做个凑十的游戏?

你是1,我是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是4,我是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是5,我是5,两数凑十不马虎。

我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凑十”法做好铺垫。

3、自主尝试,探索算法。

(1)谈话引入。

根据妈妈的谈话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用贴近学习生活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借助学生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化,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探索算法。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交流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景?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1:我是用小棒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师:这样的方法你觉得对吗?谁要补充?

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师:真了不起!这种方法你喜欢吗?

板书。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书。

(看小数,分大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4:我是这样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结果减去1。师:同学们真行!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

先在个位上拔9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拔5颗珠子,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在十位上,应在十位上拔1颗珠子,去掉个位上的10颗,个位上剩下4颗珠,也就是1个十和4个一,和起来是14。即是9+5=14。

(以上五种方法都可以计算9加几,相对来说就是“9”添“1”凑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数相加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有着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在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里达到个性优化。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p79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计算出得数,然后再汇报交流。(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小数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课本p80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理解意图,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订正,从小就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样能准确检测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为了巩固新知,深化思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上练习,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5、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梳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6、数学游戏。

搭积木(9加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摆一摆、算一算,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课件。)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了9+?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练习和强化的目的。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9+?,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再次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

7、课外作业(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出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鸡腿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9加几的计算。)(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练习题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五、板书设计: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本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点击)。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板书),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点击)。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点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点击)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点击)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为此我把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来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七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的知识。

《三》、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二、说学情。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体会多样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感知生动表象以及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从而使其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设置了“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尽量独立的进行“摆、算、说”的尝试。在尝试中创造出“凑十法”在尝试中发现9加几的速算规律。因此,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尝试、发现法”就是在尝试中有发现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

1﹑计数器,小棒。

2﹑自制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米奇)你们认识它吗?

今天米奇就来到我们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坐碰碰车,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请同桌的小朋友。

做个凑十的游戏?

你是1,我是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是4,我是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是5,我是5,两数凑十不马虎。

我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凑十”法做好铺垫。

3、自主尝试,探索算法。

(1)谈话引入。

根据妈妈的谈话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用贴近学习生活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借助学生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化,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探索算法。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交流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景?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1:我是用小棒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师:这样的方法你觉得对吗?谁要补充?

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师:真了不起!这种方法你喜欢吗?

板书。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书。

(看小数,分大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4:我是这样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结果减去1。师:同学们真行!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

先在个位上拔9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拔5颗珠子,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在十位上,应在十位上拔1颗珠子,去掉个位上的10颗,个位上剩下4颗珠,也就是1个十和4个一,和起来是14。即是9+5=14。

(以上五种方法都可以计算9加几,相对来说就是“9”添“1”凑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数相加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有着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在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里达到个性优化。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p79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计算出得数,然后再汇报交流。(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小数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课本p80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理解意图,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订正,从小就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样能准确检测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为了巩固新知,深化思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上练习,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5、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梳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6、数学游戏。

搭积木(9加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出示摆一摆、算一算,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课件。)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了9+?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练习和强化的目的。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9+?,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再次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

7、课外作业(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出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鸡腿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9加几的计算。)(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练习题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五、板书设计: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本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八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有几瓶牛奶》。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学法、教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第三节第一课时p79页和p80页相关练习。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根据生活情境的观察进行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例如通过摆小棒探索“9+5”进行加法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凑成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凑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动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两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或你喜欢方式来进行加法的算式计算,使学生练习参与面广,有利于学好这部分的知识。

《三》、确定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和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9加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能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正确表达“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与思维过程。

二、说学情。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体会多样性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感知生动表象以及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的面前,从而使其亲自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设置了“探索研究”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策略。

学法:自主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的教学思路是:老师的“教”体现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体现在尽量独立的进行“摆、算、说”的尝试。在尝试中创造出“凑十法”在尝试中发现9加几的速算规律。因此,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尝试、发现法”就是在尝试中有发现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

1﹑计数器,小棒。

2﹑自制课件。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米奇)你们认识它吗?

今天米奇就来到我们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坐碰碰车,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请同桌的小朋友。

做个凑十的游戏?

你是1,我是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是4,我是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是5,我是5,两数凑十不马虎。

我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凑十”法做好铺垫。

3、自主尝试,探索算法。

(1)谈话引入。

根据妈妈的谈话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出发点,用贴近学习生活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感受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表达和参与的热情。

借助学生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深化,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探索算法。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交流方法。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景?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生1:我是用小棒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师:这样的方法你觉得对吗?谁要补充?

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师:真了不起!这种方法你喜欢吗?

板书。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书。

(看小数,分大数,凑成十,加剩数)。

生4:我是这样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结果减去1。师:同学们真行!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

先在个位上拔9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拔5颗珠子,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表示在十位上,应在十位上拔1颗珠子,去掉个位上的10颗,个位上剩下4颗珠,也就是1个十和4个一,和起来是14。即是9+5=14。

(以上五种方法都可以计算9加几,相对来说就是“9”添“1”凑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数相加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在情景教学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有着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

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在教学中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里达到个性优化。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p79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计算出得数,然后再汇报交流。(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小数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课本p80页第1题,第2题。

(学生看图理解意图,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中交流订正,从小就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样能准确检测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本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检查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这节课我为了巩固新知,深化思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如上练习,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力求面向全体学生。

5、畅谈收获,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首先让学生畅谈收获,然后教师总结评价,提出希望,最后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关于9加几的问题。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再一次向学生渗透生活中有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这样,通过梳理,归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节课的安排善始善终。

6、数学游戏。

搭积木(9加几)。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

7、课外作业(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出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鸡腿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9加几的计算。)(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

(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练习题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五、板书设计: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本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九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加减二)的第三课时。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笑笑有两盒牛奶,一盒九瓶,一盒五瓶情景。主题图中已经出示了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我认为本课的主题图给出的数学问题太直接,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而且情境很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情境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把整个课堂设计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的“游园”这一情境中,让此情境贯穿课堂,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情境中我把数学问题改为“一共有多少瓶”这一条件进行更改,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再根据相应的信息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能很熟练的计算出得数,因此这节“9+5”的课,多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旧”知识,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兴趣。

2、学生虽然很熟练的计算出2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但是具体是怎样得出来的,也就是计算方法却说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这是本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民主,和谐的小组中探究新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展开探究的双翅,在数学天地里翱翔;变幻评价方式,有师评价,也有课件中的语言评价。

“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能力目标: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9加几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游园”,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园嘛?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园好嘛?”“售票员阿姨看到我们来,特别欢迎,当她看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这么聪明可爱就想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设计了一个小朋友都喜欢的游园情境,将学生喜欢的活动引入课堂,将老师的语言转换成售票员阿姨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的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快来看,我们来到了谁的家?”创设猴园情境,“你能根据这2个盘子里桃子的个数提出问题嘛?”同学们在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在对他们的表扬中导入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你们可真聪明,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这个问题?”生列式后,进入本课的重点环节,算法的研究。(会算的孩子请他们仔细思考怎么算出来的)。

本环节的教学,我安排了5个小环节:1、独立思考9加5的算法。2、小组交流9加5的算法,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3、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整理板书,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算法。4、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在小组说说。5、课件演示算法,加深印象。

为什么要安排5个小环节呢?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对9加5的理解也就不同,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差,只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好好的想一想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有东西好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算法多样化”和“鼓励算法多样化”的要求。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教学中,学生探讨算法,摆小棒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经历一个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探究式思考的价值远远大于遵循某种方法的思考价值。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方法各异,不急于评价某种方法的优劣,而是让学生介绍清楚各种方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取其精华”,使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因此,既要肯定他们逐个数的方法,又要尽量让他们也学会凑十法,在集体反馈时,我这样问:“这种方法你觉得对嘛?这种方法你喜欢嘛?你能试着说一说嘛?”等问题,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和其它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小组交流环节,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也就是说要求全体学生尽可能地多想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而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到或掌握这些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行为,教师不能把全班同学所有的算法都优化成一个算法,这有违新课标的精神。因此,在全班交流环节,教师有意识的把学生汇报的算法板书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在小组里再说说,达到个性的优化。最后我再用课件演示一遍算法,加深印象,理清思路。

(三)、巩固算法,应用新知。

如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如果单纯让学生算9+3=□、7+9=□等算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就会受到影响。再次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熊猫和孔雀的请求,小朋友们都很乐意帮助,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和运用多种算法。

(四)深化知识。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课堂学习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中轻轻松松学知识,这不正是我们的追求。于是此环节我设计了游戏。我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聪明表现已经在动物园传开了,许多小动物都来欢迎你们,想和你交朋友,你们愿意嘛?你喜欢谁,就用9和谁身上的数字相加,求出得数,算得对小动物就会出来和你们交朋友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来玩这种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练习了9+几的进位加法,并在算题的过程中练习了自己最熟练的有关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练习和强化的目的。

(五)乘车回家,总结知识。

1、我设计了一个乘车游戏,“同学们我们要回家了,能载我们回去的车,有12路,13路__--16路,请同学们计算出自己卡片上的题,来决定自己坐哪路车”,此环节不仅巩固了新知,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其中会有几个卡片上的题的得数在这几路中没有,渗透孩子们遇到此情况不要慌,要耐心等待自己要乘的车,或是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在集体活动中遇此情况应该马上向老师汇报。

2、我们即将告别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时,你能不能告诉它们,在今天的游园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了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认识,请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学生在开展观察周围的活动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图形的过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看图列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2=9+5=9+8=9+6=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情况。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3=9+7=9+8=9+6=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1、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2、完成书本练一练的习题。有几瓶牛奶(9加几)。

9+5=9+3=6+9=。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一

1、本节课是在观察和合作的基础上,理解“凑十法”,学会9加几进位加法。在说、摆、放的活动中,理解进位的道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多加鼓励。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差异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方位。同时在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其中的一个特点是把加减法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知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节课通过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体现问题性。

问题是科研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复习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决,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在导入新课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要热爱劳动。然后利用课件出示了1箱有9瓶牛奶,1箱有5瓶牛奶的图请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经过思考,踊跃发言:如一共有几瓶牛奶?左边比右边多几瓶牛奶?右边比左边少几瓶牛奶等问题。我请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这种探讨问题的资源来自于学生,缩短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效果。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体现体验性。

体验使学生学习进入生命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把小棒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算一算,使学生体验到“9+5”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体验学习数学充满着活动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主要包括下面三方面:

1、尊重学生独立思想;

2、学生表达多样化;

3、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本节课中,我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如:

(1)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

(2)把5根分成1根和4根,9+1=10,10+4=14;

(3)把9根分成4根和5根,5+5=10,10+4=14;

(4)我不用摆小棒,因为10+5=15,所以9+5=14。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射出来。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三

说课稿。

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赅,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

教案。

希望大家喜欢!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cai。

课件。

小棒。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分小组合作。

(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看图列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学习诊断)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情况。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梳理归纳)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

1、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9+5=9+3=6+9=。

教学反思。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以及游戏环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四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2.全班汇报。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教学点评: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学习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数学游戏活动,实践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目的。

探究活动。

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

教法运用:

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

学法指导:

分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学生在开展观察周围的活动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分清图形的过程中,说一说理由。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到看图列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2=9+5=9+8=9+6=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同桌之间谈谈如何更快算出答案。

学生说说自己对这种题目有哪些认识。

学生能比较直观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学生先自己完成书本习题,在分小组讨论各自完成的情况。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3=9+7=9+8=9+6=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巩固新知识。

板书设计:

1、完成新概念配套练习。

9+5=9+3=6+9=。

教学反思: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看看有几瓶牛奶,这种实际的情景,既有感性认识的一面,又有理性认识的一面,极好的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创设情境以及游戏环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六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计算机、课件、小棒。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

出示图片:摘苹果。

2.教师提问。

(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2)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2)怎样列式?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

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

2.动手操作。

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

想法摆一摆、说一说.

3.小组交流想法。

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

(二)小组讨论。

(三)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

2.出示图片:草莓、梨。

3.教师提问。

(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

(一)出示图片: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

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

2.全班汇报。

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并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索、猜测验证的习惯,并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应表现为:创设情境——建立模型(探索交流)——解释应用。本节课通过创设小动物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适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创设了购买肯德基食品的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自己选套餐的游戏活动,实践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从而达到使学生有价值的目的。

探究活动。

抢卡片。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计算,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准备。

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若干张.

游戏过程。

1.学生分组进行.

2.把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放到桌子上,由组长举算式卡片,其他同学抢得数卡片,谁抢到的多谁获胜.

3.游戏控制在3分钟左右.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让我们列个加法算式。

生1:9+5。

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5=。

14。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

45。

师:要算9+5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试一试。

9+3=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9+4=?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5=9+6=9+9=9+8=。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8=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9=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八

1、作为起始课,我认为本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摆小棒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怎么摆,课堂有秩序,不乱哄哄的。课堂中注重方法的引导,练习渗透进去。当学生在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时,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教学环节很清晰,特别摆小棒,学生不会说,老师示范说,课件示范说,但不要要求学生按规定的语言,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拆小数,为什么要转化与10加几,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就可以了。

2、学生能借助摆小棒说出凑十的过程,且算理理解比较透彻。并且在总结时学生懂得凑十法的目的是要把9加几变成10加几,而10加几就是十几,这样计算就得容易了。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少,这也是今后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学习与积累的。

4、时间上的安排还是没能上完所有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9加5”的多种解法时,时间用得过多,导致后面比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如预设的练习题是p80第1题和第4题。

5、拨计数器的环节太快了,要尊重教材,拨计数器如教材中的图,不要变成地上的五个珠子。凑十法中的拆小数和拆大数的优劣要讲但注意度,不宜讲太多。尤其是拆大数教材中的设计意图是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一双手两个5等。

有几瓶牛奶说课稿篇十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感知算法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课前小研究、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数学小故事。

《加号和减号》。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2、如何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3、提出探究任务和探究要求,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4、四人小组汇报计算方法,同学和老师互相质疑、补充。

汇报用摆小棒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1根给9根,怎么不拿2根、3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2)看来,这1根小棒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3)为什么要从9根小棒里拿5根给5根,怎么不和刚才一样拿1根或是其他的根数?

(4)看来,这5根小棒也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吗?

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质疑:

(1)为什么可以用十位上的1取代个位上的10?

汇报用计数器计算时师补充:满十进一的计数法则。

5、其他小组交流汇报。

6、师小结:

刚才我们用数数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推算法、计数器计算等方法算出了9+5=14,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算式。

7、练习:9+6=?怎样移动苹果,让我们很快看出苹果的总数?

8、你喜欢哪种移动方法,为什么?

9、计算4+9=?9+2=?,你是怎样算的?

10、观察刚才算的这几道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特征?

11、出示课题:9加几,9加几是怎样计算的?

12、练习:9+3=。

9+7=。

9+8=。

9+9=。

13、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5、小组汇报。

16、填一填:9+=1()。

三、游戏巩固9加几的进位加法。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情境图。

9+2=11。

9+3=12。

9+4=13。

凑十法:9+5=14。

5+9=14。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机械地强调让学生进行凑十练习,而是借助小棒的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为何要从5里面拿1给9的道理,又为何要从9里面拿5给5的道理,然后利用计数器上珠子动态变化过程,借助学生对“10个一是1个十”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道理,真正达到了“授之以渔”。

另外,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把9凑成10,而且还引导学生用凑十法的原理把5凑成10这种不常见的'凑十方法,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简便算法中的凑十、凑整等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他们是同根同源的,那时学生就会很容易地运用这种凑十的基本方法来解决了,也就发挥了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463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