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居里夫人有感(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11:11:02
最新读居里夫人有感(大全14篇)
时间:2023-11-28 11:11:02     小编:雨中梧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一

今天,我怀着敬佩的心情读完了《居里夫人》。

这本书讲了: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的华沙,她生活非常贫穷,妈妈很早离去,只有爸爸供养她和她的姐妹。居里夫人小的时候很爱读书,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后,17岁的居里夫人为了去巴黎留学,成为自己梦想的科学家,坚持走街串巷,挨街挨户做了6年的老师赚点留学的费用,但最后还是让跟他梦想一样的二姐先去了,五年后23岁的居里夫人才梦寐以求地来到了巴黎,仅仅只用两年的时间就毕业了,经表哥介绍,去了一家实验博物馆做工。她结婚后与丈夫一起,坚持不懈,反复试验。终于根据铀发现了镭,震撼了全世界,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和中级数学学位......

居里夫人她为了一个梦想,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在恶劣的环境下“别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最终她用顽强的毅力,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最让我震惊的是中间发现镭的那一处,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花了重金去买了许多化学液体,去研制镭,试验了几千次都没成功。她的丈夫都不再坚持了,居里夫人却没有放弃。

居里夫人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这对我做事半途而废和三心二意有很大的我“冲击”。我们应该像居里夫人有了目标,就要执着探索,有坚持的过程,才能有成功。虽然没有一步登天的可能,但有脚踏实地走。就如马克思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二

有的文章让感慨万千;有的文章让人潸然泪下;有的文章让人感触深刻今天,我读罢《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这篇文章,使我感触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然而,这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为人类作出贡献后,心中还念念不忘传播知识给她的欧班老师,给她写了一封感谢信并诚恳地邀请老师去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往返全部路费,至此,居里夫人还亲自下厨做菜,饭后和老师紧挨在一起,亲切地谈心。在一次开幕典礼,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居里夫人深情地握住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

当我读到在典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前面,深情地握住了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这里时,我十分惊讶:在属于居里夫人自己的场合上,她竟然想到自己的老师,走去把她带到主席台上!这充分地看出居里夫人是一个懂得感恩、尊重老师、不摆架子的品德是差得多。我一直给老师起绰号,考试一考好就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真是太不应该了,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受到了启发:要懂得感恩别人,要尊重老师、长辈,不能因事业有了一点儿成就就觉得了不起,目空一切。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三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卡,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这本书记载了关于居里夫人医生的经历。今天,我带着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

居里夫人从小就勤奋好学,好强,中学毕业在当过几年家庭教师后于1891年去了巴黎大学求学,仅用三年时间就先后获得物理数学两个学士学位,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婚后,两人继续研究,发现了镨镭元素。在痛失比埃尔之后,居里夫人提炼了纯镭。最终因过度疲劳和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死。

居里夫人自幼就勤奋刻苦的.学习,而且对科学研究自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一生获得了十项奖金、十六枚勋章和107个名医头衔,其中还包括两次诺贝尔奖。不仅如此,她还是位爱国主义者,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医疗救助方面做出了巨大牺牲,居里夫人从头到尾都依靠着坚强的意志在研究,她所做的一切、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四

也许很多人的偶像是周杰伦、李宇春、郭敬明、韩寒等等,但在我看来,这些人都是二流货色,真正能够担当得起我的偶像这一重任的除了邓小平和爱因斯坦,便只有居里夫人了。

崇拜居里夫人,最初的动机是因为她是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这句话的重心在于一个“女”字。在“男生宜读理科,女生宜读文科”的思想浪潮席卷全国校园时,居里夫人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我这个喜欢理科、又害怕受到“女生上了高中智力发育不及男生”这一诅咒的女子看到了希望。怀揣着寻找理想模板的心态,我在网上看了《居里夫人》这部获得奥斯卡七个奖项的影片。

居里夫人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天才是靠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话不是盖的。她在一次实验中察觉有一种未名的放射性元素存在,带着刨根问底的精神,踏上了寻找新元素的征程。他们遇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年轻、身份是女人、没有实验结果等原因,学校不能提供实验室,只是提供了一个破旧的连风雨都不能遮挡的篷房。他们花了四年功夫,将八吨的沥青通过最原始的方法,结晶一千多次,最终得出一点点水渍样的东西,这正是镭元素。镭元素公布后,震惊世界,对于人类攻克各种疑难杂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校决定授予他们最优越宽敞的实验室,但在参加授予仪式的路上,居里教授因车祸去世。后来居里夫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继续她的科学事业,并培养出了许多出色的科学家。

你可以用“坚持不懈、刻苦奋斗、头脑冷静、永不放弃……”诸如此类的词语来形容居里夫人,她也的确如此。好了,人尽皆知的话就说到这了,下面进入本文主题,也就是我个人的观后感:

一:也不知道是谁说“女生擅长语言艺术,男生擅长逻辑推理”,咱们的班主任甚至还在班会上讨论这个问题,她也很赞成这一观点,还说男生到了高中智力上升较快。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一观点的,我只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上述观点的出现呢?我认为那些专家学者们是看了杰出的科学家中,男女各占的比例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都是男的。那又是什么导致“世界上大多数杰出的科学家是男的”这一现象呢?那是古代社会长期的重男轻女造成的后遗症,特别是中国这个占据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依然存在,由于中国对重男轻女集团的鼎力支持,杰出女科学家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段开头的那个观点,误导了中国无数喜欢理科的女生。就这样恶性循环。

居里教授刚开始知道居里夫人要来他的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太乐意,他认为女人和科学是绝对对立的,然而居里夫人后来的表现令他刮目相看。学校要选院士时,有人提出女人不能当科学院院士,他哪知道居里夫人根本就不稀罕这个,她的成就早就超过了这个学校的任何一个院士,“院士”的称号不足以承担她神性般的光辉。

有梦想的人都是伟大的,追梦去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居里夫人在巴黎攻读数学和物理的硕士学位,学业繁重,有一次在课上晕倒了,教授问她:“你在巴黎难道没有朋友吗?”居里夫人说:“我没时间交朋友。”这话我真是感同身受啊。初中,班里的同学都认为我是个只会学习的人,他们还自祤为是很重视友谊的人,我承认除了学习外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但我不想像他们那样下课串门聊天,三天两头地过生日买礼物。朋友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故意去讨好的。

后来我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看到关于交朋友的见解,有了些安慰:“交友有两种方式,一是完善自我的方式,以自身的优秀吸引其他优秀的同学,这是建设性的交友方式。另一种是嬉戏度日的方式,既浪费自己时间,又浪费别人的时间,这是消耗性的交友方式。”

三:居里夫人在片中的最后一段话特别令我感动:“即使现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感到前面的路还很遥远。我们取得了许多发现,皮埃尔·居里曾向我表达过的思想,以及他留在笔记里的建议,给了我们很大的指导。但是,个人是渺小的。而每个人他有可能获取一线知识之光,即使非常微弱,也能够照亮人类追求真理的梦幻。正是这些黑暗中的小小蜡烛使我们一点一点地看到前面那改变宇宙的宏伟蓝图的淡淡轮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赞同这样的信念:科学是伟大而美丽的,它那伟大的精神力量,将最终洗涤世上的一切邪恶、一切无知、一切贫穷、疾病、战争和痛苦。探索通向真理的光明,开拓未知的新的途径。无论你的视力变得多么的敏锐,圣洁的好奇心将永远伴你成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尤其属于昨天的梦想,让我们高高举起知识的火炬去营造明天的美好殿堂。”

我本来还想用一段话去赞美一下科学,让你们知道科学比人文更实际,比办公室生活更有意义。不过现在不必了,居里夫人的话已经够完美的了。

写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我才是自己真正的偶像。其实,人最初的偶像是自己,因为懵懂,人最终的偶像也是自己,因为偶像交予得太多,最终修成正果。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五

在暑假中,老师布置我们多读课外书,学习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读书也算得上暑假中的重要任务。这个假期里,我看了名人传记中的《居里夫人》,富有知识性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在这其中,我最爱读的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她是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学院的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居里夫人,公元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少年时的玛丽,家境贫寒,但十分好学,16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沙女子中学,并获得金质奖章。但那时的波兰已被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女子没有上大学的权利。她无力到国外求学,因此在乡下当了5年的家庭教师。在此期间,她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准备去国外求学。完成学业后,玛丽本想回波兰为祖国服务,但由于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埃尔?居里,才决定留下来工作。公元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人们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在此之后,居里夫人有先后发现了镭和钋。居里夫人用她的科学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我喜欢这本书,是呀因为它对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居里夫人年轻时的刻苦学习和学成后钻研科学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六

星期天我打开了我心爱的小书柜,想找几本好书看看。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本名叫《居里夫人》的好书,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

书页一张张地翻过去,我低头看着,完全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文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在小时候就勤学好问,有着非凡的记忆能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想去法国继续读书,可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只好外出打工。因为在波兰要刻苦学习才能与别人争夺学位,所以居里夫人日夜苦读,一刻也不休息。当她累时,就会用一句话来提醒自己:“不要叫别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靠着顽强的毅力,居里夫人获得了成功。成功之后居里夫人还在不断的刻苦研究试验,为国家效力,为后人造福,直到临近去世时,还不忘提醒她的孩子们,要帮助国家研究出最好的原子弹。

读到这里,使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不要叫别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因为它说的是:“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别人就能打倒你;如果做事没有耐心和毅力,事情就会像大山一样把你压倒。”

在居里夫人临终前,还不忘要为祖国效力这一件事,也深深感动了我。居里夫人的这种爱国情怀和坚强的毅力及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科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在这个时候,我想起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叫我帮个忙,可是我却找了种种借口在推辞。因为我心里总想着,做了又没有回报,何必为别人多付出一点。读了这本书,我为自己自私的想法感到惭愧。

《居里夫人》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始,我决心要成为事情的小主人而不是你把事情当小主人。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知识的大门正在为我们敞开呢!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七

小时候,我就拥有了这本书:《居里夫人》。那时候我对任何书都感兴趣,妈妈一买回来我都会很快的拿到房间翻开看。看着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玛利亚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从小在学校就被迫在沙俄督学面前卑躬屈膝,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而让玛利亚更加沉重的两次打击是在1876年1月,大姐苏菲因传染了斑疹伤寒病而去世了;还有一次是在1878年5月9日,当时的她只有十一岁,她是多么依恋、多么舍不得他的母亲,可死神还是无情的夺走了她挚爱的母亲的生命。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强、更加努力。

玛利亚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提炼出了闪烁着蓝色荧光的镭。这一项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惊了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但是,不幸的事又发生了,皮埃尔因车祸意外死亡了。但她再一次坚强地挺住了,并与法国著名化学家安德烈德比尔纳合作,进一步研究镭元素,又一次成功的提炼出了闪闪发光的金属镭,再一次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

玛利亚是一位多么令人敬重的女性啊!为了祖国,为了造福于人类,她付出了许多许多。为了工作,她置患肺结核的身体于不顾;为了提炼出镭,她在一桶沥青油矿面前奋斗了三年零九个月。因长年接触放射性物质,她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但是这些都被她顽强的克服了。回想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不懂就问同学、问家长,从来没有自己做过,每一次都是不得不做。有一次,数学自主作业中的培优作业,我不想做,因为实在太难了!我以为爸爸会再一次千篇一律的教我,但我想错了,他只是说:“你应该学习居里夫人的坚持品质。”我终于打破了以往的想法,学着自己做。

今后,我将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排除万难、阔步前进。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八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科学像是大海里领海的指南针,把人类从野蛮人带向文明人的道路。科学史上闪耀着无数颗闪亮的星星,它们在黑暗里指引后来者指向科学新的路程。在这些星,就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妇女——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有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所著。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伟大的人的平凡。也许,平凡才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高尚。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波兰是一个在历史上无数次遭受强国蹂躏的国家,在这里的生活,居里夫人蒙受俄国侵略的黑暗和亡国奴般的痛苦,忍受突如其来的贫困。年轻的居里夫人历经许许多多的磨难,她来到了巴黎,认识了一个她一生的伴侣皮埃尔·居里。夫妻俩共同研究,怀着同样的梦想,在她的人生中创造了第一个辉煌,无数的人开始知道有居里夫妇反射性元素的发现,叫这对夫妇很高兴。但在这样的幸福后不久,噩耗传来,皮埃尔死了,居里夫人丧失了她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伴侣。此后,她痛苦过,但是她依然坚强地走着她与丈夫共同走过但是还没有走完的人生的道路。终于,她创造了她的人生中的第二个辉煌,成为了当今历史上第一位连续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毋庸置疑,居里夫人是科学家中的伟大的巨人,她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热爱着她的祖国和不求名利的炙热的心。她的成功离不开她的勤奋,她的伟大离不开她的平淡平凡。她在用她的一生,向世人阐述了伟大的含义。正如她所说的,她就是一个梦想者,不求回报,她的发现是为了科学的梦想和人类的梦想,我感觉到,人的一生或许会遭受黑暗,经历痛苦,忍受孤独,但你要有一颗坚强的孜孜不倦的心,你就会在你的一生中享受奋斗的力量,夜巡不一定会成功,但在自己的心里和梦想中,你就已经成功了。

让我们像居里夫人一样,为生活奋斗,为梦想奋斗。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九

我是多么渴望像居里夫人那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到科学的世界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一个又一个秘密。而今,同居里夫人对比,我真感到惭愧,平时我做事没有毅力,每当做数学题时,一旦碰到难一些的题目,就不愿多动脑筋,绕着困难走;一次做不出来,就渴望得到家长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帮我完成。

读了《居里夫人》这本读物,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古语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因此,从平时开始,就要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不怕困难。今后我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的顽强进取精神,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希望自己长大了做一个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十

暑假里,妈妈送给我一本名叫《钋和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的书。刚看到这个书名,我就眼前一亮。因为,我早就听说赫赫有名的居里夫人是深受人们尊敬的女科学家了,所以,刚拿到这本书,我便被他深深地吸引了。随着书页一页一页地翻开,我也走进了居里夫人的一生。

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我低头看着,完全被书中的精彩故事情节吸引住了。书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华沙的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便勤奋好学,有着非凡的记忆力。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还有着爱国精神,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居里夫人想去法国深造,可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允许,她只好外出打工,做家庭教师来攒钱出国留学。不久,她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巴黎。来到巴黎求学后,她更加拼了命的学习,日夜苦读,一刻也不休息,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依然坚持着寒窗苦读。后来,他与法国物理学家结为夫妇,一起刻苦钻研,为国家效力,为后人造福。

当我看完后,不仅掩卷沉思,思绪万千。

首先,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把我震撼着!居里夫人和丈夫为了提炼出镭,在一座荒废破烂的实验室里,不顾毒气刺鼻的熏呛,用力搅动着装满矿渣的大锅,做着这些男人都嫌累的重体力活。还要忍受四季严寒酷暑的折磨!承受着烟熏让他们咳嗽不止、不停地流淌眼泪。想到这里我不禁开始反省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没有恒心,做什么事情,只要觉得辛苦,就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结果可想而知。就拿写日记来说吧,我开始几天还行,可几天下来,由于各种原因,我还是放弃了。再看看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了整整4年的严寒酷暑啊!想到这,我便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惭愧极了。

居里夫人顽强的毅力也令我十分敬佩。在居里夫人39岁时,她的丈夫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居里夫人得知后,并没有对突如其来的磨难屈服!他依然不断地刻苦钻研,为国效力,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当我合上书,再次来看封面上居里夫人的画像时,我从她坚定的眼神中,仿佛又看出了她对科学事业的执着,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十一

暑假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居里夫人。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

她曾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她也是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对知识的向往和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使她成为我们所钦佩的——居里夫人。

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章。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能抵抗严寒。于是,玛丽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充饥,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还让我感动的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玛丽就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一次,她忘了吃饭,昏倒在图书馆里。

在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比对自己身体健康还重要,她因长期在实验室而患上了许多疾病,但是她没放弃科学研究,带病坚持做实验,搞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把一生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留给我们的品德是:要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之心;生活上又简朴,要依靠自己力量去谋求设生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虚度一生;要勇敢、自信、坚强、乐观面对一生。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十二

研读了《居里夫人传》这本书,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奋斗不息的一生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详细描述了居里夫人努力进取的一生。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攒下的钱到法国求学。在她结识了居里先生后,她更是奠定了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居里夫人克服了生活的清贫,投身工作和学习中去。在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两个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和”镭”,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生活中尽管面临居里先生不幸逝世的打击,居里夫人仍旧不屈不挠,强忍悲痛,以坚强的意志工作。她潜心研究各种放射性元素,独自供养老人和教育两个孩子。居里夫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的伟大成就,靠的是她对科学真挚的追求和长年累月的艰苦的工作。我被居里夫人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深深地感动了。

尤其是读到居里夫人在没有实验室的条件下,仅在一间破棚子里,冒着严寒酷暑从沥青铀矿的残渣提炼,条件的艰苦让我记忆尤深。我眼前浮现的是她每天穿着沾满灰土和液体的厚重的工作服,顶着煤烟和有毒的气体,守着锅中沸腾的矿物,不停地用铁棍搅动的身影。居里夫人不畏工作艰辛和单调,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工作,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进行无数次的溶解、蒸发、分离和提纯,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多一点的纯氯化镭!她这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实写照。

居里夫人有着高尚的人格,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命名自己新发现的元素为”钋”——因为polonium的词根和她的祖国波兰poland的词根相同。她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融入了事业中,融入了血液里。

读完这本传记,我深刻地感受到居里夫人崇高的爱国精神、为科学而献身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一切让我由衷地敬仰,更是激励着我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立志为祖国未来的科学事业奋发图强!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十三

初识居里夫人,是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再见居里夫人,是我读《居里夫人传》中。我很喜欢这个看似遥远的伟人。我看得很投入,当时只感觉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我,让我不由得心生敬意。其充沛的精力、为了科学而伟大的献身精神、还有那一颗炽热而纯真的心——高尚的.人品和强烈的爱国激情……玛丽居里,这个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的女性,第一次完整地走进了我的心灵。

居里夫人的青年时期是屈辱而期盼的。小时候面对着山河破碎的祖国,她稚嫩的心是屈辱而悲哀,在俄国沙皇的暴力统治下,波兰人民民不聊生,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的家庭,强烈的爱国心只能深掩于表面的逆来顺受。六岁失去母亲,大姐又由于疾病过早的离开,只有年迈的父亲、哥哥约瑟夫、二姐布罗妮娅陪伴在她的身旁。贫穷的生活像一个梦魇,缠绕着他们。还好,他们兄妹三个一个比一个争气,最后都拿着奖学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巴黎——当时的科学文化中心。而在这中间,玛丽居里为了能够让二姐布罗妮娅顺利完成学业,当了近五年的家教——一种跟女佣人差不多的待遇生活。玛丽最终坚持住了自己的信条: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别人打倒你,也不要让事情打倒你。而这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执着而坚强的秉性,无论是在她的科研中,还是人生的遭遇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人不得不慨叹——一个人的伟大,并不在于他所创造的成就,而在于其人生中彰显的精神。

玛丽的求学时期是艰难而奋斗的。她每月只花费着一百元的法郎,住着破旧的、阴暗而又潮湿的小房子。她的法语有缺陷,加之高中已经毕业了八年,所得到的知识也仅仅是凌乱而不透彻的,她开始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为了节约时间,她几乎每天只吃涂了黄油的面包和定量的和胡萝卜、樱桃之类的生菜果实,尽力不生火做饭。即使晕倒在地、即使二姐夫大呼“虚脱了,完全虚脱了!”她依然又以极高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天道酬勤,玛丽,这个波兰血统的女孩,在起初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经过自己近乎“斯巴达式”的努力,终于在毕业的时候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被授予了物理学学士学位。伟大的成就等待着伟大的人物,玛丽并没有止步。她很快又投入到了攻读硕士学位的备战状态。而且在此期间,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终成为她终身伴侣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是啊,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事业的进展则十分缓慢。玛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科学的圣殿。玛丽的工作是“斯巴达式”的,不近人情的。在那个激动人心的科学时代,在那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那个不断创造奇迹的时代,玛丽和她的丈夫以其毕生的精力献身于科学。玛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丈夫一块挤在一个破小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们敏锐的扑捉最前沿的科学信息,投入研究。他们没有经费,省吃俭用四处借贷,终于弄得到几吨可怜的沥青矿渣,而接下来繁杂的工作程序,在那么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全靠他们利用一些“土法”,不顾放射性元素的辐射,炼得了那么可怜的不到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盐。他们发现了钋,并用她日夜思念的祖国的名字命名。玛丽干着一些连男人都不愿意干的脏、苦的活。他们放弃休息的时间,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然而,上帝是公平的。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摘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奖。这是幸福的,也是理所当然的。是啊,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的坚持走下去。

作为伟人,玛丽的人生是艰辛而辉煌的。就在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放射性的伟大研究中时,飞来横祸——皮埃尔出事了,一个在他乡的异国女子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她接过丈夫的工作,又用她那坚毅而顽强的精神,强忍着悲痛,继续着他们两人的共同事业。而出于对名人的一种嫉妒,出于一些市井小民低级乏味的爱好,玛丽的路走的是多么的艰辛啊!各种流言的诽谤、甚至是在她工作能力上的风言风语,作为一个女性,她也有被气得住进医院的经历。但她有马上恢复过来,再次以全身心的热情钻进的她生命的所在——实验室。皇天不负有心人,1911年,这个伟大令人敬仰的女性,以自己顽强的品格和超人的才华,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你给了自己的实力——她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奖。她成功地收获了自己的人生。

合书而思,伟人,离我已不再遥远,她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我的生活中。

我想到自己,已是六年级的我生活优越,我每天忘形地享受,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我的成绩平平,我每天只是应付地学习,没有远大的理想。我心生惭愧,我后悔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我想今后我愿意以居里夫人为楷模,让她的光辉形象鞭策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虽然,可能我的付出与成功之比较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我愿意努力去尝试。

读居里夫人有感篇十四

前几天,我读了《居里夫人自传》这一本书。我有幸“认识”了一位伟大而励志的人物,她就是居里夫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二十四岁时,她到巴黎大学学习,在学生时期与法国物理学家比埃尔·居里结交,邂逅后因志趣相投结为夫妻,居里夫妇于1903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去世。居里夫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艰难度日,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用x光照相技术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居里夫妇开创的激光技术也对医学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4年,居里夫人因白血病不幸去世。

我觉得我们和她简直天壤之别,她虽然没有出生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但是她在那样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学习还是那样专心致志,也没有放弃她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在丈夫去世后,她不是一直的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埋头苦干。经过三年多的坚持和努力和终于提炼出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不看好他们的那些人给以沉重的打击!而我们生活在这样和平、幸福的年代,不但没有努力学习,还胡作非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甚至还会想方设法地逃避。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遇到困难、复杂的事情,可能选择虚度光阴、自甘堕落甚至轻生。我希望我们从现在开始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

读完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要学会坚强、***、热爱学习、大胆探索科学;做事要认认真真,专心致志才能成为有名望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0047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