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9:25:13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范文(12篇)
时间:2023-11-28 09:25:13     小编:灵魂曲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规划和设计,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案中的评价方法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一些教案的实际运用案例,供大家参考,了解教案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一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学会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音乐停止,保持原先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头饰一只、创设一个“熊”的家。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音乐游戏《变石头》——放松整理。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采上几朵鲜花,再来跳一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

2、师幼共做热身运动。

跟老师一起来学小鸟飞,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学小鱼游泳,尾巴甩一甩,再来学蝴蝶飞,飞到花丛中。

二、音乐游戏《变石头》。

1、幼儿复习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物动作。

2、教师介绍规则: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各种动作,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音乐一停,你们马上就不动,变成一个石头,要是动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3、教师扮演“熊”在家里睡觉(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扮演熊,来看哪个小朋友动了)幼儿进入创设的情景进行游戏。

4、师幼游戏。(音乐一停,要马上不动哦,动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戏。谁坚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军,我们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数数熊吃掉了几个小动物?

2、让我们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脚来放松放松。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二

活动目标:

1、幼儿认真的观察老师出示的教学挂图,学着听辨不同的音乐信号,能按音乐信号进行动作。

2、体验与同伴音乐游戏的快乐,对音乐产生喜爱。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小汽车、红绿灯。

2.教学挂图《过马路》。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说说过马路的经验:

“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是怎么过马路的?为什么过马路要看好红绿灯?”

“过马路时还有谁要看好红绿灯?”

“小司机怎样开汽车?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司机。”

2.体验游戏“过马路”:

老师手持红绿灯,幼儿学做小司机按信号游戏(红灯停,绿灯行)。

3.听音乐,辨认音乐信号:

老师弹奏不同的音乐(高音、低音),幼儿讨论各代表的信号:

“这两个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高、低音可以代表什么颜色的灯呢?”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倾向,决定高、低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

4.游戏小司机:

老师弹奏划音,幼儿探索其代表的信号:

“这个声音像小司机开车时的什么动作?”(刹车)。

老师交替弹奏三种音乐信号,幼儿愉快的游戏。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三

设计意图:

随着农村的经济的发展,马路宽了,汽车多了,交通也更加方便了,于此同时,也隐藏着很大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十字路口和有红绿灯的地方,农村的幼儿不是很熟悉如何让小班也了解并遵守一些交通规则呢,在教育活动中,我发觉,小班的幼儿很喜爱玩开汽车的游戏,由此我设计了这节课,不仅幼儿认识了红绿灯,了解了简单的交通规则,同时通过游戏也使幼儿的平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目的:

1.练习幼儿的平衡力和协调性。

2.认识红绿灯及简单的交通规则。

准备:

呼啦平衡木、汽球、红绿灯以及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出示红绿灯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用处和作用,在游戏中老师是一辆大汽车,小朋友是一辆小汽车。

(二)进入课题。

幼儿跟着老师开汽车(嘟嘟~~~~~~~~)。

1出示红灯。

看见红灯停一停,并且蹲下。

2出示绿灯。

看见绿灯继续开,嘟嘟~~~~~。

(三)过小桥。

哎呀小司机要当心了,前面有座小桥,小司机要慢慢开。不能开到水里去了。

(四)运西瓜。

让幼儿运西瓜,主要是让幼儿再次接触和回味一下,刚才我们所学的内容,再次出示红绿灯。目的是让幼儿再巩固一下。

(五)结束。

当小司机把西瓜运到市场上的时候,告诉幼儿天色已很晚了。我们小司机也要休息了。开着小汽车回家了。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并乐意模仿小司机的动作。

2、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歌曲《汽车开来了》和快慢音乐各一段。大的玩具汽车帐篷若干(幼儿可以钻进去活动的玩具汽车)。

2、去郊游和汽车开过的场景6幅。

活动过程:

一、汽车开来,

1、幼儿听着音乐,开着大玩具汽车进教室。

2、你们在干什么啊?(开汽车)。

哦,原来你们是小司机啊,请小司机们把小汽车停下来,听着音乐再开一遍。(玩具汽车停在原地,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司机的一些动作。)。

3、小司机们,刚才你们是怎么开车的?(幼儿交流不同的开车动作。)。

二、快快开和慢慢开。

1、现在我也当司机,也要听着音乐去开车,不过这次开的路可不一样哦,有时要开得快,有时要开得慢,音乐会告诉我们的,请你仔细听。(欣赏快慢交替的音乐)。

2、讨论:汽车什么时候开得快?什么时候开得慢?

3、根据幼儿经验,配上快快或慢慢的音乐,并让幼儿随着音乐不同速度做一做。

4、让我们一起来开汽车。

(听着音乐来开车,引导幼儿注意音乐节奏的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1、你们的本领真大,今天我们要一起开车去郊游!

看看我们郊游的时候会经过哪些地方?汽车是怎么开的?汽车开到什么地方可以快快地开?什么地方可以慢慢地开呢?(播放快慢交替的背景音乐和车子经过的地方)。

2、刚才我们的车子开过什么地方是慢慢的,开过什么地方是快快的?为什么?

3、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一边看课件,一边跟着音乐开车,表现经过不同的地方时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

4、结束:小司机们,让我们开上刚才的小汽车回家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2、课件-图片:蜜蜂。

儿歌-《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

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

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手挽花,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大雨小雨。

让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唱大雨的声音时,应该声音大一点,

唱小于的声音时唱的声音小一点。

二、展开。

1.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出示图片-蜜蜂。

提问:小蜜蜂是爱劳动的小动物吗?

请小朋友说说小蜜蜂是怎样爱劳动的?

教师:雄鸡一早就来唱歌,它特别的勤劳。小喜鹊在造新房,小蜜蜂在采蜜糖,

他们都很勤劳。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呢,你听一听歌曲里面唱的什么,听出来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2.教师完整的示范歌曲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

幼儿听旋律,闭上眼睛轻轻的听,用身体的'动作打节奏,直到幼儿熟悉。

4.让幼儿把歌词填到旋律里面,教师重点示范:附点音符的地方,让幼儿多唱,熟悉。

5.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演歌曲。

三、结束。

音乐游戏:种葵花。

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中班歌曲《小乌龟上山坡》反思。

《小乌龟上山坡》这首歌曲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易懂,讲述了小乌龟不怕疲劳、坚持到底爬上山坡的故事。在这个活动里我制定了两条目标,第一是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表情和力度演唱歌曲。第二是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小乌龟克服疲劳、坚持到底的意志行为。

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图谱教学法。通过图示,一方面能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另一方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保持对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唱歌曲,大部分幼儿能看着图谱跟着琴唱歌。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我引导孩子们亲身去扮演小乌龟,体验小乌龟爬山坡的艰辛。孩子们能积极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但孩子们虽然爬得很累,明白小乌龟爬山坡的艰辛,却没有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这种意志品质迁移到自己身上。

在活动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对于音乐活动,需要教师有较好的音乐素质。教师必须要对歌曲吃透,从范唱开始,就要表现得优美,使幼儿喜欢听、愿意学。在学唱歌曲时,不论教师的回应、清唱、一举一动都应该与歌曲相符,是课前精心设计和熟记的。这样,幼儿才能在一个有节奏感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歌曲。那么,我在这方面做得是欠佳、不到位的。

评课时,众老师给的意见对我有所启发。其中,俞老师提到:音乐活动注重欣赏,首先要让孩子有美的感觉,他们喜欢了才愿意学。俞老师将我的两次音乐活动做了对比,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欣赏不足。孩子们都没怎么听歌曲,就已经要求孩子学了,这是有违孩子学习特点的。

我反思后认为,一个较完整的音乐活动应该欣赏在前,学习在后,从而挖深价值,促进幼儿发展。而如何使幼儿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导入则很重要。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歌曲,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欣赏。并且我们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这样才能驾驭一个音乐活动,从而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执教:邓柯梅。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节奏xx|xxx|,踩着跳舞毯上的脚印变换不同的跳跃动作。

2、通过自己创编跳舞毯上不同方位的脚印,从而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所想的动作,体验跳舞毯带来的乐趣,发展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及思维的创新性。

活动准备:

1、用4块小泡沫地垫拼成的大正方形地垫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大地垫的不同方位贴上不同数量的脚印标记。

活动过程:

二、出示跳舞毯,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小脚很能干,除了走路、跑步外还会玩游戏呢!其实小脚他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跳舞。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神奇的跳舞毯,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跳舞毯,让幼儿尝试在跳舞毯上可以怎样踩着脚印跳舞。

(1)跳舞毯上有什么?一个脚印表示这里只能放一只小脚,两个脚印表示这里可以放两只小脚丫。

(2)在我想请小朋友试试在跳舞毯上踩出刚刚小鸭子高兴的叫声“呷呷|呷呷呷|”,请记住,你的两只小脚都要踩到脚印上。

3、幼儿尝试动作并进行交流,请个别幼儿上来展示,鼓励大家一起尝试富有创意的动作。

4、尝试自己重新摆放脚印的位置,创编多种不同的跳跃动作。

(1)我们的跳舞毯都是一样的,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跳舞毯来?

(2)变成新的跳舞毯啦!让我们试一试,跳法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了?

5、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跳舞毯上跳舞。

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好看的动作,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在跳舞毯上跳舞吧!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并乐意模仿小司机的动作。

2、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歌曲《汽车开来了》和快慢音乐各一段。大的玩具汽车帐篷若干(幼儿可以钻进去活动的玩具汽车)。

2、去郊游和汽车开过的.场景6幅。

活动过程:

一、汽车开来,

1、幼儿听着音乐,开着大玩具汽车进教室。

2、你们在干什么啊?(开汽车)。

哦,原来你们是小司机啊,请小司机们把小汽车停下来,听着音乐再开一遍。(玩具汽车停在原地,幼儿听音乐模仿小司机的一些动作。)。

3、小司机们,刚才你们是怎么开车的?(幼儿交流不同的开车动作。)。

二、快快开和慢慢开。

1、现在我也当司机,也要听着音乐去开车,不过这次开的路可不一样哦,有时要开得快,有时要开得慢,音乐会告诉我们的,请你仔细听。(欣赏快慢交替的音乐)。

2、讨论:汽车什么时候开得快?什么时候开得慢?

3、根据幼儿经验,配上快快或慢慢的音乐,并让幼儿随着音乐不同速度做一做。

4、让我们一起来开汽车。

(听着音乐来开车,引导幼儿注意音乐节奏的变化,并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1、你们的本领真大,今天我们要一起开车去郊游!

看看我们郊游的时候会经过哪些地方?汽车是怎么开的?汽车开到什么地方可以快快地开?什么地方可以慢慢地开呢?(播放快慢交替的背景音乐和车子经过的地方)。

2、刚才我们的车子开过什么地方是慢慢的,开过什么地方是快快的?为什么?

3、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吧!一边看课件,一边跟着音乐开车,表现经过不同的地方时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

4、结束:小司机们,让我们开上刚才的小汽车回家吧!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六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性,学习演唱歌曲《哆来咪》。

2.体会轮唱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音乐效果。

3.能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参与音乐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1.音符挂牌每人1个。

2.图片:数字1――7。

3.音乐flash。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图片1――7,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

幼:它们是数字1、2、3、4、5、6、7。

师:对!看看它们像是在做什么呢?

幼:像在爬楼梯,一个比一个高。

师:在音乐里,1、2、3、4、5、6、7又是简谱的音符,他们都有自己的音乐名字哦:1是哆,2是来,3是咪,4是发,5是索,6是拉,7是西。(教师引导幼儿跟唱)。

师:我们来学学这些小音符是怎样爬楼梯的。

2、听音乐看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师:老师已经学会了,我来唱给你们听,小耳朵这回可要听仔细哦。

(教师清唱一遍,速度稍慢,突出歌词)。

师:好,有谁知道音符们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记忆歌词,先学会打节奏念歌词,再跟音乐唱歌词、创编动作。)。

哆,唱歌儿快乐多;来,你不要掉眼泪;咪,你真是太甜蜜;发,我有个好办法;索,你不要太嗦;拉,让烦恼全没啦;西,我对你笑嘻嘻。唱起歌儿快乐多。

幼儿学会歌词后,边唱边随意做动作。

3、引导幼儿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个小音符,学习轮唱。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音符,快把他们请出来,挂在脖子上,看看你是谁。

幼:我是哆,我是来,我是咪……(幼儿争先恐后地说)。

师:哦,这一组小音符全是哆,哆怎么唱的?

幼:哆,唱歌儿快乐多。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说出自己是哪个音符,应该唱哪一句。

幼:准备好了!

幼儿跟着音乐,学习轮唱。一组唱一句,最后一句齐唱。(这种方式激起了幼儿极大的歌唱兴趣和表演欲。)。

师: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有才了!配合得真好,轮唱得非常棒!

请带有一组小音符的幼儿到前面来表演。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还学会了轮唱,大家喜欢轮唱吗?

幼:喜欢,很有趣,唱起来很开心……。

4、听音乐结束活动。

“小朋友,这首歌好听吗?我们把它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去听吧!”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七

1.感受乐曲诙谐、有趣的风格。

2.尝试根据游戏情节,创编大猫和老鼠模仿的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知识经验准备:与幼儿一起观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幼儿熟悉音乐旋律、

物质准备:剪辑过的音乐《老鼠今天真快乐》、行军路线图。

一、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引导幼儿说说动画片里的小老鼠是怎样搬家的?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小视频,请小朋友认真的来看一看,视频的小老鼠在干什么?都做了什么动作。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师:你觉得视频中老鼠在干什么?

2.结合已有经验,用语言描述老鼠的形象。

师:小老鼠一般在什么时候出来呢?出来的时候动作是怎么样的?表情呢?

(夜晚、安静、悄悄地、贼溜溜、探头探脑、钻洞)

二、完整欣赏乐曲,感受音乐中小老鼠的形象,体验诙谐音乐的趣味。

1.出示老鼠行军路线图,分段欣赏,师幼共同讨论创编相应的动作。

(1)欣赏乐曲a段,根据游戏情节创编相关的动作。

(2)欣赏乐曲b段,根据游戏情节创编相关的动作。

(3)欣赏乐曲c段,根据游戏情节创编相关的动作。

三、情景扮演,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音乐中小老鼠的形象。

师:我们都已经掌握了搬家的本领了对不对,现在我们要真的来搬家了,请小老鼠们到这边来,跟着鼠妈妈一起搬家了。注意,要跟着音乐节奏哦。

注意激发幼儿体验猫不在时小老鼠的快乐情绪,大胆地把老鼠舞的动作做得夸张、有趣

1.完整表现乐曲。

2.再次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表演律动。

师:老猫睡觉正香着呢,让我们抓紧机会,赶紧搬家吧!

四、游戏律动

1.随机播放老猫、鼠伙伴等的叫声,引导幼儿玩游戏。

师:咦,谁来了?怎么办?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音乐中小老鼠走路、跳舞的形象。

师:当听到老猫叫声时,小老鼠们不许动。当听到灭虫器的声音,要捂住嘴巴赶紧跑回位置上。当听到鼠伙伴的叫声要发出老鼠的叫声。

五、活动自然结束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八

1、 通过猜谜的形式,借助图示,学唱歌曲。

2、 了解并学习对歌的歌唱形式,尝试进行领唱和齐唱。

3、 通过合作参与对歌,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图谱、领唱、齐唱标记,视频选段。

一、导入

师:今天戴老师跟你们玩猜谜游戏,想玩吗?可是我这个猜谜游戏跟你们平时玩的可不太一样哦,请你仔细听好!

教师范唱第一句:哎~,什么结果一串串咧,哎,一串串。

师:听出来了吗?我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你们谜面的?你听出来我的谜面是什么了吗?我们继续来听!

二、学唱新歌

(一)学唱谜面

教师完整范唱谜面。师:听出来了吗?我唱了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

2、师:除了这四句,其实还有四句话也藏在这首歌里。

教师再次范唱,并请幼儿摆放剩余的图谱。

幼儿学唱“哎~”

3、师:现在你知道谜面了吗?谜面是什么?我们看着图谱来说一说。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说一说谜面的歌词。

4、师:你能像老师一样把它唱出来吗?

幼儿学唱新歌。

5、 练习唱新歌两遍。

(二)学唱谜底

1、师:刚才我们都知道谜面了,那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幼儿猜测,并揭示答案。

2、鼓励个别幼儿尝试唱歌曲的谜底。

3、集体学唱歌曲的谜底。

三、学习对唱。

1、男唱谜面,女唱谜底。

2、交换角色。

四、学习齐唱和领唱。

欣赏刘三姐选段。

2、师:刚才是谁先唱的?接着呢?

小结:一个人唱的叫领唱,一起唱的叫齐唱。

3、师:如果我们用领唱的和齐唱的方法来唱这首歌,应该怎么唱?

幼儿讨论,请一名幼儿在图谱前面摆放领唱和齐唱的标记。

4、教师领唱,幼儿齐唱。要求:齐唱的声音要整齐响亮。

5、男生组和女生组各推选一名领唱,进行对歌。

6、后面教师和幼儿分成两组,各推选一名领唱,进行对歌。

五、延伸活动:创编新歌

师:今天我们唱的快乐对歌中都是唱的水果,除了水果我们还可以唱什么?

师:老师把这些动物图片放到我们教师的区域里,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编一编,一个人唱谜面,另一个人唱谜底,编成一首新的快乐对歌。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九

3.能与同伴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

阅读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学唱歌曲《洗手啦》。

一、绘本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2.复习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复习歌曲,用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4.复习歌曲,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

二、根据歌曲内容,模仿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

1.随节奏模仿转手腕、蹦跳步动作,师: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儿学习玩2人一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戏,会辨别输赢结果。

三、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2.幼儿2人一组自主玩游戏。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全班幼儿与教师玩一对多的单人猜拳游戏,熟悉最简单的玩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游戏玩法有完整感知)

2.双人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发挥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3.多人游戏。(推选一名领队,与领队相同为赢,幼儿学会主动关注他人)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要遵守小组约定)

五、放松活动:游戏吹泡泡

附:玩法一(双人游戏):

1—2×8:蹦跳步16次,双臂上举一拍一次折腕;

3×8:1—4拍双脚大八字,双手肩前一拍一次向内抖手腕,同时胯左右各2次;

5—8拍2人猜拳;

4×8:1—4拍输家小碎步,双手半握拳于脸前模仿哭;赢家小碎步双手上举模仿笑;

5—8拍输家模仿洗手搓手背;赢家双手前平位竖大拇指(似夸奖)

5—8×8:动作同1—4×8

间奏:幼儿自由玩吹泡泡、玩水等动作第二遍音乐幼儿换游戏伙伴再次玩游戏。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

单元目标:

一、学会唱《小鼓手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身的方式表示这种情绪。

二、通过学唱歌曲《芦笛》,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示歌曲的感情,了解轮唱等演唱形式,轮唱要做到不追赶、和谐。

三、用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协助和一起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从小培养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四、通过听赏乐曲和听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奏等,音乐听辨能力得到提高。

五、通过队列变换的练习,小鼓手敲鼓的练习,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在活动中享受扮演的快乐和创作胜利的喜悦。

六、认识和点八分音符与二四拍拍号,感受二四拍的强弱。

七、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有关少先队的知识。

单元难点:队列变换的创编与学做小鼓手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

单元重点:感受进行曲风格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芦笛。

认:二四拍拍号。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芦笛》,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示歌曲的感情,了解轮唱等演唱形式,轮唱要做到不追赶、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轮唱和谐。

教学准备:歌纸、投影、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同学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同学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

1、出示练声曲。

2、演唱。

a、舒展优美。

b、跳跃轻巧。

那你们能用这样的练声曲告诉我们“春天到来了”吗?你准备怎么做?

a、歌词b、声音要求。

春天来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呀!当我们结伴同行时,走在田埂上时,一路欢歌笑语,是多么高兴呀!还有可能追着、跳着呢!当看到柳树冒出了绿芽时,心中是多么惊喜啊!

二、学唱歌曲。

1、揭课题、听感受。

春天来了,真好!摘下一片青草叶子,一边走,一边吹起动听的歌儿――《芦笛》。

歌曲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熟悉歌词)。

你的心情如何?大家看到这一切,歌声中也应唱出――――?

2、学唱歌曲。

我们的耳朵先“看”到了春天,那也让我们的歌声飘在春天里吧!

跟着音乐轻轻的唱,能发现歌曲中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采用听唱法,可跟琴声模唱)。

(听、唱与歌谱结合)。

3、完整的表达歌曲。

歌曲中有三段,这三段我们都一齐唱?可以有些变化吗?你想怎样设计呢?

(领唱齐唱、对唱齐唱、小组轮唱唱…)。

真好,那我们依照方案来完整的表达歌曲吧!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现在怎么来演唱《芦笛》,你理解了吗?用你们的歌声告诉我。

4、认识拍号:二四拍。知道其意义和强弱,通过演唱歌曲边击掌捻指感受歌曲强弱。

三、拓展延伸我的发明。

制作简易吹管乐器。

方案一:你可以用一片青草叶制成一个简单的乐器。找一片大的青草叶,用两只拇指并拢把叶片夹紧。现在从你的拇指间在叶片边缘上吹气。叶片会振动并发生很大的声音。

方案二:

你可以用一根普通的吸管做出另一种乐器。把吸管的一端压平,把两个角剪掉。把剪好的那一边轻轻地放在你的嘴唇之间,然后轻轻地吹。当你吹气时,你使两片“簧片”之间的空气冲出去,而使簧片发生振动。簧片的振动使吸管内的所有空气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振动。

四、总结下课。

一首《芦笛》,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让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时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小鼓手进行曲》。

动音乐游戏:学做小鼓手。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小鼓手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身的方式表示这种情绪。

2、通过“学做小鼓手”这个音乐游戏,同学能准确地感受音乐中的强弱的变化。

教材分析:

本科的教学内容均于打击乐有关,在进行优秀教案时,可以围绕“打击乐器”这根主线,把唱、听、动等活动有机地、自然地糅合于一体。

《小鼓手进行曲》这是一首c大调歌曲,四四拍,表示了小鼓手神气自豪、喜悦之情。演唱时注意唱准第二小节中和点八分音符,以和注意两个结尾的小小区别。

音乐游戏可以引起同学浓厚的兴趣,但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同学玩得开心,也要关注同学是否从“玩”中学到知识。

教学准备:

钢琴,大鼓,小鼓,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教学重点:

感受和了解进行曲体裁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音乐形式师生问好。

二、趣味游戏,激发兴趣。

1、导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以为神秘的朋友!

生:略。

(师出示: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师:这些小米粒不光漂亮,而且很神奇,还会跳舞呢!不信,你们瞧!

2、师演示:把小米粒防在小鼓鼓面上,以不同的力度击鼓,小鼓敲得响,米粒就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就跳得低。

以《小鼓手进行曲》的音乐作为伴奏乐,每拍一次为敲击的鼓点。

3、师:小朋友看到鼓面上的这些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呢?

4、生:老师的小鼓敲得响,米粒就跳得高;小鼓敲得轻,米粒就跳得低。

具体方法:〈1〉老师弹奏《小鼓手进行曲》,随时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同学作出敏捷的反应,根据老师弹奏力度的变化改变自身敲击的力度。

〈2〉请同学扮演的同时,又可以重复听到《小鼓手进行曲》,从而给同学留下颇深刻的音乐印象,为下一环节学唱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

具体方法:〈1〉放录音,听范唱。

〈2〉跟录音,唱歌词(因前面作了大量的铺垫工作,相信这个环节比较容易完成。)。

〈3〉歌曲处置,同时和带讲关于进行曲的小知识,让同学很好地对进行曲有所了解,并能初步地掌握。

即:进行曲是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主要指军队用以弘扬军威,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进行曲通常有简单而鲜明有力的节奏和整齐规律的乐句构成,听起来雄壮有进行感。如:《小鼓手进行曲》一样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感觉坚定有利,雄壮刚健的就是进行曲。

〈4〉引出大鼓。

为配合行进是步伐一致的要求,大鼓一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

大鼓:xx|xx|xx0|x0|。

小鼓:xxxxxx|xxxxxx|xxxxxx|x0xxxx|。

具体方法:〈1〉分开练习,“小鼓手”敲打乐器,同学跟着鼓点可以踏步或行进。这样一来为同学感受具有进行曲风格特点的歌曲提供了协助,激发同学参与音乐实践的热情,增加同学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2〉合奏练习。

五、总结评价。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一

123木头人是一首欢快,节奏感很强的乐曲,形象突出此音乐分为ab两段,a段 音乐节奏较慢b段音乐较快,有明显的节奏区分有发号令的形式,另外,生活中幼儿都应该看过动画片《巴啦啦小魔仙》,动画片中有变身动作,因此根据此音乐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模仿、创编魔仙变身的过程中感受曲。用自己的动作和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出木头人,而这些动作又来源于喜爱的动画片,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

1、听辨感受音乐的旋律,学习玩小魔仙练反应、念咒语、选魔仙王的游戏。

2、能随音乐的变化和节奏创编不同的魔法动作,尝试传两根魔仙棒追逐跑。

3、体验和同伴一起扮小魔仙做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1、重点:能跟随音乐变化和节奏变换魔法动作。

2、难点:创编不同的么法动作活动准备。

一、学魔法:

尝试小魔仙动作,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熟悉游戏动作。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知道巴拉拉小魔仙吗?那你们最喜欢哪些小魔仙呢?为什么呢?

2、教师示范,幼儿观看魔仙练本领的动作。

提问:小魔仙,练本领时做了哪些事情?(点到哪里,哪里动练反应,还念起了咒语,提升魔力选出新魔仙王)3、幼儿随音乐学习练魔法动作,教师完整示范。

二、学做小魔仙练反应随音乐有节奏的创编不同的身体动作。

1、幼儿跟着教师做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魔法再联系疑心魔法之前呢,我们先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灵活。

3、指导幼儿指哪儿哪儿动,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有节奏的表现音乐

三、小魔仙变身:

学小魔仙练变身的本领,能随音乐念咒语,创编变身的魔仙动作。

1、幼儿学习咒语"巴拉拉能量呼卡啦卡小魔仙变身"。指导幼儿念咒语变身练魔法做不同的动作表示。

2、幼儿自由尝试创编咒语的动作。

3、请四个幼儿展示变身动作随音乐有节奏的练习念咒语变身的动作。

四、寻找魔仙王:

体验和同伴玩游戏的快乐。

1、幼儿拉圆为晨魔仙堡教师做魔仙王带领幼儿随音乐试魔法本领。

2、教师说规则,念咒语变身后将魔法棒一个接一个的传递,直到第八位时停止第八位就是新的魔仙王新魔仙王拿到魔法棒后。要绕魔仙堡跑在音乐停止时回到原位。

3、跟随新魔仙王练习新魔法,其他幼儿跟着新摩仙王做动作。(要求魔仙网址的动作要清楚一句,提升一个地方的能量)。

4、请幼儿互相对接,增加魔力。

幼儿到户外练习魔法,玩游戏。

音乐教案快乐的小司机篇十二

我园一直在开展园级课题《民俗传统节日与幼儿园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园教师和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南宁每年的民歌节更是给老师和孩子们了解广西的风土人情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把本民族的艺术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深受孩子的喜爱。“扁担舞”是广西壮族文化中一块瑰宝,是壮族人民喜欢的一项民俗活动,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非常热闹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选择扁担舞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试图通过与“扁担舞”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本土艺术的魅力。

1、 感受壮族扁担舞强烈有力的节奏,体验欢快、热闹的气氛。

2、 初步学习扁担舞的典型打法,并尝试进行创造性表现。

3、 感受扁担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

1、知识方面:了解扁担的作用,观看影像——《可爱的广西》初步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2、场景布置:壮族人民庆丰收的场景——金黄的玉米和稻穗、火红的辣椒、饱满的大蒜、壮族的常见饰物——绣球、壮锦袋和香包。

3、物质方面:

(1) 扁担与幼儿人数相当;条凳若干张;

(2) 录音机、磁带《大地飞歌》、《碰蛋歌》;

(3) 图谱一张;

(4) 大鼓一个

(5)煮熟的红蛋与幼儿人数相当。

一、游戏:到壮乡做客——教师扮演壮族“刘三姐”在壮族原生态音乐《壮乡春早》中带领幼儿感受壮乡丰收的气息,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讨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方式,并大胆地表述。

指导语:你都知道壮族人民哪些庆祝丰收的方式?

三、出示扁担,在《大地飞歌》的音乐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拿扁担舞蹈。

指导语:跳扁担舞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让我们一起拿着扁担舞蹈吧。

四、请幼儿分组进行自编扁担舞的表演展示。

五、欣赏原生态扁担舞的vcd,引导幼儿发现扁担舞的典型动作特点和节奏特点。

1、欣赏vcd中扁担舞的场面。

2、将幼儿分为“小阿牛哥”和“小刘三姐”两队,通过有趣的抢答游戏,引发幼儿说出扁担舞的特点。

(1) 扁担舞是一个人在舞蹈还是很多人在舞蹈?

(2) 扁担舞的道具有哪些?

(3) 跳舞时,扁担都敲打了哪些地方?是怎样敲打的?

(4) 扁担敲打时,你感觉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5) 扁担要怎样拿才不会打到别人或自己?

六、师生共同学习扁担舞典型的打法。

1、讨论:我们能够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示扁担敲打的位置?

2、引导幼儿看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练习扁担敲打的位置和节奏。

3、教师按照图谱的节奏敲击大鼓,引导幼儿听鼓声跳扁担舞。

七、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在音乐《大地飞歌》中跳起欢快的扁担舞,并大胆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打法与节奏。

八、壮族传统游戏:碰蛋——进一步体验壮族人民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730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