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身影读后感(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6:41:09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8 06:41:09     小编:翰墨

读后感是一种对读书体验进行总结的表达,它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书中的思想和观点。那么如何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应该通读整个作品,尽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其次,在撰写读后感时,可以围绕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深入剖析和思考。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见解和感悟,突出个人的独特观点和见解,使读后感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语言表达方面,要注意用简练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你的心路历程。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一

曾经有那么一位伟人,他四处传递着知识,他推广了“平民教育”,他就是被誉为万世师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我曾经有幸看过他的一本书,名叫《高大的身影》。其中,“我们也能识字啦”,“抢救幼苗”等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的主张表现着他正直的人生观,“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的座右铭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满腔爱国热忱,这些有关陶老先生的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那天,他喝了点酒》的文章。他讲述了陶先生有一次在去别人家时,被好朋友逼迫不得喝了些酒,结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陶先生回到学校后,竟直径走进反省室进行反思。结果,陶先生面壁思过的故事被宣扬开来。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非浅,陶行知的守纪精神真值得我们赞扬,酒,是每个男人的诱惑,陶行知却能经得住诱惑。但我就远不如他了,网络游戏对于我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使我常常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而不能专注于学业。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知错即改。他在经劝喝了朋友一些酒后,还能清楚认识自己定下的校规,自己犯下的错误,竟会自觉进反省室进行反省,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反省,因为学校人很稀少,没人知道他喝了酒。还因为他是被逼着喝的,所以他完全可以推卸责任呀!但陶行知并没有选择逃避,他选择了一条诚实正直的路――在反省室反思,这正是应了他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不逃避,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正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习的呀!

可我总不如陶行知,我在犯了小错误时,总是想着逃避,总是不敢面对现实,有时还讨好“受害者”,让他不要打草惊蛇,惊动老师。现在与他一比,天壤之别呀!

读了他的文章,我思绪万千,我也一定要向陶爷爷学习,使自己也能向他一样成为心灵的开拓者,智慧的播种者,文明的传递者!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二

《高大的身影》这本书,虽然书只有薄薄的几页,但就是这几页纸上却透视出了他无比高尚的品德,他那高大的身影光照千秋。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经历是坎坷的,他一生中的故事是感人肺腑的。他的故事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心和生命写的,那一个个的'故事,就是一篇篇生命的壮歌。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雨中送锅》了。这个故事很短,但含义深刻啊。那时候的陶先生,已经生病了,但是他仍然尊老爱幼。村里老奶奶的锅坏了,为了让老奶奶快点吃到饭,陶先生硬是要去路途遥远的城里买锅。回来还淋了雨。是啊,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陶先生的这种美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尊敬长辈,爱护弱小,不欺负他人,才是好学生。

我们永远会记得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我们应当像陶先生一样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走向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让中国的人才数不胜收吧。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里有求真篇、事业篇、美德篇、正气篇和诗歌篇,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美德篇。这里面的故事十分感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雨中送锅》这个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程四奶奶家的`锅破了,可是村里没有卖锅的地方,就算到城里去买也得走7里路,可陶行知爷爷却二话没说,就决定到城里帮程四奶奶买锅。那时的路很难走,风又大,眼看就快要下雨了,等锅买好后,陶行知爷爷背上锅就往会赶。天越来越阴沉,随着一场急雨就伴着狂风飘落下来了,陶行知爷爷并没有因暴雨带来的不便而放弃,在雨中艰难的行走着,等到陶行知爷爷把锅送到程四奶奶的家中时自己已成了一只"落汤鸡"了。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当我想到这些名言,我就会想到《高大的身影》中的一个令我感慨万千的章节:

烟馆就是苦海,听我一句不要再陷下去了,做一个堂堂正正,关心家庭的人。”陶行知对吸烟、赌博……犯下严重错误的人不强求、不严厉只想他们做一个知错能改,不吸毒品,努力付出的人。应征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这句话啊!

但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陶行知先生的死重于泰山。当他得知自己已被列入特务暗杀黑名单上的第三名时,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加紧了手头上的工作,他加紧了对育才状况的改进,他加紧了对家人朋友的照顾,他加紧了……但在1946年7月25日这可伟大的心便停止了跳动。

“行知先生,匆匆走了;行知精神,永垂不朽!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讲得是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陶校长从小就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很多人。他还立下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的志向,说明他又是一个爱国者。

读了这本书,我无数次被陶行知的`实际所感动。他爱孩子。如果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他就是辛勤的园丁。当孩子受到了挫折,他会去鼓励他,让他重新树立自信心。当孩子做错事,陶校长不但不会去批评他,反而会给他将更多做人的道理。当孩子遇到伤心的事,陶校长又会去安慰他,让美丽的笑容再次爬上脸庞。他让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让快乐洋溢在脸上。

我还记得五年级上册时教过一篇课文,叫《陶校长的演讲》。里面有四个问题,第一问: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工作有没有进步?第三问: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道德有没有进步?那为什么每天都要这样问呢?那是因为,陶校长希望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着,每天都是一个崭新的自我。这有充分体现出他关心孩子这一点。正如他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正是因为爱祖国的希望,所以才更爱祖国。祖国在他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不正是他赤诚着祖国的最好证明么!细细品味,我们就是要学习他这一种爱国精神。

不知不觉,陶校长早已去世半个多世纪了。当我们每次谈到他,心里就会升起无限敬佩。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六

合上《高大的身影》这本薄薄的书,我禁不住崇敬、喜爱、仰慕这位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教育事业的伟人——陶行知先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当我想到这些名言,我就会想到《高大的身影》中的一个令我感慨万千的章节:

有一段时间,晓庄一代吸毒、赌博之风盛行,陶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联村自卫团的名义发起了禁烟运动。陶行知随着一路兵踹门进了一家烟馆,他把跪地饶的烟鬼一一扶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别怕,我们不是来抓你们的而是来帮你们脱离苦海的,一个人烟草吸上了瘾,就会面黄肌瘦,家破人亡。烟馆就是苦海,听我一句不要再陷下去了,做一个堂堂正正,关心家庭的人。陶行知对吸烟、赌博犯下严重错误的人不强求、不严厉只想他们做一个知错能改,不吸毒品,努力付出的人。应征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这句话啊!

但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陶行知先生的死重于泰山。当他得知自己已被列入特务暗杀黑名单上的'第三名时,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加紧了手头上的工作,他加紧了对育才状况的改进,他加紧了对家人朋友的照顾,他加紧了但在1946年7月25日这可伟大的心便停止了跳动。

行知先生,匆匆走了;行知精神,永垂不朽!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七

第三个砌砖工人何以成为著名的建筑师?无疑,他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有自信心。自卑者毫无自信,他们大多都像第一个工人那样,丧失信心,丧失前进的动力,得过且过,失去上进心和理想;自负者则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强,目中无人,他们所谓的“自信”实际上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这种人多如第二个工人那样,满足于自己现状,结果一事无成;而只有像第三个工人那样的有自信心的自强者,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实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所以说,一个连自信心也没有的人。决不可能成就事业。

第二个条件是有理想,爱迪生说得好。“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而爱迪生所说的“好动”、”不满足”正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理想,要想站在山顶,重要的是住上攀登,有人曾经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艾青在一首诗中写道:“人没有理想等于残废再大的风浪折不断海燕的翅膀”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是决不会创造出一番事业来的。其三、要不懈地努力,一个成功的人、光有自信心和理想是不够的。倘若第三个工人不经过一番努力奋斗,或许,直到现在他还是一个普通的砌砖工。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八

“你们不会穷一辈子,将来会有好日字过。学点文化,识了字,人家就不会在欺负你们了。”“中国人苦啊!我们应当把办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农有了文化知识,才能发展农业,改造农村,振兴中国。”

我无限激动地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耳边依然是陶行知爷爷铿锵有力的声音,眼前依然是陶行知爷爷高大无比的身影。

我读完了《高大的身影》,因该说我走完了一段艰辛难忘的办学路。在这一路坎坷中,我和陶行知爷爷一起去乡村办学,牵挂着每一个农村孩子的读书情况。我为陶行知爷爷有如此之大的坚强意志而震撼。

感叹之余,我又在思索一个问题,我从书中知道农孩子既吃不饱,又穿不暖,还没有书读,和我们真是鲜明的对比。我们天天吃饱穿暖,还能天天背着书包迎着太阳去上学。可我们常常不知足,像父母要这要那,书中的农孩子虽然他们苦,但是他们可孝顺拉,一直帮父母干活。我真为我们的做法感到羞耻。我还从书中知道了陶行知爷爷知道了农孩子很苦,便去农村办学。其中有多少艰辛我们是不知道的,只有他们知道。愿我们珍惜现在吧!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九

但是同学们一点也不慌张,个个信心十足,说:“我们等着瞧吧”!

我刚回家,就手忙脚乱地开始了。我先把土豆刮掉皮,洗于净。然后就要切土豆了,土豆圆圆的,切的时候老是“溜”,于是我想了一招,先把土豆从中间切开,渐渐地,土豆宝宝变乖了。终于切完了,虽然粗细不怎么均匀,但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

最重要的一步来了;炒土豆。我点燃煤气,倒上花生油,一会儿油丝丝地冒着青烟,我迅速把准备好的葱花倒进锅里,绿色的葱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跑进锅里。我正准备放土豆丝,妈妈提醒我:该放花椒了。我抓了一点花椒放进锅里,又放进土豆丝,加了一些材料。翻炒着,便把菜盛了出来。尝了一口,真好吃,可谓"色.香.味"俱全。

看着这黄澄澄的土豆丝,仿佛我已获得”比巧手“竞赛的冠军,台下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一同向我祝贺。啊!我成功了!

指导教师:赵亮。

[推荐给朋友][显示打印]。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

叮铃铃!上课了!这节语文课王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了。我胸有成竹地端坐在座位上,准备迎接老师的各项挑战。为什么我会胸有成竹呢?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因为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预习过了。王老师教我们这样预习:1、认一认:生字读音字形巧妙记,找些朋友说出来;2、划一划:对照课文生字组成词,用条横线划出来;3、读一读:对照拼音认真读韵文,响亮流利读出来。4、赏一赏:课文精美插图仔细看,具体内容说出来。老师说过,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一步一步来,预习得好,上课表现就会很棒,学习的效率会很高!我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一课的生字我已经读准,笔顺也会记了,生字扩词熟得我都能背出来呢!课文读得滚瓜烂熟,小节数也已经标好,故事主要讲什么内容,我也说给妈妈听了,妈妈觉得我说得很好。

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今天要给我们小朋友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小鹰学飞》。课上老师要考我们,故事当中有些词很难读,如“拼命”的“拼”和“命”,前一个字是前鼻音,后一个字时后鼻音,老师叫了几个小朋友起来读,都没读准。我高高举起我的小手,老师点名我读,我一下就读准了,老师让大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我,并且要求大家向我学习,跟我读。我当时觉得特别光荣,心里喜滋滋的。顺利读完了文中的词语,老师叫了6个小朋友分小节来读书,老师又叫了我,我心想我一定好好露一手。读完了书,老师让大家做评委,夸夸谁读得好!因为我预习得充分,书读得准确流利,声音又响亮,大家一致把大拇指朝向我,我坐得更神气了。

课前预习,让我变得更自信了,学习更快乐!我希望小朋友像我一样,养成习惯,好好预习,享受到更多成功的滋味!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一

我家屋檐下有个马蜂窝,平常没看见有马蜂出没,我就是觉得不好看,决定为屋檐“除害美容”。我找来了很多工具:竹竿、弹弓、羽毛球拍、苍蝇拍、杀虫剂。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窗边,抬头望了望,那马蜂窝的周围没有马蜂。于是先拿起竹竿,躲在窗子后面,开了一扇窗户,不过心里有点小紧张,用力对着马蜂窝捅了下,咦?没反应,哦,原来捅偏了。

继续瞄准了捅向马蜂窝,坏了!一只马蜂飞来了,看见竹竿还落在了上面,慢慢地往下爬,大有朝我手抓的地方移动之势,我赶紧放下竹竿,关好窗户的纱窗,还好马蜂没有飞进屋里。看来这个方法不行,我拿起弹弓,借着纱窗的那一点缝隙,对着准马蜂窝啪的一声,打到了墙上,再来一下,又偏了。十发都没中。怎么办呢?当我心不在焉的时候,居然一颗弹子不偏不倚打在了马蜂窝中间,不得了啦!一下子从里面飞出来好多马蜂,它们个个都是“以身殉家”的样子,全部向纱窗飞来,我赶紧关纱窗,但还是有一只马蜂飞进来了,这只马蜂大哥一定是一位爱国志士,只见它奋不顾身向我扑来,我一手抓苍蝇拍,一手杀虫剂,但是效果不明显,我顺手拿起羽毛球拍,嘿,挥了一下,就狠狠的拍到它了,当时心里暗想,我真应该去练打羽毛球啊,瞧这准劲!

这一分神不要紧,那只“悍将”居然撑着最后一口气给我一个回击,咬了我手背一口,当时真疼啊!还好妈妈及时回来了,给我处理了下伤口,一个星期之后那个包才慢慢的消去。后来妈妈说,处理马蜂窝一定小心,要“全副武装”(长衣长裤、手套、帽子、脸蒙起来留两只眼睛看见就可以了)。这次尝试没有成功,光有很多工具还不够,忽视了最重点的。以后一定“全副武装”。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二

柏拉图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那天,我真的亲身验证了这一句话。那是在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外的戏桥乐园。长长的浮桥横跨在青青的河水之上,小鱼儿在水中快乐的玩耍,茸茸的绿草,青青的杨柳,美丽极了!看着同行的哥哥姐姐们轻盈的在浮桥上跑来跑去,好像并没有多大的危险。于是,在妈妈的鼓励下,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跨上了浮桥。

当双脚完全踏在浮船上的时候,我后悔了!原本看上去稳稳的浮船,突然在我的脚下晃来晃去,特别不听话!我一下子慌了神,生怕自己掉进河水里,那该多么丢人啊!听着妈妈在岸边的加油声,我努力的使自己站稳,向前一跨,来到了第二个浮船上。让人没想到的是浮船好像故意和我做对,比以前晃的更厉害了,我差点一个趔趄摔到水里。当时我就不敢再动了。岸上的爸爸妈妈一个劲儿的鼓励我,可是面对剩下的五个浮船,我真的不想再过了。我大声的喊着爸爸,要爸爸扶我回来。

可爸爸就是不理我,一定要我自己走过去。看着旁边的浮桥上一个比我还小的妹妹胆子很大地走过,我一咬牙,决定继续向前!按照爸爸的指点,我沿着每一块木板上的中线,展开双臂,小心翼翼的向前走。一步,两步,三步……看着跟前的第三艘浮船,我暗暗鼓励自己“加油!”可这一步就是迟迟迈不出去,我急得差点哭了出来。旁边的一个叔叔看不下去了,三两步走上前来,把我扶了回去。

回到岸上,我开始跟自己怄气,怎么可以就这样放弃了呢,不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绝不可以轻言失败!稍稍调整了一下心情,在爸爸耐心的讲解后,我准备一鼓作气冲到对岸!“咬住牙,向前冲!”这是我对自己的鼓励,也是要求。深吸一口气,我迈开步子,跑上了浮桥。一步,两步……一艘,两艘…当自己的双脚踏在对岸坚实得大地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成功了!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正是因为这一句话的鼓励,那一次,我成功了!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三

读完这本薄薄的书,陶行知的光辉形象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回顾这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历史,陶行知先生的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精神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多少次的感动,多少次的坚强,多少次的汗水,都融入了苦难的岁月。陶行知,一个高大的身影,一位伟大的人们教育家,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书写了新的一页。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还记得去年大地震时一位伟大的老师吗?当时全班正在上课,14时28分,无情的大地震咆哮着席卷了整个汶川时,那位老师冷静地组织学生逃离教室,一个出去了,两个出去了,三个四个……同学们拼命冲出了教室,可老师却依然在后面寻找掉队的孩子,“快!快”老师焦急地喊道,可是还有几个因害怕不敢走动的孩子,在课桌下躲着。墙壁摇摇欲坠,老师情急之下把那几名孩子塞到讲台下。当山崩地裂之时老师用自已血肉之躯挡住碎石砖瓦,用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撑起屏障,当救援人员搬开沉重的岩石,老师的双手还紧紧抱着孩子们不愿松开……老师走了,孩子们活下来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催人泪下的一幕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错,那个老师就是谭千秋。他平凡而又伟大,他用生命的爱滋润着棵棵幼苗,这就是行知精神,也就是这种行知精神感动和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人。

生活中,也何尝不是这样。当我遇到学习上的拦路虎时,老师会一遍遍不厌其烦的教导我;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小挫折时,父母会一次次深情的鼓励我。晚上,妈妈会上来帮我轻轻的盖上被子。冬天,奶奶会给我冲上一个温情的暖水袋。就在这爱的教育下,我们才能如此健康,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

照片上的陶行知,方方的脸,戴着眼镜,深邃的目光中透着点点爱的痕迹。陶行知,用爱的语言唤醒了一个个沉睡的生灵,用爱的力量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就如他墓碑前的四个大字———爱满天下。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四

“你们不会穷一辈子,将来会有好日字过。学点文化,识了字,人家就不会在欺负你了。”“中国人民苦啊!我们应当把办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农民有了文化知识,才能发展农业,改造农村,振兴中国。”

我无限激动地合上了书的最后一页,耳边依然是陶行知爷爷铿锵有力的声音,眼前依然是陶行知爷爷高大无比的身影,我读完了《高大的身影》,因该说我走完了一段艰辛难忘的办学路。在这一路坎坷中,我和陶行知爷爷一起去乡村办学,牵挂着每一个农村孩子的读书情况。我为陶行知爷爷有如此之大的坚强意志而震撼。感叹之余,我又在思索一个问题,我从书中知道农民孩子既吃不饱,又穿不暖,还没有书读,和我们真是鲜明的对比。我们天天吃饱穿暖,还能天天背着书包迎着太阳去上学。可我们常常不知足,像父母要这要那,书中的农民孩子虽然他们苦,但是他们可孝顺拉,一直帮父母干活。我真为我们的做法感到羞耻。

我还从书中知道了陶行知爷爷知道了农民孩子很苦,便去农村办学。其中有多少艰辛我们是不知道的,只有他们知道。愿我们珍惜现在吧!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五

当我拿到这本不起眼薄薄的小本子的时候,我好奇地想:这本书到底有什么好看!

翻开书看了一篇文章后,我不禁怔住了:一个男生在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陶校长发现后立即阻止了他,并且放学后到校长室去,这个男生叫王友。放学了,王友提心吊胆地走进办公室。可事情并不是想的那样,陶校长从口袋里拿出一粒糖奖给了王友,说:“这是因为你按时来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校长又拿出一粒糖,放在王友手里,说:“这颗糖果也奖励给你,原因是我叫你住手打人时,你也就马上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这时,王友已经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接着,陶校长又拿出一粒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奖励你!”王友听了,惭愧极了。他后悔地说:“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啊!”陶校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即拿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又再次地笑了笑,走出了办公室。

陶行知校长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如此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这么宽容耐心地教育做错者,尽管陶行知先生已离开人世,但透过这个小故事,我似乎又听到了陶校长的.声音,看到他的身影,领略他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从小立志“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人作贡献!”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大家一定耳濡目染吧!不错,它就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句至理名言,至今仍使许多人受益终生。当我再次捧起《高大的身影》时,眼前仿佛又重新浮现起那位令人敬佩的陶行知爷爷,把每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详细品味一番后,陶行知爷爷的光辉形象又在我心中久久地铭刻。

陶行知一生都在为祖国人民无私地奉献着,他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虽然我们不能与他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透过一个个感人至深、令人反思的小故事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陶爷爷的优秀品质,依然可以从心灵深处去感受他的伟大。

陶行知爷爷原名并不叫行知,小时候邻村私塾的赵先生给他取名“知行”,但他为什么要改名呢?在普通人看来,名字颠个顺序没什么区别,但对于陶行知却意义深刻。他认为自己所要干的事是“行”在先,“知”在后。要是把自己的行动和名字统一起来,那他就有更大的信心去实践自己的事业了!是啊!只有先“行”,才能“知”。仅仅从《改名字的故事》中,就能看出陶爷爷多么注重实践,名字的改变,正是他一系列实践迈出的第一步。

陶行知的座右铭是什么?三个醒目的大字映人我的眼帘―(中国魂)。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它讲述了衣着朴素,面目英俊又聪明勤奋的.少年陶行知与宿友共同谈起自己的理想时,陶行知一心爱国、忠贞不渝,面对那位嫌祖国落后贫穷想出国做教授的宿友,陶行知很是气愤,他认为去国外学习虽是好事,但学成后,应当报效自己的祖国。因为祖国再苦再穷,毕竟是中华儿女的母亲啊!他沉默许久,突然提笔,写下了“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做贡献”十二个大字贴在墙头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鞭策自己。

读到这儿,我不禁对陶行知爷爷肃然起敬。在当时,外国列强侵略我们中国,祖国贫穷又落后。受人欺压,许多年轻人都觉得留在祖国没出息,想出国干一番大事业,享受优厚待遇和条件。但陶爷爷却一心想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可见,他的爱国之心多么深,他说出这一番话多么令人敬佩!

1946年7月25日12时30分,陶行知被确诊为脑溢血,不省人事,顿时,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伟人溢然长逝。陶行知的逝世,举国震动,四海同悲。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对得起民族,对得起人民。人去心长在,身亡志永存。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业绩,他的光辉形象,将永垂不朽,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敬爱的陶行知爷爷,您是“战斗的巨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七

我的心跳十分的快,十分的重,热血沸腾,那种无比兴奋的心情是没有词语可形容的。

怎么会不让人兴奋呢?因为在一次星光之夜钢琴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

在这次钢琴比赛的前一个月,贺老师替我选了一条中等难度的曲子,开始了我为这次比赛的练习。

这首《抒情圆舞曲》可是七级的曲子,不过,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弹好。所以每天一放学回家,就得很快做完作业,然后还要抽出好些时间来练琴,即使作业十分的多,也要留半个小时来练琴。就是错了一个音符,错了一个小地方也要花上大半天来纠正,而且弹的时候,力度要到位,感情要深刻、饱满。弹这首曲子,感情的方法有时强烈,有时低落,有时很快,有时又很慢,所以是有一定的难度,既要把音符弹准了,又要把感情表达出来,可不是见容易的事,差不多一个月了,《抒情圆舞曲》也练得很熟了。

比赛终于开始了。星光之夜比赛中,我在彩灯照印下,走上了舞台,坐上了钢琴前,弹起了那优美动听的乐曲。

“啪啪啪啪!”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我成功了!”我在心里暗暗自喜。在颁奖台上,我自豪地站在了有“1”标志的台阶上,评委为我带上了金牌,为我发奖状,还对我说:“你真棒!“就在那天晚上,我一夜都兴奋得睡不着。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只有一个月的功夫,但是我取得了成功,我以后还要更加努力,得更多的奖状。

高大的身影读后感篇十八

书,只有130页,很薄,但在这薄薄的几十页纸上却透视出了他无比高尚的品德,浮现出了他博大精深的情怀,散发出了他至香至醇的人生真谛……他那高大的身影光照千秋。挺直的腰板,微皱的眉毛,坚定的眼神,这个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不屈不挠的伟人,令我震颤!陶行知爷爷,您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您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您的每一颗糖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都充满了您对学生的期待与宽容。那些糖果是什么味道?那些眼神和微笑又是什么含义?是甜蜜还是苦涩?是严厉还是温柔?这些,我并不知道。但我明白,您去用心感化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这其中没有任何师生距离。减少了严厉的责备,减少了愤怒的神情,多了份温柔的呵护,多了份和蔼地鼓励,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我一篇一篇地看着,热泪萦绕着我的眼眶。有一段时间,晓庄一代吸毒、赌博之风盛行,陶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以联村自卫团的名义发起了禁烟运动。陶行知随着一路兵踹门进了一家烟馆,他把跪地饶的烟鬼一一扶起来语重心长的说:“别怕,我们不是来抓你们的而是来帮你们脱离苦海的,一个人毒品吸上了瘾,就会面黄肌瘦,家破人亡。陶行知对吸烟、赌博……犯下严重错误的人不强求、不严厉,只想他们做一个知错能改,不吸毒品,努力付出的人。应征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这句话啊!

陶行知先生,您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您的身影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你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299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