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指教学活动实施中所依据的一种详细计划,对于教师来说,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编写教案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进位的方法。(连续3次进位)。
2、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你会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吗?那老师出两道计算题同桌位的同学每人选做一题。
24×4=167×3=。
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吗?(个别说计算方法后订正)。
你知道我们在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你能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出示主题图)。
(1)看图中是什么地方?(运动场)运动场上正在举行比赛,而且还来了很多的同学来观看比赛,那观看的同学坐在什么地方?(看台)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看台的布局吧?(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
(2)看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要示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就是示这个运动场的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3)应该怎样列式呢?
8×634=634×8=。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8个634)。
(4)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634×8=?(学生尝试、板书)。
(5)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对错)到底哪个算式才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6)计算过程:
634×8=5072(人)。
634个位:8×4=32向十位进3,个位上写2;
×238十位:8×3=24,24+3=27向百位进2,十位上写7;
5072百位:8×6=48,48+2=50向千位进5,千位没数字直接在千位上写5,在百位上写0。
(口答)。
(7)原来这个看台可以坐那么多人,那你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可以坐得下吗?
2.对比、归纳小结。
(1)对比分析:
把例4与复习题的竖式进行对照,你能找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
“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算一算。
1.236×7=127×9=。
先独立完成后口述过程(学生板书适当找错例进行分析)。
2.p79“做一做”
自己读、审题分析各数量关系后独立完成。
3.p81练习十八第6题。
四、课堂小结: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二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3×3=20×4=50×6=300×2=210×4=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1、笔算(指名板演)。
6347。
×7×5×2×6。
二、新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第3个红点知识。
出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渔民捕了2筐虾,每筐13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2、渔民捕了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计算13×2,问:1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
(1)学生口算13×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3×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2。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2。
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个10是30即是30。)板书:
13。
×2。
6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板书:
13。
×2。
6--------2×3。
20--------10×3。
26-------6+20。
d、此竖式可简写为;13。
×2。
26。
e、请1-2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上面的计算过程及积书写的位置完整地说一遍。
(先用”2“乘被乘数个位上的”3“,二三得六,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乘数”2“去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一三得三,在积的十位上写”2“,12乘以3的积是26。)。
f、归纳: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
(4)练习。
练习课本第14页4题第一行。
学生算完后,以24×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位数和笔算方法。
(1)出示3×312。
(2)指名用两种方法读题,并写乘法竖式:312。
×3。
(3)这道题与13×2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被乘数的百位上的”3“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
(4)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6)全体学生在下面乘一遍,边计算边口述计算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时,要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乘被乘数的十位和百位,并要特别注意用乘数去乘被乘数哪一位上的数,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练习练习课本第14页4题第二行。
三、巩固。
1、p15、5、6。
2、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34213234。
×2×2×2。
四、作业:基训p9-p12。
13×2=36312×3。
1313。
×2×2。
6--------2×326。
20--------10×3。
26--------6+20。
课后反思: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三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探索新知。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8+8=7+8=8+4=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有几棵树(8加几)。
8+6=148+6=14。
作业设计练一练p82第4题。
课后反思。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四
(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200本书放得下吗?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3、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200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4.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5.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
师: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师: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习: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3、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4、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5、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6、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三、联系实际反馈练习。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现在有什么想对老师同学们说的?
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六
课本第15—17页例1、练习四。
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育学生要保护野生动物。
三、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课本15页的情景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3+5811+57+35+2815+45。
23+7517+4027+6838+15。
(二)探究新知。
1、新授: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
师出示15页的动物图片。
2、学习例1。
(1)师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3)师投影出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4)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98+25)。
(5)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6)找学生说说在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解决的方法(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
98从个位加起:8+5=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
+25十位9+1=11再加上进位1是12,满十向百位进1。
123十位写2,百位写1,98+25=123。
课堂小结:我们学会了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计算认真,不算错数,不抄错数。
3、做一做(课本16页)。
找学生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停止。
(三)课堂作业。
课本第16页做一做2,17页练习四第2题。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写竖式笔算是刚接触,因为学生已经学会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口算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得口算基础。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切记相同数位要对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自由回答。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
学生独立解决。
三、展示交流结果,点拨归纳。
1、解决第一个问题(例1)。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
(1)用口算35+2=37。
(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
(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师小结: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又快又准确。但是要注意个位上的5要和个位的2对齐。
3、练习:第12页做一做,看看那些同学算的又对又快。
快的同学板演,并说说怎样对位?
4、用笔算解决第二个问题(例2)。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算理。
5、全班谈论交流: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四、巩固练习当堂检测。
1、第13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五、交流收获,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练习二第2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八
教科书第65~66页例1及相关内容。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笔算方法。
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一、复习旧知:
1.我能行:口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竖式计算。
2.我能行:竖式计算(出示课件)
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抽生上台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学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法解决,怎样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辆)
师:怎样列竖式?(注意:在计算加法·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1、老师边说边写,2写在哪儿?为什么要写在5的下面?生:因为数位要对齐。
师:谁再来说一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生:……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2、课件出示情景图例1
(1)师:看同学这么快就帮小红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情景图例1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并列出算式27+8=(辆)
(2)师:现在我们已经将算式列出来了,那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让我们和同桌一起动动小手,让小棒朋友帮助我们。首先我们要摆出多少根小棒,请你们左边的同学摆出27根小棒。(师: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请右手边的孩子摆出8根小棒。
师:现在请同桌的孩子一起动手移一移,算一算25+8=? (怎么算怎么移?摆完了的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生上台展示
生1:从8根中拿出5根凑成10……
生2:从25根中拿2根和8根凑成10……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现在我来比赛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书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齐。
3.竖式计算
师:如果我们不用小棒帮忙,怎样计算呢?生1:口算
生2:竖式计算
师:那我们现在就试试,再列竖式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再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来教教老师写8的时候应该写再哪儿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写呢?(13,3写在个位上,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我们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那再这两道竖式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
2生:第一个个位相加没有满十,第二个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满十进一(师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4.试一试
33+8=25+9=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
5.歌曲
利用两只老虎的音调来唱进位加法的儿歌,帮助孩子学习进位加法。
课件出示相应习题
师:好,请看第一关:小法官。师:现在请看第二关:找车厢。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请看第三关:小熊的烦恼。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当个位和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的数。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进入我们美丽的城堡。)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九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二、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课外作业:
课本13页第4题。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十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三、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了解有关湿地及湿地动物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
1.笔算下面各题。
43+5232+5947+6151+49。
2.交流笔算两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十一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副图呈现了运动会操场一角“分发饮料”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该图的主要意图是借助“运动会分发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熟练口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与其他同学合作。重点、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小黑板。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口算。
9+8。
9+6。
9+7。
8+6。
9+9。
8+8。
7+6。
7+7。
9+3。
8+5。
9+4。
7+5(二)、新授:
1、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看到了有许多小朋友报名参加运动会。他们进行比赛,到了休息的时间了,小组长来到服务组领饮料,看看有哪些饮料。
生:有矿泉水、雪碧、可。
师:你能不能看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生:有能力的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师:我们现在来看图讲故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生:小组活动。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一组:8瓶矿泉水,7瓶可乐。
二组:3瓶雪碧,4瓶可乐。
三祖:9瓶雪碧,5瓶矿泉水。
2、师: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7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4=7。
4+3=7。
师: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师:哦,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能解决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生:8+7=15。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样算出来的。
生: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
8+8=16,16-1=15。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7+8=15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跟同位互相说一说。
生:„„。
3、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三组一共需要领多少瓶饮料?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4、师:我们知道了每个小组要去领多少饮料,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生:我看到了1组领8瓶矿泉水,2组没要矿泉水3组要5瓶矿泉水。可以8+5=13。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明白吗?我们要看好了那哪些组要什么样的饮料。不要分错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要多少瓶雪碧?
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小结:
给小朋友分饮料,你都分对了吗?以后我们碰到这种问题你能解决吗?今天同学们有很多想法,积极动脑很好。以后我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分饮料。
8+7=15(瓶)。
挂图。
8+3=13(瓶)。
孙达蕾课题:投沙包比赛。
——退位减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幅图表现小朋友正在进行投沙包比赛的情境图。该图有两个意图:一是引导教师组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数退位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学生讨论交流,理解信息图的图意,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中突破难点,体会算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投沙包师:这个游戏怎么玩?生:小组讨论。
生:一共玩2分钟。到了点看看谁投中的多,谁就赢了为学生看图整理信息打下基础(二)、新授:
1、师: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师:那么谁赢了?生:我可以算一算师:怎么样来算?
生:算一算每个小朋友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2、师:我们看看1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
生:投了16个,9个没中。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生:16-9=7(个)。
把9分成3和6,16-6=10。
10-3=79+7=16。
16-9=7。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3、师:那么其他运动员投中了多少个呢?
生:他们投了几个,减去掉在外面的就知道他们投中了多少。
4、生:2号运动员11-3=8(个)10-3=7,7+1=8。
8+3=11。
11-3=8。
3号运动员12-6=6(个)师:谁赢了?生:2号运动员。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三)、小结:
六、板书设计:
退位减。
16-9=7。
挂图。
11-3=8。
12-6=6。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数学教案-不连续进位加篇十三
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
一、板书课题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去大海边上解决问题,是板书课题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的新本领是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内容,仔细观察图片上有什么?天空上有什么?大海上有什么?海滩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动动脑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效率高。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指一名生(后进生)列举看到的数学信息。(其他同学补充)
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
2、做一做:解决红点问题,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五、后教
1、更正: 指名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并讲解做题思路。
2、议一议: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六、全课小结
生口述小结:加几个一和减几个一都在各位上计算。
七、练一练
11+3=
15+4=
16+1=
14+2=
12+5=
13+4=
过渡: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吗?下面,大家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
八、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5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