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总结应该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保持简洁明了。在写总结之前,可以查阅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扩宽自己的视野。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一
公式求解法:许多应用题可以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总结、归纳、推导出解答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式(或公式),如: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等。这些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量关系式(公式),并正确灵活运用于应用题的解答。
转化求解法:转化求解策略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技巧,它把生疏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题目;把繁难的题目转化成简单的题目;把抽象的题目转化为具体的题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转化技巧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假设求解法:假设求解就是根据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先做一个假设,然后根据题意和假设之间的矛盾进行分析、调整,寻求解题途径。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二
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三
有些分数应用题数量变化多,分析难度大,不易列式计算。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变来变去,总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变量。
对于这类分数应用题,家长辅导孩子解答时,要专注“不变量”,以静制动,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
分析:两桶水的总重量总是不变的,但又未知,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的量。则“取前”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6=1/7,“取后”第一桶占两桶水总重量的1/1+4=1/5。
第一桶取前取后差12千克占两桶总重量的1/5-1/7=2/35,故两桶水总重量为12÷2/35=210(千克),由此可求出原来第一桶水的重量为:210÷1/7=30(千克)。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四
1.使学生能够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学会找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2.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难点: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准确列方程解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单位1练习。
的数量为单位1。)。
单位1。)。
2.找准单位1,并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
3.准备题。
说出下面各题的特点,并列式解答。
导入:这两道题中出现三个量,即苹果、梨、桔子,下面老师把这两道题改编成这样一道题。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5。
1.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画图。
提问:这道题里有几个量?需要用几条线段来表示?(有三个数量,需要画三条线段。)。
提问:先根据哪个条件来画线段,表示哪个量?(根据梨的筐数是苹。
师:把苹果看成单位1,画在上面,梨和苹果比,画在苹果的下面。
线段画在梨的下面。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和梨的筐数有关。
提问:梨的筐数又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梨的筐数和桔子。
提问:梨、苹果、桔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讨论)。
提问:你能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可继续提问。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设桔子为x筐。
答:桔子有25筐。
列式后继续提问:
(3)等号两边表示的都是谁的筐数?
(4)等号两边都是根据什么列的算式?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来列式的。)。
师: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做下面练习。
(三)巩固练习。
(投影片)。
1.第52页的练一练。(讨论)。
(1)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说说谁是单位1?
的重量)。
2.看图列方程解题。
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3.填空并列式解答:
(4)设为x万米。
(5)列方程为。
通过填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所以应让学生根据这几个填空进行讨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填空。
副标题#e#。
4.对比练习。
厘米?
设谁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是什么?(设高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为:
米?
设谁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是什么?(设高为x厘米,等量关系式为。
对比;第一道题是分数连除的复合应用题,第二道是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是以前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复合题。)。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什么?(弄清题里有几个量,它们之间什么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五)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节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新授课,题中哪部分属于乘法题,哪部分属于除法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尽量做到有画图、有讨论、有比较。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方程解题。
在练习设计中,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填空,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深入思考,把思维的过程一步步引入深层,逐渐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统一到分数乘法的意义上来。这样,不仅揭示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教案无论是新授还是练习,都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为训练重点,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情趣,培养能力之目的。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五
图形运动型试题:初中数学的图形运动有平移、翻折和旋转。图形变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变化的、运动的观点来处理孤立的、离散的问题的思想,很好地领会这种解题的思想实质,并能准确合理地使用,在解题中会收到奇效,也将有效地提高思维品质。在解题中我们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想象的方法掌握运动的本质,在图形的运动中找到不变量,然后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型试题:这是检验学生是否“会学”数学的一类试题,通过让学生阅读一段新的数学知识,然后来解答有关习题。实验操作型试题:观察、试验、猜想、探索是新课标的基本概念,这类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文字量较大,考查学生良好的基本功底和快速的理解能力,数形结合的思路在题中充分体现。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六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激趣导入——十兄弟的故事。
创设这一情境,是因为《十兄弟》这个电影,大家都看都过。富有神话色彩,学生会感兴趣。在兴趣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为了使故事和所学知识连贯起来,所以我又利用故事来引出新知。展示多媒体:几天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大虾妻子怀孕还生下10个孩子。十个孩子一夜长大,而且各有本领,由于家里穷没有东西吃,所以大虾的妻子就把一张饼的4/7分给大口九和飞天五,他们每人分多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告诉学生把饼看作成长方形,这样就回归到我们熟悉的图形中了。
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2、比较归纳,初探算法。
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4/7÷3,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4/7×1/3=4/21。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件出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巩固应用。
我们知道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巩固练习:
1、算一算。
(教师出示算式,提出要求: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选两道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此过程我要时刻提醒学生计算的结果,能化简一定要化简。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试一试。
集体订正。
从简单的问题要逐渐加深,从填一填的题中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充分。
3、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带分数怎么办?有的学生会想到化假分数,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
4、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六、作业。
作业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巩固,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制定作业是: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回家编几道生活中的问题,明天我们再一起解决。
七、说教学预测。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体会分数除法转化的方法,并会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研组相信学生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而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七
(一)出示例8的4个小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篮球有多少个?
(二)学生试做.。
1.第一题。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题。
解:设篮球有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题。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题。
解:设篮球个.。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较区别。
1.比较1、3题.。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篮球有多少个?
2.比较2、4题。
(1)观察讨论.。
(2)全班交流.。
(3)师生归纳.。
(一)请你根据算式补充不同的条件.。
学校有苹果树30棵,________________,桃树有多少棵,
1.2.。
3.4.。
5.6.。
(二)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或方程.。
1.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柳树60棵,杨树比柳树少,杨树有多少棵?
3.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多,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4.校园里的柳树比杨树少,杨树有25棵,柳树有多少棵?
.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八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鸡的孵化期是鸭的,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三)提高题.。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九
(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十
(2)大米加工厂用2000千克的.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共碾出大米1600千克,求大米的出米率。
(3)林场春季植树,成活了24570棵,死了630棵,求成活率。
(4)家具厂有职工1250人,有一天缺勤15人,求出勤率。王师傅生产了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的485只,不合格的有15只,求这一批新产品的合格率。
(6)用一批玉米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有192粒,没有发芽的有8粒,求这一批种子的发芽率。
(7)六(1)班今天有48人来上课,有2人请事假,求这一天六(1)班的出勤率。
(8)六(1)班有50人,期中考试有5人不及格,求这个班的及格率。
(10)解放军战士进行实弹射击训练,50人每人射6发子弹,结果共命中256发,求命中率。
(17)小明家十月份用电80度,比上月节约了20度,比上月节约了用电百分之几?
(20)某糖厂七月生产552吨糖,比计划多生产72吨,超产百分之几?
(21)一个生产小组生产1600个零件,验收后有4个不合格,求产品的合格率?
(22)西山村今年已积肥82万吨,比原计划多积14万吨,完成计划的几分之几?
(26)一个工厂扩建计划投资500万元,实际节约了45万元,节约投资百分之几?
(28)某钢铁厂八月份生产钢铁2460吨,比计划增产60吨,增产百分之几?
(30)单独做一件工作,甲要8天,比乙少用2天,甲的工作效率比乙快百分之几?
(36)行同一段路,甲要20分钟,乙要18分钟,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慢百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一
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内容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先说出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见课件)
2、做43页复习题
问:这道题怎样想?
3、引入新课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出示例1,学生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关键句是哪一句?谁占果树总棵数的2/5?
单位1是谁?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求单位1的应用题一般来说用方程解。
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复习题。
问:在条件、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做练一练
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2、做练习十第4题
问:要怎样想?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今天学了什么?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怎样思考、分析?
练习十第2、3题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这对学习较复杂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说课稿篇十二
备课人
严正祥
备课时间
9月3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15—17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认识分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初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直尺、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 每句话里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其中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1) 一块布料,用去3/5。
(2) 一块地3/7种西红柿。
2、 做15页复习题。
问: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这里的一个数和分数相乘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3、 引入新课。
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需要用乘法计算。这节课就根据这样的道理,学习分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请大家找一找,这道题的条件有哪些,求什么问题?
(2)教学解法一。
问:从图上看用4/5,是用去谁的?就是把20米平均分成几份,用去其中的几份?
(3)教学解法二。
请同学们看线段图,讨论可以怎样解答,把它试做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思路。
师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解法比较。
这两种解法实际都是表示把20米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的4份是多少。
2、练一练”第1题。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强调为什么把全班学生人数看做单位“1”。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问:有哪几个条件,求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分析过程,
4、教学“想一想”。
(1)让学生找一找,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问: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意思,要先画哪个数量的线段?为什么?
(2)大家讨论,哪个数量是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3)3/2是什么分数?
条件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
(1)做“练一练”第2题。
(2)小结。
师总结。
巩固练习
(3)说一说下面各题里的单位“1”的量。
看了一本书页数5/6。
杨树的棵数是杉数的3/8。
(4)做练习三第1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5) 练习三第5题。
问: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小乘法算?
三、全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的1、2、3、4。
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先确定单位“1”,接着再想要求的数量是单位“1”这
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根据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表示求一个
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对应的量
教学后记:
分数应用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30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