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6:55:04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实用17篇)
时间:2023-11-27 16:55:04     小编:曼珠

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可以先列出要总结的重点和要点,然后逐一进行叙述和分析。总结范文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新颖的视角。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一

1、首先出几道题咱们一起复习回忆原来学习过的整数运算的知识。(大屏幕展示)

先自己快速浏览这三道题。然后找三个同学填空。(只有乘法算式的叫做“连乘”板书课题)能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一下运算顺序呢?(板书:从左到右、先乘后加、先乘后减)(同学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这么帮,真不错)。

板书完后,再重温一下运算顺序。

2、谈话:刚才我们复习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其实,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运算。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纸条,

先抽出一张,它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固定在黑板上。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2、谈话:

了解了运算顺序了,同学们能不能独立计算出它们的运算结果呢?

(鼓励:认真的孩子最可爱,你愿做一个认真、可爱的孩子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书写,细心计算,能做到吗?)

汇报:学生边汇报结果,教师适当评价。

3、出示例题7图示:图上是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因为现在是数学课,所以老师提问几个数学问题:

(1)正方形地砖的面积怎么计算

(2)要想知道地面的面积有多大,应该怎么办?

出示例题7的题目,自己读题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思考后汇报,提问:0.9x0.9求出的是什么?再乘100求出的又是什么?(在这个算式中,我们就用到了连乘)

再看第二个问题:

110块够吗?独立尝试完成。

汇报结果,汇总两种可能性(如果学生想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要适当提示)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就用到了连乘、和乘加两种运算)

1、选择(先小试牛刀)

2、请你当小老师,下面的运算顺序对吗?

3、先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小玲一家去逛公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的线段图,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让学生说清题意,结合线段图,以此为中介说明题意。

教学过程:

今天,同学们发现老师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裤子是多少元吗?(教师带上标签,要求是直观与清楚)。

学生回答:上衣48元,裤子28元。

教师评价: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一画。

上衣:|-----------48元--------------|。

裤子:|-------28元---------|。

教师评述:大家肯定奇怪画得是什么呀!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说“我用这段线段表示一件上衣的价48元,我用这条线段的长度来表示一条裤子28元。那同学们你们能从上面两个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问题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题目说完整。

学生回答:1.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一共多少元?

2.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师回复:大家提得问题真多,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教师用手势一边指着线段图一边画出括号,写上问号,让学生进行列式解答。

44+32=76(元)。

教师问:76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动表示。

教师问:20元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行为指示。

进行过程中让学生赞同的举手,积极参与。

你们觉得这种线段表达的意思怎么样?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裤子的价钱看成一份数(一倍数),形成一倍数与三倍数的关系。

现在能画出来了吗?

让学生打开书本,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让学生上黑板上来演示。

让学生讲一讲,你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a.大家看一看这里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齐读)。

让学生解释一下“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教师:画出}?(元)让学生谈谈你们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自己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3*28=84(元)84+28=112(元)。

让学生进行说明,式子的意思表示什么?让学生说说题意。

你们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若有让学生提一提有没有不同算法?28*4=112(元)。

让学生说一说,4是哪里来的?1+3什么意思?

一个28元,3个28,总共4个28。

b.擦掉}?你们从图中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裤子比上衣少多少元?

大家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不同算法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三

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四

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口头叙述的表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情绪以及乐于动脑,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初步学会分析综合法分析两步应用题。

幻灯片、两个盒子和动物玩具。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1、猜玩具个数。

2、验证。

1、出示情景图。

2、教学例题(1)。

3、教学例题(2)。

1、p49(1)。

2、p50(2)。

3、编题练习。

今天,李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名猜)。

两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个?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三(1)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齐读两个条件)。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吗?(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1)理解题意。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你能理解“一套衣服”的意思吗?(指名说)。

(2)画线段图。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听过吗?

我们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画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画多长呢?(指名说,然后再画)。

为什么画3份这样长?(指名说)。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3)解答。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老师板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比较,提示课题。

这题和刚才那题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题要两步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5)第二种解法。

要求“一共要多少元?”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同桌讨论,再指名说,老师板书)。

4从哪里来?懂的小朋友先和同桌说说。(指名说)。

(1)理解题意。

妈妈还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谁来读读问题。(指名读)。

(2)线段图。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你能指出是哪部分吗?

(3)解答。

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

指名板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第二种解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指名说)。

2从哪里来?

(5)比较。

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说说你还能求什么。

出示汽车图,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应用题。可以用老师给你的条件,也可以根据平时买东西的经验,说个条件再编。

这是我参加98届-03届汇教的一份教案。现在上完课看这份教案还是偏重了老师的教,重点还是在学生怎样做这类题。顾老师指出,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让学生感悟要求最后的问题有一个条件还不知道,所以要先求出那个条件,才能求出最后的问题。可以增加补条件这类题。如小汽车12辆,,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多少辆?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补一个条件,让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p32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这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各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书80页,看完了20页,?

2).商店运来200箱橘子,卖出100箱,?

3).一段布长10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

2、组成完整的应用题,读一读: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3)集体交流。

4、记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男生人数美术小组总人数。

14-5=9人14+9=23人。

5、观察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6、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14-5+14=23人。

7、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先说说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再列式计算。

2、练习六1,学生独立完成。

3、补充应用题。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2、根据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

(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块?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1)这样的题目,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28元。

一套衣服要?元。

裤子。

上衣。

是裤子的3倍。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要求一套衣服的价钱,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价钱,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让学生把这道题独立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3=84(元)。

28+84=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价钱。

1+3=4。

28×4=112(元)。

让多个学生说明两种解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讨论:(1)你怎样根据题目的变化来改动这个线段图呢?(学生改画线段图)。

28元。

比裤子贵?元元。

裤子。

上衣。

(2)独立列式解答,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多个学生说)。

5.引导:上面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点:

(1)题目提供的条件和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相同;(2)都是用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第一步都应求买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问题有几份。

不同点:(1)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表现在线段图上也不同;(2)第一题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和,用加法计算。第二题要求买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裤子价钱的差,用减法计算。

1.教学“想想做做“第1~6题。

2.看线段图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红布。

花布。

多?米。

8米。

(1)。

26米。

12米。

一共修路?米。

第一天。

第二天。

(2)。

3、先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1)王奶奶养鸭有18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王奶奶养鸡比鸭多多少只?

(2)李明每分钟走45米,比陈红多走8米。两人一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说明。

只有两个条件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本课设计力求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一,重视知识铺垫。课始复习中,通过动手画圆的练习,提示了基本的倍数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画线段图作好准备;同时还安排了问题说出所需要的条件的练习,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途径。

第二,探索解答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把握相关信息,主动提出问题,组合成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尝试画出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对改变后的问题与原问题进行比较与反思,从整体上把握这两个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系和区别,从而逐步学会合理地选择问题的方法。

第三,强化应用练习。有层次地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不仅巩固了例题中学习的基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七

完成想想做做3。

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以及“合计”什么意思?

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

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有自身的问题也有对教材把握的问题,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分析与表达还有不足。首先没有对学生进行线段图的正确指导,没有进行题意与线段图的紧密结合。没有让学生完整的表达题意,特别是对问题的重视没有进行充分训练,以及问题在线段图的正确表达、表达方式的正确指导,因此出现了较多的画图问题这将影响学生以后对应用题线段图正确率。

交流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语言的正规性与正确性是我的最大毛病。

课堂作业处理不当,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两步计算是各有不同,没有对这种不同点进行充分的说明与比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八

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少个桃?93=27(个)。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指名板演: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表述第一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并提问:这样解答与例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要先求已经吃了多少个)。

交流第二种方法。提问:这种解法先求什么?与第一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二、分层练习,逐步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叙述题意后,提问: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独立解题,并组织反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解决,并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不同解法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每一种解法的思考过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组织全班交流。

5.拓展练习。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个;长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个。

(1)毛毛猴与长尾猴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毛毛猴比长尾猴多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独立解答后,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思考呢?举例说一说。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九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我能行”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来参加活动吧,看谁能胜利过关,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快乐老爷爷这儿有个问题,看谁能解答,老爷爷就能把快乐分享给他。

生自由发表意见。(小军比小明多拍3个;小军比小明少拍10个;小军拍的是小明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好,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快乐老爷爷高兴极了,还列出了三个计划,给同学们提供找到快乐的途径,老爷爷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快乐老爷爷决定让大家上街购物,看谁计算最棒!

1、(出示课件)计划一:上街购物我真棒。

(1)出示:一条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a、一件上衣的价钱是多少元?

b、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c、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2)、谈话: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板书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那么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同桌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3)、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纸上,如果不会解的,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会解答吗?(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1+3”表示什么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2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并板书)。

(5)、解决第三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6)、比较:

师:这三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由回答。

揭示课题:像这样要通过两步计算求出最后问题的实际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在解答两步计算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认真审题,分析清楚必须先求哪一步,再求哪一步。

2、(出示课件)计划二:乐于助人真开心。

村里王奶奶养了许多鸡和鸭,星期天,小昕组织几个小伙伴帮助王奶奶放家禽。

(1)、练一练:鸭有18只,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说说第一步求出了什么,第二步求出了什么。谈话:帮助王奶奶赶完鸡鸭后,伙伴们决定放松一下,玩跳绳游戏。

(2)、练一练: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三题。

弄清数量关系,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说思考过程。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出示课件)计划三:智力大比拼:

出示:陈宇捐款2元。

四(3)班每星期买零食的钱数比四(1)班多30元。

四(1)班每星期买零食要花掉730元。

钱吴超捐的钱数是陈宇的5倍。

郭婷婷每分钟做的比他少4题。

陈涛每分钟做20道口算题。

四、课堂总结,学用结合。

小结:今天,同学们过得非常有意义,出色地完成了快乐老爷爷的三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一

1、经过探索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习惯。

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班上谁平时最讲究卫生,衣着最整洁吗?(不提漂亮,避免学生盲目攀比),确实,衣着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学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呢?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有关衣服的问题。(板书: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既自然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课件出示妈妈带芳芳买衣服的情景。

衣服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书上画。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钱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该怎样表示这个问题呢?可以这样表示(师生边说边板演)。

(3)现在线段图画完了,你能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的意思吗?

(1)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说说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

(2)学生根据题意,同桌进行讨论,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价钱该怎么表示,并将线段图补充完整。

(3)结合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3、比较。

(4)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解决?你会解答吗?写在自己的随堂本上。(若有困难,可以与同桌讨论后再做。)。

(5)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吗?若有,则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说说”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没有则不教学第二种解法。

(2)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呢?你能说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吗,师画线段图。

(3)在随堂本上独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5)有不同的解法吗?(没有别的解法则不讲另外的解法)。

上面这两道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出完整课题。

(4)学生独立解答或讨论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过程,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学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样解答芳芳的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题意。

(3)独立解答。

(4)有序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过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三、应用拓展。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说说要求的问题,独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据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说图意后,独立解答。

交流时,说说怎么想的(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从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办?独自填表,全班集体订正。

4、补合适的条件。

湖中黑天鹅有24只,,

白天鹅和黑天鹅共有多少只?

5、根据情境图,编一道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素材:雅典奥运会上,罗马尼亚获得金牌8枚,中国获得金牌32枚)。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1、先说出要求的问题,再独立解答、交流。

2、说图意后,独立解答交流。

3、交流题中的信息,填表后,集体订正。

4、同桌一人补合适的条件,另一人再说出算式。

学生交流感受,

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用线段图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帮助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法。

2、强调与他人合作交流,重视思维与表达的有序性。

3、鼓励解题方法多样化,但不强求一题多解。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节课时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能够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

后来我看了教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一篇会写上。

反思2。

这节课,首先是让学生能在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因此每题都给学生分析,这样会使部分学生自己不动脑子,不会分析,机械的去乘或除,而并不知道为什么乘?为什么除?该放手的时候要放给孩子。

因此在教学中:

1.注重算理教学,学生列出算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不能一味的由老师说,否则学生还是不明白每一步的真正含义。

2.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从条件入手,一是从问题入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主体化。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课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基本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重点让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存在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说不出算式的含义,如张子文、徐宏鹏,需个别辅导,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直接口算,正确率不高,需强化要求。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四

今天龚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节《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有以下特色:

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五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师在设计引入部分以表格形式出现,让学生来寻找“原有、卖出、剩下”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再以一步计算的问题来引出两步运算,但在此过程中,老师出示的两道题目“故事书每本8元,采购5本,求一共”和“工程队第一天修300米,第二天修350米,求一共”,求的问题都是一共,但是一道题目用乘法,一道题目用加法,进行比较,强调乘法和加法的不同,只有相同的几个数相加才能用乘法,强调了乘法的意义,为教学新课打好基础。

在教学新课的时候,老师也没有急于把例题展示,而是通过一步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看出有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只需要一步。那么再增加一个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两步。

最后老师给学生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补充条件来让题目变成一道两步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让学生讨论是否能这么加条件,为什么这么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节课教者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教者帮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画出线段,用线段图去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者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会问,善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教会了学生画线段图。

本节课中的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者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

3、教会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了一套衣服的价钱后,教者一句“还有什么方法吗?”又激起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自主探索,教者适时点拨,根据线段图的直观性,很快地就用有关倍数和的知识解决了。

4、重视了学生的说理训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列式解答,还让学生说出解题的依据,使学生在解题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167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