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步,还能够为他人提供参考。培养语文兴趣,是掌握好语文的关键。总结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认真倾听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感受蝙蝠与其他动物看待事物的不同。
2、鼓励孩子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交流,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阅读活动中体会交流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t(出示正立的蝙蝠):她是谁?对,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说她是一只糊涂的蝙蝠,什么是糊涂?(幼儿答,t做肯定评价)那这只蝙蝠是这样的么?请你仔细听,她到底哪里糊涂。
二、t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猜测对话:
1、t:有一只蝙蝠搬到了一个森林里,猫头鹰智者非常欢迎蝙蝠的加入,想要送给蝙蝠一件东西作为见面礼。于是他请一些小动物去问蝙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如果方便的话,请送我一把雨伞吧,这样的话下雨天我的脚就不会被淋湿了。”蝙蝠高兴地说。
t:你们有没有发现她说的糊涂话?现在你是森林里的小象,请你来告诉她,哪里说的不对?(请孩子上来,同时将小象的胸牌贴在黑板上,请2个孩子作答)t:小象说得很对,这真是一只糊涂的蝙蝠啊!
2、t:当小动物们将一把崭新的漂亮雨伞送给蝙蝠的时候,蝙蝠又说了一句让大家难以接受的话。她说:“你们的雨伞送得实在是太及时了,快要下雨啦,不信你们看,下面的天空乌云密布。”t:她哪里说得不对啊?谁来做小长颈鹿,告诉这只糊涂的蝙蝠她哪里错了?(请孩子上来,同时将小长颈鹿的胸牌贴在黑板上,请2个孩子作答)t:你们说得很好,天空在上面,不在下面!
3、t:接着蝙蝠又说了一句有趣的话。“如果下了大雨,河水就会上涨,到那时河水就会把我的耳朵弄湿。”t:这时,小狮子大叫了起来,他会告诉蝙蝠什么呢?谁来做小狮子?(请孩子上来,同时将小狮子的胸牌贴黑板上,请2个孩子作答)t:小狮子说得很对,他想要纠正蝙蝠的说法,但蝙蝠没听,蝙蝠又说:“本来我可以戴上防雨帽,但帽子总会掉到上面的草地上,这让我很烦恼。”t:小犀牛听不下去了,他会告诉蝙蝠什么呢?谁来做小犀牛?(请孩子上来,同时将小犀牛的胸牌贴在黑板上,请2个孩子作答)4、t: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这真是一只糊涂的蝙蝠啊!她说的跟小动物们说的总是(留空,幼儿答/相反的)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蝙蝠说的跟小动物们说的是相反的呢?(猜测原因,揭示图片)5、t:原来蝙蝠是倒挂在树上的,这是她的生活习性,她眼中看到的跟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图,再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只蝙蝠搬到了一个森林里,猫头鹰智者非常欢迎蝙蝠的加入,想要送给蝙蝠一件东西作为见面礼。于是他请一些小动物去问蝙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如果方便的话,请送我一把雨伞吧,这样的话下雨天我的脚就不会被淋湿了。”蝙蝠高兴地说。小象小声地对蝙蝠说:“但雨伞只能为你的脑袋挡雨,却挡不住脚呀!糊涂的老蝙蝠!”当小动物们将一把崭新的漂亮雨伞送给蝙蝠的时候,蝙蝠又说了一句让大家难以接受的话。她说:“你们的雨伞送得实在是太及时了,快要下雨啦,不信你们看,下面的天空乌云密布。”小长颈鹿咯咯地笑着对蝙蝠说:“糊涂的老蝙蝠!天空在上面,不在下面!”接着蝙蝠又说了一句有趣的话。“如果下了大雨,河水就会上涨,到那时河水就会把我的耳朵弄湿。”这时,小狮子大叫了起来,他说:“河水涨了,我们的脚会弄湿,不是耳朵!”他想要纠正蝙蝠的说法,但蝙蝠没听,蝙蝠又说:“本来我可以戴上防雨帽,但帽子总会掉到上面的草地上,这让我很烦恼。”小犀牛听不下去了,他对蝙蝠说:“草地不在上面,在下面!真是一只糊涂的老蝙蝠啊!”现在,森林里几乎所有的小动物都认为蝙蝠是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蛋了。于是,他们纷纷跑去告诉猫头鹰智者这个惊人的消息。
三、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进行交流:
1、t: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小动物们找猫头鹰智者帮忙,猫头鹰想了一个办法,他决定用提问的方法来判断蝙蝠是不是真的糊涂。
2、t(出示大树):这是(留空,幼儿答)叶子在哪里?树干在哪里?猫头鹰开始提问了:“问题一,树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个小朋友做蝙蝠,一个小朋友做小长颈鹿,说一说,在蝙蝠的眼中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在小长颈鹿的眼中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请2对幼儿上来对话)3、t:这是(留空,幼儿答)山顶是(尖尖的)山底是(平平的)。猫头鹰问第二个问题:“山是什么样子的?”还是两个小朋友一组,请刚才做小长颈鹿的小朋友做蝙蝠,做蝙蝠的小朋友做小山羊,说一说蝙蝠的眼中山是什么样子的?在小山羊的眼中山是什么样子的?(请2对幼儿上来对话)4、t: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回答,好吗?(好)你们有没有从蝙蝠那样的角度看东西呢?(幼儿答)5、t:看,小动物们都倒挂在树上了。现在,小长颈鹿的眼中树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小山羊的眼中山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小犀牛的眼中草地、天空在哪里?(幼儿一起说)6、t:你们说得真好!就在这时下起了雨,大雨下啊下啊,河水把小象和小狮子的耳朵弄湿了。于是蝙蝠把她漂亮的雨伞借给了小动物们,让他们不再淋雨。小象说:“谢谢你!真抱歉我以前总是叫你老糊涂蛋。”小动物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都很抱歉。”“哈哈,你们也别犯糊涂啦!”蝙蝠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四、拓展问题。
1、t:故事讲完了,现在,你们还觉得这是一只糊涂的蝙蝠吗?对,她只是跟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其实并不糊涂,所以我们不可以嘲笑她。
2、t:孩子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从不同的角度看过一样东西呢?(请几个幼儿说说)你们很有想法,说得真棒!现在,让我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糊涂的蝙蝠》带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吧!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二
师:那好,老师数到十,如果没有小朋友说话,老师就送给大家一个故事。请大家闭上眼睛:十,九,八,七??(这是第一周常用的方法,希望能起到培养他们静心的作用)好了,睁开眼睛――(屏幕上已播放了第一张幻灯片)。
生:哇,毛毛虫!
师:老师送给大家的故事是《好饿的毛毛虫》,跟着老师读――《好饿的毛毛虫》(边领读,师边用手揉着肚子作好饿状,请小小毛虫们也学着师的样子,皱着眉头,揉着肚子??呵呵,真好玩儿!)。
有哪位小朋友看过这个绘本故事呀?
(老师最喜欢爱看书的小朋友了,来,咱们握个手吧!我们是好朋友了,愿意帮老师一个小忙吗?与听过故事的小朋友咬耳朵,私下说句秘密的话:好好再听一遍,听完后就能响亮而自信地回答问题得奖券了。)。
开始边播放ppt边讲故事: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他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
星期一,他啃穿了一个苹果。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二,他啃穿了两个梨子,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他还是饿。
星期四,他啃穿了四个草莓,可他还是饿得受不了。
星期五,他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他还是饿呀。
星期六,他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来!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啃穿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一回他感觉好多了。现在他一点儿也不饿了――他也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他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他绕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他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
然后,他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
他已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每一次讲到一张画面的最后一句,老师用动作和语言表达毛毛虫的“饿”,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生:好听――。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2、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非常有趣的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出示ppt1,板书故事题目)。
3、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你看到了什么?瞧,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这美丽的农场美景喽。
4、可就在这快乐安详的背后,却潜藏着危险,看,(出示有狐狸尾随的完整封面ppt2),母鸡萝丝知道背后的危险吗?猜猜她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板书:大胆猜)。
二、引导阅读想象练说。
1、让我们一起跟着母鸡萝丝去散步吧!(出示ppt3)她走过院子,呀!狐狸扑上来啦!猜猜:狐狸抓到母鸡了吗?如果没有,是什么让她逃离了危险呢?引导观察图中的钉耙,会不会和钉耙有关系呢?(生说)。
2、出示ppt5,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意思。总结:看绘本时,除了要大胆猜,还要细心看(板书:细心看)。
3、哎!这是虚惊一场!母鸡知道生后发生的可笑的一幕吗?(不知道)她继续往前走,她绕过池塘,瞧,狐狸这次离她更近了,(出示ppt6)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场?(蝴蝶、青蛙、小鸟)把你自己当做它们,想想它们当时会怎么说?(生想象说),可是,当时的场景太吓人,它们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只可怜的母鸡,这回估计没救了。
4、出示ppt7,观图说话。(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总结评价。(板书:清楚说)。
5、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接着,母鸡又到哪些地方散步呢?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请你大胆猜,细心看、清楚说了。
6、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讲述画面背后的故事。
越过干草堆。(出示ppt8、9)经过磨坊。(出示ppt10、11)穿过篱笆。(出示ppt12、13)钻过蜜蜂房。(出示ppt14、15)7、(出示ppt16)师讲述: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三、回味感悟咀嚼反刍。
1、回忆,体会乐趣。
(2)、对于狐狸来说,这一路充满了辛苦和失败,对于母鸡来说,这一路却平安而愉快,母鸡萝丝回到家一定会回忆起她快乐的散步,还记得她都去过哪些地方吗?(回忆,相机出示ppt17)体会动词的不同表示动作的不同。
3、说演,内化语言。
(1)、老师饰演母鸡萝丝,请学生将最好笑的一幕讲给“母鸡”听。
(2)、你想对那只狐狸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从哪里能知道?(封面)这本书的文字和图画都是佩特·哈群斯创作的,她是一位既会文章写又会画图画的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她创作的第一部绘本,她创作的绘本色彩非常明丽,讲述的故事幽默好笑。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四
师:亲爱的孩子们啊,现在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内容,第二遍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又开始了――)。
这静静躺在树叶上的卵,就是你啊――。
你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里,白白的、柔柔的月光照着你,就像妈妈用手抚摸你一样。(请孩子们随着老师的讲述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来。)。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你的卵壳破了,你变成了什么呢?哦,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啊!你眨了眨眼睛,欣赏了一下这个崭新的世界,然后,就开始慢慢爬起来。原来你饿了啊,要寻找好吃的东西呢!
星期一,你啃穿了一个苹果。可你还是觉得饿。
星期二,你啃穿了两个梨子,可你还是觉得饿。
星期三,你啃穿了三个李子,可你还是饿。
星期四,你啃穿了四个草莓,可你还是饿得受不了。
星期五,你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你还是饿呀。
星期六,你啃穿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蛋筒,一条酸黄瓜,一片瑞士奶酪,一截萨拉米香肠,一根棒棒糖,一角樱桃馅饼,一段红肠,一只杯形蛋糕,还有一块甜西瓜。哎呀,吃太多了!到了晚上,你就胃痛起来!哎哟哎哟叫个不停!
第二天,是星期天了。你再不敢吃太多的东西了,你只啃穿了一片可爱的绿树叶,这一回,你感觉好多了。
现在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也不再是一条小毛虫了。你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你绕着自己的身子,吐丝,造了一座叫做“茧”的小房子。你在茧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
然后,你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
天哪!你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你可以自由飞翔,去欣赏各地的美景了!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是幼儿非常熟悉和亲近的人,观看ppt照片,能够激发幼儿对爸爸的已有经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的爸爸,体现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的生活化。
本节活动通过分组讨论,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地想象与讲述。并结合《指南》培养幼儿说的兴趣,使幼儿愿意说、想说、敢说。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愿意表达;
2、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像…一样…”固定句式说一句话;
3、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意义,增进幼儿对爸爸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
1、幼儿自主表达能力;
2、有固定句式“我爸爸……像一样……。”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幼儿说“我爸爸像……一样……”固定句式。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ppt)、《我爸爸》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表达。
1、出示爸爸照片(ppt),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呢?
2、请幼儿自由描述自己的爸爸像什么。
师: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爸爸,谁能说说自己的爸爸像什么呢?
二、猜想、讨论。
(一)将绘本故事《我爸爸》分成三部分,幼儿进行讨论。
(二)教师巡回指导,请个别幼儿示范说。
师:刚刚老师发现有一位小朋友说的特别好,我们请他到前面来说说吧!
(三)幼儿倾听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都说了爸爸的本领,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爸爸吧!
三、自由表达。
(一)复习巩固故事中“我爸爸像…一样…”。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觉得故事里的爸爸太棒了!
1、师:(出示马的图片)因为我爸爸像…一样吃的多!
2、师:(出示鱼的图片)爸爸又像谁了?因为我爸爸像鱼一样…(做鱼游动作)。
3、师:小朋友们一起说说故事里我爸爸像…一样…(相继出示大猩猩、河马、房子、泰迪熊、猫头鹰的图片)。
以上1、2、3环节为接下来幼儿自由表达“我爸爸像…一样…”做铺垫。
(二)引导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像…一样…”固定句式。
四、结束语。
师:小朋友长大后你们要像爸爸一样做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回到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并请他们帮忙记录在纸上,明天带到幼儿园来分享!
五、活动延伸。
将绘本图片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继续阅读讲述。
六、附故事《我爸爸》。
第一部分: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
我爸爸什么都不怕,
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
还会走高空绳索,
他敢跟大力士摔跤,
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
我爸爸真的很棒!
第二部分:
我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
游得像鱼一样快,
他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也像河马一样快乐,
我爸爸真的很棒!
我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
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
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
我爸爸真的很棒!
第三部分:
我爸爸是个伟大的舞蹈家,
也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踢足球的技术一流,
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我爱他,
而且你知道吗?
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语言活动的教学活动实践,使我对教育于教学受益匪浅,在幼儿语言教学生活化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收获,同时也看到了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到之处。
1、为幼儿语言学习,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生活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地想象与讲述。
2、尊重幼儿的天性与情趣,在教学中以幼儿的实际生活内容为载体,以鼓励、激励、启发等方式,调动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整个语言活动,使幼儿积极而快乐地提升了语言能力。
3、教学活动中,能够适当、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视觉、听觉的有效信息与感观素材。有效增强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4、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没有体现幼儿家园生活方面的联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再次让幼儿观察图片,让他们更多的表达对爸爸的爱的情绪情感,并且为幼儿创造更多与爸爸接触的机会,举办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让幼儿充分的感受爸爸的高大、强壮与勇敢。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六
故事赏析:
《亲爱的小鱼》这个故事浅显易懂,以一只小猫和一条小鱼的相处为明线,以小猫和小鱼的感情为暗线,编织了一个美好的充满温情的故事。小猫那亲昵的称呼让整个故事在开篇就融入一种温暖的、细腻的情感中,那种隐约的感动一丝一缕,牵引着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于是,我也想和孩子们编织一堂充满温情的课。
一、课前游戏。
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做一个换词游戏。
亲爱的孩子,你好!
亲爱的老师,你好!
看到你这样可爱,我真喜欢!看到我这样可爱,你真喜欢!
我知道你很聪明,你会讲很多很多的故事。
你知道我很聪明,我会讲很多很多的故事。
今天,我把故事讲给你听,你一定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今天,你把故事讲给我听,我一定会讲给爸爸妈妈听。亲爱的孩子,我好爱你。我知道你也爱我。
亲爱的老师,你好爱我。你知道我也爱你。
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老师奖励你们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吧。
二、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示图)。
2、小猫咪看到小鱼,会想到什么呢?
3、如果你是小鱼,一只猫咪盯着你,你会怎样?同学们猜一猜这只小鱼的表情怎样?为什么小鱼看到猫咪这么高兴。(同学们看得仔细,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现在就进入故事去看个究竟吧。
三、讲述故事。
师:亲爱的小鱼。
生:亲爱的猫咪。再亲切点叫一叫。
2、教师讲诉故事。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会每天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
3、教师讲,这条小鱼怎么啦?(小鱼长大了,大的鱼缸也挤不下了)。
赶快来做小猫咪,想一想,怎么办?猫咪想到什么办法啦?(把他放到大海里。)。
4、师讲故事:我会带你到海边,让你自由。
5、同学们,小猫爱小鱼吗?可是现在小猫咪把小鱼放了,难道。
他不爱小鱼了吗?(是为了让小鱼得到自由)。
不管白天晚上,小猫一直等待。
7、不管白天晚上,小猫一直等待。小鱼会回来吗?我们继续故事,一起去寻找答案。
8、师:亲爱的小鱼,看到你我真高兴。
生:亲爱的猫咪,看到你我真高兴。
瞧,小鱼回来了,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9、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故事所传递的浓浓爱意。
1、同学们都被小猫和小鱼的友情所感动,那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充满温情和友谊的故事。这一次,老师当猫咪,你们是小鱼。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为了让你快点长大,我会拿面包喂你。亲爱的小猫,你好爱我。为了让我快点长大,你会拿面包喂我。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你会大得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可是,总有一天,你亲爱的小鱼,我会大得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我会把你带到大海边,看着你自由地游走。
你会把我带到大海边,看着我自由地游走。
你是那么的快活,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我是那么的快活,可是,亲爱的小猫,你好想我??我会一整天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你会一整天在这儿等我,看我会不会游回来.
我会一整夜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回到我的视线里。你会一整夜在这儿等我,看我会不会回到你的视线里。
哦,我会把我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你会成为我最爱的小船,和我一起去远航。穿过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青青棕榈树的小岛。我们一直住在那里,一直玩“扔帽子”的游戏。
哦,你会把你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看我会不会把它带回来。我会成为你最爱的小船,和你一起去远航。穿过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青青棕榈树的小岛。我们一直住在那里,一直玩“扔帽子”的游戏。
我明白你对我的爱——我给了你自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这里。
你明白我对你的爱——你给了我自由,我却还是愿意回到你这里。
亲爱的小鱼,看到你我真高兴。
亲爱的小猫咪,看到你我真高兴。
2、设疑互动。
(1)为什么小鱼回到大海后,还是选择了回到小猫的身边和它在一起?(小猫把最珍贵的自由给了小鱼,(于:换妈妈绘本教学设计)小鱼懂得感恩图报,所以游回来陪伴小猫了;小猫和小鱼之间拥有爱情,小鱼不舍得小猫,所以又游回来了。)。
(2)你身边最爱你的人是谁?他们是怎么爱你的?你是怎么爱他们的?
(我身边最爱我的人是我妈妈,因为她养育我非常辛苦,我要好好学习报答她;我身边最爱我的人是老师,因为她教给我们知识,还很辛苦,我们要好好报答老师)。
五、作业:
1、同学们,小猫和小鱼再次相聚,他们之间会有那些美好的、快乐的故事呢?
2、你会编个《亲爱的————》的故事吗?赶快画一画,再讲给大家听。
教后反思:。
走进《亲爱的小鱼》,我再一次被文字感动,被孩子们感动。生活中也许有小猫与小鱼的温情,但源于文字却又高于文字的感动却是那么的珍贵。正如孩子们所说:“小猫给了小鱼最珍贵的自由,所以小鱼就给予小猫最珍贵的爱。”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七
1.结合绘本故事《放电影》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和联想。
2.在活动激发学生灵感,完成影子的创造。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激发学生对绘本故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述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绘本故事《放电影》的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和联想。
2.运用活动激发学生灵感,完成影子的创造。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1课时。
5
一、回忆引入绘本故事《放电影》内容。
1.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影子》一课吗?谁还记得是什么内容?
板书:影子。
说一说,看一看。
2.引出故事内容:。
板书:放电影。
二、观看绘本。
1.出示封页。
你看到的图片上画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pt:相关图片。
2.观看绘本图片,运用想象联想进行表达。
(1)看图片1,仔细观察。
从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猜猜他们都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后面有怎样结果。
(2)看图片2,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图上还有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是什么投出这样的影子呢?
过渡:那到底是不是咱们猜的那样呢?我们来揭晓答案!
(3)看图片3,仔细观察。
原来如此!你们谁来说说这幅图上,影子是怎么出现的?
其他小动物又在做什么?那他们又会想什么呢?
点出绘本主题:是呀!原来小动物们就是用手电筒在创造影子,给自己观看。这就是他们的放电影!
过渡:多有意思的影子!小动物们又会给自己放出什么样子的电影呢?
(4)看图片5,仔细观察。
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猜猜看,墙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影子?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图画书上到底是什么影子吧。
(5)看图片6,仔细观察。
这是什么?谁刚才猜的`是水龙头?你能说说影子里的样子都是什么吗?
对比图片:再看看刚刚那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过渡:多有趣的影子呀!咱们继续来和小动物们看看这些影子。
(6)看图片4、图片7、图片8,仔细观察。
再来看看这三页图,就在你们桌子上,两个同学一起先仔细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上面是谁和谁组成了什么影子呢?自己和同桌说一说,选择一幅最喜欢的一会儿来和大家交流。
这些小动物为了组成小猴子的样子,都什么姿态呀?
(他们有的躺、有的站、有的举起别人、有的靠在一边。)。
随机板书:躺、蹲、站、举、靠。
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过渡:狐狸看得多开心呀!在小动物们的合作下,又会组出什么有趣的影子呢?
(7)看图片9,仔细观察。
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影子是什么?那你能猜出来是怎么组成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出最后一张图。
(8)看图片10,仔细观察。
快来看看,和你想的一样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影子怎么组成的吗?
他们可真会合作呀!
3.回看绘本,小结。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看这本《放电影》。
看完这个绘本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这个绘本小故事,还藏着大道理呢!这些小动物动脑筋,把生活中的人物、景物,甚至是用品拼得活灵活现。
三、互动游戏,拼出影子。
1.小组合作,讨论。
pp:影子。
(2)我们打算拼出什么样子呢?先想一想,然后四个人一个小组和同学说一说、演一演。
2.提出要求。
说清楚用什么拼出了什么影子。还可以用上我们说过的词句。也可以请同学们猜猜看。
3.全班展示。
请同学到前面来演示一下自己拼出来的影子,然后和大家猜猜、说说影子是什么。演示的同学给大家可以说说大家怎么设计的。
五、总结延伸。
今天欣赏了有趣的绘本《看电影》,知道了合作的重要。还一起拼出了这么多的影子来,看来大家都是喜爱观察、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其实许多绘本中都有好玩儿的影子呢,你们看!
ppt:出示其他绘本中的影子图像。
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找来看一看。
板书:
有趣的影子。
看电影・・・ 蹲、站、坐、靠…。
……。
本文作者。
府学胡同小学 周春田。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八
1、通过观察图片细节,懂的要关心同伴的需要。
2、为故事主人公设计一套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
1、ppt课件、画图用品。
2、幼儿对动物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一、解读封面,导入故事。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看看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呀?
2、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呀?这里的搬可能会是搬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
3、出示图片:长颈鹿和鳄鱼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谁能告诉大家?
二、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
1、师你们认为他们会选择住进谁的家里?
2、观察图片(鳄鱼先生搬到长颈鹿家)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应该没问题了吧?它们在大房子里到底生活的怎么样,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分组讨论,设计房屋。
2、幼儿4人一组讨论,什么样的房子才能适合他们居住。
3、如果请你为他们设计一套屋子,你要画出哪些细节?
4、为他们画一套适合他们的房子,并填上颜色。
四、延伸
《搬过来搬过去》是一个绘本的教学内容,通过高大的长颈鹿和矮小的鳄鱼这对好朋友想生活在一起而引发的的一系列的问题。从这个活动的两条目标上来看,即包含了能力的目标,也体现出了情感等方面的目标,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制定是比较适切的。实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观察理解绘本画面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活动的开始我从对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比较,让孩子们了解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明显差别。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思考"长颈鹿和鳄鱼能生活在一起吗?"这个问题,我们班级的孩子很多都认为他们是不能生活在一起的,因为孩子们觉得长颈鹿和鳄鱼之间的身高差距实在是太明显了。
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否定孩子们的想法,而是他们继续欣赏故事,感受遇到困难要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放弃的道理。之后的观察理解,欣赏故事的环节,主要是和孩子一起观察画面。了解他们为了生活在一起,两次搬家,遇到了哪些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重点的问题。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让孩子一步一步递进的去讨论这三个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积极发言,为鳄鱼和长颈鹿预见困难、解决困难。第三个环节主要是设计伟大的计划。和孩子共同梳理了他们遇到的四个问题之后,请孩子帮助他们设计伟大的计划,解决这四个问题。这个环节我针对我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人人都设计的方法。鼓励我班平时胆小的孩子也尝试清楚表达。在解决之后进行展示时,我觉得还能做的更好的就是给孩子进行归类,整合一个归类摆放的意识。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去完成了我的目标。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九
:绘本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新颖教学方法,通过对素材搜集整合,故事编排整理等环节,探讨了绘本教育下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设计。
从收集绘本素材到教学设计完成必须以生为本,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绘本教学的主旨,也是收集素材的指导方向。在教材处理时,整合教材与教辅用书资源,比如人物图片、单词图片等,让学生在会话时不再陌生,更易接受;所谓以图为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收集素材的同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通过图形会话等获得新知,让课堂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素材的'收集,应该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让学生更易参与课堂学习为宗旨。
绘本教学一般以图画的形式来展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悟新知,激发兴趣,易于记忆。对于图画展示的故事必须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在课堂上易于操作,让学生容易表演。在编排故事的时候可以从这样几个方向去思考、编排故事,以达到学生乐学、易学的目的。
小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面对什么样类型的学生,确定好绘本语言的难度,以便达到怎样的教学任务。在考虑绘本语言难度时既要考虑词汇难度,也要考虑句式难度。如:在教学三年级学生unit5let’seat这堂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一部分简单词汇与句型,教师可以创作比较简单的绘本:带孩子去肯德基,学习一些简单的食物的单词,根据展示的一幅幅食物图片,直接绘画出图片并学会表达,学生很容易掌握hotdog,hamburger等词汇,以及简单句型“ilike...”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十
1、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能力。
2、学会仔细观察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理解狐狸心情的巨大变化所蕴藏的感情,体验有父爱幸福感,理解爱与被爱的快乐。
阅读图书感受父爱的快乐。
体会狐狸对待鸭子的不同态度所隐藏着的感情变化。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设下悬念。
利用多媒体演示,师讲述:在这个封面上你看到了谁?(一只狐狸)狐狸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呢?请幼儿来说一说。(在幼儿说完后,老师引导,今天老师带来了这本有趣的图画书,让我们一边来阅读,一边了解一个狐狸的故事,读完后,小朋友对狐狸一定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共同阅读故事。
(一)了解狐狸找到鸭蛋后的心情。
1、狐狸到森林里来干什么呢?你看得出来吗?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原来狐狸肚子饿了,就到处找东西吃。他来到河边的草丛里,东翻翻,西找找,竟然发现了一个大鸭蛋!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学生自由说)。
3、狐狸一个箭步跳上去抱住鸭蛋。看看狐狸这时的表情,多开心啊!终于可以填饱肚子了,而且是一个美味可口的大鸭蛋呢!看他的眼睛都怎么样了?他乐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4、出示下一张图片,看,狐狸在干嘛呢?(迫不及待地把它放进嘴里)可是,狐狸刚要一口咬下去,看,图上,狐狸嘴里含着蛋,脑袋里想着,看着天空到底是在想什么呀?(吃鸭蛋还是鸭子呢?)。
5、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吃到鸭子呢?你能帮狐狸想想办法吗?
6、我们一起来看,狐狸是怎么做的?(出示下一张图片)狐狸决定把鸭子孵出来,大吃一顿。孵蛋,这个主意真好!(二)、了解狐狸爸爸孵化鸭儿子的经历。
1、看着图片说:他在地上挖出一个洞,在洞里铺上草。学起了鸭妈妈孵蛋。狐狸把蛋放在塞满干草的洞口,前爪和后爪紧趴在洞的前、后方,只有软软的肚子轻轻地压在鸭蛋上。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既能给鸭蛋保暖,又不会把它压破。(出示图片)可是,这个姿势就像受苦刑,还不到五分钟,狐狸的四肢就酸得受不了了。
3、看来,这个办法不行。看,狐狸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捡了一条长长的树皮当绳子,用它把鸭蛋紧紧地绑在肚皮上。狐狸为自己的小聪明感觉得意洋洋的。可没想到,在追兔子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树皮绳子一松,差点儿把宝贝蛋给摔破了。)。
4、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又一个好主意冒了出来!狐狸先用草给自己铺了一个巢,然后学鸭妈妈那样坐在巢里,又开始努力孵蛋,只是这回他没有用自己的肚子,看狐狸把鸭蛋放哪里了呀?(把鸭蛋含在了嘴里。)因为嘴里含着鸭蛋,狐狸没法儿追捕小动物,只能摘些身边的野果、野莓来充饥。他自言自语地说:“唉,我怎么成了一只吃素的狐狸了?”
5、不过,狐狸虽然没法追捕小动物,只能吃素的,但是他也非常开心,因为他想出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狐狸只能用舌头轻轻舔着鸭蛋,解解馋。他把舌头卷起来,让鸭蛋在上面缓缓地滚来滚去。狐狸玩得高兴,肚子好像也不饿了,他还发明了很多用舌头玩鸭蛋的游戏。(都发明了哪些游戏呢?)。
(三)、感受鸭宝宝出壳后狐狸心情的变化。
1、有一天,狐狸突然被一个声音惊醒,他连忙把鸭蛋吐了出来。蛋上竟然有了裂痕!没多久,一只湿漉漉的.小鸭子从里面钻了出来。狐狸的美梦成真了!
2、就在狐狸张开大嘴想要吃鸭子时,发生了一件事。没想到,小鸭子忽然朝着狐狸得鼻尖冲过来,叫着:“妈妈!妈妈!”(这时,狐狸会怎么做呢?)狐狸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不是你妈妈。我,我,我是男的,只能做爸爸。”
3、知道是爸爸,小鸭子可开心了。“爸爸!爸爸!”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鼻子。“爸爸!爸爸!”小鸭子爬上了狐狸的头。“爸爸!爸爸!”小鸭子咬住了狐狸的耳朵。狐狸闭上眼睛,不知道该怎么办。(狐狸不是要吃鸭子吗?现在怎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呢?这时,狐狸在想些什么呢?)。
4、小鸭子跟狐狸爸爸玩得怎么样了?(可开心了。)可是玩着玩着,小鸭子说:“爸爸,我饿。”说起饿,狐狸也觉得饿极了,狐狸用爪子一把将小鸭子扫进自己的大嘴里,“我也饿。”狐狸终于还是忍不住要吃小鸭子了,这时小鸭子是怎么做的呢?小鸭子啄着狐狸的舌头,狐狸疼得张大了嘴巴。小鸭子说:“爸爸,以前我在蛋壳里的时候,你天天就是用它摇着我睡觉的,对不对?好舒服哦。”小鸭子从狐狸嘴里爬出来,“爸爸,我饿了。”狐狸叹着气,从旁边摘了一些野莓给小鸭子吃。(狐狸最后有没有吃掉小鸭子?)。
5、(四)阅读情景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狐狸爸爸与鸭儿子相处的情况。
1、等到鸭子睡醒,狐狸爸爸又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狐狸陪鸭游泳图。仔细看图,狐狸和鸭子还会做什么呢?多么亲切慈祥的狐狸爸爸啊!
三、感受浓浓的父爱。
四、作业:画一画,写一写《狐狸爸爸的幸福生活》《鸭儿子的幸福生活》《我的幸福生活》(三选一)。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一
绘本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因此我尝试运用绘本设计数学教学活动。由于绘本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情境性、趣味性比较强,因此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往往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但在运用绘本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把握数学元素,精准制定目标。
1.目标定位。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同时也规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制定绘本数学活动目标时,一定要提取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经验,从中梳理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行目标定位。比如,绘本《森林里的时钟》讲的是彼得兄弟分别负责拨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但由于弟弟工作的疏忽,导致时间混乱而闹出的一大堆麻烦事。针对这个数学绘本,首先我们明确其数学元素就是正确认识时间,然后梳理出学习认识时钟、树立正确的时间概念以及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等相关的数学概念来制定其教学目标。
2.细化目标。如果说定位目标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那么细化目标就是更有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分解,让目标更加具体化。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预设的第一个目标是:“在感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说出各种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就图形的范围来说太广,而故事中涉及的大部分是几何图形,因此我把第一个目标改为:“在听听、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即从绘本的封面开始导入,以故事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比如,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螳螂太太的新家》就运用了这种设计的方法,以“封面上有谁?”来导入,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巩固和认识环节:“看看,螳螂青青都做了哪些形状的家具?猜猜他还会做些什么?”;操作环节:“帮螳螂青青变变这些形状家具”,等等。
2.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有时拘泥于绘本情节之中,可能会钻牛角尖,其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也会被大大削弱。所以在设计时不妨换个思路,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能设计出的数学活动会更加有效。比如,绘本《金老爷买钟》故事内容主要为:“金老爷不停买钟挂在家里,但他每次看一楼、二楼、三楼的时钟都不一样。”该绘本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幼儿发现和理解时间的`流逝性。第一次我运用了以故事为主线的方法进行设计,但由于该绘本故事情节比较复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对时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为此,我改用以数学问题为主线来设计教学环节:先让幼儿观察实物挂钟,然后讲述绘本故事后引发幼儿讨论,再选取绘本某些内容融入游戏棋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时间的流逝性,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适当删减和调整故事情节。虽然运用绘本进行数学教学形式比较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创作幼儿绘本故事需要想象和夸张,但数学概念是严谨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避重就轻,对有争议的故事情节适当进行删减,确保让幼儿获得准确的数学概念。比如,绘本《蜂蜜蛋糕树》中的测量方法不够科学,比较随意,与自然测量的方法不一致。因此,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我先选取了部分适宜的故事情节,然后提供多种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三、把握幼儿经验,选择适宜材料。
1.来自于故事。即选择的材料与绘本故事大体相一致。比如,根据绘本故事《螳螂太太的新家》中的内容,我提供了多种几何图形,供幼儿进行操作;又如,根据绘本故事《小刺猬穿项链》中的内容,我提供了不同颜色、大小和形状的木珠供幼儿设计与制作项链。
2.来自于生活。即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的材料。比如,在中班绘本数学活动《蜂蜜蛋糕树》中,我提供了回形针、吸管、纽扣等多种材料作为测量工具让幼儿进行自然测量。又如,在大班绘本数学活动《森林里的时钟》中,我提供了实物挂钟以及幼儿在园早、中、晚的生活照,让幼儿认识时间,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3.来自于幼儿。即选择的材料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小班幼儿喜欢具体形象的材料,而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是实物图片和符号。比如,绘本故事《大熊的储藏室》蕴含着按特征分类的知识概念。在小班开展活动时我提供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糖果,在中班教学时提供了一些纸制“糕点”,而在大班教学中则提供了二次分类板。
绘本课堂教学设计篇十二
《我永远爱你》是英国插画家牡丹·刘易斯创作的一本图画书。本图画书想我们讲述了一只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破了妈妈最心爱的碗!他担心妈妈会责怪他,不爱他了,于是他做了一场“爱的测试”假设各种不乖的可能,试探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不厌其烦的保证“我永远爱你”又不忘提醒阿力要对自己的错误、过失行为负责。他利用假设试探的口吻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母爱的伟大以及母爱也是有原则的,绝不是溺爱。同时温馨的画面、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尝试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1.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情节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尝试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3.感受绘本语言的趣味,培养绘本阅读的兴趣。
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多媒体课件、绘本《我永远爱你》。
一、阅读封面,猜测“爱”
1、今天这节课,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绘本故事。
书,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咱们先来仔细观察它的封面,你看到了谁?它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封面)。
5、这本绘本处处充满着爱的气息(板书:爱)。下面,就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和蜂蜜一样甜蜜的故事吧!
二、共读故事,触摸“爱”
2、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句子:今天,阿力早早地起了床。他跑下楼来到厨房,“我要给妈妈做早餐,烤面包,抹蜂蜜,她一定爱吃!)。
3、原来阿力是准备给妈妈做早餐呀,你们喜欢阿力吗?为什么?
4、(出示图片)阿力去拿盛蜂蜜的碗。咦,这个碗我们好像在哪儿。
见过?
7、(出示图片)阿力忐忑不安地走进妈妈的房间,妈妈正在做早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对话吧!(播放妈妈和阿力的对话音频)。
8、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0、(出示句子和图片:“那如果我跟乔乔用枕头打仗,弄得里面的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11、阿力和乔乔是怎么打仗的?谁来说一说?
12、满屋子的羽毛真够乱的!猜猜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13、(出示句子:“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把羽毛收拾起来。”)你看阿力和乔乔是怎么收拾的呀?是呀,做错了事情,我们不仅要承认错误,更重要是我们还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
14、阿力和乔乔把枕头里的羽毛弄得满天飞,妈妈还说爱他。接着他又想象自己和妹妹做了哪些淘气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两组图。
15、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16、刚刚我们说了那么多话,该累了吧,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播放拍手歌)。
17、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吧?(出示原文:“那如果我把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我永远爱你,不过你把妹妹洗干净。那如果我和妹妹把冰箱里的东西全都扔在地上,你还爱我吗?”“我永远爱你。不过,那样咱们就没有东西吃了。)。
18、现在我是妈妈,阿力在哪里?谁愿意当阿力?咱们来进行对话好吗?
20、现在你们是阿力,我是妈妈,你们也来问问我吧。
21、就这样,阿力一遍又一遍问妈妈——(出示:你还爱我吗?)妈妈一遍又一遍的承诺——(出示:我永远爱你!)。
22、这时阿力才小声地告诉妈妈——(出示句子和图片:如果我把你最喜欢的碗打碎了,你还爱我吗?)生齐读。
23、于是,他们去了厨房,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出示图片,依次出现,最后一齐定格。)。
24、小朋友,看了这几幅图,你猜到故事的内容了吗?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试着一起编一编故事吧。
25、谁来讲一讲你编的故事?
26、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编的故事太有趣了!虽然阿力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碗,但是妈妈还是那么爱他,这就是爱的保证!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28、(出示图片)现在你们知道他要找的是什么了吗?他找颜料和画笔干什么呢?
29、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这个碗还有名字呢!(出示图片)你能猜出碗的名字吗?
30、看到这个碗,妈妈高兴地对阿力说——。
三、引发共鸣,表达“爱”
1、现在,你们一定能猜出这个充满爱的故事的名字叫——(板书:我永远爱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1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