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6:19:06
最新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热门19篇)
时间:2023-11-27 16:19:06     小编:文锋

总结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里程碑,是我们不断向前迈进的动力。完美的总结应该展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突出自身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描述的四幅画面。

3、学习课文一段,抓住重点词句想象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踩沙追浪的欢乐。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听这是谁的欢呼声?

2.有谁去过大海?说说去海边的感受。

3.今天我们就和课文中的小孩一起去大海感受快乐吧。板书课题,点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

三.创设情境,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受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1.播放孩子们在海边嬉戏的声音:闭上眼睛仔细听,你都听到了什么?边听边想,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么快乐。默读全文,想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想好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相机板书。

4.指名分段读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集体交流。

a.“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1)自由读句子,想想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孩子们的快乐。

(2)抓住“叫”、“跳”、“笑”、“奔”体会,指导朗读。

(3)齐读。

b“孩子追过去的时候,浪花不见了,再一回头,白白的浪花又来了。孩子们追过去,浪花又跑了。浪花逗着小孩追过来追过去,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1)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相机指导朗读。

(2)师与个别学生生读,同桌互相读、读出有趣,师与全班合作读。

3.配乐朗读全段。

4.播放大海的画面,指导学生描绘看到的景象,读一读“轻轻的海风、软软的细沙、雪白的浪花、欢乐的笑声”。

5.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想象情景”的方法感受了孩子们在海边踩沙追浪的欢乐,下节课我们要继续用这种方法感受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其他乐趣。。

五.指导识记生字,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踩沙追浪堆城堡。

捡贝壳看船出海。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把握“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略知古诗词的长吟,能投入地朗读诗句。

2.想中、说中感受“无边光景”,感受春天的万紫千红,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3.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

4.理解感悟“万紫千红”的喻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这是怎样的春天?(并揭题。)。

二、诵读:

1.自由读。

2.范读。

3.个别读。

4.交流学习心得。(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

重点把握:(1)“胜日”、“寻芳”、“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作者。

三、想象:

1.作者胜日寻芳泗水滨,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小结反复朗读“无边光景一时新”。

四、说理:

1.面对如此美丽的春天,作者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一阵微风拂面而来,作者灵感一动,涌出了一句千古佳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为什么会“等闲识得东风面”?

3.反复朗读“万紫千红总是春”。

4.“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姑娘翩翩而来,挥舞剪刀,裁剪出了“千万条绿丝绦”,裁剪出了“千万朵鲜艳的红花、紫花、白花、黄花”,裁剪出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裁剪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因此,“万紫千红”这个词语就有了新的含义。

5.出示各类报刊出现的与“万紫千红”有关的标题。读中感受理解“万紫千红总是出春”的另一意义。

6.除了这些,还有哪里也是万紫千红的?

7.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孔子”儒家思想“万紫千红”,书本的知识“万紫千红”,懂得诗句中“劝学”道理。

8.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懂得读书。

五、总结:

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闲识得唐宋诗!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简介】。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母亲般的温柔。诗歌共8行两句话,语言流畅,富于想象。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3、品读课文,感受大海母爱魅力,体会大海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

【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感受大海母爱魅力,体会大海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

【设计理念】。

《大海睡了》一课渗透着一种爱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更深一层要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温馨的母爱。那么,只有发现、感受到这一切的美好,才能由衷地去热爱,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试图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去诠释爱、去感受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图片、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初识大海、走近大海、走进大海、走出大海,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感受自然之美、情感之美。

一、交流入文,初识大海。

谁会读这个词?读得真响亮,谁能读得清楚一些?

2、小朋友可能在电视上、课外书上看过大海,也可能亲眼见过大海,那么,大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大、蓝、美……)。

3、(课件出示:大海画面)看,大海一望无边,海水碧蓝碧蓝,多美!谁再来读一读“大海”?指名读。

4、(播放海浪声)听,大海向我们走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真了不起,听到了好多声音。海风呼呼地吹着,“风声”。海浪哗哗地冲击着海岸,“潮声”。还有浪娃娃的“笑声”。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奔跑跳跃,发出阵阵欢笑。瞧,它们送给小朋友两个字呢!(出示:闹笑)指名读。

5、到了夜晚,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走近大海。

1、请小朋友认真看仔细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出示平静的大海图,播放鼾声)你在哪儿听过这声音?爸爸晚上睡觉会发出这种鼾声。

2、谁来说说,到了夜晚,大海怎么了?(板书:睡了)大海睡了,多安静呀!一起读一读“大海睡了”。轻轻读,可不要把大海吵醒了。再齐读。

3、大海也会睡觉吗?真有趣!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4、看,一些生字朋友从大海的鼾声里跳出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不闹了不笑了睡觉了(“了”是轻声)。

(2)风儿浪儿(“儿”是轻声)。

(3)抱着背着(“着”是轻声)。

(4)星星(后鼻音、轻声)。

4、听小朋友读得这么好,生字朋友很开心,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又藏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把它们读好吗?自由读文。读完后先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两句)。

5、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第二句?指名读。小朋友真能干,不仅读好了词,连句子朋友都读得那么棒!

三、细读课文,走进大海。

(一)细读第一句。

1、出示平静的大海图。

你们看,看到了什么?风声变小了,浪娃娃不随便乱跑了,大海多宁静呀!

2、出示第一句话。

指名读。风儿、浪儿可真是乖孩子,深夜里都不闹不笑,知道大海妈妈睡觉了。

一起读,读出韵味儿。

(二)细读第二句。

1、大海是怎样睡觉的呢?听老师介绍吧。范读第二句。

2、听得真认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试说。

3、(出示画面)看,一轮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海面上,晃呀晃呀,像是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手臂睡着了。大海妈妈抱着明月,多有趣!在家里,谁会抱着你呢?交流。有大海妈妈抱着,多幸福!读“抱着明月”。相机学习“月”:古时候“月”字就像天上的月亮,拿出小蜡笔(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4、再看,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映在海面上,闪呀闪呀,像是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背着星星,多好玩呀!又有谁背过你呢?交流。小朋友都开始甜蜜地回忆了。

5、看着图,连起来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有最亲最爱的大海妈妈抱着、背着,明月和星星多幸福啊!再次齐声读。

6、大海妈妈紧紧靠着自己最爱的孩子,甜甜地睡着了,她睡得多香呀!

哟,大海妈妈还在打呼噜呢!读一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7、不要打扰睡得正香的大海妈妈,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齐声轻读。

8、有的小朋友已经陶醉了,你能不能这两句话记在心里呢?闭上眼睛轻轻地背一背。指名试背。

(三)迁移体会。

1、你喜欢睡着的大海妈妈吗?她多像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妈妈呀!不信你读读下面这首小诗:(出示)。

妈妈睡了孩儿不闹了,孩儿不笑了,深夜里,妈妈睡觉了。她抱着孩子,她搂着孩子,那轻轻的鼾声啊,是她睡熟的声音。生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2、你想起自己的妈妈吗?你爱自己的妈妈吗?交流。

四、拓宽延伸,走出大海。

1、大海妈妈也非常喜欢小朋友们,她送给她最爱的孩子好多礼物呢!她让浪儿送到了沙滩上,小朋友们赶快挑选吧!(小朋友挑选礼物,礼物为水草、海龟、珊瑚等海里动植物图片,上面有关于大海的词语、儿歌、资料等。)。

2、交流。

3、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大海睡了》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儿童诗,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母亲般的温柔。诗歌共8行两句话,语言流畅,富于想象。课文配有一幅插图,体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3、品读课文,感受大海母爱魅力,体会大海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

【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感受大海母爱魅力,体会大海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

【设计理念】。

《大海睡了》一课渗透着一种爱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更深一层要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温馨的母爱。那么,只有发现、感受到这一切的美好,才能由衷地去热爱,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试图引领学生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去诠释爱、去感受爱,体会母爱的伟大。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图片、音乐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以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导语成为学生入境入情的桥梁,引导学生初识大海、走近大海、走进大海、走出大海,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欣赏语言文字,积累好词好句,感受自然之美、情感之美。

一、交流入文,初识大海。

谁会读这个词?读得真响亮,谁能读得清楚一些?

2、小朋友可能在电视上、课外书上看过大海,也可能亲眼见过大海,那么,大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大、蓝、美……)。

3、(课件出示:大海画面)看,大海一望无边,海水碧蓝碧蓝,多美!谁再来读一读“大海”?指名读。

4、(播放海浪声)听,大海向我们走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真了不起,听到了好多声音。海风呼呼地吹着,“风声”。海浪哗哗地冲击着海岸,“潮声”。还有浪娃娃的“笑声”。风儿追逐着浪花,浪花奔跑跳跃,发出阵阵欢笑。瞧,它们送给小朋友两个字呢!(出示:闹笑)指名读。

5、到了夜晚,大海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走近大海。

1、请小朋友认真看仔细听,这又是什么声音?(出示平静的大海图,播放鼾声)你在哪儿听过这声音?爸爸晚上睡觉会发出这种鼾声。

2、谁来说说,到了夜晚,大海怎么了?(板书:睡了)大海睡了,多安静呀!一起读一读“大海睡了”。轻轻读,可不要把大海吵醒了。再齐读。

3、大海也会睡觉吗?真有趣!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

4、看,一些生字朋友从大海的鼾声里跳出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不闹了不笑了睡觉了(“了”是轻声)。

(2)风儿浪儿(“儿”是轻声)。

(3)抱着背着(“着”是轻声)。

(4)星星(后鼻音、轻声)。

4、听小朋友读得这么好,生字朋友很开心,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又藏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把它们读好吗?自由读文。读完后先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两句)。

5、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第二句?指名读。小朋友真能干,不仅读好了词,连句子朋友都读得那么棒!

三、细读课文,走进大海。

(一)细读第一句。

1、出示平静的大海图。

你们看,看到了什么?风声变小了,浪娃娃不随便乱跑了,大海多宁静呀!

2、出示第一句话。

指名读。风儿、浪儿可真是乖孩子,深夜里都不闹不笑,知道大海妈妈睡觉了。

一起读,读出韵味儿。

(二)细读第二句。

1、大海是怎样睡觉的呢?听老师介绍吧。范读第二句。

2、听得真认真。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试说。

3、(出示画面)看,一轮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海面上,晃呀晃呀,像是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手臂睡着了。大海妈妈抱着明月,多有趣!在家里,谁会抱着你呢?交流。有大海妈妈抱着,多幸福!读“抱着明月”。相机学习“月”:古时候“月”字就像天上的月亮,拿出小蜡笔(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4、再看,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映在海面上,闪呀闪呀,像是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背着星星,多好玩呀!又有谁背过你呢?交流。小朋友都开始甜蜜地回忆了。

5、看着图,连起来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有最亲最爱的大海妈妈抱着、背着,明月和星星多幸福啊!再次齐声读。

6、大海妈妈紧紧靠着自己最爱的孩子,甜甜地睡着了,她睡得多香呀!

哟,大海妈妈还在打呼噜呢!读一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7、不要打扰睡得正香的大海妈妈,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齐声轻读。

8、有的小朋友已经陶醉了,你能不能这两句话记在心里呢?闭上眼睛轻轻地背一背。指名试背。

(三)迁移体会。

1、你喜欢睡着的大海妈妈吗?她多像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妈妈呀!不信你读读下面这首小诗:(出示)。

妈妈睡了孩儿不闹了,孩儿不笑了,深夜里,妈妈睡觉了。她抱着孩子,她搂着孩子,那轻轻的鼾声啊,是她睡熟的声音。生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2、你想起自己的妈妈吗?你爱自己的妈妈吗?交流。

四、拓宽延伸,走出大海。

1、大海妈妈也非常喜欢小朋友们,她送给她最爱的孩子好多礼物呢!她让浪儿送到了沙滩上,小朋友们赶快挑选吧!(小朋友挑选礼物,礼物为水草、海龟、珊瑚等海里动植物图片,上面有关于大海的词语、儿歌、资料等。)。

2、交流。

3、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描述的四幅画面。

3、学习课文一段,抓住重点词句想象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

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踩沙追浪的欢乐。

: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听这是谁的欢呼声?

2.有谁去过大海?说说去海边的感受。

3.今天我们就和课文中的小孩一起去大海感受快乐吧。板书课题,点读、齐读。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

1.播放孩子们在海边嬉戏的声音:闭上眼睛仔细听,你都听到了什么?边听边想,你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让我们去看看课文中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么快乐。默读全文,想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想好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相机板书。

4.指名分段读文。

2.集体交流。

a.“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1)自由读句子,想想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孩子们的快乐。

(2)抓住“叫”、“跳”、“笑”、“奔”体会,指导朗读。

(3)齐读。

b“孩子追过去的时候,浪花不见了,再一回头,白白的浪花又来了。孩子们追过去,浪花又跑了。浪花逗着小孩追过来追过去,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1)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相机指导朗读。

(2)师与个别学生生读,同桌互相读、读出有趣,师与全班合作读。

3.配乐朗读全段。

4.播放大海的画面,指导学生描绘看到的景象,读一读“轻轻的海风、软软的细沙、雪白的浪花、欢乐的笑声”。

5.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想象情景”的方法感受了孩子们在海边踩沙追浪的欢乐,下节课我们要继续用这种方法感受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其他乐趣。。

板书设计:

踩沙追浪 堆城堡。

捡贝壳 看船出海。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文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海滨风光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看孩子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他们快乐吗?你想知道他们怎样和大海亲密接触的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珍藏”等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句子是否通顺?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出海。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孩子们是怎样踏浪的?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学生自读句子,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读出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

6、另外几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浪花的可爱与顽皮,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7、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师小结,交代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海边踏浪的快乐。

2、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文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海滨风光?b。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文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

教学准备:

1、与大海有关的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读短语。

2、在海边,孩子们都玩了些什么?相机板书。

3、你觉得孩子们在海边玩得怎么样?

二、学习课文,体会快乐。

1、自由读课文,从哪里体会到快乐?

2、同位互说。

3、全班交流。

第一自然段。

句子一:“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说一说体会到的快乐。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体会动词用法。

句子二:“海风吹来,激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孩子们追过去的时候,浪花却不见了,再一回头,白白的浪花又来了.孩子们追过去。浪花又跑了。浪花逗着小孩追过来追过去,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读句,你怎么从这里感受到快乐?

出示课件:追浪。

指导朗读,相机评价。师生合作读。

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玩沙有什么乐趣?

这么有趣,孩子们堆的城堡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就在沙滩上,想堆什么?

学生活动,体验快乐。

朗读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读第3自然段,看看大海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

(出示实物)了解椰子壳、珊瑚。

在海边,还可能会捡到什么?(具体感受省略号)。

学习句子:“有的贝壳小小的,细致的花纹很美丽,那是美人鱼公主珍藏的宝贝;有的贝壳大大的,放在耳边,仔细听一听,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那是赞美大海的音乐。”

赛读句子。

第四、五自然段。

看着大船出航,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海边的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读第四、五自然段。

三、小结。

附板书设计:

踏浪嬉戏。

堆城堡。

捡贝壳乐趣梦想。

看船出航。

……。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10个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课文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激起旗子飘扬珊瑚。

沙滩神秘珍藏踩细沙。

躲猫猫拿铲子挖沙子。

堆城堡椰子壳七手八脚。

2.回忆课文描写大海给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相机进行学法指导。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圈划出能表现孩子们玩耍的很快乐的词句。

2.同桌交流。

3.师生共同品读词句。

(1)在海边,孩子们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铲子,挖沙子,堆城堡。

a引导生抓住“提、拿、挖、堆”来体会孩子们堆城堡的快乐,并要求学生将句子读通顺。

b生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带着体会自由读。

c请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并指导学生个性朗读,相机评价,读出层次。

过渡:孩子们堆出的城堡是什么样的呢?

(2)城堡有门也有窗,还有小旗子在上面飘扬,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住的地方。

a指名学生将句子读通,并请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城堡。

b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3)呀!这时,海水一下子涌进来,城堡哗啦啦地塌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忙着,要再堆一座更大、更高的城堡。

a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个人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七手八脚”。

b师生配合读,将前面的“提、拿、挖、堆”与“七手八脚”相联系,理解词语“七手八脚”。c指导朗读,通过老师评价,指出“呀!”所包含的情感内涵。

4.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5.展开想象,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在海边,除了堆城堡,还想堆什么呢?激发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在海边玩沙子的快乐。

6.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根据学情,分别体会小贝壳的美丽,和大贝壳所带来的神奇。

(1)有的贝壳小小的,细致的花纹很美丽,那是美人鱼公主珍藏的宝贝。

a课件出示,让学生谈感受,相机理解“细致”、“珍藏”。

b指导朗读。

(2)有的贝壳大大的,放在耳边,仔细听一听,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那是赞美大海的音乐。

a创设情境,倾听贝壳所传出的海浪声,展开想象。

b请生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并指导朗读。

(3)对比读,体会孩子们拾贝壳的快乐。

(4)用“有的……那是……有的……那是……”写一写,想象还会有些什么样的贝壳,激发学生的想象。

三、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大海的欲望(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此时此刻,我们面朝大海,看着大船出航,你最想对着大海说什么呀?

(2)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对神秘的大海充满了好奇。

(3)配乐朗读课文的4、5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1.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大海也带给了孩子们很多的神秘,孩子们徜徉其中是那样的幸福。

2.小练笔:根据课文插图,想象孩子们在海边玩耍的情景,写一个片段。

板书: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文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海滨风光图片及有关资料。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看孩子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他们快乐吗?你想知道他们怎样和大海亲密接触的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查字典理解“珍藏”等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没有?句子是否通顺?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出海。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孩子们是怎样踏浪的?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句子: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学生自读句子,想象画面。

4、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读出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欢乐。

6、另外几句,着重指导学生读出浪花的可爱与顽皮,在读中体会作者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7、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师小结,交代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海边踏浪的快乐。

2、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3、那大海给孩子们还带来了哪些快乐?今天继续学习下面饿内容。

二、学习课文的二--四自然段。

2、小组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内容。

3、全班交流。

(a)堆城堡。

在沙滩上,孩子们是怎样寻找快乐的呢?

出示句子:在海边,孩子们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铲子,挖沙子,堆城堡。(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堆城堡的快乐。)。

呀!海水一下子涌进来,城堡哗啦啦地塌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忙着,要再堆一座更大、更高的城堡。

指导:他们再堆城堡的时候说了些什么呢?(体会孩子们的可爱)。

指导朗读。

他们除了堆城堡,还堆了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大海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与兴奋)。

再读这两句话。

(b)拾贝壳。(方法同上)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想象。

过渡:给孩子们带来无限遐想的是什么呢?

出示:沙滩外面是大海,大海的尽头是什么呢?海有多深呢?深深的海底又有什么呢?(指导学生体会孩子们渴望了解大海的心情,通过朗读评价达到这一目的。)。

渴望了解大海的孩子们还想到什么呢?

4、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整体回归。

1、齐读课文。

2、学完了课文,你知道大海个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3、师总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快乐,大海也带给了孩子们许多的神秘,孩子们徜徉其中是那样的幸福。

四、小练笔。

试着有课文中的相关宗祠写句子。

板书设计7小孩与大海。

踏浪。

堆城堡。

乐趣。

拾贝壳。

看船出航。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

1、认识本课生字,写好“里、她”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识字的相关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

2、指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见过的大海。

3、“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海睡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地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扮演小老师,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

(1)朗读抢答赛:

带拼音读字词:夜、风儿、抱着、睡觉、里、背、浪儿、她、闹、大海、鼾声、那、明月。

(2)摘星星游戏:(每颗星星背面都有一个小秘密,摘到的同学要很有礼貌地把这个秘密请大家跟你一起说。)

(3)给生字宝宝找朋友。(如果朋友找对了请你一起读;如果找不对,请你来帮助他。)

三、识写生字,合作交流

学习“里”、“她”。出示相关电脑课件“里”、“她”字。

1、小组讨论你怎么记字形?

2、小组派代表说。

3、书空,按笔顺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注意写字姿势,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

四、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过渡:生字宝宝回到它们的家课文里了,这一回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呢?

2、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说的你都明白了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学生质疑:

(大海睡熟的鼾声是什么样的?)

(那轻轻地潮声是什么?)

(风儿不闹了是怎么样的?)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大海妈妈怎么能抱住它呢?)

……

4、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5、朗读比赛:

在课文中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话,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男女赛读、评价)

6、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7、师:刚才我看到一些同学带上了表情和动作来读,真可爱!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喜欢哪一句,就表演读哪一句吧。

(学生表演读;学生评一评)

8、做配音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同学负责读课文,另外的同学配上风声、浪声、鼾声。)

五、启发想像,升华情感

1、大海妈妈甜甜地睡着了,她会梦见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3、小结: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六、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等贴在展板上,互相交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标理念:

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一

《小孩与大海》是鄂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孩子与大海的亲密关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文章语言精炼,充满童真童趣。教学完本文,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值得反思:

一、以朗读为主,重感悟,重体验。

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孩子们在在海边戏水踏浪的欢乐场面。教师先通过复习,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找出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接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面对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让学生自山朗读第·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找出描写孩子们动作的词。最后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等来进一步感悟句子的情感,用学生自己的体验来引导朗读。

二、适时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加深感悟。

课文精心选取了孩子们在海滩上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四个场面来表达出孩子与大海的亲密关系,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每个场面的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象每个场面中旬子表达的情感与情景,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悟,品味浯言文字所传达出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例如,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找出第一句话中描写孩子们动作的词,想象画面,体会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边读边想象浪花与小孩躲猫猫的有趣场面,体会浪花的顽皮、孩子的快乐。

课文的第二段写的是孩子们高兴地沙滩上堆城堡的场面,教学中,我请同学们朗读后想象孩子们都堆了些怎样的城堡。学生想象后进行了讨论,他们对如何堆城堡特别感兴趣,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也都是围绕着孩子们怎么堆城堡说的。因此,教师可在此时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牛想象孩子们如何堆城堡,更能体会孩子们堆城堡的欢乐心情,也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也乐于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反馈,要善于适时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二

《大海睡了》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儿童诗。《大海睡了》是一首,写全诗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好教材。

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较易理解。但由于大海离孩子的实际生活还是有距离的,因此对感受大海夜晚的静谧之美具有一定的困难。

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描写的大海夜景,展开联想、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想象大海的形象,感受大海夜景

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书写生字,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的创造新的自我。

2、活动内化理论。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总是在积极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内化和建构的。特别是语言的发展,必须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运用、规范、提高,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

1、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的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使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2、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

1、出示大海的画面,小朋友还记得识字五吗?谁能来背背?

引导学生背诵。

指导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上课伊始,我利用画面唤起学生的旧知,创设了阅读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1、引入课文:

想知道沉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吗? 请仔细听,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激发兴趣,指导读文:

你能像老师那样读吗?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告诉学生读文的方法(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拼音多读几遍)。

3、交流:

(1)出示生字,哪些字你是通过拼拼音学会读的?重点正音:闹睡声着

(2)把字放在词语会读吗?指导读好词语。

(3)检查读文情况。先引导学生数数课文有几行,有几句话,再指导学生逐行、逐句朗读,读好句中的停顿,把课文读流利。

4、 喜欢这首诗吗?引导学生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并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把识字教学融入特定的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用美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板书:静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

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

随机点出“轻轻的”,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4)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嚣,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啊,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首诗,别打破这份宁静。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1)再读读这首诗,沉睡了的大海让你想起了谁?说说理由。

(2)交流理解“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a 这个“她”是谁?点出:“抱”、“背”,她怎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

(3)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听,播放潮声。

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大海睡熟的鼾声。

谁能读好它。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4)配乐,朗读第二句。

(6)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上面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受文本,体悟诗境,咀嚼语言文字内在的韵味。真正做到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1、 创设情境,背诵积累。

(1)让我们再来好好地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动画,欣赏。)

(2)看着这画面,你能吟诵这首小诗吗?自己先练练,然后背给同桌听。

(3)学做小诗人,吟诵这首诗。

2、迁移运用,内化语言。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说说。

(2)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写下自己的小诗。

出示: 大海 了

了,

了,

一大早,

大海 了。

她抱着 ,

她 着 ,

那 ,

是她 。

(3)自己先想想,然后在小组里说说。

(4)小组汇报,完成诗歌的创作。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结合画面,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1、出示今天所学到的生字,读一读。

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笔顺表,自主识字,然后按笔顺在书上描红。

3、 这些字你会记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有什么注意的地方要提醒大家的?指名交流。

4、重点指导:她月 背。

(1)“她”

唱一唱笔顺。

范写,提出注意点:第一笔是撇点,左右要靠拢。

(2) “月”和“背”

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指名交流,找出不同处。

范写,提醒注意:上下结构的字要紧凑。

5、在田字格本上书写,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

[设计意图]:扶放结合,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笔顺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的观察、书写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逐渐养成习惯。

1、大海还给大家留下了一些作业。看。

(1)喜欢朗读的孩子找一段动听的音乐,练习配乐朗读;

(2)喜欢画画的学生,为你的小诗配上一幅优美的图画;

(4)喜欢唱歌的孩子唱一唱大海的歌。

2、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项任务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设计了此环节,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附:板书设计。

大海睡了

静 美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形象感悟,导入新课。

1、师生聊天:谁去过海边,你记忆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在海边有哪些独特的见闻感受?

2、形象感受:播放有关大海不同景象的课件。

3、诗人张歧、刘饶民在欣赏了大海之后,也有许多的话要说。他们写了几首诗来讴歌自己心目中的大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板书课题:大海的歌。

1、学生自由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奔腾、渔帆”等词。

4、检查读文情况。

朗读: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首诗中写到的大海?请你读给自己听。

谈话:引导学生边读边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那首开始,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独特感受。

1、第一首《天和海》引导思考。

天和海相连,引起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作者的眼中天即是海,海即是天,满目的蓝色,勾起诗人无边的诗情。

引导思考:

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她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

这时的大海没有欢闹嬉戏,也没有巨浪滔天,相比之下是安静的,所以叫做静态描写。

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诗歌描绘的意境。

3、朗读:海的多情感染着我们,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共鸣的作用,让文字内容和心理感受融为一体,实现作者与读者的对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

3、出示书写不规范的字,讨论如何把字写好看。

1、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2、摘抄诗中的好词句。

3、收集其他描写大海的作品读一读。板书设计。

天和海。

无边的蓝。

静态。

作业设计:一、熟睡中的大海和海上的风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有关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二、填空。

1、她抱着(),她背着(),那()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这句话是把大海当作()来写,让我们觉得大海很()。2、《海上的风》一诗中的“它”指的是(),“万种乐声”是的声音。文中作者把海上的风分别比作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诗歌。听写词语。

【设计意图】去除过于花哨的开头,简洁入课,将学生的思维直接与学习内容链接在一起。

二、学习第二首诗《海上的风》。

1、上节课,我们认真学习了《天和海》《大海睡了》,这两首诗使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大海是蓝色的,大海在夜晚非常平静)2、引导思考:

师生朗读《海上的风》。

在《海上的风》这首诗中作者把海上的风分别比做了什么?(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这些比喻让你觉得大海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有时大而急,有时小而缓)风吹浪涌,诗人在有风的海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海上涌起美丽的浪花,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风把船只推向不同的方向,风很大时,海浪会怒吼)其实,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能感受到风,是因为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变化。诗人用丰富而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海上的风给大海带来的形态上、声音上、力量上的变化,就把看不见的风写活了。

这些生动的比喻给我们展现的是活动的大海,是动态描写。

3、下面,请男女生分节朗读这首诗,读出大海的不同特点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时间要充足,想象内容越丰富越好,为课堂练笔做准备。三、仿写训练:1、师生讨论:

大海是美丽的,有的人见到大海只是简单地赞叹一句:太美了!有的人却可以写下优美的诗篇。这是为什么呢?2、升华总结:

因为诗人热爱大海,所以他愿意去讴歌大海。而且他必定细心、认真的观察了大海,还经常练笔,又把自己的想象注入诗歌,这样他写出来的诗就分外感人了。3、激励动笔:

其实,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赞美那些我们喜欢的事物,用心写下来,就是动人的诗。现在,就让我们来到大海边,(播放海浪的画面,配以清晰的声音)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和诗人一起,把海上的风写出来。

格式:海上的风是。

他一来,就。

4、学生写诗,然后互相读一读。四、扩展阅读,吸收语言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1、教师将师生收集到的作品筛选后,展示给大家,学生读后自主修改自己的诗歌。

2、展示修改后的习作,教师指导评价。。

五、课堂总结。

天海一色无边的蓝。

海上的风动态。

大海睡了静态。

细心观察。

用心体会。

想像丰富。

发现美。

感受美。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四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9月14日第3周)第1课时(总第10课时)。

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

致大海1、学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1、把握本诗感情线索,理清层次。

2、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1、诵读法。

2、问题研究法。

3、阅读评点法。

一、解题(师生互动:简介-了解)。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大量的政治诗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思绪起伏,写下这首诗篇。

二、研习课文(师生互动:诵读-提问-讨论-回答-明确)。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

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2、具体研习。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

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的第一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3、课堂小结。

欣赏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另外要欣赏品味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佳妙之处,还必须通过反复的诵读。只有这样咏嚼才能探微揽胜,深入佳境。

三、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致大海》,能做到脱稿朗诵。

2、课后练习一(1)。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五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随船出海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和由此而产生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课文先讲作者在码头上看见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气势宏伟、绚丽无比,显示出了勃勃生机,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接着写在海港看到的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使人振奋、令人鼓舞。最后讲在大海中看到我国的石油钻探船时自豪激动的心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大段,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重点要理解文中讲到的两次大海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文教学体现训练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句子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用。由扶到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电脑等电教媒体把文字转变为图像、把静态变为动态,产生直观效果,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帮助理解词句。

利用录音、创设氛围(质疑、激发学生兴趣)。

1、问: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唱歌呢?大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会高兴、唱歌吗?看到题目《大海的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导入课文)。

(配音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2、学生思考:课文中几次写到大海唱歌?两次有什么不同?作者在什么地方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板书:海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内容?作者在什么地方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板书:大海)作者出海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码头)。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利用电教、讲读结合。

3、问:你能按照作者所到地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吗?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地点变化)。

4、小结:按地点变化分段,这是一种新的分段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一、学习第一段。

作者在码头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其余用直线画出。(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再问:朝是什么意思?朝阳呢?它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的样子。(出示电脑动画:海上日出、学生观察,并叙画面内容)看到这么美的海上日出,作者心情怎样?(板书:高兴)请你们用高兴的心情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又在海港看到什么呢?自己读第二段,(板书:吊车、海轮)用曲线划出突出海港繁忙景象的词语。(电脑出示第二段,学生回答时击活相应的重点词,使其依次闪烁并下至红点,以加强学生对这些比喻句的理解,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对反映作者思想的意义。)(犹如密林、数不清、各色旗帜、密密层层)。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词语为什么能反映海港繁忙的景象?钢铁巨人、巨臂、犹如卫队怎样理解?它们分别写出了吊车、海轮的哪些特点?(吊车:数量多、高大、坚固、忙碌。海轮:多、整齐、来自世界各地)。

(看录像)思考:装卸吊车上下挥动着巨臂在干什么?海轮停泊在码头两边要干什么?

三、自学第三段。

默读思考并回答:(电脑出示问题,并设置相应活区,学生回答后击活出示参考答案、帮助学生)。

2、作者在近处看到了哪些景色?听见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

(我们的设备、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课文几次写到了大海唱歌?两次有何不同?(再引导学生看投影加深理解)。

6、小结:大海的歌并不是大海真的在唱歌,而是作者内心激动,借助大海唱自己心中的赞歌。在海港他歌颂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兴旺,在大海中他歌颂的是祖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所以作者借大海由唱欢乐的歌到唱意义深远的一曲新歌。

7、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出作者喜悦、自豪的心情。(齐读)。

8、利用投影、总结全文,结合板书,说说作者出海都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投影展示填空题)。

9、这篇课文我们按(不同地点)分成三段,作者每到一处看到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借助(大海唱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的歌颂。(配音乐齐读全文、感受文质之美、体会作者感情)。

四、作业:巩固新知、说话训练。

五、练习用比喻的手法把一个事物写具体。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六

《大海睡了》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九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极富童趣、想象丰富、意境深远的儿童诗歌。写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渐趋宁静,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有兴趣的读儿童化的诗文,初步体会大海夜色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4.按笔顺正确书写“里”、“她”两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按笔顺正确书写“里”、“她”两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流利、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较好地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1.主体性教学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励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1.本次教学活动,我利用谜语导入课题,利用画面唤起学生的想象,创设了阅读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文学习第一课时的重点。故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头戏,我不仅注意了识字方法的渗透,还注意了反馈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拼音识字的妙处,乐于用拼音识字。同时把识字教学融入特定的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用美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

1.猜谜: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潮涨幕就落,风起掀浪花。

2.板帖: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3.师述: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秘,多么有趣!你喜欢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迎着徐徐的海风,去大海边看看吧!(演示课件:白天,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4.师:向大海打个招呼。 (大海,你好! hi,大海!)

5.师问:说说来到了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坐船到大海里去旅游一番吧!请坐稳了,我们的船起锚了。(演示课件:坐在船上看大海。)

7.小结:白天的大海多喧闹呀,风儿闹着,掀起了朵朵洁白的浪花,浪儿笑着,唱着哗哗的歌儿,向前奔跑着。到了夜晚,弯弯的月儿露出了笑脸,点点的星星挂在天空调皮地眨眼睛,深蓝的大海睡了。(板贴:睡了)

8.指名读课题:大海睡了,想想怎样才能把课题读好。

适时表扬:你的“睡”字读得真好,真轻!好像不想把睡着的大海吵醒一样。我们一起来学xx把课题读一遍。(齐读)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七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静谧、温柔和可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海的静谧、温柔和可爱。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潮起又潮落,风起卷浪花。你们猜是什么?”

1、出示“海”认读。谁有好的办法记住它?

2、谁见过大海,给大家介绍介绍?

3、生介绍大海。

过渡:看样子,同学们对大海很感兴趣,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海。那么,就请大家随老师到大海边去看看吧!

二、播放课件“白天的海”。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对我们向往已久的大海打声招呼吧!

2、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海鸥在海面上快乐的飞着,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笑呢!)。

过渡:白天风儿闹着,浪儿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3、出示“睡了”指名读。指导轻轻地读“睡了”。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三、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意义。

1、播放课文录音,配上优美的夜景,整体感知夜晚宁静的大海。激趣读文。

过渡:多么宁静的大海,多么优美的诗歌,孩子们想不想读一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觉得自己读得流利了,给自己奖一朵小花。

3、同桌互相检查。

4、出示字卡,重点检查轻声的读法。

风儿浪儿深夜里睡觉了抱着 背着 轻轻的。

睡熟的。

四、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过渡:读了这首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句。

2、点击课件:宁静的海。出示: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大海睡了吗?

(2)赛读,分男女生读。

师说:大海睡着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可别吵醒了大海妈妈。(齐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夜真静啊,只有月亮和星星还在眨着眼睛。

2、指导学习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3、生提问,师梳理问题。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1)生说: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星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板书: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2)点击课件“宁静的海”。这夜景多美啊,谁来描述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生描述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诗句。

(3)再次朗读这句诗,你们觉得大海像谁呀?

过渡:是的,大海多像妈妈,在抱着小宝宝唱摇篮曲。

5师唱歌曲《摇篮曲》,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6有感情地朗读此句。(带着背和抱的动作读)。

过渡:多么温馨,多么舒服,大海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哄着了,她自己也静静地睡着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四、播放课件,潮声。

1、感受潮声,理解潮声就是鼾声。

2、感情朗读。

(1)评价:声音柔柔的,你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2)指名读。评价: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妈妈。(齐读)。

小结:月儿映在水面上,像孩子躺进妈妈的怀抱;星星躲在妈妈的怀里,就像爬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孩子进入甜美的梦乡。

五、回归全诗,配乐朗读美读欣赏。

六、小诗人表演朗读。背诵全诗。

七、拓展延伸。

风平浪静   一望无际  蓝蓝的大海    宁静的大海。

海底捞月    风号浪吼 金色的沙滩。

八、旅行结束,向大海告别。

九、作业。

1、搜集有关描写大海的词语和句子。

2、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她背着星星。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八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多媒体课件(白天、夜晚的大海);词语卡片;大海妈妈的礼物(六条小船内装着各种贝壳,海洋动物的图片,后面附有海底小秘密、成语串、诗歌等)。

1、猜谜:

师: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胸怀真宽大,

江河容得下。

潮涨幕就落,

风起掀浪花。

你们猜是什么?

生:我猜是大海。

生:我觉得是大海。

2、板帖:

大海,认读"海",遮去三点水,是什么字?(每)。

大海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水。

师:你们见过大海吗?请见过的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我见过大海,海水是蓝色的,一眼看不到边。

生:我见过大海里有浪花,海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是那么美丽,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今天,我们一起去海边旅行。

(点击课件:出示白天大海的景象图)。

4、让我们一起向大海问好。

师生:hi,大海,你好!goodmorning,大海!

5、师生共同看课件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沙滩上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海鸥在海面上快乐地飞着。

生:海面上波浪很大,发出了很大的声音。

师: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呢!

生:渔船里装满了鱼虾和海带。

6、小结,过渡:

8、(点击课件:出示夜晚大海图)。

师: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儿呢?谁来说说?

生:大海睡了,星星和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还在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浪声。

过渡:有一位叔叔写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随机正音:风儿浪儿。

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读了这首小诗,深夜里,大海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深夜里,大海很安静,不像白天那么闹了。

生:我觉得很平静,海浪声轻轻的,听起来很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指导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读第一句。

师: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评一评?

生:我觉得她读得太响了,应该轻一点。

生: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地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师: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

(3)齐读。

(点击课件:出示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看看大海睡觉以后的样子,想想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可和小组伙伴交流。

生: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

生:星星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请你们读读这两行诗,感觉大海像谁呢?

生: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师:对呀,能躺在妈妈的怀里多舒服呀!谁来读读!

生:读。

师: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呀!我们也来试试吧!

生:齐读。

3、指导朗读第三句。

(点击课件出示: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师:大海妈妈终于睡着了,听:(潮声),你们听到了什么呀?

生:我听到了轻轻的海水声音。

师:对呀,这就是轻轻的潮声。(板贴:轻轻的潮声)就像大海妈妈熟睡后发出的鼾声。多么安宁,多么温柔阿!

师:你来读读这两首诗。

生:读句子。

师:声音柔柔的,你读得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师: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

生:齐读。

师小结:明月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枕着妈妈的臂弯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是孩子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大海妈妈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大海妈妈甜甜地睡了,她会梦见什么?(学生回答)。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师:请小朋友把这四行诗连起来自己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带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师:这首小诗美吗?让我们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师: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

师:海风和海浪多像玩累了的孩子呀!到了晚上,他们停止嬉闹了,大海就像一位慈祥的妈妈哄着自己的宝宝安静地睡熟了,还发出了轻轻的鼾声。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呀!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表演背诗:啊!美丽的小诗没了,去哪儿了呢?哦!肯定都到小朋友的心里去了,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把它背出来。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4、练习背诵全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不但要读好,聪明的小朋友还要能背出来,请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和小组的伙伴试着互相背背吧!

生:小组试背。

师:谁第一个来背。

生:练背(点击配上轻轻的潮声)。

师:你真勇敢,第一个把它背出来!谁想试一试!

生:试背。

师:你背得真有感情!我们一起用自己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四、拓宽延伸,积累语言。

师:刚才,我还在沙滩上悄悄地发现了大海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呢?就在小船里,小船漂呀漂呀,漂到了你们的身边,小朋友赶快挑选自己的礼物吧!

生:每人挑选礼物,开始朗读课文后的秘密。

师:小朋友,你们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

生:我拿到的是一只小海龟。

师:小海龟悄悄地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

生:风平浪静,一望无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

师:噢,原来是一串关于大海的成语。

师:你们是拿到了什么呢?

生:读章鱼背后的诗歌。

师:祝贺你,又学会了一首关于大海的小诗。

师: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小朋友,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生:大海妈妈再见!

师:嘘!大海妈妈睡得真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1、夜晚的大海多么宁静啊!第二天清晨,大海醒来了。休息了一晚的海风,海浪会做些什么呢?静静地看(出示清晨海浪图。)。

2、我们一起来仿照“大海睡了”写一首“大海醒了”

出示:风儿闹了,浪儿笑了,清晨,大海醒来了。

请你们仿照着课文的样子帮老师把小诗写下去。醒来后的大海还会做些什么呢?自己先托着下巴想想。

3、交流。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篇十九

---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具:。

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投影仪、磁带等。

一、导入新课。

交流本课预习。

“关于海的文学描述。

讲明本课学习内容。

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062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