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3:17:11
最新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实用20篇)
时间:2023-11-27 13:17:11     小编:ZS文王

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自我监督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阅读优秀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总结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范文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一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同学们喜欢这些照片吗?这些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了这些图片,你还能想起与老师之间的哪些事情呢?(学生自由汇报)同学们,你们喜欢老师吗?(喜欢)课文里也有一群喜欢老师、爱老师的孩子们。他们把爱化成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一株紫丁香》。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词,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我们一起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认真听,如果他读得正确,请跟着他一起读。(开火车的方式读词语)。

疲倦:课文中谁疲倦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帮老师消除疲倦?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一个好办法,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同学们怎样帮助老师解除疲倦,边读边写出的读书体会。

三、体会敬爱指导朗读。

1、精读第三小节体会敬爱。

谁来说说他们用什么办法使老师消除疲倦的?(指名读课文)你从他们的办法中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谁能像他一样流利地读一下这节。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都是朗读小能手。孩子们用歌声帮老师消除了一天的疲倦,同时这也是孩子们栽下紫丁香时许下的一个愿望。

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__________,消除_________。

出示ppt:绿叶在校园沙沙,消除__________疲倦。

绿叶在田里沙沙,消除__________疲倦。

绿叶在_____沙沙,消除_________疲倦。

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在唱歌,听到我们的歌声,老师一定会感到快乐的;听了我们的歌声,老师一定会__________;听了我们的歌声,老师一定会__________。

谁能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到快乐、幸福......(指名朗读)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读得那么美?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想读得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么优美的句子啊,我们把它背下来怎么样?谁第一个试一试?

2、精读第四小节体会敬爱。

谁来说说你找到的心愿?(指名读心愿所在的那一小节)。

请同学们用老师刚才教你的抓重点词和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一读这一下节,边读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巡视指导)。

谁来读一读?(先说自己用的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的,在读课文。)。

“花儿”是个儿化音在这里读“花儿”,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

我们把“花儿”放到句子中,谁来读一读?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儿化音,谁能读准这些儿化音?(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朗读)同学们读得真棒!跟着老师再来读一读吧。

哪位同学能再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这节的?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还有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会?(指名读)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会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学习了,并体会到课文中同学们对老师的崇敬和敬爱。

3、自主学习第三、五小节体会敬爱。

孩子们还有什么样的心愿呢?打开书,默读课文,画出心愿。谁来说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样的心愿?(指名说)。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心愿读一读,你可以用老师教你的方法,也可用自己的方法来自学这一节,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心愿?(先说学法在读)还有谁来说一说?(找3、4名同学)。

现在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把自己喜欢的心愿读给你的同伴听。并告诉他你的学法和你的体会。

4、小节。

同学们这株紫丁香美吗?你们喜欢吗?谁愿意通过你的朗读把它送给老师呢?其他的同学可以用你的动作把紫丁香送给老师。这首充满对老师敬爱的优美小诗,你能背下来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背诵)。

四、指导书写。

歌、牵。先观察注意什么,再说说写法。

五、

总结。

课文中孩子们把紫丁香送给了老师,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倦,我相信这是每一名同学的心愿,让我们带着对老师的挚爱把紫丁香送给每一位老师吧。(配乐齐背)。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农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准备:

《乡下孩子》的课件。

一、板书课题导入:

指名说。

这是咱们眼中的乡下孩子,在他们爸爸妈妈眼中,乡下孩子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回答——齐说。

这时候你悠然而升起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说)。

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自由练习,让老师也来体会一下温暖、开心、快乐的母爱。

指名读,加以评价。

女生一起读。

(3)出示: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指名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男生一起读。

——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2节。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生:他们在捉蝴蝶。

师:你们会吗?一起动作演示捉蝴蝶。

一只蝴蝶就能编织一个美丽的故事,咱们46只蝴蝶能编织哪些故事呢?

指名说。

一二两组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

(3)、生:他们含草叶吹歌曲。

师:多么婉转悠扬的歌声呀!老师听出了流水的声音。你们听见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这歌声飞呀飞呀,飞到了我们的身边。三四组小朋友读读这句话。

(4)朗读第二段。

乡下孩子的生活多有趣呀,我们快点加入他们,开开心心地玩一玩吧。

3、学习第3节。

(1)乡下孩子还是勤劳的孩子,他们在玩的同时帮爸爸妈妈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默读课文,透过精致的文字,你又砍刀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2)、生:挖野菜(老师加以描述)。

逮小鱼。

撑圆小猪的肚皮。

乐坏馋嘴的猫咪。

(3)、朗读(加以动作表情)。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板书:钓小鱼、拾稻穗、挖野菜、逮蚂蚱……。

(5)钓了小鱼,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钓一桶小鱼,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挖一篮野菜,____________________。

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6)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两三句吗?

3、学习第四小节。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乡下在旷野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开心、快乐地读词语三遍。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

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1)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

(2)同桌互相背。

(3)齐背。

四、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贴)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五、作业:

“十一”长假快到了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能手、远近闻名、专心致志、走了神儿”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表现,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学棋》。(齐读课题)请小朋友仔细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谁跟谁学下什么棋呀?(两个学生跟秋学下围棋。)。

(评价:你的记忆力真好,说得完全正确。)。

2、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

“拜秋为师”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认秋为自己的老师)古时候学生拜师要有一定的仪式,还要特别恭敬地向老师行礼。这个“拜”字就表示向老师行礼。拜完后,他们就结为师徒了。

3、你们看,就是这两个学生在跟秋学下围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坐在后面的这位年长的就是秋。那么,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呢?秋是个怎样的人?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读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节。

(2)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秋下围棋很厉害?

棋艺就是指下棋的本领、技术。

远近闻名:近处的远处的人都知道,指非常有名。

(教师提示:唱歌唱得特别好叫歌唱能手,简称歌手;射击特别棒,枪法特别准的叫射击能手简称射手,或者神枪手;骑马骑得特别快、好的叫骑马能手,简称骑手;我们小朋友上课发言特别棒的叫发言能手,朗读特别好的叫朗读能手。今天老师想看看我们二(1)班有哪些同学是发言能手和朗读能手。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

(3)指导朗读。

谁有本领把这句句子读好,读出秋的棋艺高超。

(评价:我觉得秋还不太有名。听出来了,秋的棋艺全国有名了。你是一个朗读能手。真棒!)。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1)出色是什么意思?特别好,能不能换个词?(优秀)。

3、知道了这两个学生学棋的结果,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同样是一个老师教,为什么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一个则没有多大长进。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一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因为一个学生上课时专心致志,另一个学生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

出示图: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穿红色衣服的学生,看看他是怎么样专心听讲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眼睛紧紧盯着棋盘,手托着下巴,正在思考)。

课文里是怎么写他专心听讲的呢?谁来读一读句子?

(1)出示句子: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这句句子里表现认真听讲的是哪个词语?或:用这句话里的一个词语来说说他上课的表现)。

板书:专心致志。

板书:听 看 问。

除了一边听一边看,这个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猜猜看,他会问些什么问题?(老师,这个棋子为什么要摆在这里?放在这里对我有什么好处……)听了老师的解答,你们看,他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看来一定是明白了。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和专心致志是一样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

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呀!我们来夸夸他吧。

(4)指导朗读。齐读。

(评价:一听你的朗读,老师就知道你已经理解“专心致志”的意思了。你不仅读得好,而且做得很好,老师注意到你一上课到现在一直是专心致志,……还有很多小朋友也很专心)。

(或:很多小朋友不仅理解了“专心致志”的意思,还做得特别好。从上课到现在我发现我们二(2)班的很多小朋友上课时专心致志,不仅用好了自己的小耳朵,认真听老师讲课,还用好了小眼睛,看屏幕,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刚才还能提出问题来。你们真是好样的!接下去可要坚持哟!)。

4、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学棋的呢?找找相关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板书:走了神儿 。

(1)“神”在字典中有这样几中解释:

(1、神仙2、心思、注意力3、神气4、机灵)。

这里“神”是什么意思?“走了神儿”是什么意思?注意力不集中,想别的事了。

板书:想别的事。

(2)他的心思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现在他的心思到哪里去了?他想了什么事?

(3)老师想请同学来演一演“走了神儿”的样子。老师要求同桌合作来完成。一人做这个走了神儿的学生,一人读这段话。注意读的同学要尽量读得好,让演的同学演得好。演的同学注意表情,还可以做一些动作。现在开始练吧。

(4)哪一对同桌来表演?老师想当课文中的秋。(你看见美丽的天鹅了吗?看见了一只很普通的麻雀,是不是)难怪你没什么反应。你重新读这句话。

师:这位同学,你在干什么呀?哪里有天鹅?上课时要注意听讲,不能想别的事情。

(5)你表演得不错,不过平时上课可千万不能这样啊!

齐读这段话。

过渡:正因为这两个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态度,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学习结果。

四、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节。

2、看看老师黑板上的板书,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句子说完整吗?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读书、学习要         不能     。 。

出示两类词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东张西望。

对,像课文中的这个学生一样,学习时用小耳朵认真听好(板书耳),用小眼睛仔细看好(板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用嘴巴问,(板书),最后还要用心记。(板书心),合成一个“聪”字。同学们,只要你用好了身上的这四样宝贝,你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所以我们学习时必须“专心致志”。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赠言:“要想学得艺惊人,虚心专心加恒心。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鹅”、“箭”。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鹅——我家有只大鸟叫鹅。我是一只鸟。(左窄右宽,右边的鸟是部首)。

箭——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前。(上小下大)(最原始的箭是竹子做的)。

3、师范写,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附板书:

13、学棋。

一个     专心致志         出色的棋手。

聪   (听,看,问)。

另一个     走了神儿       没有多大长进。

(想别的事)。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四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汉字,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在读书、写字、口语交际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多指导。

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堂纪律不是很好,本学期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好的学生态度不够认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期的语文成绩两个班不相上下,总体不错。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继续坚持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地位,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多识一些字,从而缓解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xxx篇课文,分为六个单元,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革命传统教育的,有赞美人间真情的,有揭示自然现象的,有反映动物天地的,有劝勉勤学苦练的,也有崇尚科学实践的……课文语言文字规范生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从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每篇课文后面设计练习3~4题。前两题主要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识字、写字这些重点训练项目。除此之外穿插安排了抄写常用词语、用重点词语说话以及读说写结合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练习。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每单元后面的综合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

1、关于识字。本册继续采用“识字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xxx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xxx个,另外的xxx个只要求认识。“识字”课有三种形式:(1)词串识字。(2)看图会意识字。(3)形声字归类识字。

2、关于课文。全册教材安排课文xxx篇,其中韵文6篇。有些课文内容与秋季风光有联系;有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有些课文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

3、关于练习。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

教学重点:

进行字、词、句的训练。进行朗读训练、背诵训练,进行正确的写字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三、教学目标。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准确认识xxx个生字,掌握本册安排的xxx个常用偏旁。

5、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xxx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6、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7、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8、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9、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10、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3、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四、教学措施。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4、发扬敬业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及时反馈。

5、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工作。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6、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7、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8、注重学生书写的指导和训练,养成良好的坐,写姿势,并且培养学生能专注做事的好习惯,同时也使他们受到书法艺术美的熏陶。

9、关心每一位学生,致力于每位学生的长足发展,坚持分层作业,让优等生享受挑战的乐趣,让后进生找回成功的信心,给他们以实实在在的、平等的鼓励和帮助。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五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市区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2)基于阅读。

指导朗读、默读,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2、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他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的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终做到所概括的内容正确、语言简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10分钟活动。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要求。

2、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序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学习生字词。

6分钟活动。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7分钟活动。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2、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3、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环节三。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7分钟活动。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熟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阅读10分钟。

学生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秋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指名读、范读、自由朗读等达到不同方式读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朗读的方法使孩子会读书。

2、通过读文、组词、用词说话、讨论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认知,做到会认会写会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达到规范、端正、整洁。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难点: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1、示范朗读,引导点拨。

2、看图、想象与品读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刚学过《秋天到》这首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解题。

1、读课题,“秋游”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们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气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带着这种欢乐的心情齐读课题。

3、孩子读了两遍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带着问题读书,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2、田野上同学门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回答)。

课文预习的时候我们标出了小节,画出了生字词。让我们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吧。

指名读,评价。

听你们评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了。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其实,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告诉了我们课文主要讲的事情。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课件比较:天气凉了和天气渐渐凉了,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准确?“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小节。瞧,孩子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

五、认识生字。

1、相信读好了课文,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课文的生字宝宝。

2、课件出示词语,同桌互读,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3、指名读。

4、四人小组读字组词,讨论记字办法。

5、交流。

6、开火车读字组词。

六、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看看哪个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醒。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2、按笔顺表书空。

3、师范写生字,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字词。

2、通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来到郊外同学们都看到什么呢?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感受到什么?

2美在哪里?请划出写“美”的词语。

3请学生演板: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4想象一下,白云还像什么?

出示:___天空___,几朵白云有时像______,有时。

像______。

5这么美的景色,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天空很美,那秋天的田野怎样?

1出图,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农田的景色吗?

2这样的美景,谁愿意读读?

3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儿?

是啊,秋天的农田五彩斑斓,确实很美。

你能说说,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么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多种。)。

4出示:

农田里,稻子黄了,___;高粱红了,___;棉花白了,___。

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赞美、高兴)。

4、第四自然段。

在这样的风景中郊游,同学们玩得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自读,他们是如何玩儿的?

2假如我们在草地上会怎么样?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带着这心情来读一读,看看谁已经融入图景了。

5、齐读全文。

四、拓展。

1、描红。

2、朗读,并试着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天空美。

秋游农田美。

(郊游)同学们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八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学情分析:

本班今年刚加入“引导自学”课型的实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基本能做到有步骤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有分工,有合作。由于训练时间较短,组长的组织能力还有待加强,全员是否都能参与讨论还有待观察。本文条理清晰,语言也易于理解。学习时,孩子们可以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感受鸟的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对照,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

学生自学事宜。

教师引导事宜。

备注。

明确自学重点6。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2、图文对照,了解课文大意。

1、直接导入。

2、板书课题。

围绕重点自学15。

个人自学:

一读: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标序号,读课文,不懂处标?

二查:通过查工具书解决自己不懂得疑问。

三记: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书空、描红、临写,好方法记字。

四想:默读课文,观察插图,想想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备注:如果你的自学提前结束,请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1、巡视指导,适时点拨。

2、重点关注学困生。

交流自学情况16。

(1)、读词语;

(2)、讨论自学时不懂得疑问。

(3)、讨论难写的字。

(4)、讨论课文大意。鸟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5)、组内分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1)小组代表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

(2)交流难写、难记的生字。

(3)交流课文大意。

(4)交流读课文。

1、巡视指导,关注小组讨论常规的表现(声音适中、坐姿端正、乐于倾听等)。

2、个别点拨,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疑问。

3、随机正音。

4、关注学困生。

5、生字指导。

(1)、引导学生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2)、着重指导“玉、密”

点拨自学得失2。

1、小组展示课文朗读时,适当范读或领读、点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2、学生说说课文大意,适时点拨,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难写字时适时点拨、范写。

4、根据学生疑难问题随机点拨。

巩固自学成果1。

1、同桌互查正确流利通读课文。

2、学生练写一手好字。

板书设计。

16、鸟岛。

鸟儿的世界。

鸟儿的乐园。

鸟儿的种类多。

人类的朋友。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九

1、 认识“楼、依、尽、欲、穷、层”6个生字,会写“楼、依、尽、黄、层”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制作多媒体课件

1、导语导入:老师同学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请大家由近及远观察。(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学生动脑想办法。

学生齐读“鹳雀楼”。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知道这个楼的名字与什么有关吗?通过“鸟字边”和“隹字旁”知道与鸟类有关。课件出示鹳雀及鹳雀楼资料。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和讲故事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并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幼儿园就已经背过。)

3、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春江花月夜》,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同学们,诗歌诗中华文化的瑰宝。鹳雀楼就是因为有了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这首诗而名扬千古。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名楼有四座。(出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的图片)讲述他们相应的地理位置及作品作者。(配乐)

1、周末登上曲靖的靖宁宝塔,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从生活实践中感受诗人情怀)

2、课外读王之涣另一首诗《凉州词》。

3、给《登鹳雀楼》配上一幅画。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7乡下孩子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三.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欢唱:欢乐地唱歌。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5、分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2)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五.练习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精读训练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5)学生答。(6)小结。(7)齐读。第二小节(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5)小结。(6)齐读。第三小节(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7)小结(8)齐读第四小节(1)指名读。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三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朗读指导1、指导要点。

(5)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教师示范。3、学生练读。4、指名读,教师指点。三、背诵课文1、放录音欣赏。2、指着板书试背。3、各人轻声试背。4、分组背。

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6、同座互相背。7、全班齐背。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怀中合都坏串含猪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简析: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及冬季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蜡,梅,翠”。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有感情地诵读韵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挂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野外去玩玩,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看图识字学词

1、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识字5的内容。看,这些词你认识吗?(带拼音的韵文)

2、学生自读韵文,读准字音。

3、指名当小老师,说说哪个字音要读准。评价。再指名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6、游戏:小小邮递员。

发生词卡,学生把词卡贴到相应的图片旁。(评价后齐读)

二、感情朗读、理解词义。

1、冬天到了,天气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相应的事物旁。

(3)看看雪下得怎么样,风吹在身上怎样?指导读好词语。

对、这是因为北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出示词卡“寒流”,齐读两遍。

(5)齐读三个词。

2、在冰天雪地里,你看到了哪些植物?

(1)指名说,你们喜欢他们吗?那就好好读读这三个词,好好欣赏一下它们吧!

(2)自己读词。

(3)指名读,评价,哪个词读得最好。

(4)这么冷的天,这三种植物依然挺立在茫茫雪地里,多坚强呀!你佩服它们吗?

男女生读,齐读。

(5)这三种植物不仅你们喜欢,还有很多人佩服它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岁寒三友”。齐读。

(6)冬天除了它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不怕冷?

3、植物们不怕冷,可小动物却早早地躲进洞里去了,看(出示图片)它们是谁呀?它们在干什么呀?(指导说话)

(1)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的?指名读。

(2)小动物躲在洞里多舒服呀,我们可不要去吵醒它们。

(3)女生读,齐读。

4、小动物们怕冷,你们怕不怕?看,小朋友在雪地里干什么呀?

(1)指名说,出示相应的词卡。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的?

(2)你最喜欢哪种运动?读好这三个词。

(3)南方很少见过这么大的雪,那我们能干些什么?

(4)那你们能用读来表达对冬天的喜欢吗?

5、出示全部的词,请小朋友自己再好好的、一行一行地读读词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1)指名说,(一行词表示一个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三、课后延伸,读读儿歌、写生字。

小朋友学的真不错,老师奖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要不要?(出示儿歌——腊梅花)

1、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你喜欢腊梅花吗?那我们就一起把它的名字写下来吧!

4、把书打开,读读课后的笔顺表,再描一描。

5、指名说,师范写,生临写。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二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觉得”造句。

3、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

识字、写字,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意境。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重点:读课文,识字写字。

生字卡,田字格小黑板。

一、揭示、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本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5、读后指名回答,相机板画。

三、学习生字词。

1、读生字词卡片。

2、小组说说记忆生字的办法。

3、全班交流。

4、指导描红。

5、写习字册。

四、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

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黑板。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词语。

推本领强烈碰到挂船夫正巧脱下。

二、精读训练。

自由轻声读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讲了和比本领的事。他们共比了次,第。

自然段到第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一次比本领,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写的是他们第二次比本领。

精读第一部分(1至3段)。

1、指名读1至3段,思考:风和太阳为什么要比本领?

2、对这一比赛,风和太阳是怎样看的呢?

3、在说这话之前他们会怎么想呢?用下面的句式说说:

要比这个,那可是我的,我只要,这小孩还不。

4、分别引读风和太阳的做法和结果。再次理解“正巧”。

5、从这次比赛的情况看,风和太阳谁的本领大?(老师在板画相应部位画个星)。

6、这时候他们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想想,议论议论,同桌说说。

7、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精读第二部分(4至8段)。

1、过渡:太阳和风都认为自己的本领大,第一场比赛太阳赢了,非常得意。

2、指名读第4自然段,评议。齐读。

3、太阳和风又进行了第二场比赛,这次他们又比的是什么呢?

4、指名读5至8自然段。回答。

通过上一次比赛,他们心里一定有了不同的想法,他们这时又会想到些什么呢?

他们比赛的结果怎么样?这次谁的本领大?(老师在板画相应部位画个星)理解“惊讶”一词。

分别引读太阳和风的做法及比赛结果的句子。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齐读。

太阳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

我原来以为,没想到,我以后。

5、练习分角色读第二部分。

三、分角色表演。

自由组合,5人一组戴上自制的头饰,分别扮演太阳、风、小孩、船夫,另加一个旁白。

四、作业。

太阳和风还有哪些本领,他们还会怎么比赛?课后想想,以后表演。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事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认字、写字(“为、光”的笔顺)和朗读课文。

“园、因”的书写及“熟”的字形。

2课时。

1、课件。

2、《种太阳》的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3、搜集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照片。

4、彩笔等绘画材料。

一、导入。

1、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认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太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听歌绘画:(播放歌曲《种太阳》的录音),边听边想怕这首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内容?把自己喜欢的太阳画下来好吗?你们画得太阳可真漂亮,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课文《四个太阳》(板书课题),看看文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二、对话平台:

(一)听读(听读思考,整体感知)。

1、启发思考:说说听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认真倾听、积极思考)。

2、教师范读,启发学生思考课文里讲了什么?把你听到的和同桌说一说。

(听的能力培养同样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倾听,促进思考,互相交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自读(尝试读文,找画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进一步感知课文。)。

1、启发思考:初读课文要注意哪些事项,完成什么任务?

2、按大家说的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字词,了解内容,发现问题。重点的字词多读几遍。

了解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三、识字(多形式识字记字,突出教学重点。)。

1、同桌互读课文,检查字音情况,全对的,奖励一面小红旗。

2、利用自己手中的识字卡片,同桌认读生字,比比谁识得又快又准。

3、教师利用识字卡,组织学生分组开火车读生字,比一比哪组读对的生字最多。认识的同学可以试着组词。

4、你还有哪个字不认识,请大家来帮忙。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字音,扫清生字障碍。同时发挥互助优势,促进学生交流,把识字环节落实,突出教学重点。)。

四、选读(学生自选段落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与评价。

2、采用同桌、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读文,努力读出小作者的心愿。

3、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积极组织学生读书,投身语文实践,从读入手,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体会小作者要表达的心愿,多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相互的评价和教师指导,促进了朗读活动的高效。)。

五、写字(交流记字方法,指导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园、为、因、脸、光、阳。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识字和。

2、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能写好的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书写。

3、组织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书写的字,如果好就奖励给一颗小五星。

一、对话平台。

(一)说话(利用图片,激发兴趣,练习说话,建立思维联系。)。

2、出示准备的放大的插图,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说话练习。

3、组内交流,练习说话。

(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地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内容。促进语言内化,提高表达能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朗读(抓住词句,诵读研究,理解课文。)。

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段,就指导学生学习哪段。

绿绿的太阳------说说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体会它所带来的清凉,指导朗读。抓住“挂”字让学生做动作体会。引导学生用“街道”说一个句子。

金黄的太阳------想像秋日果园的景象,引导思考秋天都有什么成熟了,味道如何?表演或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景。

红红的太阳------说说“漫天飞雪”的感受和心愿,指导朗读,体会它带来的温暖。

多彩的太阳------联系画面,描述春景,感悟想像之美,指导有感情地引读、赛读、齐读。

二、绘画(自由画太阳,练习填空,促进个性表现。)。

1、你想画一个太阳吗?利用你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这么画?(教师播放音乐《种太阳》)。

同时出示:我画了一个()的太阳,献给()。因为()。

2、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按上面句子的形式练习说话,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达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的良好构建。)。

三、背诵(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

1、配乐朗读,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教师引导学生按季节顺序背诵课文。

四个太阳。

绿绿的太阳(图)夏天到处一片清凉。

金黄的太阳(图)秋天果子熟了。

红红的太阳(图)冬天温暖小朋友。

彩色的太阳(图)春天多彩的季节。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

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一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太阳及一年四季的特点,对太阳与四季的联系有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由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情景去唤醒他们的生活经验,然后在读中理解是非常容易的。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四

知识与能力: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主动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2、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乐于去关爱他人。

多媒体课件。

本课学习用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通过玩游戏导入新课。

师:你们想认识更多的反义词吗?在《识字6》这首对子歌里,就藏着一些反义词,请小朋友们赶快把书翻到《识字6》,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识字6》。

二、学文识字。

1、“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文,并画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字音读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2、课件出示生字宝宝,让学生自由认读一遍生字,提问学生有哪些字是在课外认识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学习生字,认读正音。

a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生字:恨、忱、炭、贫,后鼻音生字:奉、永,翘舌音生字:忱,平舌音生字:索。

(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小老师教读、小组赛读、玩摘星星的游戏全体学生齐读)。

b以玩送笑脸的游戏读准不带拼音的生字。(自由读、指名读)。

4、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同时理解一些字义。

a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师:小朋友们能把生字的音读得这么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这些识字大王。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好办法记忆生字的。现在,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把你最巧妙的记字方法介绍给自己的同桌。

b指名汇报识字方法,对识字方法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c教师在归纳学生的识字方法的同时,授与学生识字方法,同时解释字义。

a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恨”:良心没一点,心中生怨恨。

b“贫”字拆成分和贝,字形意思就是把贝(钱)分了,所以钱少了。(通过课件把“贫”分成“分”和“贝”)。

师:贫的下面是“贝”字,古人是拿贝壳来当作货币的,古时候的“贝”字就是表示钱财,把贝分了,贝就少了,也就是说钱财少了,钱财少了,就变穷了,所以“贫”的意思就是穷的意思。

c讲解“富”的字形的同时解释字义。(“。

”,表示房子,古时候,一口人既有房子住又有田地耕种,已经算是富有的了,所以“富”字就是这样写的。)。

d运用字理记忆奉字并释字义,同时理解“奉献”的意思。(课件出示一幅图:一个小姑娘双手举起一块木板,木板上放着一块玉。图的右边是“奉”的金文。)。

师:“。

”这是一个汉字,我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这个字与这幅画有什么相相似的地方?这个古汉字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奉”字,请小朋友们联系这幅,说说“奉献”的意思。(奉献:指双手捧着或举起东西送给人家,表示心甘情愿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d小结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分组法、组合法、字理识字、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e指导书写。

a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字:暖。同时提醒学生“饥、饱、温、暖”要写得左窄右宽。

b提醒学生按照笔顺规则书写“丑”。

c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暖、丑”。

三、学习第一节对子歌,多种形式理解第一节对子歌中“美、丑、真诚、虚假、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的意思。

1、把生字放到第一节对子歌里边,让学生念读对子歌。

(自由读、拍手齐读)。

2、把第一节对子歌里的反义词画出来。

a指名汇报画出了哪些反义词。

b学生分组对读反义词。

3、学生通过看课件出示的《乐于助人》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美的,看《乱摘花朵》的图片理解哪些行为是丑的;同时让学生说身边有关美和丑行为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4、师生合作说话,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真诚和虚假。句子: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很(真诚)。

我们看到一些坏人在骗人时,总爱对你说些好话,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漂亮话,我们说这是(虚假)的话。

5、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冷漠、热忱”。

6、看“雪中送炭”的情景图,理解“雪中送炭”。

师:我们又来欣赏一幅雪景图,想想看,把第一节对子歌的哪个词送给这幅图合适?(雪中送炭)。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图意:天下着大雪,一个小男孩站在雪地上,冷得直打颤,一个小女孩给他送来一盆燃烧着的炭。)。

四、小结:

“雪中送炭”指的就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从现在开始,老师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一起行动起来,献出爱心,关爱他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五

4、训练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来有更多的创造,为人类造福。

1、明白课文中各种纸张的功能特点。

2、大胆想象,自己设计一种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自学自悟,理解课文: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x号,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学呢?

3、那么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打开书,一人读,其他同学找到四个问题。

4、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5、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解决第二个问题。

6、学生汇报。

注:侧重点不同。

齐读课题。

阅读课文。我想按照阅读提示去学……

1、给纸奶奶过生日的有哪几个儿孙?

2、他们有什么本领?

3、纸有哪些发展变化?

4、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纸?

学生自学。

学生喜欢说哪个问题,就说哪个。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六

通州市通州小学倪小莉。

一、创设良好情境。

二、重视主体的感悟,启发想象。

倒映在池塘里,像      。

三、画画说说,积累内化。

四、生字教学,化被动为主动。

生字教学相对来说枯燥无味,但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教授生字时,教师没有一味的自己讲,而是由孩子们自己学为主。如“你来提醒小朋友这个字的发音注意点”,“你来说说这个字容易错哪”等,再加上老师的规范提醒,让生字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并且让它生动。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七

l太平学校太平中心小学唐蝉。

教材简析《小池塘》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2课,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风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本文描写了小池塘象明亮的大眼睛,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小池塘里,映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享受。

设计理念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能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喜欢阅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畅、有感情。2学会7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阝”“口”“女”。3小朋友能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倒映在池塘里,象--------”的句式练习说话。3感悟小池塘的美丽。(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教学挂图、图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谁能把《雨点》的第一句背出来?

2揭示课题,板书题目:小池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学习小池塘的情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读悟结合,品悟语言。

1精读第一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出示插图: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3)小池像什么?池塘边的芦苇像什么?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想象画面然后与同桌交流。(4)你觉得小池塘美吗?把你看到的“美”读来听听。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明亮”“长长的睫毛”等词。

(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

2精读第二自然段。过度: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一位小朋友表演出来。)出示插图:白天与晚上小池塘中的倒影。(1)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听一边关看画面。(2)齐读全段,“白天,在这只‘大眼睛’里看见了什么?晚上呢?”(板书)(3)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之外,还有什么景物倒映在小池塘了?有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说一说。(4)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指导逐句朗读,小组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师生评议。(5)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教师通过范读课文,用声情并茂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在指导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读的主动权、时间留给了学生,力求在读中感悟、体会,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3想象画面,表演激趣。(1)出示连一连练习(2)做游戏:找朋友。四个小朋友分别拿“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图片先后上到讲台来:我的朋友在那里?其中,在座位上拿到相应的图片的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创设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4精读第三自然段。(1)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你们要这样来赞美小池塘呢?小朋友来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2)“五彩”说的是许多颜色在一起,很美。我们可以用这个词来进行概括她。(齐读:五彩)(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之中,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学生在入境体验的同时,想象和联想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思维得到了发散。学生憧憬美好的生活,领略文章的优美意境,语言得到内化。)。

三保存趣味、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少,感受到了小池塘的美丽、可爱,多么美的小池塘啊!下面请小朋友当小画家,用彩笔把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来。

(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2、认识四个偏房“阝”“”“口”“女”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些生字?4翻开笔顺表,自学笔顺5师范写,生描红,注意写字姿势。(指导学生写字,要求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注重阅读教学,在阅读中感悟自然环境的优美。遵循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利用挂图把景物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大胆的想象,加深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式内化知识。

转自。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八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受美。

板书:大眼睛。

二、精读欣赏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自己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

1、哪像大眼睛,哪像睫毛? 。

板画:老师简笔画小池塘。

3、谁来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老师听听。    。

4、大眼睛配上长睫毛果然漂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小池塘,这只水汪汪的大眼睛,会看到什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得很通顺,课后肯定认真练读了,应该表扬;读得也美,因为你体会到了美。

5、谁来将你感受的倒影,读给老师听听?指名读。

7、感情朗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理解:“五彩”一词。

三、练习背诵。

四、拓展展示美。

1、你来到小池塘边会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大眼睛呢?

3、课后,你怎样把小池塘的美丽告诉爸爸妈妈?(引导学生背诵,和大人一起去观察、介绍小池塘,还可以拍照片,搜集有关小池塘的图片、儿歌等。)。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九

《识字6》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识字课。这是一组与本组的专题非常吻合的对子。强烈的对比,强烈的感情色彩,给人非常鲜明的印象。本课通过对对子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爱憎分明,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学习目标。

认识“恨”、“漠”等9个生字;会写“丑”、“永”等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引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识字6)今天我们要学习《识字6》,请你们大声读一遍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识字6》是一篇藏着秘密的课文,你们能在学习中把“秘密”找出来吗?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有的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翻开了语文书)。

师:让我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寻找“秘密”吧!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翻开书,大声地读起了课文。)。

(二)、读文讨论,感知内容。

师:读完课文,你们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课文中有两个小节,每个小节的前两句,都是反义词。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是反义词的对子。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是要告诉我们要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生:我发现这课里有一些行为是美好的,像雪中送炭、助人为乐,人人献出一点爱等。

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

(三)、数法并举,乐识生字。

师:生字宝宝也急着要和我们交朋友呢?我们赶快把它们叫出来吧!瞧,它们手拉手和我们交朋友来了!(课件出示:“恨、漠、炭、贫、富、饥、索、奉、永”等生字)你们会读吗?自己先试试吧!

(学生兴致勃勃地看拼音认读)。

师:生字宝宝悄悄地告诉我,它想和大家玩闯关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高兴地):愿意!

(课件出示:第一关我会读)。

师:这一关要求大家读准字音。先请细心的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互相提醒)。

师:同学们都能读准了吗?让我们开小火车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生开火车读)。

师:现在,字宝宝送礼物来了,谁愿意得到?(生争先恐后)。

师(点击课件):只要你把小太阳上的字读准,就会得到一份神秘的礼物。

(生读准一个字,小太阳隐去,变成可爱的小花、闪闪发光的星星等。)。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恨”,就是把“很”字的“彳”换成“忄”,因为“恨”是表示心里的感受,所以是“忄”。

师:说得很好,能说出记住字的方法,定能说出原因。

生:我也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奉”,就是“春”字下面的“日”换成“キ”。

生:我用加一加记住了“贫”,“分”加“贝”。

师:好,你能开动脑筋想“加一加”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

生:我用编儿歌记住了“炭”,山下面有灰黑色的土,那是煤炭。

生:我也用编儿歌记住了“索”,“系”字“∕”走开,来了“十个冖”。

师:棒极了,你们能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来记住字。

生: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了“永”,“永远”,“永久”。

生:我用编儿歌的方法记住了“饥”字,只吃了几口饭,肚子很饥饿。

师:你们可真聪明啊!能根据字的意思来识字,想想看,还有哪个字能用这种方法识字。

生:“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还有许多田地”,同学们,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字!

生:“富”字。

师:看来,你们都是识字专家,真了不起!

(四)、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认知。

1、生齐读课文。

2、学生分组、分句接力读。

3、男女生对读。

4、师生对读。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加深印象,巩固、强化认知。]。

(五)、扩展活动。

1、生齐读课文中的反义词。

2、分组比赛。(各组派代表参加,打乱顺序,随便问,答的同学要又快又好,快而好的小组获胜。)。

师:本课的对子跟一年级学的对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课是反义词的对子。

师:你会仿照课文写出对子吗?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反义词练习对对子,开发他们的智力。)。

生:硬对软、浅对深。

生:反对正、哭对笑、新对旧。

生:容易对困难、危险对安全。

生:简单对复杂、聪明对愚蠢、快乐对难过。

(六)、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得太棒了,不但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还能仿照课文写出对子,真了不起!我们今后还要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积累词语,争取做一个人人都夸的“知识娃娃”!

小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篇二十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千古名诗,全诗共4行2句,写诗人乘船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的愉悦心情,前两句写早晨辞别了朝霞缭绕的白帝城,顺长江而下,一日之间就可以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后两句写三峡两岸树木中猿声响成一片,走出很远仿佛还能听见,整首诗写得轻灵飞动,生动地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古诗,进而理解诗人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看插图、看视频、配乐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发、朝、还、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知识与技能。

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体会作者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教学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配乐讲故事。

1、师范读古诗,读后让学生评价。

2、配乐再读古诗,让学生评价读得怎样。

过渡,听完古诗,你一定也想读对吗?试一试读。

3、生自由读古诗。

读时要求:读正确,通顺。

4、指名读,齐读。

5.学习多音字“发、朝、还、重”进行区别字间,分别口头组词。

过渡:让我们再深入的读一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

1、出示古诗内容、

2、指名读前两行。

4、问: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师述:白帝城在山顶最高处(指图)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为李白急着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家人所以试着用高兴的心情去读前两行。

6、齐读前两行。

7、指名读。

8、指导朗读,板书:辞、还。

9、指名读后两行。

10、看视频。师述: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过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时和回来时是同一条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伤心,回来高兴,又是顺水行舟,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的“一日还”“万重山”是李白的夸张的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这是李白特有的风格。

11、齐读后两行。

12、指导朗读全诗。

过渡: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

1、打节奏朗诵。

2、表演读。

3、配乐朗读。

过渡:诗读的很好,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

1、齐读生字。

2、“帝”“岸”两字的写法。

早发白帝城。

辞还啼过。

白帝城江陵。

愉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586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