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2:32:15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7 12:32:15     小编:文锋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引。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突出重点,扬长避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一

本文以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分析了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电子专业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真正发挥选修课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黄智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6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4关键词:高校选修课教学情况问题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二

在高考语文设置的所有考点中,作文是最能检测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题型,故一直以来,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是整个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之后,对于作文题型的改革就从未停止过:从最初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形式、到后来出现的话题作文形式,再到新材料作文等,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一直在不断创新。故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也就倍受语文教学工作者重视。

在许多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除去对课文的教学、各种语文素养的训练,语文老师们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了针对作文的教学。但是,即使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在作文的指导与教学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由于各个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及学生们阅读量、写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当前很多学校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写作水平仍然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每次习作优秀作文不多。这种现状给很多语文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惑。

就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缺陷。由于高考是国家每年的一个大事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所以对于为了高考而打下基础的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也应该得到重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缺陷如下。

由于高考的限制,语文作文的教学也被限制在一定的圈子之内,很难得到突破。有些老师甚至在作文教学中什么文体容易操作、容易拿高分,就重点训练什么文体,其它文体甚至忽略不练;什么结构模式学生容易掌握,不易出问题,就求稳让学生去套模式等等。这种功利化的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整体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不像是数学物理化学等短期内能够快速的'提升成绩的理科教学,学生的写作技能需要长期的锻炼和提升,很难做到立竿见影。因此,在作文教学备考中,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不能有一招制敌走捷径的想法。

虽然高考明确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总体方向,促进了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进程,但是同时高考也使得有些学生和老师在写作和教学中较为功利,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也是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试想,作文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案,没有明确的重、难点,老师仅仅只是布置写作任务,学生们也只是机械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的数量提上去了,但是作文的水平却止步不前。这种做法很难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作文的优势所在和存在的缺点,很难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也就提高不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虽然语文老师整体的教学能力是不容置喙的,但是针对作文教学,很多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的确有待提高。的写作需要大量的知识的积累,需要大量的书籍的阅读,以及对于生活的丰富体验,这些都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需要具备的。但是有些语文老师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也就无法给予学生们写作的示范,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4.学生课外阅读欠缺,教师督促力度不够。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局限在于太过于模式化,仅仅是为了高考而机械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语言能力是学习、工作的基础,而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综合表现。如何突破高中语文作文方面的教学局限,让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小组和高中语文老师们都要反思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作文教学方面的有效措施。

1.构建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是使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个措施。

在作文课上,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面上的写作指导,教授学生书本上的写作方法,还要引导学生们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们进行写作。俗话说得好,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实际物体的感受与感知,学生们在写作时会更加有想法、有素材,这样一来,可以打破学生写作观念的枷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重注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引用素材。

作文素材是写作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因素,任何作文都不能干巴巴地陈述事实,而要有丰富的引例来佐证陈述的观点。对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就需要老师在课堂讲课中,即使不是作文课,也要时时提点学生注意这个内容可以当作文素材。比如在《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将其归类为关于“责任”“义务”的作文素材,要提醒学生在遇到这类的作文时,可以将课文加以引用,使得作文出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高一时就给学生规划好未来三年的阅读任务,整体提升文学素养,为写作打好基础。

3.语文老师及时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和示范。

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差异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写作基础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在他用了好的诗词佳句的时候给予表扬,提高其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经常写写下水作文,会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作文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我们在学习中、教学中有计划,重落实,多示范,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学生写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而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三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谢少安。

【基金】: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0410)。

【分类号】:g642.4。

【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教学论文投稿qq:971391815或948258314(上班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8:30~下午5:30如不在线可留言)。

手机.15007173645正文快照】: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四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被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语文。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将面临着高考带来的严峻考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素材;感悟能力。

语文这一门学科看似简单,实则易学难精。语文的教学也包括了很多方面,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小说,文言文,阅读,写作等等都属于语文的范畴。而最后要面临的高考也同样都包涵了这些内容。语文作文在高考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从某种角度来看,语文的写作能力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在教学中应当重视作文的教学。从学生实际来看,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很理想,即使到了高中阶段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根据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鼓励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有时甚至废话连篇。与学生沟通中发现,很多学生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写作文,从哪里开始入手,写着写着,就没内容了。造成这种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积累的素材不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课外阅读量必不可少。那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又该注意些什么呢?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做笔记。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积累写作素材。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做到用心去读,粗略看过一遍的阅读,并不能起到阅读的效果。在读书过程中要注意发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及时的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将文章中的精华记录下来,还可以加深阅读的印象。2.课外阅读书籍要具有选择性,不能盲目阅读。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也逐渐渗透在校园之中。网络校园小说,言情小说随处可见。作为老师并不推荐高中生阅读这些课外读物。高中生的'课外读物应当是积极向上,对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正面影响书籍,同时学生还能在书籍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学生读一些人物传记,或者诗歌文集,如《席慕容选集》,《仓央嘉措情诗选》等等,并时常提醒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做笔记,记录下你认为很美很优秀的句子。

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在写作中抒发情感。

李清照可以通过“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景象抒发“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姜夔通过“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景象感叹桥边红药年年为谁谁生。可见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充满了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在培养写作能力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将对生活,对文章的感悟转化成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清明时节,小雨霏霏,春雨过后,万物复苏,透露着无限生机。雨后的空气也是格外的清新。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学生在亲近自然的时候会忽略感情的抒发,作为老师就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在雨后带领学生感悟自然,这时我提醒学生说:“有人说雨后的青山,就像泪洗过的良心。你们觉得这句话来描写现在的景色很不合适,美不美,要不你们也来造几个同样的句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的引导之下,很快就有学生造出各种各样描写眼前景色的句子。

三、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学生的写作能力各有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写作素材。但是如何将素材运用到写作当中,对于学生来说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同一种题材的写作,出发点不同,写的内容也就不通。所以在作文训练中,笔者经常会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发给全班的学生进行阅读点评。由学生自己发现一篇作文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怎样进行修改会做到更好。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学生写好以后由老师来点评修改,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害怕批作文。将作文教给学生自己来评判,相当于学生对同一题材的再次创作。之所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的点评,是因为想要点评出一篇文章,首先就要对这篇文章进行思考,发现文章的优点,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发现他人作文的长处,取其精华而自用。高考作文多是命题性作文,根据一则短故事或者一句话,由学生展开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对命题作文思考的时候多具有局限性,形成一种看法之后就很难发现其他的观点。学生之间通过对作文的点评,相当于一次思想的交流,吸取他人的思考方式和切入点,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写作题材不局限于一种形式。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大难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靠的是大量的素材以及时间的积累。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便可以完成的。因此作文的教学不可以贪多求大,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现状,注重量的积累,最终才可以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作者:姚芳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第三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五

随着新课改的影响,语文教学摒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以下主要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新性方面来叙述。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其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特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通过有效的培养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作文质量,并且快速记忆作文创作的疑难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创新思维,并且在高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真实写作水平。把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理念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抓住作文的闪光点。如在进行亲近自然的写作时,其主要突出的是景的特点,我们利用独有韵味的开头特别容易吸引批阅作文老师的眼球,而别具匠心的结尾更可以让文章收放自如,为全文的内容画上了优美的句号。利用头尾相互接应的作文很容易在高考中赢得高分。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可以把作文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进行写作开头的训练,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不同的作文主题,从而让学生先练习好开篇作文,并引导学生摘录好语文笔记,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除此之外,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中,内容广泛,如果我们学会变换角度来分析,就会有意想不到额的效果。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文章的类别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于不同类别的作文分析,一般来说,象征性的习作题材,一定要用陈述的方式,体现中心思想。如,作文要求以“母亲的辛苦”为写作题材,这类题材的作文,写作难度非常小,内容极为广泛,其发挥的空间性大。但是这类作文就是象征性的题材作文,如果在文中学生只注重写母亲狭隘的辛苦,这样的作文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辛苦两个字实际上是职责的象征,母亲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是为家操劳,母亲的所有辛苦都是为了儿女,而学生终究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为人母……这样具备象征意义的作文,要求学生要深刻理解感受,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象征的意义扩散到生活中。因此,理解这类作文的象征性非常重要,只有学生直观化的理解作文的象征意义,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提升作文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六

摘要: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如何实施简约化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目标简约;过程高效;练习精致。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更加追求简约化课堂,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简约化教学符合语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意识地打造简约、高效、生动的文言文课堂。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

毋庸置疑,要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简约化这一任务,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诚然,只有明晰简约、简明扼要且引导性强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和支撑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进行。不得不说的是,新课改下很多教师为了凸显和迎合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得五花八门,繁琐不堪,殊不知三维目标中的后两个目标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将二者进行融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的高效学习。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如想凸显三维目标,可用简约的形式将其一一呈现: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多媒体网络进行互动学习,并进行分角色表演;3.情感态度目标:对荆轲刺秦一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当然,目标2与3可合并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其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毫无疑问,言简意赅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更能强化学生的学,可谓一举两得。

二、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

随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种现代教学模式的相继出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有的倾向于微视频教学法,有的倾向于情境教学法,有的更偏爱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倘若对以上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就很可能会造成文言文课堂“虚假繁荣”的现象,学生在热闹斐然的教学过程中看似活泼愉悦,实则却收获甚微。因此,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褪尽繁华的外衣,回归简约平淡,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讨论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也有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作者提倡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以最简单的方式推动合作学习的进行,如规定讨论时间、代表发言时间、总结反馈时间,使整个过程简约高效且又有条不紊,这样便是把握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度”,是简约教学的一种有效举措。

三、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

对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文言文是其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知识运用能力偏低等都制约着学生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会为学生设计很多课堂练习,以此来强化文言文训练。但在习题设置方面,要么连篇累牍、繁琐复杂,要么只重拓展不重基础,教师的这些做法让学生在读题之后不知所措,题目的“新颖”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最终并没有达到夯实学生文言知识的目的。鉴于此,文言文课堂练习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中要害,避免繁冗复杂、盘根错节,以最鲜明、最直接的方式呈现问题,提高文言文练习效率。例如,《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言文,其不仅涉及古代思想政治观点,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其间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类基础知识。在教学结束后,关于本文的古今异义词,教师可设置以下练习题: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含义:。

1.不能不及中人。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这样的出题方式简约直接,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做题要点,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文言知识,锻炼学生的文言能力。总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文质兼美、言简意赅、意蕴深刻的文言文作品,高中文言文教学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言文作品的学习,掌握一定阅读浅显文言文作品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少量古汉语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古汉语素养。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课堂的繁杂趣味,而忽视了课堂的简约淳朴,这使学生眼花缭乱,方向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追求花哨趣味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简约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最简约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素养,以此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红容.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2(11).。

[2]姚维领.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12.。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七

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文学素养,因此抓好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八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为:学为首要,化教为导,调动主体,学会学习。“学为首要”——我们强调教法服从于学法,所有教学管理手段均应指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语文素质。“化教为导”——我们认为教学即管理,而管理则是一种调动人性潜能的艺术,因而我们提出化教为导,以导促学,本着人本化管理的思想,为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组织、控制、沟通、评价、反馈等教学管理环节,“导”不但是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高度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调动主体”——管理是为了发掘和调动学生潜能,教学管理的目的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学习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管理,进而逐步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教师的管理、学生的互管都是为了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

(一)以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易教定学;温故知新,激活兴趣”三条定律为指导,结合课文、课标、教师、学生等维度,可制定如下先学后导基本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自读指导,思考吸纳合作交流,展讲反馈精讲点拨,反思提升师生总结,读写拓展针对教学目标较多,容量较大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大循环的方式进行,即可用2或3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问题导读课,展示训练课)。针对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容量较小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小循环的方式进行(综合解决课),即可用1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的循环。

(二)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导”精神,围绕高三高效复习,我们初步探究出了高效复习课堂模式:出示课标,明析考纲自主预习,梳理建构提问反馈,精讲例题方法归纳,反思提升变式训练,反馈总结该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与考纲、文本及命题人的对话,主动梳理,主动总结,与放羊式复习和满堂灌式复习相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每一环节注意事项。

(一)导入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以学定教”为原则,学习目标不能随意凭空而定,学校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要通过调查或座谈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学习目标。(2分钟)。

(二)自读要有预习提纲,每节课都要有具体的`预习问题,学生自读前老师要讲明方法和时间的要求,自读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并及时了解学情。(10分钟)。

(三)分组讨论交流不超过4分钟,反馈展讲以6分钟为宜,根据问题特点可以展写也可以展讲。分为小组交流和班内交流。小组交流是第一个层次,一般简单问题2人交流,较难问题6人一组进行交流。小组内对在自读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并将组内交流的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里交流。第二个层次是班内交流,各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交流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交流求解。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为避免班内交流集中在少数活跃学生身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和问题难易程度分别叫号,也可采取随机抽签等方式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讲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考。(12分钟)。

(五)精讲结束后,也可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习效果,或根据文本特点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反思整理。(7分钟)。

(六)课堂小结要师生结合,学生先总,教师再结,教师总结要注意考点、联系点及学生的易错点。(3分钟)。

(七)布置课下作业:以知识拓展、延伸学习为主。(1分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语文课堂,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探究,展示成果,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可以实现由没有问题意识到善于质疑,由不会阅读到自主阅读,由不善思考到积极思考,由不懂研究到善于研究,由不敢创新到勇于创新的过程转变,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九

模块教学是高中课改推进的关键与核心。一切理念都要在教学上落实,教学上的变化才能体现新课程的变化。在高中课改推进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把握好新课程模块教学的要诀,一是要吃透新理念,二是要摸清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的特性,三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材、学生和学情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总体原则是要积极探索,做好继承中的创新,在扬弃中前行。

教材处理:要学完,未必是教完。

高中新教材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如人教版5个必修模块,每一模块仅是阅读部分,就有4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一个模块实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16个选修模块也是一样,如《中国小说欣赏》9个单元,每单元2部作品,涉及18本长篇大部头巨著,几乎是中文专业大学生一两年才能学完的内容,要在9周内教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在此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增加自主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教师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去用教材教。要思考的是: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以学生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出发?是坚持统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对学生不放心?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回答好了这些问题,就能实事求是地审视、处理好高中教材。我们说,教材仅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内容的取舍权在师生。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基本学完是完全可能的。

有的重点篇目可以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可以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必在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目、愿意学的篇目就集体学,有的则可个别化处理。哪篇课文适于练的就练,哪篇课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尤其是选修模块,内容精深,角度较专,于教师知识结构距离较远,教材容量明显偏大,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教材是必然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不宜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应以学生学到多少为本。只有这样,长期积累,学生才有收获,教学才有效益。那种只顾加班加点拼命赶进度,只顾以教完教材为目的的教学操作只会成倍加重学生负担,是不科学的,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也是行不通、走不远的。

教学过程:要增强辩证性,加大弹性。

一是三维目标的辩证处理。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一种偏失,即死守传统的知识教学体系,以知识为本位。课堂上不落下任何一处知识点,动辄讲系统成型的文言语法,现代汉语修辞与语法知识,认为学生不弄懂这些东西,就不是在学高中语文;教师不讲这些东西,教学就无所依托,心里就会发虚。于是教学中亦步亦趋,死死板板,老一套,不肯改观。另一种偏失则是相当多的教师受弱化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加之实验教材无论是课文前后,还是一本书的前后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大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深透,就立马跨过课文本身做许多引伸与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把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光环上。这是偏重了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虚得没有着落,是另一个误区。这些误区均是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完整、不透彻造成的。应该是将三维目标完整、辩证地结合起来,妥善地处理好几者间的关系,不能走极端。

二是教学艺术上的辩证处理。虽然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课改的追求,但在教法上太实太死,课堂上一味灌输,沉闷而无生气,又不是语文课的特点。如果仅是为了追求实,而把重要的过程忽略了,其实是把重要的教学目标丢却了。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去学,不是教师纯粹的讲授所能替代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讲授,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没有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起来,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受到压抑,这是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使课堂活起来。这是保证学生学完教材所必要的环节。但若在教学中片面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失却教师的引导作用,放任学生自流,纯粹追求学生的过程,仅只追求课堂的活跃而无实际成效,一节课下来学无所获,也是不可取的。这是两个方面度的把握问题。

所以说,我们既要重视课程显性、明确的目标(知识与能力),又不能忽视隐性、模糊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和内容既要死实,又不能太死太实,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或重点),又不能完全为基础(重点)而教,要有综合效益(三维目标)的追求;教学方式上要活,不要把课上得太死、太实,要把活虚的过程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又不能太活太虚而没有实效,以致流于虚这大概是语文学科十分独特的地方。语文课的特别处就在于死活并重,实虚相间,这是个辩证法。

选修模块的教学:要突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的选择性和个性化。

如何上好选修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既不要将它当成一个全新的东西望而生畏,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静态或消极地对待新的教学。要考虑到它与必修课的异同,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或活动课,这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类。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系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审美能力,是为了增加个人的文化底蕴;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偏重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性解读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从本质上说,这些系列不管如何区分,只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它们都是语文课,是语文课程内容专门化的排列过程。这些内容不管如何新,不管如何编排,究其实都是语文内容,都必须要用学语文的方法来完成。这是基本点。因此,凡是语文课常见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是适用于选修课的。不会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必须要创造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它。但因其是选修,是高中新课程的亮点和实施难点,又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有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这些模块又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

第一个原则在于选修课较之必修课更应突出选择性和个性化。即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愿望,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注意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是设计、构拟选修课程的初衷。重要目的是强化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培养学生有特色的学业素养和人格特征,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和特长,获取多样化的成功。在这样在教学中,首要因素是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化特征,这也就是要顾及学情。在同一选修模块中,有的学生对这个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兴趣,有研究基础,另一些学生在另一专题、单元或领域有基础,可充分尊重其学习需求,准许其在学习探究的领域、角度有所侧重,尽量使学生各取所需,同时也要使其各尽所能。教学内容不要仅以教师一个人的设定作为目标。如中外诗歌散文模块,某一诗歌专题的内容,有的学生愿意研究其情感、意境,有的愿意研究诗人的创作背景,有的愿意研究其翻译的准确性很多学习任务的差异,课内要尽可能让学生自选。笔者有一个想法:选修课学生有所选,才能有所修,否则这个学习就没有什么特性了。当然这并不排除教师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统一学习,而是要注意两者相结合。这是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选择。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也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统一学习、个别性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资料索引研究式、专题辩论式、论文写作式多样化的方式都可在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但重点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宜总是讲授和灌输,一定要将学习的自主权向学生倾斜,要将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习个性化了,多样化了,主动性起来了,有了探究与合作,这个选修课就到家了。因此,选修课在教学上的核心问题仍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问题。

第二个基本点是选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的处理要适宜。选修教材多是高校某一专业领域的资深教授(学者)所编,注重精深和系统,未必适合高中学情,同时高中不同于大学,高中学生的语文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不是高校中文专业专门化的、深入的研究,要防止类同于大学课程,不宜深挖、深究。教学要量力而行,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与本地本校学情不太相符的要适度增删。

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第三个基本点是要遵循并围绕各选修系列的特点,根据选修课不同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模块系列,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如:文学欣赏类的课,要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掌握文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重在审美,重作品情感与人物的把握,重体验与感悟,要诵、读、评、议相结合。对应用与实践类的课程,如新闻写作语言文字应用写作语言规范与创新,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适当采取模拟现实情境、展开调查、实地活动、专题探讨、多种方式训练等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对话、表演、写作等活动,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在体验、应用和实践中提高其语文素养。探究类的课程,如文化论著研读,重点要放在论著内容、观点的解读与探究上,通过质疑问难、探查讨论、深入思考,在展示、汇报、交流、辩论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不同的观点争鸣,以积累文化底蕴,开阔文化视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

不管如何因课制宜,选修课的教学总体上应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将学习方式的转变放在首位。

模块考评:摆脱急功近利思想,着眼于发展性评价。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校将新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高考挂上钩,教学中仍以高考训练的模式套新课改,处处以训练为本,学习过程从头到尾都是练题,且试题又深又难,与高考的结构、题型一模一样,教学上急于获取模块学习的高分,欲使学生高考成功。这是有些急功近利的。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一个模块半个学期的教学时间怎能达到高考的要求?况且新课程也不是引导每个学生都去追求100分,而是要求学生基本达标即可(课程标准只是提供一个基本要求,并不是最高要求),评价也是采取区间区分(达标即给2个学分),不提倡精细区分,故在新课程的考试上不能随意提高考试难度,更不能让学生沿着传统的高难度的高考模式去检测,不然会让学生对语文新课程的学习产生挫败感和无成就感。过于急功近利,将高中教学的每一步每一方面都套上高考的枷锁,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是非常不利于课改的。

在学分评价上,应当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总的来说,终结性考试权重不能太重,而是应将学生修习的课时记录,学生平时的作业、活动、态度及成果,均纳为学分认定的依据,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

在检测方式上,应该将笔试与各种形式的考核结合起来。如选修模块的测试应努力追求多样化,尽可能地尝试体验式、作业式检测。可以是开卷笔试式,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可以翻阅有关资料,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可以当堂作答,当堂交卷,也可以延伸到课后。可以是小论文式,由教师或学生集体命题,学生选择进行写作,文章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有理有据,不求其专和深,只要学会发表见解、合理组织语言即可。可以是口试式,由教师或学生共同设计问题,学生当场回答,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表达、思维等语文综合能力。可以是讲演式,由学生自行设计题目,最好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某一专题作出讲解,也可就曾从事过的语文活动、观赏过的影视作品、书籍进行宣讲,向全体同学做出较全面的介绍。诗歌和散文课可有一些背诵、朗读考试,或创作的成果评比展示;中外戏剧教学可让学生编排小型戏剧进行表演;应用性的课程,最好有实用性的设计。总之,一定要谨慎对待旧高考题对选修课考查的渗透,积极探索新型的、开放式的、发展性的评价路子。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

通过以上对中职学校教育学生状况的分析,以及近几年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我校逐渐地确立了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主题化仿真性专业实训基地,逐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实践教学环境,有利地强化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实力。

2.1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

近几年的努力,我校的招生人数连创历史最高,办学规模达到了我校现有条件的理想状态,这与我校积极面对学生现状水平,因地制宜,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分不开的。

以来,开始重点抓实训基地建设,曾经得到了国家重点扶助资金和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资金支持,近几年设备已累积近1000万。一直以来,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我校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取得了进展,特别是投入的资金实现后,使我校已初具规模的四个实训基地有了质的飞跃,我校的汽车类、机加类、机电类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完备,技术更加领先,使其在锦州乃至辽西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为我校打造品牌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物质基础。

2.2按照中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应作为一个系统来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环境。

以我校的汽车专业为例,汽车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主要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中各项基础技能,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通过相应项目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基础环节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专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以汽车各大系统为重点进行设置,以拆装、操作、检测等要素为技能培训平台,要求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训练,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排除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是多元的,建设资金来源有学校自筹、财政拨款、企业资助等渠道。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以数控专业为代表的机加工实训基地,技术上比较先进,配套比较齐全,具备相当规模,我们与锦州市烽云机械有限公司共建了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培训中心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和管理,烽云公司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价值达500多万元。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中心,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引入校外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共同建设合作教育基地,营造高水平的训练环境。这种模式可以规避学校的经营风险,使学校的设备得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得以发挥,学生能够就近参加生产实习,并为本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创造条件。

2.4校企联合建设校外顶岗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也是对中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的,在真实职业环境下的岗位实践,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

我校汽车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安排了3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预就业顶岗实习的一个学期中,我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供需关系和条件,使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目前,我校与沈阳机床集团、辽宁曙光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了广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企合作中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

2.5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职学校对外承接培训任务,可为学校提供一定的生源和经费,盘活了内部资源,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实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完善软件,改善硬件。中职学校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习实训场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面向社会开设长期或短期、高层次或基础层次的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培训等。我校现已成为锦州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普惠制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被市人事局确定为工人晋级考核培训基地,锦州港确定我校为工人转港培训基地,每年为社会培训近多人,培训的工种涉及电工、电焊工、汽车维修工,道路与排风、水暖、油码头操作工、家电维修工、制冷维修工等九个工种,有实训基地的基础支持,培训质量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多次被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授予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就业率。

在搞好日常培训工作的同时,实训基地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申请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点,完成了职业鉴定所的评估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审批以及普惠制学校的审批,扩展了鉴定的工种,使受训者在实训基地培训结束后可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生如持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大大提高就业率。我校实训基地就能进行初、中级的汽车维修工、车工、钳工、维修电工、电焊工、数控车床、制冷设备维修等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证。

2.7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实训基地要有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把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从长远利益出发,除每年选派一些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外,还认真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层次的技能大赛,同时与企业联合,一方面,鼓励和安排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合作企业生产第一线中去熟悉企业的现代生产技术,直接从企业获得的信息反馈,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从行业和合作企业中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相关职业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结构,使理论型与技术型教师相互融合,推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总之,我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以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我校实训基地的水平,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本文简述了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方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电气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技术人员掌握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知识与技能。电子电工技术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对强化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念多、难理解、抽象、难记是电工电子学的主要特点。本文针对中职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方法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难度很大。

从师资方面说,电类专业教师大多承担本专业的教学任务,机械类专业没有自己的电工电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计划,一般采用合班上课的办法,最多的时候一个教室要坐上百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课堂纪律差,教学效果不好。

(二)学生人数增加,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人数与日俱增,对目前中职教育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各地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学生入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三)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在机械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课程是比较独立的。首先,专业课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基本是没有联系的;其次,报考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兴趣爱好也在机械方面,对电工电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电类专业的教师既要带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带机械类的'电工电子,而在授课方式上仍用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授课的模式,没有摸索出一套灵活的授课教学方法。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课时比较少,考核方式落后。

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体系里面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少,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一般是包含在理论课时里面的,这使得电工电子实验课时所占比例就更少,有些课题甚至没有实验课。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以批阅实验报告作为主要成绩的标准,而不是直接考核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考核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设备缺乏,实验内容落后。

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成的,其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职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加上连年扩招,在校生人数剧增,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实验课程的需求。

(三)实验教师的缺乏,实验经费不足。

相比本科学校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职实验教师很少,很多实验由理论教师完成,因为这些做实验的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他们就没有充分的时间根据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开发出新的实验项目。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地方办学,决定了实验方面经费投入很少,很多耗材的购买不足。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理论教学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电子里面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解决这一些困难。例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作用的时候,教学的难点是电流的分配及放大作用,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总是觉得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果学生看到的模拟电流在三极管输入回路是以微小的电流量流动,在输出回路中形成的是很大的电流量,电流的量的比例和电流的流动方向就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再来讲解分配和放大的问题就容易多了,变“抽象”为“形象”,其规律学生就能很快归纳和总结出来。

(二)实践教学方面。

1.实验内容应增强实用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获得过硬技术应用的能力,因此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实验课内容大多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加强理论学习的认识性而设置的。应突出电工电子在机械类专业的应用,如增加机床电气控制实验,减少电工基础的实验。

2.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实验授课大多是教师先演示,然后由学生依照电路的连接,按照实验的步骤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体现电工电子的实用性,我们可设计一些题目,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报警电路、流水彩灯、门铃电路等。学生在排除故障和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能得到乐趣,而且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建立兴趣小组和开放实验室。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同学们普遍感兴趣的小实验,如电子钟表设计、收音机维修等,这样就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施展空间,从而让他们调动周围同学的积极性。开放式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有所选择和侧重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从而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开放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当然,我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目前离全面开放的教学模式还有一定的距离,如设备不足、师资短缺等,但建立全面开放的实验室是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总之,机电不分家,机电一体化产品必将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电工电子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依赖于数学知识,又以物理为基础。但教学任务重、时间短都加大了这门课的学习难度。电工电子教学的改革无止境,还需要认真研究,深入讨论。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用于实践,切实做好电工电子的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8).

[2]孙守霞,孙海英.浅谈多媒体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8).

[3]张宏,曹伟.浅谈电工电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科技信息,,(10).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二

摘要:职业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近些年来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教学;职业素养。

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热”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加上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转型速度的加快,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强的人才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每年我国有上百万的毕业生,能否顺利地就业,除了需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外,职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因素。职业素养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到生活中,是指通过教育、劳动实践提高自我修养的途径。劳动者为完成工作任务,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综合素质,通常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个性、职业文化四个方面。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就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中,密切结合职业的实际需要,将职业文化和职业意识等内容深刻地融入教学环节中,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是面向媒体、广告包装、装饰设计的管理、服务等实用性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从事该行业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创意能力。

第一,项目化课程教学是现今教学环节设计采用的主要模式。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为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化课程教学教师以分组的形式教学,教师给定同学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制定计划,共同学习及完成作品。第二,项目化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项目化课程教学在教师扮演角色、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和实践能力上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于视觉艺术设计的学生,更注重的是从实践活动中找到灵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化课程教学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特点。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程序大致包括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记录等。

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现今的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除了注重专业的知识外,还有对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的看重,而这些在课堂的教学中是没有体现的。所以,必须专门进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二,从社会的现状和学生本身来讲,现在社会就业非常严峻形势,社会对人才的选拔也比较严格,除了拥有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且,现在刚从学校进入社会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责任感、诚信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所以,进行职业教育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第三,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大致包括职业态度、职业技能、思想道德及职场规则等内容。通过分析,我们对项目化课程教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员,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将项目化课程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具体地简述如何将项目化课程教学与职业素养充分地结合起来。第一,教师在课程开发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教师进行简单的口头说教,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相结合。而在将职业思想与项目化课程设计具体的结合时,不能做空白的想象,必须对相关的工作岗位做好调查,获得具体的数据、资料,然后将其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并且在安排项目的教学中,努力的挖掘每个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中隐藏的环节,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贯彻到每个环节中去。最重要的是,现在教学的设计注重以学生的基础素质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的素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再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既能做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难易要适度,即保证体系的完整,又能保证设计环节的层层递进。例如,在视觉艺术实际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中,要对目前此专业的市场人才的需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在广告行业对于此专业的要求,是必须有充足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必须要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第二,课堂教学设计渗透职业素质的培养。一是创造真实的职业情景。项目化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式教学转为情景式教学。学校教育更多地融入真实环境,在职业素质的培养中,教育教学可以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这种方式的选择对职业素质的培育及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视觉艺术设计的职业情景的创设中必须融入职业文化,建立专门的实训室,对于视觉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要为其建立三维的立体设计空间,给予其立体设计感。二是创新教学模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中心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素质核心能力的培养,最基础的是学生岗位职能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例如,视觉艺术设计的广告设计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针对设定的主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自己的创意制作出能够吸引人的眼睛,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给看过广告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在一次学习中,教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设计情感,让我们用最直观的办法去体验物的直观感觉。因为一切二维和三维东西,最直观的体验无非是点、线、面的结合,对设计元素最直观体验与视觉的构成有着直接的关系。三是改革教学方法。正如上文所提到过的,项目化课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学生的情趣、爱好为主,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充分利用项目化教学的开放、实践、自主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四是改革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以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

原有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很难注意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尽管是在强调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这种课程评价体系无疑隐形地抹杀了职业素质培养的存在感。所以,教育教学中要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的核验加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艺术类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凭借学生设计的作品来初步地判断该学生的品格特征,如一个学生在设计时善于用直角表现事物,而直角给人的感觉是自制性强和比较理性;如果比较多的使用锐角,则表现的是积极和主动,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如果使用钝角,给人一种慵懒、被动的感觉。

2结语。

现今,企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专业的职业素养。所以,在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将专业的职业素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潘雪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讨[j].经济师,(03).

[2]王玉.职业基本素养,项目化课程教学中的模式探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0).

[3]俞建军.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讨[j].科技导刊,(18).

作者:杨帆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是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可代替的。如何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这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面临的极大挑战。笔者结合多年来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教学改革的情况,探讨了中职学校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基地。

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科技进步、劳动组织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招生市场的竞争对学校的声誉、就业率的提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致富、下岗再就业等政策的推广也呼唤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这里结合我校的情况,探讨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特点的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中职学校现状及分析。

1.1学生基础较差。

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表明,数学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除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外,还表现为极高的离散度,既有文化水平较高甚至很高的学生,也有水平很低的学生。

从实际情况看,中职文化理论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我校多年来,从夹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我校还结合分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让所有的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功经验,为实训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2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导致学习自觉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不会”,使中职学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一进中职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只是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仅有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职业学校教育的全部任务。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其内容、方法都必须可以指导实践或者是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对于职业学校是其生命力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图片。这种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学生精力易分散等。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面对今天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在我们学校,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教学逐渐成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尽可能多的采用实物教学演示方法让学生接受。

1.3教学内容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倒置。

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学时有限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要大胆进行改进,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多年来我校教学内容的筛选基于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在此标准基础上设立能力指标体系,以“够用”为原则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和就业信息反馈,结合学校特点,给予动态的调整。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使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四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能够领悟﹑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重要的,师生之间还要有一种默契和和谐,使课堂在一种寓教于乐中度过。

怎样构建有效课堂?

首先,要重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新课改中,当我们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重视(或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文本解读,就中学教师而言,主要是指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弄清一篇文章的主旨及支撑这个主旨的语言形式。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语言表现形式上的特点,使之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为敏锐。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吸收一些写作的营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全面的提高。”

如《散步》中一个“熬”字,我们感受到“母亲”每况愈下、弱如蛛丝的身体,感受到“儿子”一次次忧心如焚的煎熬、无可奈何的自责、虔诚神圣的祈祷和有惊无险的庆幸。

文言文关键词句的解释、翻译、疏通以及必要的反复斟酌推敲,虽然不是我们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应该始终是我们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之一。迷失了这一点,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会步入误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以”解释“以为”也讲得过去啊,为什么解释“因为”更好?这就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由,或者把情由跟学生讲清楚。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虚词的解释问题,它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出诸葛亮的谦逊品格有的老师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展示新课改风彩,在对文中词句只作蜻蜓点水的讲解或教师问、学生答之后,就急于进入研读讨论、拓展延伸之类的教学环节中了,生怕快下课了,听课老师欣赏不到他(她)的表演了。

多媒体的声频并茂、形象直观等特点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很难比拟的。但目前的课件制作技术不可能做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反之,再好的课件也代替不了课堂生成中的动态的情感体验,代替不了师生对文本的生成性的深度解读。

当然,长期扎根在(或者当我们深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第一线,面对现实的、复杂的课堂,可能往往困惑多于收获,烦恼大于快乐,这时我们难免急躁、生闷气,甚至很不冷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老师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也是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但我们一定要学会把握度,生气之后千万不能泄气。因为学生泄气,或许就泄掉一个;而我们泄气,可能就泄掉了一个学科,实际上就是泄掉了一个班,这样还谈何实效。

总之,学有所得,是课的质量的生命。无效、低效,就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因而,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有效,是教师教课的底线。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守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位好的教师懂得关注教学的生成性,懂得课堂就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听过许多教师的语文课,放眼望去,很多语文教师认为不采用多媒体课件就是保守,观念不先进,于是课前总会不惜一切人力物力挖掘一切课程资源为大家呈现“视觉盛宴”。当时作为初出茅庐,还在实习阶段的我听完他们的课总是兴奋不已,我想语文课原来也可以这样上,因为印象中前的语文课堂就只有一本语文书一支粉笔,偶尔遇到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黑板上挂上一幅插图也会让小小的我们激动万分。作为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模仿成为了新教师的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后我花了许多时间来研究课件,期待我的课堂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每一堂课我都会采用ppt教学,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许多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失去了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许多次质问自己,给学生留下了什么?答案总是否定的,在这些花哨热闹的课堂背后,折射出太多的浮躁与放任,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今我让自己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对话,看了许多著名特级教师上课的影像,例如于永正,孙双金,薛法根,窦桂梅等等,他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感和灵动性,简约大方,幽默风趣,总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你的眼光,让你知道这就是真实的课堂,没有了强塞的观点,强加预设的环节,跳出了预设的“圈”,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历里走出来,不断优化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最真实课堂带给它们的无穷乐趣。

摒弃课堂中花哨作秀的成分,还原最纯真的课堂,真真实实学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踏踏实实学做人,让课堂从“强加预设”转型为“关注生成”的课堂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学有效性的成功保证。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奥苏泊尔也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该说,语文是学校各学科中学生兴趣最浓厚的,但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在围绕着考试指挥棒转,这样的语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不教,学生不愿学的必须教、必须学,原因只有一个:那是要考试的内容!学生不应成为考试的机器。尽管他们年龄还小,但他们首先是人!人的生命是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的情感的唯一载体,尊重人、尊重生命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要务!我们不应该坚持教材要学生学习些什么,也不要想当然地替学生作决定该学些什么,更不要说因为要考,你就得好好学习这些。倾听一下学生自己的心声,让他们来决定该学些什么和该怎样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们的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以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最能体现出来的。也只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上,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长盛不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的主人。

我们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斥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因此,将课堂视为师生的生活非常必要。教师要热爱自己的生活——发自内心地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才会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和创造力的。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作用,更体现在对语文教学的职业认同和愉悦。只有对语文有兴趣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有趣味的课堂、培养出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也才能使语文课堂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最后,优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个人成长的生长点。当我们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时,总会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不断地反思。教师需要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有效。在上习作课时,我总是怕学生领悟不到习作的中心思想,于是在学生练习打草稿之前,我总是习惯读上一俩篇习作范文,供学生参考,但几次下来我发现许多学生的文章千篇一律,大部分学生喜欢模仿范文的框架,甚至是范文的内容。原来是一番好意的我没有想到在无形中给学生画了一个圈,由于思维定势,很少有学生能跳出这个圈,在我朗读范文的过程中他们的脑海里也已经呈现了本次习作的一个大体框架,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空洞琐碎,没有了思考,没有了创意,只是一味的模仿,这样的文章很难打动人心,当然也就无所谓是一篇佳作了。

事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的总结是这样的:对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言,朗读范文或许能给一部分学生带来一点思考,让他们在范文中找到本次习作的感觉,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带来新的灵感,注入新的活力;但对于我们班而言,基础差,底子薄弱,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在这之后我将范文的阅读放在最后一个步骤,相对而言效果更好。

作为新上岗的老师,需要不断思考总结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得失,将教学反思放在一个更高的理论实践高度,为有效教学开辟一个更广的空间。对于新教育理想的追梦人,我们需要把追寻“有效课堂”当作永远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营造一片教育的百草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语文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我们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前要深入研究教材,盘活教学的资源,精心预设,让学习的内容“活”起来;课上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身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心智之灯“亮”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构建一个智慧、灵动的课堂势在必行。

为了构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潜心会文本,积极落实生本教育,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五

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经验,通过名牌专业建设,带动辐射其他相关专业建设,达到资源共享、提商办学绩效的目的.

作者:周文娟郭小春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3300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09“”(34)分类号:g640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教学资源

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论文篇十六

摘要:文言文中包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国学精粹,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阐明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包括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方法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等几方面,同时还阐述了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几个原则,希望能够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而贡献一己之力。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学意义重大,有助于发扬传统文化。但是,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常常以偏概全,一味地强调其严肃、深刻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其生动、灵活的方面,部分学生感觉这方面内容不易理解,于是形成了一定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丧失信心,并且还对语文课程的教学产生负面作用。

1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

文言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基于高中语文教材,不断向外拓宽,尽量使课本走向历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深受感染。笔者在文言文授课过程中,设置相关讲座,例如《国学知多少》、《汉字之王》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感性的认知。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后期的拓展欣然接受。具体以《汉字之王》为例,告诉学生汉字是我国的发明,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凸显了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促使他们形成自豪感、自信心。通过举办讲座,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令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宽。同时,拓宽学习空间需要确保语文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融合。考虑到文言文与现在非常遥远,因此,教师应当把过去和现在进行联系,特别是许多励志型文言文,可把现在的许多热点时政新闻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将文言文《崤之战》与电视剧《赵氏孤儿》进行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不但应强调学生对句式、虚实词的掌握能力,还应当注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第二,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满足他们认识的心理发展规律,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使他们慢慢积累,最终才能够厚积薄发;第三,教师应当告知学生,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考试,旨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第四,应当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创新,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爱上文言文,主动进取。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不容易学习,要是老师可以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这样就能够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第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文化修养,第二,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语言来掌控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精心准备,尽情发挥。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重这方面,常常在文言文授课中穿插诗歌、对联、趣闻等,收效明显。

4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

根据内容,将高中文言文划分成5种类型:(1)记述文,包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作品;(2)议论文,包括《过秦论》等作品;(3)人物传记,包括《廉颇蔺相如传》等;(4)山水游记,包括《赤壁赋》等作品;抒情散文,包括《滕王阁序》等作品。各类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点,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其基本知识进行讲授,又要按照作品内容科学地分析人物、体会其风格、研究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领略其内涵,使他们体验到其中蕴含的美感。讲解各种作品过程中,还应当把握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记述文,应当认真梳理事件,讲授历史常识与背景,从言、行等环节加以对比。对于山水游记来说,应当将寄情于景,这样除了对于景物的描绘,还有一部分抒情和说理的部分,使他们领悟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对于人物传记来说,主要是利用人物的言行来深入研究其内在品质。对于议论文来说,应当使他们总结其论点,掌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领略其中的智慧,最终使他们有所启发。对于抒情散文来说,应当认真对语言进行赏析,然后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不同类型的文言文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因此就必须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综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很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开发资料,进一步拓宽学习空间,教学中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同时,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如此,还应当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认知,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各种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妙建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2(35):8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457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