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0:48:09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7 10:48:09     小编:翰墨

教案涵盖了课程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教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这个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教完《对称、平移和旋转》,发现学生在掌握旋转这一知识比较难。让我思考很多,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以及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设计图案。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我注重创设情景,先让学生玩一个颠倒画的游戏:可爱的笑脸图颠倒后成了哭脸、满脸皱纹的老太图颠倒成了带着王冠的美丽公主、老渔翁坐着船在平静的`湖面的捕鱼图颠倒成了大鸟叼住了小人的画面、神情严肃、发怒的老兵成了戴着礼帽面带笑容的老人,通过让学生逐个想象出每幅图颠倒后的画面来层层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公路收费站道口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动态情境,分别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再让学生把这种旋转方法类推到平面图形的变换上,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这一层次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提供灵活空间,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机会,并让学生想办法验证得到正确的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研究美丽的热带鱼平移的距离;再让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教师适时结合多媒体课件随机移动热带鱼的每一个特征点,在多次数热带鱼任意一点的平移结果后,学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质,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五、培养审美情趣,体会数学方法的价值。

结合数学学科活动,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中的对称,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团中的应用。接着让学生按要求做出美丽的图案,最后让学生综合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进行交流和评比,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的同时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二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课件、学具。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全课: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三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

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活动一:用手中的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同桌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活动二: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小组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2、认识对称图形。

板贴展示学生剪出的图形。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吗?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不是对称图形。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展示,让学生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在哪里?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它们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哪个数字是对称的?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图形?

四、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吗?请同学们课下交流一下。

案例二: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下册p30——31页的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游戏一、拉圈圈转转。

游戏二、开火车。

让学生感知游戏运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抽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场看更好玩的游戏,在玩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

三、自主探索,归纳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1)师导入:拿出手工制作的小房子在桌面上向前推动,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得出:小房子所做的运动是直直地运动,这种现象是平移。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举例说说。

(2)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3)请学生伸出手,模仿一下这些平移运动(出示课件开抽屉、推拉窗户、拉杆箱、工厂的传送带)。

(4)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过渡:教师出示玩具小汽车做直线运动,让生观察并思考小汽车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说出玩具小汽车的车身运动是平移现象,小汽车的轮胎的转是旋转现象。

2.生活中的旋转。

(1)课件出示例3的三副图: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请学生伸出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运动。

3.区别平移和旋转。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两幅图中的运动方式,区别平移和旋转的不同。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选代表汇报,然后教师板书。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四、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1.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摆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小汽车的方向和大小不变。

2.学生在小组内拿出学习单,独立完成练习题。

交流展示汇报。

五、欣赏之美,体验成功。

1.欣赏几何图案,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美的魅力。(课件展示中老师进行讲解)。

2、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

直直地运动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方向不变方向改变。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3、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么?

生:喜欢。

师:这节课我们就做拼图游戏。

二、探究新知。

(一)让学生拼图游戏,感知对称图形。

1、拖动拼接,不改变图形大小。

2、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图片?

(1)学生描述选择拼图答案的理由。

(2)师板书描述中的关键词(大小相等,形状相同)。

3、让我们设想一下,若将这种图形对折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

4、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二)、举例。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对称图形或对称物体?

生:人体、昆虫、房屋、衣服……。

(三)、剪。

1、小组讨论怎么剪。

2、总结剪的步骤:折--画--剪。

3、动手操作。挑选作品粘贴。

(四)、对称轴的定义。

师:把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生:有一条折痕。

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师:在自己剪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

三、巩固概念。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是,请说说对称轴在哪里。

2、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

小组合作,数一数有几条对称轴。

3、欣赏,感受对称美。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六

根据《标准》的规定,第一、二学段,都有“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内容,但具体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只要求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第二阶段则要求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应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本册教材在认识对称图形时,教材出示一组民间艺术剪纸图案,使学生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对称现象。然后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对称图形。下面介绍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节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一组民间艺术剪纸图案)。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很漂亮吧?在这些美丽的剪纸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它。

(教师出示课本中“猜一猜,剪一剪”的第一幅图)。

师:这是一个图形的左半边,右半边和左半边完全一样,你先猜一猜,这是什么?再把这个完整的图形剪下来。

(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同学认真的把右半边图形画下来,再沿着轮廓剪下来;有的同学把纸对折,再沿着半个花瓶的轮廓剪下来,展开后就是一个花瓶。)。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给大家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教师选择不同剪法的同学进行展示,大家进行评价,一致认为对折以后剪,展开后更像一个花瓶。教师又出示“猜一猜,剪一剪”中的第二幅图)。

师:这里也是一个图形的左半边,右半边和左半边完全一样,你先猜一猜,这是什么?再很快的把这个完整的图形剪下来。

(这时,所有同学都采用对折后再剪)。

生1:它们对折后,肯定完全重合,它们一定是对称图形。

生2:我们在剪剪纸时,都是对折后再剪的,所以肯定左右完全一样,它们都是对称图形。

师:不仅剪纸中有对称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图形,现在“请你欣赏”。(教师出示图片或课件,有建筑物,花布图案,数字、汉字、英文字母等)。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师:请你剪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咱们在全班展览。

“镜子中的数学”是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教学时,一定要让每个同学准备一面镜子,人人都按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体会到镜面的有趣对称现象。

平移和旋转是研究图形位置的变化。教材创设了许多具体情景,如,缆车沿着笔直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杆徐徐升起是平移;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的运动,小风车的迎风旋转是旋转,结合这些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平移个旋转现象。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能直观地辨认这两种现象就可以了,不必给平移和旋转下定义。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在距离上发生错误,如,平移3个格,学生往往认为两个图形之间相距三个格。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图片推一推,如,画出把三角形向上平移3个格后的图形。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和图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放在图上相应的位置上,再用手往上推3个格。使学生体会到可以根据图形上的一个点来进行图形平移的观察。然后脱离实物,请学生用一枝铅笔,把它的笔尖放在三角形原来位置的某个顶点上,再根据三角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移动笔尖,确定这个相应点落在什么位置上,再画出整个图形。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七

(一)单元的教材分析:

1. 编者意图:物体的旋转、平移与对称一样,既是显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显示世界物体运动变化最简捷的形式。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是空间位置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物体或图形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旋转现象。虽然旋转和平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比较起来,旋转现象直观上特征更明显,更易于识别,因此教材先引导学生了解旋转先行,再认识平移现象。

2.教材结构:(1)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2)简单图形的平移。

3.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旋转和平移的现象,例如;学生玩的风车和转椅等现象学生都见到过,也都玩过,有可能他们不知道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简单物体和图形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单元的知识点: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性趣的素材让学生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图形平移。

(四)单元的重难点: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1. 教材结构:(1)通过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现象。

2.编者的意图:教材选择了大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旋转、平移现象。为了加强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体验,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操作和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受与平移现象,,通过交流加深对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旋转现象,认识平移现象时,同样先让学生从书包中沿同一方向拿书、在桌面上推书本,通过这些常见的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3.已有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称现象,并在生活中见到过旋转的现象。

4.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

5.课前准备:让学生准备好风车,教师准备好旋转和平移的课件。

1. 教材结构:(1)理解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的含义。(2)画平移后的图形。

2.编者的意图:首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平移长方形纸片,了解平移过程中的两个因素,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弄清纸片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时平移方向和平移的含义。第二个环节,在试一试中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已有经验:学生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旋转和平移现象。

4.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5.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做风车: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在室内或室外让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3.让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一说风车和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然后教师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旋转现象?也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素材,说出旋转现象,再交流自己知道的事例。

三、做一做:

1.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取书和推书的动作。(教师要提出要求。)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刚才做的取书、推书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行移动。交流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然后教师说明书本等物品的运动就是平移。

四、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交流时,教师和学生要对所举事例谈谈感受,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平移现象。

五、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

第一题:这是一道自主性、趣味性强,又能表现学生理解知识和创新的题目,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二题:图中的平移、旋转信息非常丰富,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的空间。(如电视机的旋转、柜子门的开关等都是旋转现象;抽屉的抽拉、屏幕开关的左右移动等都是平移现象)。

第三题;可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玩陀螺:这是一次实践活动,课前由学生准备鞭子和陀螺,课上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玩陀螺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课下玩一玩,或让学生到室外表演一下,还可以举办一次陀螺比赛。

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画平移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边操作,边交流。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和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处,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二、试一试:

(1)画出想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

2.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一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二题,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另外,平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如,小羊先向下平移3个方格,再向左平移3个方格可以吃到草;还可以先向左平移3个方格,再向下平移3个方格也能吃到草。

第三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四题,这是一道开放性、挑战性很强的题目,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放行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也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战事自己平移后的图形,另一个同学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反思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八

1、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2、我能说出生活中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

3、我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课件出示8个运动的画面:升国旗、缆车、小汽车、火车、纸风车、风车、风扇、时钟。

想一想:物体在平移的有:

物体在旋转的有:

1、小组汇报,说出分类的'理由。

2、联系实际,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运动着的小汽车、火车、升旗、滑滑梯。

想一想:平移有什么特点?

看来物体不久可以()平移,也可以(?)平移,还可以(?)平移。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本身方向(?),物体沿()移动。

课件出示:旋转又有什么特点?

旋转是物体围绕(???)或()作(?)运动,本身方向()。

3、边说边做。(课件出示)。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小组内说说。

5、全班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

1、小树向()平移了(?)格。

2、鸭子向()平移了(?)格。

3、房子向()平移了(?)格。

4、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1、先找对应点或边,后数格数。

2、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多少就可以了。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具准备:

投影仪、实物展示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

(出示“大风车”的图片)这是什么呀?这个风车还没有制作好,你能帮着完成吗?找学生上台完成风车的制作,注意观察风叶制成前后运动方式的变化。

(接着分别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态画面,如:火车、螺旋桨、电梯、风车、观光缆车、钟摆等等)。

(同时出示6个画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划比划。

揭示课题:像上面这三种(即火车、电梯、观光缆车)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像下面这三种(即螺旋桨、风车、钟摆)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1.判断下面哪些物体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8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感知平移的距离。

三(3)班有一群善于思考的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仔细观察!(播放小房子移动图)。

小房子向哪平移?(右)。

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观察的?在小组里说一说。

(2)理解平移的距离。

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带着学生一起数屋顶的移动格数。再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你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数一数吗?(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还有好多学生想汇报的,则要求他们与同桌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3)练一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你是怎样想的?(先填好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四、游戏:“猫抓老鼠”(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六、课后作业。

完成书上82页第3题。

七、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十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

3、能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0,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的旋转。

一、平移。

2、认真读信息窗2的6幅图片,你能提了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

3、认真读课本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

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

温馨提示: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集中交流:怎样才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

先向左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或者先向上平移格,再向左平移格。

温馨提示:(1)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2)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4、刚才你学习了关于平移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做课本自主练习p23页1、2、3、4题。

二、旋转。

1、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

2、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现象。

3、转杆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你发现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一是在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转杆下端的点是固定不动的,这是旋转的中心;二是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都是90°。不同点是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不同,正好相反。

4、温馨提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1)钟面上,时针从12转到3,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

时针(顺、逆)时针转了90°。从6到3,时针(顺、逆)时针转了90°。

(2)你能区别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吗?

顺时针逆时针。

5、仔细观察课本信息窗2上的风车图,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三角形的、形状不变,只是发生了变化。

四、做课本25页5、6、7题。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41—43

【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难点:(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录象、平移和旋转动画、房子平移演示过程等)、格子图。

学具: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椅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跟着我的口令做运动。(向右转,向左转,向前一步走,向左走一步)通过让学生做运动,有意识的将学生做的运动和本节课要学习的物体的二种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很快的从自身的运动过度到物体的运动当中去。一下子就导入了课题。

(二)、初步感知,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今天小华也想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象)你们能仔细观察汽车、高空游览车、转转车、划船是怎样在运动的吗?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老师总结出像汽车、划船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高空游览车、转转车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高空游览车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高空游览车是旋转现象等等。

(四)、故事引趣,平移距离

2格、5格、7格等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辨析、验证,并播放动画,引导学生确定点或边所对应的移动情况,从而使学生认定平移几格的方法: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或某一个点确定平移的距离。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完成其它三个方向的平移,老师收集学生资源进行展评,最后老师再完整的演示平移过程及结果。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等学生做完以后,教师用一根线栓住一只粉笔旋转,让学生判断,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又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紧接着推门问: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像刚才粉笔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旋转的现象。在这里通过老师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难点。

2、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涂出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第三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用—表示)?哪些是旋转(用o表示)?然后抽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判断。

(六)、师生共同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1)数学欣赏(播放课件)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平移与旋转的力量,一起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吧。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呢?

(2)师:其实,平移和旋转的力量远不止这些,还有那些艺术家运用平移和旋转还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你们想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吗?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加出色、更漂亮!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现象旋转现象

直直地移动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方向不变方向发生改变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3和例题4。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判断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哪种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4、能说出生活中的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实践操作法。

合作交流法讨论探究法。

课件、学具。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28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2)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

(3)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

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平移)。

b:旋转:大风车、摩天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旋转)。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的现象和特征。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的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三、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34页第7题)。

2、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33页第4题)。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课后活动.

作业布置:

练习七的1、2题。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平移:电梯升国旗拉抽屉。

生活中的旋转:风车摩天轮方向盘。

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十三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产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用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

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平移距离

相关挂图、方格纸、小三角形卡片

1、情境导入:这节课我们去新农村的加工厂去看看,看有哪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观察画面。

2、教学平移与旋转

(1)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

学生:传送带、排风扇、升降机、车轮、电动门、电扇等。

师:请大家想想,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我们按它们的运动方式给这些物体分类。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传送带、升降机、电动门它们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平移。 排风扇、车轮、电扇是围绕一个点转动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电平移。

(2)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找平移现象,并用手式做动作。

(3)、自主练习:完成书59页第1题,集体订正。

3、学习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

(1)、数平移的格数

师;有一个三角形要在方格纸上向左平移两格,大家能帮帮它吗?

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移动三角形并与小组同学讨论自己移动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讨论结果,老师做总结:

从上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看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距离方法比较多,抓住图中某个点看这个点平移后所对应的点的距离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2)、练一练

观察下图,说说每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

4、总结:

(1)、师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2)、 师将一个画有笑脸的三角形出示在方格纸上说:今天在这堂课上同学们表现非常棒,大家帮助了小三角形,小三角形非常高兴,它让老师对大家说:“谢谢了!”

公开课教案

油田第十三小学亓艳苹

二0一0年十一月

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后的反思

近日我校组织教师在校园里开展了讲公开课活动,为能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备课,制作教具、学具,可以说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然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还是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的学具制作的有些小,纸卡上的方格画小了,学生在上面不好画图形,三角形卡片也让学生用起来比较费劲,使学生不能自如操作。

二、在课堂上表现的有些紧张,致使课中的有些内容讲解的不清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180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