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媒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教案范例,取长补短。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一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谈谈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从而引出赛龙舟这一主题,带学生感受那壮观热闹的场面。
(谈话紧扣单元主题传统节日,由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热情,拉近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读课文,你一段他一段,标出自然段,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初读课文时,既提出明确的要求,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桌合作时标出自然段,互相纠正字音,自读与合作读相结合,初读比较充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用心体会,你觉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龙舟比赛?默读时可以把让你有所感悟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按照这样的句式和同学说一说:
我觉得这是一场__________的龙舟比赛,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体会到的。
生按照学习提示合作学习。
2、集体反馈:
a、这是一场有民族特色(好看)的龙舟比赛。
指导朗读描写龙舟威武的样子。
b、这是一场壮观的龙舟比赛。
(播放短片:龙舟比赛场面)。
从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欣赏几幅桨手的图片,从他们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通过刚才的理解,感受一定又不同了,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部分内容,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c、这是一场激烈的龙舟比赛。
投影:最前面的……咬得可紧了。
你能把“忽尔……忽尔”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如果把“咬”字换掉,你打算用上哪个字?作者单用一个咬字就写出了赛龙舟的激烈场面,用词是多么准确啊,同学们朗读的时候也要抓住关键词,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自己试试吧。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场面描写:抓住典型的事物写具体,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d、这是一场热烈(热闹的)龙舟比赛。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观众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赛龙舟的的精彩及热闹场面)像这种写法我们称为“侧面描写”。
欣赏诗:屈原已死三千年,招魂野祭五月前。龙舟迅疾如流矢,万人喝彩青潭边。这两句诗从从龙舟的迅疾;从观众的喝彩写出了赛龙舟场面的激烈和热闹,在写法上和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课后思考题: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赛龙舟的场面的?这一问题巧妙地设计转化为一道开放题:我觉得这是一场——的龙舟比赛,我是从——这句话中感受到的。以此引导学生展开个性阅读,个性理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开放题的设计既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又不拘一格地随着学生的读书反馈,使预设与生成浑然一体,同时,注重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体会了作者的用词准确、场面描写的精彩,以及侧面描写的运用等写作特点。恰当地引入一首古诗,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力,又使课堂富于变化,充满人文气息。)。
四、引发思考揭示意义。
赛龙舟这项活动为什么能从古代流传至今?它仅仅是一种竞赛吗?赛龙舟这一端午民俗除了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带着激动、自豪的情感齐读最后一段。
(教材即资源,启发学生思考,带着激动与自豪的情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赛龙舟的意义,学生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五、回顾总结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作者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情况和现场的观众四方面写出了比赛的热闹场面。使我们如临其境。布置小练笔,仿照课文写法,从几个方面描写一个场面。
(学以致用,回到整体,简练地总结课文,布置仿写练笔,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六、拓展延伸引向课外。
通过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一事,引出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我国其他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以此来弘扬传统节俗。
(拓展话题发人深思,再次紧扣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一堂好课,结尾是仍耐人寻味,引人思考的。)。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二
1、了解龙舟的外形特征。
2、运用一正一反反复折叠及粘贴的方法装饰龙舟舟身。
经验准备:幼儿有欣赏龙舟的相关经验。具备一正一反反复折叠的基本技能。
课件:龙舟实拍图、龙舟底图、扇形鱼鳞折法示意图。
材料准备:彩色纸张、胶水、水彩笔、油画棒、龙舟底图(教师可参考龙舟图画一只大龙舟,幼儿一起合作完成装饰;也可a4纸打印与幼儿数量相同的龙舟底图,幼儿个人完成装饰。)。
儿歌导入,请幼儿说一说龙舟的特征。
1、儿歌: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们来跳舞。吃棕子,赛龙舟,高高兴兴过端午。
2、讨论:龙舟是什么样子的?(播放龙舟图)。
出示龙舟舟身底图及操作材料,与幼儿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
——我们可以怎么装饰龙舟长长的舟身呢?
——怎样才能让龙舟底图的整体画面更丰富呢?
小结:可以使用彩色纸张折成扇形鱼鳞粘贴在舟身上来装饰舟身,再用彩笔为龙舟底图涂色、添画,使整体画而更加丰富、美观。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播放扇形鱼鳞折法示意图,引导幼儿折叠时要正反等宽,反复折叠,使折痕均活动匀,尝试使用两种颜色的彩纸重叠后进行折叠,并将折叠好的扇形鱼依次粘點在龙舟舟身上。
2、引导幼儿关注整体构图,注意龙舟与添画的人物、景物的比例以及龙舟的色彩搭配,使整体画面生动有趣。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开展“端午粽子香”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制作和装饰棕子,体验过端午节的快乐心情。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三
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能灵活和创造性地玩游戏。
平衡木一张,小椅子两张,皮球报纸若干,龙的头饰3、4个。
1、两人从两边同时走上独木桥,怎样才能走过小桥,且自己和对方不被挤到桥下。
2、两人拿一张有洞的报纸,将身体套入报纸中,变成一个“连体人”一起向前跑,尽量不让报纸撕开。
3、两人一起用身体任何一部位(除了手)拿住球向前行进,球不掉下来。
1、你们是怎样玩的?成功吗?怎样做能成功?
2、师小结:玩这些游戏时最好事先商量好办法,玩时两人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成功。
赛龙舟中秋节快到了,这段时间,经常可以看到江南水乡进行龙舟比赛。今天,我们也来赛龙舟好吗?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几个小组还可以比赛,哪组先拿到红旗哪组胜。游戏进行2"3遍。
腿部放松运动。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龙舟的特点。
2、知道龙舟竞渡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通过游戏感受赛龙舟时的激烈气氛,体会团队合作。
活动准备:
龙舟、竞赛中的龙舟竞渡、普通的船的图片;鼓,纸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竞赛中的龙舟竞渡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这项活动。
1、图上的人们正在开展什么活动?他们划的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图上的人正在开展龙船竞渡比赛,龙船竞渡的船是一条龙的形状,我们平时见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龙舟竞渡的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龙舟竞渡的传说》。
现在你们知道龙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回答。
三、通过龙舟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龙舟的特征。
2、请幼儿观察图片并回答。
老师:龙舟上有龙头、龙身、龙尾、桨、舵。龙身上会画有龙鳞,龙舟一般中间宽、两头窄,都有一个长长的龙颈,龙头装在长长的龙颈上,龙头和龙尾向上稍稍翘起,好像一只野鸭浮游在水面上,有时龙舟上还会插一面小红旗。
3、你知道江西最大的龙舟在哪里吗?引导幼儿了解上饶的龙舟是江西最大的龙舟。
四、了解龙舟竞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体性活动。
2、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后说己的想法。
老师:龙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个人没办法划龙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进行的比赛。人们在划龙舟时分工合作,一人当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桡手,随着鼓声有节奏地前后用力划,步调一致,这样龙舟就可以飞快地前进了。
五、通过游戏感受划龙舟时的合作。
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大人们划龙舟吧!现在我们来分组玩这个游戏,我做鼓手助威,你们做挠手,跟着我的鼓声一起从前向后划浆。大家动作要到致哦!不然龙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划动了。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尝试划龙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3、,刚才我们在划龙舟的游戏时,你感觉怎样才能大家的桨都是一个方向不会碰撞呢?
老师:在玩这个游戏时,我们一定要听同一个鼓声,从一个方向开始划桨,大家的速度、动作都要一致,这样才能合作完成划龙舟。所以你们看到的划龙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齐心的,才这么出色。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说龙舟的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划龙舟游戏。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五
此乐曲前部分节奏鲜明、有力,后部分旋律舒缓、生动地表现了广东地区端午佳节赛龙舟时的热闹情景,创编成集体舞,可以培养幼儿在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学习交往与合作技能,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陶冶个性。
1、引导幼儿初步熟悉广东音乐的旋律,练习进退步,学习按节奏做看龙船、划龙船等动作。
2、学习在双行队列舞蹈中交换舞伴的方法,通过用情节(看龙船、划龙船、想办法、胜利了)来帮助幼儿记忆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体验划龙船时相互配合的快乐。
1、学习并掌握舞蹈动作:进退步。
2、欣赏录像:“水乡话龙舟”。
3、塑料筐和手套等(与幼儿人数相等)。
引导幼儿初步熟悉广东音乐的旋律,学习按节奏做看龙舟、划龙舟等动作。
在双行队列舞蹈中学会交换舞伴的方法和记忆相应的动作。
1、幼儿用进退步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指导:做进退步时,要先出右脚。
2、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拍腿、拍肩的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3、感受音乐前面4句的旋律,学习“看龙舟”的动作。
(1)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意愿表现看龙船的动作。
(2)教师将幼儿编的动作与教师编的'动作串起来,随音乐与幼儿共同表演。
4、学习“划龙船”的动作(音乐同上)。
(1)指导动作要领:幼儿坐在船头(用塑料筐作船)双手握拳在前,在身体右边用力向下划,并要求幼儿按节奏动作和用欢快的表情表现出来。
(2)随着音乐反复做看龙船、划龙船的动作。
5、感受音乐后4句的旋律,学习交换舞伴等动作。
(1)以情节的形式,教师鼓励幼儿按意愿创编“想办法、赢第一”的动作。
指导:两队幼儿面对面站好,相互间的眼神、动作要有交流和配合。学习交换舞伴的动作。
指导:用戴手套的手与对方戴手套的手相握交换位置。
(3)随音乐反复两次做看龙船、划龙船、交换舞伴的动作。
6、感受音乐结尾的旋律,学习“划龙船”后胜利的动作。
指导:用跑龙套的方法,由双行变单行,边跑边欢呼,最后以进退步在欢呼声中结束,表现“划龙船”胜利热闹的情景。
7、跟着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
教师用语言或动作提示幼儿注意动作变化之处,如转身面对朋友、交换舞伴等,并注意动作合拍、协调。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六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十分盛行的一个节日。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慢慢就有了端午“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而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为什么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目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目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重视我们的节日,抓住一切教育契机,来弘扬我们的文化!
因此,设计了这节活动:《端午赛龙舟》,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的传说和庆祝意义,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1、能通过观察,探索拼搭组装龙舟木片。
2、能运用各种造型、图案装饰龙舟。
3、初步感知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1、经验准备:
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2、教具准备:
大教具,端午视频,教师自制成品。
3、材料准备:
龙舟木片套件,纸黏土,活动眼珠,酒精胶。
一、欣赏端午视频,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二、引导幼儿欣赏龙舟,了解龙舟的由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组装。
1、欣赏龙舟,了解赛龙舟的由来。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拼装龙舟。
三、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操作要领。
2、幼儿动手操作。
五、幼儿展示作品,讲诉经验。
分析与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欣赏,讨论,探索出龙舟的拼装方式,这个过程是对幼儿能力的一个提升;在装饰龙舟的过程中,让幼儿了解装饰龙舟方法的多样性,分工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最后的讲述评价环节中,幼儿通过对同伴作品的欣赏和讨论,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自豪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幼儿汲取同伴的创作经验,丰富他们对已有技能的运用能力。
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当让他们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活动中,凡是幼儿能做的事情我都让孩子自己做,如:让幼儿自主探索进行组装,让幼儿大胆装饰,大胆创作,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在积极投入,全身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开展传统节目的教育活动,能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民间风俗习惯及其象征意义,感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感受本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不仅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保持民族本色,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形式。
2017精选关于端午节贺词。
2017精选端午节常用贺词「推荐」。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七
年代:明作者:唐顺之。
南薰应律转朱旗,火帝乘离锦席披。
榴吐千花承羽盖,蓂开五叶拂瑶墀。
冰盘错出仙人掌,金缕遥分织女丝。
复道龙舟方竞渡,衔恩共许向昆池。
齐天乐。
年代:宋作者:刘辰翁。
枝头雨是青梅泪。翻作一江春水。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
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试比陈人,人间除我更谁似。
浮沉君共我里。记薰廊待对,闻鸡蹴起。昨日蟾蜍,明朝蝇虎,身与渠衰更悴。老夫病已。任采绿采苓,为师为帝。但有昌阳,倩酤扶路醉。
湖亭观竞渡。
年代:宋作者:楼钥。
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
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
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官塘竞渡。
年代:宋作者:郑瀛。
长江百里浓于醅,天风吹作云涛堆。
吾乡好事重佳节,龙舟两两争喧豗。
今人不识灵均意,祗作龙舟多竞渡。
汨罗旧事付苍烟,空有遗歌写哀些。
竞渡棹歌。
年代:宋作者:黄公绍。
看龙舟,看龙舟,
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
忽然鼓棹起中流。
年代:宋作者:黎廷瑞。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竞渡歌》由唐代诗人张建封所作,是一首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著名诗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极为传神。作者通过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诸如以“飞万剑”形容棹影上下翻飞的快捷,以“鼓声劈浪鸣千雷”比喻鼓声既响又急,以“目如瞬”形容龙目的生动,以“霹雳惊”形容坡上观众喊声突发、惊天动地,以“虹霓晕”形容锦标五彩缤纷,令人五花缭乱。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由唐代诗人卢肇所作的《竞渡诗》,是非常经典的一首咏赛龙舟的七言律诗,形象生动的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激烈场景。该诗的颔联采用“鼙鼓、兽头”渲染龙舟待赛的竞渡氛围,画龙点睛,以点带面;颈联采用“冲波、鸟退”衬托龙舟比赛的竞渡速度,视野开阔,以景衬人;全诗也寄寓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不愧为咏赛龙舟之名篇。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观竞渡》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是一首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有名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是写端午节人们观看赛龙舟的场景,表现了端午节时期热闹的场面;颔联全面描写了龙舟的装饰,赛龙舟的热闹场面;颈联进而转向了对屈原的思念,表明在端午节祭念屈原这个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风俗至今仍然存在;尾联直接抒情,诵读《离骚》,吐露了诗人生活中的淡淡哀愁。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按《隋书·地理志》:“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到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
《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关于端午节龙舟比赛的七言律诗,生动形象了描写了当时赛龙舟的激烈场面,堪称咏赛龙舟的佳篇。该诗主要记叙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当地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过弋阳观竞渡》。
宋·杨万里。
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
一声翻倒冯夷国,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碗锦标誇胜捷,画桡绣臂照江湖。
三年端年真虚过,奇观初逢慰道涂。
《过弋阳观竞渡》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关于端午节龙舟赛的七言律诗,是咏赛龙舟古诗中的经典之作。该诗是作者途经弋阳时,观看了一场激烈的龙舟赛,有感而作。全诗描写龙舟比赛场面的主要集中在前两句,通过鼓声、钲声惊天动地,两条龙舟在碧绿的水面竞相追逐,完美呈现了一幅激烈比拼的龙舟竞渡画面。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莲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官塘竞渡》。
宋·郑瀛。
长江百里浓于醅,天风吹作云涛堆。
吾乡好事重佳节,龙舟两两争喧豗。
今人不识灵均意,祇作龙舟多竞渡。
汨罗旧事付苍烟,空有遗歌写哀些。
《官塘竞渡》是宋代诗人郑瀛所作的一首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七言律诗,作者借当地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表达了对屈原的思念,同时暗含对时下境况的担忧。全诗如下:长江百里浓于醅,天风吹作云涛堆。吾乡好事重佳节,龙舟两两争喧豗。今人不识灵均意,祇作龙舟多竞渡。汨罗旧事付苍烟,空有遗歌写哀些。
《五日登北山望竞渡》。
宋·梅尧臣。
南方传竞渡,多在屈平祠。
箫鼓满流水,风烟生画旗。
千桡速飞鸟,两舸刻灵螭。
尽日来江畔,谁知轻薄儿。
日登北山望竞渡》是宋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一首关于龙舟竞渡的诗,全诗以简明轻快的语调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热闹有趣的赛龙舟场景:龙船的两边刻着无角的龙,船头竖立着高高的画旗;江面上生起了风烟,岸边的箫管奏响了古老的祭祀乐章;健儿们随着乐声,迎风劈浪,齐挥棹桨,惊动了天空上盘旋的飞鸟。
宋·黎廷瑞。
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端午东湖观竞渡》是宋代诗人黎廷瑞所作的一首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古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时节兰汤浴罢试新衣、垂杨底下看龙舟的传统习俗。诗人回忆起年少时,洗完澡,换上新衣裳,三三两两和朋友去看龙舟竞渡,少年意气风发,守着自己喜欢的龙船热情投入,加油呐喊。全诗如下: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八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粽飘香,人人心欢畅,处处花争艳,可最让人怦然心动的莫过于观赏传统而热烈的赛龙舟了。
晨光中邂逅夏的清凉,__公园里更是歌如潮、花如海、游人如织。宽广的湖面上,微波荡漾,远处十几条龙舟正蓄势待发,一场扣人心弦的龙舟大赛即将上演!
“啪”的一声枪响,四周突然静了下来,只隐隐听见远处阵阵锣鼓声。紧跟着,龙舟出现了,如离弦之箭破浪疾行。龙舟过来了,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条龙舟上都整齐的坐着两排划桨手,他们穿着一色的运动衣,拿着一式的短桨。船头还站着一个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桨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龙腾大海啊,好看极了,壮观极了!
笛声鸣响,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条条龙舟竞相冲过终点线,伯仲难分。顿时,水面鞭炮轰鸣、礼花绽放;岸边锣鼓喧天、欢声如雷。人们挥舞着、呐喊着、雀跃着,争相按下手里的快门,留下一幅幅龙舟竞渡的壮观美景。
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的赛龙舟结束了,那催人奋进的锣鼓声仍在我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仍在我脑海闪现。它谱写出一曲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赞歌。
我喜欢祥瑞和谐的端午节,我喜欢催人奋进的赛龙舟!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九
小时候,总听妈妈给我讲屈原因为楚平王而投汨罗江,从此便有了端午节,我也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原来端午节是由屈原而产生的。
相传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投江后,汨罗江畔的百姓们纷纷去打捞屈原的尸体,因此有了赛龙舟的习俗;百姓们把饭团等投入江中,因此有了吃棕子的习俗,百姓们把兄雄黄酒倒入江中,因此有了喝雄黄酒的习俗。
这些龙舟一个个身长十几米,船头是一条龙头,船尾是一条龙尾,船头有一个击鼓手,负责击鼓,打节奏,以此激励队员们,船尾有一个舵手,手上拿着一只桨,以此来控制方向,中间是船员他们是主要的队员,就是他们使龙舟前进的。
虽然端午节已经过去,可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保留着对端午的无限向往和那个我小时候听过的古老的传说。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十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时的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赛龙舟,因为爸爸当天正好有空,所以我们全家去看赛龙舟。到达赛龙舟的场地时,岸两边早已被围观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桥上的一个空挡,便叫家人挤了过去。这个位置居高临下整个江面一目了然。
赛龙舟开始了,每只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的向前冲,每一只龙舟下面都都绑着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龙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斩下扔进水里。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1号领先,不一会儿8号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时,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越来越近,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
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十一
赛龙舟,是家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的第二天,天气很闷热。爸爸带着我和妹妹来到我外公的田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河边,挤进人群,坐在外公旁边。只见四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热闹极了。比赛就要开始了。参赛的有白队、黑队、黄队、红队。四只船各自的起点上准备比赛。过了一会儿,比赛正式开始了,看!随着枪一响,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样的飞向远方。“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伏彼起,连绵不断。龙舟上的鼓手坐在龙头有节奏的'鼓打着,运动员使尽全力,拼命的划着。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道道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跳起了芭蕾舞。最后,黑队第一名,白队第二名,红队第三名,黄队最后。我想;黄队输是因为他们不团结,有的刚抬浆,有的人的浆已下水,这是他们输的原因。
通过这次激烈的赛龙舟,是我懂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要学习赛龙舟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
赛龙舟使我们珠三角端午节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时的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赛龙舟,因为爸爸当天正好有空,所以我们全家去看赛龙舟。到达赛龙舟的场地时,岸两边早已被围观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桥上的一个空挡,便叫家人挤了过去。这个位置居高临下整个江面一目了然。
水里。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1号领先,不一会儿8号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时,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越来越近,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
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端午节龙舟教案篇十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x]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此刻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异,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爱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x],那一个个传统有趣的节日,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x]一书,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们通过另一个角度,去审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更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0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