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革,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怎样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投诉信范文,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参考和借鉴。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大的。
大小不一小的。
形态各异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二
1.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神奇、险峻、灿烂、腾云驾雾、矗立、铺展、惊奇”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词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准确理解词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录像引趣。
出示课题后,老师质疑:水是没有颜色的。五彩池中的水怎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课文对其中的奥妙作了生动有趣的描写。这个问题我们留作下节学习课文之后再回答。
同学们,你们经常看见水,但你们看见过奇特壮观的五彩池吗?你们想看看吗?
放录像,学生观看说说感受。
二、运用方法,练习分段。
刚才我们在电视中看到了美丽、神奇的五彩池,你们很喜欢、很惊讶。那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这节课我们先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提出要求:
(一)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三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讲五彩池在哪里。
第2自然段讲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第3自然段讲五彩池池水的特点。
第4自然段讲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
第5自然段与开头呼应,肯定五彩池就在人间。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同学们进行讨论,统一意见,最后按不同内容分为三段。(第2~4自然段)具体描绘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池水为什么会呈现各种色彩。是分三个方面讲的,可以归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三段。
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试着给课文分段;做到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有美丽的五彩池。这节课我们师生将再次观赏那里的美景,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之情,更好地学习作者描述五彩池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段。(第1自然段)。
思考:五彩池在哪里?
先写“我”的遐想,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最后点明五彩池的确切地点,增加了“我”的见闻的可信性。
(二)学习第2段。(2~4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思考:水池都是什么形状的?
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
理解词语“晴朗、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的意思。出示投影片。(图)。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无数”是讲水池很多,不可计数。这里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形象地描绘了五彩池神奇的景色。出示投影片。(图)。
“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说出“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葫芦、镰刀、盘子、莲花”,这样比喻的好处。
体会运用“大小”、“深浅”对比的手法,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思考:池水都有哪些颜色?
这一段我们要重点了解五彩池水的特点。这也是作者描述的一个重点。
水源相同,流出水的颜色却不同,可把水从池中舀出来看,又同清水一样。这的确让人“惊奇”,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3.学习第4自然段。
思考:课文哪几句是讲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们展开讨论。出示投影片。(图)。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讨论找出三个原因。
第一,“池底长着许多石笋,”作者把形状各异的石笋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说明石笋姿态不同,高低各异。
第二,“阳光的照射”,使高低不平的石笋起到折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颜色。
第三,“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池中水更加瑰丽多彩。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分别朗读第2~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如何具体描绘五彩池的,把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优美的。
(三)学习第3段。(第5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同学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
1.这句话意味深长,它照应了开头。
2.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朗读全文,深入体会。
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祖国大自然的美丽,五彩池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四、小结板书,了解思路。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课文是按照五彩池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儿的、池水的颜色及成因这样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第2、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指导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先明确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句子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背诵。
二、学习生字词。
(一)本课一共有11个生字,同学们在前两课时中已经把字的音和意解决了。到了第三课时,我们就要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记忆生字的字形。
(二)抓重点自学生字,老师加以指导。
1.换部首学习生字:
出示旧字:摇播蝶姆俊。
换部首成新字:
摇-瑶播-潘蝶-碟。
姆-拇俊-峻。
这样做既巩固了旧字,又学习了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
2.区别形近字:
仑-仓两个字上半部相同,下半部不同。一个是“匕”,一个是“x”,但它们都是四笔写成,要比较后记忆。
3.难字的笔画:
“舀”的写法:。
“丘”的写法:。
笋:注意第八笔要写出来。
4.要读准字音:
“笋”是平舌音,
“矗”是翘舌音。
“峻”不读z)n应读j)n。
“峻”和“陵”的右半部要区分。
5.易写错的字:“亩”下面是田不出头。
(三)掌握下面的词语:
险峻茂盛矗立神奇。
灿烂折射腾云驾雾。
(四)理解词语。
神奇--非常奇妙。
险峻--山势高而险。
矗立--高耸地立着。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昆仑山--著名山脉,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腾云驾雾--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
铺展--铺开并向四外伸展。
惊奇--觉得很奇怪。
瑰丽--异常美丽。
(五)区别形近字:
仑()瑶()滔()峻()。
仓()遥()舀()俊()。
三、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较多,但重点还是学会生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应用。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三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为独立自主地学习。设计中我采取以图为线、以读为本、以文为例的学习框架,设计了“索图”“读图”“述图”“写图”“等学习步骤和环节,目的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展示过程,强调自主,鼓励发现,重视拓展迁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设计与实施。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一是图文对照、披图入文的阅读能力;二是重点观察和想像能力;三是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总之应注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重点应是:理解并体会课文关于石狮形状惟妙惟肖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联系“七七事变”,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实施步骤。
一、索图,拓宽学习领域。
课文原有三幅图,一幅是卢沟桥一侧的全图,两幅是卢沟桥狮子的特写。这对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拓展的必要。因此,课前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的图文结合的资料,结合课文预习,了解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特点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等等。
二、读图,指导互动探究。
教学中根据学生对课文三幅图的观察以及查索所得,请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各抒自己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联系课文,重点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语句,体会卢沟桥狮子数量多的特点。
课文介绍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又该如何认识?
教师在这里可以提出“课文写了几种神态、动作的狮子?还有哪些课文里没写?”等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推动互动的开展。
于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将课外搜集的资料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使丰富的表象活起来。
三、述图,多读以求感悟。
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指导学生多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描写狮子特点的。
具体步骤为:
1默读,画出描写狮子特点的语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质疑;
3悟读,一边读一边想,体会这段话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想到的,再用品读法,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并通过读读、议议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
4指导背诵,在学生理解句意和理清表达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背诵指导中,先分层,再分类,在加强有层次的理解和记忆中进行背诵。
四、写图,注意想像拓展。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在入情读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像。如教学第二段时,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像,把其他狮子的动作和神态描述出来;也可以抓住第三段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想像古代劳动人民建造大桥或雕刻狮子的情景;还可以抓住第四段课文内容,让学生想像在“七七事变”中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英勇抗敌的情景。
在阅读教学中,把读、想、说、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结合的效果。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四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五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通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偎依、挑衅”;练说句式“有的……好象……”,学会在一定情境下想象。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卢沟晓月”的美好意境;收集、交流“七七事变”的资料,激发爱国情感。培养主动获取信息、主动读书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歇后语导入。
1、理解马可波罗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2、板书: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是什么意思?
二、读课文,检查巩固字词。
出示词语:联拱石桥长吼偎依大概侵华挑衅驻宛平歇后语淘气厘米卢沟桥。
难字书空:联偎侵歇卢。
回答问题。
板书: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狮子独一无二。
战争考验。
三、品读课文,启发想象,体会和平年代里狮子的无忧无虑。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到底有多少?请你一边读,一边找。
(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交流。补充文物工作者三易数狮子的只数。
过渡:卢沟桥的狮子真多,更有意思的是这五百多只狮子形状也各不相同。
2、请大家自由读下面的课文,最喜欢的狮子重点练读。
3、指名读最喜欢的一句,重点指导后面三句。
(二)创设意境,激发想象。
1、欣赏“卢沟晓月”,配画外音。体会卢沟桥的美丽壮观。
%a。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六
早上已读了课文,谁知道“卢沟桥”在哪里?翻开书,请你找出那句话,读一读。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老师简单介绍卢沟桥:建于8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著名的旅行家曾经说过,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美丽的石桥。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卢沟桥还是写卢沟桥的狮子呢?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狮子的?谁找出来了?这句话有不懂的地方吗?看图:这些狮子是真的吗?但是刻得像真狮子一样,所以课文说“栩栩如生”。
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
卢沟桥的狮子不容易数清楚,课文第三自然里有一句话写了,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板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学习三个生字,理解这两个词。
关于“数不清”的卢沟桥狮子,还有一个故事,想听吗?288只大狮子,其余的小狮子都是在大狮子身上。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写了卢沟桥的狮子。请你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哪些是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哪些是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来。
2、学习“大小不一”。指名朗读。板书理解“甚至”,认读两个生字。练习说话。教室里的地板非常干净,甚至------;今天小朋友们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甚至------;小朋友把课文读得非常熟,甚至都能背下来了。
齐读这两句。能不能把大的读得更大,小的读得更小些?背诵这两句。
3、学习“形态各异”。听录音读课文,这一部分写了五种狮子的样子,请你分别找出来。
你最喜欢哪种样子,你就练习读哪句,要读到什么程度呢,要让我们听了你的读,就像看到那个狮子一样。
(1)这种石狮子我们见得最多,在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有两只这样威风凛凛的狮子。狮子吼叫起来可就了不得,你们学学狮子的吼叫。表演。再读。
(2)轻声读。板书“专心”,学习“专”字,共几笔,书空一遍。说话。表演“低着头,专心听”的样子。读这句要轻一点,不要影响倾听哦。
(4)从这个“藏”字,你知道在做什么游戏?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可能在说什么?
(5)大狮子很生气,怎么读?狮子的`力很大哦,该怎样读?
连起来把这段读一遍。
引读。背诵。
只有这五种吗?你能想象一种狮子的样子?
4、第二自然段除了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一句话,找到没?现在,你是不是感觉到了这些狮子真有意思?这一段呀,就是先用一句话总写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再分别从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两个方面来具体写狮子是怎样有意思的。我们平时写一段话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拓展总结,完成生字学习。
课文最后说,卢沟桥的狮子现在已经数清了,是501只。这是国家文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编号数不清的,应该是比较准确了。但是不是绝对准确呢?以后我们到北京卢沟桥去可以数一数哦。
看生字表,刚才我们在课文学习中已经学了不少生字了,还有哪几个字没有讲到?出示生字卡:朝,母,熟,容,易。认读。把所有字卡放一起开火车读。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中外驰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为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叫“卢沟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卢沟桥的狮子的看图学文。
板书课题: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优美句子。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难点:了解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一、揭示课。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九
卢沟桥的狮子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狮子把脚放在石柱上,好像对天空吼叫着,吓得动物们都躲了起来。
有的狮子张开大嘴巴,对同伴们说:“你们别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怎么不送点礼物给我?”有的大狮王神气地站在石柱上,好像正宣布什么重要的事情。有的狮子站在山上,好像在想:这座山可真高啊!我今天一天都爬不完。
还有的狮子大步大步地走着,样子可真吓人!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二段:(2—3)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5、认识歇后语。
出示:“——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 长吼。
有的:低头 听。
有的:偎依 熟睡。
有的:藏 游戏。
有的:按 淘气。
(在讨论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师: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探究活动。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座石桥叫“卢沟桥”。我们在三年级时过一篇名为《赵州桥》的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的石桥——赵州桥。请你开展一次调查活动,对赵州桥和卢沟桥进行对比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成一份报告。可以独立承担调查、写作任务,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
请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这次活动:
1、搜集资料(上网、查书、采访……)。
2、筛选资料。
3、列出报告提纲。
4、撰写报告。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一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重点难点】。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三、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
1、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沟
完好无损千姿百态闻名世界。
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历史意义。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二
2、巩固生字新词,学习相关句式,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4、了解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5、拓展语文,让语文的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卢沟桥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ppt课件或卡片。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卢沟桥》,跟老师板书课题。
2、翻开语文书,上节课你从文章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导书写“燕”;直接读,强调读准调值,读出感情色彩,适当复习词义由“闻名于世”引出“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
二、理解感悟,探究交流。
三、
2、这些赞叹可以说是对卢沟桥最大的肯定,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让我们放声朗读第二段,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归纳板书:设计科学,造型美观“设计”预先订出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如桥的长度等。
3、理解“设计科学”
在文中找一找卢沟桥是怎样设计的,指名读。
出示课件图,理解专业术语。这里为了清楚地介绍桥的设计意图,用了很多的数字,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列数字”,同学们在介绍事物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这样设计的科学,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是什么?板书:“完好无损”,理解感受设计科学,讲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读设计科学的语句,再次引出马可波罗的评价。
4、理解“造型美观”
先出示图,我们到桥上走一走,说一说你觉得造型美观吗?学生自由说,教师提示可用书上规范的语句。
借助课件理解,由桥宽引到狮子,注重朗读和拓展训练。
美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读,感悟。注意语气,母子相抱(幸福地)相互戏耍(开心地)倾听流水声(静静地)检阅车马(威武地)指导朗读:指导后学生先自己练习,再指名读,知道点拨。再齐读,共同感悟。
板书: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5、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姿态?)会有哪些不同的姿态呢?
有的小狮子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有的翘首望着远方,有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小狮子淘气地爬到了妈妈的背上,有的狮子脚踩绣球……学生自由说。
6、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在《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中对这里的狮子做了生动地刻画。
造型如此美观,怪不得马可波罗要由衷地赞叹……美的奇观。
7、卢沟桥还有一种特殊的美,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
清代乾隆皇帝提笔写下卢沟晓月,并赋诗一首: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练分波平镜明。入定衲僧心共印,怀程客子影犹惊。迩来每踏沟西道,触景那忘黯尔情。
8、再读课文:让我们再一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读出卢沟桥的设计科学,读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读出你看到这独一无二的卢沟桥时的心情。
9、看课件试背。
11、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却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对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我过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卢沟桥记载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永远不会忘记卢沟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人们是在这里开展了怎样的纪念活动。
(修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沟
完好无损千姿百态闻名世界。
造型美观栩栩如生。
历史意义。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三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两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四
(男生齐读课件29)。
三、小结全课。
1教师:就是这座设计科学的桥,这座造型美观的桥,这座美的奇观,它还记载着一段令国人难忘的历史。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6卢。
沟
桥
设计科学。
完好无损。
闻名世界。
独一无二。
造型美观。
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美得奇观。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五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3、欣赏描写优美的句子。
1、听写词语。
歇息雕刻甚至鼻子大概侵略挑衅驻扎。
2、被几个歇后语。
1、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达标测评:
1、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好像。。。。。。”练习说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三段。
重点、难点。
1、 了解卢沟桥的狮子有那些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2、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掌握生字词。
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前提测评:
1、 出示几幅桥的图片,考考学生对桥的认识。
(1) 赵州桥 (2)南京长江大桥 (3)卢沟桥。
导学达标:
1、 出示生字卡。
(1) 请同学上台指读、领读。
(2) 纠正读音。
2、 解释词义:
偎依: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驻:部队在某地住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1)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自然段介绍桥梁上的狮子形态各异。
2、说课文的那个部分是重点部分?
(第二、第三自然段)。
3、习课文1、4自然段。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 请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 请学生上台画卢沟桥的简笔画。
(3) 朗读课文。
(5) 配合本地区的一座桥指导写桥的文章。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绍“七七事变”,解释“挑衅”和“驻扎”的意思。
6、延伸讲日本侵华的故事,说说南京事变等话题。从而倡导学生要热爱祖国。
7、着爱国的情怀再读1次四自然段。
三、小结。
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 )( )( )( )( )( )( )。
2、写几个歇后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前提测评:
1、 听写词语。
歇息 雕刻 甚至 鼻子 大概 侵略 挑衅 驻扎。
2、 被几个歇后语。
导学达标:
一、 学习2、3自然段。
1、 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 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3、 朗读第三自然段。
4、 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 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 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 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 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 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 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 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二、 总结。
达标测评:
1、 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 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板书设计 :(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4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