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事物,才能更好地总结和归纳。在写总结时,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一
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的妙处并学习使用。
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1、领悟作者借自然景观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时,教师激情导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对其不乏赞美之词,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xx自天涯”,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预习反馈】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三)【初读课文,巧梳理】默读课文思考:
2、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气势磅礴、危险、震耳欲聋、与众不同、声势浩大
(四)【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品读3———5段,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壶口瀑布
(小组讨论,圈画出重点词句,并作分析)
2、第五段写石头有什么作用
(用石头来衬托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坚强。属于侧面描写)
(五)【再读课文,感悟主旨】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儿女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其巨大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身体力行,爱我中华】
如果有一位外国友人向你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会怎样给他介绍(100字左右)
温馨提示:结合本文所学的有关内容
(七)【视频欣赏,中国美】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课文提示】。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
4、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观看图片】。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文分析】。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第二课时。
【思维训练】。
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
2、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3、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5、怎样理解第6段?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6、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8、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诗文。
9、写一篇读后感。
【学习小结】。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三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与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
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
(四)文本学习:
1.整体感知:
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
2.品读感悟:
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教师引导,学生赏析)。
读出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总结赏析句子的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赏析:“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合学指导:可从修辞、动词、句式等角度来赏析;先独立思考,做好批注;小组交流解疑,需要老师帮助可举手示意。
(赏析完成后,配乐诵读。板书“壮美”“情”“赞美”“热爱”)。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3.探究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壶口瀑布这一胜景来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情景交融”)。
(五)拓展提升:
观看壶口瀑布视频,示范所思所想:罗丹曾说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们的思想。面对这样的壶口瀑布。我想到了在黄土高原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后生们,忘情的、没命的击打着的安塞腰鼓!想到了在陕北高岭上,那曲调高亢,旋律奔放的信天游!想到了在关中地区,那大喊大叫,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秦腔!这些文化体现的就是黄河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思考:面对这样雄伟壮美的壶口瀑布,你想到了什么?(比如:人生启迪、历史、文化……)。
(六)小结:
《壶口瀑布》写景细腻,通过多角度观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征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声势形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这不仅是一篇有新意的游记,更是一篇带给人启迪的哲理散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四
1、反复朗读,能对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谈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写景散文的赏析方法。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职场和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感情。
观看壶口瀑布航拍视频,感受黄河、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观。
新授:
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滔滔黄河至此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由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奔腾着,狂放向前,像浊流化成了利剑,劈开两岸的河床,站在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汽弥漫,惊涛拍岸,只见黄河像一阵急速的飓风从眼前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卷走,这就是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三)品读语段,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去感受一下她的气势。
1、学生朗读文章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把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气势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读出来。
2、教师安排学生诵读描写瀑布的精彩片段。学生品评揣摩这一精彩片段。(从形、声、色、气势、写作手法引导)。
3、请学生说说壶口得名的由来。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
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4、请生分析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陡然跌落至四十多米宽的深沟中,巨大的水流拢成一束,奔泄于十里龙槽,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四)探究联想,领悟情感。
作者梁衡从声音、形态、气势、伟力等方面描写了壶口瀑布的特点,给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阅读这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能不能只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不能,我们还应该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意图。
那么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几次到壶口?
1、初见壶口。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作者听见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听觉:
涛声隐隐如雷。
视觉:
雾气弥漫。
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浪沫横溢。
感受: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可怕、吞没。
涛声如雷、雾气蒸腾、气势磅礴。
(惊心动魄或胆战心惊)。
2、(二)再见壶口。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等。
为什么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情感特点有相通之处。如海、河、瀑泉、雾的形态表现,与喜、哀、怨、愁相似。
3、总结两次看瀑布的基本内容。
(五)朗读4到结尾段,分析文章主旨。
因为冲出壶口是黄河伟力的集中表现,表现出饱历磨难的黄河博大宽厚、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性格特点。
这篇借景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透过瀑布我们看到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性格。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用黄河的性格面对自己未来职场的生活。
(六)分析文中的优美句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七)布置作业。
二选一:
1、综观全文,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你心里的壶口瀑布。
2、摘抄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壶口黄河中华民族。
气势磅礴博大宽厚宁压不弯。
多姿多彩柔中有刚勇往直前。
(反思)二一、二二班上课时,同学们的表现都还不错,课堂纪律较好且积极性较高,二三班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尝试多增加课堂趣味性,看是否能改变这种状况。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五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2、抓住关键句,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无坚不摧、坚忍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1、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感染力,感悟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难点:领会文章蕴涵的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壶口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4、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运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阔气势,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全文写作者两次看瀑布的情形。课文的第2段,写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作者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危险、气势磅礴等特点。
第3至5段,写再访壶口。雨季的壶口瀑布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这一次,壶口瀑布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浩荡声势。初识壶口作者只敢远观,现在是近看,更为细致。第4段,描写河水的其他形态。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这里,黄河不仅仅展现它的阳刚之美。三个段落,分别从河床、水流、石头角度描写黄河水,黄河既壮美,又优美,堪称刚柔相济。
通观全文,可知作者不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他在写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几句,写出了作者赞美黄河的深意。
1、完成“学习建议”。
2、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3、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择六题“思维训练”题作书面准备。
壶口瀑布具有壮阔、雄伟的气势;随着水势减弱呈现出另一种美。或庄重,或猛烈,或舒坦,或细碎,壶口瀑布具有丰富的美的形态。
2、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前面的“当地人说”几个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不能删除。因为这不是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听“当地人说”的,可能有些夸张。如果删除的话,就与事实不符。
3、作者为什么要描摹集纳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瀑布?
作者将壶口瀑布的“海、河、瀑、泉、雾”等形态与人的“喜、怒、哀、怨、愁”结合在一起。作者认定:“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
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黄河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5、怎样理解第6段?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6、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想到中华民族?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美,在于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拍岸的过程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粗矿雄伟,壮丽浩淼——显示祖国壮丽山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歌颂中华民族;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继往开来——希望中华民族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这些,就是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所以,作者借景抒情,隐含着写作意图。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生动地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还不足以表现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所以又用“一卷钢板出轧”作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瀑布的水流宏大,气势猛烈。作者故意否定前一种说法而又不删除,是为了加强表达效果。
9、写一篇读后感。
黄河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正像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北海的早晨》,了解新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六
今天我要去黄河壶口瀑布,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壶口瀑布是那里最大最猛的瀑布。
这次我们要坐长途车,因为那里离西安很远,我们坐了很久很久的车,终于到了壶口瀑布,哇,还在停车场就听到了很大的声音,越往那边声音越大,真想到下游去玩一玩呀!可是不能去,因为那边的水流太猛所以不能去玩,只好去上游玩一下了,黄河壶口瀑布果然是最猛的瀑布啊!下游波涛汹涌,巨浪滔天,我想这里只要有一个瀑布就能够使种波涛汹涌的状态就能够持续很远了,我上了岸,发现只有一个小桥能够通往对面,而且还以经被封了,我满脑子疑问:为什么其他人能够到那边去呢?我在四周一看,有个人在租牦牛,原来是要骑牦牛过去的呀,后来我们走到了稍微下游一点的地方,那里还有个大瀑布,我看了一下周围,我发现有很多瀑布,最大的就是这个瀑布,波涛汹涌,我想,如果黄河发大洪水的话,壶口瀑布一定会更宏伟的!不过同时我才知道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治黄河,那时候肯定没有现在那么高的土墙,黄河壶口瀑布果然名不虚传,有一些大浪的水花都溅到我脸上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游走,到了那里,我看见了一道彩虹在一个瀑布的旁边,使那个瀑布更加宏伟,在这时候就一定要拍张纪念照!我和我妈一起拍了张纪念照,我们回去的时候我妈妈的遮阳伞“呼啦”一声,伞顶突然翻了一下,笑得我肚子都痛起来了,之后我们就坐车回西安了。
这次,我亲眼看到了黄河的宏伟,虽然我们没看到涨潮的模样,有些很遗憾,但我相信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次看黄河壶口瀑布之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七
随着着一声声鸟鸣声,一张张轻快的笑容,大家赶到了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
坐落于山西省与陕西省的交界处点,一条蜿蜒盘旋的江河把我们与陕西省的盆友切分起来,只有遥遥相望。奔流的河流顺着好像老天爷拟订的路经,一浪接,过一浪,前赴后继,直直地地冲下来,溅起一朵朵十几米高的海浪,产生浓浓雾水,又似水下生烟,宛如升仙一般美。
汹涌澎湃,敲打着岩层,伴随着時间的变化,被打磨抛光得明亮光滑,如同自然界的巧夺天工。瀑布飞流直下,那响声如同虎啸狼嚎,又似百万雄兵奔流而成,气势壮阔,这大约便是自然界最童真的歌曲了吧!立在护栏之处俯览着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竟还能嗅到气体被水滋养之后那类清爽怡人的味道,不由自主令人闭上眼睛、伸直手臂,贪欲地吸气着这儿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我和黄河之水仍在湖口龙洞来啦个亲近,沿着环状的阶梯,绕开湿冷的石头,大家赶到了洞中洞,这一了望壶口本来面目的最好地址。假如说在上面就仅仅粗略地的见识来到瀑布的外貌,那麼,在这儿,就能真实领悟到的真正诗意,这时我和大家的母亲河近在眼前,顽皮的水娃娃时常地轻挠一下我的脚丫,又时常轻拂我的面颊,所经的地方一片清爽。
今日,我终于见识来到的雄姿英发;体会出了黄河之水天空来,奔涌到海没了回的诗意;醉在了妈妈之河的怀里中;乱倒在了奔腾不息的流水中。简直不枉此行!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八
今天是国庆节,我们全家早就规划好趁这个国庆假日去看一看全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黄河。“叮铃铃……”闹钟一响,我们立刻起床,向目的地出发。
一路上,天有些阴沉沉的,但并不影响我的心情,我在车里左看看右看看,被沿路上两边的景色晃的眼花缭乱,就在这迷人的秋景中,我们来到了位于吉县城西40公里处的晋陕峡谷之中。因为是国庆节,这里人非常多,有好多临边的省市的朋友也来到了这里游玩。
我们随着人群向景区走去,刚开始我只看见宽宽的河面上不断流淌着的黄河水,我以为就是来看这些了,微微有些失望。突然,我的脸上落了几滴水,耳边也响起了“哗哗”的声音,“哇!”我此时只会发出这种声音了,太壮观了,在我眼前是一个深深的河谷,黄河在这里形成很大的落差,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磅礴泻下,瀑布声形粗犷,就像千军万马在向我奔腾过来。由于水气大,加上日光照射,在整个瀑布上空总是挂着一道彩虹,站着瀑布边,我仿佛像是站在了通往天上的入口,通过那美丽的彩虹桥,我们就能上天一游了。
刚才的失望早就没有了,我现在除了惊讶,就是被这的雄姿所震撼。真是“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时间在不断地流失,我们也该走了,离别时,我还是有些恋恋不舍,我买了一个布老虎枕头当作纪念。这次国庆节让我见识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让这些美景能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海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引起了我对黄河的无限向往。今年的暑假,我终于得以亲临黄河,亲近气势磅礴的黄河。
位于陕西和山西交界处的秦晋大峡谷里。踏入景区,远远望去,悬崖险峻、陡峭,两边怪石嶙峋,那被称为“十里龙槽”。著名的就在槽底哗哗冲刷。只见飞瀑四溅,瀑流翻搅,棕黄色的河水突然变成一朵朵白色浪花。河水渐行渐远,变成了绿色,可不一会儿,又变回了黄色,像魔术师一样。
在“十里龙槽”的顶端,人们围着落差最大的地方,近距离接触瀑布。我飞快跑过去,只见原本平静的河水突然急速涌入,交汇成了飞瀑激流,水在互相撞击着,不断翻滚着,在陡峭的岩石坡上倾泻而下,冲击着底下的河床。水流激起了浪涛,惊涛拍岸,浊浪滔天,如同万马奔腾。那气势,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仿佛要吞噬一切。
黄河水冲击着岩石,炸出的水花抛撒出无数水珠,真是飞珠溅玉。晶莹的水珠如子弹般向游人射来,游人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水珠对人们笑着,大家也在欢呼着,叫嚷着,快乐地迎接母亲河送来的“圣水”。沐浴着母亲河的河水,呼吸着母亲河送来的清风,抬头一看,茫茫的水雾弥漫在空中,在夕阳映照下,一道七色彩虹在瀑布上若隐若现,好漂亮!
怎么样,如此壮观的,太令人震撼了吧?!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十
在国庆假期,我们全家有幸去了闻名遐迩的。
去往的路上,我们尽享了堵车的“乐趣”,车与车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条会蠕动的纽带,我也只能在车内无味的观赏着沿途的风景。
终于,经过五六个小时车程,在距离瀑布两三公里的地方,我们就听到了“轰隆隆”的响声。真是“不见其景,已闻其声”!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急忙下了车,快步往前走去。
俗话说“天下黄河一壶收”,也真是不为过,距离还有500米处,我就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小水珠,想一睹其风采的心更加急切了。
来到的岸边,只见奔腾的黄河水在悬崖上急切的向下直泻,翻起层层巨浪,溅起无数水花,壶嘴似的山谷中,奔腾着浊酒似的黄河水,一泄万里,倾泻而下,一股难以言说的情愫充溢胸口。
我被眼前的雄伟气势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闻其声,不如见其景,当真正站在壶口边上时,我才真正领略了她的风采,我才深切感受了她所蕴含的那股奔腾不息的力量!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一
如果你问我心中什么最伟大,我会告诉你,。很壮观,听说一只鸡从那儿冲过以后出来都不用拔毛了!好可怕啊!不过,那可是黄河主道啊!
我刚来到黄河浦口瀑布时,就想到一个诗《将进酒》里的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走着走着,走到了一个像镜子的小水池边,发现,它印出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真的很美丽,不信你去看一看。
黄河,我永远的黄河,永远忘不掉的黄河。它不仅仅很威风,还很让人念念不忘。
我永远忘不掉的黄河。我永远忘不掉的!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十二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西安,我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由于车开得太慢,我恨不得长出一对儿翅膀,飞到壮观的面前。
终于到了门口,我急忙下了车,高高兴兴地往那边走去,一路上,却发现地上全是泥巴,得费老大的劲,才能把脚抬起来走路。我暗暗地想:怎么全是泥巴?就像定了身一样走不了路。于是,我干脆像机器人一样走路,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的风很大,风一吹,把我的头发都吹乱了。水里的泥点都吹到我身上,不一会儿,我变成了一个小泥球,爸爸说:“哈哈,你太脏了!”但是我很开心,我觉得风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就像我一样。
远远望去,一层层岩石,形成了大小瀑布相连景象,我觉得侧面看,就像一个个大楼梯,真是太奇妙了!
当我走到瀑布水面前的时候,发现瀑布水争先恐后地往下流,生怕自己掉队,有的撞上大石头,一下子水花四溅,有的波浪起伏,就好像一条条金黄色的大龙在水上自由自在地畅快翻滚,让我感到无比的壮观!这时妈妈笑着问我:“看到这种景观,你想说点什么?”我想了想,立刻手舞足蹈地吟诵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妈妈听完,对我竖起大拇指,说道:“真棒,很贴切!”
黄昏,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在路上,我想:这一天玩得真开心呀!小朋友们,你们也来玩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2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