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2:46:07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7 02:46:07     小编:琉璃

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学习。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优秀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借鉴。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一

1、欣赏第三课《好宝宝》,幼儿空中手划字。

2、认读“自己”和“宝宝”两个词语。

3、能够听指令做动作。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设计意图:

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由于幼儿是新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识字或读儿歌之类的,更不要说有要求、有规律的给幼儿传受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只有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幼儿传受知识,所以我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模仿、说和玩,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让幼儿认读“自己”和“宝宝”两个词语。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大范例。

2、“欣赏”字条,“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3、大、小字卡“自己”和“宝宝”若干。(活动贴在教室四周,注意要贴在幼儿能摸到的地方)。

4、小鸟、小马、宝宝、袋鼠头饰。

活动过程。

1、用谈话形式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知道是谁吗?(教师带着袋鼠头饰出来)。

今天呀,我给小朋友带了一份大礼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大范例挂图)。

2、出示大范例挂图。

3、教师念读第三课《好宝宝》,幼儿欣赏,并在空中手划字。

4、教师出示字条,播放录音机,幼儿欣赏课文。

5、教师以袋鼠妈妈的口吻逐一出示头饰。

(1)教师出示小鸟头饰时,向幼儿提问:

小鸟是怎样飞的?(自己飞)教师就出示“自己”的字卡贴在头的下面。并让幼儿模仿小鸟飞的动作。

(2)教师出示小马的头饰,并向幼儿提问:小马是怎样跑的?并模仿动作。(方法同上)。

(3)教师出示宝宝的头饰,提问:这是谁呀?(宝宝),他也是自己走的。让幼儿模仿动作。

6、游戏:

(1)游戏的名称:谁在做。

(2)交代游戏要求和玩法。

教师说:“小鸟自己飞”,带小鸟头饰的小朋友做小鸟飞的作去摸一下“自己”这个字卡。(下面:小马、宝宝方法一样,只是各自模仿动作不同。)。

(3)游戏可用不同的动作重复进行,玩最后一次游戏时可把字卡收回来。

7、活动延伸。

教师弹《小鸟自己飞》的音乐,幼儿模仿飞的动作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1.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再深华、再提炼。

2.在活动过程然幼儿在亲身参与,身临其境。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二

1、体会妈妈的辛苦,并学习帮忙做家务。

2、提高生活自立能力。

3、学习说出完整的感谢的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1、事先请家长帮助幼儿准备有扣子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

2、每个幼儿都要准备一套刷牙用具、毛巾、脸盆。

3、抹布、水桶、扫把、簸箕等清洁用具。

1、教师先带着幼儿念儿歌《妈妈的小帮手》。

2、请幼儿把带来的衣服、裤子、鞋袜拿出来,让幼儿自己把衣服、裤子换上,自己穿袜子、鞋子。

3、教师请幼儿拿出刷牙和洗脸用具,请大家示范刷牙洗脸的动作。

4、教师拿出各种清洁用具,示范各种清洁用具的使用方式,

如:拧干抹布的方法、擦桌子的方式、扫地的方式。

5、把幼儿分成几组:擦桌子组、扫地组、收拾组。每组发给所。

需要的打扫工具,让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打扫。

6、当幼儿打扫完以后,教师可以问问幼儿打扫后的感觉。

7、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要怎么帮妈妈分担家务,然后请大。

家轮流上台说说,告诉大家他要怎么当妈妈的小帮手。

8、请幼儿想一句感谢妈妈的话。请大家站到前面,大声说出一句对妈妈的感谢,然后回家对着妈妈说出来。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玩玩、讲讲中初步学会儿歌《小鸡》。

2.认识相关字:鸡、尖、黄、啄。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情景:栅栏里有一群活的小鸡、饲料、小米。

2.图片2张、字卡(相应汉字:鸡、尖、黄、啄)、小鸡头饰每人一个。

(一)情景感知

1.带领幼儿来到栅栏前去观察小鸡。提问:“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引出儿歌“小小鸡,真可爱”。

2.观察小鸡的外形、动态,引出儿歌“东跑跑,西跑跑。啄啄小米,叽叽叽”。

(二)体验理解

1.看小鸡的照片,完整感受儿歌。

2.结合儿歌认识相关字“鸡、尖、黄、啄”。

例如,老师用手指着“鸡”字,引用儿歌的句子反复让幼儿感受、认读。

3.用动作理解汉字。

(三)内化迁移

1.听听音乐,带上小鸡头饰,念念儿歌,做做小鸡可爱的样子。

2.边听音乐,边看着儿歌读读、认认汉字。

1.可创设一定的情景学习儿歌《小鸡》。

2.结合儿歌认识相关字“鸡、尖、黄、啄”。

3.该活动适合3~4岁的幼儿。

小鸡

小小鸡,真可爱。尖尖嘴,黄黄衣。

东跑跑,西跑跑。啄啄小米叽叽叽。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四

1.欣赏散文《风娃娃》,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

2.在观察画面、倾听和讨论中,感知理解散文的美好情感。

3.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大胆表演。

1.《风娃娃》的课件。

2.散文磁带、录音机。

3.风娃娃、小鸟、小狗、小兔和小松鼠的头饰。

(一)师幼共同欣赏课件。

1.教师出示风娃娃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教师:今天有一个神奇的娃娃来到了我们小三班,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学会从画面中获取信息。

教师:画面上的娃娃是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师:画面上还有谁?小鸟在做什么?

教师:是谁帮助小鸟飞得这么快,这样高吗?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的第一段.。

(二)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图2、图3,初步了解散文的内容,1.引导幼儿迁移观察经验,讲述图2、图3的内容。

2.教师:风娃娃有帮助了谁?帮助小动物们做了什么?

(三)播放散文音乐,师幼一起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教师:风娃娃帮助了小伙伴,是这样帮助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四)师幼共同进行表演活动。

1.教师扮演风娃娃,幼儿分别扮演小鸟、小狗、小兔和小松鼠。

2.幼儿分别将扮演小鸟、小狗、小兔和小松鼠的.头饰带上,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集体边讲述边进行表演。

风娃娃风娃娃来了,她托起了小鸟的翅膀,小鸟飞呀飞呀!

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狗的飞车,风车转呀转呀!

风娃娃来了,她把小兔的风筝吹上天,小兔笑呀笑呀!

风娃娃来了,她吹动了小松鼠的小船,小船鼓起了风帆,跑呀跑呀!

风娃娃来了,大家都欢迎她!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五

通过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激发幼儿喜爱树木的情感。

树干、带有一小段树干树枝和树叶的上半棵大树;故事绘画的纸、笔;撕贴的纸、糨糊若干。

(出示小熊)小熊想做什么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猜猜看小熊想画什么。

小熊为什么要画一棵大树呢?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1、教师边讲故事,边相应地出示大树的各个组成结构:

粗粗的树干是大树的身体,(什么是大树的身体?)长长的树枝是大树的手臂,(什么是大叔的手臂?)树上还有许多好看的树叶。

2、小熊发现:咦,大树没有脚,怎么能站着呢?(个别幼儿想象回答)大树说:“哈哈,我的脚长在地底下,树根就是我的脚。”(大树的脚是什么?平时我们看得见吗?)。

3、提问:

大树的身体是什么?

大树的手臂是什么?

大树的脚又是什么?

你们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3、小结:有了大树,小鸟就有地方筑窝,松鼠才可以在大树上窜上窜下忙个不停,夏天还可以在树下乘凉。大树可真好,我们都喜欢它。

小朋友,老师做小熊,你们做大树,画出一棵棵的大树。

什么是大树的身体?

什么是大树的手臂?

什么是大树的脚?

(1)你们的身体做什么?

你们的手臂做什么?

你们的脚做什么?

你们的手又可以做什么?

(2)边蹲下从根开始边做动作,边用“我们”来进行语言表达。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那么神气!你们想不想画一棵大树?

幼儿尝试用绘画、撕贴等方法画一棵大树。

这么多的大树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森林)你们喜欢吗?

小朋友们可以在树下做什么呢?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六

1.讨论并遵守养鱼的一些注意事项。

2.产生爱护鱼的情感。

讨论并遵守养鱼的一些注意事项。

海报纸、彩色笔。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幼儿讨论平时如何保护班里养的小鱼,如不要拍打鱼缸、不要把鱼儿捞出来、不要推碰鱼缸、不要在鱼缸上盖盖子、也不要往鱼缸里乱投其他东西等。

三、教师把幼儿说的方法记录在海报纸上,贴在教室内鱼缸的旁边,并提醒幼儿平时在鱼缸周围观察鱼儿的时候遵守这些注意事项。

四、小结。

爱护小鱼的方法小朋友都能说出很多来,但是遵守起来很困难,特别是有几个爱到处跑的孩子,总是喜欢往鱼缸里乱扔东西,导致小鱼死掉,还应加强爱护小鱼的教育。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七

小班孩子从一入园就跨入了一个陌生的集体,认识许多成人和同伴,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活动增加,一些从未碰到过的矛盾和困难由此产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根据这一特点,针对刚入园的幼儿不懂礼貌,不会使用礼貌用语,遇到熟人不愿主动打招呼,同伴之间不会友好相处等不良习惯,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语言课《好宝宝有礼貌》,教幼儿学习日常礼貌用语,学习礼貌地和别人交往。

1、愿意做个好宝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学说礼貌用语:老师早、妈妈好。

3、知道在幼儿园应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6、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7、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理解儿歌的内容。

1、布偶娃娃三个;。

2、积木搭成的一个幼儿园,一个家。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情境导入。

师:宝宝们,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三位客人,让我们一起跟他们问声好。

(教师出示三个布偶娃娃)。

幼:布偶娃娃你们好!(幼儿齐说)。

(同时老师带着布偶娃娃们向小朋友们问好)。

(教师创设娃娃早晨入园、离园时问好和道别的情境)。

提问:小朋友们,娃娃是怎样向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幼1:娃娃说,老师早!再见!

幼2:娃娃鞠躬说老师早!老师再见!

……师:恩,布偶娃娃们都很有礼貌,见到老师或同伴会鞠躬问早、问好,下午回家会向老师、同伴说再见,他们是有礼貌的好宝宝。

二、学习儿歌《好宝宝,有礼貌》。

师:今天老师和宝宝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好宝宝,有礼貌》。

(老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好宝宝,有礼貌,好宝宝,有礼貌,

看见老师问声早,看见同伴问声好,

回家会把手儿招,回家会把手儿招,

“老师,老师再见了。”“xx,xx再见了。”

师:老师读一句,宝宝们跟着老师读一句。

(幼儿跟着老师朗读儿歌两遍)。

师:刚才我们看到布偶娃娃是怎么像老师和同伴问好的啊?现在请宝宝们一边跟老师读儿歌,一边做动作。

(幼儿在朗读的同时做握手、鞠躬、再见等动作)。

三、场景游戏:打电话。

设置场景,我首先示范打电话:“喂,你好,……再见。”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请几个小朋友接电话。最后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让幼儿在设置的场景中练习礼貌用语。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八

玩法:教师边做打电话的动作,边说儿歌:"叮铃铃、叮铃铃 …… "全体幼儿接着说:"叮铃铃、叮铃铃,悦耳的声音真动听,不知电话谁打来,快快拿起听一听。"(做听电话动作)幼儿:"喂,你好,请问你是谁?"师:"你好,我是××老师,我找××字宝宝。"拿相应字卡的幼儿站起来,举起字卡说:"我是××字宝宝。"游戏依次进行。

玩法:大家面向教师坐好,集体说儿歌:"我有一架照相机,照出照片真像你。我来给你拍个照,马上把照片送给你。"教师出示大字卡,幼儿用两手做拍照状,嘴里说:"咔嚓",然后就在自己的小字卡中找出相应字卡举起来。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3:引小动物找家--主要用于对动物名称的学习准备:在家里准备一块识字场地,场地的周围贴着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动物名称字卡。

玩法:幼儿在场地一端站好。老师说:"轻轻走,轻轻跑,我的小猫'喵喵喵'。"幼儿立即边跑边学小猫的动作向小猫字卡跑去。其余的儿歌如: 爱吃小虫爱吃米,我的小鸡叽叽叽。" "黄嘴巴,大脚丫,我的小鸭呷呷呷。"大鼻子,长又长,我的大象在哪方?" 耳朵长尾巴短,我的小兔跳得远。"

玩法:把将要复习的生字贴在家里的门上,父母说:"宝宝,我们要把字宝宝搬到书房去,请远远把某个字宝宝搬到书房。"搬对了,给以掌声鼓励;搬错了,老师示范一次,给幼儿进行指证。直到生字搬完为止。

玩法:老师将要复习的生字写在正方体的各个面上,坐在床上或者是地上让幼儿来抛,小方盒落地后,哪一面朝上,就请念出它的名字,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玩法:如果要复习的生字是幼儿可以用动作来表现的,老师可以出示字卡请幼儿当小演员来表演相应的动作,如出示"跳"字,幼儿看后,原地跳几下。

玩法:老师手拿字卡,走到小朋友中间,用手摸着小朋友的头说"点一,点二,点三,点四,点到老五就是他。"点一个摸一个,直到第五个,便请他站起来,认一张字卡。

玩法:请一名小朋友到台前来,其他小朋友向他问好"老师好",然后这个小老师指一个字读一下小朋友跟着念一遍。完毕后,小朋友们向小老师致谢。

玩法:将"苹果""太阳""天空""船"比赛""美丽"等词,分成单字作成字卡。(或将"比赛"剪开两个单字卡---"比"""赛")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单字卡,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此法用于小朋友会认词之后,拆开让他们认单个字。

玩法:老师出示"字宝宝",让幼儿给"字宝宝"照相,等幼儿念三遍字后,说"咔嚓咔嚓喀嚓"。

玩法:老师将儿歌或故事中的生字空出,与幼儿齐念儿歌(或故事),念到空白处时,请幼儿找出所缺的生字字卡,放到空白处。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九

1。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并表演故事。

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1。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

2。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一、听音乐扮演小动物入场

二、猜想:

三、新授故事

1。师讲述故事。

2。师问: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鹅大哥出门走到了哪里?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鹅大哥大步往前走,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为什么这只大白鹅变成了大黑鹅呢?出示字卡神气。

谁能来学一学神气的样子。

3。出示桌面教具,师边讲述故事《鹅大哥出门》边操作桌面教具,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

四、分角色游戏

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

五、请幼儿戴上头饰一起上台音乐表演出场。

六、活动延伸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更锻炼了能力。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在教学中,我采取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等这些问题能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小百科: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属于家鹅。家鹅的祖先是雁,大约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已经驯养。现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鹅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十

1、歌曲《大苹果》

2、大苹果胸饰一个、苹果一个、口袋一个

3、课件

一、猜一猜

1、(出示小口袋)宝贝们你们看,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猜一猜,这个小口袋里装了什么好东西?请你来摸摸看!

3、它摸上去怎么样?(滑滑的)

4、(出示苹果)原来是一个大苹果!

二、记一记

1、(教师带上胸饰,模仿大苹果语气)我是一个大苹果,有谁喜欢我?你为什么喜欢我?

2、小结:苹果有许多许多的营养。

3、我真开心,小朋友们都喜欢我!瞧,乐乐也很喜欢我,伸出小手想要碰我。哎呀!别碰我!

4、小朋友们说说为什么不让乐乐碰我?(乐乐的小手脏、乐乐没洗手)我要对乐乐怎么说?(快点洗手)

5、请你快快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6、总结:小朋友记住了哦,以后吃东西之前一定要先洗手,别让细菌跑到我们的.肚子里去了。

三、唱一唱

1、(教师弹唱)大苹果今天认识这么多聪明宝宝,我要给你们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大苹果唱了些什么?(可清唱1、2遍)

3、请你们跟着大苹果一起,边做动作边唱歌,好吗?唱的真好听,在来一遍吧!

4、大苹果这次要请小朋友们来唱了,看看你们学会了没有。

四、玩一玩

1、规则:音乐结束后,请你们把小手伸出来,大苹果只给小手干净的小朋友送苹果。

2、(伴奏)教师示范

3、幼儿游戏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十一

1.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小青蛙叫声的感知。

2.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优美的情节,体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

1.课件-声音:青蛙,照片:青蛙。

2.故事磁带。

一、播放声音:青蛙。

1.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叫?

2.小青蛙怎样叫?你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1.教师讲故事:小青蛙的叫声。

2.听完故事回答。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

3.出示照片:青蛙,帮助幼儿丰富词汇。

(1)小动物喜不喜欢小青蛙的叫声?为什么?

(小青蛙只会呱呱的叫)。

(2)小青蛙感觉怎样?

(小青蛙心里不服气)。

(3)小鱼说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

(我真喜欢你的叫声,我在水里都听的入了迷了)。

(4)最后怎样了?

(小青蛙的叫声好象动听了许多,小动物们的脸都红了。)。

3.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听故事。

1.你喜欢小青蛙的叫声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你听到小青蛙的叫声,会对它说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和体会大家要和睦相处的关系。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十二

随着冬季的来临,气温不断下降,小班进入了“不怕冷”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有一个关于下雪的故事《雪花》。这个故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情节简单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故事中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所熟悉的,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学习。我将故事内容稍加改编和整理,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

整个活动以“争论白花花是什么”为主线,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操作故事托盘,结合方位描述场景;欣赏雪景,结合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短句:幼儿完整操作故事托盘,学说故事,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1.跟随“情景”积极讲述,积累学说故事的经验。

2.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1.大房子一套(故事中的样式)。

2.幼儿操作故事托盘与故事盒10套。

一、操作故事托盘,结合方位描述场景

1.故事托盘里有什么?(有房子、有大树、有山)

3.让你们故事托盘里的白花花也飘起来,看看它们会飘到哪里。

教师用柔和的语调引导幼儿讲述白花花飘到大树上、屋顶上、山上。

教师和个别幼儿互动,引发其讲述。

过渡语:

白花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有房子、有大树、有山的地方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那里有幢房子,谁会住在里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欣赏雪景,结合故事中出现的角色,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1.寒冷的冬天里出现了谁?

2.小狗从屋里跑出来说了什么?(补充问题:谁来学学小狗的话?)

3.小猫是怎么说的呢?(补充问题:谁来说说小猫的话?)

4.小狗说这白花花是糖,小猫说这白花花是盐,它们吵了起来,被谁听见了(老母鸡)?

5.教师重复:老母鸡说“咯咯咯,不是糖,不是盐,不甜也不成,吃在嘴里冰冰凉”。

――老母鸡是怎么劝小狗和小猫的'呀?老母鸡是怎么说的?

――我们一起来说说老母鸡的话。

过渡语:

那么白花花到底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雪花)?

原来是雪花呀!快看!真的下雪啦!

(播放ppt,倾听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欣赏和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三、幼儿完整操作故事托盘,学说故事,感受寒冷冬天的意境

雪花带来了寒冷的冬天,雪地里有小狗、小猫、老母鸡和小朋友,还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现在让你们的故事托盘里也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引导幼儿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一片、两片、三片……一片又一片的白花花从天上飘下来,越飘越多、越飘越多,白花花飘呀飘,飘到了屋顶上,飘到了大树上,飘到了山上。

从屋子里出来的小狗和小猫是怎么说的?

――小狗从屋里跑出来,点点头说:“汪汪汪,下糖啦,下糖啦,大家快来看呀!”

――小猫从屋里跑出来,摇摇尾巴说:“喵喵喵,下盐啦,下盐啦,大家快来看呀!”

老母鸡做了三个动作,它是怎么说的?

――老母鸡听见了,走过来用嘴尝了尝,拍拍翅膀说:“咯咯咯,不是糖,不是盐,不甜也不成,吃在嘴里冰冰凉!”

这时候,谁来了?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从屋里跑出来,高兴地对小狗、小猫和老母鸡说:“雪下得这么大,我们来堆雪人吧!”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萌芽的过渡期,此时呈现出语言伴随动作的思维特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此次学习活动的教具和教学活动环节(从“静”――白花花飘呀飘,到“动”――小狗小猫吵架争论白花花是糖还是盐,再到“完整”――完整欣赏、讲述故事),以此达成活动目标。活动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总结:

第一,设计并操作故事托盘,引发幼儿主动开口、乐意开口。幼儿在操作故事托盘时可以让“雪花”飘落到大树上、飘落到山顶上、飘落到屋顶上……可以让小动物来到雪地里,并和它们对话。故事托盘既满足了幼儿操作摆弄的需求,也引发了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述。活动中所有的幼儿都能开口说话,并能声音响亮地说话。

第二,设计故事现场场景,引导幼儿辨析并学说动物的对话。通过再现故事现场的场景,幼儿会被雪地中的“房子”所吸引,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绎故事中三个角色的对话,帮助幼儿再次感受和欣赏故事内容。由于故事中三个角色的对话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幼儿仔细倾听和辨析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白花花”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和教师互动,逐渐学说对话。

第三,设计故事的ppt,引导幼儿积累学说完整故事的经验。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幼儿在静谧的环境中倾听这个关于冬天的小故事。其中雪花飘落的片段是舒缓的,小动物对话的声音洪亮有韵律,最后出现的“小朋友堆雪人”情景是个小高潮。完整的故事欣赏让幼儿再次回到故事托盘前,幼儿边讲故事边操作故事托盘,这样的过程让每一个幼儿都乐意表达,能完整复述故事。

幼儿园小班的语言教案篇十三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故事情节中友好合作的快乐;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愿。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一些新词和短句。

3、养成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五张,幼儿合作游戏三组。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出示竹竿、纸、线绳。

幼:……(个别幼儿简单说说。)。

师:小朋友真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出了很多玩法,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怎样玩的?

2、讲述故事前半段。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从头讲述到“大家都问“怎么玩””,依次出示图片1、2、3)。

(2)理解故事学习新词。

图一提问:

a、小猴是怎么玩竹竿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二提问:

a、小熊是怎么玩卷纸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图三提问:

a、大熊大家多快活是怎么玩线绳的?

b、它很快就怎样了?

3、幼儿讨论大胆发挥想象。

(1)师:到底还能怎么玩呢?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想好了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

(2)幼儿讨论,教师注意倾听观察指导。

(3)个别幼儿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xx你来告诉大家,他们还可以怎样玩?

4、讲述故事的后半段。

(1)师:我刚才还听见xx说竹竿可以……,卷纸可以……线绳可以……你们的办法可真多,猩猩伯伯听到了这件事也想了好办法,我们来看看。

(2)讲故事后半段(出示图片4、5)。

5、理解故事后半段。

提问:a、猩猩伯伯想了什么办法?

b、小动物们怎样做的?

c、风筝飞上天,大家心里怎样?

6、完整欣赏故事。

7、给故事取名。

师:这个故事真好听,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谁来取个好听的名字?

(幼儿分别说,教师选个合适的名字。)。

8、体验友好合作的快乐。

(1)提问:你们喜欢猩猩伯伯的办法吗?为什么?

9、延伸活动:幼儿分组玩合作游戏。

(1)玩绳子。

(2)玩拼图。

(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907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