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49:09
最新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7 01:49:09     小编:影墨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所做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写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总结是一个积累和总结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他人的总结中获得借鉴和启发。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一

1、昨天我们学习了《人有两个宝》的生字,以及初读了课文。下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听写词语:人才大手用水个子工人又去了。

二、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请大家猜猜谁的本领最大啊?(人)。

是的,我们吃的粮食,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走的大路,还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都是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2、请再想一想: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的?(人有两个宝)。

3、对,人有两个宝。给两(liang)宝(bao)注音。

4、领读课题。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句:

过渡:人有哪两个宝呢?小朋友们把课文的第一句读一读就知道了。

1、指名读第一句: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给双(shuang)脑(nao)注音。

2、(1)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可加上动作读。

(2)指名读。

(3)集体读。

(4)男女生比赛读。

学习第二句。

过渡:为什么说人的手和脑是人的两个宝呢?自由读读下面一句找找答案。

1、一个学生读课文: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2、师正音,给会(hui)注音。

3、师领读,生跟读。

4、什么是做工啊?我们来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吗?我们的双手会干吗?

做工这里指干活,做事情。

什么是思考?图上的小朋友在想什么?你知道吗?

思考就是动脑筋想问题的想办法。

师总结:他们做这些事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5、(1)师范读第二句,领读,学生跟读。可加上动作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

学习第三句。

过渡: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正音给创(chuang)造(zao)注音。

师总结:小朋友们,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用手又用脑,手脑并用才能有许许多多的新创造。

4、(1)师领读,生跟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3)男女生比赛读。

本课总结:

1、这首儿歌我们学完了,大家都会读了,有没有小朋友会背出来的?

2、先背给你的同桌听听。

3、指名背。

4、会背的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读,不过要加油啊。

课堂作业:

把课文补充完整。

有两宝,

双和脑。

双会做,

脑会思考。

脑,

能有创造。

板书:

liang shuangnao。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zuonaosikao。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nengchuangzao。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出电灯泡的故事。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爱迪生成功的原因。

3、爱迪生勤动手做实验,勤动脑想问题,所以他成了大发明家。看来,双手和大脑非常重要,是人的两个宝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从图上你能看出来人有哪两个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3)出示:双手大脑。

认读。

“双手”就是人的左右两只手。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三

一、出示课题: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他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4)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看笔顺图,记忆字行、笔顺,分别给他们找个朋友。

(3)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精读练习。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齐读,注意词儿连读。

2、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二句,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看图,理解“做工”。

(3)启发看图想象,理解“思考”。

(4)齐读第二句,我们怎么用好这两件宝?

3、学习第三句。

(1)指名朗读。

(2)启发学生领会什么是“创造”。

(3)小结。

(三)看图试背课文。

(四)指导写字。

课后小结:

这是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兴趣比较高,学生在说手脑的用处时,说的很好。但是,刚开始生字就比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用、才”这两个字,学生记得不牢。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四

收集课外活动照片、绘画作品,做一次展示。

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双、能、劳”的音,区分“工——公”的字义、用法。“劳”“动”两个字中都有“力”,可指导学生用劳动需要出力来记住字形。

2.写字教学。

教写字,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双:两个“又”写法不同。左边是偏旁,第二笔是点;右边是“又”字,第一笔横撇要左伸到点下,第二笔是捺。

做:左中右结构,左边要窄些,中间稍短些,右与左一般高,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办:笔顺是力办,先中间后两边。两点向外。

才: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寸”。

(三)词句教学。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句中的“做工”不是单指干力气活儿,而是泛指工作、做事。“思考”指动脑筋想办法。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双手会做哪些事,大脑会想些什么,不要抽象地理解。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句中的“创造”是指想出并做出新的来。要通过实例让学生具体理解。

(四)朗读指导。

首先要读准字音,注意“不用”“不好”中“不”的读法不同,“事情”的“情”读轻声。其次,儿歌的读法与诗歌有相似之处,即读出节奏,词语要连读,如“两件宝”“做不好”“办不到”“一切创造”等。

在正确朗读之后,可采用师生引读、轮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还可跟着朗读录音练习背诵。

(五)练习提示。

第四题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动脑筋”就是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做某件事。话题的范围比较宽,可以讲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讲看到或听到的别人的事情。教师要注意引导,通过交流,深化对“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的认识。

(六)扩展活动。

开展一次手工制作竞赛活动。如:发给每人一张纸,独立完成一件作品(画、折、剪、贴等均可),看看谁的最出色。请做得好的同学说说自己怎样想、怎么做的,有的还可以再演示一次。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4个生字,认识笔画。

2、懂得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才能有所创造。

3、注重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愉快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创建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懂得课文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字都认识了吗?

2、指名学生读生字。

3、指名学生读课文。

二、愉快学习,主动求知。

1、让小朋友边读课文边想一想,各人知道了什么?(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几遍)。

2、分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说说自己不同的意见。

(1)理解“做工”

a、出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b、小组交流:人们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双手会……”句式)。

c、体验:将手背到后面吃东西。

d、师: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2)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揭示课题。

1、多媒体演示爱迪生经过上万次实验,终于发明出电灯泡的故事。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爱迪生成功的原因。

3、爱迪生勤动手做实验,勤动脑想问题,所以他成了大发明家。看来,双手和大脑非常重要,是人的两个宝贝。

4、出示课题:人有两个宝。

(1)认读生字,读题。

(2)“宝”什么意思?

从图上你能看出来人有哪两个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认读。

“双手”就是人的左右两只手。举起你们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双手大脑两个宝人。

认读。

给“人”、“大”、“手”找朋友。

2、人有哪两个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句。

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1)指名读第二句。

(2)出示:会。

认读。

(3)双手会干什么?

出示:做工。

认读。

“做工”这儿指做事情,干活儿。

观察书上的插图,问:图上的小朋友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出示:双手会。

双手会做这么多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4)大脑会干什么呢?

“思考”什么意思?

做事时,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双手和大脑真是人的两个宝。

(5)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我们怎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呢?

(1)指名读第三句。

(2)出示:才能创造。

认读。

“创造”就是想出、做出的事情。比如以前没有电灯,爱迪生做了上万次实验,把它创造出来了。

(3)怎样才能有创造?

出示:用手又。

认读。

(5)指导朗读第三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的两个宝,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把事情做好。

四、朗读、背诵全文。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工用又才。

2、自学生字。

看笔顺图,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1、将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识写汉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投影片、词语、准备书上的插图和一张白纸。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

2、里面有两个生字,会读吗?(出示卡片)指名读。

3、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出示词:两个宝)这里的“个”和刚才读的“个”读音有何不同?“个”单独一个字读第四声,但在这个词中读轻声,要读得短而轻(领读——指名读)。

4、词读好了,谁能把课题读好?(指名读——齐读)。

5、读了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6、小朋友们,你们真爱思考,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注意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正音——齐读。

3、大家读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大苹果,你看,这些苹果又大又红,想要吗?但这些大苹果都有一个词,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大苹果就归谁。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在小组里互相练习一下。

4、字词都读好了,相信我们再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

再读课文。

指名分句读(正音,指导)——指名读全文——齐读。

1、出示第一句:什么样的东西才能称为宝?

是啊,最珍贵、最重要的东西才是宝。人有哪两个宝呢?

2、双手和大脑,这两个都是我们的宝啊!谁再来读读?指名读。

3、瞧,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宝贝——手(师伸出手,)我们来认识一下手,这里是手心,手背,手掌。

4、手会干什么呢?(出示:双手会做工)谁来读?

6、(看图)瞧,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呢?(练习说话:有的……有的……还有的……)。

7、人还有一个宝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图)看,图上的小朋友在这些事情的时候,回想些什么呢?(练习说完整的话:做模型的同学会想……,弹琴的小朋友会想……)。

8、脑指挥手做工,手实现脑的想法,这两个宝的用处可真大呀!谁来把这句话读读?

9、这两个宝这么好,我们该怎么用呢?(出示最后一句话)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问题吗?

让学生拼图来理解用手,用脑和创造。

对,陶行知爷爷说得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饭也吃不饱,用手不用脑,快要被打倒,手脑全都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刚才,我们用手又用脑终于解决了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现在的心情吗?让我们通过朗读把此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吧!

(1)读一读。

(2)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比较异同点。

(3)说笔顺,书空。

(4)范写,生描红、练习写。

这是学生上完拼音,接触到的第一篇课文,针对学生拼音能力不够均衡这一特点,我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自己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然后请小组长把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拿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卡片,注意纠正组员的错音。老师边巡视边指导组长和组员的错误。提醒学生读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的组。然后老师检查小组读词情况,集体纠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读词儿,指导学生把词儿连读,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连贯,读通顺,最后指名读课文,正音。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会养成,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会提高。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那么用什么启发?讨论、探究、研究什么?——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不再是老师发问学生被动作答,教师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教师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有哪两个宝?”、“为什么说它们是宝?”、“用这两个宝能做什么呢?”三个有效性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教师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当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简短的小结适时地传递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认识。此外,学生每次读过课文后,教师都组织学生展开互相间的评价,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的双手会……”“自己做事时大脑会想些什么?”、并让学生动手去拼一拼,去想一想,来体会:“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并展示自己的创造作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成“签名任务”活动,继续认识更多新朋友。

2.通过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伴交流、诵读小诗活动,获得愉快的交往体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材内容分为四个环节。呈现的是新入学的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真实的活动场景。第一环节“我的好伙伴”是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交友经历,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第二环节“‘网’到一个新朋友”是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结交新朋友,扩大交往面,同时尝试用不同方式自我介绍。第三环节“好友大搜索”是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兴趣相投的好朋友并进一步深入交往。第四环节“认识你真好”小诗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友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材副本《好朋友》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往的规则和方法。

本课教学划分为2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主要学习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以及教材副本“交朋友”绘本。

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欠缺,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交往经验和能力,能通过一些日常玩耍等交往活动交到一些朋友,但同伴之间的交往仍主要以邻桌同伴为主,还未真正建立交往群体,交友范围比较狭窄。

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可爱、好动,部分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懂得尊重同伴;还有部分内向型的学生不敢积极主动交往,在班里还没有自己的朋友,但又具有强烈的被同伴接纳和认可的团体归属需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伴交流,获得愉快的交往体验。

难点:愿意与同伴交往,获得与同伴交往的积极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兴趣爱好调查、制作兴趣爱好牌、签名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补充拓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继续认识新朋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新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小任务,你们完成了任务就能认识新朋友,而且还能发现新朋友的特点呢!

(二)指导观察“签名任务单”样本。

设计意图:通过签名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促进大胆交流。以完成签名任务作为游戏结果,便于交往水平的评价。同时关注交往弱势群体,为后续的个别指导做铺垫。

师:请你去发现班里头发最长的女生,和她一起握握手,请她给你签个名。

1.课件出示“签名任务单”样本。

2.请一位学生示范,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该同学的表现,教师指导,指导要点:

(1)仔细观察同学的特点;

(2)找到同学,完成一项任务;

(3)请同学签名。

(三)组织学生进行签名活动。

师:请大家拿出课桌下的任务单,先仔细观察同学,发现你想认识的同学的特点,再和他一起完成一个任务,最后请他签个名。

1.学生找同伴完成任务。

2.反馈签名活动情况。

师:你请哪位朋友签了名?你们一起完成了什么任务?

(四)小结。

师:你们不仅发现了新朋友的特点,还和他们一起完成了任务,做得很出色哦!

二、活动二:好友大搜索。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促进学生深入交往,获得愉悦的交往体验。

(一)导入。

师:每个小朋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交到好朋友,还能和好朋友一起愉快地交流共同喜欢的事情呢!

(二)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现场分组并交流。

设计意图:关于“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是为了能更准确地把握学情,提升教学针对性。

师:老师课前调查了一下我们班小朋友的兴趣爱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班级学生兴趣爱好调查统计表格。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场分组,并放上相应兴趣爱好的提示牌。

师:现在我们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组,一起交流你们都感兴趣的事情吧!

3.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导,适时鼓励交往弱势学生参与活动。(配乐)。

(三)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意在引导学生与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伴深入交往,在参与中获得多元体验。

设定“其他组”目的在于照顾全体,观照还没有形成兴趣爱好或者爱好独特学生的交往状态。

师:刚才你们和同学交流了什么?

1.预设:

(1)阅读小组交流;

(2)绘画小组交流;

(3)跳绳小组交流;

(4)唱歌小组交流;

(5)其他组交流。

2.指导要点:

(1)说交流的内容;

(2)适时展示;

(3)采访感受。

(四)小结。

师: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玩,一起看书,一起学习,一起唱歌等,我们有自己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相互交流,真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啊!

三、活动三:认识你真好。

(一)导入。

(二)指导交流朋友间的故事。

1.预设:

(1)快乐的故事;

(2)伤心的故事。

2.板贴(书):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三)组织学习小诗《认识你真好》。

设计意图:小诗的学习不过多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回忆交友经历,升华情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师:有朋友真好!在我们的书上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听小诗录音;

2.齐读小诗。

四、活动四:怎样做个好朋友。

(一)导入。

师: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也上小学了,他们是怎样交朋友的呢?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

(二)播放微课“交朋友”

(三)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交朋友”绘本是本课教材的副本,不作为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明白故事道理,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技巧。

师:听了这个故事,请和同桌讨论一下,明白了什么道理?

1.学生交流感受。

2.指导要点:要大胆认识新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时要讲文明;和好朋友一起玩时要遵守规则。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还和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一起交流了共同喜欢做的事情。下课后,请大家和新朋友一起去分享更多的快乐吧!祝大家朋友越交越多,在启源小学105班这个新家里越来越快乐!小朋友们,再见!

板书设计:

拉拉手,交朋友。

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九

一个朋友来看我,大概我们有几年没见了,记不清了。

她问我过得怎么样。

我说偶尔会孤独。

她点点头说:“嗯,我想你一定会孤独,你总追求这个,追求那个的!”

我试图分辨我没什么追求。

她说:“咱们是不同的,虽然一起玩这,玩那,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可是你和我是不同的!你说你孤独,我一点儿也不意外,因为高处不胜寒!你不停地追求高的!”

我心里的泪水鼻涕流的一把一把的,快把我淹死了,被理解的感受原来如此澎湃!

几日前看电影《心灵捕手》,男主角will被唤醒走出自我分裂的重要一环是被好朋友chack吼出:“你和我不同,如果五十岁,你还和我一样在工地上当工人,那就是我最大的悲哀!”will只有被自己最依赖最有安全感的人认可是天才的时候,他才深深地感觉到被世界接纳,才有可能从沉溺于痛苦的麻痹中迈出艰难的一步!

我当时内心充满了对编剧的嘲笑,真是异想天开,一厢情愿呀!

现实世界中能代表chack定位的角色无论如何也落不到"朋友"身上!

我女友的`话让我觉得有许多事情不但有可能,而且离我不远!

坐出租车,年青司机正在打电话,说要朗诵一首诗给对方!

我微笑了一下,没想到被查觉了,这个司机不好意思地挂断了电话!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笑,倒是没恶意的,只是觉得诗,司机,电话串在一起有些好玩!但是我还是为自己的笑有些谦意,于是问:“是给女孩的诗吗?什么主题呀?”

“不是给女孩的,是一个朋友,诗是我在百家讲坛刚学的?”

“是吗?谁写的?”

“苏轼的!他写给弟弟的!”

“百家讲坛我以前看过不少,也挺喜欢的!”

“我初中没毕业,可是喜欢看百家讲坛,喜欢听那些名人名家的故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真好呀!谁说学者才能感受文化,咱们老百姓也是有文化慧根的呀!”

“我喜欢于丹!”

后来我们又聊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司机也真把我说的节目名称记下来,博客地址怎么找问清楚,然后我下车了!

和这个司机的交流比和朋友,家人还要舒畅,能感受到他对文化,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望。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

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小刚和小明一起结伴去天然动物园游览。

一进大门,旁边的石头上就刻有“天然动物园”的字样,两个朋友有说有笑地走了进去。

山间的风光特别好,两旁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路边是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突然,小刚发现远处有一只熊好像正向他们走来。小刚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抱着树干往上爬。小明不会爬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朋友爬上树,而自己却只能在树下等死。既然不会爬树,小明就抱着一种必死无疑的心态闭上眼睛,等熊来吃。小刚爬上树后长叹一身,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树下的小明等了好久也不见熊过来,他慢慢地睁开眼睛,只见熊还在原来的地方,纹丝不动。于是,小明怀着好奇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靠近熊。走近一看,呀!原来是一个熊的动物标本,真是虚惊一场。见是动物标本,小明想起朋友小刚刚才的忘恩负义:就在那个紧急关头,小刚居然不管我的死活,把自己的命先管好。小明越想越生气头也不回地走了。小刚看见小明走了,也爬下树来,急忙叫小明等等他。可小明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件事告诉我们要在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朋友才算真正的朋友。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一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 懂得在危难时刻应当互相救助,不能只顾自己。初步领悟友谊和合作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板书安排:23。

遇到危险 只顾自己 不能做朋友

课内:抄写字词。

课外:朗读、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说说怎样的人才是朋友。

3. 学生置疑。

1.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自读情况。

(1) 抽读词语。

(2) 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正音。

3. 齐读课文。

4.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第一段

1. 自由读,

2. 交流:读懂了什么?

3. 齐读第一节。

精读第二段

1. 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第二段。

2. 读后交流。

3.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大熊的凶猛?

4. 指导朗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5. 小结。

胖 吼 灵 住 焦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1。抽读字词。

2。齐读一、二段。说说大意。

精读第三段、第四段。

1。 自由读。体会在危急情况下的表现。

2。 读后交流。

(1)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惊慌?

(2) 瘦子是怎样做的?

(3) 胖子又是怎样做的?

3。 看图说说图意,体会当时的气氛。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胖子"的'话。

5。 在这生死关头,胖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瘦子表现怎样?

6。 你这时会有什么想法?

7。 感情读第二、三段。

精读第五、六段

1. 指名读。

2. 情况越来越危急,大熊一步步逼近胖子,胖子无路可逃,而此时他又很不幸运,脚( ),( )?(齐答)

3. 如果你是胖子,这时你心情会怎样?

4. 正在这时,胖子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

5. 胖子的办法有效吗?指名读写大熊的句子。

6. 看图体会胖子侥幸脱险的紧张气氛。

7. 小结,指导朗读。

梢 闭 甩 危 险

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1.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一到五段。

2. 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 指名读。

2. 提问:大熊走后,瘦子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胖子有些什么想法呢?

3. 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 指导读胖子的话,理解含义。

5. 齐读七、八段。

四. 齐读课文

1. 说说每段的大意。

2. 学生自由练习复述课文。

3. 同位讨论说说。

4. 指名复述课文。

5. 师生评议。

抄写词语(课后第三题)。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二

有一天,金宏帆和伙伴张相一去天然动物园游览,他们有说有笑,高高兴兴地边跳边走。

突然,他们看见一头黑熊,它站在那里,好像在等人过去。金宠帆看见身边有一棵大树,就爬上去,可是爬也爬不上去,就抓住树干轻轻一跳,就上去了。张相一不会爬树,只能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等着死神的到来,心里却想着完了,我死定了,我可不想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张相一看见黑熊还在原地,就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去,边走边想:但愿不是真熊,如果是真熊我就没啦!突然他看见、到黑熊旁边竖着一块碑,上面写着“动物标本,免费摄影。”看了这块木碑,张相一想:原来是一个标本。

于是,张相一就头也不回地走了,金宏帆看见自己的伙伴走了,就大声喊:“好朋友,等等我!”张相一说:“这个不相互帮助的人,从此不和你做好朋友了。我要和你绝交。”金宏帆听了感到很惭愧。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选字填空。(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人自然段。

(2)小童觉得冰花怎么样?为什么?

点名读。

比较:(略)。

(3)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4)尝试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5)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范写“说”、“时”。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细心观察冰花,看能不能帮小童找到更新的发现。

[《冰花》教学设计(两个课时)]。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四

在南非的莫诺莫塔帕王国,有两个真心的朋友,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据说这里的人交朋友,比其他地方的人真心实意得多。

一天夜里,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一个朋友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径直朝另一个朋友家跑来,把他家仆人叫醒,因为他感觉梦神已迈进了朋友家的大门。被吵醒的朋友非常惊慌,他穿起衣服,系好钱袋,全副武装,对朋友说:半夜造访一定是有急事相告,是不是赌钱赌光了?我这里有钱你拿去。要是和别人吵架,我们一同去论理。我还有把利剑,如果需要你也把它拿去。

不,他的朋友回答说,感谢你的热情关心,我既不要钱也不要武器,我只是在睡梦中看到你有些悲伤,我担心你出了事,所以连夜飞奔赶了过来。这就是我半夜来访的原因。

两人的情谊谁更深呢?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一个真正的朋友能让你感到[欣赏雨季爱情故事网]生活的美好,他的关心发自内心深处,他使你畅叙衷肠,倾吐心曲,只要事关朋友,哪怕是个梦,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他都会为你牵肠挂肚,寝食不安。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五

在一个美丽的小镇里,住着两只小动物,小兔多多和小狗汪汪,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个星期天,小狗汪汪给多多打电话:“我们约在‘翻转乐园’玩吧。”“好!”小兔多多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相约同时出发了。

到了‘翻转乐园’,两人相见打招呼说:“哈罗,好久不见!”他们蹦蹦跳跳地走进游乐园。多多说:“我们去玩旋转木马吧。”汪汪自告奋勇地说:“你去玩吧,我来给你拍照。”“好!谢谢!”多多欢天喜地边说边跑上去了。多多玩了“飓风飞椅”,玩得满头大汗。他又急急忙忙地去玩过山车,他边跑边大声喊道:“汪汪快来给我拍照啊!”汪汪站着不动了,不高兴地说:“为什么呀?每次都是我给你拍照!”“哼!我叫你拍照你就拍照!”“我就不!”汪汪生气地说。小兔一听愣住了,他大声嚷嚷起来:“不拍拉倒!哼,我不和你做朋友了!”“谁稀罕?我也不奉陪你玩了!”他们就这样吵架了,谁也不理谁,各自埋头玩自己的。

正在这时候,忽然跑来一只小红狐,他冲着小狗汪汪就是一拳,汪汪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小红狐在一旁得意地说:“哈哈哈------就这么弱小啊!”

多多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扶起汪汪,温和地问道:“汪汪,你没事吧?对不起,刚才是我不好。”汪汪立刻不哭了,他也不好意思地说:“没事的,刚才我也做得不好。”他们俩又和好了,小红狐一看,赶快溜走了。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篇十六

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换角度审视问题。

2、积累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两个农夫各自有怎样的盘算,结果如何?

3、你怎样看待这两个老农?

4、小组讨论:卖牛者和买牛者还应该想到什么?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5、讨论交流。

6、齐读课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801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