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提炼和归纳,使其更加有价值和稳定。在总结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创新和突破。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素材,但我们要注重个性和原创性。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一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歌教学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过度句: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揭示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春天代表什么?)
二、总结自习情况
归纳如下:
1、把文章读通、读懂。
2、了解每一节诗主要讲什么?
3、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起来并在旁边批注。
4、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上符号。)
师总结板书:多朗读、勤思考、巧批注
三、 交流反馈
1、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诗歌
2、请五个学生分别各读一小节(其余同学说说哪个读的好?)
3、让读的好同学说是怎样读?(预习时反复读诗了解每节诗的主要说什么,表达诗人怎样情感,再与诗人产生共鸣)
4、让学生齐读一——四节
5、汇报读后懂得了什么?(战争破坏了大自然,带给人们不幸。) 板书:不幸、灾难。
6、师总结:同学们能把这些灾难与不幸在诗中的各小节的词与句中体现出来么?
7、学生结合预习感受自由讲,老师做适当点评(重点讲第四节)。
8、面对这一切作者情不自禁地说。学生开火车读“这究竟是为什么?”(读出作者的愤慨、不解、痛斥等语气)
9、作者的四次“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愤慨、不解、痛斥、愤怒、憎恨等)
10、拓展想象
a、师总结同学们战争的罪恶之处仅仅是这些么?还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b、生想象后汇报
四、播放mtv感受战争图片,感受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1、看后谈谈自己此时此刻感情
板书:制止战争
2、带着愤怒、痛斥的心情再把前四节读读
过度句:是啊,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五、学习第五小节
1、体会作者的心声是什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祈盼,一种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想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
板书:和平
这仅仅是作者的心声么,也是我们的心声,让我们共同把这个心声再次表达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2、诗中作者为什么以省略号作为全诗的结束呢?(省略很多美好、无限的希望)
3、幻灯出示:希望、祈盼,让战火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和我们一样。(学生拓展想象接着说唱)
板书:读书、享受春天。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同学们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让我们共同诵读这和约,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
板书:维护
2、出示 《儿童和平宣言》,师生齐读。
七、作业:
1、写一封信给战争中的孩子
2、把本单元所收集的资料、图片整理出一份手抄报
八、板书: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制止) 战争——不幸、灾难。
(维护) 和平——读书、享受春天。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二
体现独立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诗歌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诵读感悟。教学中以“情”为主线,从“铺垫激情—理解悟情—诵读入情—拓展抒情”步步生情,强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以练代讲,练中提高,通过反复地有感情朗读达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创造性地模仿练习达到感情的进一步升华。
[教学目标]。
1、学习“蔚、弋、频、茵”等四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3、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是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争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等战争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2、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对比谈体会,导语小结引课题,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和平的珍贵,激起对和平的渴望,同时引出课题,初步感知课题中“春天”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巡弋---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祈盼---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找近义词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在自读、交流中初步理解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了解学情。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可是”的转折语气。
5、“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设计意图]抓住“本来---可是”的转折,通过朗读指导,通过“究竟是为什么”的讨论,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体会诗歌反复吟咏的结构特点。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出示: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
可是;
金黄色的沙漠,本来。
可是;
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
可是;
绿茵茵的草地,本来。
可是;
本来可是。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补充,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同时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免遭!
只要。
(4)出示句式,拓展抒情。
我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很低,只要。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体会“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这种反复强调,以“小”(要求小)衬“强”(愿望强)的写法;通过拓展补写,体会“享受春天”的含义,进一步表达祈盼和平、呼吁和平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必做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选做作业: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还学生作业的选择权,通过拓展,进一步感受和平的珍贵,激发热爱和平,呼吁和平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大海。
沙漠。
夜空本来可是。
草地。
[特别建议]。
1、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中要尽力体现学生主体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理解词语时,教师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地位,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词语的理解可以在初读课文时以检查词语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在指名朗读纠正读音中理解,还可以根据学情在课文的阅读感悟中检查,总之,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把握。在理解感悟课文时,一定要做到以读代讲,要引导学生抓住“本来---可是”的转折的朗读,体会战争的残酷,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把为什么的原因具体化,而不是用“战争”两字贴标签,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做到熟读成诵。在拓展补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点拨规范学生的语言,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2、这是一篇儿童诗,语言简洁富有特色和规律,易于学生积累和模仿。理解感悟课文时要做到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有感情朗读时不能过分强调朗读技巧的指导,而应该立足语言文字的感悟,读为悟服务。同样,在拓展补写时,要做到以练代讲,引导学生练中自得,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机械训练,而应该立足感情的丰富和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并规范学生的语言。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读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光碟(动态板书及伴声音简介组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引入。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
二、质疑读文。
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2、解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呢?别忘了,我们语文口号是(生齐喊:歌曲是唱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
3、请大家放声读课文,先把课文读准读顺。不懂的字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并解疑。
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词读准。请一个同学读给大家听。
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点评齐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5、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引导学生喊一喊吟诵口号(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
6、学生自选一节诗练读。
7、展示吟诵。
三、理解想象。
过渡:学习诗歌,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诗意。请大家轻声读诗,看看能读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两节诗细读、体会。
1、学生小组内学习。
2、交流汇报。
自由汇报后师引导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些会让你产生一句怎样的心里话?
如果让你读读诗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会怎样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知道同学们能较深地理解诗歌,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
四、简析诗歌。
如果让你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这里都写了哪几个地方?用笔从每诗中画出来。那是什么?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
五、组画激情。
1、下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2、看了这些图片,哪句心里话又要蹦出来了?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
3、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请部分同学读第五节诗。问: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六、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总结拓展。
八、布置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把感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海。
战争。
很不安宁。
沙漠。
夜空。
草地。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读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了解诗歌内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光碟(动态板书及伴声音简介组图)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这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呼声吗?不,这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呼声,这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齐读)
1、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2、解答这些问题,有什么办法呢?别忘了,我们语文口号是……(生齐喊:歌曲是唱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语文是读出来的。)
3、请大家放声读课文,先把课文读准读顺。不懂的字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并解疑。
先把本课要求会认的几个字词读准。请一个同学读给大家听。
谁能把第一节诗读给大家听?——点评——齐读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5、怎样才能把诗读得更好?引导学生喊一喊“吟诵”口号(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
6、学生自选一节诗练读
7、展示吟诵
过渡:学习诗歌,光会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诗意。请大家轻声读诗,看看能读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两节诗细读、体会。
1、学生小组内学习。
2、交流汇报
自由汇报后师引导思考:“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些会让你产生一句怎样的心里话?
如果让你读读诗句,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你会怎样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可以知道同学们能较深地理解诗歌,体会到战争的可恶,和平的可贵。
如果让你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你会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这里都写了哪几个地方?用笔从每诗中画出来。那是什么?
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
1、下面请大家来看两组图片。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
2、看了这些图片,哪句心里话又要蹦出来了?你想发出怎样的呼吁?
3、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请部分同学读第五节诗。问: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把感想写下来。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
战争
很不安宁
沙漠
夜空
草地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主题是“战争与和平”。前两篇课文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第三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了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这三篇课文让学生直面血腥残酷的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第四篇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正是本组课文情感的延续,主题的深化。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离战争很遥远,战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广阔的视野,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从内心深处发出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唤。
教学环境分析。
为营造氛围,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资源,以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走进课文,走进战争年代。多媒体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帮手。
教学方法分析。
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能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各种各样的读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心,巧妙的引读更能提升读的质量,使“悟”得到升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抓关键词,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春天”一词。
课件出示相应图片,教师朗读:
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过渡:同学们,春天如此美好,但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像我们一样享受这美好的春天,享受这灿烂的生活。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共同寻找答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在每小节的前面标上序号。
2.指名逐节朗读,检查字音,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生读。
3.课文中这些美丽的景象不在了,为什么呢?是什么破坏了这景象的美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的1—4节,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看法。
4.汇报交流。
5.引读:
是啊,巡弋的战舰和水雷使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
——生答:海鸥的乐园。
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使金黄色的沙漠再也不是。
——生答: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频频发射的导弹使蓝得发黑的夜空再也不属于。
——生答:星星和月亮。
散落着的地雷碎片使绿茵茵的草地再也不会。
——生答: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6.说战争。
过渡:找到了,我们找到了答案。是战争让春天失去美好,是战争不让所有的人享受春天。其实,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远不止这些,谁能结合查找的资料说说战争带给我们的伤害。
(1)生说。
(3)继续出示一组战争图片,描述(配乐):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她的身边是死去亲人的尸体;他痛苦地呻吟着,腿已被炮弹炸断;她遍体鳞伤,已经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呼唤;她握着仅有的一块干粮,双眼充满了恐惧;母亲领着三个孩子逃离家园,身后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4)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5)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因此,诗人发自内心深处大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中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再读读前四节诗,然后在小组里议一议。
(6)汇报交流。
7.引读:
同学们,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
——生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8.全班合作诵读1—4节。(女生读每小节的前两行,男生读三、四行,全班齐读最后一行。)。
9.做小诗人,在书的空白处仿写诗句。
(四)突破中心 升华情感。
2.是啊,这是你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大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自由答。
3.当我们的希望,我们的祈盼,实现的那一天,
(引读)。
蔚蓝色的大海,一定是——生答: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一定是——生答: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永远属于——生答: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永远滚动着——生答:-欢乐的足球。
4.相信有了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总有一天,这些战争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着春天。(板书:“和我们一样”)。
齐读课题。
6.学到这里,你觉得享受春天,其实就是享受什么?(生自由回答),引导归纳:享受春天也就是——享受和平(板书)(齐读)。
7.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大声地、尽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五、板书设计。
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整首诗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充分的情感体验,那学生的朗读就是空洞的,理解也是肤浅的,我们的教学也就是无效的。我想: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离战争很遥远,战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广阔的视野,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他们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发出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唤,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会落到实处。
为营造氛围,我采用多种方法,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资源,以直观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走进课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说战争”这一环节,以下内容是我在课堂上呈现的一组数据:
战争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共有200多万儿童在武装冲突中丧生,有600多万儿童受重伤,1200万儿童无家可归。伊拉克每个月约有5000名儿童死亡,是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8名儿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岁前夭折。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将使总数达130万的伊拉克儿童面临严重的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伤亡人数高达数十万。
正是有了这样的铺垫,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读”才格外有效,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巧妙的引读更是提升了读的质量,使“悟”得到升华。最后,当全班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大声地、尽情地朗读这首诗时,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七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从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树立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观念。
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诗歌中四个熟知的景物,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揭示人类爱好和平的美好心愿。
师:是的,大自然是美丽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和谐。
3、小结:孩子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揭题)。
4、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和谁一样?享受什么?)。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儿童诗,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并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好,把书本翻到73页。
2、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2)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真不错!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快向你的同桌请求帮助吧。
师: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当小老师一个个都有模有样的,小老师们,你们把问题都解决了吗?(全班交流)。
1、接下来,我们再合作一次吧,同桌之间读一读1——4自然段。读错的地方,帮他纠正过来。
2、谁能自告奋勇地把你最想读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1—4自然段)。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想到了()?
出示句式:我仿佛看到了(),想到了()。
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愤怒)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吧。(读得很有感情)。
谁能把你最喜欢读的部分再读给大家听。
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后,你们仿佛看到了(),想到了()。
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个部分。
3、作者四次提到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他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非常愤怒,他在不断责问着。因为蔚蓝色的大海已经不是——(生接)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已经不是——(生)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已经不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已经不再——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4、你们说,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是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打破了这梦幻般的春天,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吧!
过渡: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这4个原本都是很美的地方,但却受到了各种军事武器的袭击,作者以儿童诗的形式,把对战争的愤怒表达出来了。有个小朋友学了这首诗后,很有感触,就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写下了这么一段:
美丽的校园,
本来是孩子们的天堂,
可是无情的炮弹,
将它摧毁,
这究竟是为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大自然,联系生活,自己选取一处地方,试着写一段,把对战争的愤怒表达出来。
(师:战火中的孩子已经听到了你真诚的呼唤;我们感受到了你美好的祈盼!)。
2、我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很低,只要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只要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这些对于战争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齐读第5小节)。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蓝得发黑的夜空,永远属于()。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绿茵茵的草地,永远滚动()。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永远拥有()和()。
你还希望战火中的孩子永远拥有什么?
1、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请大家去细细阅读书上的《儿童和平条约》。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你最有感受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八
打破了本该属于它们宁静的家园。
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茵茵的草地,
本该滚动着足球,
埋藏在地下的地雷,
阻挡着孩子们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
人来人往的游乐园,
本该拥有欢声笑语,
邪恶的导弹,
把那里闹得空无人烟。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期盼——。
让战斗中的勇士。
有无数条生命,无价的生命,
不被大炮的炮弹致死!
有一个盾牌,结实的盾牌,
免遭机枪的子弹打破!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九
1.知识与技能: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前训练:1.演讲。2、朗诵。3、词语速记,连词成段训练。
春天代表着美好,代表着幸福,代表着希望,大家每天都享受着春天。可是,有许多孩子却饱受战乱之苦。他们在战争中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双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甚至失去了如花一般灿烂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对那些战火硝烟中的孩子说一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在美丽的鲜花中嬉戏,都能在安宁的校园中描绘自己的未来。
1.指一名学生朗读导读部分,其他学生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并作批注。
1.学生汇报读文后体会。
问题预设:
(1)词语巡弋、不速之客。
(2)感悟对比的写作手法。
(3)抓住四个为什么采用多种形式引读,读出疑惑、悲愤、质问、控诉、抗议等语气。
2.师生合作读前四节。
3.引读语:目睹战争带来的凄惨与荒凉后,我们特别渴望,特别祈盼什么?
学生齐读第五小节。
4.课堂练笔:你还有类似的愿望吗?模仿第五小节写一写。
5.生读自己的练笔,进一步体会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痛苦。
6.引入资料:世界各地因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亡等情况。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最后一小节。
当我们不禁要问。
重重地问。
大声地问。
疾声质问。
1.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2.从这些强烈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了什么?
3.每小节末尾痛心的问:这究竟是为什么?你现在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了吗?(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
4.除了可惜之外,更多的是什么?(愤怒)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1.目睹战争带来的凄惨与荒凉后,我们特别渴望,特别祈盼什么?读了这节,你有哪些感受呢?(引读:是啊!我们希望、我们祈盼(齐读))。
2.你还有类似的愿望吗?(模仿写一两句:拥有一个家庭,温馨的家庭,不被轰鸣的大炮拆散。)(学生写好后展示)。
4.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再次发出对和平的呼唤。(齐读第五小节)。
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一起读《儿童和平条约》,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齐读《和平颂》,然后谈体会。
2.齐颂《和平鸽》再次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结束语: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人们不再幸福。让我们一起祈盼,一起希望停止战争,还世界和平与安宁!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十
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1.教师准备: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一美丽的家园,二是残酷的战争画面,三是其它关于战残酷性的数据和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争等战争的资料。
3.课件。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2.课件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巡弋——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祈盼——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3.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可是”的转折语气。
4.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一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诗,看字音a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示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学习。
1、回忆学习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二
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一小节。
2、这是一首以()为主题的诗。
1、抽查读。
2、给加点字注音:
频频()巡弋()。
绿茵茵()蜥蜴()。
祈()盼。
3、听写词语:
4、理解词语:
巡弋——。
不速之客——。
1、作者抓住自然界中()()()()的原有景象,将其与战争破坏景象加以对比,并四次重复疑问(?)这是对战争的()和()。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沙滩()的大海。
()的草地()的春天。
拓展探究。
仿写一小节诗:
()的(),
本来()。
可是如今(),
()。
这究竟是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写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得地方,还想知道写什么,你认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等(教师利用此处写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读出感情,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读出感情,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一课时。
1.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战争地区同龄孩子的生活环境。
2.了解“阅读链接”中“儿童和平条约”签订的时间、背景。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你们真幸福,真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校《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课题)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出示自学要求)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
(二)、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学生自读。
2.你觉得哪一节读的最好,读给大家听。
3.再读文,你读懂了哪一节,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1)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读给同学听,让大家提意见如何读好。
(2)全班交流你的感受及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在本环节中,就是通过个人的品读、学习小组中的朗读、交流,使学生展开想象,将一个个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非满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美好的景象与残酷的战争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心灵。
(三)、情感升华,宣泄情感。
2.引读,学生在朗读。
5.请同学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带着对和平的希望,带着对和平的祈盼,再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当今的世界并不安宁,除了战争,困扰着人类的还有、内战、恐怖活动等等,受到伤害的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和许许多多的儿童,为此,1986年由全世界儿童代表签署的《儿童和平条约》。请打开课本p76,读读我们全世界儿童的心声吧。
3.学生仿写诗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品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读出感情,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读出感情,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战争地区同龄孩子的生活环境。
2.了解“阅读链接”中“儿童和平条约”签订的时间、背景。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同学们,你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你们真幸福,真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校《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课题)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出示自学要求)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
(二)、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学生自读。
2.你觉得哪一节读的最好,读给大家听。
3.再读文,你读懂了哪一节,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
(1)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读给同学听,让大家提意见如何读好。
(2)全班交流你的感受及朗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在本环节中,就是通过个人的品读、学习小组中的朗读、交流,使学生展开想象,将一个个文字读成一幅幅画面,非满了已有的生活经验。将美好的景象与残酷的战争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心灵。
(三)、情感升华,宣泄情感。
2.引读,学生在朗读。
5.请同学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带着对和平的希望,带着对和平的祈盼,再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当今的世界并不安宁,除了战争,困扰着人类的还有、内战、恐怖活动等等,受到伤害的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和许许多多的儿童,为此,1986年由全世界儿童代表签署的《儿童和平条约》。请打开课本p76,读读我们全世界儿童的心声吧。
3.学生仿写诗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7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