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1:01:04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19篇)
时间:2023-11-27 01:01:04     小编:影墨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教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学习,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效果。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第98—99页。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边玩边学,好吗?还要比一比,4个小组中,哪个小组最听指挥,合作的最默契。

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一猜球在哪只手里?(课件出示)。

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个游戏活动,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代表男队和女队开展比赛,哪一个摸到的红球多,哪个队就是获胜。

比赛要求:两人每次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然后举起来给大家看,并大声的告诉大家是什么颜色,大家帮着加油和统计。(课件出示)。

(学生开始活动,女生摸的袋子中:6红,男生摸的袋子中:3黄3蓝)。

学生渐渐察觉到了什么。

师:怎么了?谁愿意站起来大胆的说一说。

生:男生口袋里没有红球女生口袋里全是红球。

师:敢于大胆猜测很勇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1、体验“一定”:

生:不管怎么摸,摸到的一定是红球。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袋子里装的全部是红球。(板书:一定)。

师:袋子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同桌互相把这句话说一说。

2、体验“不可能”

师:男生为什么一次都没有摸到红球呢?(打开男生的袋子)啊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黄球和蓝球)。

师: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有没有可能摸到红球?

生:不可能。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袋子里,没有一个红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红球。

师: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摸到红球的。(板书:不可能)。

3、体验“可能”

师:那从男生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蓝球。

师:如果,老师想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也可能摸到红球,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能是黄球,可能是蓝球,也可能是红球(板书:可能)。

三、巩固活动(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小组摸球。

师: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小组长根据表格汇报结果。

出示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也有许多,米老鼠提出的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1)、说说她不可能买了哪两件?

(2)、她可能买哪两件?

(3)、如果钱正好用完,那一定是买了哪两件物品?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说说有些什么收获?

1、小组成员轮流,每人摸一个球,组长记录结果。

颜色/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红色。

黄色。

蓝色。

2、猜一猜,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3、看一看,猜的对吗?

4、根据袋子里的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说。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二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三

学习内容:

第94、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学习目标:

1.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重点:

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来感知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有10张倒扣着的相同的卡片,其中有4张画的燕子,3张画的大象,2张画的老虎,1张画的喜鹊,打乱后从中任意拿1张。

(1)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小娟喜欢燕子,她一定能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吗?

(3)拿到画有燕子的卡片的可能性和画有大象的卡片的可能性哪个大?为什么?

(4)分组游戏,并做好记录,然后集体汇报。

(5)思考: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6)猜想:任意拿1张,拿到燕子的可能性是(),拿到大象的可能性是(),拿到老虎的可能性是(),拿到喜鹊的可能性是()。

(7)汇报每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验证猜想。

(8)教师小结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教学例4。将一副扑克牌的13张方块牌和匀,从中任意抽出1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偶尔”“经常”等来描述抽牌的情况。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说说例4让我们做什么?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3)集体汇报实验结果。

(4)填一填。

()抽到方块2,()抽到黑桃a,()抽到方块a,()抽到方块。。。。。。

3.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偶尔”“经常”等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小丁摸了40次,将结果记录如下。

(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出什么结论?

(3)两人交换角色。小丁做纸团并做记号,再由小林来摸并记录。

两人交流对这次游戏活动的感受。

选择“不可能”、“偶尔”、“经常”填空。

(1)()取出红色小棒。

(2)()取出黄色小棒。

(3)()取出白色小棒。

四、学生质疑,教师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4~6题。

家庭作业:第95页课堂活动。

板书设计: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

1、每组2个口袋,1个装6个红球,1个装3个绿的和3个蓝的。

2、每组一个小正方体,写上1、1、2、2、3、3。

3、4张不同图案的a。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游戏探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好吗?

2、教师出示1个格子口袋:谁来猜一猜老师在袋子里装了什么东西呢?(学生猜)。

想知道答案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在袋子外面摸一摸)。

请你告诉小朋友老师在口袋里装了什么东西?(球)谁猜对了?

3、如果老师从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出示: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学生猜一猜)。

4、你想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吧。

活动后统计:你们摸到的都是什么颜色的球呀?刚才谁又猜对了。

6、为什么每一位同学摸出的都是红球呢?(因为袋子里都是红球,所以摸出来的一定是红球)出示读:袋子里都是红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7、小结:原来袋子里都是红球,所以每次摸到的――学生说:一定是红球。

8、拿出黑袋子,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的也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呢?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学生猜)。

9、按刚才的方法每人再任意摸一次,看一看摸出的还一定是红球吗?(学生小组活动)。

10、提问:摸到红球的请举手?那么多人怎么会一个红球也没有摸到呢?什么原因呢?(袋子里没有红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红球)出示读:袋子里没有红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12、那你们刚才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呀?(绿球和蓝球)。

13、现在请组长在黑袋子里装进2个红球、2个蓝球、2个绿球。想一想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还可能是黄球)为什么呢?(因为刚才放进去的是2个红球、2个蓝球、2个绿球呀)他的想法对吗?和他想的一样的请举手。想不想通过摸一摸来验证你的想法呢。注意:这次每人任意摸一个球看清楚颜色后,还要回放在袋子里,摇一摇再按顺序给其他小朋友摸(学生活动)。

14、摸到红球的请举手?摸到蓝球的请举手?剩下的肯定是摸到绿球的吧。刚才我们摸到的有红球,也有蓝球,还有绿球。怎么会这样的呢?(因为袋子里放了红球、蓝球、绿球)所以摸出的出示读:板书:袋子里有红球、绿球、蓝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蓝球,还可能是绿球。

15、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了:(学生一起读一读)袋子里都是红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袋子里没有红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袋子里有红球、绿球、蓝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蓝球,还可能是绿球。

二、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还想做摸球的游戏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图: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学生读要求)。

老师强调: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注意还要说出你的理由。

指第一个口袋: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

(任意摸一个球不一定是黄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红球。因为袋子里有红球也有黄球。)。

第二个袋子呢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第二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黄球。因为袋子里根本就没有黄球。)。

还可以怎么说呢?(可能是蓝球也可能是红球)说的太好了。

第三个袋子呢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第三个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因为袋子里只有黄球。)。

还可以怎么说呢?(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说的真好。

2、想玩摔股子游戏吗?

出示一个小正方体,给学生观察,老师在正方体的6个面上写上了哪几个数字?(1、2、3)我这样随便一摔,朝上的`一面会是什么数字呢?(学生猜)老师摔,展示结果,是几?谁猜对了呀。还想玩这个游戏吗?下面老师请你们每人做一回小老师,(每桌发一个小正方体给第一位)玩的时候小老师要想老师刚才那样先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数字,然后再摔,看谁猜的对。按顺序每人摔一次。开始吧(学生活动)。

提问:哪些人摔到了1?2呢是谁?剩下的肯定摔到的是3吧。

(1)想一想: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

(2)出示;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

小组里可以先讨论一下该放什么球,然后有组长拿起该放的球举起来。

(3)再装一袋,这次老师(出示: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该拿什么球呢?

怎么都是绿球呀?(因为老师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所以不能拿其它颜色的球的)真聪明。如果我加了1个红球进去会怎么样呢?(就不一定是绿球了,可能是绿球也可能是红球了)如果现在袋子里放1个红球5个绿球,谁摸到的可能性大?(摸到绿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呢?(绿球多,红球少)。

5、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来说说生活中的事吗?

学生说,师注意评价。

6、还想不想玩扑克牌游戏呢?

现在只有一张了,可以怎么样说?(这张一定是……)你们真聪明!出示。

三、全课总结拓宽延伸。

1、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板书:可能性),

(评析)本节课学习的可能性是概率的初步,即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要让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初步体验有些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件是不可能发生,有些事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

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生……。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用可能性大小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2、在游戏中感受事件的随机性,增强学生的随即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判断游戏是否公平。

能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找一名学生到前来比试)让大家见识见识黄老师有多么厉害。(教师后出)厉害吗?

师:后出了就怎么样了?

师:那这么玩游戏的话,你们觉得公平吗?

师:如果再来一局,你们觉得我后出你们愿意吗?玩游戏要公平,不公平的游戏就不好玩。咱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就叫做可能性与公平。(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用分数表示“掷硬币”游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1、欣赏图片:(课件)裁判员用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谁先发球。

生:投硬币师:你知道的真多。或看来你经常看足球比赛。

师:用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谁先发球,公平吗?生:

师:怎么想的?

2、认识硬币,说一说掷硬币可能出现的结果。

师:硬币大家都见过吧,通常我们把数字1所在的面成为正面,另一面称为反面,那抛起硬币,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板书正面、反面)像这种结果不确定的事件在数学中称为不确定事件,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

师:既然都认为抛硬币是一个公平的游戏,那你觉得出现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50%师:可以,还有吗?一半。

师: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呢?生:二分之一。

师:反面朝上呢?生:二分之一。

师:这两个都是二分之一,如果我用一个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可以用?

生:等于号(板书“=”红色)。

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等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所以用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谁先发球是公平的。(板书:公平,红笔)所以直到今天的足球比赛还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发球。

(二)、判断转盘设计是否公平、并设计公平的转盘。

1、明明等三位小朋友下跳棋,为了确定谁先走,老师设计了如下一个转盘,判断其是否公平。

生:不公平师:评价。

2、用分数表示指针转到每种颜色的可能性。

师:把转盘平均分成4份,红色占两份,那谁知道红色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用分数表示是?(板书红色、4分之2)。这个4是什么?2呢。

师:那转到蓝色的可能性是?黄色的可能性是?(板书。

生:不一定。

师:不一定什么意思?这个转盘三种颜色都可能转到,为什么非要选红色?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能性大。如果只转一次,你还选红色吗?

3、小结:师:就算只转一次,还是转到红色的可能性大。

4、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并用分数表示转到每种颜色的可能性。

生:平均分成三分。

师: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是?蓝色?黄色?(板书3分之1)。

师:现在美丽的符号是不是又可以来了,什么符号?(板书=,红色)。

师:转到红色的可能性等于蓝色或黄色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现在这个转盘是公平的。(板书:公平)。

三、归纳、小结。

生:可能性相等。师:说完整,评价说得太好了。

师:就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游戏就公平?

生:赢的可能性相等,游戏就公平。师板书。

四、巩固、提升。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七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

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

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学具准备:

扑克牌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

(生:抛硬币)。

师:这种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生:公平。因为一枚硬币只有正面和反面,每一个足球队都有50%的先发球的机会;……)。

2、引出课题: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师:谁都不吃亏。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指)读“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都有什么分数呢?

生2:可能性有多大?……(根据学生说的重点圈出字眼)。

二、认识:

(一)活动一: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1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为什么?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抛掷20次呢?

师:那么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呢?想不想试一试?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看实验步骤:

1.每组抛2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正面朝上的次数。

3.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1、两张牌中有一张红桃a,从中任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2。(齐说)。

师:声音这么宏亮,怎么想的?

生:……。

2、三张牌中有一张红桃a,从中任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1/3)。

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分数?

3、四张牌中有一张红桃a,从中任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1/4)。

4、要使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为1/6,那怎么办?

(二)活动二:

1、问:现在轮到你们了,要按游戏规则来。看看你们找到的相关可能性的分数多还是教师多,开始吧。

2、生汇报:

师:哪个组派代表先来说?

组2:(几分之一)我们找到了……。

组3:(几分之几)我们找到了……。

组4:(几分之几)先说分数,再说是什么牌。……。

组5:还用不同的分数表示几一个可能性的问题。……。

3、师小结:从活动中看到大家能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提醒,做到我会你也会,我明白的你也要明白,真是不易。

三、实践:

1、圆饼图。(自做)。

安盛超市:袋里装9个球(其中有3个红球)。

永信超市:袋里装4个球(其中有2个红球)。

3、选一选。

4、3个正方体。

四、归纳。

1、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师:是啊,你们的表现让听课老师和我都认为你们特智慧、特勤奋、特精彩。我相信智慧和勤奋会让你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成就你们一次又一次的精彩。祝愿孩子们课课有精彩,一生精彩!下课。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九

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例3,观察、猜测。

(1)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2)如果请一位同学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3)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1)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2)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3)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4)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1)小组成员轮流摸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2)活动汇报、小结。

(3)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1)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展示多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106“做一做”

(1)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2)利用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2、生独立完成p109第4、5题,然后集体讲解交流。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材p110—111。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练习二十四。

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

第9题,[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0题,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

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12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教师抛一元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

2、为什么有人猜正面,有人猜反面呢?

3、小结:在没有看到结果前,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三种颜色的球:红球、黄球和绿球,告诉学生这些颜色的球被装在了三个黑塑料袋里,选三位学生上来参加摸球游戏,一共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的获胜。

2、摸球游戏。

(1)让三位学生从上面三个布袋各选一袋,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人各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将球放入袋中,搅拌一下,再摸第四次,并记录结果。(一人摸到了5个红球,一人摸到有红球也有黄球,还有一人一个黄球也没摸到)。

(2)观察记录下的摸球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

(1)提问:谁摸的红球多?如果让你摸,你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2)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全是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一定)。

(3)你最不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4)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没有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子里会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5)还有一个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6)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红球黄球)。

提问:在这个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板书:可能)。

4、小结: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内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书p99“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来装球,然后摸。

3、判断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1)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

(2)后天下雨。

(3)2004年10月11日是星期三。

(4)老师明天穿黑色的衣服。

(5)每天有48小时。

(6)秋天过去是冬天。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

四、总结。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四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五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

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

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过程。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

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一)抛正方体。

1、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3)分组活动,师巡视。

(5)如果要让“1”出现的次数更多,怎么办?

学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装了哪些球?

学生估计谁是胜者。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统计结果,并进行小结。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如有必要安排实验。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过程。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二)连一连。

3、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安排运动会:

(3)交流。

(4)小结:大家的选择都很有道理,我会把它转告给篮球比赛的负责人,我相信一定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的!

学生活动。

(1)在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2个面上写“3”。

(2)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天气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历中寻找理想的日期。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过程。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本课的收获。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导学生积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通过实验这一教学途径来达成教学目的的。

2.突出了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体验。

3.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经历过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有所体验和感受,并能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六

1、经历猜测、试验、统计、分析数据等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过程。

2、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了解可能性是描述随机事件的数学模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课件、色子、水槽等。

一、情景引入,熟知目标。

师生游戏:猜色子。

看来可能性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对可能性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生读学习目标。

二、复习旧知。

口袋里有标着1、2、3、4、5、6、7、8、9的9张数字卡片,每次摸出一张。

(1)摸出“3”的可能性是()。

(2)摸出偶数的可能性是(),摸出奇数的可能性是()。

(3)摸出合数的可能性是(),摸出质数的可能性是()。

(4)摸出的数小于6的可能性是()。

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请目前的每组5号同学展示。

展示后,学生提问,对抗组回答。

三、自主探究。

1、游戏探究,发现现象。

每组桌面有两个色子,在表面上分别有1—6各点数。同组同学一起做游戏。两人同时抛掷这两个色子,把两个朝上面的数加起来。记录抛掷30次的结果。(指学生读题)。

同学们猜猜正面朝上的两个数的和中哪个出现的次数比较多?

学生开始游戏,并做好记录。

各小组出一个代表汇报统计的结果(学生整理在电子表格里面)。

2、画图表示,总结发现。

3、解释现象,理解原因。

为什么有的和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出现的次数少呢?老师这有一个表,帮大家理解理解。这一排表示第一个色子面朝上的数,这一列表示第二个色子面朝上的数,中间的数表示两个数的和。

让学生说说“2”“3”是怎么得来的,然后小组交流:有的和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出现的次数少的原因。

请一名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四、解决问题。

顺达。

东安。

学生自己读题,思考,准备展示。

2、如果你是顺达老板,你打算怎么办?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准备展示。

五、全课小结。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七

1、通过摸球、摸珠、涂色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

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纸盒、布袋、白球、黄球、红球、白珠、红珠、蓝珠若干个。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两张纸条上全都写着“死”,任意摸一张,必定是“死”字,看来这个奴隶一定死,不可能生了。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因为他吞了一张纸条,剩下的是“死”,吞下的当然就是“生”了,他不可能死了。

小结:故事里的奴隶经历了“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最后是“不可能死”的过程,是他用智慧赢得了生命。

引入课题: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它的结果,有些就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八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

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可能性数学教案设计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雨后清新自然的色彩,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

挂图。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读课题。

2.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让学生口头描述。)。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彩()娇()梢()滑()。

踩()骄()稍()猾()。

3、填量词。

一()大雨一()孩子一()裤子一()泪水。

一()海洋一()笑脸一()辫子一()微风。

七、教学后记:这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后地儿童嬉戏图,展现了儿童的天真之态、嬉戏之乐,我很喜欢冰心的这首诗,孩子们也很喜欢。课中我让他们读读、说说、演演,学生们很感兴趣,我自己也感到快乐,仿佛回到了童年,多么希望多教这样的好文章,让身心得到舒展,让情感得到抒放。

板书设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692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