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2:28:04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1-26 22:28:04     小编:紫衣梦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范文,供大家交流学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较简单的小数乘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笔算)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倡策略多样化。

(2)掌握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小数乘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掌握保留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生活中小数乘法的问题;在合作交流、探索与思考中,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通过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小数计算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数乘整数是学生借助整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究小数计算方法的开始,学生通过探究,初步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深化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归纳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将掌握的计算方法灵活应用于解题实际,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积的近似值的学习,巩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为什么需要积的近似值以及如何处理积的近似值;解决问题是学生体验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质量。

下面我就其中的一节课来谈谈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本节知识包括单元主题图、2个例题、1个课堂活动和练习一1---6题。重点突破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单元主题图采用了市场购物的情境,通过购物呈现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单元主题图,一方面引发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例1的教学中,由于题中采用的蔬菜单价是小数、买菜的数量是整数的方式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情境,这就给教师 的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把单价调整为整数,唤起学生对整数乘法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后,再把单价改成小数来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运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用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的计算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二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挂图、计算器。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习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近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三

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口算。

2.5x4。

1.25x0.8。

32x25x4。

0.5x。

0.5x1.01。

125x18x8。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x。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x。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x46x4。

47x8x125。

48x99。

54x61+61x46。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x1.2。

1.2x0.7。

(0.8x0.5)x0.4。

0.8x(0.5x0.4)。

(2.4+3.6)x0.5。

2.4x0.5+3.6x0.5。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x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x为什么x。

4.: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学生尝试计算。

0.25x4.78x4。

=0.25x4x4.78。

=1x4.78。

=4.78。

0.65x。

=0.65x(+1)。

=0.65x+0.65x1。

=130+0.65。

=130.65。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x0.125x4x8。

3.2x1.25。

0.5x0.46+0.5x0.54。

2.5x99。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四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一、复习。

0.52+0.48=0.17+0.33=3.6+6.4=。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投影出示。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1.15米3.6米。

阳房间。

台2.8米。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2.8≈()。

想:3×3=9,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4×3=12,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6×1036。

×2.8×10×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小组合作试一试。

(投影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1.15×100115。

×2.8×10×28。

920920。

230230。

3.220÷10003220。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3)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4、练一练。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8.77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2)计算下面的题。

3.46×1.21.8×4.510.4×2.5。

5、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小数乘法3.6×2.8=10.08(平方米)3.6×1036×2.8×10×28288288727210.08÷1001008答:房间的面积是10.08平方米。

练习十四2、3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五

小数除法单元备课。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六)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我的例子提醒(注意)。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83.2÷26=78÷65=。

39.6÷48=1、小数点怎么办?

2、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怎么办?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51.3÷2.7=。

91.2÷0.57=1、小数点怎么移动?

2、商的小数点应该与移动后的还是与移动前的对齐?

商的近似数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13.67373……≈。

循环小数举例子、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循环节。

※1.5÷7的商是循环小数,记作0.2142857142857……,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第40位上的数是()。

2、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怎么读?

3、小数的分类中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一般的三步应用题。

2、审题(划关键词语)。

3、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4、写思路或者数量关系。

小数除以整数(一)。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小数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内容:

一、复习准备。

出示224÷4,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百,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二、导入新课:

2、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1、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指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思考: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4、分小组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六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七

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0.85米,那么,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6、一本故事书17.5元,李老师买了3本,王老师买了7本,她们一共应付多少钱?

8、学校操场长102.7米,宽98.3米,学校操场的面积是多少?

10、芳芳有500元钱,买了2套运动服,每套运动服160.5元,还剩多少钱?

12、运输队第一天运货64.5吨,第二天运的是第一天的3倍,两天一共运货多少吨?

17、一列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用23.4小时,这列火车每小时行142.8千米,甲站到乙站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18、水果店有42箱苹果,每箱26.48千克,这些苹果约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9、一个长方形水池,长86.56米,宽42.32米,请你计算这个长方形水池的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1、若1美元大约折合人民币6.83元,那么5.4美元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保留一位小数)。

30、一幢大楼有22层,每层高2.74米,这幢大楼高约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31、一个正方形水池,边长是41.36米,请你计算出这个正方形水池的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3、一种钢管没跟长5.46米,每米重4千克,这样的380根钢管重多少吨?

36、一种大米的价钱是每千克2.84元,小明帮妈妈买了25千克,小明要付多少钱?

39、一台碾米机16小时能碾米3.04吨,这台碾米机12小时能碾米多少吨?

40、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10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1、55个同学共采集树种148.5千克,平均每个同学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50、某玩具厂42天共生产了1634个玩具,平均每天约生产多少个玩具?(得数保留整数)。

51、甲城距乙城65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城到乙城用了7.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56、小玲家全年的电费是824.4元,小玲家平均每个月的电费是多少元?

59、做一个水桶需要铁皮3.4平方米,22.8平方米铁皮能做几个水桶?

60、1.5张纸能做3朵花,4.4张纸能做几朵花?

61、做一套运动服需要2.4米布,54.2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运动服?

62、1个笼子能放4只鸽子,75只鸽子最少需要多少个笼子?

63、工人师傅一天做25个零件,做124个零件需要几天?

67、一个瓶子最多能装1.25升纯净水,要装34升纯净水,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71、做一个铁桶需要铁皮0.75平方米,现有铁皮13平方米,能做多少个铁桶?

72、芳芳有10元钱,买日记本花了3.8元,剩下的钱能买13支铅笔吗?铅笔每支0.5元。

75、两辆货车4次共运货101.6吨,平均每辆货车每次可运货多少吨?

76、将75.5厘米长的纸带每7.8厘米做成一个拉花,可以做成几个拉花?

77、一桶油重3.75升,把它倒入能装0.65升油的瓶子里,最少需要几个瓶子?

81、一个纺织厂一年(365天)能织布142.34万米,照这样计算,这个纺织厂平均每天大约织布多少万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学好数学,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包括概念学习,定理公式学习以及解题学习三个方面。学习数学概念,要善于抓住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区别于这个概念和其他概念的属性;学习定理公式,要紧紧抓住定理方向的内在联系,抓住定理公式适用的范围及题型,做到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定理公式,数学解题实际上是在熟练掌握概念与定理公式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完成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要著重学习各种转化方式,培养转化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中,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整体精髓,悟其中的规律和实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认识体系,以促进各种形式间的相互迁移和转化。同时,还要注意知识形成过程无处不隐含著人们在教学活动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和策略,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为指南,而这也是我们学习知识时最希望要学到的东西。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八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小黑板。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58.3÷11。

第二组:1÷358.6÷11。

二、新授。

1、出示例8挂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并截取商的近似值。

300÷45≈?个)。

3、小组讨论:怎样取近似值才是合理的?(6个)。

4、: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6,而不是7。如果买了7个,就要超过300元。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谁的想法合理?

(3)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合适的近似数是9,而不是8。因为过河8次后还剩6人,还需要用船再送一次。

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习十九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近似值。

3、练习十九第6题。

阅读“你知道吗?”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92页,练习十六10~14题。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小数乘小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6题。

口算小数乘小数时,也要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相乘,再根据因数里小数的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完成练习十六第10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每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比较,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为什么每组中第一题的积都比第一个因数大?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每组中第二题的积都与第二个因数相等?

你有什么发现?

看看每组中第三题的积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练习十六第11题。

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能说说每次乘的积比第一个因数大还是小?

指名学生口答。

独立完成计算并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独立完成填写。

你是怎么想的?

5、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观察一下,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需要应用什么运算律?

指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二、提高训练。

1、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

出示题目。

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计算中可以简便计算吗?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6×7.25+0.36×27.50.68×86.3-5.8×8.63。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觉得自己掌握得如何?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在整数乘法中你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分别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求近似值。

先复习四舍五入,再计算12页第2题。

1、用简便方法计算。(教材14页第八题,第二竖行。)。

2、教科书14页12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订正。

3、教科书13题。

先让学生仔细看示意图,找出每个房间的长宽,再计算。

4、教科书14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再订正。

1、教科书14页10题。

2、教科书15页15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一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二

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但省略不等于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三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四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一、复习铺垫:

填空:

2.5元=()角3.75元=()元()角()分。

0.72元=()元()角355角=()元。

103角=()元。

二、学习新知:

1、谈话引入:节假日时,有不少的小朋友们结伴到珍珠湾去放风筝,……。

2、出示主题图:

(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你能帮这个小女孩解答这个问题吗?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方法一:3.5+3.5+3.5=10.5元。

方法二:3.5×2=7元7+3.5=10.5元。

方法三:3.5元=35角35×3=105角=10.5元……。

说得不错,能把竖式列出吗?(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2)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买9个鱼形风筝要多少钱?

学生讨论完成。学会使用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为以角或分为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四、作业设计:

1、基本知识:

填一填:

1、2.8+2.8+2.8+2.8+2.8=()×()。

2、2.19扩大()倍是219.305缩小()倍是3.05.

2、综合知识:

(1)课本第2页"做一做"。

3、拓展训练:

练习一第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转35角。

×3×3。

10.5化105角。

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主要是先把小数扩大后当成整数来进行乘法计算,得到积后又缩小回去,这里要注意的是,小数乘法要末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有部分学生出现在乘法中把小数点对齐的错误)。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五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六

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负数的应用,拓宽数学视野。同时还能扩展对数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自然数、整数的意义。因此《新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调整到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

教材选用了“气温”和“海拔”这两个熟悉的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掌握负数的读、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认为学生对“海拔”的认识比较陌生而且有难度,所以,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水果批发市场的物品记录单引入教材,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负数的知识。同时将“海拔”高度等知识在练习应用中呈现出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七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八

教学片段:

已知36×28=1008。

36×280=36×2.8=36×0.28=。

3.6×2.8=。

师:观察,口答。说体会。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扩大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

生2:36×2.828缩小10倍,是2.8。

生3:积是1位小数。

师:那么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4:点在0和8之间。

师:怎么想的?

生5: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10倍,所以点在0和8之间。

生6;因数中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

师:那么3.6×2.8呢?积大概是多少?

生7:大于6,小于12.

师:猜一猜,积是多少,小数点又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10.08。

师:用计数器验证一下。

学生用计数器验证。

师:能用竖式计算么?

让学生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尝试自主计算。

分析与反思:

这节课是在教学整数乘小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唯一不同的是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教材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为介入,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重点对笔算进行探索。这样做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源于生活,但是这个情境本身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学生在学小数乘小数之前,刚学过小数乘整数,计算的方法相类似,而今天学习的小数乘小数,与前小数乘整数比较,一个是看乘的小数有几位,在积点几位。一个是把小数位数相加的和在积点几位。计算方法和积的小数位数都有相通和借鉴之处。

所以,把这节课开始内容调整了一下,把面积的计算换成根据已经积推导的计算,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作为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作为新知识生长点。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定位我觉的教师就可以完全跟着学生的学程走,是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如果以书本的计算长方形的例题,也许学生就沉迷于各个房间的面积大小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就难以把握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十九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的:

会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应用于小数的计算,并会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5x4。

1.25x0.8。

32x25x4。

0.5x。

0.5x1.01。

125x18x8。

问:连乘的式题你是怎么算的x。

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x。

(主要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举例说明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来说明)。

2.用简便方法计算。

25x46x4。

47x8x125。

48x99。

54x61+61x46。

3.分组计算下面各题。

0.7x1.2。

1.2x0.7。

(0.8x0.5)x0.4。

0.8x(0.5x0.4)。

(2.4+3.6)x0.5。

2.4x0.5+3.6x0.5。

左边和右边对应算式结果相同吗x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x为什么x。

4.: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小数乘法也可以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二、新授。

学生尝试计算。

0.25x4.78x4。

=0.25x4x4.78。

=1x4.78。

=4.78。

0.65x。

=0.65x(+1)。

=0.65x+0.65x1。

=130+0.65。

=130.65。

学生板演后,要讲出简算依据。

:运用定律计算,如果能设法使一个因数转化为整百数或者两个因数相乘的积为整百数就能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x0.125x4x8。

3.2x1.25。

0.5x0.46+0.5x0.54。

2.5x99。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三第3、4、5题。

课后: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篇二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289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