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2:11:16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6 22:11:16     小编:薇儿

每个人都应该习惯总结自己的经历,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好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我想我们需要学会写出有价值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一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城乡,说到佳所腌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地有歌云:“佳所腌鱼最醇香,制作工艺独精良。开胃生津老少宜,稀客佳肴滋味长。”

这种腌鱼,风味独特,由咸、辣、酸、甜几味组成,吃起来鲜嫩可口,味道鲜美香郁,营养丰富。腌鱼可出桶即食,也可煎食、火烤、炒食,具有增强食欲、生津助消化和健脾开胃之功效。

最为独特的是,佳所腌鱼不用刮鳞,吃起来不仅鲜香酸辣还回甜。

然而就是这千百年来的侗乡佳肴,却藏在大山深处,只作招待贵宾好友的的美味特色菜。乡亲们每到节庆,偶尔吃上两三次。佳所村独一无二的水土,独一无二的腌鱼配方,成就了佳所的品牌,却没有给乡亲们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2月13日,李克强总理到黎平视察,在黎平县蒲洞村慰问当地群众时,佳所村的腌鱼和侗果,就是总理慰问群众的新春慰问品之一。

这种情况,让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曾在广州南方报业做财经记者、有着11年媒体与品牌规划管理经验的詹家雨,深感揪心。她决心回乡创业,把佳所腌鱼这个品牌塑造起来推广出去,为了追求自己“有田有地有园,做一名快乐简单的农妇”的理想,毅然回到家乡黎平县中潮镇佳所侗寨开展电商新业,让侗乡的美味佳肴--佳所腌鱼名声在外,形成属于自己的致富产业链,分享故乡的美食、感受吃腌鱼配糯米饭的快乐,让母亲们的智慧得到释放,让乡亲们都能增收致富。

令她的家人担心的是,事实上,村里曾有人做过腌鱼,都没成功。很多人认为腌鱼这个产品口味小众,难在全国推广,但詹家雨不怕,她有自己的布局和思路。“佳所腌鱼都是用稻花鱼腌制的,而稻花鱼是喝泉水吃稻花长大的‘仙女’,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很看重,纯粹的原生态食品才是最健康的。我们要把这些故事摆给大家听。”

8月8日,詹家雨回到黎平县佳所老家,创办了“贵州佳人食品公司”,旗下品牌即“楊氏詹老奶”侗家乡土手工美食,主要研发生产正宗佳所腌鱼、侗果和油茶。她把佳所侗寨最有声望、做腌鱼侗果做得最好的农村妇女请来当核心师傅,聘请本村寨无固定职业的妇女具体负责腌鱼的制作流程,让妇女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詹家雨的精心策划下,目前已在贵阳、广州、长沙、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建立了网络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提高销路。短短三个月,“楊氏詹老奶”正宗佳所腌鱼的名号在移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目前,詹家雨团队打造的腌鱼品牌,通过网上销售,已经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腌鱼、侗果等侗族佳肴得到快速提升,12月,詹家雨团队打造的腌鱼品牌,通过网上销售,要求订货的侗果8000公斤,腌鱼5000公斤。“楊氏詹老奶”正宗佳所腌鱼、侗果等侗族佳肴将分别提升到30000公斤的产量,带动佳所村近百人就业。不仅客商对詹家雨的品牌感兴趣,也有不少天使投资人向她表示了投资诚意,但她都婉言拒绝了。其实她的答案很简单“做食品,首先得有良心才会长久,到时财富自己会跟着来。”

因为詹家雨本身就是女性,对女性自然会关注多一些。她想通过“楊氏詹老奶”这个品牌,让农村妇女找到自我,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也希望通过这个品牌,让全世界热爱土地眷恋故乡的吃货分享到佳所侗家独一无二的乡土手工美食——腌鱼、侗果、油茶和侗乡田园风情;重要的是,在家乡,还有很多心灵手巧、淳朴善良的农妇,但是她们的智慧一直被现实遮蔽。她更希望通过“楊氏詹老奶”品牌,让这些热爱生活的农妇们重树信心,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詹家雨想让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科技力量碰撞,裂变出非凡的创业火花。詹家雨说“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电子商务会让‘楊氏詹老奶’走的更远,我们团队核心成员结构饱满,已经研究好顶层设计和商业模式,我们有方法、有路径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让更多热爱土地和眷恋故乡的人爱上乡土物产,爱上‘楊氏詹老奶’”。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二

杨老师,男,今年5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9年,现任教育科学系副主任。他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曾荣获“学院优秀教师”、“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三育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杨老师不断开拓新教学视野,树立新教育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铸师魂,强师能,修师德,以高度自觉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战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先后担任过12门专业课和公修课,教授过数以万计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他自觉遵守教学规范,无任何教学事故,执教严谨,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寓于专业教学之中。认真备课,真正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课堂上,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构建良好和谐课堂秩序,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课堂上,善于掌握学生听课动态,语言流畅生动幽默、逻辑性强、条理分明;课堂上,善于同学生交流,把握学生心理,以生动的示例启发学生,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寓教于乐,寓教于理;讲课内容适时引入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既注意教书又注意育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历次的教师教学测评和学生网上评教中均获得95分以上好成绩,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学生中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在完成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谈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文获国家级素质教育成果二等奖,获省厅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获地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编专著、教材3部,其中《太平洋贸易网500年》一书,是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为他的教学增添了色彩,对学生崇尚科学,追求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作为系副主任,杨老师注重业务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杨老师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狠抓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时传达和落实学院和教育科学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恪尽职守。结合教育科学系实际,优化教学环境,落实教风、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经常性教育,使教育科学系形成了一支专业思想牢固、团结向上、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师资队伍。在学风建设方面,注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杨老师对每一届系学生会、团委、班委成员进行培训,告诫他们: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让学生干部服务好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教育、管理等等。每学期还把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与班委进行座谈,让他们反映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三

李云海,男,1973年5月出生,群众,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民个协店口分会副会长,浙江洁利达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授予“省诚信民营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绍兴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十年的创业之路上,他恪守诚心、真心、实心、爱心的“四心”精神,不断拓展诚信的外延和内涵,在创建服务、质量诚信、保障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他说,“诚信,是我创业之中不变的承诺”。

叶先生是大连一商贸公司的老总,他与洁利达的当家人李云海曾经有过口头约定,将把洁利达产品推广到大连的某个项目工地上,若推销成功,洁利达将该项目的利润如数奖励给叶先生。不过,事后叶先生因事务繁多并没有及时跟进,该项目也被一家沈阳的供应商捷足先登了。货虽然没有通过叶先生的公司销出去,但毕竟是销出去了,于是,在是否该奖励叶先生公司的议题上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无功不受禄,叶先生自己都没有提出这个主张,公司也无须凭空奖励他。对此,李云海解释说,“说到就要做到,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心。”他二话不说,批了这个笔奖励款。

而这样的事例在洁利达却并不是个例,远在西安的张总对此就身有感受,前年的一个上午,张总要拿一个地暖产品去工程放样,可手头却没有样品,情急之下,他向远在浙江的洁利达公司求助,希望下午就能要到货。这可给洁利达公司出了个难题,怎么办?有人建议放弃,李云海不同意,他说,既然客户有急需我们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他想到了飞机空运,于是,把样品打包,驱车送往百里之外的杭州机场。下午一点,当张先生在西安顺利取到了空运的样品时不竟心头一震,他被洁利达人客户至上的诚心打动了,以后他逢人便说洁利达好,还说,跟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

在洁利达员工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这话一点不假,李云海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真心,这真心,体现在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员工点点滴滴的尊重和关爱之中。

创业之初,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有人出了个歪点子,说可以在100多号员工身上做做文章,一来把员工的报酬压低一些,二来把当月发放的工资顺延两月发放,这样,流动资金就盘活了。李云海一听就火了,他说,这种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我们不干,企业再困难,员工的工资一分不能少,不能拖。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四

雷锋,是个神话般的人物。自打雷锋生下,厄运就缠上了他。家里没有温暖的火炉,没有香甜的乳汁,更没有大碗大碗的肉。唯一有的是寒冷和饥饿。后来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妈妈被地主恶霸逼死,哥哥被资本家残害致死,弟弟贫病交加冻饿而死。他是多么痛苦,他不但没气馁,反而为人民服务,他多么坚强啊,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也许,自那个年代起,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便贯穿着一种永恒的精神影响着我们一代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地方为人民服务。”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五

今天,我上钢琴课回来,发现门口的地上有一个东西,我问妈妈:“这个是什么呀?”妈妈说:“这个好像是快递吧!”我捡起来一看,说:“真的是快递唉,是我们的吗?好像不是我们的,是隔壁单元的!”妈妈说:“别理它了,就放在这儿吧。”我说:“不理它的话,买主会很着急的,快递员也要扣钱的,我去把快递送过去吧。”

由于地址模糊不清,地址栏上面只写着:高梅xx室三单元45栋。我只好到45栋三单元里挨家挨户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我问:“您叫高梅吗?”“是的,你是快递员吗?”“我怎么可能是快递员呢?我是在地上看到的,就送过来了。”“谢谢你,小朋友。”

“不用谢!”

做好事真是开心呀!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六

李黎明,男,1998年12月退伍后,他被分配到林业处苍石林场工作。

李黎明是个踏实敬业的人。20xx年初,林场安排李黎明到条件异常艰苦的牛肺沟护林,负责守护9780亩林区的3百多万颗林木。这日行一趟的“必修课”,他是用双脚徒步走完这40多里的崎岖山路。18年来,他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地走了46万多里,相当于沿着中国陆地边境线走了近10圈。

李黎明是个任劳任怨的人。李黎明值守的护林点位于林区深处,交通相当闭塞、条件异常艰苦,粮食蔬菜通常隔一段时间往山里背一回,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夏天就喝溪沟水、冬天则嚼野坡雪。刚刚度过39岁生日的李黎明,却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有点驼背的“糟老汉”。尽管如此,李黎明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李黎明是个一心都只在工作的人。护林点不通车、不通电,甚至没有广播和通讯信号,最近几年,护林点逐步覆盖了广播信号,李黎明的生活中才添加了一部半导体收音机。上任之初,从护林点到最近的汽车站要走36里山路。他常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下一次山,到了防火期更是要4个月都不能下山。婚后的13年里,他下山回家的时间累计不超过2年,有9顿年夜饭都是在护林点里吃的,快9岁的儿子至今还常常错把这个很少回家的爸爸叫“叔叔”,每每到这时,这个平日里坚强的汉子都要忍不住流下泪水。

李黎明是个认真到“较真”的人。牛肺子沟林区沟深林密、资源丰富,是不少想发歪财之人“惦记”的“肥肉”。之前,林区内乱砍盗伐、偷挖山苗现象时有发生。李黎明到任后,这个“缺口”就被堵死了,也因此断了一些人的“财路”。有人找过他,求他“睁只眼、闭只眼”;也有人劝过他,让他多想想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没工作的实际困难;甚至有人骂过他、诬告他、打过他,可他一律“不开窍”。时间久了,他又多了个外号——叫“黑脸包公”。

有一次,李黎明巡山时发现了盗伐分子留下的车辙和拖痕,为了将保住国家财产,他在来不及向上级报告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循着印迹展开追踪,翻山越岭几十里,浑身汗水湿得精透,终于追回了被盗林木,就连落网的盗伐分子都只能无奈地说:“遇上这么个拼命三郎,我们只好认栽了!”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七

今天下午,我正走在上学的路上,正巧遇见了隔壁邻居王奶奶,她颤颤巍巍地走在学校对面的马路上。我想起老师告诉过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多做好事”,于是,我连忙跑过去对王奶奶说:“王奶奶,您好!让我来扶您过马路吧!”

过了马路以后,奶奶高兴地对我说:“谢谢你,好孩子。”我听了这句话,心里喜滋滋的,说了声:“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然后,就快速向学校走去。

一边走,心里一边想:今天我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了一件好事,真高兴啊!雷锋叔叔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存在我们的心中,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多做好事,助人为乐。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八

张德华,男,196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下岗职工。20xx年4月—20xx年11月任路北区文化路街道山西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自20xx年4月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身正气、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赢得了社区党员、居民的赞誉。山西南里社区20xx年被评为市科学发展示范家庭模式推广先进单位,20xx年获路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社区,20xx年荣获河北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河北省千万妇女“争创‘三新’大行动助力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20xx年荣获路北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社区先进集体”。

20xx年4月刚刚担任山西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张德华就赶上社区2楼2门203室(原名宋秀珍)宋侠静为儿子冯炳章(原名冯光)求学进京上访,当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当晚10点30分驱车进京寻找母子二人。当看到宋大姐母子二人时心感震惊,心想母子俩跑这么远上访一定有诉求,一定要帮助她们母子俩解决困难。于是他先安抚母子俩住进旅馆,母子求学心情迫切不愿意配合,就耐心细致的和她们母子交谈了解情况,当时可能没得到母子的信任。谈到凌晨3点20分母子俩执意要回唐,我左右为难、既考虑她们母子的安全、又不想让母子俩花钱、又怕忙碌一天的司机连夜返唐路上出现事故。他百般劝阻母子俩就是不听,最终走出了旅馆。出于对母子的关心,他又立即和在唐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打探母子的消息,次日8:00社区工作人员告知母子平安到家,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从此他便以每月平均200元的方式进行帮扶,关注母子俩的生活和上学方面的事情,为了能让冯炳章得到同龄孩子上学待遇,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母亲为儿子求学的愿望,他多次结合有关部门和孩子应在的唐山市第十中校长范林清探讨如何解决孩子入学问题。还通过个人的关系找唐山市教育局局长李全民,说明母子求学的渴望诉求、探讨寻求解决办法。经多方协调最终冯炳章返回盼望已久的学堂。母子求学的愿望实现了,圆了孩子上学的梦。

20xx年2月春节将至,身为社区书记的他,为关心母子俩的生活,多次入户给母子俩送去衣物和慰问品。在一天晚上入户时,正赶上正在学习的冯炳章给他开的门,当他走进屋内发现漆黑一片,原来孩子是点着蜡烛学习,孩子求学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在家里学习环境又这么差。他想不能因为没电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亲自联系供电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供电的问题。原因是因为母子俩交不起电费被断电,经核查拖欠电费687.9元。如恢复用电、电表安装费300元、预存电费200元,共需1187.9元才能恢复供电。他知道社区经济紧张,但还必须解决母子俩用电问题,他从家中先拿来钱垫付了供电所需的金额,保障了母子的生活用电。光亮照亮她们的住所也照亮母子俩的心灵,同时也坚定了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经过冯炳章的不断努力,考上了唐山一中并当选了班长。

在20xx年3月2日据居民反映母子俩很少出门,孩子也没上学,他马上带领工作人员进行入户了解情况,得知母子俩患感冒已有几天了,母子俩萎缩在一个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分别发烧38.7和39.5度,立即安排人员给母子俩买来暖壶和食品等生活用品,并让会计拿来1000元作为购买药品和食品的补助资金。

在交谈中他感觉室内有点凉,发现没有供暖设施。经了解是因生活困难多年未交取暖费,暖气片被供热部门拆除。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保障孩子的健康、保障室内供暖正常。他结合供热部门有关领导,根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法解决供暖问题。利用周日的时间亲自找来安装工人和部件、暖气片等给母子俩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

20xx年8月8日上午宋侠静、冯炳章母子来到了社区说:冯炳章高三年级的返校报到时间在8月10日,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上学的各种费用,找到了他给予帮助解决,不然孩子面临辍学。他知道孩子学习好、智商高,一但辍学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有可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大的危害。当时他就说:“你们娘俩放心,我尽最大努力和唐山一中校领导联系,哪怕我自己拿钱也一定让孩子上学”。当天下午他联系派出所社区中队长潘娜一同驱车赶往唐山一中找到学校领导,把冯炳章的家庭情况和在学校学习情况进行了结合,希望校领导考虑冯炳章好学上进的基础上,能否在奖学金和减免学杂费等生活费补贴方面予以照顾。通过合理的建议协商,校领高度重视决定免减冯炳章在校的各种学杂费,并每月给500元补助作为生活费。

8月9日下午5点20分,他去冯炳章家中告知冯炳章可以正常报到。母子俩百感交集的说:“刚才我们娘俩还说呢,张书记现在还没有来,恐怕这学上不了了”。当冯炳章得知可以报到上学便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大家希望,使学习的信心更加坚定,在冯炳章刻苦努力下考上了广西大学,为了鼓励孩子他给了1000元钱作为学费,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九

在徘徊镇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她虽然不很漂亮,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个头虽然不高,但却有着一股执着向上的追求,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着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所在班群众的学习委员,在老师的关爱下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出色的.表现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老师的信任、同学们的信赖、家长们的喜爱----她就是xx同学。)。

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从踏入小校园园到此刻一向被评为被评为三好学生,还几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学习委员,因学习工作出色,还获得过一次县级“新三好学生”。

在校园,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献,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明白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忙,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她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发展,她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她还个性喜欢看书、绘画、体育和音乐。

从没有失误过一次。在各项活动中她总是用心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因为她是班干部,什么事她总是抢着干,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学习委员的架子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她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她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她会耐心辅导,连放学后还有同学甚至是家长找她问这问那。对于这些,她没有半句怨言。

她爱学习、爱思考、勤于实践,坚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并且用心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她善于观察,勤学好问,根据自己的想象,经常在家制作一些小东西,种植一些小植物,实践让她吸取了甘甜,拥有了丰润,丰满了羽翼。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

1960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忙了一个礼拜的战士们有的上街买东西、逛公园,有的看书、写信、洗衣服。战士小于见雷锋吃完早饭趴在床上看报,以为他又要学习了,就一把夺过雷锋手里的报纸,说:“起来,跟我上公园转转去,今天禁止你学习一天!”雷锋这天肚子疼,没有跟小于上街。他想,今天夜里还要出车呢,肚子老疼怎么办?就跑到团部卫生连去看病。值班军医给他看了看,开了一些药,说:“你是夜里着凉了,回去用暖水袋捂一捂肚子,好好休息一天,就好了。”雷锋从卫生连出来,走到半路,看到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正在开展劳动竞赛。大喇叭里放着歌曲“社会主义好”,推车的,挑担的,来来往往。雷锋近前一看,一块木牌上写着:“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本溪路小学建筑工地”。雷锋心想,真不简单,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马上就要变成一所小学了。他突然听大喇叭里喊:“运砖的同志们注意!砌砖组的同志大显身手,砌砖速度打破了昨天的纪录,运砖组的同志加油呀!”雷锋听了情不自禁地把衣袖一挽,朝工地飞奔过去。

在一个烧水棚旁边放着几辆空车,雷锋推起一辆就走,烧水的老师傅见了,忙喊道:“哎,同志!你推车干什么?”雷锋回头说:“老大爷,我借这车用一用!”老大爷说:“我们的车不外借!”雷锋笑了笑,说:“老大爷,我就在这儿用!”老大爷才明白,这个解放军要帮忙干活,说:“怎么,你要帮咱们工地推砖啊!”雷锋说:“今天我没事,闲着也是闲着!”说完,推起车就飞快地走了。雷锋一连推了几车砖,身上出了汗。他把军装脱了下来搭在车把上,越干越欢。工人们都好奇的看着他,有的说:“同志,谁叫你来干活的?”雷锋笑了笑说:“是你们把我吸引来的呀!”“我们?”“是呀!你们星期天也不休息盖小学,今天我也没事……”说着,他又推着车走了。雷锋一边推砖一边想:自己小时候上不了学,现在国家这样关心少年儿童,给他们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条件。雷锋一鼓作气不知推了多少趟,汗水湿透了背心。那位老师傅给他端来一碗开水,雷锋一饮而尽,喝完又推起了小推车。雷锋正干的起劲,工地上的女广播员跑了过来,问雷锋:“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雷锋刚要开口回答,见那女广播员打开笔记本,忙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来参加劳动,给我们很大鼓舞,大家要求我写篇表扬稿表扬你!”雷锋说:“这有啥表扬的?我今天没事,到这儿干点活,这是应该的。”女广播员还不放过雷锋,说:“同志,如果你的名字不保密,就……”雷锋说:“你要写稿表扬我,我只好保密了。”“那你说说为什么参加义务劳动吧!”“为什么?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呗!”雷锋回到营房后,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一字未提。可是,过了一会,一支队伍敲锣打鼓来到了部队驻地。连长和指导员一看,队伍前面几个人抬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才知道雷锋又做了一件好事。

雷锋经常出去做报告。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天,雷锋坐上了从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他看到坐车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着扫地、擦玻璃、倒开水、帮助下车的旅客拿东西,忙个不停。有人劝他,说:“看把你累的,都满头大汗了,快歇歇吧!”可他说:“我不累。”在沈阳换车的时候,一出站口,雷锋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把车票丢了。只见那个中年妇女浑身上下翻了个遍,车票还是没有找到。雷锋不由得上前问道:“大嫂,你到哪儿去啊?怎么把车票弄丢了?”

那位妇女着急地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去看孩子他爸,不知什么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这可怎么办啊?”雷锋听了,说:“大嫂!你跟我来吧!”雷锋领着那位妇女来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塞到大嫂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就要开了。”那位大嫂手里拿着车票,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心想,大嫂还想还我钱呢,就不在意地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又有一次,雷锋从丹东做报告回来,还是在沈阳换车时,在地下道里看到一位老大娘,白发苍苍,拄着拐杖,还背着一个大包袱非常吃力地走着。雷锋走上前问道:“大娘!您这是上哪儿去啊?”老大娘气喘吁吁地说:“我从关里来,要去抚顺看儿子。”雷锋一听,是和自己同路,就把包袱接过来,扶着老大娘上了车。车上人挺多,雷锋给老大娘找了一个座位。老大娘告诉雷锋,她儿子是煤矿工人,出来好几年了,这是头一次去看儿子。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雷锋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只写着抚顺市信箱。老大娘急切地问雷锋:“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说:“您放心把,下了车,我一定带您找着您的儿子。”老大娘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车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大娘的包袱,搀着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母子一见面,老大娘就对儿子说:“多亏了这位解放军,要不然,还找不到你呢!”母子一再感谢雷锋。雷锋却说:“谢什么啊,这是我应该做的。”雷锋同志在1961年4说23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在1961年10月3日的日记中,雷锋又写道:“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还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牺牲的经过”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

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一

xx市第x人民医院精神科护士——,她用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玉林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护士随时可能面对意想不到的危险。有一次,卢在护士站内被病人掐住了脖子,病人扬言要掐死她。在紧急状况下,面不改色,以多年的护理经验冷静沉着应对,同时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制止了突发事件。

在这里,收治的病人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癫痫性精神分裂症等。他们发病时经常伴有幻听、幻视、妄想、精神恍惚等症状,发起病来异于常人,经常辱骂、踢打医生和护士,拒绝做治疗,拒绝吃药。所以,护士常常伤痕累累,有些皮外伤也是家常便饭,但卢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更耐心地帮助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尽全力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值夜班的时间,是不能睡觉的,因为随时要巡视病房。平时就守在靠门边的位置上,每隔20分钟在病区巡视一次,看看病人有没有按时休息,有没有自杀轻生的异常情况,就连去厕所或者喝水都要用笔记录下来。

无论是从细致的生活护理还是到复杂的心理护理,不以工作累工作苦为借口,不以病人的不是而怨声载道,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把工作做好为己任。

说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选择了奉献,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她无悔当初的选择。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二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朴实无华的她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坚持信守承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地奉献着。

她于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她曾经两次离职进修,于1987年6月取得中师学历;1990年6月取得大专学历。在教育教学中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在学校,她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嫂子、好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照顾兄弟姊妹,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她就是我们大榆树中学的刘宝琴老师。

下面就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说一说这位身边的好人。

那是1981年9月的一天下午,刘老师带领10来个小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从远处迎面飞奔来一匹拖着缰绳的骡子,她急呼:"赶紧躲开!"同学们急忙躲到路的两边,但是有一名小女生惊呆在了路中间,在这危急时刻,她飞奔过去,把小女孩推向路边,奋力拉住受惊的骡子,由于身单力薄,受惊的骡子脱缰而去,她却倒在了血泊中。至今嘴巴上还留有一道长约九厘米的伤疤,那年她才18岁。

百善孝为先。刘老师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的婆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公公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肺心病。二老均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家庭的困难,她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更好的照顾二老,婚后就同二老住在一个间房里,这一住就是六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老师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

如果说孝敬老人天经地义,长期照顾和资助叔嫂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公公、婆婆去世后,小叔子又到了已婚年龄,为了给其成家,她东奔西跑可以说是操碎了心,终于在1998年用多年的积蓄给小叔子安了一个家。她总算可以为自己打算了,但正值为自己筹建新房时,小叔子又离婚了,没办法刘老师又借贷款为其多盖出两间新房供小叔子居住。从20xx年至今,刘老师家不但为其无偿提供食宿,还为小叔子又买了房子,20xx年春节小叔子终于有了对象,现在刘老师又为其结婚而筹备着,期盼着他有一个好归宿。

20xx年的十一长假,学校放假10天,这10天,对于刘老师来说,就是20xx年。放假的第一天,婆家大嫂突然脑梗塞,住进了医院,由于两个侄女年幼(大的8岁,小的4岁),大哥又忙于秋收,照顾大嫂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她的肩上,150多斤重的大嫂卧床不起长达10天,每天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倒屎倒尿,她还要经常给她翻身、擦洗按摩,每次翻身都要费好大的劲,特别是每次的大小便都令她筋疲力尽。为了不耽误照顾大嫂,不耽误秋收,不耽误正常上班,她坚韧的支撑着。照顾大嫂、照顾两家的3个孩子及家务长达一个多月,大嫂终于站起来了,而她却因疲劳过度晕倒了2次(就连自己的丈夫都不知情)。20xx年的春天,为了解决大嫂家的经济困难,竟然劝说丈夫把自己家唯一的5亩农田无偿的转让给了大伯哥耕种至今。在她的鼎力资助下,大伯哥家在20xx年也盖上了新房。身边的好人事迹材料她不仅对兄弟姊妹照顾倍加,对亲戚朋友也是关心备至,从1996年至20xx年亲戚家的5个孩子相继无偿居住在她家完成了初中的学业。20xx年,同村姨婆婆家的孙子患上了脑结核,表弟夫妇陪孩子住院长达半年,家里的二位老人体弱多病,其他子女又不在身边,她为了解除表弟夫妇的后顾之忧,又主动承担起照顾二位老人责任,病了送医院、节假日把二老接到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30多年来,在刘宝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挺身救危、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但她那种不计得失的博大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是常人所难做到的。正如她所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才是永恒的。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三

xxx,共产党员,村小组长,她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活动,无私奉献。在村里她家是一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

她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子、儿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她的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平时忙完农活尽量多做家务,减轻老人的负担。婆婆年老多病,一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拿药,问寒问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在对待邻里的关系上,xxx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xxx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邻里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这却使他们的这个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满幸福。

她积极支持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她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

她那和蔼可亲的脸上总是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她那热心助人的事迹,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一颗关心他人、温暖别人、金子般的心肠,构成了她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

今年3月的一天,村民xxx发现自己的小儿子不知为何不吃。

饭,老是哭,还发高烧。丈夫又不在家,xxx一人在家,急得直掉眼泪。xxx知道后,立即赶到xxx家,抱起孩子说:“走,快送医院,给孩子看病要紧”。经检查,孩子患了肠套叠,来晚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治疗及时,一周后,孩子康复了。正是这点点的爱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的航向。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四

他的名字叫侯明华,今年59岁,是阳泉市矿区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负责平潭街西社区的日常警务,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片警”。从警20多年来,他不仅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好警察,还成了37位老人的“好儿子”,在他看来,民警也好“片警”也罢,说到底都是给咱老百姓解难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从平潭早市开始的,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过来巡查治安,顺便再买点菜,这些菜是买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结束,街上的人渐渐少了,侯明华回到社区警务室,接待完办事的居民后打了一个电话。

中午下班,老侯没有回家,而是来到离警务室不远的一栋三层楼房,还没上完楼梯,一位老人已经迎了过来,84岁的李黑小就是那个与他通电话的人。李黑小老人无儿无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华在一次户口排查中发现了他,那时的李黑小腰部扭伤、腿部浮肿,生活无法自理,侯明华先带老人去医院做了检查,后来就天天定时定点来为他做按摩、洗被褥、处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来。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会漏水,老侯就干脆给他租下了警务室旁边的小房子,还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电话机。在老侯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的双腿渐渐康复了。

晚上8点,老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又匆匆走上了一条通往虎尾沟的小道。今年83岁的李文彩是侯明华照顾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儿子被判了无期徒刑,老人对周围的一切一下子变得十分冷漠。听说这事后,侯明华就赶来看望老人。

谁料几个月后,李文彩的老伴伤心去世,女儿也得了脑梗,一下了没了亲人的关怀,老人的心情更是极度低落。老人爱吃饺子,侯明华就买来馅和老人一起包了吃,他给老人做饭、缝衣服、洗被单,遇到老人生病,就干脆住过来。老人渐渐接纳了侯明华,现如今更是离不开他了。

侯明华的细心照料让两位老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20多年来把侯明华当儿子看待的远不止一两位老人。

78岁的刘如荣是侯明华在澡堂洗澡时偶然遇到的,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侯明华就主动帮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华帮助老人洗澡的习惯一直没变,在侯明华的警务室里挂着一沓子澡票,这是他专门为他照顾的老人们买的,每次他都带着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们的专职搓澡工。

人们口口相传,让不少人都认识了侯明华,在老人们的介绍下,侯明华还接手了不少他辖区外的老人,自行车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天忙碌于不同地区、不同的老人之间。做饭、收拾家务,或者给老人唱唱戏,陪老人聊聊天。从警25年,他长期照顾过的老人有37位,没图过什么名利,却收获了至亲的感情。

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辖区内的水电工和老侯结成对子,帮老侯给老人修理水电工具,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要求成立爱心团体,推选老侯为领队人,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缝补工具,还有居民送来了米面菜,要和他一起照顾老人们。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五

在大彭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有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她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个头虽然不高,但却有着一股执着向上的追求,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着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下,在自我的努力下,她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所在班群众的班长,在老师的关爱下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出色的表现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学们的信赖、家长们的喜爱——她就是三年级三班的族彤彤同学。

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从踏入小学校园连续三年来,先后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还多次在绘画、书法、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奖。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族彤彤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忙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礼貌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光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贤,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明白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忙,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留意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六

四年级的暑假,我参加了一元慈善家活动,赢得了去云南的机会,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今天,我还收到了云南小朋友的回信和礼物。

时间过去了半年多,但云南的所见所闻,还是记忆犹新。去昆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新田小学结对的路上,经过的都是崎岖的山路,地上则都是牲畜的粪便。和我结对的同学叫张金圆,已经上初中了。我去了她的家里,屋子里很暗,连个灯泡都没有,为了生活,她们家前半部分开了个小卖铺,后半部分就是她的家了。她家里有张破旧的沙发,沙发里的弹簧已经没用了,一坐下去,我整个人都陷在沙发里。蚊子在我耳边叫个不停。家里的饭桌只有我家两把小凳子拼起来那样大,还非常旧。张金圆告诉我,他们这里的人平时一天就吃两顿饭,就是早餐和晚餐,每日重复着吃地里种出来的土豆及白菜。想到自己的家装修豪华,爸爸、妈妈每天给我吃最喜欢吃的鱼、虾……而他们的生活这么艰苦,差别真是太大了,我真应该好好珍惜。

当晚,在宿舍里,我和同去的“一元慈善家”们聊着结对同学的生活,盖着学校准备的粗糙的毛毯,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翻来覆去睡不着。云南小朋友的艰难生活令我感到惊讶,我万万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人过着这么贫穷的生活着。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我用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组织并参加了各项慈善活动,筹集到了5000多元钱,全都捐给贫困山区儿童建图书馆,还给我的结对伙伴张金圆寄去了一顶帽子,让她在冬天不再寒冷。

20xx年1月15日,我还参加了一元慈善家表彰总结会,会上我们通过视频回顾了一元慈善家整个暑假生活,心中有无数的话语想表达出来。暑假中那份辛苦,那份开心,是他人无法感受到的。最后,我还获得了“爱心创意奖”称号,并获得了礼物“小熊储蓄罐”。我们约定,每天往储蓄罐中塞入一元钱,直到年底,再次聚会,并将积攒的钱合起来,为云南小朋友再多建一座图书室!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助人,我快乐!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七

××,女,25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xx医院护士。她的十佳护士事迹如下:

在从事护理工作5年来,视患者利益高于一切,以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勇于吃苦的精神,得到了同事的尊敬,患者的信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平凡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获得了医院优秀护士称号。

在从事护士工作五年来,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待病人如亲人,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位患者。护理工作是繁杂而辛苦的,在临床一线的工作中,做好等级护理,对病情较重,变化较快的情况,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基础护理,耐心细致的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三查七对”从不含糊,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真正做到待患如亲人。

记得在某次值班的一个晚上,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是因脑出血而入院。病人家属焦急的跑到护士办公室叫我,说老人家已经四、五天未解大便,现在正腹痛,腹胀难忍。医生又关照过不能用力解便,以预防出血再次加重。

当时我也深知这个道理,我急切的走进才人家的病房,优秀护士先进事迹安慰老人家不要着急,一定会有解决办法,当时是大冬天,我先将自己的双手捂热,然后放在老人家的腹部行顺时针工的循环按摩。嘱老人家不要焦急,深呼吸,慢慢的,老人家似乎没之前那么难受了,可我又想,如果大便解不出来,这个似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在医生的同意下我动作轻柔的帮老人家在肛周打了两只开塞露,眼看大便就快出来了,可却堵在肛门口。当时老人家又痛苦的呻吟起来了,我当时也有点急了,心想千万不能让病人再这样痛苦了,看此情景,于是毫不犹豫的带起手套,手指轻柔的插进病人的肛门,将堵在肛门口的粪块搁了出来。这时,老人家终于停止了呻吟轻松了。在场的每一位家属都惊呆了,他们感激的对我说:“太感谢你了,小王护士,你帮我家人解决了痛苦,不怕脏不怕累,我们都不如你啊。虽说是我们的家人,真要说起来,优秀护士事迹我们恐怕都没这个勇气帮家人搁大便,更何况我们只是病人而已,您真是把病人当亲人待啊!”我笑着回答他们:“不用谢,我们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记得是去年一位患子宫肌瘤的妇女住进我院,令医生护士感到奇怪的是,一连几天,病人的丈夫都没有在病房露过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正面临感情危机,正是因为闹着离婚,丈夫才不来照顾妻子。了解情况后,院里安排照料了生活起居,我们总是准时把饭菜送到病人的床头,我还经常开导病人人,要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对待任何事情。妻子得到很好的照料的消息传到丈夫耳朵里时,他还不相信,傍晚时分,我下班后,正和半卧床的病人聊天,他悄悄来到病房,看着我和妻子网说说笑笑的。谈心时,丈夫不由愧疚不已,感慨万分。向我连连道谢,并握着妻子的手,自责地说:“非亲非故的护士都能如此照顾你,我还有什么理由对你不管不顾不问呢?就冲着这些好心人,我们也要好好地重新来过。”是的,这就是爱,虽然平凡,但却伟大。

还有一次,一位产妇住院分娩,由于家境贫寒,婴儿衣服包裹等没有置办,护士先进事迹一家人个个愁容满面,面对这一切,我们又一次献出了关爱,大家纷纷从家中拿来衣服、被褥,望着躺在我们捐赠的包裹里甜甜睡着的婴儿,产妇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这样的例子很多,正因为做的比说的多,做的比说的好,所以赢得了家属的赞誉,领导的肯定。我深知要做一名好护士,工作不能网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重要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基本技能,我会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我要谢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帮助,肯定和荣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医院,为护理工作做出贡献。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八

王宇威,一个真诚,、阳光、进取的女孩,现就读于塔河四中。她品学兼优,是一名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优秀中学生。

在学习上,王宇威同学目的明确,态度严谨,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乐于助人,认真学习各科知识,本着“不读死书,灵活学习”的原则,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塔河县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在注重提高自身各学科成绩的同时,她还注重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县读书状元、校征文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一等奖等。

身为班长的她,在要求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带领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各尽其职,使大家同心合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经常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以求大家共同进步。乐于向后进同学提供帮助,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热情地帮他们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当同学在学习上显得吃力,她得知情况后,每天利用课外活动辅导,帮助同学解决在学习上的困难,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王宇威取得了全县第九名的好成绩。

行捐款活动中,她积极组织,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100多元。在各种荣誉面前,仍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王宇威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中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旗帜,一个众人瞩目的学习榜样,她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团员。然而,渴求上进的她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她知道,只有踏实勤奋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今后一定要继续努力,永不懈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拼搏到底!

雷锋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篇十九

从20xx年开始,当每年春秋换季之时,驻平65571部队某连队的官兵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家住铁西区北沟街西二里委七组的老人每在这个时候都会把自我亲手缝制的拥军鞋垫拿到连队,亲手分发到部队的战士手中。

今年76岁的,从原市二轻局秘书科退休,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有三儿一女,各自成家,他和老伴张玉平独自生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组织部门把他的关联转到了北沟街社区,便在西二里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发挥着余热。2019年的夏天,西二里社区与驻平65571部队某连官兵一齐联欢,得知战士们离家都很远,平时训练很艰苦,鞋垫磨损得也十分快,外面买的鞋垫不结实,用不了几天就穿破了。联欢会结束时,老人为部队战士缝鞋垫的念头油然而生,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张玉平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共建连队的官兵需求,为大家制作拥军鞋垫,之后,又开始为连队的战士们制作帽子和手套,从2019年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700双鞋垫,不仅仅温暖了官兵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老人会缝鞋垫缘于他年轻时学过缝纫手艺。17岁那年,他在四平市工艺绣品厂当工人时,向厂里的师傅学习并领悟了缝纫和刺绣,之后,家里买了缝纫机和码边机,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就在家里解决了。说,"缝制鞋垫也要讲究技巧,布料务必铺平,针线还要匀称,否则硌脚。"闲不住的老人用退休金买来线团和大绒面料。为了保证鞋垫合脚,他特意要来了每个战士的鞋号。

说起制作拥军鞋垫等物品的时候,王老露出了愉悦幸福的笑容:"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说句心里话,缝制鞋垫的工序很复杂,要经过黏合、裁剪、缝制等步骤。老伴张玉平先将垫布一层一层地挂浆、粘贴,烘干后,他再照鞋样裁剪,最后一针一线缝制,一双鞋垫要缝上几百针。65571部队某连战士李青海对记者说,王大爷很辛苦,经常来帮忙咱们,他缝制的鞋垫吸水性好,牢固,冬天穿起来很舒服、很暖和。今年,又给咱们炊事班做起了帽子、套袖。一次,王大爷在给部队送鞋垫的时候,一位山东籍小战士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咱们必须不辜负您的期望,必须站好岗,放好哨,做优秀的士兵。"共建连队的穿过鞋垫的战士高双印把老人的生活挂在了心上。今年夏天,高双印等三名小战士打着雨伞,抬着一箱新鲜蔬菜找到老人的家,战士们把亲手栽植的茄子、柿子和黄瓜等蔬菜送给王大爷。老人被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

西二里社区主任陈世艳对记者说,王大爷为社区做的事从来不和别人提起,但也有人讽刺过他,"哎呀,老王头,你没事就帮社区、帮部队做活,你得到什么好处了,"王大爷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挺坦然的就过去了。他就是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人。几乎西二里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认识老人,社区老年活动室方凳上的坐垫是他亲手缝制的;社区里40多平方米的老年秧歌场地是他一锹一锹平整的;居民邻里纠纷是他赶去进行调解和好的。与老人家住一个楼栋的西二里社区居民吕连霞说,是咱们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常为咱们服务,缝制暖气片套,还给咱们做鞋垫,正因王大爷也很大年纪了,他还帮咱们做这些,咱们很感动。这不,社区那套新棉裤、新棉袄是他刚刚送来准备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大家感到钦佩。

居住的北沟街西二里委曾是我市的棚户区改造1号地,去年夏天,和其他1000多户居民高高兴兴地回迁到被命名为"滨河家园"小区,今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这楼房建的多好啊,此刻屋里热乎乎的,阳光一进来,满屋子通亮,棚户区居民生活很幸福,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能够为战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要为战士们继续缝制下去,"老人自豪地说。(关心的话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244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