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班教案集锦(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1:17:03
2023年中班教案集锦(模板14篇)
时间:2023-11-26 21:17:03     小编:薇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中班教案集锦篇一

练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粉笔、长绳等。

1.设置小河

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活动场地上用粉笔和绳子设置出一条条小河,小河可排列成圆形、曲线等。

2.示范与练习

先让幼儿自告奋勇,尝试不同的跳跃方法,向大家表演。教师给予指导,并重点示范和讲解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如,以前脚掌落地。)然后,让幼儿自由练习这两种方法。练习一定时间后,让幼儿排成一队,逐个跨越小河。

3.跨越小河比赛

将幼儿分成两组,先自由练习,然后两组比赛。要求:立定跳和助跑跳相结合。

建议:

1.教师要控制好幼儿的活动量;场地要安全;小河的宽度要适合幼儿的跳跃能力。

2、活动结束,让幼儿收拾场地,培养幼儿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

大部分幼儿的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能力是可以的,都能较好的完成动作要领。有个别的幼儿如邱李洋,何格等能力相对较弱,需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小百科: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水道。一种水体形式。我们说的溪,江,川,水,河等都可以视为接收径流而形成的水道。

中班教案集锦篇二

1.通过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理解角色的心情,体验小青虫遭受冷落和蜕变成功后的情绪变化。

2.了解蝴蝶蜕变的过程,懂得美丽可以慢慢创造。

3.结合音乐让幼儿感受童话的意境美,并能积极大胆的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4.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大图书、字卡和角色贴绒、磁带等。活动过程实录

(一)引题

出示小青虫贴绒和字卡。

你们认识它吗?这条小青虫怎么了?它为什么会掉眼泪?

(二)欣赏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这条小青虫的故事。

欣赏图一:

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间?

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小青虫在哪里?

它为什么要躲在草底下?

出示图二:

听着优美的曲子,你们觉得小青虫会怎么说?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虫陶醉在曲子中的样子。

观察图三:

可是蟋蟀是怎么样对待小青虫的?(一边出示蟋蟀字卡和贴绒)

蟋蟀不喜欢它,要赶它走,小青虫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小青虫那么伤心,谁愿意来安慰安慰它?

听了小朋友们的安慰,小青虫心里舒服多了。它爬到一棵没人知道的树上远远的、静静的听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边讲述边出示图五)

观察图六:

听着听着,它做了件事,它做了件什么事?(出示图卡:茧)

我们还在哪见到过茧?

做呀做呀,小青虫把自己团团的绕在茧里面,欣赏着优美的音乐,慢慢的,小青虫睡着了。睡着了会做什么?(出示“梦”的字卡)

是呀,小青虫也做了一个梦,你们猜一猜,小青虫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

欣赏图八: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青虫梦中的样子。

教师完整讲述图八、图九。

观察图十:

当小青虫醒来的时候,它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小青虫发现了自己变成美丽的蝴蝶,心情怎么样?(出示字卡:蝴蝶)

蟋蟀的态度又会是怎么样?

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出示图十一:

谁来说一说,现在的情景是怎么样的?

一起来学学蝴蝶翩翩起舞的样子。

(三)完整欣赏故事

再听一遍故事,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听了故事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老师合着音乐完整讲述故事。

(音乐还在继续)

师:音乐还在继续,跟着音乐扮演一下你自己喜欢的角色吧。你是翩翩起舞的蝴蝶呢,还是帅气自信的音乐家蟋蟀。

(音乐完)提问:听了故事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小结:

丑丑的小青虫,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原来美丽是可以慢慢创造的,小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棒更美丽。

(四)延伸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复述故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老师的不断提问下,他们终于还是用自己的语言将故事复述完了。课上,根据时间及孩子的课堂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互动环节,表演蟋蟀赶走小青虫的情节及让幼儿体验小青虫梦中挥着翅膀跳舞的感觉这两个环节省略了。孩子能通过故事的内容理解小青虫长大了会变成蝴蝶,已经突破的重难点。最后能理解我们都应该尊重别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使自己变得更棒更美丽的道理,我的情感目标达成了。这些过于形式的表演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重要了!

小百科: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翅和足都为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中班教案集锦篇三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体验和表现跳音。

2.愿意参加唱歌活动,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小鸟指偶两个、钢琴。

1.练声:小鸟飞来了,喳喳喳喳喳;哼唱《小小鸟》旋律。

2.谈话导入,欣赏第一遍(教师清唱歌曲),了解歌曲名称。

设问:歌曲唱了什么?介绍歌曲名字。

3.手偶表演,欣赏第二遍,初步了解歌词。

设问:歌曲里的小鸟先怎么样?然后呢?

4.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5.学唱新歌,重点学习表现跳音。

6.幼儿边歌唱边表演,进一步熟悉歌曲。

附:歌曲《小小鸟》

1=c

一只小小鸟,两只小小鸟,见面点点头,点点头。

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

《小小鸟》是中班的一节课。由于中班幼儿年龄比较小,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于是,我想出了用手指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为此,我特别自制了2个指偶——小鸟,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因此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小鸟”,让小朋友与小鸟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此基础上我又出示了一只小小鸟,提问:“两只小小鸟碰到了一起会干什么呢?”在我的精心提问下幼儿的“话闸“一下被打开了,都争先恐后的回答。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中我强调幼儿要养成说话先举手的好习惯,在我的提醒下幼儿都能举起小手,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在最后环节中我坚持鼓励幼儿创编儿歌,在进行这一环节中我有所顾虑,生怕幼儿不会创编,可是结果往往是在我想象之外的,通过本次的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中班的孩子已经具有简单的创编能力。

中班教案集锦篇四

看奥运比赛,让人感到规则的魅力。这个大规则竞技场,之所以能掀起一阵阵欢腾的巨浪,在于规则。奥运文化之所以传遍世界,就是规则的魅力。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不成文的规定。作为幼儿园里的规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方式看不见也摸不着,以怎样的形式才能化无形为有形?游戏也许是最好的规则载体,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游戏的过程中共同制定相应的规则,又让游戏规则由点及面的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

1、在跳格子游戏中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作用。

2、了解生活中的其他规则,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1、出示格子毯,激发游戏兴趣。

t:今天,老师带来四张格子毯,我们要和格子毯做游戏,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t:毯子前面有什么?

t:每个格子上还有什么?

t:格子毯上除了数字宝宝还有谁?

t:这些标记是我们跳格子的起点和终点,那哪个标记做我们的起点呢?终点呢?

t:你们想玩跳格子的游戏吗?

2、制定基本游戏规则

(1)展示不同跳法t:我们怎么跳格子?(引导幼儿双脚并拢跳,像小兔子那样,一次跳一个格子)谁愿意来试一试?我们一起来记录他的跳法,请你慢点跳。

还有不同的跳法吗?

(2)选择线路重点练习t:这两种线路,那哪一种最容易记呢?

方案一:幼儿选择方案二:修改线路方案三:备用线路t:那我们分组来练习一下吧,请小朋友看一下身上的颜色标记,找到对应的组,然后按照数字排好队开始练习,当听到老师敲小铃就请你马上回座位。

(1)线路相同

(2)听口令出发

(3)接力棒t:刚才说到接力赛要一个接着一个,那怎么接?你有什么好办法?

出示接力棒,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1号跳完将接力棒交给2号,然后马上回座位,2号拿到接力棒赶紧出发,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小朋友请马上将接力棒交给老师,插到名次台上。)

t:还要请一队和你们比赛,请绿队吧?绿队,你们几个人?

t:两队的人数正好相同。

d第二次集体赛e教师小结(视情况再次比赛)这次他们遵守规则了吗?以后不管你参加什么活动,都要严格遵守规则,规则就是在一个活动中大家都要遵守的行为。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活动最后应引导幼儿遵循游戏规则,不推和拥挤,这也是今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中班教案集锦篇五

1.学习在一定的距离间相互滚球、接球。

2.会与同伴合作完成胯下传球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两人一个球。

2.贴有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头像的皮球四个。

3.欢快、活泼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去郊游》进入活动场地。

二、听音乐《健康快乐动起来》做热身活动。

播放音乐,练习走、跑、跳等动作,活动身体的各部分关节,为游戏做好准备。

三、

两人一组,学习滚球、接球。

(1)教师用游戏的口吻,引起幼儿玩球的兴趣。

师:我们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热爱运动,所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皮球,一会儿,就让我们和皮球一起运动起来吧。

(2)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做听声音的样子,引出四位动物宝宝。

师:小朋友,老师听到有说话的声音,让我来听听是谁?原来是小狗、熊猫、小猴、小兔四位动物球宝宝,它们听说小朋友要和球一起来运动,所以它们也起来要和我们一起来玩了。

(3)启发幼儿尝试练习滚球、接球。

师:刚才四位动物球宝宝对老师说,它们最喜欢玩滚来滚去的游戏了,今天,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呢。

启发幼儿尝试练习,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老师与一名幼儿示范。

(4)两人一组,练习相互将球滚向对方,教师随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扩大滚球间距。

四、游戏:接送宝宝。

(1)师:四位动物球宝宝上幼儿园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来给它们做爸爸妈妈来送它们上幼儿园吧。暗示小朋友送宝宝时动作要轻柔准确,体会妈妈爱护宝宝的情感。

(2)启发幼儿探索“爸爸妈妈”们怎样有秩序地排队送宝宝上“幼儿园”,并探索出送宝宝的方法。

引导幼儿分成四组,排成四队,间距合适。听到口令后,幼儿双腿分开,由排头开始,依次将球从双腿间滚向下一位幼儿,比比哪队动物宝宝最先安全到达“幼儿园”。

(3)以“球宝宝放学回家”再次玩游戏。

五、随音乐《我爱你》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中班教案集锦篇六

1.通过欣赏理解儿歌内容,让幼儿体验关心他人的情感。

2.能正确演唱象声词,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引导幼儿初步根据歌曲的内容,学习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娃娃的哭声

2.布置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引导幼儿知道那些是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

2.课件:有小雨点`小青蛙

复习歌曲《小树苗快长大》

二、展开

1.体验我和小鼓玩得真开心

(1)出示一只布娃娃,引导幼儿与娃娃打招呼。

(2)老师敲鼓。

幼儿敲几下,小鼓就响几声,表示小鼓真听话。

(3)个别幼儿敲鼓

请名幼儿带有节奏变化的敲鼓,在敲上打出不同节奏。

(4)幼儿欣赏歌曲第一段

(5)幼儿再自由玩鼓

(6)老师引导幼儿共同敲鼓

老师敲鼓,幼儿听着老师发出了指令敲鼓,可以带有节奏的变化。

(7)欣赏儿歌第一段或跟着念。

2.体验理解关心小妹妹的思想情感。

(1)放娃娃的哭声

引导幼儿猜猜讲讲娃娃为什么会哭?

(2)幼儿自由讲述,引导幼儿讲出是小娃娃要睡觉了。

(3)哄娃娃睡觉,师生共同唱"摇篮曲"。

(4)师生共同把小娃娃送到小床上睡下。

老师以自己轻轻地唱,轻轻地哄,轻轻地走,轻轻说话等言行和情绪来感染幼儿,使那种关爱他人的情绪得到扩散,从而理解小妹妹睡觉了,我们不能影响她的思想情感。

(5)欣赏儿歌第二段。

3.幼儿与小鼓说悄悄话。例:小鼓你别响了,小妹妹睡觉了等等。

引导幼儿轻轻走,轻轻地用儿歌第二段的内容与小鼓说悄悄话,让小鼓别再响了,把对儿歌的理解化为具体的行动。

4.老师完整念儿歌,幼儿跟念。

5.幼儿轻轻走出活动室。

教师:小妹妹睡觉了,我们去操场上玩吧,幼儿模仿小猫走轻轻离开。

三、

结束

引导幼儿在午睡时,同伴可以引导幼儿用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正确行为来表现。

中班教案集锦篇七

1、引导幼儿感知水蒸气的特点,萌发幼儿探索水蒸气秘密的兴趣。

2、激发幼儿体验做小实验的乐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热水数杯、操作材料包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事先在一个有杯盖的杯子里倒好热水。

师:口好渴哦!(打开杯子准备喝水)咦!杯子上飘起来的是什么呢?

2、感知观察

(1)提问:你看到过水蒸汽吗?

观察:观察水蒸汽在空气中的样子。

(2)提问:水蒸汽是怎么来的呢?

将玻璃片放在一杯热水上面,感知水蒸汽的形成。

3、玩玩画画

(1)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过水蒸汽?

(2)今天水蒸汽要和我们小朋友玩一个有趣的游戏。

教师示范在窗上呼气作画。

(3)幼儿尝试在窗上作画。

(4)相互观赏玻璃上的画。

4、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水蒸汽。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本次活动比较适合在冬天进行,在室温比较低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水蒸汽在空气中的样子,在窗上也比较容易形成水蒸汽进行后面的游戏。此活动可以整合语言“小水滴旅行记”,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水的三态。

2、本次活动中仅说到水蒸汽的形成,而没有说到水蒸汽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活动中,有些幼儿可能会发现水杯上的水蒸汽又变成了水,教师在活动延伸中可以继续让幼儿进行探索发现。活动后,也可以让幼儿继续探索露珠的形成及雨的形成。

中班教案集锦篇八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伯伯阿姨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通过儿歌让本次社会教案深刻进入幼儿头脑,教育幼儿从小爱惜粮食。

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

2、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3、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

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

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麦爷爷说:“我的孩子不见了,他们都变了样,哪是我的孩子呀?”

幼儿依次说:“我是面包,是麦爷爷的孩子。”“我是饼干,是麦爷爷的孩子。”

三、联想活动:小麦是夏季里成熟的粮食作物,你在夏季里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通过儿歌体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不剩饭,不掉饭粒。

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

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伯伯阿姨劳动忙,

大家都要爱惜粮。

五、延伸活动:

幼儿园可适当组织幼儿到麦田参观或参加拾麦穗的公益劳动,以体验粮食来之不易,加深节约粮食的认识。

中班教案集锦篇九

1、这是谁?

2、你们想和皱纸宝宝玩游戏吗?

二、撕皱纸

1、教师:可是皱纸宝宝还在妈妈的身上,要怎么下来和我们玩呢?(撕)

2、请一名幼儿上来撕。

3、认识皱纸的颜色。

4、撕纸方法:拇指食指捏一捏,一前一后用力撕。

二、玩皱纸条

1、幼儿自由选择皱纸撕(每组一个篮子,篮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皱纸)

2、撕下来的皱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探索方法。

3、皱纸宝宝累了,把它放在地上先休息一下吧。

4、小朋友刚才是怎么玩的,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5、那我们跟着音乐和皱纸宝宝跳舞吧!

6、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皱纸变小呢?(搓、对折……)

7、引导幼儿用搓的方法把皱纸变小。

三、颜色变变变

1、出示矿泉水瓶

皱纸宝宝还带来了神秘的朋友,看看它是谁?

2.矿泉水瓶里装着什么?(水)水是什么颜色的?(无色透明的)

4、请幼儿拿瓶子操作,变出各种颜色。

四、找颜色,碰一碰。

1、请幼儿看看自己的瓶子,说说变出了什么颜色。

2、跟着音乐拿着瓶子摇一摇,跳一跳,师请各种颜色宝宝做动作,如:红色的宝宝高高举起瓶子;黄色的宝宝把瓶子放在头上;蓝色的宝宝拿瓶子贴贴脸。

3、找朋友:颜色一样的瓶子碰一碰。

3、送瓶宝宝回家

4、皱纸的本领可真大,能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还能变出这么好看的颜色,你们回家也教教爸爸妈妈玩变色的游戏吧!

中班教案集锦篇十

1、借助图谱理解歌词,能用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唱准切分音符,感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图谱、ppt。

【活动过程】

一、小青蛙导入。

1、幼儿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入场。(ppt呈现池塘场景)

师:小青蛙们看,这是哪里啊?

2、师:池塘里的小青蛙玩得很开心,还唱起了歌。请你仔细听听,小青蛙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

(一)完整欣赏。

1、完整欣赏歌曲。

2、提问:小青蛙是怎样唱歌的?(咕呱)

3、师:对了,小青蛙是用“咕呱”的声音唱歌的!它唱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二)难点“节奏”。

1、出示“咕呱呱呱”叫声部分的节奏,教师示范唱节奏。

2、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小青蛙的(屈老师)叫声。

难点:叫声不同;节奏不同;节奏中的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图谱。

3、师: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唱一唱吧。(唱准节奏)

(三)歌词理解。

1、小青蛙在池塘里为什么这么开心,我们再来听听歌曲里怎么唱的?

2、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3、师: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一起唱一唱。

重点:理解、记忆歌词。

难点:切分音符。

解决策略:图谱、范唱比较。

三、完整演唱。

1、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池塘里的小青蛙》。

完整演唱第一遍。

2、“你觉得哪里有些难?”或者“这里是怎样唱的?”进一步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切分音符。

完整演唱第二遍。(唱准切分音符)

3、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得这么开心,它的歌声应该也是怎样的?(开心、快乐)

我们用开心的声音唱出池塘里小青蛙的快乐。

完整演唱第三遍。(愉快的声音演唱)

4、我们也来学小青蛙,一起唱唱小青蛙的歌。(视时间而定)

完整演唱第四遍。(加动作演唱)

5、小结: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帮助庄稼消灭了害虫,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中班教案集锦篇十一

这是一堂中班的健康活动,主要是在幼儿学会跳,助跑跳的基础上学会双腿夹物跳。首先用复习跳的准备活动引题,接着教幼儿学习夹物跳,开始用简单一点的物品让幼儿尝试,接着让幼儿自由探索有难度的物体,让他们摸索之后练习,练习之后比赛,增加难度一步步递进。本次活动在活动设计上用的情境模式很不错,不过球对于幼儿来说难度有点大,很多小朋友都夹不起来,很容易掉,这是需要改进的。

中班教案集锦篇十二

1、知道青菜有营养,不再抗拒吃青菜。

2、在品尝活动中喜欢吃青菜。

3、用牙齿模型演示、牙齿热身操等方法练习咀嚼。

青菜人手一份;青菜做的衣服,背景音乐;牙齿模型;各种青菜烹制的食物;餐具等

2、现场调查,了解幼儿不喜欢吃青菜的原因。

教师:但是为什么青菜这么有营养小朋友们却不爱吃呢?这是为什么?

: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因为吃青菜容易卡住喉咙,所以很多小朋友都不爱吃。

3、教师讲述故事,引发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教师:青菜妈妈遇到了一件难过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青菜妈妈说那个爱捣蛋的家伙藏在哪里?它总会干什么坏事?

4、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找到对付"卡卡"的方法。

教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对付卡卡,吃青菜的时候不被卡住?

教师依次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出的方法,并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来。

:其实我们的牙齿也像刀一样,能把青菜切碎,更能把卡卡切断,切小,切碎!

5、咀嚼游戏,加强幼儿对咀嚼的认识。

牙齿热身操,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中边念儿歌边运动牙齿。

提问:这个牙齿热身操是怎么做的?你能上来做一做嘛?

:今天我们学会用牙齿像刀一样把卡卡切碎了,美味的青菜就可以下肚了!

6、幼儿品尝活动,鼓励幼儿大口咀嚼青菜。

:今天我们打败了卡卡,没有被卡住,青菜好吃吗?其实除了青菜,像菠菜,芹菜等等的长叶菜里面也都藏着卡卡,你们现在会对付它们了吗?怎么对付?用大牙齿用力地把菜咬碎,就不会被卡住了!

中班教案集锦篇十三

1.出示丑丑虫,引导幼儿回忆在电脑中做虫子的方法。

“你是怎样做丑丑虫的?你的丑丑虫身上有什么?”

2.游戏:听数做虫子.

(1)老师随机出示一张五官图片,然后报数(范围1-5),请一名幼儿根据老师报出来的数字,给黑板上的虫子添上相应的五官。

(2)老师随机出示一张五官图片,然后报数(范围1-5),4名幼儿根据老师报出来的数字,给黑板上的虫子添上相应的五官。

(3)老师随机出示一张五官图片,然后报数(范围1-5),请全班幼儿根据老师报出来的数字,给自己的虫子添上相应的五官。

3.游戏:有趣的丑丑虫

请幼儿在虫子王国里选择自己喜爱的丑丑虫,互相介绍自己的丑丑虫。(如:我的丑丑虫有两双眼睛,五条尾巴等等)

中班教案集锦篇十四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的营养价值,知道经常吃鱼有益于大脑发育,多吃鱼聪明。

2、掌握吃鱼的正确方法,能做到"吃鱼时不吃饭、吃饭时不吃鱼"。

3、努力尝试自己吃鱼,并保持干净不浪费。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猫妈妈头饰、小桶,带磁性的玩具钓鱼杆、小鱼幼儿用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营养价值,知道经常吃鱼有益于大脑发育。

难点:掌握吃鱼的正确方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玩"小猫钓鱼"游戏。

教师(头戴猫妈妈头饰):今天猫妈妈要去钓鱼了,谁愿意和我们一起去钓鱼呀?带领幼儿到户外玩钓鱼游戏。

二、组织幼儿谈话,了解鱼的营养价值。

教师将幼儿钓好的"鱼"集中在一起,放于幼儿面前,提问:你们喜欢吃鱼吗?为什么?鱼有什么营养价值?(知道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容易被人体吸收。鱼里还含有磷,能帮助大脑发育。多吃鱼,少吃肥肉,还能防止小孩子肥胖)

三、引导幼儿讨论鱼的吃法。

教师:鱼可以怎么烧?你吃过哪些鱼?你喜欢吃什么鱼?

出示好吃的鱼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喜欢吃鱼的食欲。

四、教师和幼儿讨论吃鱼的正确方法教师:猫妈妈和小猫们钓了这么多的小鱼,妈妈来烧烧,我们一起吃鱼吧!

教师(端出烧好的带鱼):你们会吃鱼吗?怎样吃鱼才不会被鱼刺卡住?

教师示范吃鱼的方法:先把鱼肉旁边的小刺去掉,然后吃掉一面的鱼肉,再吃另一面的鱼肉,鱼肉吃完后就会出现一个完整的鱼刺骨。

引导幼儿谈谈吃鱼时须注意的问题,知道吃鱼时不吃饭,吃饭时不吃鱼,以免被鱼刺卡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113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