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教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接下来是一些教师编写的精彩教案,希望可以为你的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授课日期__年__月_日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008。
()()()。
205306402。
()()()。
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近似数的写法。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与生活的联系。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此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三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为孩子们的范围,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动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想画面。
2、感受爱和分享的美好,领悟冷酷和孤独会带给别人和自身最大的伤害。
3、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激发学生对童话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童话想像画面,感受童话的语言特色。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冷美对比,引发疑问。
鲜果飘香。
白雪一片。
草翠花开洋溢笑声)可是,后来巨人的花园却是――(课件出示:北风呼啸隆冬来临。
刺骨寒风。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瑟瑟发抖)这严寒持续了多长时间?(漫长)。
2、当村子里春天来临的时候,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他想“今年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课件:中间一个大大的问号)。
3、你能用课文里的`话来回答吗?(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二、细读课文,认识自私。
1、巨人的心究竟是怎样地任性、冷酷,使春天都变得如此寒冷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3-8自然段,去找一找,划一划,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任性和冷酷。
2、生自由读课文,找找划划。
3、集体交流。
板块一: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里来玩的!都滚出去!”
(1)你从巨人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冷酷、凶恶……)。
(2)当时孩子们都在干什么?欢乐地玩耍,这突如其来的吼声让他们---四处逃散。
(3)巨人他赶走了孩子,也赶走了――快乐。(板书:快乐)是啊,他的心真是太――冷酷了。
(4)今年的春天为什么那么冷,这么荒凉。同学们,如果你站在巨人的面前,你可以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版块二: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1)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任性冷酷?“砌起围墙”“禁止入内”。
禁止了……。
禁止了……(禁止了孩子们的进入,禁止了欢乐,禁止了美丽……),所以,当春天来临,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时,围墙里边却是?――引读(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大都。)巨人啊,你这一堵围墙,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围住了寒冷、围住了孤独、围住了荒凉……)。
(3)当巨人迷惑不解时,同学们,我们多么希望能站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告诉他――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板块三: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斥责。
(1)谁来学学巨人如此大声的训斥和斥责?
(2)你多想说?(巨人,你太自私了,你太任性了!你也太残酷了吧!你的斥责只会讲美丽、欢乐、幸福赶走。)。
(3)是啊,今天的春天为什么那么寒冷,那么荒凉,孤独。同学们,让我们告诉巨人吧!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4)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跟巨人说话?在你的诉说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着急、同情、愤怒……)。
(5)是啊,巨人,我们怎么才能让你知道――引读:唤来寒冷的,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三、再读课文,感悟孤独。
1、巨人的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难道仅仅是寒冬吗?请大家在自由读读第6、7自然段,他还唤来了什么?(孤独、寂寞、冷清……)。
2、在这个村子里,谁最不幸?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436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分别是多少?
15.7394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是多少?
一般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这些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单位的嗅觉最灵敏吗?
生:狗,人们用狗来做侦探,看家。
三、进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内容。
师:是呀,狗狗使用它灵敏的嗅觉发现坏人的。
投影出示例6。
生:读题,理解题意。题中得知生活中和多地方不需要准确值,要近似数。
1.尝试题。
师:怎样计算狗的嗅觉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呢?(求0.049的45倍是多少。)。
2.自学课本。
有困难的同学借助课本来学习。
3.尝试练习。
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板演。
0.049×45≈2.2(亿个)。
4.学生讨论。
师:充分展示学生出现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强调:横式后面写的是近似数所以要用约等号而不用等号。
生:看千分位是几,千分位上是5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讨论:怎样求积的近似数?
5.教师讲解。
小结:先求积,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横式得数要用约等号。
四、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第1题.
求近似数要注意什么?(计算准确,看清题目要求几位小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2.11页做一做第2题.
明确为什么保留两位小数?(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1~3题。
六、小结:谈谈收获。
练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种大米的价格是每千克3.85元,买2.5千克应付多少钱?
练习三。
1.按要求保留小数数位。
(1)保留一位小数。
1.2×1.40.37×8.43.14×3.9。
(2)保留两位小数。
0.86×1.22.34×0.151.05×0.26。
2.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3.世界上的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五
乘法应用题(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红花有4个2朵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
(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5×42的3倍2×3。
3个43×44的2倍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教学后记:学生理解得不好.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六
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使学生懂得求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小黑板准备以下的表格: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保留整数。
1.283。
5.904。
2.876。
一、复习:
1、口算。
0.840.3220.812.5。
7.80.013.20.20.080.08。
9.30.018.42+5.84.8-0.48。
选其中几题讲一讲算式的意义。
2、出示小黑板。
说明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位小数的近似值。指名让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的。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学生板演:
0.9249.2=45.264(元)。
问: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分)。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
3)现在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4)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保留两位小数)。
5)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45.26元)。
0.9249.245.26(元)。
答:应付菜款45.26元。
3、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例如:3.9523.95(保留两小数或精确到百分位)。
3.9524.0(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3.9524(保留整数或精确到个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七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示:求付款的题目没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都要以元为单元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第2题,由于这道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
2.练习二的第1-4题。
第1、2题的第一小题。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说明填写的方法。填完后,集体订正时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
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9997()()()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205306402()()()。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
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
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
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
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
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
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
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板书设计:
求近。
例8。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人约是10000人。
似数。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八
1.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下面的数据,精确的是(d)。
a.某战争每月耗费10亿美元。
b.地球上煤储量为5万亿吨以上。
c.人的.大脑约有1×1010个细胞。
d.七年级某班有51个人。
2.近似数1.40所表示的准确数a的范围是(a)。
a.1.395≤a1.405b.1.35≤a1.45。
c.1.30。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
1.唱歌《找春天》。
2.欣赏《狮子舞绣球》。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听赏教学内容,感受春天的欢快气氛。
2.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能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民俗文化。
教学过程:
(一)唱歌《找春天》。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寻找春天的景象。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歌曲《找春天》。
3.放录音或听教师演唱。
4.教师教唱,注意切分音的节奏;启发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二)欣赏《狮子舞绣球》。
1.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导人新课。
2.教师出示与过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图片或幻灯片(全家团圆包饺子、汤圆,人们踩高跷、放鞭炮、舞狮子、耍龙灯、唱社戏、贴春联等活动)。
5.听赏几遍以后,教师可启发学生模仿歌曲中的打击乐器伴奏;如条件较好,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6.启发学生回答本地过春节时,有哪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
7.复习歌曲《新年好》。可启发学生自编动作,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
学习目标: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准确地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习重点: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学习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按给定的精确或有效数一个数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准确数与近似数:
(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数42是数;。
(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数3是数;。
(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数960万是数;。
(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数49是数.
二、合作探究。
1、王强的身高为165cm,数165是一个数,表示王强的身高大于或等于cm,而小于cm。
2、长江长约6300千米,是一个数,表示长江长大于或等于千米,而小于千米。
3、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取近似值:
(精确到个位),(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
(精确到0.01,或叫做精确到分位),
(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
(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
4、有效数字:从一个数起,到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5、3.256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5.08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6.3080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0.0802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3.02万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1.68×105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6、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158(精确到0.001)(2)30435(保留3个有效数字)。
(3)1.804(保留2个有效数字)(4)1.804(保留3个有效数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练习。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精确到千分位);解:0.65148。
(2)1.5673(精确到0.01);。
(3)0.03097(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4)7546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5)90990(保留二个有效数字);。
(6)64.8(精确到个位);。
(7)0.0692(保留2个有效数字);。
(8)399720(保留3个有效数字)。
2、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32;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2)17.93;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3)0.084;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4)7.250;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5)1.35×104;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6)0.45万;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7)2.004;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8)3.1416.解:精确到位,有个有效数字,是。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起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最好是用上一些数据。
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0个班级,学生700多名,教职工大概70人。
问: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
生猜。
老师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1个班级,学生713名,教职工74名。
2、观察数据、比较。
用小黑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据,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两组数据很接近)。
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答案:(它们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很联系?)。
师: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字。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组数据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感知近似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8的主题图。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小组汇报结果: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师:你认为那个数好记呢?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汇报交流:都觉得1500更容易记住。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预设回答: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这两个数都是1000的近似数,哪个更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比较哪个数更容易接近准确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讨论交流)。
板书: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问: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近似数?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恰当选用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米。
(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元。
(3)这个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棵。
(4)这个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辆。
2、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二年级二班有56人,全校约有800人。
(3)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二
2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3体会“四舍五入”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知识重点。
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要根据哪个数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用具。
电子幻灯ppt。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我们班有52人。
(2)仙岳小学现有学生数约600人。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体重大约60千克。
通过一些语句,让学生回顾准确数和近似数以及判断方法。
概念分析。
我们生活中有时候需要很精准的数字,比如: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时候只需要近似数,回顾四舍五入。
例题讲解。
一、小数四舍五入的练习。
保留一位小数。
0.5964≈1.025≈1.9937≈。
保留两位小数。
12.038≈12.3045≈。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大于5。
二、p10例6。
(1)让学生自读主题、读图,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
(a)题目的条件(b)条件的之间关系(c)题目求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2)独立列横式和竖式求解。
(3)根据题目问题要求,如何用四舍五入求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的练习是让学生判断根据哪一位来进行四舍五入。
因为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这时候四舍五入要看哪一位?
(百分位,百分位上是0,小于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数)。
课堂练习。
(1)p10做一做(2)p13第1、2题。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三
第1课时走向世界大舞台。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知识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为世界添光彩。
教学难点: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静海》)学霸与音乐爱好者邂逅,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日,一张名为《静海》的音乐专辑刷爆了成都七中师生的朋友圈。
这张专辑从写词、谱曲、编曲、录制均由学校4名高中生完成,最令人惊叹的是除了词曲动人,专辑的主创、主唱各有千秋,主唱人员均为校园歌手赛事冠军,而且主创人员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26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奖,均保送北京大学。
想一想: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在父母的引领下,我们开启了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迈出了探索世界的第一道门。我们走出家门,步入学校,逐步融入社会,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多彩世界中的我。
(一)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活动一:情景模拟感受走向世界的形式。
1.活动:选出学生代表,模拟教材第55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情境,谈谈自己的认识。
3.归纳总结:我们会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
(二)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活动二:新闻分析学会交流沟通。
1.材料展示:20xxgoodtalk(地球村)国际青少年双语演讲大赛新加坡赛区决赛暨颁奖典礼在新加坡区域英语中心举行。对每一位选手来说,参与“地球村”双语大赛都是人生中的一种历练。青少年在参赛过程中培养独立自主的习惯,结交异国好友并认识外部世界,是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为中新青少年多交流、多交往、多交心搭建了良好平台。
2.小组合作,分析新闻。
3.教师讲述: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我们一路历练、成熟,不断自我更新,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活动三:小辩论。
1.阅读教材第56页“探究与分享”,就“宅男宅女”现象展开辩论。
2.分组准备,展开辩论。
3.教师对学生辩论作出评价。
目标导学二:我为世界添光彩。
(一)努力为世界增添光彩。
1.教师提问:说一说我们每个人与世界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点拨: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要努力为世界增添光彩。
(二)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1.阅读教材第57页“探究与分享”。
2.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分享交流。
3.问题思考:“普通事,看似普通,却不可或缺”,说明了什么?
4.归纳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1.阅读教材第58―59页“探究与分享”。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4.归纳总结: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正逐步走向世界,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也了解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世界,懂得了个人要努力为世界添光彩、作贡献,就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的道理。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贴合学生实际,学习兴趣较为浓厚,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知道个人应当为世界做什么。学习多彩世界中的我,要注意用好教材中的材料,指导学生理解,提高认识;学习我为世界添光彩,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个体如何才能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4.185.25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4.003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7。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海狮海豚飞鱼。
速度(千米/时)405064。
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40÷60=0.666……(千米)。
0.666。
6040.0。
360。
400。
360。
400。
360。
40。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二)试一试。
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
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50÷60≈64÷60≈。
(三)综合练习。
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0.1818……≈1.290290……≈。
0.5656……≈6.74949……≈。
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7÷1.1。
16÷23。
2.7÷0.46。
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请你谈一谈。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五
设计意图:
抓住“仅有”,从生活体验导入,感受“房子这一点财产”的珍贵、珍惜,从而体会炮手的内心情感,语文三组:《炮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只有学生先体会到炮手心里对家的`爱,才能进一步理解、体会炮手内心多么痛苦,但又面临“小家”与“大国”的冲突选择,洞析他的行动如此坚决,才突出炮手的奉献精神如此难得,如此令人钦佩。
教学目标:
1.能够抓住文中神态、外貌的描写体会炮手当时的内心世界,感受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3.布置作业,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结合描写炮手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炮手的心情,理解炮手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概述课文。
1.读词语。
2.选词补白,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情境导入,体会“仅有”
三、语境识词,体会情感。
1.出示课文第2-10自然段。
2.比较“苍白”“煞白”“惨白”
3.理解“苍白。”(出示课件,学生自读)。
4.理解“煞白”。
5.理解“惨白”。
6.抓关键词,体会炮手的决心。
7.思考“一无所有”与“富有”,升华主题。
四、布置作业。
深入浅出,静能生慧。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六
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练习十七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不同类型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按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前调查数据,算盘,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课件出示教材练习十七第4题填空题。
学生根据题目,说出数位顺序表,并填写在书上。
2.出示课前调查的数据,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巩固数的读写。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3题。
出示算盘图。问:你能读出这是什么数吗?
学生读书,说出数的组成。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7题。
出示情境图。
回答:25张100元的,一共师()元。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回答,说说理由。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9题。
齐读这段话,将数写在横线下面,教师检查书写情况,注意检查有0的数的写法。
5.完成该教材练习十七第10题。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00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他们的读法和写法。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p794、5、6。
三、课堂作业p808、9。
四、课后任务p807。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近似数教案篇十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3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