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2:41:14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6 12:41:14     小编:文锋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主观臆断的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探索。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一

(一)不同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这三者都不是同步发展。20gdp增长率为11.4%,我国失业率下降0.1%,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与上年持平,gdp增长率为9%,失业率上升0.2%,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5%;gdp增长率为8.7%,失业率上升0.1%,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下降3%。如今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影响深远,一些学生在报考志愿时将未来就业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他们会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根据《大学生就业报告》中的调查显示,从专业来看,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学为90.2%,最低的是法学为82.3%;企业校园招聘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比上年减少10%左右。据统计,本科毕业生中工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95.09%;其次是经济学类,为94.77%;第三是教育类,为94.43%。哲学类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82.64%;第二低是法学类,为89.26%;第三低是医学类,为92.64%。专业的不同也意味着不同的就业率。通过对―20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劳动就业弹性及第二、三次产业用人需求比例的统计分析(见表1、表2)得出: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如年,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8.7%,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5.6%,而第一产业贡献率只有5.7%。2.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相差不大,如2012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33.6%,第二产业为30.3%,第三产业为36.1%,同时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在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均在上升,但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仍大于第二产业。3.三次产业劳动就业弹性不同,第一产业为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正,但是不稳定,近三年来呈现下趋势,可以看出就业难度在加大。4.三次产业用人需求变化与优化产业结构背道而驰。优化产业结构应当是第三产业的就业需求以及弹性高于第二产业,但是结果却不如人意。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由于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降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具体反映是就业弹性系数越来越低。若按贡献率分配就业人数,目前的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分布并不合理。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就业比重和就业弹性之间的结构性差异导致我国虽近年经济快速增长而大学生就业率却在下降。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应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该产业的劳动需求。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缺陷首先,大学生就业市场制度不完善,企业与劳动者供求关系不稳定。如由于近年来国际油价一直高升,中石化为控制成本而与20校招千名大学毕业生解聘,但是被解约的那批大学生已经错过了考研、出国以及参加其他校园招聘的最佳时期,这对他们来说是措手不及的,毫无预见性的。同样在年四川郎酒集团与大约300名应届生解约。这些事件明显表明大学生就业市场缺少保障制度,就业市场缺少监管。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实现融资会与大学毕业生签订虚假雇佣合同,或利用大学毕业生对签约知识的欠缺签订侵害大学毕业生利益的合同;有些不法劳务中介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散播一些不真实的招聘信息之后乱收费,甚至有的骗子公司利用网络冒充大型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欺骗毕业大学生。其次,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从微观层面上讲,用人单位岗位的数量是一定的,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大学毕业生一般能够了解到的都是定期招聘信息。另外,在大学生应聘的过程中企业又很难通过短短几分钟的.面试和笔试了解到毕业大学生自身条件是否符合招聘岗位。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大学教育在实践方面仍未明显提高,往往不能直接培养出企事业单位所需的人才,在学校和社会的衔接上我国的政府、企业以及大学毕业生三方都有所欠缺。如今的大学生就业一般都会接受上岗前培训,而培训成本一般由招聘单位承担,这使招聘单位用人成本增加,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实践培训,企业可节省成本。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最直接的反应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使就业岗位减少,不利大学生就业。虽然一直以来制造业是吸收劳动力最多的行业,第三产业也是具有潜力吸引劳动力的行业。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中小各类外资企业近年校园招聘人数明显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投资项目数在20之前保持高位,但自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商直接投资数目大幅度下降且维持在低位,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很大影响(见图1)。另外,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减少,导致出口企业以及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大量倒闭,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压力。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以充分扩大就业第三产业是投资小、吸收快、劳动力吸纳能力大的产业,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还没有第二产业多。因而可以通过多渠道对第三产业进行投入来促进第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在政府推动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首先,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应当严格控制好三次产业的投资比例,大力支持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其次,各行业的企业在发展多元化业务时要注重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政府应出台相关鼓励措施,特别是能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第三,规范第三产业涉及的市场,比如金融行业,在大力支持资本市场运作的同时要注重资本市场运作的规范性。

(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企业招聘信息要通过多渠道向外界公布,在招聘信息中表明各种相关信息,政府、企业和高校要做好各方面衔接工作,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之时,高校要及时与相关企业联系,同时企业也要与高校做好各方面沟通工作,政府对各种校园招聘信息要做好支持工作。政府应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特别是招聘单位与大学生之间已签订劳动合同,若招聘单位突然违约应有相应的制度和法规保护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完善金融市场机制,防范金融危机我国是个贸易出口大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国内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要引入风险分散机制,促进金融业有序、稳定和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应当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在经济改革大背景下,促进经济向好、向快发展,促进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结语。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是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是就业市场不够成熟和完善;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来看,一国的经济应当要稳健,做好防范金融危机的各种工作,保障大学生就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之,我国的社会各界应当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让我国的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更有贡献。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二

摘要:尽管主要金融机构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创业,但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频频出现“跑路”的现象。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融资难,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根据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发展中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探索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融资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小微企业定义: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小微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有雇员人数少、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小、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重庆市扶持发展的微型企业主要是指雇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

发展小微企业重要性:重庆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称,发展微企的四大好处:首先,发展微型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解决就业40.62万人;鼓励创办微企,点燃创业激情,沿海返乡农民工近2万人,占创业者总数的35.46%,这个群体返乡船业,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下岗工人带头致富,促进了社会和谐的物质保障。虽然单个企业的规模不大,但其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较大。小微企业统计网表明,目前重庆小微企业约88万家,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已实现产值168亿元,至今年5月末,重庆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达到43.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2.6万户,个体工商户31.1万户。仅从工业角度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550户,其中小微企业占88.5%。为社会经济发展添柴加火,创造了40%的gdp。

一、目前重庆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形势较好,重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采取“1+3”模式予以扶持,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解决了小微企业创业困难,创业扶持政策主要是鼓励创业,而已有的微型企业不能享受这些扶持政策。中国小企业信息网显示,从今年1―5月份的统计数据看,重庆市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高等导致企业利润增幅呈现下降趋势,重庆市有些小微企业因为资金缺乏举步维艰,其中不少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因此失去订单、失去市场。从数据分析来看,小企业获得银行金融支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重复走着“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笔者认为融资难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市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为什么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仍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由于重庆市小微企业是劳动密集型,其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融资款难有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小企业自身具有缺陷,创新能力弱、人才缺乏、小企业具有管理体系不科学、财务制度不规范等;二是银行对小企业的认知水平和服务水平不高,社会信用环境较差、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银行贷款门槛高,严重影响了银行对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热情和信心。

1.加强企业内部经验管理和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控制公司的资金安全和成本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包括组织规划、人员管理、授权审批、财务预算等。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率,拥有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能为公司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的发展趋势,企业要发展也要创新。

2.同类企业合并增强竞争力。同类小微企业签订合并协议,在双方相互充分协商基础上达成的自愿联合,合并后小微企业形式上的连锁经营,实际决策与财务上的自主,这样可以扩大公司经营规模、显示企业实力,创造更好的营销平台,在多方面赢得顾客的认可与合作,增强竞争力。

3.小企业经营成本高。从从小微企业网1―5月份的统计数据看,重庆市由于原材料、利率、人工成本大幅提高,导致企业用工、用地困难,使企业销售、利润增幅呈下降趋势,加之货币紧缩政策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小微企业创业和经营成本增加,困难加大。

4.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融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现金流量,对不偿还贷款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选择是偿还贷款还是违约,如果违约成本小于收益,企业就有可能主动选择违约,小微企业负担较低的违约成本,因而其违约概率相对更高,融资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较高的道德风险,增大了融资难度。

5.财务管理不规范。重庆市小微企业有80%以上财务管理不健全,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资信不透明,难以提供准确的财务资料,信用等级60%以上都在3b以下,常有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损害了自身的信誉,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状况,银行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这样,小微企业很难得到信用贷款,不利于企业的融资。

6.小微企业自有资金缺乏。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很小,自有资本偏小,基础比较差,缺乏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抵押物资。固定资产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不稳定,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就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贷款风险,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7.小微企业管理者素质不是很高。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管理者缺乏战略思想,中国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不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发展观念落后,可能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发展,再加上小微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素质不是很高,没有及时与银行沟通,银行无法获取小企业相关的有用信息,特别是企业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

8.小微企业的融资通道少。小微企业主要是向银行申请贷款和民间借贷,而银行贷款是企业最常见的融资渠道,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审批周期长,审核条件苛刻,对贷款单位的要求和限制较多,能获得贷款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小微企业由于不动产少,或者根本没有,而银行又不接受债务、库存货物、知识产权等资产抵押,使得许多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做大做强。9.商业银行戴着有色眼镜看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业贷款,对大企业比较睐,而对私营微小企业的贷款仅仅是象征性地响应国家政策,履行社会义务而已。一旦国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信贷规模紧张的情况,力保大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就限制小微企业贷款,造成小微企业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稳定的信贷支持。

1.减轻金融机构税负。银行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点,扣除标准低,如银行业的员工工资支出和坏账损失明显高于一般行业,但税前扣除却与其他行业一样,从而加重了银行业所得税的实际税负,可以针对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减免所得税,并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间接增加银行收益,从而刺激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2.构建“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机构。重庆市政府指定专门的担保机构为小微型企业免费担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得到政府信用担保贷款,根据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政策享受财政贴息。担保机构直接面向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担保,同时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向市级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市级担保机构以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还可以将其承担的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

3.政府支持创办信用补偿基金。可以由市政府安排财政资金设立信用补偿基金,建立合作风险机制,建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该基金部分可由政府支付,每年设定特定的比例提取,市县政府要辅助相应的支持措施。该补偿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专用于涉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进行相应的风险补贴,对此进行奖励,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4.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虽然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比银行要高一些,但是由于其门槛低于银行贷款,对于小微小企业来说是解决贷款需求的途径,比银行贷款更加灵活、快捷,贷款审批也比银行简单。小额贷款公司正是通过各种灵活的抵(质)押贷款方式,主动承担较高的贷款风险,并通过监管资金流向把控信贷风险,为企业及时“输血”,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5.提升经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内驱力。目前绝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偏重于开拓大客户业务。然而,同业竞争过于激烈,其只能采取下调利率和放低文件审查等措施,来赢得所谓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有限的补偿和防范;对于贷款集中度问题的恶化,最终只能采取贷款收回或资产转让手段处理。促使银行把小微企业贷款作为自我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积极采取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6.建立客户信用体系。根据客户资金需求控制授信额度,同时还可根据客户的诚信等级,酌情考虑给予优惠贷款利率。银行可一年内按月提取,让借款人逐步归还贷款,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例如发放一笔5万元的贷款,期限一年,年息为15%,按月等额还款。债务人每月偿还贷款4512.92元,息随本降低,还款积极性高,银行也可以循环进行贷款,可以快速回笼资金,降低违约风险。同时结合的个人征信管理,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提高个人守信意识。

7.金融产品创新。一是大力推广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比如,大力推广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企业联保贷款,发展小微企业微型金融,全面提高这些金融产品的覆盖面和服务效率。二是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推出一些适合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类金融产品。如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按揭房再贷款、提供商品质押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订单贷款、股权质押等。

让广大小微企业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从而摆脱小微企业“短命”的魔咒,相信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政策的落实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是可以做到的,重庆的小微企业会更加长寿。

参考文献:

[1]何健聪.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梳理与解读[n].华东科技报,.

[2]崔燕.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3).

[3]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网.

[4]温敏,韩双江.化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5]陈金波.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2009,(10).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三

08届毕业生小王来自云南罗平,直到当年3月份他还未落实工作单位。笔者去参加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供需见面协调会,顺便将他的应聘材料带去帮他落实单位。刚好罗平有一家制药厂要他,专业对口,又是家乡,然而他本人的择业意向却是:单位地点必须在昆明市,至于到昆明的什么单位、具体做什么工作都无关紧要,除此以外,什么单位都不考虑。在这种心态下,结果自然难以如愿。

小王的思想在当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毕业生过于向往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乡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们只注重经济文化发达、工作环境优越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才济济、相对过剩的一面,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主观愿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

象小王这样过分看重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根据笔者对本校98届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在衡量单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时,有92%的毕业生要选择效益好、工资高的单位,超过85%的毕业生要求单位地处大中城市,愿意到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毕业生仅占2%。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四

[提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也是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给出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并针对如何提高就业机会给出可行性建议。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大多选择沿海开放城市,造成人才扎堆过剩。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开放城市,无论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还是工作机会等都受到大学毕业生的青睐,大部分毕业生把就业的区域限定在沿海开放城市,虽然这些城市对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追求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学生过多造成了人才扎堆过剩,竞争激烈。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中小城市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真正需要人才的地区。因为在这些城市工作环境、待遇等都不如沿海开放城市优越,人才往往留不住,造成了更大的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

(二)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在大学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出的大学生书本理论性强,考试成绩好,但是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动手能力较差。在现在的岗位中,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要社会经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希望找到能够尽快胜任工作岗位的员工,尤其是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社会实践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大部分学生没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缺乏就业实力。

(三)名牌大学、学历层次造成就业期望过高,影响就业。择业期望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名牌大学、高学历的人才对自己人生定位很高,择业目标理想化,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而现在已不再是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时代,已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很多高学历人才不愿降低择业标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影响就业。

(四)低学历、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注重“名牌效应”,造成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由于高学历、重点院校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降低要求使得与低学历学生的竞争愈演愈烈,造成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一)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大学生顺利毕业,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关系到自身价值的体现,维护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通过了解现阶段就业形势的严峻,让大学生意识到毕业后不是直接“包分配”,而是面临双向选择,不要一味追求高工资高待遇,实事求是,摒弃好高骛远的思想,树立拼搏和竞争的意识,不依靠父母,积极争取,正确对待就业,形成科学的择业观。

(二)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成长成才。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学毕业后国家就会包分配,都有“铁饭碗”。现阶段已不再是“60分万岁”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通过了解当今社会就业难的形式,督促学生们认真思考,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我们通过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督促在校大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规划,制定目标,重视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他们毕业时不会迷茫。因此,了解当前形势,让学生们学习更有动力,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

(三)有利于高校课程设置改革,适应社会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新型人才,这对高校教育体制和高校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高校盲目扩招,但是高校的硬件软件却早已经跟不上,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应用性,质量不高,影响了就业质量。通过了解现在的就业压力,让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不再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发展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社会需求量不大的老专业,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一)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高校学生工作处就业管理中心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大学生对于自身目标模糊,定位不准,脱离现实,对当前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不清楚,因此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非常重要,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讲座,如请优秀的毕业生开设讲座等,引导他们设计职业规划,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就业服务中心及时向学生公布最新就业信息,如专业要求、需求数量、层次等,还要知道学生主动搜寻自己想了解感兴趣的职业要求,在大学学习期间找到自己与目标工作的差距,不断努力向目标靠近,有针对的学习,到毕业时能够顺利就业。

(二)高校对课程强化改革,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优化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市场需求调节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打造特色专业,培养高标准人才;其次,引进高学历研究型专业教师队伍,增加本校教师到其他高校参观学习次数,增强师资力量,平衡师生比例,教师队伍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兴趣优势,提高专业能力;再次,增加专业课实验课次数,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避免学生理论性强,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避免学校培养脱离市场需求;另外,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到对口的企业实习,学生可以更早接触社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准备。

(三)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青年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贫困山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因为大部分学生希望进大城市、大单位工作,因此这些偏远地区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国家有津贴补贴,到中西部地区受到锻炼的机会也很多,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个人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积极宣传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引导学生们调整择业观念,鼓励他们到中西部地区到基层工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应注重长远发展,到能够展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就算艰苦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利于个人成长,更能实现自我价值。

(四)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制度,形成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不断改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放宽户籍要求,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规范就业市场,将毕业生就业纳入法制化道路。一些城市对外地大学毕业生落户要求严格,而对本地的毕业生在政策上更为宽松,因此政府应该对毕业生跨地域就业限制进行改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各地区政府应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最低待遇标准,用人单位参照机关事业单位解决五险,已解决后顾之忧。而且在招聘时要公开、公正、公平,不能因为所谓的“关系”与应聘者竞争时而放弃人才。

(五)大学生应重视社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大学生要认清形势,对自己进行正确分析,对自己的优劣势进行评估,合理定位,确定自己的求知策略,做好准备迎接机会的到来。在校期间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到社会中去实战,总结经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也可以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增加经验,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进取,努力满足这些要求,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五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初中物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初步和知识技能,经历初步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一、在初中阶段,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客观、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创新,了解物理学大致发展过程,关系科学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无数教师为这默默奉献着,辛苦的耕耘着,探索着,取得的成绩的显著的,笔者在近几年来的物理教学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思索,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查、总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乐观的态度是取得成功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正确面对学习,盲目的学习,严重阻碍学习,因此而缺乏一定的信心,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学习中的畏惧心理通过调查,约1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存在着畏惧心理,在初中生中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学习简单、考的难”这样的一种说法,从高年级的传给低年级的,再传到下一年级,周而复始,使得部分学生一接触到物理学习,就感到畏惧。(特别是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畏惧程度更大,又加之教师没有加以正确引导,或在某次测试中失利,于是在这部分同学的心中牢牢地扎根畏惧了。在学生为什么流传这么一种说法呢?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是教材把知识讲了,而在教材上的练习无论在其广度、深度、形式上都不及测试,这也说明学生应变能力差,又加之很多学生不注意学习方法,总感觉花了很多时间,最后测试成绩不令人满意,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教师在教学中没注意正确引导,故而在学生中流传着这种说法,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物理。

在物理的学习中,有部分同学表现出茫然的心态,觉得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方向不明,物理科的逻辑性较数学而言,没那么强,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在开始接触时,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总觉得昏头昏脑的,就连学了些什么都不知道似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因此在运用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总觉得书都翻看了无数遍,就是不能切中要害,正确应对,当然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问题,久而久之,如果教者没有及时发现这部分同学并给予指导的话,他就会丧失信心和兴趣,这时就很难以再次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这种心理在山区初中学生存在的比例还较大,为什么呢?因为在山区初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所处的环境和学校教师的结构,都给这部分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创造了环境。农村初中,生源窄,加之实施“普九”之后,凡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至使小学教育压力减小,学生也丧失竞争意识,“反正我都要读初中,我不去他们还要来请我”这样来良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懒散的思想却形成了,进入初中,一个班中,五六十人,只有了几个成绩能及格,其余多数同学成绩较差,科目的增多,学习习惯没养成,各科都差,于是进入初二,增设新科目,觉得压力更大,于是产生“反正我其他学科都不行,这科肯定学不走,还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再加之受“打工潮”的影响,很多初中毕业或初中未毕业的到外面打工同样挣钱,更加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为这部分学生产生这种不健康心理创设生存的空间。

1.家庭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

举止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学生家长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于是在教育方式上也缺乏研究,在很多家长的心中,“黄荆条儿出好人,棍棒下面出孝子”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一旦做错了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顿暴打,然后一顿臭骂,使得孩子产生畏惧,甚至“恐惧”,这样孩子再也不敢大胆,敢于干任何事情,就算是家长吩咐,也得小心翼翼,循规蹈矩,不得越雷池半步。例如:有位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善学好动,勤于动手,并善于思考,人见人爱,但其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有一次,这个孩子煮饭时,误将大米用成了糯米,结果让家长在客人面前丢脸,待客人走后,前所未有的臭骂了孩子一顿,从那以后,成绩寡言少语,一改从前的天真活泼,勤学好动的样子,成绩也不如以前,从这个例子完全说明家族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学习中,部分学生不敢动手实验,也不敢于猜想质疑,创新,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培养。

2.家长的溺爱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宣传,贯彻,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于是农村的独生子女也逐渐多起来,因为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切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从来不记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长期以来养成懒惰情绪,依赖思想,总想着父母会给我办,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乏动手实验理论失去支撑,也无法得到应用,像这部分娇生惯养的孩子,动手动脑能力低,依赖思想强,学习中,总是希望别人去做,自己看,甚至看都不看,严重阻碍了对物理的学习,也包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

1.传统的“填呷式”“授之以鱼”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阻碍人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不敢质疑,不善于质疑,创新,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经济迅猛时代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设备的陈旧,不齐备阻碍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2.广大农村中学,都是教育方式落后,部分教师教育艺术性不高,采用“填呷式”“授之以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差,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加之部分教师(特别是部分老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不关心相关学科进步,摆资格,吃老本,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初中,教学设备不齐备,或陈旧,实验不能完全开展,虽然实行“普九“后,新添了设备,但教师们是否真正用好了这些设备呢?这个问题还值得思考?学校的实验柜,实验桌洒满一层较厚的灰尘,可以想象他们是否开展了实验,开展了多少实验,收效显而易见,这也是阻碍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之一。

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针对上述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物理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措施来力争解决这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师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新课程改革这一重大举措要有较深刻的理解、认识、体会,要从一个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这次课程改革,对待这次改革,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去贯彻课改精神,体现课改宗旨,落实课改目的,以培育新时代的人才为已任,来推动整个物理教育向前进步。

课堂是传递信息的桥梁,正因为课堂的存在,才有了教师的存在,课堂中的教师应该思考,怎样才能充分调节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落伍了,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必须提高授课的艺术性,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多样化,以这来迎合和激发各种不同学生的兴趣,笔者担任的一所学校一位物理教师在上初三物理《发电机》一节时,将两节课调到一齐,利用下午一个小型水力发电站参观,让学生们实地观察发电机,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参与度刀相当高,虽然他花了那么一些时间,但收到的效果远大于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讲,因为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和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因此,提高课堂的艺术性,活跃主课堂气氛,平等的参与,愉快地完成教育任务,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

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方式单一化,家长学校就应充分发挥作用,召开家长会,不要只顾讲学校怎样管理,催收代管费,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培训,宣讲一些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介绍一些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使家长同志们转变观念,明白怎样进行家庭教育,现在,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学生欠费严重,故家长会成了“催费大会,告状大会”家长和学生都反感家长会,造成家长会参加的家长较少,同时,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落后,阻碍孩子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倡学校每期应召开2——3次家长会,并尽可能多的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以促进孩子成长,学习。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真正地关心关爱每位学生,提高自身的魅力、道德、味力,艺术魅力,形象魅力,让学生由衷敬佩教师,而不是“怕教师”,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让学生克服一些学习心理障碍,让学生有话敢向教师说,愿意向教师说,只要有了沟通,就有机会纠正和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存动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推动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因。

路漫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中,更应该研究新形势下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而努力,以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六

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不知道的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微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由于融资困难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和发展。本文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入手,在对客观因素及企业主观因素进行分析之后,指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新途径: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创新信贷融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新型的融资模式。

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在促进社会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时期,我国推行的简政放权改革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小微企业的活力,其数量呈现逐渐递增大趋势。当然,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资信等级,给企业的融资带来极大的困扰。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资信问题,突破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是现阶段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1.1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进行贷款过程中,需要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土地使用权变更。土地使用权变更,办理周期长,费用高,延长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时效,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虽然,各地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就实施效果来看,财政贴息的要求较高,只能惠及极少部分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典型特征是薄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融资需要给各个机构支付抵押物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多种费用,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银行信贷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较为严重。据全国工商联合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差报告》显示,90%以上的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造成信贷资源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贷款数额少,即便是贷款利息高于大型企业,但银行所得的实际利润并不客观,这就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贷款成功率;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所决定的,国有银行占据金融业的主导地位,金融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处于过度集中的阶段,大银行更倾向与大型企业合作,这就直接导致了信道资源分配出现严重不均匀现象。

1.1.3风险分担机制仍需完善。

小微企业融资受阻的原因之一是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存在质疑,因此,应从金融机构分担风险的角度出发,辅助小微企业建立完善的贷款担保制度;加大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对小微企业的开放力度,减少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信托、股票、基金、债券等都可以适当增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其融资规模。

小微企业内部人员多为家族成员,企业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及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岗位员工是通过走关系,而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选拔。这种家族式经营方式直接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实现经营管理的透明性、公平性和公正性,也很难从正规的金融部门获得长期的融资渠道,只能从有限的融资渠道中完成小规模的融资。

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缺乏专职的会计人员,现金交易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规范操作,企业的财务报表也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相差较多,导致银行无法获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直接影响了企业在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成功率。

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只有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为企业赢取更大的商机。小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对市场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一味的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生产,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国家主要产业政策不符,难以获得国家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地方财政上的支持。

2.1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及融资能力。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血液。小微企业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大融资管理理念为指导,解决企业当前的融资难题,突破企业的发展瓶颈。首先,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武装自己,从企业决策层开始,提高对融资的重视程度,增强社会信用观念及相关的法律意识;其次,设立专门的融资岗位,若企业条件不允许,可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兼职企业的融资岗位,利用专业人士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辅助企业开展融资事宜;再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注意维护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生产信用、商业信用以及财务管理信用,为企业积累良好的融资信用度。最后,加强与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的沟通和联系,为企业后期的融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完善银行信贷经营机制。

银行信贷机制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降低了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基层分支机构的绩效薪酬制度与小微企业的信贷利润之间的关系十分淡薄,可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促使银行适当下放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权,将审批权转给基层分支机构,利用县级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的地方化,规定一定比例的授信额给地区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增加合适的信贷产品,简化信贷程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动力支持。

2.3完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加强小微企业信用征集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方式、征集途径、信息公开的范围及措施、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建立规范的小微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专业化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健全资信调查制度。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除监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外,还应对作为企业法人的自然人进行合法监管,确保信用监管制度的有效性。

2.4建立小微企业风险拨备与补偿机制。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导致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在信贷与担保方面具有较高的风险。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应建立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信贷风险拨备制度,允许银行在面向小微企业放贷时,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一定的风险拨备;地方政府也应该联合银行、担保机构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安排专项的财政补偿经费,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功。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七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孙梦涛是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

眼看着还有20天就要毕业了,孙梦涛数了数大学四年所获得的证书,这65个证书摊开一地,足足占了5平方米,摞起来也有1.3米高。

这些证书都是怎么得到的,孙梦涛坦言,自己每天都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证书”水到渠成就来了。在这些证书中,国家职业资格类证书6个、国家级荣誉证书5个、省级荣誉证书15个、市级荣誉证书8个,校级荣誉证书27个,坐拥4次奖学金,并且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孙梦涛望着这些证书,有说不出的成就感,他觉得证书能证明他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八

(一)抗风险能力差。

小微企业自身就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劣势,例如规模劣势、产品种类单一,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大,如果市场不景气,小微企业生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设备更新慢、技术水平低,由此造成产品竞争力并不高。其次,小微企业由于管理水平有限,往往不重视对企业进行规划,从而企业发展缺乏核心的竞争力。最后如果小微企业在还款期内资金没有办法偿还,降低了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信心,小微企业就会很难借到款,从而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财务管理方式落后。

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也没有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往往造成金融机构很难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核算和认可。小微企业往往在需要资金时才会去融资,金融机构往往不能立即满足其要求,错过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时间,降低了资金效率。如果采取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财务人员就可以采用多种融资途径去解决资金问题。

(三)人员素质不高。

小微企业内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也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制度不健全,工作环境差,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企业内部缺乏新鲜的血液,先进的想法,企业发展落后,许多金融机构在进行考察会考虑到企业的这些问题,因此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

(一)扶持政策效果不明显。

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山西省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小微企业融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各个银行也对小微企业推出了一些专门的措施或者政策,但在实践中他们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

小微企业往往对银行贷款十分看重,没有对其他的融资途径加以重视。但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银行往往倾向于大中企业,两者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矛盾突出。

(三)金融机构无法满足灵活多变的小微企业市场。

各行各业都存在小微企业,其在业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往往需要不同特点相对应的银行服务,这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大的问题。虽然政策出台,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政策才刚刚起步,金融机构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付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金融机构的服务需要加强。

(一)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目前,小微企业融资难其自身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规模小带来的抵抗市场能力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需要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运作流程,重视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引进人才,提高小微企业的实力。

小微企业应当培养诚信意识,来逐渐提高自身的信誉。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誉,小微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中就要强调诚信的建立,减少小微企业非法或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三)探索开展创新性的金融服务模式。

近两年,政府和各地都积极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改善其生存环境,银行也纷纷拓展有关小微企业的相应服务。但从我们的分析可知,仅仅依靠银行去面对多样性极强的小微企业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此,要开始探索开展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新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基于山西实力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微企业的推动。互联网的便捷和灵活正好可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山西省就需要寻找一个山西模式的互联网发展路径,从而帮助互联网在小微企业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推动山西省民营银行的发展。

民营银行已经在我国出现。民营银行来源于民营企业其对于小微企业的问题了解很深民营银行可以发挥优势缩减程序尽快让资金达到企业手中。山西省要抓住机遇通过政策鼓励和经验借鉴积极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使民营银行成为大银行的有效补充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易程度会影响到企业日后的发展和市场结构,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小微企业的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合作,顺应目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我们期待小微企业新春天的到来。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创纪录,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然后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个人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希望为当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供需两侧;就业;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热点,因为它与国家、社会、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自从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多,近几年更是连创纪录达到七百多万,让本来就困难的大学生就业变得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到来,大量企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最有潜力的人才,能否顺利就业,到工作中施展才华,直接关乎着企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虽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本文利用最本质的供需原理,从大学生供给侧和需求侧分别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根据原因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不仅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新的视角,还为实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学生就业难受其供求关系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不均。当今一些毕业生就业难与其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也有很大关系,不良三观、缺乏职业规划,造成个人期望脱离现实,增加了就业难度。同时毕业生就业难与整体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有关,特别是我国产业部门近年来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

1.供给侧。

从教育供给角度看,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一直在连续增长,尤其在开始大规模扩招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虽然高校扩招在一定成都到上拉动了经济,但是,自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高校毕业生数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就业难的队伍。今年大学毕业生更是高达700多万,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纪录。不可否认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数量的骤增,必然会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而来的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1-3]。其次,就高等教育供给而言,其问题不仅存在于“量”上,更存在于“质”上。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高等教育应该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标,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供给质量,最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然而由于我国高校深受过去计划体制的影响,所以在设置上更倾向于专业性和单一性,尤其在开设的一些专业上分得更细、更窄。另一个情况就是,部分高校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和充分条件。为了片面追求办学规模,造成专业重复、毫无特色,甚至导致部分专业饱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调整和变动,由此产生了对多种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但是高等教育本身具有周期性长和滞后性的特点,人才需求的预测不可能准确无误,这就造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常常难以和社会需求相匹配,专业人才的培养常常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从个人供给角度看,一方面,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招生人数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但是毕业生和家长并没有对多年来教育体制的改变产生认知上的变化。由于上大学后一直被家长灌输“精英”式定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身的价值,却没有考虑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是他们却没有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更没有结合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需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方向,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文化多样性和经济多元化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择业目标不清晰,也不长远,仅仅把就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既没有切实考虑自身的就业能力,也没有考虑职业发展的前景。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毕业,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更多的大学生将就业范围锁定在省内城市或者家乡,人为地缩小了就业面。当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高贵职业,把就业目标锁定在福利条件好的大企业、经济条件和社会保障好的大城市或发达地区时,这样的就业期望值显然脱离了社会实际。据调查,我国有将近60%的学生认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自身能力不足”。有关研究表明,学习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对就业的质和量都有明显影。不可否认就业能力与大学的教育有关,但跟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也非常密切。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合理安排时间,对人生缺少规划,没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需求侧。

从国家角度来看,近年来,随着gdp增速减缓,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等,必然会影响部分群体的就业和收入,我国许多企业正经历着转型升级期,尤其是中小企业很可能在转型升级中灭亡,失去提供就业岗位的机会,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是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统计,20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7400万家,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所以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与数量将会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一直靠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中能带动大学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却不足。毕业生工作岗位增长速度远不如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供给的增量与存量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可吸纳能力,导致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就业环境必然变得更为紧张。从企业角度看,一些传统部门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很难吸引到大学生,也有许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并不会花高成本来雇佣大学生去做一些简单的销售或制造工作。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生活生平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与一些经济落后的西部和农村地区相比,更容易吸引大学生前去就业。但是由于发达地区各项发展逐渐成熟,对员工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一些比较热门的行业对员工的需求甚至已经达到饱和,在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远远不足。由于这种现存劳动力市场划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较大,所以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随着企业人力发展越来越成熟,其人才成本管理更加精细,企业更加关注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严重的实用主义观念,第一,以学校选人,很多用人单位认为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力强,所以在招聘过程中,只会关注985或211学校的学生,普通学校的学生数量虽然最大,但是就业最困难。第二,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很多用人单位在考虑到女性员工成本更高,所以在招聘过程中尽量招收男性,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第三,非生源地域歧视,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倾向于招聘熟悉当地风俗习惯、有一定人脉关系等的本地生源。这种地区保护主义思想,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公平性。第四,过分注重经验。很多用人单位,只顾追求短期利益,并不愿意花费时间与金钱去培养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所以常常将其拒之门外,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关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能单单只靠一个方面,而是需要群力群策。

1.国家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规范监管制度。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建立规范、协调的就业市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监管力度,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为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奠定基础。国家应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多元化择业、多渠道就业,切实加强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力度。

2.社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起着很关键的导向作用,所以要重视社会环境对就业观的影响。社会各界也应该主动关心大学生就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报道、宣传、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进大学生就业观,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另外,社会也应当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引导大学生根据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科学确定就业方向和目标,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就业标准。同时,企业也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歧视某些群体的就业,甚至压缩工作岗位数量,企业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提供公平合理的就业机会,舍得付出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人才。

3.学校科学地进行教育改革,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学校应当建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多样化的,既能够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又能够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是要让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最适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严格高校扩招审批制度。对于一些要求扩大招生规模的学校和专业,要进行严格的审批,防止一些没有教学能力的学校和专业为了某些利益而进行盲目的扩招。二是要根据实际社会的需求,调整学科布局和结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育人是一个长线工程,在做学科布局时,要做长远打算,决不能仅仅根据眼前的需求考虑教育。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以就业为目标,但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定要能就业,要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我们必须考虑大学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上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4.父母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父母不仅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更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乐观的思想环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作为父母,也应当结合社会实际和孩子自身的实际,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不要总是盲目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最后,父母应帮助孩子分析当前的就业环境,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尽量为他们尽快顺利就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持。

5.大学生自身培养核心竞争力,根据实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为人处世的素质和学习素质,也包括职业素质。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就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时间,为自己做一个大学规划,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前为就业做准备。首先,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就能代表一定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同时,也要树立职业观念,不要盲目的去尝试,要判断一下是否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再决定是否去做,不然,只会浪费很多时间。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我们都可以从中了解到作为一名职业人的素质和责任,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会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成为我们就业时的无形财富,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尽量安排一些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为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提供一定的优势。

四、结论。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仅仅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很多方方面面的细节问题,需要全国上下一齐持续地努力,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社会、学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借鉴,从而群力群策,早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十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近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

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怀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十一

从就业地区的选择来看,毕业生主要考虑经济收入、薪酬待遇、个人职业前景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较高,许多毕业生选择在这些地区就业,目的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提高专业能力。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考虑到人际关系、就业资源等因素选择返乡就业。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

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较灵活。从社会需求和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选择来看,主要有以下就业取向:艺术团体(大型歌舞剧院等)、学校(艺术院校、中小学校)、继续深造(出国留学、考研等)、自主创业(开办琴行、培训机构等)、其他职业(琴行、培训机构、演艺公司等)。

1、学校和艺术团体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的乐团提供的职位相对较少,而且对毕业生的演奏水平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专业水平较高、在国内国际大赛上获得一些奖项的同学有机会加入。而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由于缺乏作为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等,在竞争成为中小学教师时,竞争力也有所欠缺。

2、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等。作为艺术类大学生,前期对专业课的学习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如果继续考研,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而有些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出国后往往受专业的限制,只好选择一个新的专业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3、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优势。自身社会实践经验较多,依托自身专业创业,大大减少成本,创业起步较稳。例如开办琴行、舞蹈培训机构等。但是,毕业就创业的学生比例较小,且创业素质普遍偏低。

4、其他职业。艺术类高校大学生重视专业技巧,轻视文化素养,文化知识相对薄弱通过社会公共考试成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的比例相对较小。目前,由于琴行或其他演艺公司等,由于准入门槛低,工作相对自由,也是很多艺术类大学生选择的工作。

高校肩负着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任。就业指导是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连续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大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自身职业观的形成以及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应当包括八层次的内容。办理手续、提供信息、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导、决策咨询、生涯规划和素质提高,它们可以从低到高排列。[1]从多方面关注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对于大学生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1、高校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高校可以设置专职的就业服务部门。应将就业指导摆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帮助大学生消除焦虑心理、了解就业市场,为大学生提供平等、充分、专业的信息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其进行职业的决策。妥善处理好个人与家庭、工作待遇与发展的关系。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不同于普通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个性化咨询、职业培训项目服务。如面向中小学音乐教师考试的讲座,或定期请相关的就业指导专家到校讲学等。鼓励大学生积极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

2、高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专业教师联动,帮助大学生理解就业环境。

目前,艺术类高校大多推行导师制,专业课教师在专业领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教师也非常尊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学单位要重视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三者多沟通、交流,共同帮助大学生理解就业的环境和职位信息。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以及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就业能力水平,包括知识、技能、兴趣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提高自己。以适应就业环境。

3、帮助大学生围绕职业路径进行全方面的学习。

目前大多数人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已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将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阶段学习的专业技能如钢琴演奏、舞蹈技巧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将来想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就要提前学习师范类的相关知识,考取教师资格证等,如果想在艺术团体工作,不仅要提高独奏水平,还要联系合奏能力等。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考虑到在前期对于专业的学习已经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较高的资金。大多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专业。因此,校友资源、专业领域的社会资源等的有效利用是非常有益的。如校友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校友作为先行者,可以为今后的毕业生打造品牌效应。校友的求职经历、工作经验对在校生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2]对于高校而言,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建立毕业生的相关档案,利用校内资源,与毕业生保持相应的沟通和联系,并开发相应的社会资源,对于校内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单纯依靠传统的就业指导,已经难以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这就要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也有强烈的个人发展意愿。许多学生从小在外地学习和生活的经历,使他们有更强的开拓能力和适应能力。创业成功的概率也相应较大。但是他们缺乏创业知识、社会阅历、启动资金和外部的帮助。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注重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能力。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彭思舟.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讨论综述[j].人口与经济.(3).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式。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十三

我国的户籍划分采取的是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受这一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易受户籍制度限制。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农村毕业生对城市生活的熟悉程度以及视野开阔程度都处于劣势,因此在同等学历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青睐于城市户口的学生。

2.1.2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易受歧视。

受地理位置、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在加上知识、技能、语言等素质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例如受恐怖袭击的影响,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聘用生于新疆自治区的维吾尔族毕业生,甚至对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

2.1.3地域标签现象严重。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因此不少用人单位会根据互联网上对某一地区的人的大众标签选择应聘者。这些标签的广泛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印象以及评价,进而直接导致了就业地域歧视现象的产生[2]。

2.2.1我国严格的户籍身份管理制度。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改善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但城乡之间的差距难以打破。我国的城乡居民所享受的社会资源与公共福利上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农村新型合疗政策与乡镇医保政策的差距使得城镇户口居民比农村居民更有地域上的优越感,因此部分农村户口的大学生因无法落户而受用人单位的歧视。

2.2.2区域经济差异上的不平衡性。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港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较快,而内陆城市受地域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整体经济较为落后,所以使得社会资源、教育水平以及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往往对西北部毕业生有着严重的地域歧视。

2.2.3用人单位受利益目标驱动。

众所周知,企业开展的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盈利,受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影响,用人单位在选择职员时往往会更偏向拥有社会人脉关系、生活稳定、地理环境熟悉以及语言熟练的本地人[3]。例如,北上广的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会录用本地人,而只有在供小于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外地毕业生。

2.2.4缺乏法律约束。

我国目前有宪法、劳动法等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即保证劳动者的公平就业与平等劳动权,但目前尚未将地域歧视纳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因此即使大众对就业地域歧视有诸多重视与探讨,但这一问题仍缺乏法律效力,使得很多用人单位不会因存在地域歧视现象而受到相关法律制裁,而使其在招聘过程中依旧存在地域歧视和对不同求职者的区别对待的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十四

今年8月,笔者在本地区落实金融政策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本地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地区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表现形式。

1、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滞后。目前,本地政府尚未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需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均不够了解,更无从谈起服务。

2、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调查发现,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融资和民间借贷两种方式。通过对312户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发现,有125户企业通过银行融资,有127户企业向亲戚朋友借款(民间借款),两项合计占调查单位数量的80%。其它融资方式(如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担保公司融资、典当行融资、企业借款、风险投资、发行股票、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仅占20%,说明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多样,但主要融资渠道单一。

3、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不足,信贷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部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未达到“两个不低于”要求。截至20xx年底,本地区共有1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9家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0家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低于上年同期。如某银行20xx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为49.82%,全部贷款平均增速为114.76%;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为15831.37万元,20xx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为19880万元。二是部分金融机构存贷比明显偏低,存在“吸血”效应。20xx年底,本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6.86亿元,贷款余额240.36亿元,综合存贷比71.35%。某银行20xx年、20xx年和20xx年上半年存贷比分别是11.81%、17.65%和15.24%。三是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偏低。20xx年,本地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0.36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7.5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3.94%。

4、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程序繁杂,服务效率低。一是信贷权限上收,导致贷款周期长,难解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如20xx年4月20日,某建材企业向某银行申请贷款1000万元,贷款批准时间为6月7日,贷款审批时间长达414天。又如20xx年6月6日,某商贸企业向某银行申请贷款120万元,贷款批准时间为20xx年12月11日,贷款审批时间长达188天。二是乡镇金融机构发展不足,网点布局不合理。20xx年,本地区14个金融机构中,有8家银行无乡镇金融机构,有7家银行无村级服务站。

5、小微企业增信不足制约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一是金融机构抵(质)押物范围狭窄,小微企业贷款难以如愿。在审计调查的312户企业中,152户成功贷款的企业,在贷款时提供了足额的抵(质)押担保,且抵押物多为房产、厂房、写字楼、商铺等不动产;123户企业因抵押担保不足,而未能获得贷款。二是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量偏低,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难以满足。20xx年,本地政府性担保公司为242家小微企业担保,仅占全部小微企业比重为5.40%。

6、金融机构压缩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影响企业正常运转。调查显示,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部分金融机构不断压缩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甚至只还不贷,部分小微企业因此陷入困境。如某模具生产企业在某银行贷款800万元,20xx年续贷时贷款被压缩至500万元,20xx年,该行将贷款压缩至470万元。

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测算,基准利率为4.75%,上浮30%后,利率为6.18%;再加上资产评估、登记及财产保险等费用3%左右,一般正常抵押贷款的实际融资成本应该不超过10%。本地区实际年均融资成本6-10%的企业109家,10-15%的119家,15-20%的59家,20-25%的22家,25-30%的2家,30%以上的1家,65%的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大大高于贷款基准利率,有些甚至超过基准利率一倍以上。小微企业融资贵主要有以下三种突出的表现形式:

1、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采用较高的利率上浮比例。为覆盖贷款风险,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通常采用较高的利率上浮比例。调查显示,在对小微企业贷款中,金融机构通常会以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为由,对小微企业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因此远高于其他企业。如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38笔贷款中,利率平均上浮138.98%,单笔最高上浮229.93%。某银行对小微企业的236笔贷款中,利率平均上浮63.66%,单笔最高上浮120.69%。如20xx年5月,某环保企业在某银行贷款70万元,期限179天,利率14.35%,按基准利率上浮229.93%。又如20xx年7月,某工贸企业在某银行贷款400万元,期限1年,利率11.88%,按基准利率上浮173.10%。

2、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特殊要求多。调查发现,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时增设了许多附加条件,增加了小微企业负担。主要表现有:一是部分金融机构要求企业将贷款转换为承兑汇票,企业需要贴现时,还要支付贴现利息;二是部分金融机构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放银行,再以定期存单为抵押物申请贷款;三是部分金融机构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以类似保证金的方式存放于银行,导致企业可用资金大幅减少;四是部分金融机构在收取贷款利息时,要求企业以高于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如某不锈钢制品企业在某银行贷款200万元,该行要求将贷款金额的30%以类似保证金的方式存放于银行,企业实际可用资金仅为140万元。又如某不锈钢制品企业在某银行贷款200万元,贷款合同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20%签订,但实际上,银行要求企业按上浮50%补齐利息差额。

3、担保公司对小微企业乱收费。20xx年4月至20xx年6月,本地某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担保的7600万元贷款中,担保费率最高为2.7%,按规定最多可收担保费114万元,实际收取担保费151.6万元,多收37.6万元。如某铝型材生产企业在某银行贷款1000万元,由本地某担保公司担保,按2.24%收取担保费22.4万元。

(一)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及金融部门服务小微企业的意识有待加强。从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来看,主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更多的关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关注不够。大多数金融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客户找银行、银行等客户的观念,虽然有不少金融机构确立了信贷市场营销理念,但由于服务小微企业意识不到位,信贷营销机制不健全,使得大量优良的小微企业不能得到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是过于注重防范风险,贷款条件苛刻。调查显示,因为风险低、贷前调查简便、贷款审批快捷等原因,各金融机构偏爱担保贷款,新增贷款绝大部分是担保贷款,部分贷款看似抵押贷款,实际上是“抵押+担保”,金融机构要求部分贷款既要有抵押物又要有担保公司担保,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二是金融机构本位主义思想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部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过大,如某银行最高上浮229.93%,导致部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三是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存在偏见和歧视情况。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是省级机构不重视小微企业,不承认乡镇的房产和土地价值,认为有价无市,下级机构向上申报时,省级机构审批比较难,对乡镇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较弱。

(三)小微企业对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了解不深,运用不够。问卷调查显示,有173个企业对政策“了解一点”,有66个企业对政策“根本不了解”,这两类企业占全部调查企业的76.6%;小微企业对扶持政策不熟悉,理解片面,未能充分合理地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如某生态园林企业对国家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根本不了解,融资方式为向亲戚朋友借款,认为向银行贷款非常困难。

三、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建议。

(一)改进和加强政府服务,切实加强宣传和政企沟通工作。一是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打造“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制定一套公开、透明、简洁、高效的办事制度,并重点抓好制度的落实,实行严格的'考评问责制,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举效率。二是尽快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和各类服务平台,方便金融机构能及时充分了解中小企业情况,更好地提供服务。三是加强政企沟通。政府应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将各项帮扶措施及时地宣传到企业,不仅要告知企业有哪些帮扶政策,还要告知企业如何才能享受这些政策。同时,还要经常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所需,及时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

(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落实金融政策不力的机构要采取通报和惩戒措施。一是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和完善督促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金融监管机构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杜绝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乱收费行为。三是金融监管机构在经济增速减缓的大形势下,应加大对金融业务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的检查力度,对拒不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行为予以查处。

(三)树立正面典型,推广有效做法。一是借鉴先进经验,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如大冶市政府“甘霖贷”政策(政府投入2亿元,通过农商行以低利率向企业发放贷款)。二是鼓励并支持民营银行发展,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向小型民营银行转型步伐,如借鉴泰隆村镇银行转型及发展经验。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篇十五

摘要:现代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上也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为促进对民生经济的增长发展,并通过对其中的重要性,和制约性的发挥等,都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进行汇总分析。在进行互联网金融助推下的企业融资发展分析,现代p2p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在此类金融模式下的发展推动,其不同的模式,其影响也更为巨大。

微小企业是对我国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也极大的缓解了现有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成熟稳定。而就我国现阶段的微小型就业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不同的就业模式对整体的生产结构建设等,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微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个瓶颈,其主要的障碍就在于技术和金融制度上的障碍。其中由于传统银行的信贷风险和融资资金的应用问题等,可结合金融领域内的企业发展进行探究分析。为探究其发展的实际融资环境与社会价值,下面进行简要讨论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分析。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从我国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来看,其金融尚且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标准,而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的金融概念,主要就在于对互联网大环境背景下的金融定义。这其中,对于不同金融模式下的预支形式以及便捷的使用格局等,都会造成市场信息上的应用改良,而如何保证其信息的运输安全性,就可以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综述调整。对于使用程度上的交易安全性来说,网络金融行业,与中介差异不大,这也导致在实际应用上,容易出现配置效率上的问题出现,这样对经济的增长差异等,都会导致在应用幅度上出现交易成本问题。而在银行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指对银行的金融机构,在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下的一种金融营销模式。对于互联网的信息金融服务模式,相比较穿欧婷金融的结合精神,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对新兴领域内的互联网保护执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不同观点,以及应用的定义逻辑等,都可通过现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金融服务,从兼容的结构运营模式来看,其透明力度,对传统金融的结构运行模式,和使用的金融透明程度强度等,都能够更好地满足对使用度上的保护。

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在实际的应用中,互联网金融具有如下几大特征。首先,其发展给予大数据时代。随着现代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人们的生活逐渐形成数据化的模式,而在这样的金融核心资产中,给予大数据的运行运用,在高频交易汇总,就可能出现对社交情绪以及分析信贷风险内容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危机。而这样的使用,也将直接影响到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其次,在银行的金融服务偏向上,互联网金融,其理论与传统银行二八定律存在差异,其中,不一两成客户为主,而是采取更多的八成小客户为主要资金吸纳点,并进行小额个性化服务,同时实现对传统金融体系中,原本无法获得较好资金利益的基础上,完成对金融和服务体系内部的优先性执行。对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体系,结合在不同优势环境下的有效改良中,可结合相应的社会需求,进行综合性的论述分析。然后,互联网金融高效性和便捷性,都要优于互联网金融业务。随着人类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进行相应的业务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标准,对业务的处理速度,以及客户所提供的便利性高效性发展上,都极大的满足了对电信数据库的应用需求。而通过网络数据值的快速发展应用,其不断的发展基础,就更进一步的完善了在信贷工厂的全面建设。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成本极低。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进,人类意识到,通过互联网模式进行金融体系服务执行,其应用的信息甄别技术,以及匹配的定位交易作用等,都极大的改善了对利润上的最大化分配,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使用成本。这一问题,对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资金使用,都更好的满足了在开放性透视标准上的有效性建设。而从消费者的开放性透明度来说,在p2p平台上,也能够更好的找到适应资金的金融产品,并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发生。

小微企业的容积情况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因小微型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内部融资包括自有渠道内的资金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这些,都给资金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除此之外,外援融资,又存在着信任危机,从而导致在使用上,容易形成不良产业链。除此之外,债券以及股票形式的公开形式,对社会的影响也十分的严重,导致了诸多的经验权限出现问题,需要对基本的企业密集型进行综合执行,并改善对企业自身在控制权方面的应用。但是,其单一性渠道的使用问题,对基本的股权引进模式等,都会造成不良的安全管理问题。

相比较传统规模的融资机构来说,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且管理不够规范,从而导致诸多的信息统计方式不够标准,对外界的经营模式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这一问题,对于成本的使用等,也哦度会造成不良情况的产生。而针对微小企业在财务制度的管理上,也更多的应用现金交易,缺乏较为可靠的财务报表和银行记录,这就更容易导致其在信用使用上,出现审核方面的问题。而这一问题,都极大的加重了融资的`成本问题,并为其后续发展增加了金融风险。

由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体系是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引导作用,而在这过程中,就会导致在企业使用上,更容易出现制度和规范化等双重歧视问题的影响。而针对国企在这一类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个体户的在资金注册方面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贷款的信用问题。如企业自身不具备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及规模,那么银行无法提供贷款,就会造成在风险投资上,出现诸多的成本问题出现。

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会间接影响到在发展过程中的开放性问题,而其中所普惠的金融发展关系等,对基本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都产生了极大的思路发展模式问题。而如何确保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对小微金融企业的创新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

1.p2p网络信贷模式探索。

p2p是对现代网络服务模式的一种全新理念,最为成功的典型为人人贷,通过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资金的双方面众筹匹配,促进在不同的匹配流程上的信贷平台发展,并为中介平台使用提供一个较好的应用标准。投资人在进行贷款发放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贷款公司的各信息资料进行审查,在确定安全无误后,方进行信贷投入,这样即大幅度降低了信息的对称度,同时也保障了企业的信息安全性。

2.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的发展。

针对现代大数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海量信息的非结构性数据应用中,互联网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其中创新性的资金融通工作,如阿里蚂蚁金融等,都极大的满足了在现有服务体系内的信息服务平台供应,其海量数据信息,对电子商务的企业所开展的信息能力等,可结合相应的基本数据来进行融资分析。通过全网新共享,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企业在负债信息上的审核,也能够更好的确保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促进。

3.众筹平台的融资模式创新。

相比较传统的规模性投资问题,现代金融模式,通过众筹形式进行创业融资,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业在资金供应问题上的表达,而这个过程中,其运营的模式,都能够刚好的确保对项目时间和资金量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问题,其作用,也更好的确保了利润的分布供应作用。

四、总结。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的资金发展,对整体的相关性发展等,都形成了一个简异的供应信息连,其发展对所覆盖的面以及运营范围等,都有较好的发展作用。其监督管理效果,相比较传统模式,能够更为直观的实现对信息的监督管理,在应用,有着较为广泛的意义。

参考文献:

[3]徐乾,张佳.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20):171.

[4]安宝洋.互联网金融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j].财经科学,2014,(10):1-8.

[6]刘海雄.面向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d].云南财经大学,201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721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