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1:28:18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6 11:28:18     小编:雅蕊

总结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努力和成长有更清晰的认知。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注意语言的精炼和流畅。如果你正在为写总结而犯愁,那么不妨看看以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一

用移情手法,表达了作者落迫无处寻知已的思想感情。

【作品简析】。

这首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北宋前期著名词。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进京参试,与千余进士一起参考。颇受真宗赏识,御言:“殊神不慑,援笔立”,赐进士出,命为秘书省正字。真宗、仁宗两朝间历任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等职。为好贤,范仲淹、韩琦、孔道府、欧修等,皆出其门。他的一生创作丰富,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有诗文集二百四十卷,编选梁陈以后的诗文一百卷,但都佚散。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多首,其中《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他的作品以典雅华丽,抒发闲逸致见长。王灼赞曰:“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润秀洁,亦无其比。”可见他为宋朝的长短句创作的贡献是多么大的。他的诗为“西昆体”,词作多用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现仅存《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及清所辑《晏元献遗文》。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诚实稳重的“太平宰相”

(1)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他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

(2)真宗立太子,就是后来的仁宗,召见晏殊要他入宫陪伴太子,并说其所以选择晏殊是因为他生活检点谨慎,不像其他的大臣出入于声色之场。晏殊说不然,自己只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才没有和他们一样去听歌看舞,真宗更信任晏殊的诚实,之后不断提拔晏殊,委以重任。

2、与柳永的潦倒不同,晏殊的经历是平坦富足,令人羡慕的。晏殊虽然居高位、食厚禄,但不改赤子之心,凭着对生活的细心体悟,写下了许多流传后世的诗词作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等都成为了名篇佳句。

二、感受语言风格。

1、自读此词,解决字面理解上的障碍。

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3、背诵这首词。

三、领会情感哲理。

1、反复朗读上片,说说上片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怀?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怀?

表面的不变:去年天气、旧亭台。

深层的变:夕阳西下几时回。

在“新曲”与“酒”的助力下,触景伤怀,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追问。

年华的流逝,美好事物的一去不返,生活中得失的意义何在?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4、朗读这首词,在读的过程中融入诗人对于生活的体悟。

四、对比迁移。

1、对比之前所学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说说这两首作品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开放讨论。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怎么写,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四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回家作业:

1、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1、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2、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二)思考: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小园香径独徘徊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三)拓展延伸练习。

课外阅读晏殊的《浣溪沙》词作另3首,将它们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找找它们在思想内涵上的异同之处,并对晏殊词作的语言风格进行总结。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五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我填上一曲新词,倒上一杯美酒,这时的天气,与去年相同。当夕阳西下,何时才能回转?令人无可奈何,看见花儿又残落了;似曾相识,春燕又飞回。美好的事物无法挽留,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想到这些令人感伤。我独自在小径里徘徊,感觉很伤感。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作者。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熟读成诵。

(二)根据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词意思。

(三)感悟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激起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

(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了解苏轼的相关资料和所写的古诗词。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诗人苏轼。

师:同学们,苏轼的很多诗词相信你们都能熟读成诵,哪位同学能背上一两句呢?请你来···(多么有意境呀!)也请你分享一下···(这句可是千古绝句呀!)。

师:那对于苏轼,同学们对他有哪些了解呢?请你说说··(你的记忆力真好!·)这位同学再来讲一讲(你对他了解的可真多呀!)师:我们一同来看一下他的资料。苏轼资料介绍(结合幻灯片)。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板书题目)。

师:苏轼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答:“愤懑、抑郁、”

3、师:“是呀!愤懑、抑郁是免不了的,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走进苏轼的内心。”

二、初步读词。

1、师范读。

初步读词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师:请同学们看这首词,用心听老师读。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一速度要慢,二要与现代文一样,按词语的构成及意义停顿。

2、生练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练读。

哪位同学来愿意展示一下,这位同学你来···(你已经抓住要领了)请坐!还有谁愿意读一下?好请你来···(节奏掌握的真好!)请坐!

3、熟读。

师: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吧!(同学们读得越来越好了。)。

三、理解词意。

师: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运用以往这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浣溪沙》。

以往学古诗词的方法,有:

1、结合注释理解;查阅工具书。

2、想象情景,观看插图。

3、小组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学习···把你们的理解在书上留下字迹。师:我选三个小组上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还有你们小组,你们也很积极,请到台上交流。其他同学我们认真听。

1、生:我们小组汇报对词的导语的理解。

着重解决“临”与“西流”的含义。

幻灯出示导语,导语或序一般都介绍写作背景或原因,重点解释中国地势西高而东低,所以大河都东流入海,但小溪会因局部地势出现西流现象。

2、生:我们小组汇报对词的上阕的理解。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3、生:我们小组汇报对词的下阕的理解。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必以白发之身愁唱黄鸡之曲。师: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对词的理解十分透彻。

四、深入悟情。

师:下面我们跟随着苏轼来到清泉寺,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出示课件】师朗读词的上阕。

生:我看到了刚发芽的小草,叮咚流淌的小溪??

师:是啊,看着如此清新秀丽的景色,苏轼的心绪也得以平静。他轻轻地吟诵道,引读: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师:你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潇潇的雨声,清脆的杜鹃的鸣叫···。

生跟读: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师:政治道路不顺的苏轼,没有因被贬而愤懑、抑郁,看到这样的美景,他同样感到心旷神怡。让我们跟着苏轼一起大声朗诵,引读: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师:同学们,苏轼仅仅是在写景吗?不,他在表达他的感情呀!【板书:景、情】。

【链接课件】与白居易笔下的“黄鸡”进行对比师:一个满头花发的老人有如此胸怀已让人赞叹,一个政治失意、穷困潦倒的老人,能有这样的胸怀更了不起。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话激励哪些人呢?生:我认为可以送给退休的老年人。

师:面对因退休而萎靡不振的老年人,我们要告诉他。

生齐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师:你再来说!

生:我认为还可以激励受到挫折而消沉的青年人。

师:对呀!面对正经受生活的挫折与打击而消沉的青年人,我们要告诉他曾有一位老人这样呐喊:

生:当我们失去学习兴趣与信心之时,我们要用这三句话来鞭策自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五、拓展积累。

师:苏轼的这首《浣溪沙》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情景交融,苏轼用旷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一切。下面这些诗句也同样具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一下【出示幻灯片】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六、小结。

浣溪沙。

写景。

旷达乐观抒情。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

2、理解晏殊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3、词的上片写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怀旧之感、伤今之情、惜时之意。词的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与思索。

三、细读品味: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由景触情,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2、“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全词中的绝妙之笔,传诵千古,被誉为“天然奇偶”。“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的深深叹惜;“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的迷离思绪。惜时之情、怀旧之感融合在一起。

4、“小园香径独徘徊”——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表达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四、合作探究:

问题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问题二: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问题三:如何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名句?

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露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着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问题六:“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问题七:这首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五、教师小结:

《浣溪沙》首句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二句引发出怀念昔日之感。三句,就眼前景抒怀,有落日余晖之迟暮情感。下片融情人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怀旧之感、惜时之意;下片:无法挽回、有意自慰。

————年华流逝、好景不常。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八

我想起去年,同样是这个季节,同样是在这座熟悉的亭台里,我一边听着一曲新填写好的诗词,一边喝着一杯芬芳的美酒,那一天,我的心情万分舒畅,那是我人生中无比美好的记忆!

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在弥漫着花香的花园小路上,独自徘徊着.

看天边夕阳已经西落,看园中已经落红无数,我不禁黯然神伤,我不禁感叹,感叹下一个美好的黄昏还要等多久;感叹花儿的凋落是自然规律,是让凡人无可奈何的事.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九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字词解释: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作品翻译: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作品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有些微微的伤感。于是词人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妙在对仗工整。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属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是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

在旧亭台上饮了一杯酒,编写下一曲新词,想起去年也在这里,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坐在亭台上,看那夕阳西下,不禁感叹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已一去不返。

只是此间的人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无奈地看着那花在风中飘荡、落在地上,燕子归来的样子也是似曾相识,时间飞逝,物是人非,我站在花园里飘着落花香味的小路上,惟有一个人独自徘徊,不胜感慨。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一

晏殊浣溪沙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晏殊浣溪沙表现手法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二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和赏析导语:《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下面是小编......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三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试题。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案。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四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2)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3)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4)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5)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7)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五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浣溪沙晏殊的教学设计篇十六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542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