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1:26:03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模板12篇)
时间:2023-11-26 11:26:03     小编:雅蕊

教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应该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巧妙设计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一

课题习作6课时安排1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同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重点难点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同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学习过程课前。

延伸学生课前预习习作内容。

究一、有序观察,了解图意。

1、图画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

2、这两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结果会怎么样?

二、组织讨论,丰富想象。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学生对后面的事情展开想象,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上揣度人物的内心,想象他们的语言,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人物动起来,让自己的感情融入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从小姑娘惊讶焦急的神态上,可以想象好非常担心雏燕的命运,所以她在看到小花猫想吃雏燕时,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目前去赶跑小花猫。然后,她可能会抱起雏燕,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到鸟窝里中,让它重新回到妈妈身边。

当然故事的发展和结果不一定只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大家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想象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使想象丰富而又合理。

三、编写故事,交流评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编写故事。

2、编写故事时应注意哪几点?

重点指导内容:

让学生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写时应增加人物的,想象他们的语言与动作,这又是一次创造和再想象。所以要做到:

学习。

究1、整体把握画面,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观察人物和背景,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龄,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仔细观察事中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注意人物与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4、注意观察细节,并与画面的中心相联系。

达标。

检测1、图画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

2、这两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结果会怎么样?

课后。

提升练习看图编写故事。

作业。

设计学生自由编写故事,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二

课题:观察物体(2-3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观察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还没有看见的面的形状,再观察验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由2-3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观察多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板书立体)。

二、新授:

a、出示例题。

出示立体图。

你会从所搭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吗?(开始)。

同样摆出后两个立体,观察立体。

b、刚才我们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了三个立体的形状,你们发现没有,从正面看这三个立体,形状相同吗?电脑展示三个立体(从正面看,三个立体的都是由3个横摆的小正方形拼成)。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侧面看,三个立体的形状也是相同的,从上面看是不相同的)。

谁能来描述一下你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两个小正方形横摆)。

比较立体俯视图的异同。

c、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观察大屏幕上三个立体的三视图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d、假如我用四个小正方体拼搭成一个立体,从正面、侧面看的形状还是和刚才一样,但是从上面看的形状不一样,还可以怎么搭呢?(同桌合作操作,四人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讨论,大屏幕展示)。

三、巩固。

a、教师用模型摆放出立体,学生跟着老师的叙述摆放。

b、请同学们从立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并且同桌相互说说所看见的形状。

c、交流。大屏幕展示,连线。

d、如果搭成右边的样子,从正面看,和刚才看到的样子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讨论,连线)。

2.完成教科书2-3页上的2-4题。

四、全堂总结。

通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进一步观察了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我们还发现,这些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分别从它们的正面、侧面、上面去观察,得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希望同学课后能自己动手搭一搭,观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

1.小华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出了下面几个立体。

a.从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几个?从侧面看到这种形状有那几个?

b.从正面看到是的有哪几个?从侧面看到这种形状有那几个?

2.你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搭出下面的楼房模型吗?

2.你能数出下面的立体各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成的吗?

3.两人合作,用4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

a.教师指导:(教师发出指令,教师演示)。

横着放3个,在你左边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

b.教师发指令,学生操作。

1.横着放3个,在你左边第一个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

2.横着摆2个,在你右边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再在左边正方体的前面放一个;

3.横着摆3个,在中间正方体后面放一个;……。

c.教师摆出立体,学生说摆放过程。

注意小组交流和教师的纠正,在全班学生交流时,可以学生说,老师摆。

d.同桌操作,学生说指令,学生摆。

同桌两人互相操作,请两人小组在全班展示(用游戏的方式出现,可以老师摆出一个立体,一位同学看着立体发出指令,另一位同学不能看见立体,根据指令操作)。

4.下面的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

板书:

教学心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三

课题认识小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准备题。

(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1、课件出示例4:

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回顾复习旧知。

读题。

分组准备,讨论。

说出结果。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填空。

学生自主填空。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延伸。

四、练习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学生自主填空。

学生自主改写。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所学,体会进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四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购买情况如下表:

品种数量/千克总价/元。

梨子26。

苹果39.6。

香蕉512。

橘子65.7。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让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列式,师相机板书横式)。

4、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6、探索算法。

(1)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生试算,师巡视。选择典型情况让学生板演。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a、学生独立试做。

b、有选择地指名板演。

c、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3÷15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习(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生独立解答,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五

课题认识小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准备题。

(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1、课件出示例4:

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回顾复习旧知。

读题。

分组准备,讨论。

说出结果。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填空。

学生自主填空。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延伸。

四、练习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学生自主填空。

学生自主改写。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所学,体会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六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8÷2=7.2÷9=3.5÷5=0.56÷7=。

4.8÷8=7.2÷6=0.35÷5=0.56÷4=。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全班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汇报结果。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你能发现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十二第12题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响介绍给大家。

五、作业练习十二12、14和思考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练习。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也随着扩大(缩小)。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扩大),商也随着缩小(扩大)。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七

课题习作7课时安排1第(1)课时。

学习目标1、根据教材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也可以自己命题)。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瓣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搜集瓣习惯,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闻,不断积累习作素材。

学习过程课前。

延伸课前学生预习习作7中提供的四个题目,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并想一想为什么印象最深。

究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可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设计一些谈话内容,民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如:

在实验室里,一次次有趣的实验,让我们体验到无限的乐趣,留下一次留下难忘的回忆……。

今天的习作,就请你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让大家一起来分离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

二、明确习作要求,合作交流。

1、你最感兴趣的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感兴趣?先跟同桌说一说,再进行全班交流。

(1)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学习。

究三、动笔写初稿。

写的时候要注意:一是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二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四、修改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时要做到认真思考,反复推敲。1、教师可以物色一两篇习作,由全班同学进行集体点评,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2、在集体点评的基础上,再让全班同学在同桌或小组里互相交流自己的,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五、学生誊抄自己的习作。

达标。

检测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

课后。

提升同桌相互修改自己的习作。

作业。

设计把自己的习作誊抄到作文本上。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八

课题练习6课时安排3第(1)课时。

学习目标学生学习“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

重点难点1、练习有感情地《浪花和礁石》。

学习过程课前。

延伸学生课前预习本次练习的内容。

究一、学生练习“语文与生活”。

1、指导学生浏览本次的《语文与生活》中的内容,说一说本次的内容主要是哪方面的知识。

2、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自由读练习内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4、你对“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结合实例使学生逐步悟出:最会说的未必是本领最高的;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一定是话说得最多的人。做比说更重要,只说不干的人,将一事无成。

5、学生照样子连线,再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飞行器,谈谈自己对它的了解。

二、学生练习“诵读与感悟”

1、学生自由读《浪花与礁石》。

2、这篇文章与我们学习的哪篇课文表现的主题一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浪花与礁石》。

4、学生自由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5、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朗读。

6、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学习。

达标。

检测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背诵检查。

课后。

提升学生自己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朗读练习。

作业。

设计背诵《浪花与礁石》。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九

课题练习7课时安排3第(1)课时。

学习目标1、学生学习练习“语文与生活”。

2、学生学习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难点要求学生把自己从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

学习过程课前。

延伸想一想自己都知道哪些朝代和名人。

究一、学习“语文与生活”。

1、学生默读题目要求,说一说都有哪些要求。

2、指名说一说。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学生填写。

朝代人名。

春秋孔子、老子、鲁班。

战国屈原、蔺相如、廉颇、勾践、孙膑、荆柯。

秦秦始皇(赢政)、陈胜、吴广、项羽。

汉司马迁、刘邦、张骞、王昭君、张衡。

三国曹操、齐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周瑜、曹植。

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北朝花木兰、祖冲之。

隋隋文帝。

唐李世民、李白、杜甫、唐玄奘、武则天、白居易。

五代十国李煜。

宋司马光、苏轼、包拯、李清照、岳飞、陆游。

元关汉卿。

明郑和、李自成、李时珍、郑成功。

清康熙、曹雪芹、乾隆、林则徐、蒲松龄。

学习。

究二、学生练习“写好钢笔字”。

1、学生自由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

2、学生认真地进行描红。

3、难写的字教师作提醒。

学生写字时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

达标。

检测1、学生背诵“朝代歌”。

课后。

提升1、学生对家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名人属于哪一个朝代。

2、把“朝代歌”背给家长听。

作业。

设计1、学生对家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名人属于哪一个朝代。

2、把“朝代歌”背给家长听。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十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诵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季的特点;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师语言描述。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春天多美呀!小朋友们,你们一定很喜欢春天吧?谁来向大家介绍春天呢?指名说。

二、初读。

1、过渡:

春姑娘忙了一个春天,夏姐姐来接班了。我们一起去红红家的小院看一看吧!(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喜欢夏姐姐吗?那就先来认识一下和夏姐姐有关的词语朋友吧!

2、出示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再读,要求把词语读连贯。

4、检查:

(1)你能读准哪些词语了,能领大家读一读吗?指名领读。

(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

(3)去拼音,开火车读。

(4)齐读。

三、感悟。

5、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夏天,更好地认识夏姐姐,和夏姐姐交朋友吧!

6、听音乐(播放台风、雷雨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7、交流:你见过台风、雷雨吗?能向大家说说吗?

看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多厉害的台风、雷雨呀!谁来读一读?齐读。

9、根据学生的回答打开瓶子出示词语学习。(三组词语的顺序由学生的回答而定)。

(1)学习“桃子梅子西瓜”。

(出示图画、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呢?回答后出示词语、认读。谁能来给它们和图画配配对呢?指名学生上台连线,评议。

你最喜欢谁?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读,师评议,再请学生评议。齐读。

小结:这是一份什么礼物呢?引导学生说出“水果”

(2)学习“蝈蝈青蛙知了”。

听音乐,说说你听到了谁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画、文字。

青蛙: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知道的青蛙吗?谁来夸夸青蛙?指名读。

蝈蝈:你见过蝈蝈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知了:你知道什么?谁能和它打招呼?开火车读。

齐读一行词。

小结:这份礼物是--动物。

(3)学习“葵花茉莉荷花”。

出示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你认识谁呀?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花。

齐读一行词。

小结:归纳出--花。

10、出示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我们小朋友送来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了朋友呢?能读好这些词语了吗?先自己读、同桌读、推荐读、看书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你最先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说。

3、范写、学生练写。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十一

课题练习5课时安排2第(2)课时。

学习目标1、感情朗读《边疆小夜曲》。

2、写好钢笔字。

3、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4、学写毛笔字。

重点难点1、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学习过程课前。

延伸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究一、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诵读。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4、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写好钢笔字。

1、教师点拨怎样写好钢笔字。

2、学生自由练习。

3、相互交流。

三、口语交际。

1、教师指导什么叫公益用语?怎样写公益用语。

2、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公益用语。

3、学生谈读后的体会。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怎样写好公益。

5、自由练习写公益用语。

6、相互交流公益用语。

7、选出优秀的公益用语推荐到文学刊物上去。

四、学写毛笔字。

1、教师点拨:这次练习左偏旁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写法,例字是“钉”、“给”。这两个左偏旁都比较窄。

“钉”字写法指导:

学习。

究第一笔撇斜而直,写得放一些,接着三横长短不同,但都上斜。三横起笔收笔也略有区别。竖提的竖要挺直,提要“踢”向字心。右边的“丁”字长横写得低一些,竖钩的竖也要挺直有力,钩不要太大。整个字左高右低。

“给”字写法指导:

绞丝旁第一笔撇折,撇稍长,折后提稍短;第二笔撇折起笔的位置在第一笔起笔处的右下方,折后提的收笔处在撇的起笔下方的一条直线上;第三笔提画略平,有点像右夹横,宽度同上面等同。右边“合”字第一笔撇画注意与左边的穿插与避让,捺画可以写得舒展一些;一横较短;最后的“口”字琯小。右边位置比左边低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达标。

检测1、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2、相互交流写字体会。

课后。

提升学生诵读《边疆小夜曲》。

作业。

设计1、学生背诵《边疆小夜曲》。

2、在仿本上完成毛笔字的作业。

思学生能够完成课堂练习任务。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篇十二

爱如茉莉(五年级)。

下关郭学萍。

师:首先让我在黑板上写课题,一起读。

师:爱是如三月的春风温暖的春风,大声读深情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关于爱的文章,齐读课题。

师:茉莉都是、生字,哪位同学通过预习已经会写了?

生:生写。

师:你是怎么记住的?

师:他是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记住的。

生:他写的不规范,上面长一点,下面短一点。

师:用形声字的够字方式集注下面的字就容易了。

师:出示:陶揉胳膊齐读一遍。

师:生字都掌握了,下面就欣赏茉莉花(放课件)。

师:喜欢这些话吗?

生:喜欢。

师:打开课本,找出描写这些茉莉话的词句圈出来。

生:小声读(播放背景音乐)。

师:圈了哪些词语。

生:洁白纯净屡屡幽香。

师:张贴字词小黑板。

生:还有补充?

生:平淡无奇。

生:静谧 美好。

生:清香。

师:课文里说是“一古清香“课文里对比一下屡屡幽香,一股清香”一样吗?

师:缕缕的意思是?

生:一丝一丝的。

师:谁能完整的说说屡屡幽香的意思。

师:还找到那些词?

师:爱如茉莉就是说爱像茉莉一样——一样——(学生跟读)。

师:文章比较长,能读通顺吗?考考大家,选一段比较长的段落。

生:生读“病房里……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

师:生活如流水一般,波澜不惊,有一天妈妈病了,平静的水中爱的涟漪。

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写了妈妈病中的事情?

生“浏览”

生:6到17小节。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6到16小节。

师:16小节就是屏幕上显示的,他有没有离开病房?到底是到哪个小节?

师:我知道了,标小节号的时候——没标错。

师:你读一读,有没有离开?

师:默读6-17小节,找出令你感动的细节,用横线划出来。

(背景音乐)学生默读课文。

师:下面就请你们选择一个最感动的细节读给同座位听,读出你的感情,读出你的感动。

生:生交流。

师:刚才我巡视的时候,有同学说每个细节都感人,我都不知道汇报哪个。

生:我先读一下第九小节,再给大家讲解释(女朗读的很有感情)。

师:提醒一下,你除了两个门,前鼻音,其他读的都很好。

生:妈妈看到爸爸回来了,很开心,阳光悄悄探进来,好象阳光也不忍心打扰他们。

师:不仅找到了细节也谈了感受,这就是一副画面,出示。

师:谁愿意再读一读这个画面。

生:朗读(男)。

师:他读的比较平静,感动蕴涵在心中。

师:这节有两个词都是表示安静的意思,你们找到了吗?

生:静谧。

师:这么恬静的画面你们愿意破坏他吗?

师:谁再来读。

生:生读。

师:这么安静的环境里,妈妈睡在……导读这小节,

师:文章的细节就像电影中特写镜头,聚焦,这里有个最感人的细节,找到了吗?

生:我觉得是妈妈紧握着爸爸的手,“紧握”

师:可以看出其实爸爸为什么用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呢?答案就在下文,读一读。

师:欠连读的时候应该读轻声,齐读。

师:此时妈妈正睡在病床上,妈妈此时真的睡着了吗?

生:因为妈妈不让爸爸代替他做任何事。

师:我们再读读下文,答案就出来了。

生:“爸爸在系数……。

师:你从哪个次看出妈妈根本没有睡着。

生:“惺惺然“。

生:是“清醒含笑“说明妈妈根本没睡着。

师:通过妈妈的言语就知道妈妈为什么没有睡着。

师:读书要注意上下联系。

师:如果我们把妈妈的话和爸爸的话连起来读,你一定有新的发现,分角色朗读。

师:告诉我你感受到什么。

生:说明了他们互相关爱着,

师:补充一点,可以看出来,妈妈很关心爸爸,妈妈不敢动,让爸爸多休息。

师:爸爸关爱着妈妈,妈妈想着爸爸,当我推开病房门,看到……(生齐读)。

师:这就是爸爸妈妈互相关心,互相牵挂,从上文哪些地方也能感受到?

师:第八小节直奔医院看出什么。

生:补充,这是的爸爸是出差回来,很累的,心有灵犀想着妈妈。

师:妈妈对爸爸的牵挂呢?从哪个细节能看出来?

生:“吃饺子……“。

生:生读。

师:谁来把这个画面美美的读一读呢?推荐读书最好的一个同学来读。

生:配乐朗读。

师:病房里那茉莉显得……袅袅的清香钻到我们心中。钻是什么意思?

生:印在心里了。

生:是不知不觉地。

师:爱如茉莉已经深深印在作者心中,更加感动,再读那小节。

师:“哦 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如果加标点,怎么加?

师:为什么加感叹号。

师:我觉得有两层意思,本身洁白,包含着浓浓的情谊。

师:出示“爱的小诗” 师朗读。

师:这样的爱作者一开始理解吗?

感谢小营小学的孩子,描红临写。

生:“老师一会见”

听了郭老师上课已是第3次,印象深刻的是她个人的语文素养,诗一般的语言,热爱语文的激情,与学生构建和谐课堂的驾驭能力,让我佩服之佩服!

今天这节课一个“美”字贯穿教学始终。文章选的美,和她本身散发出的气质很吻合,美美的语言诵读这美美的文字,“缕缕幽香”与“一股清香”得比较,表现的是简约的美;一个“细节”的理解,渗透的是感动的美;一个“聚焦的镜头”放大了“爱”的美;一个“紧握”,前牵后连,表现出深入研读教材的美;一段“整合父母亲的对话”,表达了了整体的美;一个“直奔”的画面,凸显了想象的美;一个的“阳光”地把握,突出了设计的美;一个“钻”字的体会,渗透了用心的美;一串诗歌的改写,升华了中心的美……老师的语言,美的动心,美的动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534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