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1:01:05
高三历史教案(实用19篇)
时间:2023-11-26 11:01:05     小编:字海

编写教案可以提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启发和帮助。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教案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高三历史教案篇一

清华刘海洋,云南马加爵,西安药家鑫,近期复旦投毒等等事件,犯案的尽是社会上的高校学生,这不禁让人战栗起来,本应在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何会走上杀人的不归路?学生病态的思想为何没人纠正?我们开始质疑当今社会的大学在传授知识之余,是否去设法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生扭曲和畸形的道德价值观有没有人去正确引导?答案耐人寻味。

当今大学的教育质量正面临着质疑,中国应试教育的狭隘教育模式也正被唾骂,只重视分数,会考只考学业,成绩好,能力好,就是所谓的“好学生”。这不免叫人觉得荒唐。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一个家教严厉,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钢琴十级的天才少年,未来的钢琴家,为什么会在完全没有预谋的情况下,瞬间扎了被害人张妙这么数刀。学校的好学生,家里的好孩子,父母的乖宝宝,思想竟恶劣如此境地,真让人大呼教育失败!人人都知道要重视三观,生命,伦理道德,爱国主义教育,但问题是至上而下人人都不当回事,教育的舍本逐末可见一斑。

当我们去质问学校为何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成长,学校会说人人都会装虚伪,如何测试?但正因为难,所以才要重视,社会,领导,教师,父母都不在意,又如何让学生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重视自己的品德?长持以往,悲剧将不会停止!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春秋时期,一个铁器农耕社会,思想文明高度发达,令国外学者惊叹不已。其原因是当时教育的模式是以思想为主。以最富盛名的儒家学派为例,孔子教学,重视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并予以感情的陶冶与意志锻炼﹐使之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孟子注重人的'内在能力的培养﹐主张发挥人天生的善性,把教育看作是人心内发的作用。当时其他学派皆以精神思想层面为主导来教学,这样做,社会文明又怎么不会发达?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学生从小学入学,便开始学习语数英科音美劳体,注重的不是学生的思想培养,而且能力的培养。从小就施以压,这也是造就日后思想扭曲的因素之一。故我认为,教育应化繁为简,小学以思想教育为主导,进行道德三观的正确培养,人文精神的树立,而不必急于从小培养能力。这样做不仅能有效避免日后思想道德的沦丧,对建设文明社会更有加速作用。

教育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思想教育如果再不被重视,而一味培养能力,那我泱泱大国即使科技发达,也只是一个蛮族之国。错误的道德思想,轻者伤风败俗,有伤风化,重者伤人性命,贻害后代。

高三历史教案篇二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15.约公元前16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

20.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高三历史教案篇三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能力要求:

(1)分析和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通过对垄断组织的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新发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本节重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层次分析,它反映了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即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垄断组织的形成,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它使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基本定型,它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其能力要求来说,它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教材的字面分析,难于深入理解其深层含义。

课堂教学设计。

师: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和条件。

师:工业革命的进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从社会政治前提、市场的需要、技术的准备等方面思考。

生:(思考、回答)。

师:(归纳)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政治前提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尤其是更为广大的世界市场呼唤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的技术的准备。

2.主要成就。

师: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巨大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四个方面的具体成果请同学们看表。(放投影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年代内容国别。

电力1866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70年代电力成为新能源。

-十年代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七八十年代汽油内燃机德国。

80年代本茨制成汽车德国。

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

手段4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70年代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意大利。

化学。

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产生。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瑞典。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生产。

(教师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插图)。

3.特点。

(投影: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一些主要发明)。

年代内容国别发明人。

1765珍妮纺纱机英国哈格里夫斯。

1779骡机英国克隆普顿。

1785水力织布机英国卡特莱特。

1785改良蒸汽机英国瓦特。

1807轮船美国富尔顿。

1814蒸汽机车英国史蒂芬孙。

生:(议论并回答)。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小结)是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都是为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如:英国出现“纱荒”,促成珍妮纺纱机的诞生;纺织部门使用机器后,对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继而有蒸汽机的问世。正像恩格斯所说,社会需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为先导的,19世纪科学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它的新发现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为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几乎同时进行。

我们教材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各项发明的产生、发生的地域范围及其对各国的不同影响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它的特点。下面我们就逐项进行分析。请一个同学读教材总结的第一个特点。

生:(读书)。

生:(回答,并互相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过程中革命性的创造,利用实践经验就可完成。而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再仅仅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来实现生产过程的革命性发明创造就不够了,就必需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英国人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一书中对这一特点进行了总结。请同学们读一读。(放投影)。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摘自[英]w·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生:(读材料)。

师:他所说“科学时代”的含义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不对?

生:(议论并回答)。

师:(小结)科学时代就是指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此后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飞跃式的进步,都是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所以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面我们看教材总结的第二个特点。

生:(读书)。

生:(回答并互相补充或纠正)。

师:(小结)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只有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当时,世界上只有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其他国家都还处于资本主义前的社会状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请学生读教材,总结特点之三)。

生:(回答)。

师:(小结)说明了后来者居上的道理。因为后来者可以借鉴先行者的经验,避免或少走弯路,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快赶上或超过者。但要注意,这需要主观、客观条件都具备,条件具备了后来者才可以居上。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产生。

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师:(小结)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使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2.主要形式。

生:(找出几种不同的垄断组织)。

师:(归纳、简化)。

流通领域:卡特尔——分割市场(初级)。

辛迪加——设总办事处协调(中级)。

生产领域:托拉斯——合股经营(高级)。

3.影响。

师:从垄断组织产生的途径,同学们可以分析垄断组织的作用和影响。

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师:(总结)首先,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而遭淘汰的必然是设备陈旧、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发展成为垄断组织,显然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其次,垄断是新兴工业部门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部门,都需要巨额投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垄断组织在这些部门发展的程度较高。这些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并加快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步伐。总之,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在这些垄断组织内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改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第三,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国内市场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时也造成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第四,列宁说: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高三历史教案篇四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1.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2.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第一段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等,归纳原因。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

(1)先声——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高三历史教案篇五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因此,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高三历史教案篇六

记得那天,我漫步在我的家乡——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这里真美真幽静啊!真难以想象,几年前的“它”怎能与现在相比。

记得我五岁时,我第一次回到老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村边的小工厂里浓烟滚滚,呛得我喘不过起来,本想进了村子就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了,可是不想,村里是那样的差。一进村,就看见大大小小的土房子,房顶还是用稻草盖的。再看看村里那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天啊!好一个豆腐渣工程!路面就像月球上的陨坑一样,突兀不平。而且上面还垃圾遍地,不时有几只骨瘦如柴的流浪狗流浪猫跑来,惨不忍睹。唉,再去小树林看看吧,我听爸爸讲过,他小时候常常在小树林玩,捉迷藏、玩打仗,好不快乐!没想到,我进了小树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里面的小树个个“面容憔悴”,有的树皮被刮掉了,还有的树枝不知为什么掉了下来,还有的地方树干脆被砍掉了,天!爸爸看到他当年的乐园时,也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现在,我又来到老家。哇!老家的变化真是大呀!小工厂里不再冒黑烟了,空气十分清新。我蹦蹦跳跳地进了村里,发现村里已经修好了新的马路,路边上种满了美丽的花草,还有蝴蝶时时飞舞在花间呢。村里那些破旧的草房子变成了崭新的漂亮房子,村里的人家里还时时传来小羊咩咩的叫声。我满怀好奇又来到小树林,哇!小树林面貌一新,每一棵小树都很挺拔,显得真有精神。枝头上满是绿绿的叶子,几只小鸟掠过树顶,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在树林里嬉戏着,就像我爸爸小时候一样。天空慰蓝,白云朵朵,。

我的家乡变得如此美好,令我心驰神往。我爱我的家乡!

高三历史教案篇七

一、主要工作:

1、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4000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高三历史教案篇八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年10月下旬,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的“大萧条”时代来临了。

(2)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劫难逃。

(3)这场经济大危机不仅范围广泛,持续时间也特别长。

(5)在经济大危机初期,美国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结果,在胡佛任内,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

(2)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罗斯福新政吲起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在美国历留下深刻印迹,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3)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4)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5)罗斯福新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第二单元: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表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3)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到1983年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4)1993年克林顿人主白宫后从1991年3月到--。

12月,美国经济出现了历空前的持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下降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

(5)然而从--。

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表现。

(1)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

c.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要,美国对德国采取扶持政策,并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2)表现: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高三历史教案篇九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殖民统治的境地,这头东方雄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举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充满了力量,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张的30年。各类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其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团结的.30年。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让人胆战心惊的非典疫情、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将一个一个磨难踩在脚下,见证了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30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只是一个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却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历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而30年的辉煌成就也有力的证明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决策是最正确、最科学的决策。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从森林到牧场。先进代替了落后、机械取代了人工、旧貌换新颜,中华儿女看到了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建设的壮观、神州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热情、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这一系列的成功,证明了今天我们的强大实力,改革开放的特大成就。

30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很多,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应当加倍珍惜现在的生活!

九零后的我们更要学会感恩,薪火相传,生生息息,通过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和奋斗,祖国必将越来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也必将越来越美好!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

一、数学难度上升。

有人说,在高考所有的试题中,能反映难易程度的科目就是数学了!从历年高考命题规律上分析,应该是难一年易一年。如果按照这种思维逻辑分析,2019年的数学可能会加大难度。所以对于广大备考的学子们来说,抓住基础题的同时还需要深挖一下难题。

二、语文将拉开考生分数。

在国王的印象中,想要拉开语文分数上的差距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联系,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可否认,语文不会出现像数理化那样高分和低分两种极端,可对于一分之差隔千人的高考来说,语文成绩就成了最后决定两位实力相当考生的必胜一击。

小编建议高三的考生们重视一些基础内容的学习,比如古诗文记忆、词语应用和阅读理解的训练,最终还是可以在语文上面补短板的。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1个年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高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单纯的考核知识点到如今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比如我们在理科题目中常常会看到文科的影子,在文科的题目中也会找寻到理科的踪影,而且结合最新时事、科技,很多题目的题眼都是围绕着生活实际展开的。

如果我们在日常中多留意一些生活常识、最新新闻的话,在高考中也会大有裨益的,比如在高考中一些题目的要求就是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死知识,而是要活学活用才行。

面对2019高考改革方案新动态,考生们应该积极备考!努力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数学物理命题范围有调整。

语数物命题范围有调整。

南报网讯(记者谈洁)明年高考部分科目的命题范围有调整。昨天下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9年高考的“考试说明”。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表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使广大江苏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了解2019年江苏高考和学测命题的有关信息,该院在总结往年编写考试说明和实际命题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对原考试说明进行了修订。

2019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语文、数学、物理内容有调整。

语文调整的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部分,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共3类文本,题量、题型及赋分也相应调整。同时,试卷分值结构进行微调,语言文字运用减少3分,古诗文阅读增加2分(不增加题量),现代文阅读增加1分。

数学调整的内容包括: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3个选考模块不变,由“4选2”改为“3选2”。

物理调整的内容包括:原选考“3-5”列为必考,其余两个选考模块不变,由“3选2”改为“2选1”。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小高考”说明)也随之进行相关调整。具体包括:将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分值比例由“7:2:1”调整为“8:1:1”;对考试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减与合并,个别考点的能力层级进行适度下调;精选能代表测试方向的典型题,更好地发挥导向教学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一

(一)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

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

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书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从中我们受到的启发是:一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否则将被历史淘汰;二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知耻而后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当代青年肩上的重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

二、教科书的课程价值达成度。

(一)从内容选取上看课程价值达成度。

本书内容包含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直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集中叙述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

本册书按时间顺序、以章节体的体例叙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变迁。本书的主要线索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与之相关的线索还有:三次殖民高潮;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冲突。主干知识与支干知识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筑成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内容的选取上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广阔画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再掌握历史发展的各时期的特点,从而掌握了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内容。

(二)从内容组织上看课程达成度。

本册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繁难偏旧的编排,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以前的历史往往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学生从书中接受的往往是比较僵化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书从内容选取上,增加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全貌,学生又可以从文学、科技、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掌握那个时代,迎合了高中学生知识的个性多样性和知识的综合化需要。

(三)形式特征看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书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新教材课型多样,除了讲读课外,还有阅读课、活动课。上好这些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2)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图片、画像、资料,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3)每章开始设引言。引言介绍了本章的内容背景和线索。便于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掌握历史发展的特点。(4)每节课后的练习题增设了《阅读与思考》专栏,由学生选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5)书后加附了《部分中英词汇对照表》,对书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文件、历史事件称谓进行中英文对照,便于学生查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善于组织教学,有效的利用书中的资源、资料、练习题,上好阅读课和实践课,搭建学生思维的平台,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一定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对教科书的加工处理。

本册书总体编排设计精当合理,符合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一)加工改造的视角。

1、根据历史知识特点。历史知识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散,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一些历史线索难免显得支离破碎。

2、根据高二文科班学生的特点。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大多数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基本能够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有的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不到位,缺乏用精练的学科语言概括表达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自信心,不敢阐述自己的见解。

3、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教材,大胆取舍,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教科书的加工处理。

1、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增补了一些内容。如: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时,向学生介绍了富尔顿和他的汽船,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介绍了萨拉热窝事件的经过,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

2、有效的利用和整合课程资源。譬如:学习第四章第一节时,我注意将两次工业革命对比来讲授;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我请同学总结世界历的三次殖民高潮。通过调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线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运用对比法、联系法、讨论法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如:在学习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比较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学习了殖民侵略过程后,对比三次殖民高潮的时间、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在学习《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节时,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后,安排了活动课“如何评价拿破仑”。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学史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将世界史和中国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一种观念: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学习工业革命时,请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在学习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时,分析“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和十九世纪末在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有无关系”等,增加学生横向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5、加强各学科的综合。历史展示的是过去那个时代的全貌,包罗万象,它涉及到地理、政治、文学艺术、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如:分析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国通过改革和革命,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分析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而,印证一个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历史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形势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将更高,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教学理论,还要有崇高的师德修养。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利用好教材,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教材是学习知识的一种载体,教师要能正确的驾驭它、使用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今天素质教育的需要。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二

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发展的概况以及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坊与市、交子、商帮等重要概念;知道商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提高思辨能力,以及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各代商人发展状况的了解,感受商业发展的辉煌,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古代商业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

难点】。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呈现《周书》中关于农工商业的描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古代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商业活动?商人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商业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古代商业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先秦商业。

过渡: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家知道商人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教师总结: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贩卖的物品为“商品”,从事交换的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秦汉商业。

过渡:秦汉以来,面对商业的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学生阅读材料后回答,教师总结: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三)隋唐商业。

1.商业繁荣的原因。

学生观察并思考,回答出原因:社会繁荣、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的流通。教师补充材料,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启发学生回顾大运河开凿的意义。学生联系旧知可回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促进了隋唐商业的繁荣。

2.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师出示白居易《卖炭翁》原文,提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体现了唐代的商业交易场所是什么?学生可知是市。教师进一步补充,城内仍有坊、市之分,并受时间限制。政府在市内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同时市中有邸店、柜坊,出现了飞钱。此时邀请同学上台模拟唐代商人贸易现场,理解邸店、柜坊和飞钱的含义。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三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具体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5、自习辅导。晚自习读历史是历史学习巩固一个重要的时间保证,但要学生读历史,就必需历史老师能下班辅导。历史老师晚自习下班辅导,有利于学生释疑解难和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会对学生学习历史产生感情压力和督促作用,这自然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四

style="color:#125b8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和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活动加强,推动了国内手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起来了。在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和农场。经济领域内的变化,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在16世纪时,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为了加强王权,都铎王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实行的是专制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宗教上都触犯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以上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苏格兰人民起义为导火线,以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为标志,建立了共和国阶段、护国主统治时期、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再经“光荣革命”结束,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为革命的结果。英国议会在1689年时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资产阶级进行专制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是为革命的影响。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作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的克伦威尔等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表现的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此使学生进一步加强生活发展规律的教育。

2.通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失业必定胜利的信念。

教学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及其对发展资本主义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历时约半个世纪,交织着议会斗争和革命战争,共和与独裁,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曲折折。最终通过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的妥协(“光荣革命”)而宣告结束。这当中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最后战胜封建主义,于是采取了妥协的方式。但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却利用了自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有利条件,使议会通过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方式,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它还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教学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宗教问题。16世纪时,英国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英国国教,但是,英国国教还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要求用加尔文教来改造英国国教,清除天主教的残余,反对专制王权,要求废除主教、简化教会仪式,建立适应资产阶级的教会。清教徒遭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残酷压迫,他们中大部分人逃到了国外,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

学法指导。

1.通过引导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社会状况的分析,使学生学会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引材料进行分析,使他们学会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回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正处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他们的海外活动更加便利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由此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社会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就此指出它们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

经济领域: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手工工场建立并发展,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他们是后来革命的。(但当时他们的力量还很下,需要封建王朝保护自己的利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统治:都铎王朝为了加强王权,加强专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厉行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领域:宗教改革后建立了英国国教,但保留了大量的天主教的残余,它成为国王统治的精神支柱。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清教徒运动兴起。他们遭到了迫害,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此处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16-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的变化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必然的联系: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壮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清教徒运动为革命进行了舆论准备等是革命的具体原因。

基本线索:

(1640年)(1642年)(1649年)。

新议会召开内战共和国成立。

(1649年)(1660年)(1688年)。

克伦威尔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曲折原因:被-的封建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取得了对革命的领导权(新贵族是从没落贵族中分化出来的,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对封建势力有妥协性,决定了革命的曲折复杂性);议会和军队的斗争等削弱了革命力量;资本主义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究其根本,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处在童年阶段,还不能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过程:略。

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利,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在。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国内、国际方面来理解。着重分析其“广泛的影响”。

广泛的影响:政治方面,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国家政治制度,如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两党制、内阁制等不仅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效法的对象;经济方面,通过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而英国工业革命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农业的发展,并使亚洲各国的自然经济在其廉价的商品和炮舰的攻击下趋于解体;思想方面,革命期间产生的一些先进的思想主张,如洛克第一次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成为欧洲启蒙思想的先导,而且成为后来其他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赌东道的思想武器。

6.课后作业: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克伦威尔进行客观评价。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中兴”的内容,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现状。

2.东汉衰亡原因及黄巾起义。

教学重难点:

东汉由繁荣走向衰亡的原因。

课时:一节课。

教法:讲授,讨论,归纳,练习(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资料(幻灯片)东汉,刘秀,光武帝。

2.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3.讲授新课。

(1).“光武中兴”内容(学生从课本中找.教师总结)(课件)。

(2).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现状(材料见课本)(课件,学生齐读,归纳)图片展示(学生观看,计算,归纳),材料归纳。

(3)黄巾起义,背景,时间,人物,了解过程,意义。(课件)。

二:小结:“光武中兴”内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引导归纳)。

三:课堂训练1-2(详见课件,提问回答)。

四:课后作业(配练)。

五:课后反思。

117。

七年级历史(上)13课说课稿。

紫来学校文综组王小华。

本课教案,为我原创教案。因为教材变动后,没有配套的教案及教参。我出示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参照了练习册上的提示。

依据学校要求,采用一体机上课,上网下载了课件,依我校学情做了大面积的压缩和修改,力争适合学生实际。多媒体教学,容量大,图片多,学生感兴趣。事实证明,学生对直观教学有很大兴趣,这可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完整的,有新课的传授,有课堂的练习。课堂上,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学会历史归纳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史可使人明智,总结经验,是为了指导今天。上课让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历史现象,对比今天,将历史学习纵深化,是历史学习的追求。

因为我们要完成考试,所以,上课还要加强背诵,加大抽查力度。

初教历史,本人学识很浅。希望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我定虚心接受,采纳运做,为提高历史教学课堂的“高”和“效”而努力奋斗!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六

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二)黄河的治理。

学生回答:长期以来,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历代统治者比较重视黄河的治理。

教师引导: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带来了严重的水患灾害,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家王景治理黄河。

教师此时展示王景治河的图片,提问:王景治河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意义?

学生回答: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具体方针是“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将近8,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教师过渡:其实,在边疆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古代劳动人民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因地制宜,兴建了很多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三)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教师展示坎儿井的工作原理图,引导:在我国西域地区有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灌溉水利工程——坎儿井,请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学生回答: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水平隧洞导引地下潜流,实现地表灌溉的暗渠工程。

教师补充:中国古代人民建设了各种水利设施,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步,是的我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世界,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作业:中国古代的水利设施还有很多,请大家去收集相关图片,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七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二、阅读指导: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三、“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讲述了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2.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第一段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等,归纳原因。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

(1)先声——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八

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

回忆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危害。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依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

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如下:

首先,由学生阅读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例如:

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是谁?

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什么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

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并可扩展、引申:

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取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最终采取了什么方式?

四、小结。

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发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亚洲的结果。它是亚洲人民掀起的第一次争取民族独立的高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体现了亚洲人民争取改变现状的进步的历史要求。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2.起义的爆发与发展。

3.起义的失败。

4.起义的意义。

高三历史教案篇十九

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同时,改变了汉初“非功侯不得封相”的惯例,使大批读书人通过读书而进入仕途。

3.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4.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对汉武帝的评价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的帝王,在其统治时期,通过文治武功,使西汉统治过火鼎盛时期,其他向来被称为“英主”,其一生,既立有丰功伟绩,也有重大失误。他与秦始皇相比,即“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司马迁之语)史学界对其晚年的政策调整关注较大。他为调整统治政策,在有关西北屯兵的争论中,借机颁布了轮台“哀痛之诏”,公开向天下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公开否定自己,果断地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统治危机,带来了后来的“昭宣中兴”。他这一行举,可以说是古代帝王罪已以收民心的一次显成功的尝试,他比秦皇始、唐太宗高明的多。但也有人对他这一行举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统治危机和内外出现困局情况下,是悲观消沉情绪的反映。

秦汉的统治思想问题。

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作为封建大一统开始形成时的秦汉统治者,在确立统治思想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战国时期的泰国,有实行法治的传统,商鞅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国的丞相李斯与韩非是同学。战国时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更是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在看到韩非的书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韩非在秦国因被李斯嫉妒而侵害,但他的思想被嬴政采纳,法家思想成为秦的统治思想。秦始皇以吏为师、崇尚法治,实行严刑峻法,将法家思想定为一尊地位。法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需要。

西汉王朝是在农民大起义摧毁了暴秦统治基础上建立的,汉高祖及臣下,多数是秦末大起义中出现的下层人物,他们能比较认翰的思考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的局势,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政治为统治思想。刘邦实行的恢复经济、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就是黄老政治的具体体现。在刘邦、孝惠、高后、文、景统治的五六十年间,一直实行黄老政治。黄老政治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稳定了统治。

到汉武帝时这种情况有了变化。黄老政治的实行,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适应思想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进而在太学和地方学校中,讲授儒家经典,通过考试合格者可入仕。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统治思想。但是,董仲舒兼采百家之长,融儒法为一家。汉武帝虽尊崇儒术,但实际上是“霸王道来之”,儒法并用,是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l)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封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控制一切军国大事,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2)战国时的韩非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践了韩非的理论,通过创行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汉承案制,刘邦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惠、文、景帝,到汉武帝时,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控制了地方政权;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两汉时采取中外朝制度和设立尚书台,实行刺史制度和上计制,从而完善了这一制度。到东汉初,这一制度进一步加强并定型。

(4)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其积极意义日益减少,弊端日益加重。

关于王莽改制的评价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前,对王莽改制是一致否定的。此后,有了三种观点。第一,基本肯定说。认为王莽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和理想主义者,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第二,基本否定说。郭沫若认为:王莽实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不但未使动荡不定的封建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相反给人民增添了更多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第三,主观与客观说。作为改革家的王莽,清醒地看到了西汉后前危机的深刻根源,首先是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膨胀,其次是豪民富商的高利贷掠夺和财货垄断。他的改革是针对大地主阶层的,本意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但结果竟变成了一场对人民的浩劫,这是他根本没有料到的,他成了西汉腐朽统治的替罪羊。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

(1)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2)由于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威胁了皇权,景帝采取削藩政策,还用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进一步削在王侯权势,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虽一直保留封国,但国象对王国权势限制很严,王国封地也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实际成了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封建贵族。

(3)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地方行政区划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461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