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设法解决。编写教案要注重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反馈和指导。
中秋节的教案篇一
活动目的:
1、能够听小朋友说中秋怎么过的。
2、能够自己说出自己的中秋节怎么过的。
3、体会讲述自己的快乐的乐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准备:
活动重难点:
认真听其他小朋友讲话,以及流畅清楚的说出自己的中秋节。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这个中秋节过的开不开心呀?老师这个中秋节过得可开心了。小朋友们小嘴巴闭闭好,听一听老师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阳历九月15日这一天,早上起来……之后……然后……最后……。
二、提问小朋友听到的老师中秋节怎么过的。
好啦,老师的中秋节就过完啦,小朋友们还记得老师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吗?来,花花你说说。
恩,记得真好。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讲一讲自己是怎么过的中秋节啦。同样的,小朋友讲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我们要闭上我们的小嘴巴,竖起我们的小耳朵,认认真真的听,之后老师还会问问题的哟。
三、小朋友讲述自己好玩的中秋节。
那么,老师倒数321,最先举起小手的小朋友,就最先来说一说自己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三!二!一!
四、总结,结束课程。
哎呀,小朋友们的中秋节过得可真丰富呀。那么,中秋过完啦,现在,我们要把心收回幼儿园来啦。让我们一起出去玩滑梯吧!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中秋节的教案篇二
活动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与吉祥。对于刚入圆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不了解中秋节的意义和传统风俗习惯。今年的中秋,意义非同寻常,国家特为中秋团圆节设立了节假日。所以,在我班开展的“庆团圆”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让幼儿体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孩子们乐意上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1、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诗歌等。
2、请家长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最圆、最亮。
3、带孩子去超市,观察各式各样的月饼,并带月饼入园。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去音乐大厅开展活动。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的月亮特别亮、特别圆。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中秋节晚上一家人要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还可以放烟火、玩灯,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3、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帮助幼儿了解“月”的变化。
4、“庆团圆”节目表演,幼儿表演自备节目。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一边品尝月饼,并对同伴、老师说祝福的话,共享节日的快乐。
中秋节的教案篇三
1.尝试用团圆、展平的方式制作“月饼”,用辅助材料印制图案。
2.快乐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由来,知道它的`全称、日期和意义。
4.了解人们在节日的主要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一个油灰,一个石膏板,一个塑料娃娃,六个小盘子。
2.儿童玩超市游戏的架子。
3.小孩子都知道月饼。
[活动流程]。
1.从故事中引入话题,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传递已有经验,交流讨论。
说明: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告诉我们他们长什么样?它是如何制作的?
3.观察老师制作“月饼”,了解如何使用材料和制作过程。
(1)了解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观察老师的演示,了解制作过程。
4.请随意尝试制作月饼。(老师巡回指导孩子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孩子不要压得太重,要有清晰的图案。)。
5.欣赏自己的“月饼”,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图案清晰的“月饼”,并让幼儿带去超市。)。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我们传统节日浓郁的节日气氛!
中秋节的教案篇四
设计意图:。
对于中秋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本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孩子们初步感受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起源的热爱和了解。中产阶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具体而直观的,所以这个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欣赏音乐,让孩子对中秋节有了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对中秋节活动感兴趣。
2、愿意在群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愿意和同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准备工作:。
1.15号挂图;
2、活动开始前,孩子们从父母那里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
活动流程:。
1、关于中秋节传说的交流与分享。
引导孩子讲述和分享。
2、展示挂图,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提问:。
嫦娥是怎么飞向月球的`?今天是星期几?
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此后,后羿又是如何把心思寄托在嫦娥身上的?
3、读童书《我的家》第17~22页《嫦娥奔月》。
4、孩子听故事录音,读故事。
5、关于中秋节习俗的交流与分享。
活动结束:。
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人们庆祝中秋节,人们通常是如何庆祝的。
活动反映:。
中秋节的起源是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故事活动。课后,我认为我们学到了很多社会领域的知识。总的来说,我感觉孩子对故事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比较接近目标的。
在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挂图和其他教具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中秋节,只是不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学习,很多孩子都认可了这个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但是,关于中秋节“嫦娥奔月”的传说,孩子们还是不太了解。我让孩子们先欣赏一下,听听里面的人物,然后我指着挂图,第二次讲故事。最后,我第三次讲了这个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压力下,我结束了这堂课。总的来说,孩子对中秋节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对这个故事的内容了解不多,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讲两遍这个故事,向孩子提问,加深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中秋节的教案篇五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愿意和同伴共享自己的发觉。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欢乐。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是八月十五号。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阅历,对于中秋节的传奇和民俗认知少。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阅历铺垫,活动就更有参加性。
2、自主阅读,供应阅读空间。
一、关于中秋传奇的沟通和共享。
幼儿自由叙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叙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予对嫦娥的思念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学问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拟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忙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学问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许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学问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奇《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观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其次遍故事。最终,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终,在时间的紧迫下我完毕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常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中秋节的教案篇六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幼儿自带月饼,ppt。
1、《小小的船》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月儿弯弯,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
二、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三、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谈话品尝: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1、重点:目标1和2。
2、难点:目标3。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中秋节的教案篇七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吃月饼,体会分享的'快乐。
1、月亮变化的图片;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的视频 ;
3、为每一个孩子准备半块月饼。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通过童谣《月姐姐》),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3、看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的视频,让小朋友了解这个有关中秋节的民间传说,师生对故事进行讨论。
4、观察月饼,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分享的快乐。
这个活动通过民俗、民间传说《嫦娥奔月》和观察并分享月饼三个方面让小朋友认识中秋节,下面说两点这次活动的不足:
1、配合童谣《月姐姐》展示的月亮变化的图片由一个个单独的图片改为电子版的图片在幻灯片上进行演示,这样更科学、更形象。
2、此次活动中秋节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意义体现不够充分,在过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处处渗透中秋节也叫团圆节这一认识。
中秋节的教案篇八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和爸爸妈妈、小朋友、老师一起品尝月饼,欣赏月景,感受集体过节的快乐。
3、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浏览器浏览中秋节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节的信息,进一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4、学习用键盘左右键控制游戏,喜欢电脑这种学习工具。
5、使父母认识到电脑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伙伴,也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并可以通过因特网帮助孩子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图片。
2、教师收集的有关中秋节的电子图片及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传说。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小结。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
2、了解制作月饼的工艺。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家里各式各样的月饼盒子教师收集有关制作月饼的电子图片、网络资料。
活动过程:
1、布置中秋月饼展。
2、了解月饼的制作工艺。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歌唱自然。
2、产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兴趣。
活动准备:月饼制作过程的图片和歌曲。
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制作过程图片活资料。
2、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引导幼儿欣赏。
3、组织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活动目标:
1、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月饼,感受集体过节的快乐。
2、在父母的帮助下,利用浏览器浏览中秋节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节的信息,进一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3、学习用左右键控制游戏,喜欢电脑这种学习工具。
4、使父母认识到电脑不仅是孩子游戏的伙伴,也是孩子学习的伙伴,并可以通过因特网帮助孩子拓展获得信息的渠道。
中秋节的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画月饼活动准备白纸、彩笔若干,关于中秋节的`音乐。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吃月饼等)。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四、中秋节绘画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月饼形状,并装饰。
活动小结1.复习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小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也成了这个节日的习俗。而我园的小朋友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了解不多。他们只知道中秋节要吃好吃的月饼。因此,我们借此机会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体验传统中秋节带来的魅力。提高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
活动目标:。
1、知道8月15日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2、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通过观月、动手操作、观看ppt等活动,体验中秋佳节团圆、喜庆丰收的欢乐氛围,加深对父母亲人的感情。
活动重点:。
知道8月15日是中秋节,知道中秋节的由来和相关习俗。
活动难度:。
通过观月、动手操作、看ppt等活动,体验中秋团圆、丰收的`欢乐气氛,加深对父母亲人的感情。
准备工作:。
图片、ppt等。
活动流程:。
首先,开始部分。
老师:孩子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月亮)。你想看看吗?
老师:看到图片你会想到什么?(儿童自由讨论)。
老师:当你看到“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节日?引出主题。
二。基本零件。
老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家里团聚。
老师:关于中秋节,你知道些什么?
少年:嫦娥,月饼。
2、你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吗?
老师: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被称为中秋节,因为它在秋天和八月之间。关于中秋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形成了一项传统活动,通过观看和崇拜,寄托感情。这一天,月亮圆缺,象征着团圆,也被称为团圆节。
老师:中秋节我们应该做什么?(儿童讨论交流)。
老师:祖国各地都是怎么庆祝中秋节的?(儿童讨论交流)。
4、观看ppt和视频,加深对中秋节的理解。
第三,结尾部分。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并对中秋节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在这一天,我们应该赏月,吃月饼,听美丽的故事,和家人团聚,体验节日的快乐。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让我们给小班的小朋友们讲一讲中秋节这个美丽的传统节日的故事吧。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一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二
1.知识目标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
3.参与节日游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了解人们过中秋节的各种方式,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画月饼活动准备白纸、彩笔若干,关于中秋节的音乐。
1.说说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样度过的。
2.听一听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1.欣赏图片了解中秋节。(与家人团圆,吃月饼等)。
2.朗读儿歌知道中秋节。
八月十五赏月节,摆上果饼来拜月。
八月十五团圆节,亲人团聚像过年。
八月十五丰收节,敲锣打鼓庆丰年。
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记心间。
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知道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个团圆的日子。
四、中秋节绘画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月饼形状,并装饰。
活动小结。
1.复习学习的儿歌,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
2.欣赏歌曲《中秋大团圆》。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三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四
设计意图: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幼儿一般对民族风情这类的社会知识很难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特殊需求设计合适的教案通过游戏、语言等方式让幼儿接受知识,同时月饼是中秋节必吃的事物,幼儿也很喜欢吃,而此阶段的幼儿好奇心强,他们非常想自己动手做一个月饼,小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动手制作所以我将中国民俗和手工联系在一起,既能让孩子了解中国民俗节日也能满足他们动手制作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圆圆的,有不同的口味。
2、能够大胆地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
3、体验和同伴一起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月饼实物,橡皮泥以及工具,胶水,废旧的纸,圆盘子,空的月饼礼盒。
经验准备: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习俗,且知道月饼有多种味道。
重点:知道月饼是圆圆的.,有不同的口味。
难点:会用各种材料装饰“月饼”,尝试用撕、粘、团等方式制作月饼。
活动过程:
教师创设小猫准备开一家月饼店的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吧。(大家好,我是小猫咪咪,很高兴到小二班来做客。)。
师:你们猜猜咪咪来我们班干什么的?我们听一听咪咪是怎么说的?(快到中秋节啦,我开了一家月饼店,最近新推出了几种月饼,想请你们尝一尝,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我试吃月饼吗?)。
师:你们愿意帮助咪咪吃他做的新月饼吗?今天呀,咪咪把月饼带到了我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实物月饼,师幼一同观察月饼外观,并请个别幼儿品尝月饼。
师:这些月饼是什么形状的?看上去像什么?师总结:原来啊,月饼是圆圆的。
师:嗯,好香啊,谁愿意来尝一尝,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味道的。
师:宝贝,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啊?
四:仔细观察月饼,知道月饼有各种口味。
师:哎呀,你的月饼里有什么呀,请你仔细观察月饼,告诉我你在月饼里面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中秋节大家都吃圆圆的月饼,月饼有五仁的、肉松的、水果味的,特别好吃。
师:小朋友们,咪咪做的月饼怎么样?我们一起谢谢咪咪请我们吃月饼。咪咪,你做的月饼太好吃,谢谢你。(谢谢你们,小二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学做这些好吃的月饼呢?)。
师:宝贝们,你们想不想跟小猫咪咪一起做月饼呢?(那我们一起去我的店里吧,我来教你们做)。
活动延伸:一起到小猫咪咪的店里做客。
1、南瓜洗净,去皮去瓤切薄片,净重240g。
2、切好的南瓜盖上保鲜膜,上蒸锅大火蒸15分钟,盖保鲜膜主要是防止多余水分进入,从而影响配方比例。
3、用料理棒将蒸好的南瓜打成细腻的南瓜泥。除了料理棒,一切有切割搅拌功能的,例如料理机、均质机都可以,而破壁机材料损耗过多,可能需要多放一些南瓜。
4.50g澄粉、150g水磨糯米粉和50g粘米粉混合均匀并过筛一次,然后将粉类与南瓜泥混合,搅拌成棉絮状。
5、如果面团不烫手了,就用手揉成柔软不粘手的糯米团。
6、接着加入10g玉米油,揉至玉米油完全吸收,面团均匀细腻,充满光泽。
7、揉好的南瓜糯米团分成30g/个,220g豆沙馅分成20克/个,分别搓圆盖上保鲜膜备用,防止风干。
8、取一个面团压扁,将一份豆沙馅放在面皮中间。
9、收口搓成椭圆形,这样比较容易放入月饼模。
10、在50克月饼模里撒一层薄薄的熟糕粉防粘,再将糯米团放入,在油纸上按压出月饼。
11、蒸锅大火烧开后,放上蒸屉,蒸15分钟。
12、开锅散去热气再取出,不然会粘手。外q内糯的南瓜蒸月饼就做好了。
tips。
1、粘米粉是大米磨成的粉,又叫大米粉或籼米粉,是各种大米中糯性最低的品种,可以降低糯米粉粘牙程度,在操作过程中,也不容易粘手,不建议随意更换原材料。
2、澄粉又叫小麦淀粉,会用来做水晶虾饺之类的广式点心,透明度好,用它做出来的南瓜月饼更加通透好看,不建议随意更换原材料。
3、由于每种面粉的吸水性和不同品种南瓜的含水量不一样,做出来的南瓜糯米团干湿度会有所差异。此外,蒸的时候也要盖上保鲜膜,否则会导致水份增加。如果做出来的糯米太干,可以加一点点水,反之可以加入适量的糯米粉。
4、吃不完的月饼密封好放冰箱冷藏,吃的时候再隔水加热即可。
5、内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成紫薯泥、山药泥等。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五
1、听歌曲,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运用动作和声音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2、情景表演。
1、听歌,初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思。
老师:小朋友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觉呀?
2、重复听一遍,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这首歌说的是什么?
3、一边听歌一边观看情景表演,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让幼儿感受爷爷对小宝贝的爱。
4、运用动作和声音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六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1、了解中秋节习俗及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播放电视节目《海峡同乐》中有关中秋节的录相带,让幼儿懂得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和台湾小朋友都在欢度中秋节。
3、引导幼儿做月亮圆缺的记录卡。
4、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5、活动延伸: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七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1、不同造型月亮的图片(弯月、圆月)。
2、有关中秋赏月的1幅图画。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练习册。
1、孩子们昨天在家里有没有吃月饼呀!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昨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呀?(请几个孩子来回答)。
2、因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节,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真好吃。
1、教师:你们见过月亮吗?图画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小朋友回答)。
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幼儿回答: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醒小朋友仔细倾听)。
1、教师:儿歌里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变成圆圆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给幼儿提示及补充)。
2、儿歌里面说中秋到,月儿圆圆庆国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
3、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根据幼儿对儿歌的熟悉度,可重复几次。
4、幼儿集体念一遍儿歌。
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就像我们的小圆脸。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册上画一个你喜欢的月亮。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八
1.通过活动,让孩子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事老师共度假期的快乐。
3.了解节日的时间、由来和习俗,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美好感觉。
推出自带水果和月饼的.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心品尝。
一、介绍节日向孩子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让他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2.欣赏故事听“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知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女孩的衣服总是破旧不堪。
中秋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孩子们赏月、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机会。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好,活动前,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到幼儿园,晚上请家长在家陪孩子一起看美丽的月光。
中秋节的教案篇十九
一、活动引入(家长参与)。
1.教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我们今天的活动共有两块内容,首先我们邀请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网上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第二个活动是庆祝活动“欢度中秋”。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班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是“欢度中秋”,就孩子们收集到信息来看,大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说的,也有一些有关中秋的图片,内容不是很丰富。我们觉得网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信息库,所以邀请大家陪同我们的孩子一起到网上去看看各个地方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向亲戚朋友发送电子贺卡以示庆贺。让我们的孩子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乐趣。家长们可以用帮助孩子们打字、读资料的方法想孩子们介绍,也可以根据孩子们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二、“欢度中秋”资料搜索(以下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小朋友们,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今天的月亮最最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爸爸妈妈今天会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小朋友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都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到网上去查,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我们向亲戚、朋友送上中秋节的电子贺卡。三、资料展示教师利用液晶投影仪展示家长们搜索到的.资料。教师展示老师搜索到的资料。以下都有链接:中秋节的来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赏月风景123456中秋邮票123四、庆祝活动“欢度中秋”1。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唱一首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团团圆圆过中秋,品尝月饼和水果,欣赏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欣赏活动中活动中请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月饼带来。
1.猜谜: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完整讲述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请幼儿和家长讨论,由幼儿回答)。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
月饼的分类(点击课件)。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父母、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中秋节的教案篇二十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并对它的活动感兴趣。
2.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并愿意与同龄人分享你的发现。
3.通过参与中秋环境的营造,感受参与中秋庆典的乐趣。
活动难度:。
困难分析:。
初一上学期的孩子,刚刚摆脱小班弟弟妹妹的角色,对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知之甚少。
儿童的预期表现:。
1.活动开始前,孩子和家长应该共同收集与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如果孩子有经验,活动会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空阅览室。
活动流程:。
孩子们自由地讲述他们学到的关于中秋节的知识。
第二,老师讲“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是怎么飞向月球的?今天是星期几?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此后,后羿是如何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听故事的录音,读完整个故事。
活动反映:。
中秋节的起源是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故事活动。课后,我认为我们学到了很多社会领域的知识。总的来说,我感觉孩子对故事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比较接近目标的。
在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挂图和其他教具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中秋节,只是不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学习,很多孩子都认可了这个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但是,关于中秋节“嫦娥奔月”的.传说,孩子们还是不太了解。我让孩子们先欣赏一下,听听里面的人物,然后我指着挂图,第二次讲故事。最后,我第三次讲了这个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压力下,我结束了这堂课。总的来说,孩子对中秋节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对这个故事的内容了解不多,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讲两遍这个故事,向孩子提问,加深孩子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84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