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的主题和意义出发,突出作者想要传递的核心思想。小编整理的这些读后感范文中,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选择适合的方式。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一
星期五的晚上,我看了王二小放牛郎的电影,不禁深受感动。
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遭受到日本鬼子的进攻。王二小放牛羊时,他一不小心日本鬼子捉住了。敌人叫他带路,他为了不想让父老乡亲们遇难,他就把敌人带进了我们红军的埋伏圈。可想而知,当时的山上可有几百红军战士在山上等着日本鬼子的来临呢!王二小已经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里了,只见王二小刚准备跑到山岭上,敌人的子弹穿堂而过,射中王二小了,可是他还有劲。他拼命地向山上跑,可是有一个敌人用刺刀把他刺死了。红军要为王二小报仇,他们把日本鬼子都杀死了。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二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2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一位小英雄,学习他机智勇敢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关键】。
图文结合,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理解并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郎”。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渎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句子读通。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3.(出示)。
dimaifuguanmishunshuaisi。
敌人埋伏机关迷失顺从摔死。
zhanchouyangtiaotangou。
战士报仇传扬挑在枪尖贪玩山沟。
yinzhuaquanpingpangpian。
隐藏抓住埋伏圈乒乓受骗。
juntang。
八路军胸膛。
(1)自渎词语。
(2)你在字的音、形、义哪些方面要提醒大家?
字音:
“死”:读前鼻音。
“圈”:在这理读“tiao",你能用它的两个音分别组词吗?
字形:
“死”下面的右边是“”,不是“”。
“抓”:右边是:“爪”而不是“瓜”。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还有谁向刚才读书的同学挑战,能比他们读得更好。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朗读,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王二小的什么事?
2(出示挂图)王二小为了---,英勇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人们的.――――,换来了战斗的---,他是一位抗日小英雄。
3.生交流、讨论。
4.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通过熟字或熟部件来记忆生字。
2.指导书写。
“顺”:左边的“川”写得紧凑些,和右边的“页”宽窄相等。
“战”左右位置相等,“戈”写得略高些。
“扬”左窄右宽,右边的“”要一笔写成。
“伏、仇、埋”:左窄右宽。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一课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direnmaifujiguanmilu。
()()()()。
shuncongmishizhanshichuanyang。
()()()()。
二、填空。
“扬”:共()画,第四画是()。
“死”:共()画,第五画是()。
三.比一比,组词。
战()扬()伏()迷()。
站()杨()浮()谜()。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3.教育学生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复仇顺从迷失战士埋伏)。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1.教学第23节。
(1)(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
(2)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自读第3节。
(3)王二小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自渎第2节。
(4)你知道了什么?相机理解:“扫荡”、“潜伏”、“隐藏”。
(5)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学第4~5节。
(1)王二小把敌人带到了哪里?结果如何?指读第4~5节。
(2)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一下,王二小心理怎么想?敌人是怎样的狼狈?
(4)能从那些地方或那些词语看出敌人的凶残?
(5)(出示挂图)八路军战士在干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4~5节。
3.教学第一节。
(1)王二小牺牲后,他放养的牛儿还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第吃草,却再也看不见王二小了。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4.教学第6节。
(1)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二小了,他们的心情怎样?
(2)自渎第6节。
(3)你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4)带着怀念的感情齐读第6节。
5.齐读全文。
三..。
读完课文,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扩词。
机()()()顺()()()。
战()()()迷()()()。
二、写近义词。
潜伏()隐藏()顺从()复仇()。
二.多音字组词。
挑
三.把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能背诵课文。
2.会唱这首歌。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三
大家好,今天,我来讲爱国英雄——王二小放牛郎。抗日时期,王二小是当时的儿童团团员。
有一次,他在放牛,放了一会儿,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天早上,敌人又来向一条山沟扫荡,山沟里掩护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刻,敌人在山口迷了路,昏头昏脑的迷失了方向敌人看见正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抓住了二小让他带路。二小装着听话顺从地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我们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敌人就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的这麽惨。王二小牺牲以后,当地军民把它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后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翼日报》在第一时间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看,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王二小是一个小英雄,我们全国人民都为他骄傲、自豪。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四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
一、音乐激趣导入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
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
学生读文,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四、拓展延伸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五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歌唱二小放牛郎》使我非常感动,受益非浅。里面的主人公王二小他把日本鬼子引到了八路军团团包围的`地区,后来日本鬼子发觉王二小在骗他们,就把王二小给枪毙了。然后,八路军一拥而上,把日本鬼子消灭了。王二小这个小英雄也这样牺牲了。
在生活中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已经不多了,王二小不怕牺牲时的痛苦,而我就算跌了一跤,留了点儿血就让爸爸妈妈扶着回家。以后我一定要向王二小学习变得坚强,不怕疼痛。王二小他非常勇敢,不怕牺牲,不退缩。而我买了个吃的东西,买来才发现是过期食品,可我却没有勇气去退货。做题目时遇到不会的题,就想着回去问别人。从今以后我会变得勇敢,遇到困难绝不退缩,勇于解决困难。
王小二这种牺牲自我,不让更多人受害,舍已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全人类去学习,王二小和我们是同龄人,他敢于牺牲自己,保护人民群众,我们为什么不行呢?我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要为社会、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六
1、学会认识15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孩子树立起“英雄”的概念,激发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
诗歌主要写敌人的残忍、狠毒,和这样残忍、狠毒的敌人做斗争,二小能表面“顺从”的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死时表现出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谁能不为他的英勇献身的精神而感动呢?能在非常时刻表现出非常人的行为,做出使人叹服的正义壮举,这就是英雄。
在搜集资料中,被二小的故事感动。听着歌声,泪水不禁在眼圈中打转。如果当时换成我,我可能会畏缩,但是二小做到了无畏无惧,机智勇敢。我想,我要引导孩子和我一样地想,一样地体会,从故事中,从二小的身上,学到他为百姓,为人民的这种奉献牺牲精神,把这个故事,这种精神,深深的印在孩子心中。
分析课文,结合上次学习《歌声》的经验教训,我想,对于这样远离孩子生活经验的故事人物,从简单的诗歌中,不可能描写具体的情景,我应引发孩子想象当时的具体情景,结合课件,展现当时的情景,把孩子带进情境中,使学生与文,与故事中的二小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感受,更好的体会人物的精神境界。
引导学生感受小英雄,激发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
图文结合、自主学习、情境感悟
1、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你会唱这首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谁愿意到黑板来写课题?来,伸出我们的手,我们和他一起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2、谈预习的收获,检查读生词。
观看二小资料、小英雄的故事
1、师:今早晨读时大家朗读了这课的生字,现在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认字成果。来,你认识他,就响亮地喊他们的名字。
出示字词课件,学生齐读。男女生对读,读给同位听。
师:你想怎样把这些生字读给大家听?
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各种形式读生词。
师:熟字娃娃飞走了,变成生字娃娃,你还认识他们吗?生读生字。
有两个生字想考考大家,看你们认不认识它们,大家敢不敢?(点耍)这个字怎么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点课件)。(点挑)你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吗?(点课件)
2、师:昨天晚上,大家回家读了课文,喜欢读吗?请大家打开书本89页。读书要学会做记号,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就在这个词语下画条线。
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师巡视。
3、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就反复读哪一部分,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三角,仔细体会朗读。(学生自己体会,随学生交流点拨以下重点。)
1、第一二三自然段
(1) 什么事情危急?说明什么?
(2)读这一句想想怎样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好,谁来读?
敌人发现了他,让他带路,你想,二小心里会怎样想?会对敌人说什么?
(3)体会人物的思想活动,明了小英雄的勇敢机智。
看图片:二小真的顺从了吗?
那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十三岁的他害怕死吗?
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
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聪明?
2、学习四五六段,体会对敌人的仇恨,对烈士的悲愤。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鲜血染红蓝天。”
"含着微笑"中能体会出什么?(点课件)
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2)看一组黑色镜头,说自己的感想。
(3)"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读这一句,想想怎样读?先不要急着读,想,琢磨。怎样理解就怎样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生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读。
3、读第七自然段。
按照你的理解你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你看,我们边学边总结了这么些读书的好方法:第一,走到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感受;第二,想象着读;第三,反反复复地读,最后都能背下来了。
师:这就是学习方法。有了好的方法,你的学习能力就会很快地提高。
4、让我们再次重读这个故事,重温那悲壮惊险的一幕幕。(点课件全文配乐,生齐读。
我们一起来唱这首歌,来记住这位小英雄。播放歌曲
学习了王二小这篇课文,你想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去做?
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英雄册与同学交流。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七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1.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学生通过听唱,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
1.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资料,观看抗日战争影片.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随笔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了解了禁烟英雄林则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小英雄.有一首歌唱得就是这个12 岁的小英雄,想听这首歌吗 大家仔细听,听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磁带.)
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轻声吟唱.
听过这首歌的同学可以说出歌名,有的同学甚至可以简单的介绍王二小的故事.
利用歌曲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的生活年代,拉近了同学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学生读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在具体语境中辨别读音的能力.
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并能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师:这首歌歌唱了二小,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 大家认真读书,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歌词中歌唱的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理由.(如果在读文中发现了问题,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出标注.勾画相应语句,并从中感悟.
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大家学习得很认真,下面就把你的学习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并随机提出问题)学生汇报:
1.二小是个机智的孩子.
(1)学生要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老师可以放一段战争影片,也可以讲述相关知识,如后方机关是什么意思.
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具体说明情况危急的词句.
引导学生想象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说些什么 想些什么
(2)学生要重点抓住顺从这个词语来体会二小机智.(顺从是听从的意思,但这里的顺从是假装的,这正看出小英雄的机智. )
2.二小是个勇敢无畏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象当敌人知道上当后,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景.
这部分要做好朗读指导.(采用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结合)
学生重点从挑,摔和含着微笑词句中体会敌人的凶狠和二小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大家的品质.从含着微笑体会小英雄的勇敢无畏.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去感悟二小的机智.
训练孩子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能力.
学生通过想象更进一步体会二小的机智.
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太了解,播放影片或老师介绍一下当时背景资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十分有利于学生体会当时情况危急,衬托出二小的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生在读中体会,更加激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四,课外延伸 知识拓展
师:是呀,同学们已被二小的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二小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再读一读文章.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读.(可以自己单独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节读.)
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抗日战争中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还有许许多多,课下,请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读书,观看影视,访问等形式搜集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和资料,做好抗日小英雄手册与同学们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回归文本整体的读,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印象.
课外知识的延伸,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英雄,受到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通过运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也能初步掌握课外查找资料的方法.
制作小手册,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把意犹未尽的感情以及被着上感情的文化气息的心灵得以延续,产生的是一种文化熏陶后的惯性.深化主题.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八
我觉得故事里的王二小很勇敢,他被敌人捉住了,敌人叫他带路,可是王二小知道山沟里潜伏着后方机关,就把敌人领进了我们的埋伏圈,敌人知道自己被王二小骗了,就把他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
王二小为了几千个老乡,自己牺牲了,我要向王二小学习他的勇敢。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九
曲:劫夫。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
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王二小。
英勇地牺牲在山间。
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
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了蓝蓝的天。
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曲简介。
《歌唱二小放牛郎》。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涞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姓阎,因是村中的孩子王,所以称为王二小。据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军分区司令杨成武回忆,王二小与一军分区的一个连长关系很好,涞源县当时属一军分区。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因此脱离了危险,英勇牺牲的王二小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现在有翻唱歌手为温博演唱,是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在七七事变之际发布的一首励志歌曲。
这首歌曲是温博10岁时候,唱的第一首歌,为了纪念自己的初衷,特意在录制的.,同时,携歌曲庆祝建党95周年,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向革命烈士致敬,谨以此片献给为自己梦想拼搏的人歌曲由内蒙古青年编曲师杨强操刀,孙涛录音,由黑鸭子组合伴唱,顶级混录师周晓明混缩。希望用这首歌曲唤醒你我的初衷,也唤醒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同时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20xx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歌曲赏析。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李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首歌婉转悠扬,适合用笛子全按作2吹奏,速度要慢。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
――永宁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了解中国人民的奋勇抗战的献身精神,教育学生不忘国耻,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振兴中华。
2、了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2、主持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这首歌讲的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东北军放弃了有组织的抵抗,日军只用4个月零18天,就占领了东北全境,东北的父老乡亲四处流浪。从此,中华民族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中国人民爱祖国,爱家乡,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枪响,奋起了八年抗战。下面,我们请孔乐易同学讲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3、孔乐易:(王二小的故事)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到阜平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我们的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一挂瀑布从山崖上落下。六十年前这两旁的坡顶上就埋伏着我们的部队,监视着脚下山谷里的动静。二小带着鬼子走到了这里,四下里却出奇地安静,没有一点风吹草动,难道我们的人马没有发现?二小心中着急起来,眼看着鬼子全部进了山谷,再不打就来不及了!其实,他们一进山谷就被我们埋伏的人马发现了,而且一下子就明白了二小的用心。可是这样一来却让我们的部队左右为难了,一时不敢下手。这时候,二小向着两旁的山头高喊了起来……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当时王二小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4、主持人:抗日的英雄永垂不朽,抗日的事迹震撼山河。下面请听《歌唱二小放牛郎》(播放歌曲)。
三、班主任讲话: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非常成功。6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起点。在这历史的大决战中,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奇袭阳明堡机场、血战昆仑关、大战台儿庄……中华民族不可侮!同学们,我们要不忘国耻,缅怀抗日英雄,继承先烈的遗志,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叙事歌曲及其特点;并能完整歌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将力度、速度、情感的变化体现在乐曲的歌唱过程中,并能根据故事情节,实现音美的完美结合。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
情感目标:通过完善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将力度、速度的变化体现在乐曲中,将情感融于乐曲,全身心投入感受乐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将学生带入情境。
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愿意听吗?
2、结合图片,听录音,引导学生归纳叙事歌曲及其特点。
二、对比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弹奏两首对比曲:第一首哼唱以突出旋律;第二首突出节奏。
2、节奏练习:首先教师范打节奏,接着让学生根据节奏说故事。
三、强化重点,学唱歌曲,完善歌曲。
1、口琴吹奏旋律,要求学生猜一猜是哪一首歌曲。
2、出示歌曲题目。
3、结合歌词复习第一课时,巩固段落间力度、速度、情感的变化。
4、视唱乐谱:首先教师教唱学生,再由学生律动一遍。
5、完善歌曲:分领唱和齐唱带有表演性歌唱。
四、课堂拓展。
将情节画成连环画,让学生自己上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完善画面。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教育,是全课的一个升华。
教学反思:
课堂中学生对难点的突破不到位,他们的律动没能很好的体现出力度与速度的'变化。但是我能感受到学生尽力去做,只是由于他们的水平有限。我也不过与强求,但学生能从欣赏过程中感受出来事件的每一个环节,我已经倍感欣慰。从学生的表情上,我能感受到他们因歌曲而情感随此起伏,有的眼圈微红,说明他们是真正领悟了歌曲的内涵。所以说,一堂欣赏课学生能感悟到,就是成功的。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透过听唱、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王二小的事迹,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体会这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听唱、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了解二小的事迹,学习英雄的品质,体会这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抗日战争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你们今年几岁?
二、由题入手,获取信息:
1、认真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明白了什么?
2、想一想:那里的“歌唱”能够换成什么词?
3、启发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过渡:让我们带着疑问,一齐走进这动人的故事,去感受、去聆听。
三、听唱歌曲,铺垫情感:
2、说一说:你听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四、初读课文,再次感知:
1、我们的课文和歌词大致相同,略有变动。还想到语言文字里感受一下二小哥哥的英雄形象吗?让我们认真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分小节读。正音。
3、填空(课件示):
王二小为了————————————————————,把敌人————,而自己却——————。他是一位——————。
五、细读想象,感悟品质:
版块一:王二小的英雄形象:
1、假装顺从、自有主张。
(1)(播放课件)敌人到了山口却迷路,正好遇到了正在放牛的王二小。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会说些什么话呢?请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2)给短片配音(播放课件):
如果你就是在山口迷了路了敌人,你会怎样叫二小给你带路呢?(表演回答)。
聪明的二小,你怎样回答敌人呢?(指名表演回答)。
(3)小组朗读,体会当时的情景。
思考:此时的二留意里在想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4)小结:
敌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顺从”;但心里并不是真的要带他们找到我军后方机关和老百姓,而是另有目的,这就是——“假装”且“自有主张”(板书)。给“主张”换词。
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勇敢、机智)。
2、把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1)二小的主张是什么?指名读。(板书:领)。
(2)出示课件图片,辅助理解“埋伏圈”。
瞧,这就是这就是王二小带日军走进的山谷,当地叫做西北沟,两山一沟,十分险要。我们沿着清澈的溪水,顺着二小的足迹,向山谷深处走去。
在山谷的尽头,只有一个方向能够转弯。转过弯,眼前是一个小盆地,叫做“石湖旮瘩”。两侧立崖高达数十米,直上直下如同刀劈,“旮瘩”尽头亦为立壁,一道瀑布飞流而下,构成溪水流出。在军事上那里却是一个死地,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二小放牛郎正是舍生忘死,把鬼子带到这个绝地.这就是八路军设下的——“埋伏圈”
(3)从二小很明确地明白八路军叔叔的埋伏地点,能够推想:二小一边放牛,一边还在干什么呢?这同样说明二小的——(机智、勇敢)(引导读第一小节)(板书:一边…一边…)。
(3)点击课件图片(加以“枪声”音频)。
引读:四下里——————————————,敌人才明白————————。
此时,看到日本鬼子被八路军叔叔打得落花流水,二留意里会怎样想呢?
版块二:敌人的愚蠢、凶狠、残暴。
1、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迷失了方向。
愚蠢的敌人,到了山口还找不着路呢。指导读好。
(1)敌人为什么要进山呢?
联系第二小节学习:
读第二小节第一句,理解“扫荡”。(出示课件,引导生看,介绍。)。
(指导读好这一句:愤愤而读)。
(2)想象:如果敌人进山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从哪儿明白的?(第二小节第二句)。
出示课件,理解“潜伏”、“隐藏”、“后方机关”。
状况多紧急啊!这一句怎样读?
2、才明白受了骗。
一个“才”字,说明什么?
3、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课件点击,直观地看到:“挑”、“摔死”
气急败坏的鬼子连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二小就这样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老乡们的生命,壮烈牺牲了。指名读(板书:牺牲)。
日本鬼子不但将刺刀刺进了二小的胸膛,更把仇恨刺进了我们的心里。你们恨日本鬼子吗?此时的你真想干什么?点击“冲”字,那就跟着八路军叔叔一齐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漫山遍野响起了——(生接:八路军叔叔惊天动地的喊声)。
师引读:八路军战士——。
生接读:(愤怒地、振奋地)从山上冲下来,复仇的子弹将敌人胸膛射穿。
让我们再来为我们的小英雄复仇!读!
二小的牺牲让我们悲哀,敌人的残暴让我们憎恨!请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六、想象说话,升华情感:
出示二小牺牲图:我们胜利了,可我们的王二小却躺在冰冷的石头上含着微笑死去。我们的耳边又回响起那悲凄的歌声——课件播放动画,带歌曲、歌词。
站在二小的墓前,所有人心中都涌动着千言万语,想象大家会说些什么?(课件出示墓碑,拓展想象、填空,人物有:乡亲们、八路军、小伙伴)。
二小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想想二小生活的年代和经历,再看看我们自己,你想说些什么呢?(渗透思想教育)。
七、配乐渲染,朗读全文:
在音乐声中,教师渲染:“苍天在流泪,秋天吹遍了每个村庄,把这动人的故事到处传扬,每一个老乡都眼含热泪,歌唱二小放牛o。王二小的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我们大家。让我们再一次回顾这动人的故事。”生齐读全文。
八、拓展阅读,延伸课外。
(课件出示)在战争年代,还有许多像二小这样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们:有淘气可爱的嘎子,临危不惧的雨来,还有向住革命的潘东子,宁死不屈的刘胡兰,他们和敌人斗智斗勇。尽显了小英雄的本色。课后小朋友能够查找他们的故事,多读读,讲给周围的人听。
九、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二小哥哥以及英雄先烈的深深怀念与对和平生活的无限渴望,再次聆听这凄美动人的旋律,轻轻地哼唱。
附板书设计:
一边……一边……。
领-勇敢。
牺牲。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三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歌词。歌词颂扬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以我安排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抓住重点词,品读语句、段落,从而理解词句和课文,形成知识技能的积累。
2、通过观察、朗读、想象说话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反复朗读体会王二小机智勇敢、英勇献身的精神,初步感受英雄的内心世界,领会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具体情景,有感情地朗读,领会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英勇献身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在多种感官的活动过程中,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朗读体验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3、激趣诱导法;4、自主研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感情。
课堂开始,我用学生已非常熟悉的一些抗日小英雄的图片引入课堂,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然后,我利用孩子的喜欢听歌的心理,设计了听这首流传至今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并提出要求:在唱完之后要回答几个问题:1、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位小英雄?2、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唱完后的提问自然而然的导入了课题。
(二)品读课文,引导想象。
课文以精辟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王二小去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这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三)分角色表演,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时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比如:个别读,集体读,师生读,分组读等来产生互动。而当大家已经十分熟悉课文内容时,为了活跃课堂,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我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活动形式演绎二小为了保护大家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残忍的场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想象二小牺牲时的情景。
(四)拓展延伸,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大家自己却英勇献身的精神,让大家感觉到了,二小精神永远存在,同时也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激发的淋漓尽致。
(六)作业布置:
查找历史上还有哪些像二小这样的小英雄?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
【教学重难点、关键】 。
图文结合,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理解并背诵课文。 。
【教学时间】三课时。 。
【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的】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学会本课的生字。 。
3.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及磁带。 。
【教学过程 】 。
一、导入 。 。
1.(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同学们,这首歌描写的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郎”。 。
3.人们为什么要深情歌唱王二小呢? 。
二、初读。 。
1.借助拼音自渎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句子读通。 。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
3.(出示) 。
敌人 埋伏机关迷失顺从摔死 。
战士 报仇传扬挑在枪尖贪玩山沟 。
隐藏抓住埋伏圈乒乓受骗 。
jun tang 。
八路军 胸膛 。
(1)自渎词语。 。
(2)你在字的音、形、义哪些方面要提醒大家? 。
字音: 。
“死”:读前鼻音。 。
“圈”:在这理读“tiao",你能用它的两个音分别组词吗? 。
字形: 。
“死”下面的右边是“”,不是“”。 。
“抓”:右边是:“爪”而不是“瓜”。 。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
4.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
6.还有谁向刚才读书的同学挑战,能比他们读得更好。 。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
1.通过朗读,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王二小的什么事? 。
3.生交流、讨论。 。
4.齐读课文。 。
四.教学生字。 。
1.分析字形。 。
通过熟字或熟部件来记忆生字。 。
2.指导书写。 。
“顺”:左边的“川”写得紧凑些,和右边的“页”宽窄相等。 。
“战”左右位置相等,“戈”写得略高些。 。
“扬”左窄右宽,右边的“”要一笔写成。 。
“伏、仇、埋”:左窄右宽。 。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
第一课作业 设计 。
一.看拼音写词。 。
二、填空。 。
“扬”:共( )画,第四画是( )。 。
“死”:共( )画,第五画是( )。 。
三.比一比,组词。 。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第二课时 。
【教学目的】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图文结合,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
3.教育学生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
【教具准备】 。
教学挂图。 。
【教学过程 】 。
一.复习。 。
1.抽读生字卡片。 。
2.听写词语。(复仇 顺从 迷失 战士 埋伏) 。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二.新授。 。
1.教学第23节。 。
(1)(出`示图)图上画了什么? 。
(2)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自读第3节。 。
(3)王二小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自渎第2节。 。
(4)你知道了什么?相机理解:“扫荡”、“潜伏”、“隐藏”。 。
(5)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
2.教学第4~5节。 。
(1) 王二小把敌人带到了哪里?结果如何?指读第4~5节。 。
(2) 你读懂了什么? 。
(3) 想象一下,王二小心理怎么想?敌人是怎样的狼狈? 。
(4) 能从那些地方或那些词语看出敌人的凶残? 。
(5) (出示挂图)八路军战士在干什么? 。
(6) 有感情地朗读第4~5节。 。
3.教学第一节。 。
(2) 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
4.教学第6节。 。
(1) 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二小了,他们的心情怎样? 。
(2) 自渎第6节 。
(3) 你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
(4) 带着怀念的感情齐读第6节。 。
5.齐读全文。 。
三.总结。 。
读完课文,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
第二课时作业 设计 。
一. 扩词 。
二、写近义词。 。
二. 多音字组词。 。
挑 。
三. 把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
第三课时 。
【教学目的】 。
1. 能背诵课文。 。
2. 会唱这首歌。 。
【教具准备】 。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录音机。 。
【教学过程 】 。
一. 复习。 。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抗日小英雄 王二小。 。
2.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王二小。 。
3. 齐读课文。 。
二. 指导背诵。 。
1. 边看图边想故事情节边把课文背下来。自背。 。
2. 老师引背:老师背每节诗的第一句,生接着背。 。
3. 同座位互背,指名背。 。
1. 放录音磁带。 。
2. 生轻轻地跟唱。 。
第三课时作业 设计 。
一. 照样子改写句子。 。
例:王二小把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
王二小将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
1. 我把苹果洗给别人吃。 。
2. 妈妈把饭烧好了。 。
二. 按课文内容填空。 。
还隐藏着( )。 。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歌曲。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意识。增强对抗日战争的一些感性认识,正确认为历史。
教学重、难点:
1、易错字较多,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从主体部分的侧面描写中,感悟王二小英勇献身的正义壮举;歌颂他的英雄精神。
教法、学法设计:
板书课题之后即可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让哀婉动人的歌声拨动学生的心弦,先作感情的铺垫,而后自由朗读课文,便有了整体感知时代氛围和英雄行为的基础。在此前提下指名朗读第一节,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放牛的王二小哪儿去了?”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配合课文组织看vcd,看电影或讲故事。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认本课15个字,学写10个字,其中让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认本课15个字,学写10个字,其中让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的山区。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解放区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都躲在山沟里。他们抓住了一个放牛的孩子叫他带路,勇敢的放牛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在山口设下的埋伏圈,而自己却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死时脸上还含着微笑。那一年,这个放牛郎才只有十三岁。他的故事流传至今。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去认识这位真正的英雄吧!(播放歌曲)。
二、新课。
(一)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同桌合作读书,会读的给不会读的当“小老师”。
3、自检识字情况。
(二)识字。
2、小组合作识字。
3、游戏识字。开火车读字。给字扩词,比比哪个同学说得多。
4、交流识记方法。
(三)写字。
1、示词语,讨论加点字应注意什么。
玩耍、危急、含着、染红。
2、示范书写。观察摹仿。
3、独立书写。自检互评。
4、同桌听写,巩固记忆。
(四)交流。
1、分组读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想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所得。
3、再读课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怎么想、怎样做?
4、结合插图,引发学生想象当时具体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肯定的是,王二小知道自己反抗敌人横竖是要死的。所以表面“顺从”地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死时脸上含着微笑。在危急中,他表现了勇气和智慧,做出了使人叹服的正义壮举,这就是英雄。
(五)诵读。
1、读第二、三段时,理解危急在课文中的含义:敌人扫荡、快要到山口了,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通过语速的变化体会情况的紧急。
2、读诗歌的结尾,体会人们悲愤的心情。联想到自己对有关抗日战争的认识,激发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
3、配乐朗诵。
这个感人的故事被编成歌曲,半个世纪来广为传唱,二小没有牺牲,他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人们去奋斗,他是真的英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小英雄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初步理解什么是英雄;
2、启发学生想象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语言动作,牺牲时的场面。
教学重点:
1、理解英雄的含义;
2、想象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场面。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二、请同学们说一说;
三、谁想读读这篇课文(指名七个学生);
四、读了课文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组交流解决)。
五、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六、可随机出示以下句子:
1、放牛的不知哪儿去了 2、就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3、二小顺从的走在前面 4、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5、英勇地牺牲在山间6、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里边。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领悟二小的勇气、智慧和他英勇献身的精神。
七、重点学习第三、四、五节。
1、边读边想象二小的动作,他与敌人的对话,他心里的想法;
2、分组交流;
3、指名生汇报。
八、再读课文,问:你认为哪个小节让你很受感动?可以当堂背诵。
九、齐读课文。
会背诵的部分可以站起来为大家背诵。问:读到这里,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
十、师小结。
十一、作业:
2、积累介绍二小的图片或资料。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六
1.自立熟悉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体味课文内容,进修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仇敌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熟悉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
2.准确、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进修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仇敌作斗争的精神。
重难点打破法:朗读法谈判法。
能力操练点:操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渗入点:进修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仇敌作斗争的精神。
拓展:表演课本剧。
课时放置:两课时。
教学预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经由过程查资料或就教他人,你体味哪些小英雄?有良多小英雄都智慧机智,英勇无畏,为了祖国和人平易近的益处,不怕危险,不怕牺牲,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贵重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熟悉一位抗日战争时代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就叫:王二小。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窗们自读儿歌,把生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体例进修。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仗车读。
3注重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勘误,师巡视。
五功课。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课文首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课进修。
1知道什么是“扫荡”吗?
2“求助紧急”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语?为什么说这是十分求助紧急的时辰?请巨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5小结:二小为了不引起仇敌的思疑,不动声色地走在前面,把仇敌带进了我们的匿伏圈,这需要多年夜的勇气和智慧呀!在二小把仇敌带到匿伏圈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预备,为了祖国和人平易近的益处,他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英雄的行为。
6指导朗读。
8配乐朗读全文。
9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呢?
三学唱歌曲。
四功课:
1有激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有激情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阅读其他小英雄的故事,然后讲给同窗听。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七
一、歌曲导入,介绍背景。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2. 学生自读,巩固字词,了解故事内容。
三、观察插图,学习生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人物特点老师没做任何介绍,只是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感受,去了解。这一环节,学生非常活跃,学得很主动,很愉快,学生把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个性化感受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达,通过交流、合作,大家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
歌唱二小放牛郎读后感篇十八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与生字组成的词语。
德育目标: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组织观看关于抗日的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歌曲导入(课前音乐)。
1、今天,我们又要上新课了,先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歌名是什么?——板书歌名。
歌里在唱什么?(学生通过预习,估计能说个大概,况且有生会唱的;如说不太出可直接引入读书)。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说说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做到五不: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破词破句。
自读,师巡回检查。
2、开火车集体检查读词语(有拼音)。
3、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扫清阅读障碍。
(1)敌人。
让生说说对日本鬼子的了解,补充介绍。
相机理解“扫荡”(可出示相关画面,感受日军的残酷)。
相机介绍课文背景知识(抗日、儿童团放哨等)。
(3)、后方机关。
(4)、埋伏圈。
4、指名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集体评议。
5、集体朗读,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如何机智地把敌人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地读。
二、识字、写字。
1、读生字(去拼音)。
火车横开检查读。
2、给生字找朋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集体交流。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顺”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小英雄故事。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示表内生字,学生领读。
示表外生字,开火车读。
2、看来英雄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瞧我们小朋友学得多好呀!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读这篇课文,来细细地瞻仰这位小英雄的光辉形象吧!
二、细读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想:哪几段在写二小跟敌人斗争和英勇牺牲的经过?
2、指四名同学分别读,想:感觉二小怎样?板书:英勇机智。
从哪里感觉到二小的机智、英勇?圈划出有关词句。
3、交流。
(1)敌人抓住了二小叫他带路,他假装顺从自有主张。
哪几个词语最能反映?
板书:假装顺从。
“顺从”是什么意思?假装顺从呢?
(2)这里指二小假装听谁的什么话?
你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句。
师:敌人是怎样对二小说的呢?
(3)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想象敌人会怎样对二小说?(威胁和诱骗)。
二小是怎样想的?
(这儿要引出第二段的学习,学生说不到二小想“如果他们进去的话,后方机关和老百姓会遭殃的,我——”,教师可点拨“二小他还会想什么?如果鬼子进山,会出现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引到第二段的学习;如果说到,就问:“你从哪里知道当时形式这么严峻的?”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4)学习第二段。
指读,想:有什么感受?
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感受。
a扫荡:敌人会做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b潜伏、隐藏:释义后比较不同。
问:如果被敌人发现会怎样?感受情势危急。
分别指导读句。连读整段。
(5)面临着如此危急的情势,面对着威逼着叫他带路的敌人,二小他心里怎样想呢?
师小结:他是假装顺从,心中可是“自有主张”啊!板贴“自有主张”
他今天可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些残害过我们无数同胞的坏蛋的!
指导读好词语。
再指导读第三段。
3、细读第四段。
引:王二小带路走在前面——]。
(1)这里告诉我们什么?
(2)想象:二小带路时是怎样的神情?启:是很害怕的样子吗?
指名表演。
指导读句。“怎样把二小这种从容不迫的样子读出来呢?”
(4)埋伏圈里的八路军看到敌人过来了,他们——。
敌人才知道——。
想:他们会有怎样的狼狈样?
指导读。
指导连读段。
5、学习第五段。
过渡:这群凶残的敌人是怎样对待我们的二小的呢?
(1)指名读句,让生说说感受。
指导读。
引读:八路军战士从山上冲下来,复仇的子弹将敌人的胸膛射穿。
这时心中感觉怎样?为什么?
指导读(个别读,男女赛读,齐读)。
齐读段。
过渡:敌人消灭了,我们的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得到了安全。这一切,归功于谁?
同桌讨论,交流。
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呢?
6、学习第6段。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引导理解“传扬、眼含热泪、歌唱”
到处传扬(理解意思后问:“传扬的什么事?”)(人人都被二小的故事感动着)。
眼含热泪(他们心里是多么地——?)。
歌唱(他们对二小是多么感激和怀念呀?)。
指导读:如何读出人们的这种心情呢?(配乐)。
齐读。
7、细读第一段。
指名读,说说这一段在写什么?指名说。
放牛的孩子去哪里了?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可往日那聪明活泼的放牛娃却永远地长眠在地下了。示图。
这是课文的开头,一开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齐读(配乐)。
后面几段是回忆二小牺牲的过程,这是一种倒过来的写法,我们以后还会碰到的。
老师这儿有这个故事的视频录象,我们来欣赏一下好吗?
看完问:“王二小真是什么样的王二小?”
最后,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我们用我们动情的读书声来歌唱我们的小英雄王二小吧!(配乐)。
太感人了,下节课,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我们对小英雄深深的怀念吧!
四、指导背诵。
这么动人的故事,想不想马上记在脑子里?
1、请你先挑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等会背给大家听。
2、指名背诵。
4、指名背,齐背(配乐)。
五、延伸。
师:除了课文里的小英雄王二小,你们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歌曲中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5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