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自己所做工作和所取得成绩的一种自我检视和评估。完美的总结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概括。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一
生态型园林景观在设计时,线条、色彩、比例及质地等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统一感,这样才能既和谐统一,又生动活泼。如果赋予太多的变化,整体将变得杂乱无章,太过复杂,则失去了美感;但太平淡,没有任何变化又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力求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3]。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生态型园林景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展现艺术与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时,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整体把握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根据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同时,要预见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和动态变化,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之中,“收四时之烂漫”,丰富景观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4]。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设计。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打造出被当地群众喜爱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非盲目追求奢侈豪华,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代价,应当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好的效果,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二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3坚持文化特色原则。小城镇广场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自己的景观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强调城镇个性,应以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构思中,主要利用小城镇地域文化背景来创建空间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是某一自然特征、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节日、图腾、服饰、植物、传说以及当地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名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区别于其他地区,避免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活力的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园林绿化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且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种植绿化不仅可以稳定城市绿化生态系统,还可以使城市更具有生气、具有文化艺术感。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之间的竞争的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在生态系统中,各个植物之间会由于因地制宜的因素自动配置在同一个生活环境,形成一个新的群落,渐渐地会通过长时间的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同一地方的土地空间、阳光、空气,最后逐渐地形成稳定的群落。经过多年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经验得知,植物的合理配置对园林绿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普通的农田防护效果、果园配置以及花圃的设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园林设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能展现出其的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它们的艺术感的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四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五
1.1生态性原则。
1.1.1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使用乡土原生树种,并选择生长比较茂盛的植物。对于工业厂房等,要尽量避免种植一些贵重、娇气的植物,应当多种植广玉兰、夹竹桃等,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能够起到净化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害气体的作用。1.1.2植物的生态影响。园林植物配置时,不可以因为美观,而随意采用外国种类的植物,这样有可能造成其他生物的入侵,从而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同时由于我国的土地非常广阔,并且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差异比较大,不适宜所有的植物生长,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植物,例如:茶花、杜鹃等植物比较适合酸性土壤,但是不适合北方的盐碱地地区。
1.2经济性原则。
在对绿地或企业绿地进行管理时,可以在城市绿化中种植果树,但是有一部分公共绿地的可行性比较低,所以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以节水型绿化为主要的建设目标,例如:多使用一些耐旱节水的草坪和地被植物:沙地柏。
1.3艺术性原则。
在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不是将各种类型的植物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特征和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配置,并且还要从审美的角度上,进行艺术配置。同时,植物配置时,还要严格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将植物自身的特征与审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样就能体现出植物的艺术色彩、芳香等,从而就能够大大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六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七
2刘赟,王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1)。
3何建顺,宋希强.新加坡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5(19)。
4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12)。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八
1.1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三、小结。
总的来讲,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一方面是要考虑美学和功能,同时还要兼顾到个性,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追求的是“小中见大,小有作为”的自足自乐之道,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庭院设计的效果,满足居住着的现实需求。目前庭院景观的布局以及植物的选择,包括色彩的搭配都要进行合理的考虑,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空间。本文主要结合实践,探讨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了小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其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庭院景观设计的效果。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九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占有主导地位,植物的不同搭配能够体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植物搭配中,色彩的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四季的变化再结合当地的气候,设计出独特的植物色彩美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本文就园林景观中植物色彩的常用形式和园林设计中植物的搭配原则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为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提供有利的参考。
在园林景观中,植物的色彩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橙色、绿色、红色、紫色、黄色、白色等等,色彩的不同搭配,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在心理学上讲色彩的不同会给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情感”。1)橙色。橙色代表着欢快、活泼、华丽、健康和快乐,属于暖色系的一种,给人温暖又幸福的感觉,看到橙色就会使人联想到金秋和硕果。这是一种充满着幸福的颜色。代表着橙色系的植物有很多,例如孔雀草、旱金莲、金盏菊、菊花、万寿菊等等。橙色与其他颜色搭配还能够体现出不一样的效果,比如橙色和黑色、橙色和白色,给人一种沉着、稳重又有一点含蓄的感觉;橙色和绿色、橙色和蓝色,给人一种欢快、明亮的感觉;橙色和黄色,给人一种舒适的过渡的感觉。2)绿色。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平、健康、放松、安静和青春。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看到绿色就会给人一种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感觉。这是一种充满朝气的颜色[1]。绿色有很多种,包括:灰绿、墨绿、草绿、嫩绿、深绿、黄绿等等,将几种绿色搭配在一起更能体现一种强烈的层次感。3)红色。红色代表着热情、吉祥、喜悦。看到红色就会给人一种艳丽、芬芳的感觉。在万绿丛中有那么一点点红,更是有引人注目的效果。代表着红色的植物有很多,例如月季、凤凰木、美人蕉、玫瑰、红花夹竹桃、红花紫荆、木棉、杜鹃等等,植物类的还有红色的枫叶[2]。4)紫色。紫色代表着高贵、典雅、庄重。看到明亮的紫色就会使人感到美好和兴奋。紫色不同于其他颜色,不能同明亮、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但是紫色特别适合搭配白色。紫色和白色搭配在一起能够呈现出一种十分优美、柔和的感觉,白色加入的越多,紫色越是显现出多层次的淡紫色,这些淡紫色的景观就会显得柔美、动人[3]。代表着紫色系的植物有很多,例如薰衣草、紫罗兰、紫藤、石竹、紫荆、美女樱等等,植物类的还有紫色观叶植物紫绢觅。5)黄色。黄色代表着富贵、希望、吉祥、智慧、财富和权力。看到黄色就会使人感觉到光明、辉煌、灿烂的感觉。黄色可以和很多颜色相搭配,比如说黄色和绿色,给人一种年轻、朝气、有活力的感觉;黄色和蓝色,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淡黄色和深黄色,给人一种高贵、富有、典雅的感觉。代表着黄色系的植物有很多,观花植物有连翘、黄花夹竹桃、菊花、迎春、黄花美人蕉、金鱼草等等,叶片具有黄色斑纹的植物有变叶木等,黄色干皮植物有黄金间碧玉竹等。6)白色。白色代表着干净、纯洁、纯粹、明亮、清晰、坦率和朴素。看到白色就会使人感觉到肃静、纯洁、没有瑕疵的感觉。白色是百搭色,可以和任何一个颜色相结合,比如白色和黄色、白色和绿色、白色和紫色等等,特别是两种颜色不协调时,加入一点白色的元素在里面,就能够改善色彩,使色彩看上去更加协调。白色系的植物有很多,例如:刺槐、白玉兰、茉莉、白花夹竹桃等等,植物类的还有还有白色柠檬按、白千层等等。
大部分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但不同的叶片绿色深浅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浅绿、灰绿、蓝绿和深绿等,多种绿色的搭配组合具有视觉趣味性。也有一些植物的叶色并不是绿色,这给植物配置添加了无限的变化,加强了生动感。当人们看到这种违反常规的叶色时,就会产生新鲜刺激感,加强了游览的兴趣[4]。有些植物会在春季和秋季显现独特的颜色,如臭椿春季新发叶为浅紫红色,黄葛树的新发叶为带有透明质感的嫩绿色,黄栌、枫树类、悬铃木、南天竹在秋季会形成绚丽的秋色。这样的橙色、黄色、红色或紫红色使入觉得温暖、开放、有活力、亲和力强、珍贵。
花色是景观中最让人心动的部分,许多植物因花而傲。玫瑰、杜鹃、牡丹、玉兰、芍药、山茶、菊花都因其花朵的观赏性而成为世界名花。花卉的颜色繁多,几乎涵盖各种颜色,包括各种冷暖色调。如友善的橙色(孔雀草)、温和的赤红色(鸡冠花)、热情的黄橙色(蛇目菊)、自由的绿松石色(翠菊)、清爽的`蓝色(矢车菊)、奔放的红色(大丽花)等。
2.3果色、枝色、干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果实的观赏一般是在秋季,结合果实和花卉的颜色,可以实现四季中色彩的过渡,增加景观的可观赏性[5]。如冬青属具有亮红色的果实,芸香科具有大的黄色果实,银杏具有白果、紫珠的紫色果实,构骨的紫黑色果实都具有观赏性。有些植物的枝干冬季亮丽夺目,能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白桦树的白色树干、白皮松和悬铃木的斑驳树干、梧桐的青色枝干、山茱萸的亮黄色枝条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冬季,这些植物的枝桠耸立,有强劲的美感。
3.1符合异同整合原则。植物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之间在色相、明度以及彩度等方面应注意相异性、秩序性、联系性和主从性等艺术原则。3.2景观设计要有主题任何景观设计都是围绕一定的中心主题展开,色彩的应用或突出主题抑或衬托主景。3.3色彩要有感情不同的色彩带有不同的感情成分,而不同的主题表达亦要求与其相配的色彩,调和出或热闹、或宁静、或温暖祥和、或甜美温馨、或野趣,或田园风光等氛围。
4结束语。
在掌握园林植物色彩协调应用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以运用。在发展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彩色植物,创造色彩斑斓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3]张剑.色彩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4):77.
[5]范淼.色彩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23):323.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
水体岸边常设有规则式驳岸或自然式的'驳岸。规则式驳岸较生硬,设计时应选用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迎春花、地锦等,用它们细长下垂的枝条遮挡石驳岸的丑陋部分,使其成为生动活泼的对景。自然的驳岸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可种植垂柳或竹丛等园林植物,那些倾向水面的枝干形成一幅幅自然画面,丰富了水面景观层次。在自然水体岸边不宜设计成片密林,避免等距离种植、修剪树木,以免阻挡人们观景视线。树丛间应留出透景线,引导游客自然步向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及水体对岸的景观。同时,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鸢尾、黄菖蒲、地锦等来进行局部遮挡,以增加活泼气氛。在水体岸边结合地形变化,设计具有高低起伏、疏密相问、弯曲自然的岸边园林植物景观,与水体中成片的水生植物、水面花坛、碧草、绿叶协调一致。在水体岸边采用落羽松、水松、柳树、池杉、水杉、水曲柳、桑树、小叶榕树等耐水湿树木,既可丰富水面景观层次,又创造了休闲遮阳的空间,也是游人划船等水上活动的优雅背景。它们的枝条探向水面,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形成统一协调的景观构图。水体岸边的植物景观设计还应掌握季相变化,例如早春配植落羽松,它的嫩绿色枝叶像一片绿色屏障,又如红花十姐妹、杜鹃、菖蒲、含笑等,有的呈红棕色,有的呈嫩绿、黄绿等,丰富水中春季色彩,形成倒影清晰,活泼醒目的景观;夏季配植合欢、枫香、荷花等;秋季配植桂花、红枫、鸡爪槭、芦花等耐水湿植物,可增添红、黄、紫等色彩;冬季配植黑松、马尾松、湿地松等,具有四季常青的景色。
利用荷花、睡莲等浮叶水生植物进行水面植物景观设计,为保证水面植物景观有疏有密,又不影响岸边其他景物倒影的观赏,水面植物景观不宜做满池和环水体一周的设计,一般保证1/3~1/2水面即可,常采用水面绿岛和水面花坛的形式进行设计。
2.2.1水面绿岛在水体中设置种植台、池或缸,种植池高度要低于水面,深度根据植物种类而定,如荷花叶柄较长,其种植池以低于水面60~120厘米为宜;睡莲的叶柄较短,其种植池可低于水面30~60厘米。如用种植缸、盆,则可机动灵活地在水中移动,创造一定画面的水面绿岛,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2.2.2水面花坛在水面上设计可调控的彩色漂浮外框,其中放入漂浮类植物,如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等,开花季节可创造水上花坛,各种花挺立水面,犹如一幅优美的水面图案画。利用满江红、浮萍、槐叶萍等繁殖快、全株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特点,景观设计可不受水深影响。为净化有污染的水体,可在水面配置抗污染能力强的凤眼莲、水浮莲及浮萍等,布满水面,隔臭防污,使水面形成一片绿毯或花池。
阴生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可选用蕨类、附生兰科植物、万年青等阴生湿生植物。因为它们叶片中的机械组织及根系不发达,蒸腾作用也弱,容易保持水分,所以可用于光照弱、空气湿度大的树林下做景观设计,也可用作室内景观设计或作为室内盆栽植物。阳生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可选用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它们生活在阳光充足、土壤水分饱和的沼泽地区,能适应阳光直接照射的湿地环境。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一
由于地区存在差异,环境、水文等基础特性也不尽相同,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问题,充分了解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并结合当地文化风俗特点,来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园林。在设计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园林中原有植物;其二,选择植物的时候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适应力强成活率较高的当地植物,当然,种类的选择是以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后的结果为标准[3]。如此才能突出地方特色性。
2.2空间的合理搭配。
通常在园林设计中空间的区分多是运用植物来实现。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要充分利用当前有的植物资源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品种进行引进。通过对本地区的植物物种群落特性的学习与规律的了解,进行山林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以客观环境作为凭证,进行合理的改进。
2.3植物的叶子和颜色结合。
大多数情况下有两种植物多运用于园林种植中,一是观叶植物,二是观花植物。观花植物多具备不同的色彩性,在不同的时节给城市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虽然部分观花植物不具备随着季节变化改变色彩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与多彩的观叶植物的相互结合,进行不通类型的搭配,也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展现观赏效果,并且观叶植物大多观赏期长,对人们的观赏期还可以有延长的作用[4]。
2.4植物之间的层次结合。
虽然大部分的植物的叶子和花色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高度上也会有一些差距。很多城市做设计时,会融合多种植物的花色、高度进行搭配,可以给人比较立体的视觉感受。并且还可以凸显色彩层次特性。在进行景观植物搭配时,通过不同植物的自由搭配,就可以通过时节的变换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展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2.5植物季相变化。
设计师在进行植物搭配的时候,要杜绝单调和雷同,营造一种繁花似锦、花团紧凑视觉效果。不同季节的景观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季的变化。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植物配置,每个季节都要有应季的观叶植物或观花植物可以达到观赏效果,整个园林效果可以包含各个季节,营造一种全方面的景观体验。
2.6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对于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心理压力的释放,植物景观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区域设计,会有不同的效果实现。比如在公园中,其设计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场地,舒适、优雅是园内的植物配置原则。结合艺术需求来进行植物配置是建设特色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特色园林可以更好的展示本地文化和城市风貌。
2.7突出植物造景的意境。
动态性、活力性等元素设计师是在进行设计中需要突出植物的部分。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对于设计来说是其基本准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将自然与园林完美结合的设计。
3结束语。
时代创新能力是当代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艺术创新能力,在以植物配置原则为基础要求下进行植物造景质量的提升,将园林美学最大化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对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2]陈其夫,白静.简述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工程技术(引文版),(2):227.
[4]《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j].中国园林,(6):81.
作者:杨彩华单位:福建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二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是城市中重要的“碳汇”之一。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涉及到其直接的低碳效应和间接的低碳效应。园林植物景观的直接低碳效应地发挥与植物种类选择、立地环境、配置方式、养护水平以及面积规模等有关。通过分析园林植物低碳效应,阐述了基于低碳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关键措施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低碳;园林植物景观;关键技术;实施途径。
同一种园林植物由于其立地条件和养护水平等不同,其植物整体绿量完全不同,故其固碳释氧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植物单体种植和群体种植形式的固碳释氧量也存在不同。另外,植物景观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降低建筑等对能源的消耗,这种间接效应可能比直接效应大[1]。1.1低碳园林植物景观的直接效益城市绿地中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碳释氧,调节和改善城区碳氧平衡,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效益。有研究显示,北京建成区绿地全年吸收二氧化碳为424万t,释放氧气为295万t;平均1hm2绿地日平均吸收二氧化碳1.767t,释放氧气1.23t[2]。1.2低碳园林植物景观的间接效益植物不仅自身具有对水分和阳光吸收和蒸腾散热的降温作用,还具有绿量和植物群落间层次关系,可有效覆盖地面,改变热辐射反射率,形成城市生态系统内热能动态收支平衡,调节城市温度湿度,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发挥了重要的间接低碳效益。
“减源增汇”的关键措施。
2.1适地适树的原则。
乡土植物是依托一定地域的气候条件等成长繁殖的一种植物。乡土植物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因植物运输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碳排放,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的生长而适应了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立地条件的生长,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为园林植物绿量的增加提供基本保障,因而对低碳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2.2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
生长健康、健壮是保持植物最大绿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园林植物发挥固碳释氧功能的重要途径。园林植物景观在种植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根据其适应环境的阴阳喜好、土壤的酸碱特性、耐旱或喜湿等生态习性来设计植物的种植条件,保证园林植物达到最好的生长状态。如我国广泛种植的优秀园林树种香樟,其多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适于生长在砂壤土中。因此香樟种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和透水性。
2.3植物的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绿地面积相对有限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绿化复层种植结构,是增加园林绿地“碳汇”能力的关键。复层式园林植物种植形式不仅丰富了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形式,增加了园林植物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单位空间内植物的叶面积,增加植物绿量,增加了区域内植物固碳释氧量。研究表明:在植物胸径、树高等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植物群落层次的增加,固碳效益明显增高[3]。
2.4重视城市建筑的立体绿化。
在城市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美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和面积,增加区域园林植物绿量。同时,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立体绿化还可以起到给建筑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因使用空调增加的碳排放。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绿化屋顶夏季室温平均比未使用屋顶绿化的室内温度低1.3~1.9℃;冬季室温比未应用的高1.0~1.1℃,从而可相对减少使用空调,降低碳排放。
2.5低成本的植物养护。
植物作为园林中最重要的材料,因其具有生命特征而需要较多的养护投入,比如浇水、施肥等日常性的工作,修剪、病虫害防护与气候灾害预防等季节性的工作,移栽与补植等偶发性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比如人工式的植物景观经常需要人工修剪和造型,其植物景观光合作用效率低,固碳效应差;同时,在高强度的养护中,往往产生较大的碳排放。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三
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严格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惯、生长特点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栽培和美化。同时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这样今后也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护,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因为运输、迁移等导致成活率比较低的问题。同时要选择适合的土地进行植物的种植,促使植物能够尽快的适应生长环境,也能够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起到美化的效果。
2.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在园林景观绿化时,植物的多样化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主要是因为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有自身的形态和习性,这样就造成园林景观具有立体、多层次等特征,从而就创建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同时由于园林中的植物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可吸引鸟和昆虫等,使得其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促使生态环境更好合理和有秩序。
2.3要注重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乡土植物就是当地产出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由于常年生长在当地,其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相适应,就比外地来的植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增强了植物的整体能力,还增强了植物的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
2.4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理的植物。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高峰期都是春天和夏天,并且在秋天很多植物都会出现凋谢和枯萎的情况,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又没有季节的划分,所以,要想有效地满足城市秋天和冬天的绿化,作为园林绿化部门,在进行植物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例如:在气温比较低的冬天,一定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之间的搭配比例,从而就能够促进植物全年都能够发挥高效的生态效益。
2.5注意层次。
园林景观拼花时,一定要注重花草树木的层次、也要注重色彩之间的搭配,倘若能够搭配好花草树木的层次和色彩,就会让人们出现眼前一亮的景象。同时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不相同植物的叶色和花色也要注重搭配,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层次感觉。
3结语。
在园林景观中,绿化的效果对建筑居住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绿化的重点又是植物的配置上,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在适合的地方种树,并且还要注重远近结合和季节变化等,与此同时植物的配置要与自然、社会科学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邹志荣.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6)。
2马莉娜,何伟强.点睛之笔———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3(20)。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四
株高(cm)。
花色。
种植株间距(cm)。
美人蕉。
150。
红色、黄色。
80。
蜀葵。
180。
粉色。
30。
拂子茅。
观叶。
一平50株。
玉带草。
120。
不开花。
观叶。
10*15。
波斯菊。
红紫色。
美国薄荷。
7
紫红色。
50。
紫松果菊。
紫色。
40。
紫菀。
紫色。
30。
千叶蓍。
白色。
荷兰菊。
10。
玫红色。
40。
火炬花。
橘红色。
30*40。
蛇鞭菊。
红紫色。
一平6-9株。
丛生福禄考。
紫色。
委陵菜。
黄色。
金鸡菊。
黄色。
矮滨菊。
白色。
鸢尾。
蓝紫色。
重瓣向日葵。
黄色。
60。
落新妇。
红色。
蓝花鼠尾草。
蓝色。
桔梗。
紫色。
天人菊。
橘黄色。
红花天人菊。
红色。
半枝莲。
红色。
27。
佛甲草。
黄色。
5
千屈菜。
100。
红色、粉色。
30。
宿根亚麻。
蓝紫色。
预算。
名称。
颜色。
数量。
单价。
总计。
蜀葵。
粉色。
30。
须芒草。
观叶。
25。
5
125。
玉带草。
观叶。
10。
1.5。
15。
高山紫菀。
淡蓝色。
36。
2
72。
松果菊。
紫色。
25。
1.5。
37.5。
千屈菜。
紫红。
20。
1.5。
30。
荷兰菊。
粉色。
66。
1.5。
99。
美国薄荷。
红色。
10。
2.5。
25。
落新妇。
红色。
25。
2.5。
37.5。
千叶蓍。
黄色。
10。
1.5。
15。
金鸡菊。
黄色。
40。
1.5。
60。
火炬花。
红色。
16。
2.5。
40。
天人菊。
红黄复色。
20。
1.5。
30。
蛇鞭菊。
紫红色。
35。
3
105。
桔梗。
紫色。
10。
2
20。
宿根亚麻。
淡蓝色。
15。
1.5。
22.5。
费菜。
观叶。
12。
1.5。
18。
金叶过路黄。
观叶。
40。
1.5。
60。
德国鸢尾。
紫色。
30。
1.5。
45。
鼠尾草。
紫色。
40。
1.5。
60。
小花葱。
粉色。
15。
2.5。
37.5。
矮滨菊。
白色。
30。
2
60。
五彩石竹。
粉色系。
35。
1.2。
42。
总计。
1056。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五
在设计景观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单调和雷同的现象出现,应坚持季节性原则。在春季种植鲜花或柳树等植物,常见的春季植物有:丁香花、蔷薇、玫瑰、桃花等。在夏季,为了更好地呈现夏季的气息,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种植一些木槿花、紫薇等。在秋季,植物或是树叶的状态相对多变,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环境及气候特点,种植枫树、银杏树或是观果海棠等。在冬季,为了体现冬季的气候特征,种植桧柏、龙柏等都比较符合冬季气候。在配置园林植物的过程中,应将花草和树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2]。
1.2植物层次性原则。
配置园林植物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分层配置和色彩搭配等,通过利用各种叶色、花色植物,适当对其进行搭配,从而展现园林植物独特的层次感。比如,适当种植低矮灌木丛,并在其中搭配花草等植物,种植高约3m的红叶李或银杏树等,保证色彩和植物高度呈现出完美的搭配方式,既能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又能延长景观的观赏期。
1.3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避免植物的单一性,适当将观花类植物和观叶类植物进行结合,从而保证植物的多样性,延长其观赏时间。为了保证整个景观设计的统一性,要提升其美学特点。在选择观叶树的过程中,分析其色度,和观花类植物有效搭配才能更好地展现植物的多样性,对进一步提升观赏价值有着重要作用。
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论文篇十六
2.1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起来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合理搭配色彩反差较为强烈的植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例如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结合起来,便能够延长植物观赏期限。
2.2层次分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2.谢红霞.关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1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