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编写教案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教学教案范文,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一
一、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课前预习,收集孔子和老子的有关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三、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四、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二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三
1.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迎候、等候”等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感悟孔子老子品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年轻时历经艰辛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完成主体板书)。
2.提问过渡: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孔子和老子吗?作者喜欢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全文中心句。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小黑板出示)。
1.指名读。
2.这句话写了谁?主要写谁?重点写他的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孔子有哪些美好品行值得人们敬重?
(二)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把能体现孔子美好品行的句子用“――”画出来,并写上批注,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孔子?(读、画、写、说)。
(三)学生反馈。
第一板块感受孔子的辛苦。
1.生:我读出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孔子。我是从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读出来的。
2.小黑板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指名读。
4.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字来形容。――苦。
5.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比较句子,体会“终于”
几个月后,他走到了洛阳。
几个月后,他终于走到了洛阳。(小黑板出示)。
师:哪句好?为什么不能删去“终于”这个词语。
生:因为路途遥远――“上千里”。我们想象一下,孔子从曲阜出发,一里、俩里、三里、四里、五里……就这样一里一里地走,一直走了上千里,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师:累吗?请你把孔子的劳累读出来。(指名读)还有理由吗?
生:因为孔子的旅途十分辛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指名读词语,说意思,齐读词语。
师:苦吗?请把孔子的苦读出来。(齐读)。
师:孔子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了一里又一里,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月又一月,就这样走啊走,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今天,他――终于走到了洛阳。
6.全班齐读。把孔子的苦、孔子的累读出来。
7.师:此时此刻,如果你见到这个不怕吃苦的孔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8.生反馈。
过渡:当孔子来到老子面前时,老子又对他说了什么呢?
第二板块感受孔子的谦虚礼貌。
感受礼貌。
学生默读,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读,读完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小黑板出示对话。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研究学问你不必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生补充词语(迎候、等候)。
指名分角色读。
说体会:彬彬有礼。还有哪些词语体现了他们的彬彬有礼?
师:没礼貌的人会怎么问?请你试着问问。(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孔子的礼貌)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
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感受谦虚好学。
通过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含义感受孔子的谦虚。
老子说……你认为呢?(再读第一段,重点词“远近闻名”)。
师引读:我们知道。
孔子之所以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孔子之所以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之所以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还是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这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谦虚好学)。
指名分角色读。全班分角色读。
师小结:对呀,活到老,学到老。你要学习,我要学习,我们所有人的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因为――(生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板块感受老子的谦虚、礼貌、大度。
过渡:文章除了写孔子还写了――老子(谦和、知礼、诲人不倦)。
学生说老子。
指名班上表演读,注意读出彬彬有礼。(学生认真看插图)。
全班同学分角色读对话。
齐读最后一段。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决定今天怎么做?
四、总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对孔子和老子的敬意。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老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四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五
1、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
3、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六
闻()()。
等()()()。
迎()()()。
二、小书法家先说说写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写一写。
纳闷等候品行风尘仆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奖励自己几张吧!
三、找朋友看看哪些词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确呢?查查字典吧!
佩服――()纳闷――()。
拜见――()学问――()。
连忙――()敬重――()。
四、查查填填。
等候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有名闻名。
孔子是()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七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八
1、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近闻名渊博曲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九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一
2、指名朗读,及时正音。
3、问题反馈:
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孔子和老子。屏幕显示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简要解释古人的名与字。同时简介老子的成就。
课文围绕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二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三
(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抽读。
2.齐读。
(二)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
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四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五
刚才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来朗读,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就根据这个经验来自学2、3自然段。
1、学生读、圈、思。
2、检查自读效果,完成屏幕填空: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3、指名读,齐读。
4、给宿组词,(住宿、宿舍、留宿、宿营),组词中明白宿的意思(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整个词的意思呢?(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5、联系上下文猜猜日夜兼程的意思。并给兼扩词(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等)。
6、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来体会这两句话,畅谈感受,让学生充分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
7、同学们,现在我相信你们的心里肯定被孔子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好这句话。
8、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部分。孔子本来就已知识渊博的,现在跟老子学习后肯定?(更渊博了,知识更丰富了)这就是课文所说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学无止境)。
小学三年级孔子拜师教案篇十六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3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