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昆虫日记读后感(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0:49:06
最新昆虫日记读后感(大全9篇)
时间:2023-11-25 10:49:06     小编:雨中梧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一

昆虫日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创作的一本儿童文学作品,曾荣获过许多大奖,其中包括安徒生文学奖。这本书以一个小男孩法布尔的视角,记录了他在一个夏天里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和观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昆虫的奇妙和生命的宝贵,也领悟到了对待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一段:对昆虫世界的探索与观察

在《昆虫日记》中,小男孩法布尔用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他夏天里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和观察。他发现了蚂蚁的车队、青蛙的聚会以及蜻蜓的舞蹈。他不仅留意到了昆虫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详尽地记录了它们的外貌特征。通过法布尔的描写,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这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体验到法布尔的好奇心和喜悦。

第二段:昆虫的奇妙与生命的宝贵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千奇百怪的外形和精密的生命周期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在《昆虫日记》中,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昆虫的奇妙之处。蜜蜂通过花粉传播植物的种子,蚂蚁协作劳动,蝴蝶完成幼虫到成虫的完美转变,它们都在无声地展示着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宝贵。昆虫世界的微观奇观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感动。

第三段:敬畏生命,珍爱自然

《昆虫日记》深深地教诲着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昆虫虽然微小却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法布尔被这些生物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所感动,他在书中提出了对昆虫的保护呼吁。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我们需要学会敬畏生命,包容不同的生物,并为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我们应该珍爱自然,尽力保护生命多样性的宝贵瑰宝。

第四段: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昆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们扮演着传粉、食物链等多重角色。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对昆虫世界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化肥、杀虫剂的滥用以及生境的破坏导致了昆虫数量的大幅减少。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应该自觉地从自身做起,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少使用化学农药,同时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为昆虫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第五段:对自然的热爱与探求

《昆虫日记》唤起了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求。大自然是一本永不翻过的书,它的每一页都写满了奥秘和智慧。当我们发现并了解昆虫的生命之谜时,我们也能更加理解自然的力量和其中隐藏的规律。对昆虫世界的探索,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无穷和敬畏自然的重要。我会继续保持那颗对自然的热爱之心,在这个多样的世界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总结:

通过阅读《昆虫日记》,我对昆虫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对待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我们应该珍爱自然,呵护每一个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为昆虫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对自然的探索与学习是我们持续成长的动力,我将继续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求精神,为爱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作出自己的贡献。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二

这星期,老师布置了一道写小虫子的作文题目。今天,我和父亲就去公园里观察小虫子。

突然,我发现地上有几只蚂蚁在爬动。“父亲,这里有好多蚂蚁”,我惊奇地说,“今天观察蚂蚁吧。您能帮我找一只苍蝇来么?”“好嘞!”父亲去打来一只苍蝇,用细树枝把苍蝇穿起来,然后把苍蝇在有蚂蚁的地方,再把穿苍蝇的树枝用石头压起来。不一会儿,一只蚂蚁“侦察兵”来了,他先用鼻子闻了闻,又用触角动了动,然后,绕着苍蝇转了几圈,又拉拉苍蝇,可是拉不动,他就钻回洞里了。

我以为他灰溜溜的走了,可是刚过不一会儿,又上来了一只小蚂蚁,不,是两只,三只……一大群蚂蚁爬来了,他们拉的拉,抬的抬,可是还是抬不动。因为苍蝇被父亲用石头压住了。马上,一只蚂蚁又回去搬救兵了。这次,他叫来的是“大头将军”。这个“将军”比其他的蚂蚁大2倍,嘴巴长了个大钳子,样子十分威武。“小蚂蚁,你有什么事么?”“将军,外面的猎物太大了,需要您来把他分解开,我们才搬得动。”“哦,你来带路吧!”小蚂蚁一下把“将军”带到了猎物的旁边。“将军”熟练的爬到苍蝇的背上,用大钳子轻松的把苍蝇翅膀给剪下来了。一只蚂蚁马上把翅膀抬回穴里。接着,四只蚂蚁马上排成两路纵队把苍蝇的腿拉得直直的,“将军,快把这只腿剪下来!”“好嘞”,“喀嚓”一声,腿被剪断了,两只蚂蚁把腿抬走了,在路上,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哎,这么一只小腿,就要两个人抬?太小瞧我了吧。你去忙你的.,我一个人来就抬动了。”我看到此景,不由得我怀疑“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千古名言的正确性。

“将军”又把另一只翅膀、头、尾巴相继剪了下来。 不一会,一只个头比蚂蚁大几十倍的苍蝇,就被小小蚂蚁们全部搬回了家。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今天我通过了对蚂蚁们劳动过程的观察,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一个道理。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三

昆虫日记是一本由法国作家尚特勒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以生动的描述和精细的观察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读完昆虫日记,我深感人类与大自然的连接十分紧密,同时也有了对昆虫的新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昆虫日记述说的生态环境

在昆虫日记中,作者对昆虫生态环境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他以虫子视角观察昆虫社会、植物和环境,并将这些观察结果有机地融入到情节中。从中,我意识到昆虫们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也有自己的规则和生活方式。例如,蚂蚁以劳动为重,鸽子以自由为诉求,瓢虫则对食物的执着和感激。这些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对昆虫的生活更有感情和共鸣。

第三段:昆虫日记带来的思考

通过阅读昆虫日记,我开始思考人类与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于其他生物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呢?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我们是否尽到了保护和照顾其他物种的责任?昆虫日记让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唯一的存在,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并尊重其他生命形式,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四段:昆虫日记带给我的启示

阅读昆虫日记后,我深刻认识到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即使是微小如昆虫的存在也有其独特的意义。昆虫们日复一日地生活在我们周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不能随意对待昆虫,而是应该尊重它们的生命权益。此外,昆虫日记也教会了我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昆虫世界还是人类的生活,都值得被细心体味。

第五段:结论

通过阅读昆虫日记,我对昆虫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的统治者,应该更加负责任地照顾和保护整个生态系统。我们应该尊重和珍惜每一种生命,无论大小,亦或是我们是否直接受益于它们。昆虫日记不仅打开了我对昆虫世界的探索之门,更激发了我对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名著——《昆虫日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日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日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进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就是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成了《昆虫日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总是这多一个小括号,那落一个小数点什么的。同法布尔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读过《昆虫日记》和法布尔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虫日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五

作为一本引领我进入自然世界的奇书,昆虫日记给予我很多的启迪和感悟,使我对昆虫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历了发现、观察、思考、感悟和思维转变等五个阶段,这让我对昆虫日记有着更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发现阶段,我对昆虫日记的存在产生了好奇和神秘的感觉。因为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昆虫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们所注意到的小生物。然而,昆虫日记却告诉了我昆虫世界的繁荣和多样性,让我惊讶地发现,在昆虫世界中,原来有着这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

接下来,在观察阶段,我开始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逐渐对它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发现昆虫的生态系统非常精妙,每一个昆虫都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我看到了蜜蜂辛勤工作的身影,看到了蚂蚁无私奉献的精神,看到了蝴蝶的自由和美丽。这一切让我深深地感到,昆虫世界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尊重和保护的世界。

随后,在思考阶段,我开始反思人类与昆虫世界的关系。我惊讶地发现,人类往往无视昆虫所付出的努力和重要性,甚至对它们进行破坏。虽然人类在进步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我们却忽略了自然界的协调和平衡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开始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昆虫世界和谐共存,如何保护昆虫的生活环境,给予它们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接着,在感悟阶段,我开始对昆虫日记中所传达的植物有机体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意识到它们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它们可以通过诸如花朵的颜色、香气和果实的特点等方式吸引昆虫来传播自己的种子,从而使自己的后代得以延续。这种相互依赖和合作的关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界的智慧和美妙。

最后,在思维转变阶段,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昆虫的偏见和无知。以前,我对昆虫普遍持有的是厌恶和害怕的态度。但通过读昆虫日记,我开始逐渐改变这样的看法。我意识到每一个昆虫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它们与人类一样,都是地球上的生命之一。所以,我决定调整自己的观念,更加尊重和关心昆虫,同时努力为昆虫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之,经历了发现、观察、思考、感悟和思维转变等五个阶段,我对昆虫日记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发现了自然世界的奥妙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深信,只有更多地了解和尊重昆虫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拯救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六

星期六,妈妈在路边的小摊上给我买了一只大个儿的蝈蝈,还配了个亭子样的绿笼子。我看见蝈蝈趴在笼底一动不动,就像死了一样,一点儿也不讨人喜欢。

昨天,我来上海小表弟家玩,随手把蝈蝈也带上了车,打算把它送给小表弟。到了表弟家,我只顾着提行李上楼,却把蝈蝈落在了车上。在这火辣辣的夏天里,蝈蝈在车里闷了整整一天一夜。下午,我猛然想起,赶忙去楼下拿,只见蝈蝈在笼子蹬着两只无力的眼睛,艰难地爬着,竟然还活着。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顿时,一股愧疚这情涌上我的心头,我轻轻地对蝈蝈说:“蝈蝈,对不起,让你受苦了。”蝈蝈晃动着两只又细又长的触角,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挺得住。”

蝈蝈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感动。

自从发生上次那件事后,我对蝈蝈的关心也多了起来,还渐渐喜欢上了它。

一大早,我就被蝈蝈的叫声吵醒了,一咕噜跳下来,又去看蝈蝈。我拎着小竹笼,左看右看,发现这只蝈蝈挺威武的:它全身呈褪色,头顶上长着一对又细又长的触角,像头发丝一样。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往外凸起。嘴巴硬硬的,有许多盖板,像一把小钳子。肚子一鼓一鼓的,上面有许多美丽的条纹。背上有两对透明的翅膀,翅膀上有一块一块的翠绿色的条纹。身子下有6条腿,其中,第3条腿最长,十分有力,像两把带刺的大刀。

蝈蝈不仅样子威风,叫声也很响亮。每次叫之前,它都会“叽”的叫一声,再停顿一下,像在清嗓子似的,然后再发出一长串嘹亮的声音。我仔细观察,发现蝈蝈原来并不是用嘴巴发出声音的,而是通过一对翅膀摩擦振动发出响声的。只见蝈蝈叫的时候一动不动,翅膀微微振动着,肚子一鼓一鼓的,就发出清脆的响声,像知了在唱歌。它几乎5、6分钟就叫一次。我真担心蝈蝈这样没日没夜地叫下去会被活活地累死。

我做完了作业,想休息一会儿,看见蝈蝈还在叫个不停,便对它说:“你别叫了,我去休息了,你也歇会儿吧。”

我最喜欢给蝈蝈喂食了。蝈蝈不挑剔,蔬菜瓜果都吃,有时还会吃些小昆虫。早饭后,我拿来一颗毛豆,掰成两瓣,放进笼里,蝈蝈一看见食物来了,立刻扑上去,用两只前爪抓住毛豆,把它竖起来,张开坚硬的盖板,从上往下啃了起来。看它那副狼吞虎咽的样子,我急忙拿了一小块西瓜塞进去,谁知蝈蝈扔下毛豆就爬向西瓜了。它先用触角碰碰,大牙碰碰,然后抬起头望望我,才试探着咬了一小口,在嘴里快速地嚼着,一下子就咽下去了,可它还想吃,便顾不得看我了,大口大口吃起来了。不一会儿,就把一块西瓜吃得一干二净了。

每当我看见蝈蝈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小蝈蝈,你慢慢吃,吃完了我再给你拿,我一定让你尝尽人间美味。”

好动是蝈蝈的本性。小小的笼子虽然束缚住了它的手脚,但蝈蝈时不时地还是要动一下。瞧,它又爬到笼顶,来了个“倒竖蜻蜓”,只见它的后腿紧紧地抓住笼顶的竹杆,四只小腿张牙舞爪,两只触角左右摇晃着,好像在表演杂技。累了,它就爬下来休息,并把腿往外伸,一会儿又用锋利的牙齿拼命地咬着竹笼,有时还会撑开双翅,拍打几下,想寻找机会逃跑。折腾了好一会儿,又“蛐蛐”地叫几下。我心里暗暗发笑:“蝈蝈呀蝈蝈,你已经成为我的笼中之蝈了,你再怎么弄也是白费力气的。”

蝈蝈可有趣了。我做作业时,总会把它放在旁边,让它用歌声陪伴我。我休息时,就用铅笔逗它玩,我用笔戳它的腿,它立刻把腿收回去,躲到竹笼边沿,警惕地望着我。有时也会抓住铅笔不放,气势汹汹的,好像要跟我搏斗。我又用笔敲它的背部,它就贴着笼底一动不动装死。

我贴近蝈蝈,左看右看,都没发现它的鼻子,就去问外婆,外婆说蝈蝈的鼻子不在头上。我心里浮现出一个个大问号:蝈蝈的鼻子在哪儿呢?我决定做一个小实验:先把蝈蝈的头插入水中,过了好一会儿,才把它提起来,只见它安然无恙,接着把它的肚子给按到了水中,这回可不得了了。蝈蝈六条腿乱蹬,翅膀乱拍,还用两只带刺的大脚扎我,两只凸眼睛瞪着我,好像在说:“求求你,放过我吧!”我见它这副模样,连忙把它从水里捞了出来,抖掉身上的水,放回笼子里,它又恢复了平静。

从这次实验中,我知道了蝈蝈是靠肚子两侧的小孔呼吸的。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们的书包里的东西变了样:书变成了面包、文具盒变成了一大堆糖、试卷变成了披萨……原来,今天去秋游。 我们去的是一个名叫“昆虫王国”的地方。这个地方临着巢湖,水塘星罗棋布,十分优雅。

我们上了车。车上,有几个人轮流当“保安”,一直站在走道上。这下子,我们就安全了。可原本在车上当主持人的朱可馨和余光奥不干了,演员们表演的节目都是一个————睡觉!

到了昆虫王国,导游突然出现在我们身旁,真是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导游带着我们,去第一个景点————锦鲤喂食。一个叔叔见我们来了,赶紧给我们每人一点鱼食,我们不一会就喂完了。

然后我们看了小猪表演,小猪的压轴大戏是跳水。看,它跑出来时,还恋恋不舍地望着猪舍。到跳水板上时,还得人用棍子抽,它才不情愿地跳下去。看完了,我们就看饭了。 接着,我们去了昆虫区。昆虫区分为九个部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小龙女馆。在一个大池子里,几只鳄龟爬来爬去,自由自在。竟然有一只闭上眼睛打起了盹儿!

最后,我们去了萤火虫馆。那里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同学们鬼哭狼嚎的声音,别提多恐怖了。

出来以后,我们照了张合影,然后回学校去了。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八

今日午时,爸爸说:“我们一家人去爷爷家。”我说:“不去,那里没有好玩的。”爸爸严厉地说:“不行!必须要去!”唉!今日真是我的倒霉日啊!

到了爷爷家,一点玩的都没有,真无聊。忽然,我听见爸爸大声喊:“儿子,快来,有蜜蜂!”我跑过去一看,是一只没有刺的蜜蜂。蜜蜂见人必须会飞的啊!为什么它不飞走呢爸爸说:“因为昨晚的大雨把它的翅膀淋湿了,没法飞了。”

我把蜜蜂轻轻地放在爷爷种的兰草叶子上,就去找其它的昆虫了。一会儿就有了发现,啊!我看见了一只螳螂。这只螳螂捉住了一只蚊子在吃呢!爸爸把螳螂捉下来,我看见它的头是三角形的,走的时候像走太空步一样,前面的爪子很发达。尤其是我用手在它眼前晃动,它就会摆出一个迎敌的架式,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螳螂拳吧。”它开始攻击我了,一下子爬到我的手上。我被螳螂吓得惊慌失措,连忙一甩手,螳螂一下子被我甩在我爸爸的脸上。爸爸像猴子一样挠着脸,逗得我哈哈大笑,一向笑个不停。

过了一会儿,我又有了新发现,啊!是七星瓢虫。它穿着一件红底起黑点点的衣服,很休闲,眼晴白白的,大大的,又小又短的腿还跑得很快,太可爱了!它还是除害虫的大将军呢!

之后,我发现一只日本金龟子,是绿色的。它飞得很快,还会吃花呢!我用一根绳子拴住它的后脚,它一下子飞到空中。它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我拉着它像放风筝一样,真好玩啊!

今日去爷爷家,我看到了自我喜欢的昆虫。原先,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很多趣味的东西。

昆虫日记读后感篇九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昆虫记》。这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完成了《昆虫日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书中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

作者能写得这么引人入胜,都源于他对昆虫的仔细观察。可是我呢,我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每逢写作文总是咬破笔杆还是写不出来。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当晚写下一篇日记《蚂蚁搬食物》,得到老师的表扬。现在我明白了:只有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才能做到无处不。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就是我读完《昆虫记》后深刻体会到的。以后我一定要法布尔学习,仔细观察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这篇读后感开头引题后,先简单介绍作者及,然后采用“读感结合”的方法写出法布尔细致描写生动具体对自己的启发,以及作者经仔细观察写出好日记,最后以深刻的心得作结提出希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093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