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免费下载(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3 22:00:06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免费下载(六篇)
时间:2022-11-23 22:00:06     小编:zdfb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1000篇1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 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 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 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1000篇1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1000篇1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的比光速快”,或是“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自然”和“不自然”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自然”的活动;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的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6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是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1000篇1

《人类简史》是一部不长的书,却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从智人出现到当今又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全过程。书中确定了人类历史的三个关键节点,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是指在距今7万到3万年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与其它动物并无太大区别,风餐露宿,捕猎、采集为生,要躲避其它猛兽的袭击。 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的范围大幅扩张,部落的规模扩大、能力提升,开始成为自然界的主导力量,甚至具有灭绝其它物种的能力。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之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是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捕猎、采集的游牧生活转向在定居在永久聚落里。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的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了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在这过程中,由于农业产品的差异,出现了商品交换;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和王国,也创造了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化产物,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百家争鸣……人类活动越来越复杂多样,文字在记录这些历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后人得以了解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关于农业社会,书中提出了两个有趣的悖论。第一个是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农业社会以前,人类居无定所,小麦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草。在小麦作为粮食的价值被发现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种植小麦,人类数量才得以大量增加。 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小麦从普通作物一举成为遍布全球的主要作物,约占据225万平方公里。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则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的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了物种的大发展。我们可以说是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的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这是个很新颖而有趣的角度。 第二个是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的粮食,免于饥饿的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了,不得不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看来,人类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这确是件吊诡的事情。 科学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大引擎,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基础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投入。 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为科技的进步奠定了经济基础。对黄金的需求直接促成了新大陆的发现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帝国的支持和扩张需求为科技快速发展插上了翅膀,而国家间的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更是猛烈地推动科技前进。 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发生改观。科技如今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甚至可以通过生物工程等手段扭转自然的力量。核武器的研制,原本是为了摧毁,如今却因为对其的忌惮反而促成了各国间形成整体和平的良好局面,这也是科技带来意料之外的一大好处。 当然,科技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息的泛滥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和压力,生态和环境日益脆弱,等等。无论如何,人类发展已经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生物工程、量子通信……未来世界的模样必然是由科技所塑造的,也必然是值得期待的。 如果单单是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这本小书远不能在2012年出版后的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为人津津乐道。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的独特视角,则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另一绝妙之处。 本书关于想象构建人类活动的描述并非独一无二。安德森早在1984年出版的《想象的共同体》中就阐述过最初民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域的隔绝和交通的不便,跨地区的沟通联系很少,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更多地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之中。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1000篇1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历史书籍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很有自己的思想,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的想法有些天马行空,想常人之未能想之事,可是他的假设又是在现有的证据上做出来的,也不能说他不对,能将历史写得别有一番风味,这样的书难怪可以获得好评和众人推荐。

本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不是给我们简单介绍人类的历史,而是作者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自己的观念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哲学和人类的基本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过去的人类并不比现在的人类过得差,他们比现在的人类可选择的食物种类更加丰盛,人也更为自由,平时通过采集和狩猎可获得锻炼,也不易于感染群体性疾病。当人的负担过少,欲望较少,人也会更加的快乐和容易满足。

其次,他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农业革命是历史上的最大骗局。表面上看,人类通过大面积耕种,大规模的生产,使得人口激增,并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资源环境的破坏,各种政治权术以及残酷的战争,最主要的是人类的自由被大大束缚于土地之上,芸芸众生耗尽心血产出的粮食也提供给某些精英分子,而他们却史上无名,为他人做嫁衣。

最后是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之思考。人类无论处于哪个时代,都应该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如果我们不能认清人之为人的特点,人类的独特性,一旦我们发明出比我们更聪明的物种,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1000篇1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禁止女性跑的比光速快”,或是“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自然”和“不自然”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自然”,指的是“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自然”的活动;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不自然”。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的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6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

【人类简史读书报告1000】相关文章:

1、

自由的诗|诗是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2、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属狗=忠诚?---从企业招聘再看企业文化

3、

【雅思写作范文大全】2010年雅思写作范文及修改:古代科技改变人类多于近代

4、

2016年党员思想汇报_2011年党员思想汇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

狗的寿命有多长_人类的寿命究竟有多长,下文细解:

6、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3000字】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人类的正义事业

7、

真实的人类_都是人类惹得“祸”

8、

[救了青行灯的人是谁]救了人类

9、

人类的朋友_人类的朋侪——狗

10、

2013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13年7月思想汇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1、

非人类街道办_街道办征兵工作实施方案

12、

[奇幻森林 电影]《奇幻森林》观后感:远离人类生活梦一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7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