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支持的一种手段。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具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富有思考的习题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总复习第5题的口算卡片、第7题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纸一张。
教学步骤:
一、复习口算:
1、师拿出装有口算卡片的纸盒,随意指名上台口答。
2、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生读题并解题。
3、指名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4、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二、复习加、减混合计算。
1、出示43+20-7=62-9+11=。
生上台计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2、出示总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复习第7题。
学生观察思考。
2、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概括图意。
3、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分组计论提出数学问题并一一列在纸上。
4、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
5、多媒体出示题目(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
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6、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
生--用减法计算。
7、师:“为什么用减法算?”
生:因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8、出示题目(2)有蝴蝶8只,蜻蜓16只,蜻蜓比蝴蝶多几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算?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
生:蝴蝶比蜻蜓少几只?
师:为什么也用减法算?
9、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答。
10、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学生读题并解答。
11、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表现得真不错。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复习。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43+20-7=62-9+11=。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二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后习题。
练习一第1、2、5题。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工具。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列式为:814+1142=1956(km)。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生: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板书)。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板书)。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三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部首的几种特殊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懂得意思,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5、复习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复习讲述一件完整的事,复习听写一段话的能力。
6、复习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复习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复习课文与课题之间的联系。复习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8、复习有顺序地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事物的方法,能有条理地记述一件事;复习留言条、信件的书写格式。
1、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五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
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出示:金碧辉煌回廊环绕三层三檐水天一色碧波万顷
一、导入
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
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
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
1、楼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
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
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
出示课件:
3、指导读
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
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
不朽的诗文:
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背诵
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
指名读古诗,齐读
浩瀚的洞庭
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
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
3、出示课件欣赏
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
师:浩瀚的洞庭湖为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
动人的传说
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
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
齐读这一句
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
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
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
五、小结写作方法
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移步换景
2、布置作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六、总结
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
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六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初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生字词语卡片。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理解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4、全班交流:自主解决生字。
5、交流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第二课时。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生字词语卡片。
一、回忆课文:
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组同学共同体会。(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点体会,例如:
“一阵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支支吾吾承认自己去了电__,告诉他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3、指导朗读:
父亲的语言真诚、严肃,并带有深深的自责,朗读时,语速稍慢,略带低沉,把父亲的那种深深自责读出来。
四、小结:生活中诚信是最重要的。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父亲。
撒谎步行回家。
讲诚信。
第三课时。
1、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小黑板。
一、复习生字:
1、轮读字卡,并组词: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活动:
1、活动一: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我想对杰森说……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我想对自己说……我想对朋友说……。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小组交流你想说的内容,教师指导:
可以说我的看法;我对人物的评价;我想提出的建议;我的体会等等。
最后全班交流。
2、活动二:积累关于诚信的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春秋》孔子。
对待儿童应该诚实。要善于告诉他们:我们做父亲的,有些东西现在还不懂,你们,孩子们,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知道一切。
——【苏联】高尔基。
联系课文,生活实际体会名言。
试着背诵。
四、小结:谈谈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的看法我对人物的评价。
我想说的话。
我想提出的建议我的体会。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1、出示p46主题图。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复习的切入点从学生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整理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成功表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目的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1、p47练习1。
(1)提出要求:请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3)进行集体评讲。
2、连一连。(p47练习2)。
(1)提问引导: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放的吗?请连一连。
(2)评讲。
3、做一做。(p47练习3)。
(1)提问:书上有什么要求?
4、p47练习4。
(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提出要求:该怎样做?请试试看,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各小组汇报。
5、p47练习5。
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本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些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八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读通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1、范读课文。
2、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指名接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词语“拮据”、“梦寐以求”。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认识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区别,让学生感受到父亲的诚实、守信。
教学策略:采用品读感悟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运用辩论法,针对难点,引导学生辩论,在辩中明理,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独创性,使语言和思维训练得到有机的统一。
教学重点:理解“道德难题”。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汽车模型、留、还的台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做抽奖游戏后谈话:中了奖你是如此高兴,课文《中彩那天》父亲中了一辆汽车,他的心情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接着学习第19课《中彩那天》。齐读课题。
二、由图质疑,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插图,引出问题。
齐读课题:
师:读的真好,老师要奖励你们,知道我要奖励你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要带你们到中彩现场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图。
1)旁边的人是什么样的表情?
2)车里的中奖人的表情又是怎样?
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表情,我想你们心中一定有话要说,你想说就大胆地站起来说给我们听。
生:为什么他中了彩还不高兴:
板书:不高兴。
2、出示阅读要求,读文解疑。
师:遇到问题了,你们想怎样解决?老师认为读书是最好的办法。出示阅读提示。请大家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横线画出描写我心情的句子,用曲线画出父亲为什么不高兴的句子。
自读课文,读后汇报。
3、引出道德难题。引导归纳:留?还。联系上下文回答。
板书:道德难题。
生:选择题。
师:那父亲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生:就是要把汽车留下来自己开,还是还给库伯。
师:对,就是一个留和还的问题。
板书:留?还?
4、你们从哪些语句看出父亲很想留下这辆车。
生: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了中彩的那样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
师:这k字究竟淡到什么程度呢?老师这有两张纸条,其中一张上面也有一个淡淡的k字。谁来辩认一下。
指名辩认。
师:看他看得多认真啊,看了又看,终于发现了。
指导读这句话,体会父亲想留下汽车的心情。
生: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引导联系生活,理解梦寐以求。
师;他连做梦都想拥有一辆汽车,干脆买一辆不就行了吗?
生:不行,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买不起。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文中我家的生活进行对比,理解拮据。
三、引导辩论,体会含义。
1、引导辩论,解决“道德难题”,体会父亲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
师:是啊,父亲梦寐以求拥有一辆汽车,而自己又买不起,反正库伯又不知道自己中了一辆汽车,我看,干脆把这辆汽车留下吧!还有谁同意把汽车留下。
师:那有没有同学认为应该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
(1)那现在就请双方各派一位代表,说说你们的理由;。
(2)请你们再想一想,留、还对于父亲而言各有什么优、缺点?
辩论后:
师(问留方)现在请你们说还不还?
生:还。
师:同学们,我建议为他们最终选择诚信,为我们精彩的发言响起掌声。
2、小结提升,正确导向。
师:同学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我国古人就曾说过:“与人交,言而有信。”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也曾说过:“你只有对别人诚实,别人才会以诚相待”。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十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献亲戚忙碌。
5、再读书。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十一
这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感悟学习知识。使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学习数学。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如何确定车站的位置,就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强化与理解,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完成,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垂直线段距离最短的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采用通过实践“悟”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领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让学生用两支铅笔摆,再画出自己摆的图形,从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图形。从上课看来,互相垂直的直观图形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印象,这是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凭直觉感悟的过程。悟后让学生实践,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的纸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书观察,学生得出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先沿边对折一次,然后沿折痕对折,也可沿对角线对折,就可以得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在折的时候,出现了有的同学折得很复杂,出现了很多折痕,由学生自己展示哪些折痕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悟出结论: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备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相交、交角成直角。总之,这节课采取选择贴近学生思维的素材,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尽管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探究的过程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由于将解决互相垂直的知识置于实践操作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能够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动完成认知的建构,把直角、相交等知识结合起来。
这节课存在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学生用三角板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不难,但过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太难,我一一进行指导有的同学还是画不准确。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十二
1.了解“造诣、私塾、心领神会、铭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4.学习细致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这样才能有较快进步。
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结合实际谈谈所受启发。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书法家,米芾(板书),谁能通过课前预习简要介绍一下他?(生简要介绍米芾)
2.(出示米芾字画)米芾的书画2002年在拍卖会上拍出了2999万元的中国书画最高纪录,可见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之高。可是他天生就是一位书法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米芾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学书)学书的`意思是(学习书法,学写字)
1.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生词想和大家分享?(生交流)
2.了解生词对我们读通文章很有帮助,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思考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思考后小组交换意见,争取概括得简洁完整。
3.全班交流概括
1.通过预习,你觉得这篇课文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预设:1.米芾是什么样的人?
2.米芾写好字的诀窍是什么?
3.这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大家带着这三个问题快读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批注,之后小组交流,分享你们的想法。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米芾能够写好字的诀窍其实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心领神会,就像课文20自然段秀才的话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20段秀才的话)其实不单是写字,学习任何本领和技巧,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去领悟,这样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能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说说学完这课后你的收获吗?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像米芾一样,勤奋,用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十三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2)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3、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三指盲童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1)虽然失明,却是个美丽的女孩。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爱笑,笑声感人。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也在旁边笑。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
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
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
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的孩子,充满好奇。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
明明好奇地问……。
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7、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生活很艰难,心情无比灰暗。(灰暗)。
(2)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温暖)。
(3)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喜欢)。
(4)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快乐)。
(5)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感动)。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十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是两封信,一封是,一封是回信。
2、写信时信开头的称呼要写,称呼后面要加信末应写上。
和。柯岩老师的回信告诉我们。
[基础达际]。
一、将正确的读音与相对应的字连线。
m?im?m”x‰hu?nf?iy’。
睦析昧寞逾患匪。
二、择优录取,选字填空。·。
1、[昧妹]表()愚()姐()拾金不()。
2、[逾愉]()期()快()悦年()古稀。
3、[舆寞]寂()()非落()变化()测。
4、[非匪]()常土()()议获益()浅·。
三、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好朋友。
寂寞——嫉妒——讨教——。
和睦——形单影只——患难与共——。
四、填一填,读一读,背一背。
1、尺有所短,。
2、有志者。
3、莫以善小而不为,。
4、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5、,一日难再晨。
五、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冒昧:。
(2)受益匪浅:。
(3)形单影只:。
(4)年逾古稀:。
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你从柯岩老师的这封信中,懂得了的道理。
七、火眼金睛,找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弟二天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她晚上坐火车去波恩。()()。
2、她一见我,立既坐起来打召呼。()()。
3、爸爸喜欢搏物馆,我喜欢看有雕克的老房子。()()。
八、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1、虚心使人进步,()使人()。
2、他们在试验中不怕失败,坚持研究,终于获得了()。
3、他遇到任何事件都显得十分镇定,一点儿也不()。
4、我们学习一定要认真,来不得半点儿()。
5、本来与我很亲近的王玲,最近不知什么原因明显地()我了。
6、文章篇幅太长了,不能增只能(),
7、他的一番表功,不仅没得到(),反而换来了一顿训斥。
8、从早晨一直到(),奶奶不停地忙碌着。
九、快乐阅读。
丹顶鹤。
丹顶鹅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很长,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个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图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漂亮,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qu?n)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真有意思!
1、照样子写词语。
东瞄瞄。
2、这段话写丹顶鹤的外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写了什么?
3、解词并造句。
亭亭玉立解词:
造句:
4、找出一个比喻句,井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5、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拓展运用]。
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生活情况。注意格式。
四年级五六复习二课时教案篇十五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一、导入主题。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84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