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2:22:11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优秀16篇)
时间:2023-11-24 22:22:11     小编:雁落霞

报告是一种用于传达关键信息或结果的书面或口头陈述。报告的框架应该清晰明了,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在这个报告范文中,作者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一

8周的教育实习,使我对中学物理的教学和班级管理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教育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实习生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与口才,也使我们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发现,分析存在于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班实习班主任期间,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配合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在受到表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于自身的不足,今后需要继续改正,完善自我。

首先谈下我的教学经验。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第一心态要好。具体来说,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任务是给他们讲课。如果站在讲台上,自己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首先是工作的失职,其次是学生们的不信任,后果就是恶性循环的课堂秩序乱,学生听课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站在讲台上,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是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出发点,才能摆正心态,走进课程的思路;第二,讲课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思路百分之百在所讲授的内容上。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发现学生不好好听课,提醒他们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可是如果老师的注意力就没有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走神”,那怎么能叫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谓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外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45分钟带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上课前的备课十分关键。备课时,自己要先进性对知识的梳理,自己头脑中把知识点捋顺了,才能在讲出来的时候有条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有着很高的熟悉度和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在讲课的时候,比如习题课,如果需要在黑板上作很长的公式推导,我会边写边讲,这样不仅自己能按照自己备课时的思路走,也能使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

有的结论运用数学方法推未知的结论。这个思路有点类似于大学的理论物理教学。我的想法也是来源于此。两种方法对比,前者优势明显在于实验式讲授过程直观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但是细想,这样的实验虽然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不一定能够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听讲。因为学生见了实验,心理上的好奇会引起议论,对于课堂秩序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我的数学演绎式讲授过程虽然较为抽象,但是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有着一定的正面作用。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公式都是前面接后面的,稍有疏忽,就会朦胧一片。再者,实验式教学广泛见于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而我们却容易忽视数学对物理的重要性。因为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升学考试仍然是书面考试,也就是解题依然要靠自己现有的物理知识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所以,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意锻炼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我的主要想法。当然,实验是最直接体现物理知识的途径,所以我对实验的安排主要在实验课。在讲授正课的时候,用到的更多是数学方法。

这就是我大概的实习感受,还有许多,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数了。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意提到的问题,完善自我的同时,我会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给教师教学以更大的发挥余地。

周亚敏。

/4/15。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二

调查形式:校长及教务处分管领导邀请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与调查。

调查项目: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常规、作业设计与批改、备课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总计听课24节。

课堂教学情况:(1)老师们课前准备充分,能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出有各自特色的教案。在教案共享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师能对别人的.教案作一定的修改。有的老师还认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2)教学中能够紧扣教材,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适当进行拓展性思维训练。(3)老师们上课的内容与备课的情况基本相符,体现了备课的有效性。(4)老师们大都能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设置各种类型的基础考核题和能力训练题。

学生学习常规:(1)课堂听课效率和发言质量,班级之间差异比较大。三(5)班课堂气氛较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三(1)、三(2)班有部分学生不能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较低,个别学生听课习惯较差,自律能力不够。(2)教师对课堂节奏的调控,新老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教师能够全面兼顾,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指导,根据教学设计调控好课堂节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督促不自觉地学生改正学习习惯,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3)骨干教师和中老年教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作业情况:教师们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与课后练习。练习批改及时。

备课:大部分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修改,有课后反思与改进措施,课后预设练习有针对性。备课与上课基本相符。

存在问题:

1、个别教师没有按照教案进行授课,复习课没有教案。

2、教学时对教学时间与节奏的掌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发言面不广,课堂稍显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不能很好地把握发展目标的设置和达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目标的达成。

4、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丰富,分层练习体现不够,学生的作业雷同的多,缺少创新。

5、部分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的规范性训练,教学语言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

改进意见:

1、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提高课堂教学预设的质量,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面。

2、要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和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要端正部分整堂课都在开小差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不良学习行为及早加以干预。训练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习惯和准确表达自己意见的方法。

3、要注意掌控教学的时间与节奏。防止由于时间安排不当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要加强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施分层练习和分层指导,关注学困生在课堂活动与课后练习上的表现,及时指导。

5、技艺类学科教师要抓住学科基本技能和应知应会内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减少不带学习工具学生的数量。提高技艺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或作品,不留回家作业。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三

调查目的:本文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0日——20xx年2月28日。

调查对象:xx县部分农村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人员。

调查方式: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加拿大、日本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为广大教师提出一个时代的命题,我们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教师预备队伍,更应该从现在起就开始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培养。

调查结果和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我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四个方面: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个性发展的良好性。

a、中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通过调查学习适应性,大体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种类型占26.11%,从中学生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学生会自觉学习;第二种类型占60.32%,学生会选择小声聊天或讨论学习;令人遗憾的是第三种类型10.5%和第四种类型3.07%,对于无老师看管的自习课,学生会选择看杂志漫画或干脆睡觉(以下用a,b,c,d四种代号表示四种类型)。当回答对考试的感受时,a类和b类学生表示喜欢做些难题,而c类学生感到怕,d类学生则表示无所谓。当问卷中提出老师讲课出现错误时只有30%的a类学生敢于提出来,其它(包括b类、类c类、d类)的学生都选择保持沉默或在下面议论。可见传统教育中“教师绝对权威专制”的弊端。对于学习的目的性,a类学生表示学习一技之长,b、c类学生表示如父母所愿,或考上大学有个好出路,而d类学生表示不明确。

b、学习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识,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按计分方法把学生分为四种价值类型:踏实型、从众型、功利型和冷漠型:

冷漠型:是不在乎社会规范,回避人际交往,也不注意他人的价值取向,所持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c、中学生人际关系。

中学生人际关系包括同学之间的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关系。在我的调查问卷中分数最高为10分,表示人际关系最好;最低为0分,表示最差。调查结果只有17%的学生达到8分以上,是人际关系较好的类型;40.2%的学生达到6分―8分数段,表示人际关系一般;有42.8%是低于6分,人际关系较差。突出体现的问题是:当问及“你喜欢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吗?”80.67%的学生都答“会”,当问及“你的好友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你会真的感到眼红,妒忌吗?”70.3%的学生答“会的”,这是令人心颤的回答。也许只有在心理健康不记名的调查中学生才会说出自己的“阴暗一面”,但是又非常真实的一面。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到在精神上成为学生的父母、朋友的.角色,这样才有师生之间真正的心灵沟通,才能帮助学生解除困惑,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d、中学生的人格特征。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学生人格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

a、抽象能力有较好发展,独立性要求高,不愿接受约束与限制;。

b、情感容易激动,心里话愿和朋友谈,但不愿与家长、老师谈;。

c、学习自觉性较高,但也容易表现出独断性,争强好胜,坚持错误,但仍稚嫩;。

d、能根据社会要求约束自己,自我控制力较好;。

e、理想逐步向概括性发展,能够对自己理想中的人物特点加以分析;。

f、对人生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对人生和世界评价带个人人性特点;。

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调查资料显示结果是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这就给教育者一个“历史责任”:怎样去培养一个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仅供教育者们参考: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校开设心理辅导。

(1)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产生;。

(2)开发学生各种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3)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4)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5)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1)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

(3)组织心理辅导专门活动与训练,进行个案(特殊学生)研究;。

(4)严格遵守心理辅导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合格的心理辅导工作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知识能力结构,健康的情感和坚强意志,健全的人格特征)。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四

教育科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顺利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是我们教研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们开展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我县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组织、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工作建议,为我县“十五”期间中学教育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及方式。

开展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是对我县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观点和参与行为,以及学校倡导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况作调查了解。因此,调查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设计内容和方式。

(一)、调查的内容。

1、教师对教育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

调查教师对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态度决定行为,认识决定动力。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是教师需求与教研管理部门服务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

2、教师对教育科研常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认识教育科研的规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开展活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识,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知识达到什么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门普及教育科研活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情况。

3、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除了教师自觉的行动外,更需要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倡导、对教育科研活动的肯定、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追求价值得不到承认,教育科研活动就会偃旗息鼓、半途而废。这就涉及到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了解目前学校在这方面的关注程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研部门才能更好地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

4、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生力军。了解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希望,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科研的潜力,教育科研活动才会蓬勃兴旺、充满生机。教研部门开展教育科研的服务和管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调查的方式。

1、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调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考虑,拟定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工作。问卷题项除充分考虑其合理的内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据一般经验和预测来设计所选问题及数量。题项语句的设计尽量简单明确、具体实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隐含某种诱导。行文尽可能.注意语气委婉,避免引发反感而影响调查的客观性。问卷的题目设置包含限制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限制性题目共设置十九个,每个题目四个选项,要求做单项选择。开放性题目只设置一个,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提出两个方面的希望和建议。

2、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从学校和教师的区域和层次的代表性、以及调查者本身工作的职责考虑,调查的范围拟定为全县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学校)、高中(含职中)课程的学校。调查对象为各学校随机确定的领导及任课教师。

3、调查样本的确定。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拟定样本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贯制学校共五十份,总计取样三百份。问卷投放根据各个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学校教导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回收到有效问卷共二百六十九份。问卷样本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参加工作1-5年的教师为84人,占31.23%;参加工作6-10.年的教师为60人,占22.3%;参加工作11-的教师为63人,占23.4%;参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师为62人,占23.05%;教师群体类别比达到科学调查要求的基本规范,样本信度比较可靠。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五

《市中学教育现状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由为您精心整理,供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1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1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六

一、研究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题目是学校教育的热门和焦点题目。由于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长大。适应社会与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题目,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题目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生长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工作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交城第六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

3、样本容量:210调查问卷与调查统计情况附后。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题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在接受调查的210名学生中有206人以为自己有心理题目,其中有32.04%同学以为与父母师生关系紧张,有25.73%的同学以为与同学间关系紧张,有23.30%的同学存在青春期题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较大,而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学存在心理题目是由差生题目引起的。(4题)据统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题目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回类为以下题目。

一)学习类题目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题目是中学生心理题目的主要部分,供求信息其题目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免费发布信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于家庭和老师的期看,此项以男生比例较大;而自己成才的期看只占18.84%,又以女生比例较大(24题)。在如何消减压力上,其中约78.03%的中学生从不或很少与家长、老师沟通来缓解压力,他们只选择与同学或朋友沟通、倾诉占64.77%,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与网友沟通的占10.98%。而令人担忧的是有13.26%的学生从不与人沟通来缓解压力(8题)。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题目,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道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通过调查结果表明,有约85.17%的学生以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会觉得心烦气躁。学习有时候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情,说明在读中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导致学习没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14.83%的同学从来不会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会觉得心烦气躁。(20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碰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在回答“考试前你总会心情紧张吗?b2b”的题目中约84.64%的同学承认自己在考试前感到过紧张焦虑,特别是在考前有13.94%的同学感到心情紧张(22题)。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被访学生知道家长对自己的期看是进进高一级的重点学校和将来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约74%以为家长要求适中,23%以为要求过高,但这23%的被访学生中对自己的远景抱有信心的有46%,其中54%以为信心不强。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这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在的面临考试期间、在压力较大的状况下很多同学经常或偶然有早晨起来还没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惫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学习的情况;也有好的学生不顺心时轻易生气,说明压力给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以上题目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公道现象,尽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高中而预备的,实际上升进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看。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公道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往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

二)人际关系题目人际关系题目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题目。其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题目。

其主要题目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了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题目。本次调查表明约有57.21%的同学对师生关系较满足,有31.73%的同学以为师生关系一般,而以为不满足、较差、很差的分别占5.29%、2.88%、2.88%。(5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看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假如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看。假如,“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七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很多朋友认为高中考的好才能上好的大学。实际上,好的初中才能有希望升入知名高中,这样高入大学的机会更多一些。初中中经常会对各个高校进行教育的调查,下面为大家推荐初中物理基础课堂教育调查报告,朋友们可以参考。

20**年12月22日至25日,市教科院组织了城区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本次活动调研了七所学校,各学科分头深入课堂听了七节课,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点评。下面就七节物理课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优点。

1.七节物理课中,教师都采用了三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教学,学案设计符合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问题及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使用效果良好。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体现,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热点等素材引入教学;关注学生已有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力求以问题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方式多姿多彩;重视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3.贯彻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紧密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最新科技和学生实践;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力图贯彻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讨论等)。

4.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普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反馈。

二、问题与建议。

1.学案的使用过于模式化,实效性有待提高。

(1)学习目标条目繁多,许多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一一罗列,学生在学习内容陌生的情况下,对目标理解肤浅,甚至感到茫然。

(2)一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后,统一编写学案后,进行了资源共享,确实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但部分教师有拿来主义思想,对学案不经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学案使用的模式化、机械化,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和创新,忽视了学生的班级差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案的操作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案编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学案编写过于细化,模式化的学案,学生象答卷一样从头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的形成。

建议:

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在学案的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所以课堂探究部分应该空出更多时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新鲜感,使课堂更有弹性和开放性。

学案设计中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案的编制体现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措施、问题的设计、活动安排等都具有共性。集体备课中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细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对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学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一切依据情境,依据学生需要,用活用实。反对哪种学期前编制印好一个学期的学案的做法。

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

2.预习有名无实。

(1)七节物理课的学案中都设置有预习内容,但预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将预习内容设置为填空题格式,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

(2)预习的`评价与检查落实不够。只布置不检查或上课对对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对预习疲于应付,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建议:

进一步转变观念。预习不应只是对新知识的提前学习,还应包括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在预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预习内容中应设置旧知回顾内容。

关注知识预习的前提下,预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课下预习,方式可多种多样,如从媒上的搜集拓展的资料,制作学习卡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等。

预习要分层次。根据预习内容,可以分成多个层次,让所有学生都预习有所成,有基本要求,有提高要求,有高层次的深入研究的任务等。

预习要有所发现。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的疑问,在学案中要给学生留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检查和评价督促预习。可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尤其是较懒的要勤查,如果一些学生预习不到位,小组交流就会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3.缺乏真正的小组合作。

(1)学生的自学进度快慢不一,到小组互助学习时,部分学生还在自学,不参与讨论。

(2)小组组长不组织讨论,或者小组的组员有的参与不了讨论,有的游离于小组外;有些学生缺乏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3)小组互助学习时发现不了问题,不知道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有效或深入的讨论。

(4)评价时只强化了个人的评价,而淡化了对小组的评价,致使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不够强烈,不能很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价值的认识。

2.加强小组建设,分工科学,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3.召集相关组员开会,做到分层推进,各个击破。

4.加强小组评价的研究,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元评价,将小组建设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八

1、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的事情”占83.46%;。

3、认为教师搞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占79.63;。

5、认为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钻研科研知识”的占33.8%,“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占22.3%,“参观学习”的占26.39%。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对教育科研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比较充分地证实了我县各中学开展教研科研浓厚氛围已经形成,教研科研已成为当前大家相当关心的热门话题。广大教师不仅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而且在开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了。教育科研对广大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对新鲜事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疑虑。教师们集中反映出的“觉得太难”、“确定不了课题”、“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时间安排不过来”等等,说明教师们还对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为神秘,就难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当然就难以知道该具体从那下手。这使我们教研部门应该注意,在提倡导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中,要研究怎么来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科研知识、怎么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来确定教育科研的切入点。

(二)、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1、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向应该是“教学实践研究”的占72.4%;。

5、认为常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是“有一定联系”的占44.61,“各有侧重的”的占27.51%,“一回事”的占13.88%。

从这部分数据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本质认识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立足于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这表明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感兴趣的选题类别,是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课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评判不仅仅是在于教学成绩提高,更在于教育科研的感受和体会、学会怎么去研究问题。这表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这种结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状况。

1、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会使“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的占70.26%;。

这部分数据间接反映出,目前学校已将教育科研纳入议事日程,教师们有了尝试教育科研的冲动,意识到了教育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需要学校引导、教育科研的热情和过程操作需要学校的肯定、怎样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上升为课题研究更需要有人点拨和指导。忽视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容易让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就不容易使教师注重过程研究,教师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动力。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是学校目前开展群众性教科研的突出问题。

(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3、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倾向性的希望和建议如下。

(1)希望: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训、教育理论专题讲座、专家指导、参观学习的机会、案例分析、提供资料、参与课题组研究活动”等。

(2)建议:倾向性的是“设立相关奖励政策、学校设单项考核、改善环境条件”等等。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九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新课改;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促使学生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之后,实现自身知识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逐渐成为众多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究竟该如何组织教学形式,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进而促进初中学生物理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教师普遍认为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越有可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也唯有如此,也才能充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职责。这种观念致使他们在日常教学时更加偏向于“填鸭式”“灌输式”等类似的教育模式,将既定的知识体系囫囵强加于学生身上,却往往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抹杀他们主动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热情,甚至直接代替他们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自主总结知识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运用能力。”这对于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2.2汽化和液化”这部分知识时,我摒弃了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向学生列举了两组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向他们指明第一组为汽化现象,第二组为液化现象。

第一组:夏天温度非常高,在地面上洒上水之后,一会儿就干了;水烧开之后,如果继续放在火上加热,壶里的水会减少;把衣服晾在室外,一段时间之后,衣服就干了。

第二组:温度较高时,打开冰箱门,经常会看到白雾;夏天自来水管上经常密布着很多小水珠;温度较低时,浴室的玻璃上会凝聚一层水雾。

之后,便鼓励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两组现象对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进行大致的推测。以下即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

学生甲:对比一、二两组例子最大的特点,第一组都是液态的水逐渐蒸发,变成了气体挥发到空气中;第二组则是水蒸气变成了液体,依附在物体上。

学生乙:刚才老师提到,第一组是汽化现象,第二组是液化现象,由此,我们小组推测,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就是汽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就是液化现象。

学生丙:我们也同意这种说法,根据物质体态的变化就可以很好地区分出汽化以及液化现象。

……。

学生们纷纷发表着自己对于汽化以及液化这两种现象定义的认识,并不断辅以生活中的例子向我证明他们的观点,我则在一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并不过多干涉他们的讨论活动。不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更重要的是因为充分尊重了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极大地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我更好地展开其余知识的讲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俗话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道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带给学习者极大的动力与力量,有利于他们主动克服各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争取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来讲,要想更好地展开物理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初中学生独特的兴趣特点进行学习上的引导,力求通过这一点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物理知识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如此,既可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其灵活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对于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例如,在学习“1.3令人厌烦的声音”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讲明了噪声的定义: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然后便鼓励他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噪声现象以及自身的应对策略。噪声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因此,不用我多加赘述,学生就迅速融入了列举噪声现象的活动当中。如此一来,一方面充分调动了他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还促使他们在列举噪声现象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知识与自身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为改变其以往“物理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等错误观点提供了充足保障。

2.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是物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中的定义、规律等大都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才总结出来的。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则从另一个意义上阐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他们总是以好奇、疑惑的眼光打量着周围的万事万物。物理实验一来可以满足初中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实验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先进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力求通过这一手段大大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如,学习“串联与并联”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带领学生到实验室中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如此,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有利于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在分析初中学生心理行为的基础之上,积极组织各种教学形式,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进而大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井迎迎。初中物理有效教和学的实践与思考[j]。华章,2009(05)。

[2]龙万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2010(12)。

[3]罗耀章。树立有效教学理念致力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物理通报,2009(02)。

(作者单位陕西省勉县第一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

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所以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现就对一个市中学教育做了个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xx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的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一

我于1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两所所中学(一所重点高中,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现今中学生的教育状况和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教育价值观。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重点中学人数占多)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最讨厌的科目。

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毕业后的打算,87.5%的学生选择读大学,10%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2.5%没有选择。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调查完毕后,经过统计的数据认为当代中学生教育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需求增多。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考上大学以后才能挣更多的钱。但是由于教育的存在不公平,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的教育水平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重点高中没点考上大学(本科)的人数达到90%多,而普通高中80%只能选着大专,以求另外的出路。

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当前,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在普通高中里,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开小差的现象尤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生觉得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却不注意。

近年来由于艺术教育的发展,许多因为文化科不行的学生投身于艺术教育中,普通高中更重视艺术教育,历年来,普通高中艺术生考上重点本科的人不在少数。而重点高中却重视文化方面,当然这也是好的发展,让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得到合理的教育分配。

为了教育的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我相信有一天,我国的教育事业会更上一层楼!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二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xx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三

本文目录。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口号。

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返回目录。

教育问题历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教育事业是历朝历代兴国安邦的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xx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的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返回目录。

在开发区教育体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关爱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外出赴大连挂职锻炼的学习活动。40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颇多。下面把我自5月10日至6月20日在大连西岗中学挂职锻炼的情况做一总结汇报:

一、文明勤奋的大连西岗中学。

大连西岗中学是一所公办民助的学校,成立于1999年9月,现有教师83人,其中本科教师65人,研究生18人,市区教学能手54人,高级教师31人,学科带头人3人,名师2人。全国优秀班主任1人。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00名左右。拥有6000平米的教学楼,33个教室,(其中功能齐备的专用教室14个)。学校实现了校内联网和办公自动化,有美术和外语两个学科的教学特色。

四年来该校荣获了“辽宁省绿色学校”、“大连市校园环境艺术化学校”、“大连市大课间操示范学校”、“大连市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学校”、“大连市文明单位”等称号,是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点校、“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实验基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学校。

目前,该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教学水平,生源的综合素质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的配置和手段的运用,均居于大连市西岗区各中学之首。已成为社会仰慕、学生向往的热点学校,成为培养重点高中学子的摇篮。

这里有两组数据统计:一是该校在去年的初升高考试中,分别以重点入围率达62%及62.08%的成绩雄居全市前列。二是在今年初升高市模考试中,该校又有96人突破600分大关;575分入围率达到62.9%;在区二摸考试中,该校有100人突破600分大关。优异的学习成绩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了基础。为学校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望。

走进西岗中学,我所见到的是学校环境的优美,教学楼内的安静,课堂活动的愉悦,学生谈吐的得体,大课间的有序,教师办公室的紧张和忙碌,这种感觉自始至终伴随着我,令人不得不钦佩该校校风、教风、学风的严谨。

该校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发展倾注了师生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浓厚的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文化氛围,正是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中求真务实,密切关注教师的发展,注重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

1、关于对求真务实的理解。西岗中学教导处主任曾宏志曾这样认为:“真”乃客观规律以及客观现实,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正视学校自身的现实和规律,不要只强调“计划”,要敢于走出有些“假”的怪圈,要“求真”;再者,学校的管理要以“德”为先,工作重心要围绕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展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生制宜。不要怕出问题,要善于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学校的领导管理问题,还是教师的引导问题,亦或是学生的问题,这就要讲“务实”,要有调查、要有研究、要有总结、要有反思。就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群策群力,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琐事繁多。西岗中学的班主任在“细”上很会下功夫:该校实行的是班主任坐班制,教室即办公室,对班级的大事小事实行全天候管理。在班主任工作制度中这样规定;每位班主任要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学习专长、思想动态、近期表现都做到了全面了解,如数家珍。并制定了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特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帮扶到底。班主任解决不了的,要及时的、不遮掩的、不浮夸的如实上报级部,级部召开班主任会议就某班级、某学生的某一问题展开交流研究、共同诊断、集思广益,找出解决的办法。俨然是一次小型的教研专题活动。能从教研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探讨。一位班主任谈到这件事情时说:“班级就是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的场所,对班级大小事务灵活处理的方式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管理育人的能力。问题的解决对每位教师都是一种极大的提高。”真正体现了工作中求真务实的态度。

再举一例:5月31日,在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观摩了一堂主题为“学困生研究”的现场教研活动,出课者为八一路小学高年纪组。给我的印象很深。参加研究的人员有区小教部教研员、班主任、任课教师、高年纪教研组长等八人组成。围绕五年纪一班的一名男生展开。活动中涉及到该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性格特点、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他目前的思想状况、帮教的具体次数、并展示了该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等等,资料具体详实。参加活动的人员人人发言,最后得出会诊结果:每位教师思想上不放弃,让该男生最喜欢的语文老师作为主要的帮扶对象,还得抓亮点,让他主持下周班级的板报宣传活动,观察期一个月,一个月后再分析和研究。在这次研讨会上还一并提出了“关于如何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具体方案。

这是一次扎实有效的现场教研活动,活动自始至终围绕主题,就事论事,真正站到了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不做秀。可以说,参加活动的人员得到是实践的锻炼与提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空泛的理论上。

2、关于对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培养。这几种意识在西岗中学很是浓厚。西岗中学有一块舆论阵地“金点子沙龙”定期举办,每月两次。论题确定以后,抽签决定演讲人。沙龙主题涉及到“班级德育”、“网络教育”、“家庭教育”“学科教学”、“课题研究”、“课改理念”、“学习困惑与思考”等。交流中每位教师都畅所欲言,学校领导就某一问题随时提问。以此来作为评价考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理念。对“沙龙”有价值的新观点大力提倡,遇到的新问题会上解决不了的,会下探讨。论坛实际上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交流中有竞争,有思辩的火花,有思想意识的转变。

竞争最为激烈的是西岗中学每学期一次的“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其评选的程序组织严密,选拔的要求很高。

(一)  评选的程序。

1、笔试:(新课程理论占40%、学科课标占40%、教育教学法规占20%。)。

2、师德评价:学校评价、老师互评成绩、学生打分成绩。

3、公开课:抽取课题,说课、上课。

4、两年的教学成绩综合实力的情况。

5、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测试。

6、业绩综述。

(二)  评分标准:

笔试35分,师德10分,授课30分,成绩10分,业绩综述10分,微机测试5分,共计100分。

六项评分标准实际上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是对全程参与的教师的一个锻炼。被评选上的将再接再厉,履行学科带头人的职责。(每学期承担一节教学研究课或公开课,对本学科教学起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承担班主任工作或其他教育管理工作。

接受学校每学期进行的考评:学校实行多元评价(个人总结,学生评价,学校评价)评出胜任、基本胜任和“不胜任”3个等级,评为不胜任的人淘汰。两次被评为“基本胜任”也将被淘汰。

在交流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求创新,在创新中图发展,是西岗中学每一位教师达成的共识。走进课堂,聆听教师们的讲课,感受到的是集体智慧的闪现:数学开讲前的“问题式”、语文开讲前的“演讲式”、英语开课前的“作文式”。都是学科组和教研组在集体备课中、在课题的研究中,对教学的总结反思中尝试成功的好方法。“问题式”导入应于理科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对教师留的题目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共同研讨;“演讲式”导入应于语文课堂,学生背诵自荐美文一篇,推荐好句,解释自荐的原因,并要求写出自己对所选篇目的内心感悟,然后摘抄在笔记本上。目的是为作文服务。“作文式”导入应于英语课堂,教师事先留下题目,比如:“谈谈大连的环境”,学生抄在黑板上,师生评改。后誊写在一日一练作文本上。这三种课前导入式发言的学生都是课前进行抽签决定的,与“金点子沙龙”中确定演讲教师是一致的。目的就是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提高,公平竞争。

该校的滕佩君校长在一次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过这样的话: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一种“桥牌”的思想,就是团队合作的思想,要屏弃“麻将”的思想,就是要丢弃个人单干的思想。要事事讲合作,事事做扎实,事事讲科研。要求真务实。

三、人性化的德育管理,唤起学生自主意识的回归。

关于西岗中学“学生自主会”的具体做法。该校在学生德育管理方面倡导人性、民主、体现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在此背景下成立“学生自主会”。“学生自主会”下设体育部、学习部、科技部、文艺部、组织部、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共七个部门。隶属于学校团委。

“学生自主会”成员的选拔是全员发动,层层遴选。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择优录用。其选拔录用程序非常严格。程序分为:笔试题(试题内容为综合百科50分)、辩论赛(由参赛选手抽签组成20分)、竞选演讲(30分)。由学生和学校领导、教师组成评委,三轮成绩叠加作为选手的总成绩。

下面是该校“学生自主会”主席的提交的一份工作分配细则。(现摘录一部分。)。

1、主席、副主席:负责日常以及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督促,对事事要跟紧,时时要抓紧。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2、组织部:主要负责升旗仪式以及训练升旗手,检查。

讲话稿。

填写记录检查班会和德育月计划。还主要承担辅助主席和副主席的工作。

在工作的开展中各部门协调的很好。除了自己本部门的工作外,还一起帮助其他部门出谋划策。活动的计划,过程,体会,都要求留有文、影象资料的汇总保存。

本学期“学生自主会”自主参与策划大型的学校活动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日、排球比赛、“金点子”、“飞扬的青春”综合类打比武,“校园集体舞蹈”、“快乐英语角”、“英语故事演讲”、“肯谈会”“趣味运动会”、“科技艺术节”等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

该校的“学生自主会”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锻炼了一大批学生干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叫学生们一句“部长”那真是名副其实。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意识的回归。目的是就是为了实现“培养领导型”的人才做准备,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特长、表彰优秀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四、立足学校实际,注重专业的引领,走科研一体化的道路。

关于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的具体做法。(“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其引入的原则是立足本校实际,搞好调研,全程关注研究过程,大力推广研究成果。杜绝盲目性。

“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工作结题以近。现以英语学科为例子简要介绍其研究成果。

1、英语教学是该校的特色。该校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概念英语、牛津英语教学,开展了各项英语活动,例如英语课程表,每日一句、每周一。

格言。

每周一歌举办外语角活动报刊选读等。在今年的枫叶杯大奖赛中,英语剧在大连市课本剧比赛中获一等奖。

2、初步较为全面的形成了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评价的内容与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时段的多元化。

(1)教师为主体的评价。

与学生课堂内部的学习相关的学习行为,如上课发言情况,课堂笔记记录情况,课堂反馈情况,学生试卷的得分情况等内容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

(2)学生为主体的评价。

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的学习行为,如课外阅读,听力练习,朗读练习,写英文日记等情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评。

(3)学生互为主体的评价。

课内外的一些英语实践,如值日生报告,英语角活动,以学生互评为主。

(4)师生双主体评价。

在一些以竞赛为性质的课内外英语实践活动中,如课内故事接龙,模仿秀,英语演讲,英语小品表演等活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5)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

在涉及一些材料的搜集,如档案袋的整理,问卷调查,学生校外学习的情况,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观感,英语课内外活动展示,对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等,采取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的方法。

归纳出时段评价:(1)、课前评价。

教师对预习笔记进行评价,使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效率的提高有了物质准备,知识储备。

(2)、课堂评价。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习效率好的学生,表现优异的小组的激励。

(3)、阶段性评价。

在期中、期末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口头、笔头与听力,学生试卷,填写成绩报告等,建立了档案袋,收录学习过程的材料。如:学生学习态度。

自我评价。

表,我最满意的一份书法(英文),我的模仿秀录音带,单词词组竞赛卷,我设计的英语试卷,我的阶段性成绩报告等。

(4)、延时评价。

对那些在不同时段的评价中未取得令人满意成绩的学生,采取了延时评价。

一位实验教师在去年的初升高考试中,所带的初三•一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a卷平均95.04(满分100分),ab卷平均126.5分(满分150分),52%的学生取得ab卷优秀成绩,获得家长与学校的一致好评。

关于课改、校本研究的具体做法。

1、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民主方式,由教师提出学校目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汇总、研究、确定论题,然后在“金点子沙龙”中组织全校教师大讨论。本学期,该校已经成功举办了三期,出版了“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赏识教育”、“作业布置”为专题的论文集。

2、形成了校本培训的四种方式:

学:指理论学习,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每月编辑并下发《西岗中学理论学习月刊》,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

讲:举办课改、校本讲座。

研:在教研组活动中,加强课改、校本的研讨。

实:在实践中抓落实。不泛泛空谈,把学习、听讲座,举行研讨的收获体会落实到教育,落实到备好课、上好课,即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上。

3、在进行课程管理中,创新了组织系统。

从两个层面来构建的:一是以组织管理为目的的领导机构,即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委副组长,教导处及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网络型课改学习小组(1)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改学习小组(教研组长负责)(2)以历史学科为龙头,带动初改学科并向其他未改年级辐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三是成立研究小组,例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小组,双语教学研究小组..并通过月例会以及每月组内的研究课来督促运行。这一交叉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确保了每一位教师都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从而各负其职,各司其责,极大的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

五、几点认识和思考:

1、一所学校社会声誉的高低,源于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高低,而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要有一批懂教学管理的领导干部,要有一批敬业能群的教师队伍,要有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西岗中学恰恰是把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逐渐凝聚成自己的学校文化。

2、在教育科研方面,事无巨细,过程扎实,不做秀,实实在在。上课与研讨、理论与实践、尝试与改进;实践与理论、反思与总结、经验与推广。他们都用心去探讨。

3、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多元发展,多元评价。注重发展的方方面面。除学习成绩外,他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展示自我的舞台:校园尾花艺术节、学生自主会、科技文化艺术节、网络信息技术大比武等等。

4、对教师的考核,采用的是多元评价的方式(末位淘汰制),在期末由学校、教师、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评价。评为不胜任的教师将自己提出申请。另选择学校,择校不成,下岗,自谋出路。严格不留情面。

5、关于坐班制。这由大连市教育局统一规定的。中午不午休(11:40放学1:00正式进课堂)。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有时不济。

6、四年多公办民助的办学体制,为西岗中学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今年下半年学校即将改制为私有民办,是一次性买断,还是分期付款,走过渡式,目前伤无定论。师资生源能否保证,西岗中学能否继续辉煌,面对前景,令西岗中学的广大教师堪忧。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四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20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20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xx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特别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的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的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的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是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的优秀学生的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条件,是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的需求,是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的需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五

我被分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小说的讲解却与此相反,多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电视、电影的片段,让学生从中去领会故事的情节,去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了老师们能因材施教。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实习期间听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教育实习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就是搞对象也要把话说的漂亮些呀。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有的学生干脆告诉我说,还不如在家里自己上网学习。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中学物理教育调查报告篇十六

据化材学院的安排,临汾七中实习领导小组自××年对我校××级教育实习工作做了调查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临汾七中的××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在七中实习的××级学生共有16人。

2.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高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临汾七中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七中指导教师普遍认为××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师大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至于辅导自习、批改作业、监考等教学辅助工作,更是个个争先去做。学校领导普遍感到满意。

4.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了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4.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实践活动太少,因为学校对他们不放心,不敢将讲主课的任务交给他们,只在最后一周讲两三次课,没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5.少数实习生反映:大学所学计算机、化学等实践性知识太少,动手能力差,适应不了中学“多而杂”,“全能型”人才的需要,希望在这方面能多学些知识,以适应客观需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826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