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教材(专业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50:17
小学教学教材(专业22篇)
时间:2023-11-24 21:50:17     小编:温柔雨

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教学教材篇一

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建立数学基础的基石。而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心得体会,它们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教材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初步接触数学的阶段,因此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教材中的题目可以涉及到学生生活中的日常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教材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是一门逐步递进的学科,教材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逐渐提高数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再次,教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并不仅仅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通过一些实践操作、游戏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一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教材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教材的编排要合理,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次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同时,在编排教材时,我还会注意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最后,教材的使用要灵活多样,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都不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灵活地运用教材。例如,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我会提供一些超纲或扩展的题目,挑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我会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示例,帮助他们巩固和理解知识。

综上所述,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采用合适的教材并正确使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材的心得体会,包括教材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难度适宜、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排要符合学习规律和使用要灵活多样。我相信,通过合理使用教材,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学教材篇二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科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有2点很重要:一是教育人要有自己的一个新的理念,二是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我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现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是学生们最为缺乏的“稀有品”。如果,老师能用爱心、耐心、宽容心、满腔热情地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热烈而积极的期待,那他们就会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并且接受你,接受你的教学。简单来说,师生间的关系,需要有情感作为基础,而爱,是情感的基础与表现。只有对学生播撒爱的雨露,才能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去学习。

其次,在教学活动上要有好的、新的方法。

2、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科学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那么在一次次的动手实践中、在一次次的探索与交流中,学生会越来越活泼、越来越可爱,我们将一同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3、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把那些难点的知识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你说什么,希望什么,期待什么,想要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你做了什么才算数。所以我们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把经验积累,并且用脑思考,用心体会,把经验凝成自己的血肉。

小学教学教材篇三

观察能力不仅是学习各个学科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还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必备的重要能力。因此,许多小学语文教材都专门编排了观察单元,通过一篇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习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以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观察单元的编排,会发现在对课文的解读上存在违背作者原本意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教材中又有着怎样的具体表现?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综观这些观察单元的课文,大多数表现的都是观察所得,而非观察本身。虽然其中可能也会提到或暗含着观察者所用的观察方法以及观察者的观察意识、观察习惯,但是从作者的原本意图来看,他想与读者分享的是观察者在观察后得到的收获,包括对观察对象的认识、发现,观察者当时的感受、感悟,等等。而这些单元又都是作为普通的阅读单元呈现的,定位在常态阅读上。所谓常态阅读,就是读者要通过阅读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1]。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在阅读表现观察所得的课文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观察方法、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上,进而形成观察能力,就阅读而言,这违背了作者的原本意图。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多元解读在美学上源于强调读者中心地位的接受美学。这种美学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之前,已经具备了一种由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等构成的心理图式。读者是带着这种心理图式去阅读的,文本的意义是通过心理图式的重构呈现出来的,读者所理解到的意义可能不完全等同于作者通过文本想要传达的意义,又因为读者的心理图式有所不同,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就有了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总之,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阅读是对文本的再创作,而不是一种复制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抛开作者和文本,按照自己的心理图式随意地解读文本。波兰文艺理论家英伽登在谈到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填充文本的“不定点”或“空白点”,从而对文本进行具体化时,就指出具体化有两种,一种是“恰当的具体化”,即在恰当阐释文本、尊重作者原本意图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填充;另一种是“虚假的具体化”,即背离文本原意的具体化。而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在于前者,文学批评就是要努力呈现出文本的意图。同时,文本的意义是丰富的,只有通过读者共同的具体化活动,才能充分实现[2]。这就是说,多元解读是建立在对文本本真意义进行溯源和接近的基础之上的,要尊重文本的客观性,要以文本本身为依据[3]。用王富仁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尊重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因此,我们不能用多元解读来为违背作者创作意图的解读进行辩护。

二、问题的表现。

具体地说,教材对作者创作主体性的不尊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文本的非重点解读成重点,而文本本身的重点却被忽视了。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试用本)第七册的第四单元编排了李白的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感受到的雄奇瑰丽、磅礴壮美的庐山瀑布。编写教材时,应该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庐山瀑布的这一特点,并深入体会、感受之。但是除了理解词句意思、背诵、默写之外,与这首诗有关的唯一一道课后题,却是“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怎样观察庐山瀑布的”。很明显,设计这道题是为了让学生从诗中习得观察方法。然而,尽管诗中的确说到了“遥看”,但这一观察方法并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编写者在设计课后题时,忽视了文本本身的重点,却把非重点当成了重点。为了达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标而没有尊重作者的创作主体性,违背了常态阅读的规律。另一种更为普遍的情况是,把文本本身的重点和非重点,都当成重点。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编排了苏联作家普里希文的《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前“我”和弟弟在蒲公英开放的时候非常开心,因为“我们”可以把蒲公英的花揪下来玩耍。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就像人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中午,花瓣会张开,呈现出金色,使得整个草地都变成了金色的;早上和傍晚,花瓣会合拢,呈现出绿色,又使草地变成了绿色的。发现了这一现象后,“我”和弟弟觉得蒲公英就像人一样会和“我们”一起睡觉、起床,陪伴着“我们”。于是就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也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很明显,作者通过这样的内容表达了观察所得带来的喜爱之情的变化,以前的喜爱之情是建立在“破坏”的基础上的,现在的喜爱之情则源于一种亲切感。针对这篇课文,编写者设计了两道课后题:1.“我”有了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2.图示草地和蒲公英的变化。从课后题来看,应该说编写者抓住了文本的重点,尊重了作者的创作主体性。但是,在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编写者却把“激发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作为了教学要点之一,并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对课文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草地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而应当深入探究:草地为什么会这样变?使学生体会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我”的观察意识、观察习惯。这有违作者的创作初衷,强行地把文本的非重点当成了重点。尽管这一要求是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出的,没有呈现在教材上,但我们也可以由此窥见编写者编排这篇课文的真实用意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三、解决的办法。

以上两种情况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却是以牺牲学生常态阅读能力的发展为代价的。学生在阅读时,要么抓不住文本的重点,在非重点上下功夫,导致解读走偏;要么面面俱到,在重点和非重点上都下功夫,对文本解读得过于琐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编排才能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不违背阅读的规律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保持常态阅读的单元定位,选取作者的原始意图就是表现观察方法、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的文本。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找骆驼》,就是这样一个文本。老人之所以知道那只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儿跛,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正是因为他在观察骆驼脚印,道路两侧,以及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齿印的同时,进行了思考。由此可知,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要与读者分享边观察边思考这一重要的观察方法。让学生阅读这样的文本去习得观察方法,就可以在尊重作者创作主体性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二个办法是选取表现观察所得的文本,将其编排成一个特殊的阅读单元。王荣生教授把阅读取向分成了常态阅读、异态阅读和变态阅读三种形态。其中的异态阅读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阅读方式。陈寅恪先生著名的“以诗证史”运用的就是异态阅读方式。他在以《元白诗笺证稿》为教材的“元白诗证史”的课上说:“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把所有分散的诗集合在一起,于时代人物之关系,地域之所在,按照一个观点去研究,连贯起来可以有以下作用: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最重要是在于纠正。元白诗证史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4]由此可知,他是带着研究历史这个特殊任务来阅读诗歌的,而不是用读诗的方法来阅读诗歌,关注的重点在诗歌体现的历史上。所以,他在1944年致陈槃的信函中说:“弟近草成一书,名曰‘元白诗笺证’,意在阐述唐代社会史事,非敢说诗也”[4]。既然异态阅读是可以接受的一种阅读方式,那么我们可以把表现观察所得的文本编成一个特殊的异态阅读单元,让学生在关注观察方法、观察意识和观察习惯的同时,知道这种阅读不同于常态阅读,是在特殊任务驱动下的特殊阅读。从而不影响学生常态阅读能力的发展。须注意的是,不能把表现观察所得和表现观察方法的文本杂糅在一个单元中,否则无论怎样对单元进行定位,都会存在阅读上的问题。还有就是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常态阅读的能力,对于编排异态阅读单元这种方式要慎用,或者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常态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使用。

小学教学教材篇四

在上午的培训中,我们一行人听取了xxx教授的精彩讲座,胡教授科学态度严谨,知识渊博,风趣幽默,给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其讲座主题“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教学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胡教授首先通过建国前后的自然科学课程对比,到内容与能力结构层次上有了较明确划分80年代的新自然课程;再到从过去单纯的学科知识教学发展到进一步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方面发展的新世纪的科学教程,一一作出了对比与讲解,让我们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发展有了更直观,全面的了解。

在20xx版的科学教材中,胡教授先从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展开,同时以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作为为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对20xx版教材从学科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及其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剖析与阐述。而20xx版的科学教材,则是在20xx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其主要表现在:

1、在年级全覆盖的同时,把探究式学习调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明确了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和倡导学习教学进阶两个主要概念。并以概述、命题、分解概念、学习目标、活动建议的方法呈现课程内容。

2、在强调科学与技术结合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与工程”并对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等提出了明确的定义,说明了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增加年段目标,并且教材作用将被淡化。

3、在课程性质的表述方面,沿用了20xx版的基础性、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这四条性质是构成课程性质的基础、是四个重要组成模块。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的属性,明确了课程的涵盖范围。这些科学内容对于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不仅可以实现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还可以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科学操作技能,还可以把这些科学技能应用于日常的社会生活中。

总体来讲,20xx版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上更注重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框架从三维目标提升到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维目标。课程内容更丰富:如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

幽默风趣的胡教授还给我们提出了小学课标的一些非常实用的教学建议,这些都很有助于我们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胡教授将讨论和交流相结合,其专业的解答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小学教学教材篇五

冯晋霞。

通过本次培训,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发了我教好语文的热情和信心,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一路前行。

“部编本”语文教材仿佛如一缕春风给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带来活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新奇的窗户。

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教材立意要高,立德树人。

二是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比如,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新编语文教材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办法。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写组学习和继承了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做法,实行“编研结合”,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

四是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

和其他版本语文教材比较,“部编本”的框架体例大有不同。

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题单元结构,多照顾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选文也往往只顾一头,只考虑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主题,难于照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如今国家提倡建设书香社会,大力提倡阅读。而新教材尤其注重了这方面的改革,真正让阅读走近学生的生活。重要举措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初中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选读”设置的改革方向。如浏览、快读、读整本书、读不同文体,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导。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

这可能是一个突破,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也还需要老师们去“加码”。

在今后的的工作中我仍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我:

一、教师要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专家们的讲座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使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加强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认识,净化灵魂。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白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三、加深反思,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反思的作用,知道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反思。反思让我认识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反思也让我认识到了怎样才能做好一名教师。好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在教学中,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自身发展中去,教师这座桥就是为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汲取知识养分而铺设的一条通道。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运用好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让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教材交流。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学生与教材联系的纽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出现,而不是主导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扮演好桥的角色呢?在参加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认真聆听了专家的先进理念,聆听了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后,我想,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他们需要的新知识并加以运用,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将永远不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更谈不上成为教育专家。我们当然不必要人人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但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地记录下来,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都是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

小学教学教材篇六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教材则是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深感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教材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

第二段:教材的选用。

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材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和知识,并培养其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用教材时,我首先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教材。然后,我会仔细研读教材,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和案例,为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排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编排教学内容时,我注重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会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先教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适当增删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段:灵活运用教材案例。

教材案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工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灵活运用教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我会启发学生利用案例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也会通过设计一些拓展性案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段:定期反思和改进。

教学过程中,我会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用。我会与同事交流和研讨教学心得,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材使用效果。同时,我也会关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及时进行改进。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感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合理选用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材案例以及定期反思和改进,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只有科学地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学教材篇七

我反复认真地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纵观科学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科学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科学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科学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科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科学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科学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科学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是科学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科学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科学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科学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科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科学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当前的科学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科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会有效结合“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科学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

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科学观,生活处处有科学,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科学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教学教材篇八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教学教材篇九

9月杨校长在教研会上做了新教材学习报告,今年虽然我没有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但是对这本新教材有许多期待,想一睹真面容。在2016年10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校组织的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网络培训,听了张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

针对新教材的情况,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新特色。

1、图片多样。新教材最吸引人的一定是那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这是新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新教材中添加了类型丰富的插图,既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又能给学生美感的陶冶。

2、改变编排。将原来的先学拼音再识字的编排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再又识字的循环教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识字的重要,在第一单元的识字课中还有效的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第一课《天地人》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3、增加板块。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让孩子从入学开始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的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大量的阅读。

4、贴近生活。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5、内容有所删减。删减内容,使我们课堂教学的变得更加的丰富。

6、注重渗透德育、传统文化等教育。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例如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内容虽然没有写入教材却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少的部分。

二、如何利用好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1、利用好图片,增加教学趣味性。

编者针对每一课的内容都精心挑选了插图,而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利用好这些插图。例如《日月水火》的插图,通过实物以及象形文字这些直观的表象来识字,既符合现阶段孩子的思维方式又可以通过图片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拼音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高能力的学生自己编故事。这部分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将本课所学的拼音有效的融入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去发现。在课文教学方面,插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帮助他们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将每个动物的脚印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课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语文有效的教学,更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情操的陶冶。

2、明确教学的目标,有的放矢对于每一板块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做无用功,不给孩子增加负担。拼音板块,要明确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增加拼音的难度,学生只要能正确的拼读拼音,标准的发音,能通过拼音识字,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标。对于写字要重视汉字的占格、笔画、笔顺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好的作品展示、学生练习等环节逐步的提高他们的兴趣,有效的利用课上练习时间。减少学生的写字负担,引导他们发现汉字的美。而不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写,机械的识字、写字。对于课外阅读这一部分应尽量减少占用课堂时间,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的方式。

3、以学生为主,将内容贴近生活。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我们的内容回归儿童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例如口语交际一《我说你做》,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真实的游戏环节孩子明白发指令的人要大声说,被别人听到,其他人要认真听。课堂就是我们现实的情景,启发孩子们思考课堂中要怎么做,引用到他们明白课堂中教师讲话要大声,同学发言要大声,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源自生活也要回归生活,真正的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和大人一起读也是贴近生活的表现,这部分内容我们课堂中涉及较少,但是要让学生分享他们和大人一起读的成果,在分享中回味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4、关注整体,培养语文素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所具备的知识较少,这也正是搭建知识高楼的基础时期,只有打好基础才会盖好楼。部编版教材新增加了字词句的应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更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实际应用,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交际说话,而语文最基础的作用就是教我们更好的表达。在教学中要有整体的意识,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素养。

5、认真备课,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无论教材怎样变,只有认真的钻研教材备好课,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今年的教材编排有了很大改变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我们老师们爱不释手。首先在备课中我会认真研究课文的每副图,利用好图片。其次认真备课确保我所讲出来的知识的正确性,不能应为是低段的教学而忽视了教学的准确性。最后每词备课都要认真思考课堂的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丰富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学语文的快乐,爱学语文。

根据部编本的几点变化,在教学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拼音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在活动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学习。还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就是用手摆出字母的形状;或者和家长一起摆出字母的形状。总之,拼音教学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避免过度、过量、过高的要求。具体要求即做到以下几点:1.拼音教学重点是准确,进而熟练地拼读音节。2.降低书写要求,只要求抄写,不要求默写。3.教学生学会查字典,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4.要利用拼音,读准音。把握变调,轻声,儿化等,随时纠正地方音。5.关注拼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关注广告牌,餐牌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字。

汉字教学时,夯实识字写字教学,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加强写字的指导与练习,各年级要狠抓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培养,直到习惯成自然。在教学中,从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指导时要到位。要按照识字规律指导,指导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指导合体字时,要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指导时要注意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注意笔顺和结构。要记住指导书写时观察、范写、描红试写、讲评、再写巩固提升五个环节必不可少。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我需要像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阅读语文教育的期刊,对于教学应该多思考多反思,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素养,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

李恒。

____年3月2日,我参加了由培黎小学组织的部编教材培训活动。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聆听了专家教师的讲解,让我对一年级人教版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的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一、部编教材的理解。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部编本教材不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

教学。

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

对新课程的教学建议:

识字写字教学建议:提倡识字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字理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事物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等。在写字方面一定要注重写字的规范性,掌握书写规则,分清字形结构,正确书写各种笔画。

阅读教学建议:在课内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和体验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喜欢阅读,主动阅读。课外时间家长引领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老师可以借助快乐读书吧,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随着的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语感也就更强了。

1/3。

有所发展。每个话题的选择都注重人人参与,注重情境的重现。有的需要提前做些布置,重视在各种语文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朗读教学建议: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事实上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如:识字课。我们要了解它的编写形式、特点。1)、内容与专题紧密联系。2)形式多样,体现出要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3)采取韵文的形式编写,易于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2.结合拼音认识汉字、学习词语和儿歌,提倡学以致用,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且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语言特点。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形成初步的语感。

2/3。

4.重视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的培养。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意识,考虑学生起点,着力改进学生日常交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缺少交际意识、不考虑对象场合等不良交际习惯。教材中的几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实践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原则:相互尊重。这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点,是需要从一开始就着力培养的交际习惯。

最后,我想说,部编本教材不是通过一天的培训就可以理解运用。它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不断的探究实践。语文的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是我根据这次培训所。

总结。

的个人浅见,也许很不成熟,也许有许多不当之处,但我相信,只要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一

最近响应上级号召我又细细的研读了《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书籍。《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科学”。而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科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这里还有许多科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科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教师可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可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可能会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可能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问:“谁多谁少?”学生可能会说:“一样多”。教师可引导学生:“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从而引导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这时,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可能说:“猴子多,香蕉少。”教师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可能说:“猴子少,梨多。”教师可以引导:“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讨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教师可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教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会想出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

1、按铅笔的颜色分;

2、按铅笔的长短分;

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

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

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

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方便而丰富的资源,它系统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二

本册教材主要使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我和学生一学期的使用,通过我们师生的使用,确实感受到他的可爱,他的不足。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本册教材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过程。本册教材非常注重以科学探究为主,设计了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体验、游戏等各种活动,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分析试验数据,获得科学结论的能力。如《磁铁的磁性》、《盐在水里溶解了》、《怎样加快溶解》等都很注重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习,《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注重漏斗,过滤等实验器材的使用。这就体现了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更爱学科学。

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数量多,活动类型全,活动可操作性强,而且每个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中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非常喜欢参加这些活动;活动类型全,如“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图片”“搜集天气资料”,“动手制作纸风车”等等。学生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极大丰富了学生们学习生活;活动可操作性强,书中“混合”、“分离”、“混合的变化”、“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等等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的现象寻找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学生非常喜欢。

三、教学内容多,容量大,不利于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大容量的教学内容很难在本学期完成,并且每课活动内容多,在一课时不容易完成还要延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使某些目标不易完成。所以建议编者精简活动内容,或者增加每周课时数。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三

篇一:童年乐事多。

作者:303班钱佳磊。

读着“缘缘情愫”中丰子恺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淋漓尽致地诉说着丰爷爷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其乐无穷,使我感到丰爷爷他仿佛就在我身边正诉说着他童年一桩又一桩的乐事。我不时哈哈大笑。

在《养蚕》中使我看到了丰爷爷小时候的淘气和贪吃。蚕落地铺的时候,他常常走在跳板上失足翻落地铺而压死了许多蚕宝宝,去采桑叶的时候吃着桑葚,蚕宝宝上山时他也天天吃着枇杷和软糕。

在《吃蟹》中让我看到了丰爷爷小时候也跟我一样喜欢吃螃蟹。只是当时的生活条件差不像我们现在天天有螃蟹吃,而且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剥出来的肉不是马上吃掉都积受在蟹斗里,此外没有别的菜,这半蟹斗的蟹肉还要过两碗饭还有馀。

在《王囡囡》中又向我们诉说了他儿时最好的伙伴是王囡囡。他时时引导照顾丰爷爷,还教他钓鱼。他们朝夕相见,互相来往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和丰爷爷朝夕相处五年的缘缘堂又向我描绘了缘缘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春天桃花、蔷薇争奇斗艳,还有燕子在欢快地歌唱;夏天甘甜可口的水果常常在门前挑过,喊一声“开西瓜了”就引来了大家欢乐的笑语;秋天吃着本产的葡萄,夜间听着秋虫齐声合奏的乐曲;冬天在太阳下吃冬舂米饭,在火炉里煨年糕,在洋灶上煮鸡蛋……缘缘堂给丰爷爷带来了欢声笑语,温暖安逸的生活,可后来却被可恨的日本人炸毁了。

读了丰爷爷的文章后,使我对丰爷爷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为桐乡有这样一位伟人而感到骄傲。

篇二:好羡慕。

作者:303班顾尚云。

童年是难忘、纯真的。美好的童年里包含着我们的快乐、伤心、苦恼……还有许多趣事和让大们头疼的调皮捣蛋的“小坏坏”。

读了子恺爷爷的忆儿时的《养蚕》、《吃蟹》、《王囡囡》等文,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子恺爷爷有趣的童年生活。尽管我现在还生活在童年,但已感受不到子恺爷爷的童年时代生活的朴实、快乐。

养蚕时,子恺爷爷跟着采桑叶的伯伯去地里吃桑葚。桑葚也许比不上我们现在的美味水果,但是那天然的水果吃了更让人健康,我也想尝一尝。他还在蚕地铺的跳板上走着玩,做丝的时候每天可以吃很多的枇杷和软糕等都是甜蜜的回忆。到了中秋节可以吃蟹了,一家人移桌坐在白场上赏月吃蟹喝酒聊天是多么惬意的事啊!现在我们在家里虼蟹已无法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子恺爷爷和王囡囡一同玩耍,一同钓鱼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很多欢乐。在缘缘堂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美景给子恺爷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看完了子恺爷爷童年生活的一些趣事,让我羡慕不已。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现在的童年比子恺爷爷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子恺爷爷的童年给人自由、朴实的感觉,我是无法体会到了。

童年是美丽的图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小诗,耐人寻味。让我们共同珍惜童年生活,让它成为最美好的记忆吧!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四

新课标指出:“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问题,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高段侧重解决阅读、习作问题”。大家都知道,学生在低段识字能力的强弱,识字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阅读能力。只有在低段大量识字,才可能逐步增大阅读量;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提高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认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据统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中要求“会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字,学生平均每天要学习10个左右的汉字。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完成吗?语文教学时间似乎显得特别紧,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完成识字任务,别的内容如何优化?课改实验中两极分化现象似乎比较严重,又怎么办?这些都是摆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和具体的操作办法。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

第一,要树立“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观。新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有十几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六七个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而以前的课文,课文中的生字极少,扫除文字障碍不需要多少时间,一般一篇课文一课时就可以完成,但依据“教学进度”,我们却拥有三至四课时的教学时间,时间绰绰有余,我们便认为一篇课文的生字教学一定要“一步到位”,稳扎稳打。上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就一定要牢固地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任何一个字都是被控制在局部的极短的时间段内强化教学。每一个“生字”都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而且几乎要求人人过关。在新课程背景中,学期总体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却多了,课文也长了,生字量更大了,这种“一步到位”的识字教学客观上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刚开始使用实验教材时,我也是不断地“顾此失彼”,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担心其他语文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花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少了,又怕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其实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的生字,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会逐步全方位的“认识”它。

第二,要正确处理“识”与“写”的关系。真正做到认写分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以往的教材因为识字量小,所以将“识”与“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生字”都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求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而“大识字量”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却要求我们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会认的字就只要求会认,不要随意拔高要求,会写的字就一定要会写,不能随意降低目标。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我们能读繁体字的小说,但要把这些繁体字写下来却很困难。对儿童来说,“橡皮”“欢迎”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相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况且刚入学的儿童,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人教版新教材生字的呈现方式也是按“识写分流”这一理念来设计的。人教版新教材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它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而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则是一些高频率的字,多笔画的字并没有刻意被安排在后面。所以,新课标明确要求读写不同步,读的多,写的少。

第三,要正确处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关系。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记住字的字形,有机会再让学生了解这个字的字义,这两个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求同步,是可以有先后的。如果这个生字的字义比较具体,结合具体的语境学生能理解其意义,那么我就把它确定为这篇课文分散识字的对象。如果这个生字字义比较抽象,估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时还无法了解其意义,那么我就不把它作为这篇课文分散识字的对象,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呈现它的时候,再结合具体语境来进行理解。

具体的操作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作为教师,只有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去组织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汉字,提高识字能力。下面,我谈谈文同小学课改实验年级的老师们在识字教学中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热情。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由此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如教学《观察人体识汉字》时,何艳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件(播放课件):1、展示了“人、手、足、口、目、耳”6个字由象形到小篆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形象生动。2、打乱生字宝宝的顺序让学生读,画面生动有趣,学生争先恐后。3、去掉音节读,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符合规律。4、字义显而易见,学生触手可及,无需语言描述,所以何老师设计了将汉字与实物连接起来的巩固练习。5、教学生写“人、口”两个字时,用媒体演示笔画顺序,多形象!多生动!学生怎么会不乐意学呢?这样一些多媒体课件,利用声音、图象、色彩等效果,把久远、陌生、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有意注意,并激发持久高涨的学习情绪。另外,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时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在教学反映时代生活的《自选商场》一课时,我让学生事先都准备好一种商品。在课前,把学生带来的所有商品放置在课堂内的一角,创设了一个关于“自选商场”的情境。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这些“商品”以及这个“自选商场”的作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二、开展活动游戏,愉快识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教学“灭”字时我做了个小实验,在一个玻璃杯里点燃蜡烛,用一块合适的小板子盖住杯口。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种种变化,讲述一些有关火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灭火的知识。最后总结:用一块板子“一”把“火”盖住,可以“灭火”。有时,我还在黑板上画好巨大的田字格,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请几个同学合作(一人写一个笔画)把生字写出来。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者可以进行“猜谜语”游戏来识字。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猜猜。如:教学“哭”这个字时编了谜语:“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教学“鲜”字后,我让同学们猜:一个字儿生得巧,半边长鳞半边毛,半边入水难活命,半边没水活不了;教学“好”字时让同学们猜:左边是女,右边是男,站在一起,人人称赞;甚至有的学生还编出了“一女一男”的谜面;学习器字时让他们猜:上边两口,下边两口,看看中间,还有条狗;教学“笼”字时,让他们猜:竹儿遮着天,龙儿藏下边。类似的简单字谜还可以叫学生自己动脑筋编,再叫大家猜猜。学生猜谜语或编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这样,既增加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语言要有童趣,如:要求学生划出生字叫做“送生字回家”,并提醒他们“别走错家门”,给生字写上音节叫“给生字宝宝戴帽子”,理解生字在文章中组成的词语的意义叫“看生字做事”,并要求他们要认真仔细,用生字组词叫‘带生字出门”。其他的识字游戏还有摘字宝宝、抢读生字卡片、找朋友等等。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样的识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意识,创新精神。

三、交给识记方法,自主识字。“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要求我们要教给学生识记方法,引导自主识字。如象形记忆法、形声记忆法、加减笔画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歌诀记忆法、猜编谜语法等等。这些学习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生字,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记同一个生字。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创新其他的记忆方法,教师将学生分组搭配,或学生自由组合,生生合作学习,记忆生字快的去教暂时还不能记住的,交流记字方法,有些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老师不一定设想得到,所以老师大胆的让学生去教会学生,学生去影响学生,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看”字时,学生就发现了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尽快的认识汉字。

四、营造教学氛围,拓展识字。学生的识字天地十分广阔,不局限于课本,也不局限于小小一堂课,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相沟通。我们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和浓厚兴趣,比如:大街上的招牌、广告,家庭中的电视、电脑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教学完《我在街上识汉字》、《自选商场》、《操场上》等课文时,我们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把知识带回来。同时注意开发校本课程,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的校牌校训、校纪班规、校歌歌词、“盐亭城市市民十不准”等,都是很不错的识字教材,学生在有意或无意注意中,一举两得。另外,我们让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五、形式多种多样,巩固识字。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让生字多次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1、课堂上让学生用生字说词说句,同桌互相听写,相同结构,相同偏旁的字归集起来等.让孩子们写出反犬旁的字,他们发现这些字跟动物有关;找出衣字旁的字,他们会发现这些字和布或衣服有关……这样,学生记住了字形,也理解了字义.

2、课后走进生活“巩固”字。我们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教完一课的生字后,我让学生也回家当当小老师,教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这样不仅巩固了识字效果,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识字的成就感.

3、阅读当中熟悉字。我们让学生一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经过训练,第二个学期,学生就可以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一年以后,不带拼音的儿童读物也能读。一年半后,适合儿童读的少儿读物,大部分学生能拿起来就读。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学生可根据拼音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别人自己解决,这又增加了一部分识字量。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识字、阅读相互促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共同提高。

4、识字促进习作,习作巩固识字。我让学生从学习写字后,就练习写作。我要求学生每日一写,从写词开始到写句,从写一句话到写两句、三句,从写几句到写一段、两段。写的要求:写一个词就要写正确,写一句话就要写完整,写一段话就要写通顺;不会写的字不要硬写,可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他人或查字典自行解决。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的学生期末考试“写话”一项,有话可说,错别字很少。在写话的过程中,巩固了学过的生字。对于不会写的字,通过想办法会写了,等于又学了新的字。识字、写作相互促进,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5、除了以上方法,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发挥了生字卡片的作用,课堂识字用完后就将这些卡片贴在教室的墙上,学生多次有意或无意的注意,必定能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

六、重视写字指导,每课一写。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中,我们坚持每节课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并在展示台的一角开辟了“瞧,我写的字有多漂亮!”的评比栏,将写得正确、工整的字展示出来,在另一角开辟了“老师夸我有进步”评比栏。这样,每个孩子都会真正产生“好写字,写好字”的愿望,识字成果得以巩固,良好的书写习惯得以养成。

七、尊重学生个性,不必一律。在识字教学中要给学生个性以发挥的余地。赞科夫这样说:“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失的一般发展。”关于这点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间的差异,不能过分追求堂堂清,生生清,个个清。对某些学生,应当允许他们发展慢一些,一篇课文那么多生字,不一定要全部过关后再学下一篇,有时哪怕是一个字的学习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以上仅为我的一家之言,班门弄斧,让您见笑了。老师们,让我们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识字教学既新又活,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感受到识字的快乐!

[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五

摘要:人教版新教材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制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进行教学。而且要通过很多的例子来进行分析。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实验教材的学习和研究的教学措施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措施;合作意识;评价体系。

教育是人类社会知识传承的过程,是培养国家栋梁的主要手段。而现代小学生的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如何科学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保持其个性的良性发展也是现代教育的新要求。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的数学教材突破了传统的内容编排模式,在实验教材的整体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将教材内容和心理学、教育学、适龄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结合,形成自己独有的特性和内涵。因此,本次选用的五年级教材内容丰富,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等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教育和启发,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除了在内容上进行变化,教材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改革计算数学,重新编排小学乘除法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重新安排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研究和实践,以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为主。

3.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将数学思考方法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课堂上的师生教学互动。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善于在课堂对教学进程进行引导,完善教学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以此加强素质教育,为下一步的数学教育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悉心备课。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千差万别。老师要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就必须在充分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灵活地使用教材。

3.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除了做一名出色的演讲者,还要注意和学生的合作以及引导学生间的合作。

记得某高校李老师在课堂中自己讲完了课程,做完了实验,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不足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一来,李老师的学生会更积极投入课堂,这可以看出老师和学生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4.建立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一套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依据这些情况改进教学质量。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树立对教学的信心,进而激发全面发展的动力。

例如,快月考了,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我给每个学生根据他们相应的能力制定了个目标分数,只要相应的学生能够达到这个分数,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有的学生可以拿到一支笔的奖励,有的学生还可以拿到一个笔记本的奖励,看似不起眼的奖励却给学生很大的鼓励,这种评价体系在教学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六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使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一教材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我想谈一下自己在使用这一教材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科学》教材所安排的活动有。

利于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科学》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符合儿童的童心、童趣,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亲身经历的机会,促使他们去自主地参与、主动地探索,在参与和探索中有所收获。同时有机地把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和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猜想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所以,我觉得教材设计的猜想活动这一环节非常好,它对学生进行好探究活动、学习好科学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猜想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探索的动力。我觉得让学生无目的的去实践在学生头脑中不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而带着猜想去实践,学生的活动会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另外小学《科学》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另外通过交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所以,从起点三年级《科学》上册起就开始注重这样培养学生,我想几年下来,我们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所改变,有更大的发展。

四、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来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呈现给学生,另外教材在编排中还非常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

五、注重培养学生长期进行观察活动的能力。

《科学》这一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我想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深有体会,学生进行一时地观察对他们来说很容易,但要长期坚持,很多孩子会中途放弃,最后会一无所获,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在耐力与毅力的方面进行培养,我们现在使用的《科学》在这一方面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课外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锻炼机会,我觉得非常好,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七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产科学及护理第2版特色有:更符合助产专业定位: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新知识、新技术紧密联系,更贴近临床;能使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本科教材及临床衔接.其有待改进之处:有些内容不够贴近临床;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缺少操作技能考核标准;有些理论知识偏深;缺少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内容;缺乏配套光盘;导入语形式较单一,新颖性和吸引力显得不足.

作者:石新娣作者单位:龙岩卫生学校,福建,龙岩,364000刊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年,卷(期):200927(12)分类号:g624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教育《产科学及护理》教材建设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八

1.课前准备:备教材,备学情,备方法。

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贴近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时加入生活元素,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法、习惯。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准备做了如下工作:认真研读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各单元之间的衔接关系,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知道应该结合那些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怎样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理念。

2.严抓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的思考能力。

计算的正确率和速率是需要掌握计算方法在持续的练习中逐步提高,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的思考能力,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和三位数加减法,学生极易出现计算错误,特此规定每位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坚持练习100题计算,由小组长检查批改。除此之外,在审、读题时要求学生用铅笔指着题目读题并给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培养学生审、读题习惯。为了激励学生坚持练习计算和养成读题、解题习惯,采用男女、小组比赛的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质量有所提高。

3.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

4.培优补差刻不容缓。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有针对性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优等生严抓计算、审题和解题思维训练,根据薄弱增加题量,教学中多进行优化方法的练习。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先化解他们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计算开始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感受学习的自信,使他们萌发学习的兴趣。

小学教学教材篇十九

小学录像作文教材浅议冉正方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是;“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角常用的标点符号.”大纲还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其教学实质要求学生通过对自己丰富生活经历的描写来达到培养顺利表达的能力.我们的录像教材就是遵循大纲要求和现行五年制语文教材的训练内容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在几年的录像作文教学实验中,我们着重从宏观上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始终贯穿着“感知一思考一表达”这一主线,并将录像作文教学的“看,说,写、议”四个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思来看待,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目标要求摄制教学录像片。三年级重点突出形象教材的景物和细节,学生依据录像素材进行仿写.如我们教学《壁虎》这篇习作例文之后,就将小白兔按从整体到部分和将小花猫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录制下来,并且把两种动物比较明显的特点,用特写镜头和长镜头表现.四年级着力以画面表现意境。如在《登山插红旗)的录像教材的制作中,就是通过描写山势的险峻和学生精神风貌的音画来表现一个紧凑的.文思:“山陡、路窄、荆棘丛生。在通往顶峰的山路上有一尊巨大的岩石阻碍其间,几个同学正拾成人梯向上攀登。”五年级则注重运用形象教材组合排列方式表达教学的不同结构,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作文的布局方式,如学生观察(渡船,的录像资料后,很快就明确了编者韵意图,也就是布局谋篇的方式:从景(渡口的秀丽景色)到物(鄂西山区特有的龙尾船)再到人(船夫),从人物的外表(外貌)到内心世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由于我们制作的录像教材教学目标明晰,因此,作文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目标,实践居认知的源泉严格说来没有实践的教学是不完整的,虽然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一个封闭的时空环境,但是许多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有识之士是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大自然串富的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有。

小学教学教材篇二十

主要内容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中心思想本文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段落结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可以作为第一段。“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自古以来”是说钱塘江大潮自古就有。仅一句话,就突出了钱江大潮的“古”和“奇”。

第二自然段讲潮来之前的景象,可以作为第二段。先讲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再讲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色。有两点值得注意:一点是“江面上很平静”,这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点是“越往东越宽”,这实际上是简略地介绍了钱塘江口的地形(这种特殊的地形对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有决定作用)。接着讲岸上的景象。“早已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第三、四自然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可以作为第三段。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作者观潮,先听到“声音”,后看到“潮水”,是因为音速快于水速。

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潮头过后的景象,可以作为第四段。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潮头过后的余波,通过对余波的描述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第二句讲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说明余波持续的时间之长。第三句讲江水上涨,有两丈来高,这是从水量之大讲江湖的壮观。

写作方法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教学重点认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重点理解“潮来之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教学建议。

1.学习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中可借助电教手段,使学生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层次清楚,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思考?练习”1、2、3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第1题侧重于潮来之前,第2题侧重于潮来之时,第3题侧重于结合句子理解“潮来之时”的情景。“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还引导学生从江面的景色、观潮的人群两方面来理解,从大潮到来前江面异常的平静和人群的企盼,预示壮观的大潮即将到来。“课文描写了潮水到来时的哪些特点?”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潮水从远处涌来时的声音和样子的语句,来体会江潮声音大、气势壮的特点。“思考?练习”3是理解词句的训练。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从远处看江潮涌来的情景,“一条白线”,江水向前奔涌呈白色,又因为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所以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白线。“怎么会形成一道‘白色城墙’”一题,要让学生理解,由于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呈喇叭形的地形,使从宽阔江面涌来的潮波受到约束而潮头涌起,如同白色城墙,形成蔚为壮观的景象。“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是把不断长高、汹涌而来的白色浪涛比作千万匹奔腾的白色战马,形象地描绘出潮头耸起、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表现出大潮的非凡气势。

本课生字中的“若”、“罩”、“逐”、“颤”、“涨”、“镇”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昂”的左下方不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四”,不要错写成“曰”。

小学教学教材篇二十一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大港四小信息技术教师何国娟,我说的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天津教育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下面我就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教材编写、内容结构、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的开发与利用6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体验、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形式,以情景启发、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术手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学会与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那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1)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及信息技术的一般的表现形式,建立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通过了解观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简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表达。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养成使用信息技术基本素养。

(3)初步形成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逐渐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健康、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材编写特色。

本册教材在编写上具有以下特色:

1、基础性。

本册教材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将来中学中所学到的网络应用、图像处理、动漫制作等做了有效的支撑,而且能迁移到其他领域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2、实效性。

在本册教材中,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活学活用,即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内容的选取上如电脑图画、作息时间表、电子贺卡等等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趣味性。

教材在编写上突出趣味性的特点,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程的设计上如:夺宝奇兵、神奇的海洋馆、太空探险、猜猜我是谁等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合性。

整合性的根本在于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知识联系的整体性。在本册书的学习过程中它几乎整合了小学阶段其它所有学科的知识,如:数学、语文、外语、音乐、美术、科学,以及德育教育的内容。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以信息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如:《美丽的街道》中分步骤的完成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奔驰的汽车最后组成美丽的街道,构成一个完整以信息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的主题活动。并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编写。

本册教材是由情境引言、任务引导、教你一招、小试身手、快乐直通车、信息加油站六个模块组成部分,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成的知识体系。“情境引言”通过情境化的任务设置,以及实例的展示,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任务引导”将学习目标涉及到的知识、完成“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配合图例进行阐述和介绍。“教你一招”为学生完成“任务”的操作工程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巧的提示,起到了画龙点睛,趣味横生之效;“小试身手”是对一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构成课内操作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快乐直通车”“信息加油站”是知识技能的延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在技能的培养、知识的丰富中积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真可谓是“趣中学,学终点,点中用,用之广”。

本册教材还在每一单元的最后设置了一个“自我评价”的栏目,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自我评价、反馈。本书还配备了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学光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更为教材的课外开发、延伸做了有利的铺垫和支撑。

本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跨入信息世界:

在本单元中重点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含义,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计算机作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打开信息之窗:

本单元重点介绍了资源管理器的使用,以及打字的基本姿势与指法,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第三单元,小画家采风记:

本章内容介绍的画图软件、看图工具和金山画王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简单易学的画图软件创作出,有别于传统绘画方式的精美图画。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魅力。

第四单元,未来的闪客(选修)。

本单元的内容为选修内容,介绍的是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并且简单易学的flash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五单元,我是小作家。

这个单元是文字编辑软件word的使用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本册的第三单元《小画家采凤记》本章内容介绍的画图软件、看图工具和金山画王的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简单易学的画图软件创作出,有别于传统绘画方式的精美图画。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魅力。作为图画工具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它起着很好的铺垫作用,可以说是我们在初中学习到flash以及photoshop作图软件提供了强有了的支持。并与美术学科进行了高效的整合,突出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和相关技术的超越性。

本单元的内容共分为9课,其中共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6课为画图软。

件的使用,第二阶段为看图工具的使用,第三阶段为金山画王的使用方法,第四阶段为本章节的总结篇。在第一阶段中,其中第一课“准备启程”为该阶段的基础篇,从第二课起都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的一个个鲜活的具体实例,这些看似独立的实例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是阶梯式向上发展,层次感非常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层层的叠加。而且空间感越来越强,从屋内(神奇的海洋馆)到街区(我们的街道)再到田野(快乐的植树节)再到引起我们无限遐想的太空(太空探险)。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也是由易到难,成阶梯式的提升。而第二阶段则是对acesee图形浏览工具的介绍。让学生们对图片学会分门别类的搜集、整理、并学会用其对图片进行简单的修饰。第三阶段“到画王家做客”是对学生对本单元图画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升,对于将来接触更为高端的画图软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阶段是对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总结和运用,综合了前面所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前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集中的涵盖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对于本册教材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

信息技术本身就充满了极大的趣味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对于小学生来讲,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首要任务,而接受知识,培养技能,形成信息素养是重点。

2、合理的选用教学方法。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归纳----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任务量较小相对简单的课,如:准备启程、太空探险等应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而对于任务量较大、难度较大的课程,应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如在《采风归来》一课的学习中,可以让一组的同学共同来完成连环画的制作,组内人员分工合作,思维好的同学负责主体的确定,美术较好的同学负责页面设计、色彩较好的同学负责颜色的搭配。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运用,如在《到画王家做客》就要让同学们分析好金山画王与画图软件的共性的东西,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点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并学会运用。

3、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或落实多级的学习目标。如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分为“基本任务”和“能力拓展任务”。基本任务是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而能力拓展任务是针对那些基本任务完成较好、较快的学生所设置的。通过这种分层式的任务设置,一方面使能进入能力拓展任务的同学自信心得到增强,另一方面对于只能完成基本任务的同学又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在评价时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例如在《寄张明信片》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对学生作品的思路以及制作技巧进行实时的评价反馈,当学生制作完成后组织班内的同学进行互评与自评,也可以将将学生作品通过校园网进行发布,然后通过网络投票、作品评分等方式进行更广范围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方式也可以运用到其他课的学习当中。

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1、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利用声音、视频、互联网等资源形式以求达到玩中学,学中练,在轻松的氛围下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的探索。

展的“手抄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能不能制作出电子版的“手抄报”来,这样以来能够使教学质量向最大化、最优化发展。

3、开展丰富多带的课外活动。

信息技术互动要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理念来组织活动,积极开展电脑节、科技大赛、电脑绘画比赛等多种主题形式,积极培养信息技术的创新意识和信息技术素养。

以上是我对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单元的理解。

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和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学教学教材篇二十二

(一)科研工作。

根据“十二五”《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新课题的研究目标,在各自的教研组继续进行子课题“导”、“学”“练”的研究。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真正地转变。

(二)教研工作。

1.在所有的学科落实一三四教学模式,注重课型和题型的训练研究,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2.继续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每个教研组的成员,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过的学科要主动申请出课,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敢于尝试,刻苦探究,尽快提高教学能力。

3.主管主任进行约课,邀课活动,确实提高主管年组任课教师的教学力;。

4、所有任课教师每周写三篇教学札记,要有同伴书写评语,要有主管领导签字;。

5.积极参加第四区域教研组的活动,发挥优秀学校的引领作用。

6.根据需要,带领校名优教师,随时随地为薄弱学校下乡送课。

(三)语言文字。

1.语言文字工作要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教案,课堂,校园文化,校本培训,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校园网络)。

2.在同伴中互助成长,注意纠正错别字和方言。

3.在晋职评优工作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一条重要的评比标准。

(四)校本培训。

1.分类进行14次专题讲座。内容包括科研、教研、心理辅导、生命教育,有关普通话规范字的文件精神、班主任培训、国学讲座、2.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所有任课教师每人每月写一本钢笔字,每周一次粉笔字展。

(五)读书活动。

1.教师读书。

所有任课教师每月至少读两本有意义的书,写两篇读书随笔;。

3.迎接国庆节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以班级或年组为单位进行风采展示。

(六)心理健康。

1.所有任课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抓住有机环节,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标中要有明确要求。

2.全校所有班级要按课节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对学生和家长分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4.校园广播和校园报纸及校园网络都要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版块。

5.校本培训要有专题讲座。

校园板报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月。

(七)生命教育。

1.全校所有班级要按课节上好生命教育辅导课。

2.校园报纸和校园板报及校园广播要有专题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标语。

3.打造绿色校园,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八)德育工作。

1.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继续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为基础,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文明意识、耐挫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我校学生新世纪新少年的新形象。

2、继续常抓养成教育。

展创“文明班级”活动,设立“文明班级”流动红旗,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自律等情况进行家校量化考核,使学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加强值周工作的力度。

(1)在培养优秀值周生上下功夫。让值周生发挥示范作用和管理作用,减轻班主任教师的负担。

(2)养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九)英语特色。

1.每周三为英语活动日,要求3——6年级学生早中晚见面用英语问候,并把校园广播与校园报纸相结合,宣传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十)学生活动。

1.开展大合唱排练工作;要求队形歌曲要有独到之处。

2.本学期举行最负责的值周生评比工作;。

3.本学期举行一次“我自律,我优秀”好少年评比活动;。

(十一)常规管理。

1、每月检查一次作业,并根据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打分评比;。

2、每月检查一次教学札记,对优秀的作品及时整理出版。

3、每月一次验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验。

4、向早自习要效率。对组织早自习优秀班级及时表扬,双周一评比。

5、每周一次教案检查评比工作。

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英语教学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的英语教师用书,严格按照教师用书上的要求进行教学。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我精心地进行备课,认真按排每一个英语教学环节,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理解教学。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教学有关的资料,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

二、具体教学工作:

1、培养学生的说:

2、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3、利用卡片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

4、注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孩子接受能力各有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我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在攀登学习上有所进步。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转载自百分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大量的研究。教师课前集体钻研教材、集体探讨教法、集体备课,课中认真听课、思考,课后认真讨论教学得失、回顾小结,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让这种英语的氛围感染他们,从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了自己的英语教学工作,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以后要更加努力,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749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