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33:09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专业13篇)
时间:2023-11-24 21:33:09     小编:曼珠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对于教学的成功非常关键。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操作性,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案范例的分享有助于我们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引导感情朗读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7、自己再次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

2.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3、学生描红练习。

六、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奉献飘零输送茁壮葱翠整体肥美回归。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相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5、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4、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自己想一想,指名交流)。

四、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选做题:

(1)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树美。

外在美:形态各异。

树叶美。

内在美:无私奉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二

要想大树美,叶子就要美。

如果把班级比作一棵大树,我们就是一片片的叶子,要想大树美丽,就要做好我自己,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

如果你给你那棵大树争得了荣誉,那别人就会称赞你们,大树就更美了;如果你做了坏事,那别人就要批评你们,大树也就不美了。

我们现在要为班级这棵大树争光,让它成为一棵美的大树!

等我们长大以后,也还要做一片叶子,为祖国这棵大树做出贡献,让她茁壮、美丽!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三年级:鹏瑞。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把握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艺术留白的妙处。

3、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丰富情感体验,懂得人与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请快速阅读全文,要求:(幻灯片)。

1、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作者围绕最后一片叶子,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哪几个是最主要的?

明确:四个人:苏、琼西、医生、贝尔曼;其中苏、琼西、贝尔曼是主要的。

(三)文本研读:

自由跳读写琼西的段落,想想:在琼西眼里这是怎样一片叶子?

明确:琼珊眼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难世界的终极。在她的意识中叶子一片片脱落,尘世和友情也就在不断地脱落,活着也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撑。不落的叶子暗示她世间还有真情,这个尘世并没有完全弃她而去,想死去是多么的不道德。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的话!——马丁•路德金?。坚强的信念是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精神支柱。

3、老画家贝尔曼和这最后一片叶子有何关系?明确: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上去的。

4、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在课文中找出写贝尔曼的段落。读课文18——20、34、37段,后分析。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贝尔曼是一个脾气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这几段来看,贝尔曼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个平凡小人物的印象。

文章在18段中写贝尔曼“很像个艺术家,但在艺术方面却一无所成。”与文尾所说“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是否矛盾,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1)贝尔曼也许至死仍然是一个失败的画家,这片叶子在艺术上依然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是“互相支撑”而成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人”构成的世界,才是一个和谐的、美好的世界。

5、探究文章主旨:

明确:琼西能够康复,首先取决于老画家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画出的最后一片叶子的力量,第二是朋友琼的真诚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琼西在这生与死的抗争中,是这两个萍水相逢的人给了她信心和力量,让她重新振作,直至康复。这三个人在困境中互相帮助,用真诚甚至性命挽救朋友的生命令我们感动。想想:作者以“最后一片叶子”为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分组讨论此问题,推选好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

明确:就是要赞美这种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叶子所显现的人性的光辉在当时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是弥足珍贵的。它寄托着作者人性的理想。(幻灯片)。

(四)小结,作业:

过渡语:贝尔曼画常青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很多好处:一是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艺术留白,令人回味无穷。二是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贝尔曼还是个不喜外露,默默奉献、外粗内细、外冷内热,具有鲜明个性的人。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请你想象并描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时的场景,要求: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2、有适当情境描写。(幻灯片)。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四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两课时。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做一个-----的---吧!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五

执教者:苏州市盲聋哑学校朱琪。

[教材]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对象]苏州市盲聋哑学校聋四(2)班学生。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叶子的美和怎样做美的叶子。

[教学难点]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让学生感悟叶子的内在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突破]。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

2.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说出个性,说出心声。

[教具准备]ponwerpoint幻灯片、大课文、一棵“大树”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读词语。(课件出示)。

奉献肥美飘零回归。

整体输送茁壮葱翠。

2.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掌握得真好,接下去的课让朱老师充满了期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大树,看看美的叶子。

3.齐读题目。

4.设问: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如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自己回答)。

5.读课文,找“叶子美在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再读感知,理解课文1-8小节。

1.谁发现了写叶子美的句子?(让学生从第一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中找,先后顺序不限)。

第四小节: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1)请生读。

齐读第四小节。

(2)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

2.还有哪儿被发现了?

课文:绿叶为大地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1)呀,真巧,朱老师也觉得这一句特别的美,看老师读读,好吗?(师读)。

谁想学着老师来读一读看?(请学生读)谁还想读一读这一句?

(2)多美的叶子呀!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叶子?为什么?(说到夏天停)。

提问:这一小节哪一句话表扬了叶子?--绿叶为大树而生。

板书:为大树而生。

还喜欢哪个季节?虽然落下了,还要成为大树的肥料,所以真是绿叶为大树而生。

(3)(出示课件)读这一段。

叶子不但有我们看的见的外表的美,还有着为大树而生的默默奉献的美。(举例:就像我们班的同学章xxx一样,每天很早到校打扫卫生,给我们了一个整洁的教室,他就是这样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美。这样的美你在课文中哪些句子中还发现了。

3.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1)上节课我们就知道了叶子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光和作用)(出示课件)。

学生看课件,师总结:叶子就正样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齐读课文(重点词:相同、生命)。

4.叶子真美呀,你还在哪儿发现了叶子的美?

课文: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说的真不错,是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会更美。所以远远望去……(出示课件)。

5.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们把大树衬托的更美,课文7、8两个自然段就告诉我们叶子和树的关系。

(生读--齐读)。

叶子美,美在它的形态各异,更美在它为大树而生,默默奉献,而当它们聚集为一个整体时候会变的更美。

三.理解课文9-11小节。

1.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那怎样做一片美的叶子呢?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学生自己读)。

课文: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

2.就是因为每一片叶子的美丽,每一片叶子无私的奉献着自己,才能让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多么有气势的美呀,男同学把句子读一读。

我们女同学读读看,比比看能不能比他们读地更好。好多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看集体的力量会不会读得更好些。

3.课件:其实,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现在,你作为四(2)班的一片叶子,你可以为这棵树做些什么呢?(互相讨论,说说)。

5.小结:是的,我们每一片叶子都为大树而生,那么,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6.学到这,我们已经知道了叶子美在哪,也知道了如何做一片美的叶子。如果你是一片美的叶子,你感到骄傲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

四.布置课外作业。

到网上去找一些有关叶子的资料,贴在我们的校园论坛上!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其中“乳、葱、整”只识不写。

3、练习用钢笔描红。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树叶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树叶的精神。

教学准备:

各种树叶、生字卡片、小黑、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小黑板示)。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式导入:

1、师出示各种叶片,请学生代表上台为大家作介绍。(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左右)。

(教师指出介绍方法:树名、形状、颜色等。)。

2、师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没的眼睛啊!这些来自不同树种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实,即使在一棵树上,你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叶子有什么用处呢?说说看?

4、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和养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文章。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 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3、问: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汁()间()各()。

导()计()问()备()。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怎样的三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falsh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显示falsh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显示falsh画面,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给你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假如三(1)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万红的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十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朗读则是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表象、联想和情感等全方位地参与,多角度地感悟课文语言的内蕴,品味文字的情趣。本课教学以朗读为主线,注意渲染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品味感悟课文的语言。

课始,老师用媒体出示一片片叶子,然后问:“在你的小眼睛里里看到了怎样的叶子?”“你看到这姿态各异的叶子,有什么感受?”由此,很自然地过渡到课题上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叶子有关。”。

接着通过播放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为学生领悟大树和叶子的外形美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启课导入具备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

学生在交流了认为美的句子,“远远望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老师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情景,接着让学生看了画面,使人感受到了,树一片绿色,多么富有生机。学生朗读有声有色。再如,老师运用媒体再现了春夏秋冬叶子的美,同时播放音乐,音乐与画面恰到好处。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本课教学中,教师始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学生融入了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在教学时,教师运用媒体让学生看实实在在的每一片叶子。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教学资源就无处不在了。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的: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教学过程: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那么让我们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出示词语。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注意“乳”字的读音)。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理解“奉献”、“整体”、“茁壮”。可以让学生用造句的方法运用词语理解词语)。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教师范读,同伴互读。)。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特别要注意“奉”、“置”“异”的字形)。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情感目标: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教学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做一片美的叶子外在美:形态各异内在美:无私奉献。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案设计篇十三

生2:我补充,我觉得这就是每个人就像叶子一样,以不同的方式生活着。

师:能联系课文的语句谈认识,很好。谁接着说?

生5: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我们人类生活在光明之中。

生6:袁隆平研究了杂交水稻,使我们的粮食丰足。

生8:无数的先烈不屈不挠地和敌人做斗争,才使我们过上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生:……。

生:愿意!

总结全文,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699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