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案(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8:09:05
幼儿美术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1-24 18:09:05     小编:翰墨

编制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过程。编写教案时要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方便教师进行教学操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各学科的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幼儿美术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探索布的防水性,知道不同的布吸水性不同。

2.能选择防水性较强的伞面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

3.对实验活动感兴趣,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材料的准备:杯子、纱布、棉布、防水布、雨伞、记录纸等。

2.知识经验准备:知道下雨时我们使用的雨具具有防水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了解三种不同材质的布。

1.出示纱布。

2.出示棉布。

3.出示防水布。

(三).探索各种布的防水性。

1.出示大记录表,猜想水碰到布的现象。

2.用五角星记录自己的猜想。

3.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4.幼儿操作,教师协助、指导。

5.展示记录单,交流结果。

6.了解防水布。

(四)装饰伞面。

1.欣赏二方连续图案,提出创作要求。

2.幼儿创作、分享与交流。

幼儿美术教案篇二

1、学习用食指蘸颜料在弧线上点画。

2、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色彩、绘画产生初步的兴趣。

1、人手一盒六色印泥,一小块抹布。

2、每位幼儿一张有妈妈头像的a4白纸,上面有弧线一条。

1、组织幼儿讨论,引出活动内容。

课前串项链

(出示项链)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

幼:项链

师:原来这是你们做的项链,这串项链是谁做的。都有什么颜色的?

幼:黄色、红色、绿色......

师:你们看她串的项链真好看,一个接着一个串。

师:这又是谁串的项链?

幼: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妈妈,这位妈妈的胸前没有一条项链。今天就请用我们的小手送一条项链给妈妈。

2、示范

师:(出示六色印泥)小朋友,这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印泥。这里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就和你们做的项链一样有很多颜色,所以叫“五颜六色”。

(1)手蘸颜料示范点画“珍珠”,要求点画后立即抬起,换颜色时要先将手上的颜料擦净。

师:现在先看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这是什么?

幼:这是…..

师:这是食指妈妈。小朋友你们也伸出来看看。(老师下来和孩子互动一下)来,哎哟,你的食指妈妈来了。今天我们就用食指来给妈妈做项链。用我们的小手点一点、变一变。(老师示范,动作慢一点)伸出手指舔一舔,用力一按在线上,一个接着一个按,要换颜色先擦手。

师:我们再来试试看。(重复念一遍儿歌)

师:小朋友把妈妈的项链做好之后,一定要记住,把自己的食指擦干净,把印泥的盖子盖好放在篮子里。然后把你做好的项链给老师,老师帮你们粘贴在墙上。

(2)幼儿开始点画。

3、幼儿分组创作,教师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师:小朋友把做好的项链给老师,老师帮你们粘贴在墙上。(椅子不要再搬上面了,直接走到作品周围来欣赏)

4、互相欣赏幼儿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小朋友为妈妈做的项链都很漂亮,妈妈肯定会很开心的。

幼儿美术教案篇三

1.仔细观察手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

2.根据手的外形大胆想象,绘画。

活动准备:

1.绘画材料:图画纸,勾线笔。

2.绘画前组织幼儿做各种手影游戏,丰富幼儿的想象。

一、开始部分请幼儿猜谜将活动导入。

师:今日教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两课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二、基本部分1.看看、说说自我的手师:伸出自我的手,仔细观察自我的手,说说自我的手的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先自由观察讲述,再团体交流)。

如:10个手指、手掌、手背,以及各手指的名称。

2.游戏"小手变变变"组织幼儿做"手指游戏"和"小手变变变",引导幼儿用手做出各种造型,并启发他们想一想象什么,要求想的越多越好,并且与别人的不一样。

3.学习绘画(引导幼儿欣赏"小手变变变"作品,并在手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活动)。

(1)组织幼儿进行"手的联想画"图片欣赏。

(2)指导幼儿用勾线笔沿手的边缘描画(可摆放不一样的手形)。

(3)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想象、添画。适当做一些示范。

(4)指导个别幼儿进行绘画。

4.欣赏作品,交流感受。

师:小朋友们画得都不错,此刻请小朋友们来介绍自我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请画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小朋友自我介绍作品。鼓励模仿教师作品的小朋友。帮忙画的有所欠缺的幼儿学习应当怎样画。欣赏每个小朋友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师:今日,小朋友们的小手画得都不错,期望你们以后要爱护小手,让我们的小手更加的健康灵巧!

幼儿美术教案篇四

1、初步了解有关西瓜的简单知识。

2、学习用蜡笔给西瓜涂色并用棉签蘸颜料画西瓜子。

3、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的快乐。

1.多媒体ppt2.颜料、棉签、蜡笔活动过程:

一、导入1、通过问答方式引入活动。

天气越来越热了,天热的时候特别想吃水果,你们最欢吃什么水果呀?(苹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看部分西瓜的花纹图片)引出西瓜。

2、观察图片西瓜。

二、示范大家都爱吃西瓜,今天我们就来画画西瓜。出示基础图片,运用到蜡笔、熟悉的朋友棉签先用蜡笔涂色,再用棉签粘上籽的颜色,边示范边说儿歌:大西瓜,穿红衣,捡颗芝麻粘上去,又圆又大真好吃。

三、巡回指导四、展评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运用蜡笔棉签画西瓜,生活中应多吃各种水果,才能快快长大。

幼儿美术教案篇五

1、创造轻松愉快的绘画氛围,让幼儿体验涂涂画画的快乐,萌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玩色,并运用各种色彩表现自己对太阳的印象,初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3、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1、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若干,黑色卡纸。

2、彩色纸、墨镜、三棱镜、彩色瓶、糖纸等若干。

1、引导幼儿回忆《小兔子找太阳》的故事情节,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创设“小兔子”想找太阳的情景。

2、引导幼儿观察黑色卡纸,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带色的材料(墨镜、彩色纸、三棱镜、糖纸、彩色瓶等)。

2、照太阳,观察透过这些材料太阳的颜色变化,

引导幼儿讲一讲自己看到的是什么颜色的太阳。

3、教师:你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1、教师:我们把自己看到的、找到的太阳画下来吧!

2、引导幼儿用各色水粉颜料,两三人一组,大胆表现自己的“太阳”,鼓励幼儿边画边说。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教师:你画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美术教案篇六

1、观察感受帽子美丽的图案与色彩,并进行大胆装饰。

2、体验装饰的欢乐并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展示有特色的帽子。

2、手偶:米奇(头上带顶帽子)。

3、空白的帽子底图每人各一张。

4、颜料、棉签、小毛巾(湿的)每桌一份。

一、出示手偶,导入主题。

导入语:

(1)“小朋友看看米奇头上带的是什么?漂亮吗?”

(2)“那里还有很多帽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二、欣赏帽子,发装饰帽子的兴趣。

1、引导语:

(1)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

(2)它的颜色怎样样?

(3)上头有什么图案?

重点: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样式、色彩及图案,为下头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2、出示空白的帽子底图。

引导语:

(1)小朋友看看这顶帽子好看吗?为什么?

(2)我们把它装饰一下好吗?

三、展示作品进行正面评价。

1、重点评价:建构武器的功能和色彩,以及适当评价它的稳固性。

2、将幼儿建构的作品摆上展示台,供幼儿自由观赏。

幼儿美术教案篇七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初步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3.初步了解油性蜡笔遇到有水的颜料是不相融合的特点。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纸巾、水粉笔、报纸、蜡笔、水桶。 背景图,背景音乐,范画。

一、律动进场。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来,准备好了吗?(幼儿回答)让我们出发吧!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海底世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幼儿回答。

二、游戏:变变变。

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看到了这么多的鱼,老师也看到了,我把它们都画在了这张白纸上,小朋友请看。

三、讨论交流。

师:这是老师看到的海底世界,把它画了下来,你们想不想画一画呢?(想)那先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想画的海底世界。

师:小朋友说好了吗?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想画的是什么样的海底世界?师:小朋友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画出海底世界的吗?小结:小朋友说的都很棒,老师首先用白色的油画棒画出自己看到的海底世界,有泡泡,有水草,有章鱼,有小鱼,然后用水粉笔蘸上颜料轻轻的刮一下,再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一排的刷上颜料,这样海底世界就变出来了。

师:小朋友再来看看,为什么颜料刷上去之后油画棒画的海底世界没有被颜料遮住呢?

小结:因为油画棒是油性的,遇到加水的颜料后,它们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所以画好的海底世界就变出来了。

师:接下来,就要请小朋友来画一画自己要画的海底世界,但老师要讲一下规则:首先我们要先用白色蜡笔重重的画出海底世界,画好之后才可以拿水粉笔刷颜料,刷的时候要从左往右刷,不要碰到衣服上哦。

师:小朋友你们都记住了吗?现在请起立,搬上你的小椅子来到桌子旁坐下来,好了,你们开始画吧。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都画好了,现在我们拿起来让客人看一看我们画的好不好!老师也觉得你们画的非常的棒,那让我们拿着画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吧!(跟客人老师再见)

幼儿美术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和动作模仿等方式,感知丹顶鹤的优美和外形特征。

2、尝试用水粉画表现几种不同姿势的丹顶鹤在一起时快乐的情趣。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每人有底色的水粉纸,黑色、红色、白色、黄色水粉颜料,水粉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利用图片帮助幼儿整理经验。

师: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感觉?

师:这些丹顶鹤在干什么?脖子是什么样的?头在哪儿里?像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丹顶鹤在做不同事情的时候姿态都不一样,时而会低下头弯着脖子捕鱼,时而仰起头脖子伸的直直的对着天空高歌,时而迈着步子慢慢的散步。

1、欣赏绘画作品。

2、讨论绘画方法,提出绘画要求。

师:丹顶鹤怎么画?先画哪里?你想画几只呢?它们在干什么?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师:你画的一群丹顶鹤,它们在干什么呢?

2、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幼儿美术教案篇九

1、学习用圆形、圆形分割的方法拼贴成一幅画,掌握等份圆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1、将色粉纸剪成大小不一样的圆形。

2、剪刀、浆糊,水彩笔若干。

3、范画一张、图示一张。

1、小朋友,这是什么图形?(圆形)圆形象什么?

(1)谁来把它变成半圆形?半圆形象什么?

(2)怎样把这个圆形变成扇形呢?哪些东西是扇形的?

(3)圆形还能够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图形(出示图示)。

2、这些变出的小图形能够拼贴成一幅美丽的画(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自我想好要贴什么,再开始剪。

(2)拼贴注意颜色的搭配。

幼儿美术教案篇十

2、在欣赏的基础上能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的.身体。

环境创设

孔雀图片若干,范画一幅,幼儿绘画材料。

重点与难点

能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孔雀:

1、 师:“你们见过孔雀吗?你看到的孔雀是怎么样的?”

请幼儿谈谈自己见到的孔雀的外形。

2、 呈现孔雀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感受孔雀的美:你觉得孔雀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作品:

1、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这是什么画,它用了哪些图案来装饰孔雀?

请幼儿欣赏范画,感受图案的丰富和美丽。

2、依次请几个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在黑板上,进一步感受图案的丰富。

3、感受重叠:

请幼儿仔细看孔雀的羽毛,看看范画是怎样将重叠的羽毛表现出来的。

三、幼儿绘画:

要求:能将孔雀的外形表现出来;尝试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尤其是要将羽毛表现得丰富些。

四、讲评:

呈现几个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一起说说哪里画得好,哪里还要再改进。

幼儿美术教案篇十一

1、尝试用边念"顺口溜"边画画的方式学画狮子。

2、能创造性地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并添画情节背景。

3、对绘画活动感兴趣,能独立完成画作。

1、剪好的狮子头、身体(椭圆形)、狮子脚、尾巴。

2、狮子ppt。

3、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顺口溜",请你们仔细听: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来看(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趣,能变出一个大狮子,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再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还缺少什么呢?(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三、看狮子的ppt。

老师这里也有狮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的?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呢?

四、摆放狮子不同的姿势。

(老师在你们的桌子上准备了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四个人合作去放一放、摆一摆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1、幼儿摆放,教师巡回观察。

2、请小朋友来说说刚才你们摆的狮子是怎样的姿势呢?

狮子有站着的、蹲着的、趴着的、还有走路的,原来狮子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五、幼儿作画。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想对小朋友说: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好以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六、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幼儿美术教案篇十二

“春天来了”,这是每年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幼儿园中班必做的主题,许多与春天有关的美术活动区也会在此时开展起来。我选取花儿开放这个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引导幼儿尝试用剪纸(花朵)折叠(蝴蝶)、吹画等多种方式加以表现,感受春天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第一时段:吹肥皂泡、花儿开放

活动材料:表现花园景色的餐巾纸、吹肥皂泡的材料、炫彩棒等。

活动方法:

教师用洗洁精调和成吹泡泡的肥皂水,加入少许水彩颜料,制成数瓶泡泡水,让幼儿用吹泡泡的方法,将肥皂泡吹在有叶子的餐巾纸上,再用炫彩棒在肥皂泡周围画上花瓣。

活动记录:

初春时分,院子里的花虽然还开得稀稀落落,但是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春天来了!我们

特地在活动室插上了洛阳花,因为洛阳花是单瓣花,颜色又多而且很好养。在第一次让幼儿

试着吹泡泡添画成花的时候,每位幼儿一支在手,看看做做尤感亲切。由于我们事先调的肥

皂水颜色深了些,幼儿初次试验,不能很好把握吹泡泡时用气的大小,有些肥皂泡还没吹出

来,水就滴在纸上,效果并不理想。第二天我们就及时给幼儿一些没有图案的餐巾纸作吹泡

泡水实验,让他们找到控制力度的感觉,再吹在有图案的纸上,一切变得顺利超来。

到了第二周,虽然洛阳花还没有凋谢,我们特地又为幼儿准备了康乃馨和西洋牡丹两种

外形截然不同的鲜花,幼儿立刻发现这些花朵的花瓣各有不同,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增强了表

现不同的花的意识,趣味性十足又特别好看的形式使这个活动区十分热闹,不多一会儿幼儿

做的花朵餐巾纸就堆积成一大摞。这时,班级里正在讲《小土坑》的故事,我们乘机把这些图画布置成一个个小土坑,不但增添了一份春天的情趣,也为另一个表现动物倒影的活动区创造了条件。

第二时段:剪剪折折、鲜花怒放

活动材料:大小不一的方形彩纸、剪刀。从折叠剪四瓣花开始,尝试剪出各种不同花瓣的花朵。

活动方法:

从学剪四瓣花人手,引导幼儿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变化出各种不同花瓣的花朵。

活动过程:

这时,周围开放的花朵越来越多,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边、人行道边,车行道的隔离栏上,到处都能看到盛开的花朵。在散步的时候,只要幼儿发现一种新颖的花朵开放,教师们就配合着立刻用手机拍下照片,选取一朵朵单独的花朵打印后放在活动区里。幼儿对花朵的兴趣随之被激发了,很多家长也加入其中,纷纷通过微信发来花朵照片。我们设想改变一下材料与方法,让幼儿试着用对折剪纸的方法来剪出各种花朵。

在一次活动区结束的时候,教师向全体幼儿进行了折叠剪纸的演示,并和幼儿一起从搜

集的照片中选出十字科的四瓣花,鼓励幼儿到活动区进行新的尝试。我们看到幼儿在第一

次学剪四瓣花时,有的找不到中心,有的急于变化出花样,都显得很吃力。为此,我们分析了幼儿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1)少折叠了一次,反而增加了剪的难度;(2)过早地剪出花样。

及时进行调整,改变方法后,大多数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要领,接着热衷于变化花瓣的形状和

配色,还有部分幼儿却总是移动手的位置却找不到花心,将花瓣剪散。一位老师说:“花心碎了,就是心碎,花瓣就飘落了。”谁知这无意的一句话却十分起怍用,幼儿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找到花心,一下子就剪出一朵花来,就连年龄最小的韬韬也很在乎自己剪出四瓣花,放学回家时还问老师拿了几张纸回家去练习。

由于我们已将花朵按花瓣的多少进行了分类,幼儿学会剪四瓣花以后就设法变化花瓣。

有的在剪花瓣时,多弯曲几下;有的剪好几朵四瓣花重叠起来;有的剪去其中一两片花瓣合

成。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原来设想让幼儿将这些花朵汇集起来做成小花坛,可是在散步时看到十字路口、街心花

园中别具匠心的花景设计,使我们改变了主意。我们改用幻灯纸仿造花景设计做成一只孔

雀,让幼儿将这些剪纸花布置上去,这一做法大受欢迎。在征求意见时,幼儿提出再做几个不同花景设计,还带来了好多照片,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个茶壶倒水入茶杯的花景,幼儿用不同的办法在上面-j}列,一次比一次有创意。此外,我们利用在另一个活动区学用双三角折叠出的蝴蝶,设计了“蝴蝶飞到花画景中”的情景,使小花坛更显生动有趣。

第三时段:综合表现、三只蝴蝶(集体教学)

活动材料:第一、二时段的材料

活动方法:

利用已做好的剪纸花朵和折叠的蝴蝶,粘贴在花叶背景的餐巾纸上,将各自的画面合起

来,构成《三只蝴蝶》的故事。

活动过程:

在以上活动中,始终伴随着幼儿对周围花朵的观察。有家长反映,孩子走在路上会因突

我们就做了以下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锻炼幼儿利用综合材料的能力,要求三位幼儿共同完

成故事内容,不但契合故事“相亲相爱不分手”的主题,也给幼儿又一次共同合作的体验。

我们摘录了活动中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选材中的“相亲相爱”

在幼儿选择蝴蝶的过程中,同在一个小组中的i位幼儿发生了争执。原来,男孩选择了

红蝴蝶,当他想要选择红花对应粘贴时,发现红花已经被另一位女孩拿走了,而女孩的画面中却是一只黄蝴蝶。这下子男孩着急了:“这是我的红花!”女孩不理睬。“'f把红花给我!”女孩仍不理他。男孩只能向老师求助:“老师,她拿错花了!”老师提问:“红蝴蝶可以找找别的花吗?…‘可以!”女孩自信地说道。“不可以!”男孩也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你们认为呢?”老师转而询问其他幼儿。“可以,三只蝴蝶是一起找花的。…‘没关系,红蝴蝶也可以找其他颜色的花。…‘……”大家t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建议下.男孩也认同了大家的意见,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

片段二:表现中的“相亲相爱”

活动中,孩子们用吹泡泡、折纸、粘贴等方式表现出蝴蝶找花的画面情节,积极地和材料互动着。例如:有的幼儿尝试用水彩笔直接点画表现细细弯弯的花茎,或是用水彩笔聚拢点画表现小花;有的幼儿尝试在花茎上吹出泡泡表现小小的花苞。在故事背景的烘托下,不时有新的创造行为生成:有的幼儿在四瓣花旁添画了许多小花,表现一片大花园;有的幼儿画出长长的`花茎和蝴蝶碰在了一起,表现蝴蝶和花茎做游戏的情景。幼儿的行为反映了内心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认同,于是老师随即以生动的语句表扬了孩子的画面:“我看到有的蝴蝶和花朵碰在一起,就像好朋友在悄悄地说话。…‘我还看到有的大花旁簇拥着许多小花,就像一个花姐姐在讲故事给花妹妹听:”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创作中,小花园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

幼儿美术教案篇十三

1、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逐步把小鸡的完整形态画出来,最终能独立完成小鸡的绘画。

2、学习画小鸡的简单动态,低头,回头,转背等。

3、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1.准备一张画有不完整小鸡的白纸,准备添画使用:

1)一只有头、有身体,但是没有脚的小鸡。

2)一只有脑袋,有身体,但是没有脚也没有眼睛嘴巴的小鸡。

3)一只有头,但是没有身体的小鸡。

4)只有一个圆圈(孩子可以理解为脑袋,也可以理解为身体)。

5)预留空白处,让孩子自由发挥。

2.黑色勾线笔、油画棒。

教师给小朋友观看几张小鸡的照片,根据小鸡的不同姿态,对结果进行讲解。教师:小鸡天天在草地上玩,这张照片就是小鸡正在低头找虫子吃,大家看看,这只小鸡的小尖嘴朝什么方向啊?(朝下)小鸡的爪子有几只脚趾?(四只脚趾)。

教师:小鸡又摆出了一个漂亮的姿势,它在回头招呼后边的小伙伴,喂,这有好多小虫子,都来吃吧!小朋友们看,它的小尖嘴方向有变化吗?(朝后)。

教师:小鸡抬头看着天空,它想到天上去听月亮婆婆讲故事,小朋友们看,它的小尖嘴方向变了没有?(朝上)。

教师:小鸡不是孤孤单单的,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平时经常和好朋友一起到草地上玩,一起玩耍。小朋友们看看,这时候它的小尖嘴是朝什么方向的?(朝前)。

实际操作。

一、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由易到难进行添画,并进行巡回指导。

二、要求小朋友们完成形象的添画后,对小鸡进行涂色及轮廓的勾画。

三、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小朋友,引导他们画上草地或者把背景涂满色。

四、根据时间,作品完成后,请小朋友们描述自己画的小鸡在干什么。

范画参考。

幼儿美术教案篇十四

1、让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不同形状的树叶拿来作画,拓印下来。

2、发挥孩子的想象能力,愿意并大胆尝试作画。

3、让孩子们感受与同伴作画的乐趣。

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并大胆作画。

各种形状的树叶、蜡笔、双面胶、画纸、颜料。

一、谈话导入主题。

(余欣曼说:“我想给她做一条红色的裙子”朱国鑫说:“我想给他做一件绿色的衣服”林敬一说:“我要给他做一件彩色的衣服,像彩虹一样很漂亮的”)。

小朋友们对色彩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平时也喜欢玩一些关于颜色的游戏,会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进行制作。

二、出示范画并介绍制作方法。

1、先选好树叶,可以用一种或两种。

2、然后把树叶用双面胶贴在纸上做底板。

3、再用排笔蘸取颜料均匀地涂在树叶上,进行拓印在黑纸上。

(在我示范的时候,有幼儿在下面轻声议论。滕浩嘉说:“我看见老师把双面胶粘在树叶的反面的”。吴梓悠说:“我也看见了,这样贴肯定贴的牢,不会掉。”)。

看来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已经掌握了黏贴的技巧和方法。

1、幼儿分小组进行排版游戏。

3、把印好的花布用蜡笔进行装饰成各种各样的树叶娃娃。

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树叶装饰的很漂亮,而且装饰的树叶娃娃都有各种各样姿态,很特别。

四、展示评价作品。

1、作品展览,介绍自己的作品。

2、让幼儿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树叶娃娃,并说出理由。

(王子睿说:“我觉得吴梓悠的树叶娃娃最好看,因为她跳舞的动作美。”邓子涵说:“我觉得郭悦的树叶娃娃做好看,因为她装饰的有爱心。”)。

从幼儿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有一定经验了,知道从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整个活动幼儿们的参与性都很强的,掌握了一定的粘贴技巧,再添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制作出了各种形态的树叶娃娃,而且观察到老师的示范要点同时学会运用。

幼儿美术教案篇十五

引导幼儿学画海马的基本形象,并表现一定的动态。引导幼儿掌握一定的涂染顺序,合理、耐心地给画面着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水粉画的兴趣。

海马基本常识介绍:

海马(拉丁学名:hippocampus),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

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桡足类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欧洲、太平洋、澳大利亚。

1、绘画用纸(2米×4米):纸上用白蜡笔勾画出若干海洋生物的形象;

2、排笔、油画刷和水粉颜料人手一份;

3、前幼儿已认识海马。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教案主题。

1、师:“小朋友们见过大海吗?你喜不喜欢大海?为什么?如果你们给这张纸刷上大海的颜色,你们会有意外的发现。你们想试试吗?”

2、老师讲解用油画刷由内向外涂染的方法后,幼儿围在绘画纸周围刷颜色。

二、学画海马。

1、师:“大海里的生物很多。有一种动物是由爸爸来养育孩子的.,爸爸身上有个育儿袋。你们知道是谁吗?”“海马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在幼儿的描述下画出海马的形象:圆脸、喇叭嘴、大肚皮、弯身体、翘尾巴,最后添画身上的花纹。

2、师:“海马真神气!你们知道老师画海马的笔是什么笔?”

引导幼儿认识排笔及握笔姿势和使用方法,并请幼儿拿排笔学习抓笔姿势。

1、请幼儿每人拿一支排笔和一杯颜料,围在纸周围找一处画海马。

2、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启发幼儿大胆添画其他海洋生物和景物,丰富画面。

请幼儿与同伴欣赏大家合作完成的作品,再请幼儿一起把作品放到作品栏中。

了解海马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看海马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小动物叫什么名字?他的名字叫海马。请幼儿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仔细观察海马的样子,由哪些部位组成。并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

(2)了解海马外形特征:小朋友们你们说,海马长什么样子啊?它的身体由哪些部位组成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进行总结:小朋友们,海马的头部长的像马,在他的头上长着突出的冠,眼睛还有像吸管一样的嘴巴,在他的背部长的鳍,是帮助他游泳的,海马的尾巴卷卷的,像大象的鼻子,他的尾巴不光可以帮助海马游泳,还可以缠在水藻上帮助海马休息呢。海马的肚子上长着育儿袋,是用来养育海马宝宝的。他的名字虽然叫海马,实际上他是海洋里的一种鱼类。

(4)关于海马你还知道什么?请幼儿说一说。看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看,海马的身体还可以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颜色呢,真是一群奇妙的小动物啊。

1、关于目标与内容。

本教案的目标定位为“尝试合作、体验快乐、激发兴趣”。从目标达成情况看,尝试合作部分目标基本达到,教案中的两次集体操作幼儿能一起合作,有的幼儿还能互相协商。另外油画刷和排笔带来新鲜感,涂刷水粉过程中带来的视觉冲击都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快乐。

幼儿集体在一张纸上进行创作是第一次,所以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感觉幼儿体验较仓促。如果集体中,纸面再大一些或分成两组进行,幼儿可能会更轻松快乐些。

2、关于细节。

在本次教案中我给幼儿提供了颜料和油画刷,这些东西幼儿都是难得接触。有几个幼儿因为不小心手上沾到颜料而不知所措,他们的表现让我认识到忽略了一个细节:应该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湿毛巾,让幼儿玩得更轻松,使教育更完善有效。

在幼儿用排笔绘画海马时,我的示范讲解中应增加一点:排笔笔杆的长度可以自由把握这样幼儿在教案时就可以更自如地在纸上绘画,而不是因为够不着都在纸的边缘,使最后的画面有一丝遗憾。

3、关于师幼互动。

在“涂刷颜料”这个环节中,幼儿没有涂刷的经验,为此我的指导相应较多,大多数的幼儿能按老师设置的意图进行操作,但有少数幼儿出现了意外,如颜料弄到身上、碰翻了等等。在绘画“海马”这个环节中由于幼儿前对海马有了一定的认识,大班幼儿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所以幼儿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工作。因此,我认为教师对幼儿原有绘画水平及经验的了解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师幼互动更为顺畅。

海马之歌。

细长尾,小马头,

昂首直立水中游,

名为海马不是马,

海洋鱼类里面有。

育儿袋,真奇妙,

海马爸爸生宝宝,

海藻肤色伪装好,

天敌来了没处找。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134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