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2:56:21
儿童诗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4 12:56:21     小编:笔尘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方向。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尝试写主持词,写一首或一节儿童诗。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1课时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两首》这两首分别是《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来学习的。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老师有个提议,今天我们想采用闯关的形式来学习,有兴趣吗?每一关都有得分,随机加分看谁得分最多,一并计入语文感恩银行。

2、创第一关 必答关学习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

(1)大声朗读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想想这首诗描写了童年的几个怎样的画面?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小纸片上。

反馈学生的答案。(街头看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随机提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2)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说说你的理由。随机体会童年的快乐、情趣、可爱、顽皮,并进行朗读指导。

(过渡:童年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除了童年的生活,同年还有什么?)

3、创第二关 抢答关 学习第一首诗《我想》 比较两首诗

(1)《我想》这首诗中,写了我童年的什么?

(2)写了我几个愿望?哪一个愿望最令你神往?请你把它读出来。朗读指导

(3)课文中的哪些字或词让你读起来感到特别的美?随机感受韵律美

(4)快速浏览这两首诗,请你说出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内容不一样:一首诗表达愿望的',一首是表达真实生活学习场景的;形式不一样:一首是一首诗,另一首是组诗;三是第一首比第二首的韵律感强;意境不同)。

4、创第三关挑战关尝试写作

(1)写主持词。创设情景:表演诗朗诵节目。写好后评价。(提示:可用上书上的语言,写两三句即可)。

(2)仿照课文中诗的写法,用诗歌来写写自己童年的愿望和生活场景。提示:写愿望和场景的可写一个或几个小节,视自己情况而定。反馈交流。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二

出示“饥时嚼一点,渴时嚼一点”

猜一猜这是什么?

学生做了多种猜测。

思考:文本的选择和问题的切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临走的时候,把母亲水灵灵的嘱咐。

掐一段,放在阳光下。

晒干,装机小小的旅行袋。

饥时嚼一点,

渴时嚼一点。

一小行晒干的话儿。

嚼他。

需要我一生的时间。

3、赏析儿童诗:我们平时多是嚼什么,嘱咐可以嚼吗?理解“嘱咐”,体会“陌生化表达”的奇妙。

思考:儿童诗仿写,除了要仿其形,仿其语,还要悟其道,这个道,就是童诗仿写的基本方法。何老师根从猜测入手,出示文本,解释答案“把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嘱咐、阳光等加以联想,使之与常人人难以想象的旅行袋建立联系,产生一种陌生的效果。,而带来一种奇特的张力,就是陌生化。”

给儿童的仿写以一种思维和方法上的引导。这是我平时玩儿儿童诗没有做到的。

4、找一找你觉得奇怪的,陌生化的词语:掐一段、水灵灵的嘱咐、晒干的话儿。

思考:学了方法之后,马上在文本中去寻找,那些地方也有这样的陌生化表达,是从认知层面到理解层面的具体操练。通过找一找、圈一圈等语文实践活动落实操练。扎实有效。

5、自由读儿童诗,体会作者表达深感情。

6、指名朗读,点评。(学生读得好)。

思考:作为一首例文性的儿童诗,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读得充分一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孩子对是个很有感觉之后,认识“陌生化”表达。再回到文中,去寻找陌生化表达的其他词语,这个过程,专业的讲解可不可以少一点,学生的活动还可以多一点。让孩子在文文字中去感受文字,感受儿童诗的奇妙表达乐趣。

7、出示题目:

声音的味道。

你的声音。

从电话里传来。

有甜的味道。

有酸的味道。

有冰淇淋的.味道。

有巧克力的味道。

有果酱面包的味道。

有蛋黄饼干的味道。

嚼着嚼着。

把日子嚼甜了。

把生活嚼香了。

把天上的小雨点。

嚼成五颜六色的彩虹了。

8、对比前一首儿童诗,体会陌生化的表达。

9、梳理:把声音变成尝得到的东西,你还可把他变成看得见的吗?

10、梳理:可以把声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东西,这叫做“无中生有”!

思考:这里教了陌生化表达的又一个实用技术“无中生有”,这个方法的总结真的很适合孩子的口味。短短四个字,把学术的内容口语化、儿童化表达,孩子一听就懂,佩服。

11、出示周杰伦《菊花台歌词》听歌,找出无中生有的词语。

你的笑容已泛黄,心事静静淌、影子剪不断等。

思考:和上面一样,从认知到理解,通过具体的操练得以实现。何老师的课,很实在。

1、出示梦。

梦是风铃,叮当叮当。

2、尝试仿写一句,用“看到+听到”这样的方式创编。

思考: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好像有些孩子打不开思路。是不是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详细想一想,梦可以是哪些可以看到的东西,写在黑板上,想一想梦的声音可以是怎样的,想出拟声词,再将事物和声音进行搭配,这就解决的事物和声音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在头脑风暴中,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扩宽想象的思路和角度。仅仅用“看到+听到”的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1、出示要求:

把五官打开。

可让时间可看、可听、可闻。

思考:这里的要求就是支架。学生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如果是我,在教学中遇到孩子依然打不开思路的情况,可以怎么调整呢?或许可以用孩子现场创作的例文,找一找,不同孩子调动的不同感官,分享给大家,帮助孩子打开思路。

2、分享、评价。

结合学的方法,对照评价。

思考:何老师的教学评价是与前面的要求紧密相连的。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何老师也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对照要求一一评价,并强调评价之后的再次修改和反馈。凸显一个“实”字。

渗透儿童诗的简洁和节奏感。

思考:这是苗苗老师现场设计的一个互动,老师们分享自己写的诗,和学生现场比拼,听了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儿的诗以后,我大致可以猜出,现场没有一个老师可以超越他了。老师们写的也很好,也很有诗意,但,那不是儿童诗,更像散文诗。儿童诗,是真的属于儿童的。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

3.通过朗读小诗激发学生想像力,发挥学生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向往。

4.续编小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分析〗。

班级有学生60人,他们都喜欢语文课。课堂上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如在学习《爱什么颜色》一课时,学生喜欢白色,联想到白衣天使是白色的,美丽的百合花是白色的,老师的粉笔是白色的,家是白色的……学生们都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小组同学愉快合作。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生生评价的能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学习、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课堂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课件:一只小白兔头戴草帽在森林里采蘑菇,下雨了,小白兔用草帽当雨伞往家走。

师:草帽还能当什么?

生1:天热时可以当扇子。

生2:帽子可以装东西。

生3:可以当降落伞。

生4:可以给小雪人当一顶漂亮的小帽子……。

师:你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单元的内容《幻想和想像》中第一篇主体课文“我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初读小诗。

师:喜欢小诗吗?请同学们赶快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它。

2.学习生字。

师:到小组里把新认识的字词读给小组同学听。

小组同学互相认读、学习生字词。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自由读文。

师:这首小诗可真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试着读、想)。

2.小组合作学习。

师: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同学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也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在第一节中知道了这个小朋友想变成美丽的桃花,引来布谷鸟。

生2:第四节里我知道了自己想变成小草、小花、变成柳絮、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

师:是呀,要商量什么?

生1:怕爸爸、妈妈惦记所以要告诉妈妈、爸爸。

生2:到遥远的地方爸爸、妈妈不同意怎么办呀,应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同意了才能去。

生3:……。

4.分节读。

5.找生读。

师:谁愿意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认真听,一会儿评一评。

找生读,读后评。

生1: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2:他读时我好像也变成了桃花、柳树,变成风筝飞上了蓝天……。

师:说的可真好。是呀,读书就该这样,边读、边想、边感受,一定能把小诗读好。

6.配乐读。

师:让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背背这首小诗吧!

(课件播放音乐,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

(四)续编诗歌,拓展训练。

1.续编小诗。

师:这么美的小诗,你能不能仿照第三小节自己也编一节?

生:能。

师:现在就张开想像的翅膀,尝试着写一节。

(生思考后陆续举手)。

生1:我想把眼睛装在月亮上,看星星有多明亮,瞧蓝天有多神秘。望啊,望――宇宙是我们探索的课题。

师:第一位小诗人诞生了,谁再说。

生2:我想把眼睛装在电脑上,看江南山川秀丽的风景,瞧北国的银装素裹。望啊,望――描出了我的理想和希望。

师:有创意,可真棒。

生3:我想把眼睛挂在星星上。看银河多明亮,瞧祖国多辽阔。望啊,望――一切奥秘就在星空。

生4:我想把眼睛装在“神舟五号”上,和杨立伟叔叔共享欢笑。看呀,看――看宇宙多美丽,瞧我们各国小朋友在歌唱。

2.作业:回家把自己编的小诗配上画明天在班上展示。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了,但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叹孩子丰富的想像力,感叹孩子的聪明伶俐,感叹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快乐与大家分享。孩子们无论是在朗读小诗上,还是续编小诗,以及小组交流中都是那么积极主动,他们被小诗所吸引,被小诗所陶醉,所以在编小诗中他们会想到把眼睛装在“神舟五号”上、装在宇宙中、装在春天里……无尽的遐想给孩子插上翅膀,让他们放飞想像,放飞理想。

在教学中我也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想像。今后在语文课中,我还要与他们一同学习,一同感悟文章的美。

〖课堂教学实录评析〗。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四

2.尝试写主持词,写一首或一节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两首》这两首分别是《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来学习的。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老师有个提议,今天我们想采用闯关的形式来学习,有兴趣吗?每一关都有得分,随机加分看谁得分最多,一并计入语文感恩银行。

2、创第一关  必答关学习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

(1)大声朗读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想想这首诗描写了童年的几个怎样的画面?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小纸片上。

反馈学生的答案。(街头看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随机提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2)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说说你的理由。随机体会童年的快乐、情趣、可爱、顽皮,并进行朗读指导。

(过渡:童年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除了童年的生活,同年还有什么?)。

3、创第二关   抢答关   学习第一首诗《我想》   比较两首诗。

(1)《我想》这首诗中,写了我童年的什么?

(2)写了我几个愿望?哪一个愿望最令你神往?请你把它读出来。朗读指导。

(3)课文中的哪些字或词让你读起来感到特别的美?随机感受韵律美。

(4)快速浏览这两首诗,请你说出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内容不一样:一首诗表达愿望的,一首是表达真实生活学习场景的;形式不一样:一首是一首诗,另一首是组诗;三是第一首比第二首的韵律感强;意境不同)。

4、创第三关挑战关尝试写作。

(1)写主持词。创设情景:表演诗朗诵节目。写好后评价。(提示:可用上书上的语言,写两三句即可)。

(2)仿照课文中诗的写法,用诗歌来写写自己童年的愿望和生活场景。提示:写愿望和场景的可写一个或几个小节,视自己情况而定。反馈交流。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五

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感受累加剪纸的特点,并初步尝试用这一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2.能运用折剪、画轮廓的方法进行创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共同合理地使用各种工具、材料。

准备:

1.各色蜡光纸,糨糊,剪刀,托盘,抹布,铅笔等。

2.累加组合剪纸作品一幅(见图1),其中一只蝴蝶的花纹可以分离并移动。

3.背景音乐,“三只蝴蝶”背景图(图上有幼儿画的若干花朵)。

4.欣赏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丰富有关经验。

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萌发活动兴趣。

幼:梅香骑马。

幼:用的是累加剪纸的方法。

2.欣赏剪纸作品《蝴蝶飞》,感知累加组合剪纸的特点。

(1)初步整体欣赏作品。

师:这些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幼:大小不一样,飞的方向不一样。

幼: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师:在这么多美丽的蝴蝶中,你最喜欢哪一只?你觉得它哪里最漂亮?

幼:我最喜欢红色的蝴蝶。

幼:蝴蝶身上的锯齿形花纹很好看。

幼:蝴蝶身上还有波浪形、圆形和水滴形的花纹。

师:这只黑色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的是锯齿形,中间有许多圆形,像小太阳一样。

(2)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师:像小太阳一样的花纹有几层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将黑色蝴蝶上的太阳形花纹一层层地分离,便于幼儿观察。)。

师:原来四层图形从下到上,一层比一层小,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同。

现在我要把它们贴回去,该先贴哪一个呢?

幼:桃红色的最大,要贴在最底下,再贴绿色的、小一点的……最小的要贴在最上面。

师:贴好后的花纹和原来的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呢?

幼:圆形都贴到一边去了,和蝴蝶小翅膀上的水滴形花纹有点像。

师:看来累加粘贴的位置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3)初步了解累加粘贴的层数不同,产生的花纹效果也不同。

师:蝴蝶所有的花纹都是四层的吗?有没有和它不一样的?

幼:小翅膀上的花纹是三层的。

幼:还有蝴蝶的身体用了两层累加,眼睛用了一层。

师:累加的花纹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它们的色彩和花纹效果也不一样。

3.大胆尝试用累加组合的剪纸方法创作“花儿朵朵”。

(1)共同讨论制作方法。

幼:菊花、荷花、蝴蝶花、梅花……。

师:我这儿有一些梅花,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最外面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红色的,还有花蕊。

师:我们怎么来做这朵花呢?两层花瓣一样大吗?

幼:先折剪出第一层梅花花瓣,再剪出第二层花瓣。

幼:最下面的最大,中间的小一些……还要剪出花蕊,然后把它们贴在一起。还可以剪些小花纹装饰花瓣。

(2)尝试制作。

师:我们可以用折剪的方法和画轮廓剪的方法来做花,在使用材料时要注意:大的花瓣和花纹用大的纸,小的花瓣和花纹用小的纸,剪下的碎纸要放到空盘子里,我们要像库淑兰奶奶一样学会节约。

(幼儿制作并将作品布置在《三只蝴蝶》的背景图上)。

4.师幼共同布置作品并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你最喜欢哪一朵?它哪里最漂亮?

幼:荷花很漂亮,它的花瓣一层一层的,每一层的颜色都不同。

幼:鸡冠花很好看,它的花蕊有很多形状。

师:累加剪纸的方法不仅可以做花,还可以表现很多其他的东西,以后我们再来试一试。

活动分析:

剪纸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该活动是为小舞台表演《三只蝴蝶》制作背景而进行的。在前期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感受库淑兰剪纸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优秀的剪纸作品,感受和理解剪纸艺术的美。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让幼儿欣赏作品的内容、画面布局,还鼓励他们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引导他们讨论剪纸方法,感受色彩、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知道什么是累加剪纸,并比较它和镂空剪纸有何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剪纸活动不仅是技能的练习,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文化熏陶,对幼儿生活观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等等。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六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话的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素材配上适合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学习资源。

1、学生:彩纸、剪刀、糨糊、彩色水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收集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童谣。

2、教师:配有童谣的童画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课件等。

3、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情况,

4、教师:准备编排童话集。

过程设计。

本课文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激趣导入。

教师打出一则童谣:

踢脚绊绊,

绊过南山。

南山有雨,

雨止沃官。

新官上任,

旧官请进。

2、播放课件《荡秋千》。

教师:请同学们把《荡秋千》读一遍。

教师:同学们荡过秋千吗?荡过秋千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荡过秋千的同学哪一位来说说你在荡秋千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教师:如果老师要请同学们为这首童谣配上一幅画呢,同学们能画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画好。哪一个同学能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画《荡秋千》?注意要和题目相配合的呀。

教师:要不要老师给同学们示范一下呢?

教师:好!现在老师就画一遍给同学们看看。但老师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画得很仔细了。(教师在黑板上或较大的画纸上用简笔画示范作画《荡秋千》。)。

教师:同学们看清楚了吗?

3、教师小结:

教师:《荡秋千》画得是一个女孩子正在秋千上玩,而且是只有他一个人。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还是玩得很开心的。画面上,这个女孩子两只手紧紧地抓着秋千架上的绳子,没有人帮她推送秋千,她就自己推送。开心的荡着、笑着。旁边的狗和猫也都被女孩子高兴的心情给感染了,也高兴的跳着、叫着。

我们再来看画面上的色彩。由于画的是开心热烈的场面,所以画家用了以橙色为主的色调,是画面更加具有热烈的气氛。所以。我们在画画的时候,要根据所画的内容的要求来选择颜色。

4、教师:(打出课件):请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遍:

童谣和童画有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题:《童谣童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说说和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学生们体会和理解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初步理解给童谣配画的要求,懂得给童谣配画要选择童谣中最能表现全部意境的且又容易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的一个场面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童谣的诗意和音乐之美,又能充分运用绘画的手段来感染人,使人享受到音乐美、语言美和色彩美。

二、欣赏作品,再悟相通之美。

1、交流欣赏。

小组内互相交换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

(1)朗读自己收集到的自己喜欢的童谣。

(2)说说自己收集童谣的方法和朗读后的体会。

2、欣赏课本中的童谣、童话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1)播放课件《采藕》等或课本中范画的挂图。

(2)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教师;是呀。画面上是一个女人正在莲藕丛里采莲藕,她的怀里抱着满满的一筐莲藕,喜气洋洋。她身边的小鸟和蝴蝶也正在欢快的飞舞。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童谣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这个童谣读一遍。

(学生齐读《采藕》。)。

教师:谁来说说童话写了什么?

哪些色彩来表现描绘的对象的。

教师:谁能来说说画家运用了哪些色彩来描绘对象的吗?

教师:对。这幅画画家主要用了红色和绿色,这样使画面的色调既有强烈的对比感,又给人一种热烈的感觉。这样说来。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也要根据需要描绘的对象和内容选择好色彩,才能是画面既能很好地表现出需要描绘的场景,又能有丰富的色彩,能很好的感染人们。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来看看其他的童画和老师的童画是怎样来描绘童谣的。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了童谣和童画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吗?

教师;童谣是用富有节奏感的,押韵的具有音乐美的语言来描写一个场景的,童话是用丰富的色彩和富有想象的画面来描绘童谣的。这就是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

三、尝试创作。

1、教师提示;同学们你们要选择适合的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进行描绘,同时,要注意如何来更好地表现自己喜欢的童谣。就是采用哪一种方法来画,还要注意色彩的统一。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又使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2、学生创作《荡秋千》,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作业。

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了给童谣配画,同学们学习了给《荡秋千》这首童谣配画。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给童谣配画。

2、课后延伸。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童谣产生的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情况,并把自己收集到的童谣熟读成诵。当然可以请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帮忙了。

第二课时:

1、朗读童谣。

2、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

(1)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收集到的喜欢的童谣,说说这首童谣表现了什么内容。

(2)请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朗读自己小组内有代表性的童谣,比说说每首童谣表现了什么内容。

3、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

(1)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谣和自己准备如何来画这些童。

谣所表现的内容。

(2)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根据当地的民族。

风俗。

习惯而创作的一种短小的诗歌,这种诗歌很适合儿童少年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富有表现力。因此,把这种诗歌叫做童谣。

(3)教师提供创作建议:

同学们在创作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还要考虑好不同画种的特点,根据不同画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描绘方法。还要为你的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4、学生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

(2)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一幅的或连续多幅的都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色彩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

全体学生已举手表决的方法给他们评分。

6、小结拓展。

(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画集。

(2)请同学们利用时间收集更多的童话资料。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教学评价。

(1)小组内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学生到讲台上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色彩的运用、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自己运用的方法是否恰当。)。

全体学生已举手表决的方法给他们评分。

作业练习。

1、学生创作。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

(2)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

2、尝试创作。

(1)教师提示;同学们你们要选择适合的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进行描绘,同时,要注意如何来更好地表现自己喜欢的童谣。就是采用哪一种方法来画,还要注意色彩的统一。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又使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2)学生创作《荡秋千》,教师巡视指导,

一幅的或连续多幅的都可以。

教学反思: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七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学情预估:学生预习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八

本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儿童诗作为诗歌的一部分,它饱含童趣,充满想象,富有韵律等特点更适合于儿童品味、赏析和创作。儿童诗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这节课从儿童诗的内容入手,引导孩子发现诗歌的特点,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

1.学会欣赏儿童诗,发现儿童诗的特点。

2.发现儿童诗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学写儿童诗。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

课前谈话。

1.0和3赛跑,谁跑得快?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白理由。

生发散思维,打开想象,观点不同引发辩论的课堂场景。

一、欣赏童诗,发现童诗特点。

1.播放儿歌《种太阳》。

师:孩子们,你看,刚才的争论,让我们的课堂气氛有些紧张,没关系,下面咱们听首歌放松一下。会唱的一起唱。(课件播放儿歌《种太阳》)。

2.师生互动交流:你发现儿童诗的特点了吗?(1)抓住一个“种”字体会儿童诗充满童趣的特点。自己读一读。

师:通过读,你发现儿童诗的特点了吗?生:很有童趣。

师:那趣在哪里?(读读句子)。

生: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太阳。

师:是呀,太阳都能种,可真够有趣的!看来,富有童趣是儿童诗很显著的特点。(板书:童趣)。

(2)结合儿童诗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儿童诗充满想象的特点。如:

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

自己读一读。师:还有吗?

生:小作者想象力很丰富。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或者生2: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师:看来呀,充满想象也是儿童诗的特点。(板书:想象)。

(3)发现儿童诗中“望、阳,洋,亮”等字,发现儿童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的特点。

生:读起来很押韵,让人觉得朗朗上口。

一首《种太阳》让我们发现了儿童诗的特点,他们是——【师指板书】充满想象,饱含童趣,富有韵律。

二、多感齐动,发现表达方法。

要想真正走近儿童诗,仅仅会读会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是能走进字里行间,去寻找儿童诗的表达密码就更好了。【补充板书:寻找的密码】生齐读课题《寻找儿童诗的密码》。

1.读儿童诗《风》,发现表达密码——拟人。出示儿童诗《风》。

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1)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交流:风很活泼,很爱玩,很调皮。

(2)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发现表现手法——拟人(板书:拟人)。

生: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多好玩儿呀生:在花园里,和花朵一起跳舞。

生:在水面上,吹起一层层浪花。吹泡泡玩——真有趣。

生:在天空中,和小鸟一起唱歌,和白云捉迷藏,和太阳公公聊天。

师:你们看,大胆的想象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思维。用上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看到了一位爱玩、会玩的风。和老师合作着来读一读,去感受这种快乐吧!(在树上——,在草原上——,在院子里——,课件加红)借机体会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来说句子。

2再读儿童诗《风》,发现表达密码——比喻。

出示儿童诗《风》。

(1)又读了这首儿童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风?

生交流,师点红课件中的“像理发师、像小孩、像猛虎”,直接明了的发现“比喻”的表现手法。(板书:比喻)。

(2)师总结:同样是写风的儿童诗,用上不同的表现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那,咱们再来体会着读读吧,这一次咱们开火车读——(再读《风》)。

3.读儿童诗《交通警察》,发现表达密码——夸张。

生:交通警察。

(2)生活中,你们眼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的?生交流。

(3)小作者眼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儿童诗《交通警察》。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破解了儿童诗的密码,找到了儿童诗创作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拟人比喻夸张(指课件)。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儿童诗中,无论是能播种的太阳,会玩飞镖的风,还是力气大的交通警察,小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表达方法让这一首首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

三、和谐互动,自由表达。

1.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学习想象的方法。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层层推进,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以“0和3赛跑”为例)。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继续想象创作师生交流,总结想象表达方法。

第一层:把数字想象成人。

大家看,0和3赛跑,当我们把这两个数字想象成人的时候,我们的儿童诗创作就开始了第一层想象(课件出示:第一步一个箭头,指向想象成“人”)。

第二层:想象比赛地点。

还得接着往下想,既然是赛跑,他们会在哪儿比赛呢?老师觉得可能在草地上。你呢?

第三层:想象比赛画面。

生:有花儿——花儿点头笑生:有观众生:有彩旗。

哎呀,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热闹的比赛场景呢!同学们,你现在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一试身手啦?拿起你的笔,开始创作吧!

四、自主创作,拓展创新。

1.学生配乐进行儿童诗创作。

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这首儿童诗写的怎样?(侧重表现手法)。

看来,你真的学会了这种表达方法!这样的表达让这首小诗显得更加灵动了!作品二:生读。

(一)。

(完善板书,画成翅膀形状。)。

老师期待0和3的系列儿童诗会在咱们班诞生!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想象拟人。

童趣比喻。

韵律夸张。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的:

1、了解小鸟的造型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达对小鸟的喜爱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张扬。教学难点:以有限的知识技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绘画纸、铅笔水彩笔。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小鸟。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小鸟)。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小鸟,今天老师特地带来了许多小鸟呢!小朋友,你们仔细看啊!小鸟来了!哇!那么多小鸟向我们走来了!

2、小朋友,你们发现这些小鸟有什么特点?长的怎么样?

4、小鸟非常聪明,不但会帮助人们做事,而且还会表演节目。小朋友,你们看,上面的小鸟正在为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呢!(出示图片)。

二、激情表达,亲近大象。

1、刚才小朋友们了解了那么多小鸟的知识,而且还看到了一幅幅精美的小鸟图片,那么此时的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小鸟你真聪明、小鸟你真能干、小鸟我真想摸你的长鼻子??)。

2、你们的想法五彩缤纷,让老师也深受感染!刚才,有几个小朋友说,想跟着小鸟一起去游玩,这个想法有多有趣啊!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吧!

三、大胆想象。

2、小朋友,刚才你们跟着小鸟,心里觉得怎么样呀?你们跟着小鸟都看到些什么呢?

四、自主选择,表达小鸟。

如果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和你最要好的小朋友交流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拿到前面来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己讲述,师生点评)(投影仪展示)五、以点带面,超越小鸟。

1、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动物是那么的可爱!有了它们,我们的地球才这么生机勃勃;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多姿多彩;有了它们,小朋友们的想象才如此的丰富和有趣!

2、让我们和动物永远做好朋友吧!(音乐)。

第二课好吃的冰淇淋。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冰激凌,体验冰激凌的奇特之处。

2.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冰激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教学过程1.创境激趣。

(1)小朋友们,没有空调热吗?现在的你最想要什么?

(2)提问:你想吃冰激凌吗?你见过的冰激凌都有哪些样子的?2.畅谈想法。

(1)课件播泛画,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1)冰激凌,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形状。你想表现什么样的?

(2)冰激凌,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冰激凌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5.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冰激凌6.交流评价。

以买“卖冰激凌”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冰激凌,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冰激凌”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的中标。

第三课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大树的故事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大树的故事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树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故事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2.板书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创设情境:

1.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2.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

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提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提问:

邻近的两位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分小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每组可以重点研究1~2幅作品。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分组研究的情况。

三、小结: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展示其他同学画的“大树的故事”的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大胆表现。

提问:通过这节深你对大树有什么新的认识?今后应如何做?

第四课我喜爱的玩具。

教学目标。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十

《语文课标》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据此,我在教学完第一单元描写春天景物的课文后,设计了以春雨为主线的儿童诗歌创作。教学中我将自己收集到的雨中景物做成动态画面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产生创作诗歌的欲望,让学生感觉诗歌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1、知识与技能: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正确使用语句,创作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儿童诗的.创作过程,共同交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初步培养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真挚的情感。

(1)激发孩子对儿童诗的创作热情和热爱。

(2)通过想象力的训练,开拓思路,发挥想象。

(1)建立学生创作的信心。

(2)自主选择,创作儿童诗。

(3)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具有美感,充满情趣。

同学们,平时你们喜欢做什么?

师:我平时喜欢猜谜语,谁来出个谜语给我猜猜。

(设计意图:一上课,以猜谜语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接近学生与雨的距离,使学生融入雨的意境欣赏诗歌,培养语感。)。

1、雨还会落到哪里呢?

2、问: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春雨的声音有哪些呢?

3、放课件文字:滴沥、滴沥、沙沙沙、丁零当啷、淅沥沥、滴答滴答。

4、你能把刚才仿佛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

师评:你们已经有点像小诗人了。

5、放课件诗歌:下雨啦。

下雨啦。

“滴滴答,”下雨啦,“淅沥沥,”下雨啦,

麦苗说:“下吧,下吧,桃树树说:“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我要开花。”

下雨啦。

“噼噼啪”下雨了,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

我要说话。”

分别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讲述三首诗的写法,

6、让学生仿照三首诗的写法,当当小诗人,完成下面的填空。放文字放课件:下雨啦。

“滴答滴答,”

下雨啦!

说:“下吧,下吧,我要。”

(通过让学生说雨声词,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但如果就此结束,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这时,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仿写诗歌,让学生从仿到创,领悟写儿童诗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写诗其实很简单,为后面创作儿童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你们想不想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自由作诗呢?

老师总结怎样写诗:写诗就是把传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动物、植物或者是人物,展开想象,想象成会说话,有动作、有感情,再把自己想到的一行行、分行写下来,然后加上题目和恰当的标点符号,就是一首儿童诗了。当然,要写好儿童诗,还要大量的阅读优秀的儿童诗,多观察大自然,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写起儿童诗来就得心应手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写诗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其实写诗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写诗的兴趣;然后再告诉学生要真正写好儿童诗,还要多读优秀的诗歌,多留心观察大自然,多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也是写好诗歌的秘诀,如果学生日后能真正这样去做,就不愁写不好诗歌了!而且将受益终生!)。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3.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沐着日光快乐成长。                        树杆是我的老师。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学生快乐的天地,更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领略美丽的风景。

总觉得我们班学生语文基础差,应变能力比较弱,所以上课时,我总不敢放手,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敢退到引导者的位置。我总扮演着灌输式教学角色,一口一口地给学生喂食,生怕他们不会吃,吃不饱,消化不好。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堂语文课下来,不仅自己感觉疲惫,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变得更笨拙,在新鲜事物面前,反应更迟钝,更让人揪心。我虽心里明白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样坚决了,开始犹豫动摇了,因为内心里,实在怀疑学生的能力,实在不敢放手,就怕他们学不会。哎,当老师以后,真觉得自己时常在扮演爹妈的角色,想让学生学会独立,却狠不下心来看他们学走路,怕他们跌着疼着,心里有时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担心自己处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间的关系,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辗转反思之后,我决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宽度,选择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自主探讨解答。这篇略读课文是《儿童诗两首》,我交代了预习要求以后,准备聆听他们的发言。

《儿童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是《我想》,这篇课文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我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发言。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的反应积极热烈,而且理解到位。当我抛出“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时,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到位,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画》,该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是三首独立的小诗,构成了一篇独立的诗篇。第一小节的诗目是《街头》,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仅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郑伟东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开始,学生们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的尝试放手,我发现自己从前的忧虑有些杞人忧天,学生们其实是可以做到并做好的,我不应该过度担心以及怀疑他们的潜力跟能力。接下来,我应该更勇敢更放心地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让他们更大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向课堂要效益,学好知识,用好知识。

让他们都成为小诗人。

《儿童诗两首》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时,我简简单单让孩子们走进诗句,化读为悟,用说表达。做一回真正的小诗人。

诗意开头,妙趣无穷:

上课,在黑板上板:童年。

师:根据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童年有什么体会?

生:童年很美好!可以无忧无虑!

生:童年的时光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跑的远远的。

生:童年是一首诗,是一首歌,最动听的歌!

生:童年,我们人人都要回忆的时光!

……。

(文本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们感悟到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使他们的情感和文本内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孩子们对于童年的感受已经能用诗意的语言来形容,那么,就如《新课程标准》所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诗意渗透,乐趣无穷:

这两首诗歌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也非常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孩子们更能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读完课文,孩子们争先恐后。

生:我会画几个孩子在江边玩耍,你向我拨水,我也不甘示弱,回拨过去。

生:我会画几个光着头的小孩子“扑通”一声跳下水,过了好一会儿,露出一个小脑袋,然后甩甩头发,笑了!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坐在溪边钓鱼,然后钓鱼竿上停着一只红蜻蜓。一会儿,鱼儿上钩了,蜻蜓飞走了。让我想起了《小儿垂钓》。

生:我想着一个孩子坐在路边,看着《水浒传》,入迷了,身边的车水马龙也没有注意到。

……。

师:那么让你画这幅水墨画,你会画哪里?

生:我会画山上,我刚才在读的时候已经写好了:山上一棵大树,野果红红诱人,赶忙爬上摘下,擦擦吃下几口。

生:我画在果园,闻着新鲜空气,爬上一棵梨树,摘下一个鸭梨,狼吞虎咽。主人发现,拍拍屁股逃跑。

生:我会画海边:一只小船慢悠悠,船上人儿谈笑中。为何这样欢笑不停?原来船中鱼儿游!

生:我会画校园:一群小孩嬉笑奔跑,转入花丛不见脑袋。突然钻出一张笑脸,原来是花儿一起笑了。

生:我还会画天空,我变成一只小鸟,飞上蓝天。

……。

在教学《我想》时,也是用这样的方法,先让孩子们找出一个想象的词:安、接、装、种,然后要他们也变变:你们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也很兴奋,一个说将嘴巴装在树叶里,一个说让耳朵插入树根中。

(著名儿童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诗歌教学应该是轻松的课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想象、描画、朗读,将自己喜爱的画面表达出来,让学生步入自己理解的意境之中,从而体现阅读理解的个性化。既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又增强其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他们的言语活动在与情感的同构中得到升华。)。

化作诗人,情趣横生。

因为时间不够,最后的写诗让他们回去完成,不过相信有课堂的铺垫,他们会写出虽然很幼稚,却很精彩,充满童趣的诗歌。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语文教学的形式很多,朗读、复述、背诵、画图、表演、制作、讨论、写作、应用等等,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不同内容,因文而异,而且要以功能的最佳发挥为衡量标准。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十三

《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的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诗的优美境界中去,感受家的温暖幸福。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2个生字。

3、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一课时。

a)老师这有一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家”这个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儿歌题目是“家”,谁还记得?(指名背诵)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片),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大图,学生上前贴画。

b)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泥土、种子词语,贴在黑板上。

c)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快乐读书屋里去读读这首题目是《家》的小诗吧!

(二)讲授。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要求定位在读对、读通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小诗,同桌之间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d)范读诗歌,想象诗中都写了谁的家?在哪里?

e)随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看图或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上的白云怎么样?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

(2)“树林是小鸟的家”。通过图理解“树林”一词。(再指名读)。

你能带着想象再读这一句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小组竞赛读)。

(4)“泥土是种子的家”。(有关种子生长的录像)师描述:春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泥土,小种子醒来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发芽了。在泥土的怀抱里,它慢慢地长大,长成花,长成草,长成树木和庄稼。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5)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

(三)句式迁移。

1、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练说,交流。

3、(出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图)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第二句)齐读。

(四)背诵全文,创编诗歌。

(五)自主探究,认字识字。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儿童诗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什么样的幻想?什么样的剪影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吧!(质疑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以下词语:

对词语的理解:

汲取:吸取。

喧闹:喧哗热闹。

水葫芦: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为理解课文引路开渠)。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共同理解有关句子:

对句子的理解。

1.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2.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意到。(意在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深入了解)。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回答问题:

1.生有感情地自读《我想》并回答:

(1)《我想》之中都有哪些想法?

(2)《我想》到“变成”意寓何在?

2.生有感情地自读《童年的水墨画》并回答:

(1)孩子在《街头》干什么?

(2)孩子在《溪边》干什么?

(3)孩子在《江上》干什么?

(以上两题,学生自主回答后,师引导学生交流作答,意在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3.教学片段(师生互动):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引领理解,梳理归纳)。

五、课业:

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模仿《我想》,让学生也动手写一写自己美妙的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写一首小诗《我想》。(意在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262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