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与教育读后感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2:08:03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4 12:08:03     小编:曼珠

通过写读后感,读者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文字的精准度和思想的深度,以展示出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一

近日,每到午夜时分,我都会如约走进杨九俊老师的《幸福教育的样子》,徜徉于幸福教育中,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涯,不由对“幸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而杨九俊老师的理解内涵更广:幸福教育就是办幸福的学校,做幸福的老师,培养幸福的学生。

什么是“幸福的老师”?杨九俊老师在书中用“你是人间四月天”来形容。

教师的日常工作辛苦而琐碎,但也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阅历与幸福的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教师的工作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而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身心得到愉悦;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想起之前曾看到一个视频,调侃当前教师工作压力大,需要“全能”型人才,要会写作、会演讲、会表演、会心理疏导、会搞侦破……繁杂的工作,往往会让教师产生烦躁的情绪。但我想,正因如此,我们会主动地思考如何提升个人素养,学会调节自己的状态;我们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小世界,而是用宽广的心态去包容爱护每一个学生;我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是在不断磨炼完善的过程中去遇见最好的自己。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作为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优劣,而是要以平等的尊重去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性,因为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学生的幸福感还来源于教师等待学生的心,每个学生都是一朵花,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因为他知道每朵花的花期不同。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教师不能因为暂时的“未含苞”而断定他一定“不开花”,要学会静静等待,属于学生的花期总会来到。因此,幸福的教育需要耐心地等待,在等待中收获学生成长的幸福。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反应迟钝,成绩不好,又很内向,平日不大与同学交流,课堂上更是从不发言。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在他身上花工夫就是浪费时间,都害怕分班时分到自己班上。偏偏他分到了我班,刚开始我也非常抵触,但也只好接受。尝试着与家长沟通后才知道,这个学生反应慢是因为其出生过程太长,导致大脑缺氧,我心中不由对他多了一分疼惜,多了一分关注。

我发现,他确实如其他老师所说,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很容易忘记,有点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但他也有很多优点,如纪律很好,听讲专心,书写比其他学生都认真。为此,我毫不吝啬对他的肯定,记得有一次作业,他虽然正确率不高,但书写得很认真,我在作业本上给他标注了书写“a+”,发下作业本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久违的笑容。课堂总结表扬时,他听到有自己名字时,眼中流露出欣喜的光芒。第二天课间发作业时,他微笑着来到我面前,羞涩地说:“老师,我也想发作业。”我为之一惊,这是开学一个月来,他主动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我欣喜若狂,连忙回应:“当然可以!”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教室的黑板值日生忘擦了,他总是悄悄擦干净;课间同学掉在地上的本子,他总是悄悄捡起……慢慢地,同学开始与他有了交流,他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多了起来。我想这样的改变,或许能影响他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人间的天使,需要教师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受他们成长中的喜悦和泪水。对于学生的问题和缺陷,我们要坚定地站在他们的一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爱护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努力都会有收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自信,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成长。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对好学校有过这样的描述:“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在这里,学校被隐喻成一方池塘,教育是一泓润物无声的清泉,学生则是“水鸟”“植物”等生物。“池塘”为生活在此的“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及必备的营养,“生物”才能茁壮成长。而杨九俊先生在书中则通过对全国部分名校“乐学教育”“普爱教育”“生命关怀”等办学特色的深度报道,生动描绘出了“幸福教育的样子”:幸福教育的根本是在于将幸福生活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引导每一个人向往和追求幸福,在不断追求中发现更好的自己,培育幸福的人。

我校一直带着“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努力追求“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教育境界,为学生多方面架构“幸福支点”,让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舒展自信,释放生命的精彩;带领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见证喜悦,形成完满的“幸福圈”,营造“幸福场”。

在幸福教育的探索中,我们始终将重心锁定为“一切为了孩子”,以儿童的眼睛去发现,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以儿童的未来去规划,将每一件小事做足教育的气息,把每一次的教育做足幸福的味道,努力培养精神丰满的幸福学子。我们期待着每天都能看到学生发自内心的笑脸,渴望能为他们的进步和成长而喝彩。

成功的教育不是翻版、复印无数个相同的人,而是幸福的建构师,通过播种幸福教育,用心培育,使学生在自由、快乐、勇于创新的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让教育的种子开出五彩斑斓的花,结出各不相同的果。

幸福教育从“心”开始,做幸福教师,培养有幸福感的学生,让我们努力使其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二

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要让他尽量早的介入成人的社会,尽可能多的多层次的生活体验经历更有效促进其成长。财商教育就是落实这种思想的一个植入点。从小和钱打交道,告诉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金钱,如何去升值,如何去管理等,这都是大人在做的事情,从小引导孩子就是提前介入成人社会,这个附加点就是可以通过这件事向孩子灌输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更好的塑造品性。

我是学了长投的儿童财商课,看了卫老师《父母不能错过的7堂财商课》后又来看这一本书的,中间关于从小引入财商教育的诸如零花钱使用、一万小时实践等内容都有重复,新篇幅就是参与公益活动的引入。

参与公益活动有四个阶段:第一是受邀参与,更多的.是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让孩子有初步的体验。第二价段是孩子开始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去号召其他人参与进来。第三阶段是孩子开始协助组织一次公益活动。第四阶段是孩子独立设计出一项创新的活动。通过这四个步骤的循序渐进,培养锻炼了孩子责任心、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等,培养独当一面的能力。

财商教育是一个不错植入点,将好的品性引导给孩子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值得一看。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三

今天读了几遍杨九俊的《幸福教育的样子》,感触颇深,下面结合我十几年以来的工作实践和自己的体会浅谈自己对实现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

(一):充满爱心的对待自己事业。

我们教师又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爱!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课程的实施,或许我态度的转变会更缓些。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可以尽情的跳跃、施展。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到认真的备课、写教案、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的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在习惯中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感之愈深,爱之愈切。随着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维系教育大厦永远矗立的感情在我心目中变成了一种永恒。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我想我不会真正的投入与付出,当然也不会体会到作教师的幸福。

(二):规划自己的未来。

没有目标的生活谈不上幸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合理的规划会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人生。

(三):不断学习中体会幸福。

1、通过阅读,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教师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新教育实验的倡导人朱永新教授也这样说:勤于学习,充实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是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水平,不阅读,不积累,何以提升自己?所以,我们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起来,要把读书看作是一种自觉的学习方式,多阅读,勤阅读,不断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2、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钻研,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近成功,才能日积月累,有所收获。人都是有惰性的,教师也自然如此。“志存高远”,我们便会把教育工作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新课程的实施为我的有所作为提供了条件。只要善于学习,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出色的教育家已不再是梦想。

(四):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快乐。

我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学习、大胆的交流。我和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与指导,使我在不同角度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和同事共同进步,更有利于教师群体和个体的提高。主动向身边的名师请教,抓住一切与名师、专家交流的机会,得到名师的指点,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我尽可能的拓宽交流渠道,力求在交流中凝聚合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没有交流,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而善于交流,教师就能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多几分信心和希望、少许多迷惘与曲折。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四

教育是一个放飞理想、追寻梦想的事业,然而当前的学情却不容乐观,似乎“书声琅琅处处闻”变成了“书声琅琅何处寻”了,学生没有了梦想追逐的动力,教师也没有了“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激情,生活好像一潭死水,只希冀来一股清风吹起半丝涟漪。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素质不同,当前的学情不同,我们不可苛求太多。

没有蓝天的深邃,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

没有鲜花的芬芳,我们可以有小草的翠绿。

大自然赋予我们不同的生命,一定会有他们存在的价值,既然我们选择了做一名教师,我们就要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幸福,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培养,让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假如能培养成一棵参天大树,为人民送去一丝荫凉;假如能培养成一轮太阳,为人民送去光和热,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大树或太阳的源泉,幸福之水在我们心中汩汩而出。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五

《辞海》中对“幸福”的解释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什么是“幸福的老师”?杨九俊是用“人间四月天”来指称的,用“你是人间四月天”来形容教师,我认同。当教师是非常辛劳的,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们也许没有桃李满园的收获,但是培养学生时的艰辛付出,我想这幸福也就是在这付出过程中吧。

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在认真阅读了《幸福教育的样子》,我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幸福教育的样子。下面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和自己的体会浅谈自己对实现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第二、要懂得享受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第四、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六

在这个燥热的暑假,我又一次捧起杨九俊老师撰写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这本书,内容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为我的暑期平添了一份宁静与思考。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给了我一种新的启示。

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老师幸福是上课时,站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采;老师的幸福是下课后,和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老师的幸福是劳累时,学生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老师的幸福是每逢佳节,天南海角飞来的祝福与思念;老师的幸福是,走在路上听学生认真的向亲友介绍自己……幸福是一种感觉,无法言语,只有细细感受。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让学生感到幸福,教师自己先得体会到幸福。

首先:我特别喜欢美国诗人爱默生笔下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诗意的栖居”。我觉得幸福的教师是“诗意的存在”。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在我们的生活里,时时会吟诵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悲苦性的职业。可是,有一位教师说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诗意的存在吧,让您的学生也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幸福便是如此。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七

在今天,目睹弊端丛生的教育现状,哪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不在为教育忧思?身受弊端的危害,哪个心力交瘁的家长不在把教育埋怨?所以,周国平以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周国平是学哲学的,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就一定会把这个专业背景带进来。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量的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个信念,构成了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

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八

《幸福教育论》是由刘次林博士博士所著。是刘次林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他毕业的那年曾经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在理论界和中小学都有一定的影响,表明了人们对该论文基本思想的认同和兴趣。《幸福教育论》从教育学角度对幸福概念做了创造性的界定,并认为教育与幸福具有天然的联系,只是当代教育实践使幸福与教育的这种天然联系受到了损害。《幸福教育论》所提出的幸福教育理论运用主客体内在统一的辩证思维,从智育、体育、德育和教师工作等方面对教育进行了理念上的深刻革命。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学术研究到世俗生活,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从学科研究来说,伦理学对它讨论得多些,教育学则研究得不够。刘次林选择“幸福”这一论题,并将它与教育联系起来,除了他对思想与现实中的人道主义问题有着特殊的敏感和热情之外,与他本人一向较为独立、内向而又执著的个性不无关系。他把受健全的教育看作人的权利,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教人以健全合理的幸福观,并使人得到幸福的感受。他的基本构思与价值追求的旨趣使论文关注到当代国际教育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人的生活。

以人的生活为目的有两层含义: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要以人类的生活为目的;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看来,要以个人的生活为目的。

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思想,一切文化都应该服务于、服从于人自身。远在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便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苏格拉底通过呼吁“认识你自己”将哲学研究的主题从自然回到了人自身,这也蕴含着“以人的生活为目的”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则大大发展了“人是目的”的思想,他们把目的王国从哲学理念转回到现实的可能性生活之中。

二、教育以幸福为目的。

当我们说明了教育以生活为目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后,教育以幸福为目的便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教育以幸福为目的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三)教育的幸福目的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教育的幸福目的也是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得以统一的价值标准。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相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使个人在自身完善中获得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作为一名教师更应有义务把握好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书中特别指出:教育的幸福目的应该是其他教育目的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系统。教育有认知上的,情感上的,意动上的近期目标,也有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长期目标;教育有为了升学、就业、较高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也有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生活情趣的丰富等非功利性的目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有把它置身于“人的幸福教育中”,它才是有意义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知识为工具理解生活、创造生活、并不断的追求生活得意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产生丰富的幸福体验。这就要给他们自我体验,自我实现的机会,给予学生尊重和指导,给学生交往与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在多元系统中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现行的教育只有让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我们才能使孩子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人以及能承受风险和挫折并能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变化进行敏锐的选择和大胆尝试的人。

msn(中国大学网)。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九

今天读了几遍杨九俊的《幸福教育的样子》,感触颇深,下面结合我十几年以来的工作实践和自己的体会浅谈自己对实现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

(一):充满爱心的对待自己事业。

我们教师又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爱!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课程的实施,或许我态度的转变会更缓些。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可以尽情的跳跃、施展。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到认真的备课、写教案、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的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在习惯中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感之愈深,爱之愈切。随着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无论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维系教育大厦永远矗立的感情在我心目中变成了一种永恒。没有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我想我不会真正的投入与付出,当然也不会体会到作教师的幸福。

(二):规划自己的未来。

没有目标的生活谈不上幸福。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合理的规划会使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以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实现美好人生。

(三):不断学习中体会幸福。

学历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教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在工作实践中是否善于学习、善于动脑、善于发问与质疑。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一方面指学习不断更新变化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你不读书、不借鉴别人、不吸收新鲜的知识与观点,只是闭门造车,是很难有新的进步的。学会借鉴、学会吸收、学会融合、再加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考,就会使你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说到底,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拓展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时空,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体会成长带来得乐趣。

1、通过阅读,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教师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新教育实验的倡导人朱永新教授也这样说:勤于学习,充实自己,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是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水平,不阅读,不积累,何以提升自己?所以,我们青年教师要尽快成长起来,要把读书看作是一种自觉的学习方式,多阅读,勤阅读,不断丰厚自己的精神底蕴,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2、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

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钻研,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近成功,才能日积月累,有所收获。人都是有惰性的,教师也自然如此。“志存高远”,我们便会把教育工作当作生活的第一需要,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新课程的实施为我的有所作为提供了条件。只要善于学习,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出色的教育家已不再是梦想。

(四):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快乐。

我在教育教学中积极的学习、大胆的交流。我和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得到了很多良师益友的帮助与指导,使我在不同角度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还积极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和同事共同进步,更有利于教师群体和个体的提高。主动向身边的名师请教,抓住一切与名师、专家交流的机会,得到名师的指点,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我尽可能的拓宽交流渠道,力求在交流中凝聚合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没有交流,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而善于交流,教师就能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多几分信心和希望、少许多迷惘与曲折。

用三十五个字来总结我对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就是:身怀爱心系教育,树立目标展宏图,紧跟形势快转变,团结协作共发展,乐观平淡对人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幸福的概念很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教育,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实现,还需要鼓励他们去将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培养一个幸福的学生:

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

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

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一

每一个人,都如同飞蛾扑火般追求幸福。那么教育额幸福在哪里呢?这个夏天,我拜读了美国作家内尔·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对教育与幸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教育的功能在于育人,育人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我们可以说教育是充满幸福的事业。

一、教育的理想表现幸福。

理想就是目标。教育理想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的理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教育的理想,就是要使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使人们对真、善、美的满足和追求。教育对真、善、美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在社会生活中对真、善、美的幸福追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共同渗透于教育的理想之中。正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教育理想的全部就是追求幸福。

二、教育的实践创造幸福。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马克思认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按照一定的方向,选取适当的课程,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的根本转变。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准备的。”教育的对人性的内化是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教育的意义在于使人成为社会的人,由此它创造了人性的最大幸福。

教学是一个生动而活泼、严肃而紧张的艺术活动,教育将成为一个充满灵性和张性、快乐和幸福的过程。马克思说:“那些为共同目标而劳动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创造了教师自己的幸福,也创造了学生的幸福。在幸福的教师那里,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有意义的生活;不是一棵蜡炬,而是一缕光辉;不是说教,而是创造。

三、教育的延展充满幸福。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二

做一名教师,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让学生幸福。学生从离开学校到步入社会,仍然快乐,幸福,这样,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我们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同样来自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

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型教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老师是最幸福的。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学会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和交流。放弃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于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个学生,做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要勇担责任,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这是我个人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三

朱尔斯.亨利(juleshenry)讲述了一个男孩一一鲍里斯的故事。他在化简分数12/16时卡住了,在他化简到了6/8时就无法再继续化简了。(如果发现了阻碍他的因素后,着实很有趣。他会认为,如果你想在上一题目中再除以2,人们不会允许你再这样做一次吧?新奇的事情会在数学课堂上突然出现。)另一个孩子佩吉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享利评论道,“鲍里斯的失败使得佩吉的成功成为可能”。

许多孩子并没有认真看待这些小失败,但是这些事件会偶然导致真正的苦恼,有一种方式可以减轻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拒绝去打冷不防的电话,即去叫那些不情愿参加活动的学生。但是,尽责的教师可能会反对说:我们想将所有学生都包括进来,而有些学生可能从未自愿过。那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会让许多组学生去努力,去提出问题。在我的数学教师职业生涯后期,我偶然发现了这个策略:我让几组学生在黑板上来做这些题,让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我确实被绊住了,我常常帮助几组学生来解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其他人很忙,我从一个小组转到另一个小组,没有人对我的介入在意。令人吃惊的是,要去接受一个大家共同犯的错误(而非被认为是教师的失误)是多么容易。成功似乎不会由于和另一个人共同分享而减少。

一些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会报以“好”的评价,然后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去评价时也说“好”。这种策略可以回避遭受痛苦,但它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毫无裨益,发展理智能力是个人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更真诚的回应方式。一个人会说,“不太充分”,“让我们再探讨一下”或者“这种想法很不错但你得到的答案却是错的”,或者“你能问得温和一点吗?”或者“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它需要每个学生具有一些艺术和知识才能找到一种真诚的、支持性的并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帮助的回应方式。没有哪个教师会在这些关键工作中做到完美的地步。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幸福的概念很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教育,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实现,还需要鼓励他们去将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培养一个幸福的学生,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看来,我们得有一个幸福观,创造幸福的课堂、幸福的学校,让幸福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说幸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四

《让人幸福的教育》是我所看的教育类书籍中比较好的一本,孩子已经5岁了,在对她的教育方面我要做得更好。为了更好的让书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今后教育行为,我做了反思,以强化自己的教育意识。

阅读本书后,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在认识教育这项工作的价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一个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伟大意义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在学习教育的知识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仅仅有爱是不行的。

3、在培养孩子的智力方面:坚信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比,仅仅是特点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坚信自己对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孩子。

4、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质教育中,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的办法,而尽量少地使用人为的惩罚。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做一名善良、宽容、积极乐观、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洁、勤劳、节俭习惯的父母,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

5、在培养孩子的心理方面:坚持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乐观的心理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用适时地肯定和赞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6、在认识和发现孩子的潜能方面:随时留心观察孩子,了解她的潜能和特点;对孩子表现出有潜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选择这方面作为发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拥有这方面的爱好;不否认每种潜能的价值;对她暂时表现出的不擅长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逻辑数学方面和对己对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应该作为基本的加以开发、培养;一旦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份不同阶段的`计划,并实施下去,()这是决定孩子的潜能十是否能得到发展的关键。

7、在尊重孩子的权利方面:给孩子说话的权力,自尊的权力,机会均等的权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权得到的公平。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五

朱尔斯・亨利(juleshenry)讲述了一个男孩一一鲍里斯的故事。他在化简分数12/16时卡住了,在他化简到了6/8时就无法再继续化简了。(如果发现了阻碍他的因素后,着实很有趣。他会认为,如果你想在上一题目中再除以2,人们不会允许你再这样做一次吧?新奇的事情会在数学课堂上突然出现。)另一个孩子佩吉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享利评论道,“鲍里斯的失败使得佩吉的成功成为可能”。

许多孩子并没有认真看待这些小失败,但是这些事件会偶然导致真正的苦恼,有一种方式可以减轻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拒绝去打冷不防的电话,即去叫那些不情愿参加活动的学生。但是,尽责的教师可能会反对说:我们想将所有学生都包括进来,而有些学生可能从未自愿过。那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会让许多组学生去努力,去提出问题。在我的数学教师职业生涯后期,我偶然发现了这个策略:我让几组学生在黑板上来做这些题,让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我确实被绊住了,我常常帮助几组学生来解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其他人很忙,我从一个小组转到另一个小组,没有人对我的介入在意。令人吃惊的是,要去接受一个大家共同犯的错误(而非被认为是教师的失误)是多么容易。成功似乎不会由于和另一个人共同分享而减少。

一些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会报以“好”的评价,然后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去评价时也说“好”。这种策略可以回避遭受痛苦,但它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毫无裨益,发展理智能力是个人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更真诚的回应方式。一个人会说,“不太充分”,“让我们再探讨一下”或者“这种想法很不错但你得到的答案却是错的”,或者“你能问得温和一点吗?”或者“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它需要每个学生具有一些艺术和知识才能找到一种真诚的、支持性的并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帮助的回应方式。没有哪个教师会在这些关键工作中做到完美的地步。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幸福的概念很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教育,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实现,还需要鼓励他们去将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培养一个幸福的学生,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看来,我们得有一个幸福观,创造幸福的课堂、幸福的学校,让幸福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说幸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六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健康是幸福;有人说,有钱是幸福;有人说,当官是幸福……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

作为一名教师,在我眼里,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幸福。学生从离开家,步入学校,从学校到步入社会,一直快乐,幸福,这样,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教育学生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矢志不移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教师的职业其实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职业。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学生的幸福感是我们教师给的,教师的幸福感同样来自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充满深情,饱含热情,喷洒激情,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会在有形与无形中影响学生。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学会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和交流。放弃不必要的攀比心和功利心,善于从自己的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保持心理平和善待每个学生,做个成功的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获取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没有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工作绝对不会有成效。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教育所要做就是要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性,提供给孩子们适切的教育,所以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尊重的教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这是孩子的幸福根基。是兔子你就应该让它奔跑,是鱼儿你就应该让它畅游,是鸟儿你就让它翱翔。教育不仅仅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班里如果有个孩子,学习上不给力,可以看看孩子的特长方面,对特长大加赞赏,再发动他的父母来关注孩子的这一特长,得到肯定后的孩子肯定会信心大增,学习上也会干劲十足。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我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幸福的教育更是需要等待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一年四季开放的时间不同。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真正的园丁是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他们知道每种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是开花的早晚不同。所以,即使有些孩子现在暂时落后了,也不要心急,不要急着给孩子下定论,静静地看一看,耐心地等一等,属于孩子的花期总会来到。就如铁树开花是人间奇观一样,一株幼苗,从栽培到开花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且花期长达一个月以上。因此,幸福的教育还是需要等待的教育,在等待中我们也能收获孩子们成长的幸福。

同时,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是关于"乐学教育"的文章,读后,真是受益匪浅。乐学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乐在其中,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才是我们老师该做的。我尽我的力,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让他们在校的学习是快乐的,让他们的童年是充满笑声的!

幸福与教育读后感篇十七

幸福是什么?由于价值观和人生的体验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存在着差异。有的人认为物质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拥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享受亲情最幸福;有的人则认为品味成功的喜悦时最幸福……幸福是我们渴望的,然而,也有许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却毫不察觉,特别是我们的学生。

有幸拜读刘次林先生的德育专着《幸福教育论》,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首先,刘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观界定了哲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幸福概念,接着提出了幸福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然后作者用丰富的实践材料揭露并批判了当代教育忘记、违背、伤害学生幸福生活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感受颇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应该把握的应是幸福教育的含义,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幸福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体。

教育应该成为幸福的理由。我们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风格、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高素质。从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是为了学生更幸福地活着?说到底,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位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当然,作为教师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必须要知道孩子们的幸福是什么?虽说,孩子们各自的幸福感也不尽相同,但总是存在一些他们共性的东西,要找出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师用心去爱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断地思索怎样的教育才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快乐,更高效。“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适的鞋,孩子才会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适的鞋,造鞋匠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说,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会是适合他们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符合他们兴趣的教育才是合适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职业,就能在过程中积极创造和享受幸福。

最后,我想引用两句话作结尾:“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做个幸福的老师,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让我们与刘次林先生一起创造幸福的教育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1230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