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0:52:05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1-24 10:52:05     小编:GZ才子

通过总结与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要坦诚面对不足和问题。总结范文中的一些观点和见解可能会碰撞出新的火花,引发我们的思考和讨论。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一

摘要:中药产业是亳州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提升中药物流水平特别是发展中药第三方物流,对亳州药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分析亳州中药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亳州智能化中药第三方物流发展实施路径。可为优化中药物流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型;第三方物流;路径。

1亳州中药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中药商贸流通是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亳州市的中药销售网络占据国内外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主要市场。通过不断发展,亳州中药物流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1.1中药材流通体系健全。

全市现有医药批发企业97家,其中95家通过gsp认证,形成了以中药材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医药批发企业为骨干、以10万药商为支撑的较为健全的中药材流通网络。

1.2中药商贸龙头地位稳固。

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和康美药业亳州中药材市场是亳州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专业市场,这两个交易场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提供质检、贸易信息咨询、仓储运输等一条龙服务,并推行“分区分类五统一”管理模式,即分草药、细药两大经营区,对中药材分类仓储,实现管理、质检、交易、仓储、包装五统一。

亳州目前中药仓储方面,主要包括药商自有仓储用房、企业的库房;中药运输配送方面,现有各类物流货运站120多家,中药材、中药饮片是其重点运输货物;中药信息方面,现有康美中药材网、东方中药材网、药通网、中华药都药材网4家专业中药材信息网站,主要提供中药材资讯、价格、供求信息、网上商铺、价格指数等信息服务;中药电子商务方面,现有药博商城网,以网上店铺为主、以药材信息服务为辅,作为中药材网上交易第三方商务平台,提供网上交易和物流服务;综合物流服务方面,天运物流园提供各种物流服务。

2亳州中药第三方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物流是亳州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总体状况而言,亳州物流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物流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有待加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与不足。对于亳州中药行业性物流承载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成为限制亳州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2物流技术水平落后。亳州现有的中药物流主要业务集中在仓储、运输、加工等方面,可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物流企业很少。企业规模小,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物流设备水平较差,落后的物流技术,不能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2.3物流配套设施建设落后。亳州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由于经济落后,物流设施投入不足,使得现有的物流企业物流集散设备少,功能单一,没有冷链物流,远远不能达到现代物流的集成功能,集聚效应不明显,使得物流成本较高。

2.4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由于中药的种类多,对物流要求较高,现有的物流已经不能满足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只有改变现有的一对一的简单交易方式,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模式,企业间信息共享,相互合作,为中药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的业务,都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中药物流效率。

3亳州智能化中药第三方物流体系实施路径。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费用,实现效益最优化,从而促进全产业链的健全发展,将毫州中药第三方物流业打造成为行业内一流的新型智能化现代物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中药企业及制造业完善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型企业应逐步搭建自动化主体仓库,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仓储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为物流运输提供更好的基础。

(2)完善中药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以完善的中药信息网络,促进药品招标采购过程中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通过药品电子网的建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为所有医药企业提供适时地市场供需数据,实现互联网数据交换服务以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

(3)广泛使用物联网技术。依托于中药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利用组态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类中药产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4)结合计算智能相关方法,拟定智能化的物流策略,形成快速高效、操作简便的运作体系,保证流通中的管理更科学、监控更完善、信息更新更加及时,从而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不断开拓市场。通过智能化仓库技术及中药物联网构建,全面提高亳州中药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向现代化物流新模式的转化,打造出国际药品市场中一流的智能化现代物流体系,实现“数字物流?智慧亳州”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侃.现代物流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2010.。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近些年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广播电视的网络数字化在广播电视技术当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网络化与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下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数字化发展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当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推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建议,从而总结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技术;网络化;数字化。

从其他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来看,其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网络化与数字化的普及。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技术也在飞速提升,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的发展虽然迅猛,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其中依然还存在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改善。所以,在此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数字化的发展对我国整个广电行业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1发展历程。

我国最初的电视节目是通过时间轴取样的方法来实现对信号的模拟,从而完成电视节目的图像的产生于传输,同时为了改善其视听效果,还会采用幅度调制的传输方式。这是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形式下的电视信号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色度畸变和噪声积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画面与声音的传输效果。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前的模拟信号已经被现在的数字信号所代替。随着近几年的不断推广,这种数字信号的优点也逐渐的展现出来,也越来越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数字信号因为其具有比较强的保真性与抗干扰能力,在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目前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当下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1.2发展现状。

网络数字化技术代替了原本的信号模拟技术,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模式。当下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便是在网络化方面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电视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基本的电视网络基础。网络载体一直以来都被人为是传播范围以内应用范围最广的工具,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随着广播电视网络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网络化电视也已经很大程度上在全国普及。其次,在数字化方面,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传输在部分地区试用,到数字化信号基本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在到现在各大运营商已经开始推广4k高清网络视频来看,网络数字技术已经是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当中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编辑流程、信息传播、网络平台以及对信息资源的利用4个方面的优势,下面便对这4个优势逐一进行分析。

2.1编辑流程方面。

网络数字技术在编辑流程上对比与传统的信号模拟技术有了很大的优化,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编辑工作的时候变得简单易行,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对广播电视的内容进行保存、下载与分享,简化了编辑制作的步骤,减少了编辑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编辑的'灵活性与简易性,提升工作的效率。

2.2信息传播方面。

数字化模式的信息传播方式,比传统的信号模拟传播在品质上都有着极大的提升,而且还具有成熟的科学技术作为的支撑,无论是在视频画面的传输上还是在音频的传输上,其效果已经受到了绝大多数的用户肯定。在信号的稳定性上,数字化的传播模式也有着很大的优势,它与周边磁场以及其他信号并没有干涉性,显现出了强大的无关联性,并且对于外界的信号还有很强的屏蔽作用,能够充分的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用户对于画质与音质越来越高的要求。

2.3网络传播平台方面。

近几十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其快捷高效的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我们从手机通讯、游戏设备等等都能够看到网络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高品质体验。而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并且还兼具着宣传党和国家、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因此建立一个高速稳定的信息传播平台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在这方面,能够将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的网络传播平台就能很好的满足于我们的需求,其充当着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庞大载体,对于整个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来说,网络平台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有着强劲的推动作用且不可或缺。

2.4信息资源利用方面。

利用网络平台的卓越功能,一些最新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迅速且直接的呈现在广大观众的面前,且高清的画质,清晰的音质也能够给广大用户带来很好的视听体验。整个过程高效快速,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十分的充分。相对于传统信号模拟传输方式存在的先天不足,运用网络数字化技术能够在广大的数据库当中甄选出我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且还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与整合。这不仅能够快速的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广泛的梳理已编辑过的资讯,优化画面品质,使得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推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建议。

3.1优化网络服务。

对于当前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来说,网络问题是一个最为重要也最基本的问题。可是我们当下的网络建设还有不衔接的情况,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下宽带网络的ip技术进行完善与升级,不断的加快网络优化与建网、联网的工作。并且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用光纤网络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这样既能够使得成本降低,同时也能够获得极高的传输速率。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共同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2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网络与广播电视技术的结合、传统媒体与当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媒体共同发展是未来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其相互竞争当中,我们可以将广播电视业务可以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与增值业务3类。其中基本业务指的是普通的传播类节目;扩展业务指的则是在广播电视当中的扩展部分;而增值类业务则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的数据业务。因此,要加快推进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就必须要充分整合信息资源,让广播电视业与其他行业多进行合作与沟通,从而开辟出一条甚至多条的发展途径,从而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化与商业化,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规范化,带领人们进入传播媒介的新时代。

3.3创新技术标准。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都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技术标准对于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合作创新来掌握广播电视的核心技术标准,从而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实现整个广播电视产业技术的统合,通过引进、学习、改良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与时俱进,保持技术与标注的双重结合,使得整个广播电视行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4结论。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必定会朝着网络数字化方向发展,网络数字化技术在以后也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前途。在实施网络数字化传播技术的过程当中,其既能够为所有的用户提供越来越优质的画质与音质,还能够大面积的增加受众的范围,形成各个不同媒介之间的快速转换,将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的组合,从而极大的提高全体人们的视听品质,实现广播电视产业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未来的发展必须要进行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实现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与广播电视系统的有机整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立体的、多元化的、互动的、高效的内容,才能真正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三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有着突出的地位。而郫县是首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如何构建服务于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炼面向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郫县智能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取得的成绩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并阐述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面向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是围绕科技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所建立的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体系与产业转化的条件支持和服务系统,其中涵盖了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管理服务等子系统,涉及到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及社会公众等众多主体,通过对公共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公众满足其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需求和相关科技利益诉求提供系统、便捷、高效的公共科技产品与服务。

而面向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是在智慧城市的环境下,针对智慧城市的科技公共需求特点,对原有科技公共服务的升级和拓展。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实现城市科技资源的全民共享,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速实现科教兴市的战略目标,使经济发展转入科学的发展轨道,从而提高城市的科技公共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和服务档次,有力推进城市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和发展。

二、智慧郫县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建设成绩。

一是郫县为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的综合优势,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在郫县转化及其产业化,加速郫县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是郫县建设了一批独具本地特色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县域特色产业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三是在“十二五”期间,持续的科技投入加强了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财政科技投入和直接用于本级科技项目的专项资金持续增加,组织申报了多项各级科技项目,完成专利申请上千件。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郫县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方面是科技公共服务体系自身建设有待完善。一是科技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和落实。

虽然郫县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了一些科技管理政策,但是政策的引导作用仍然不够。二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科技中介机构服务水平的低下,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全方位服务的需求,科技创新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三是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优势科技资源存在利用不够或闲置浪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对科技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共享程度比较低。另一方面是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度不够。一是智慧技术支持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较弱。

虽然郫县建立了一些服务平台,但由于智慧技术的使用不足,导致缺乏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共性技术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难以满足创新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各个环节的资源与信息需要。二是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服务能力不足。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包括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手段为建设智慧城市与维持其高效运行的决策、管理和协同创新服务,但目前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在为智慧城市提供这些服务方面是很欠缺的。

三、智慧郫县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推进智慧郫县科技强县的建设,需要加快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对其现状与问题的梳理,笔者认为智慧郫县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以智慧郫县建设为契机,抓住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的良好环境,从硬件上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智慧化建设。同时要反思如何让科技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智慧郫县的建设。

二是细化相关政策法规。在认真贯彻现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郫县政府部门应继续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法规政策的细则化,可操作性。

持续增加科技公共服务投入,建立体系运行长效支持机制。加大各级政府在公共科技服务上的财政投入和专项资金投入,开拓多渠道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形成全社会积极投入科技公共服务的局面。

三是整合现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及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对智慧技术的使用,建设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共性技术和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对信息和资源进行汇总和整合,促进资源服务平台之间的交流、共享、互动。继续加大对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联盟和平台的扶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社会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

科技公共服务的建设仅靠政府力量是有限的,必须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推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寻找政府部门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对智慧郫县建设和体系建设的支撑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措施;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层次科技人员来郫县创新创业,引办、创办研发机构(平台);强化各类科技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导向,形成体系建设与科技人才培养互动支撑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格局;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在职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健全用人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四

20xx年12月13日,省经贸委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论证会。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科技厅,金华市经委等部门及7位医药界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在认真审查《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听取磐安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介绍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与会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该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立足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磐安县发展中药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整个规划遵循科学发展要求,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较好地指导磐安县中药产业的发展。

二、中药产业集工、农、贸为一体,覆盖面广,是欠发达山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磐安县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建议磐安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把中药产业作为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领域加以积极培育,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加快中药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业。磐安县是我省中药材主产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优势显著。磐安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做优做强“磐五味”、“浙八味”的同时,不断丰富中药材种植品种,提高种植规模和水平,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要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在磐安县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快从“散户种植“的模式向“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的模式转变。

四、积极推进企业培育,促进磐安中药产业上台阶。应当加大对饮片炮制工艺、质量控制、新型品种的研究与投入,做大做强饮片产业,使其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加强与省内外重点中药生产企业的合作,通过资本、技术、品牌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将“浙八味”等中药材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五、加强中药文化宣传和品牌建设工作。加大中药产业的宣传力度,做精做深传统中药文化文章;要充分利用“中国药材之乡”的美誉,重视xx大盘山这一我国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努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流通体系建设。要加强与省内外中药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和提升中药产业的技术服务支撑能力,加强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宣传、引导和培训,以有利于形成一批主导的种植品种和特色基地。要重视xx“浙八味”特产市场的建设和规范化运作,培育一批开拓能力强、带动作用强的市场主体,着力增强中药流通对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五

传统的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补充和逐步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宝贵经验,配合中医治疗,保证用药安全,在提高药物疗效上起了重要作用。意义在于:

1.增强疗效的发挥:中药经过制成薄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可增进疗效的发挥。如:当归含挥发油,古人多用酒制。此外,具有相同功效的药物在一起炮制,自然增强了单用时的作用。

2.减轻毒性与副作用:药物用水漂、火炮或与其它中药共制后,可减低它的刺激性与毒性,而增强了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度。如:乌头类、附子的毒性经过炮制以后,它的毒性明显减低,与此同时,其强心效果却有增强。

3.改变药性:炮制能使中药的某些性能增加或改变,而适应各种临床需要。如:生地性凉,经过反复蒸晒后变成性温的熟地;蒲黄生用则性滑,炒炭后具有收敛止血的功效。

4.便于应用:由于生药在采收后难免夹有杂质,或夹有不快的腥臭、苦辣气味,或因原药材不易应用,所以必须要通过除杂、洁净、矫味、赋色、去臭、切片等手续,才可使用。

2中药炮制的现状。

目前中药炮制全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而使部分药学人员没有指导理论,部分继承师授的炮制技术,不能够很好的确保临床的需要。古老而悠久的炮制,还有不足之处,现代科学迅速发展,中医药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实现现代化,对中药需要定量、定性的分析研究。

3炮制新论的机理。

中药炮制的好坏,以及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近来,探索中药在炮制过程中其内在成份的变化方面,已做了许多工作。现已肯定,有些中药在炮制前后,其成份确有很大改变。如:

1.对生物碱,它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药材内。具碱性、味苦,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而能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加工使之游离生物碱转化为生物碱而溶于水,易被水煎煮出来,增加疗效。如元胡主要含有延胡索甲素、乙素及丑素等生物碱成分。其有效成份为生物碱,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醋制可使生物碱生成盐,易溶于水,提高煎出率,增强疗效,证实了醋制元胡的科学性,与传统认为醋制增强其止痛作用相吻合。

2.对挥发油类,挥发油通常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它是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具有芳香气味,常温下自行挥发,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经加热等处理,使所含挥发成份显著减少,如麻黄蜜汁后,挥发油减少1/2,使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而引起腹泻,经煨制后,能减少挥发油约20%,而能实肠止泻,实验对家兔离体肠管的蠕动有明显抑制作用。

3.对苷类,它是由糖和苷元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含苷的药物往往含有相应的酶,可使甙分解,通过炒、禅、煮或蒸等炮制方法,可杀死酶而防止苷的分解,有利于药物的长期保存。苷的溶解性没有明显的'规律,一般易溶于水和乙醇,溶解度受糖分子数目和苷元所含极性基团的影响。苦杏仁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以杀酶保苷,使苦杏仁苷在体内胃酸作用下,缓缓分解,产生适量氢氰酸,只起镇咳平喘作用而不致引起中毒。因此苦杏仁炮制有利于保存药效,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

4.对鞣质类,这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的衍生物,有涩味及收敛性,鞣质广泛存在与中药中,如地榆、石榴皮、虎杖、侧柏、萹蓄等含有大量鞣质。在医疗上常作为止血药和收敛剂。鞣质能溶于水,特别是热水,故应尽量“少泡多润”,不宜用热水泡洗;又能与铁产生鞣酸铁盐,尽量要避免铁器,以防变色变味。经炮制后,能增强收敛作用。大黄酒蒸或酒炒后其鞣质变化不大,蒽醌甙的量显著减少,使大黄致泻作用减弱,止泻作用增强:“酒炒缓和泻下”。地榆炒炭后则鞣质被破坏,故宜生用,以便增强疗效。

5.对有机酸,这是含有羧基的化合物。在具有酸味的中药中大都含有,有机酸对人体营养及生理上有重要作用。低分子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在水中长期浸泡也会降低含量,因此在水制时要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溶解流失。加热炮制可使有机酸破坏。如山楂经炒焦后,部分有机酸被破坏,酸性降级,从而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炒炭后,耗损更多,可使其增强止血、至痢作用。另有机酸可腐蚀金属,应减少或避免接触金属,以免腐蚀容器和药材变质。

6.对无机成份,它们大多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而共存。炮制后对矿石介壳一类影响较为突出。如炉甘石煅后可增强其消炎、止血、生肌之效,因炉甘石主要成份为碳酸锌、经煅后变为氧化锌,除去有机杂物而变的更纯。代赭石煅后醋淬,可产生醋酸铁等,增大疗效。

根据以上所述,药物经过不同炮制法后,可使成份和理化性质发生质变和量变,而中药的治疗作用,取决于中药的有效成分,由于目前大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要根据用药情况,医疗需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炮制方法,使之更突出药物的疗效:对于传统的炮制,吸收合理部分,去其繁琐,择用切实而有效的炮制手段;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改进中药炮制旧有的传统技术,发展中药炮制的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中药饮片炮制的质量和鉴别标准,以科学理论来指导炮制工作,使中药炮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六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美两国就削减义务进行了全面争辩,其实争夺的是的碳排放权的分配。最终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并未明确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为此国际间的碳汇市场的前景扑朔迷离,各国必将关注进入国际碳汇市场的基础――采用降低碳排放的替代技术。本文从国际和国内探讨了碳排放与环境服务付费的内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并加入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服务市场碳关税。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作为温室气体的一种,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被隔离或采用技术手段消减,因此,国际上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的重要途径是把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削减相关联。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京都议定书》是历史上第一个给成员国分配了强制性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而《哥本哈根协议》对成员国的的减排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是为各国下一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起点。中美作为世界的焦点,双方的立场、态度将对未来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框架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美国目前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公约的可能性不会很大。一方面由于美国国内对削减碳排放的量化指标不但要求从技术上明确其效果、还要从经济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美国1997年的《伯德-哈格尔决议》,美国不应当签署没有明确各参与国相应责任的气候协议,并且要求行政部门对任何气候政策都要提供经济合理性分析,以确保未来的收益高于现期费用。因此,多数美国人认为现在还没必要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另一方面,即使美国参与了国际性气候变化公约,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也面临两难选择:若不采取交易的办法,削减排放的成本费用在发达国家就显得太高;倘若采取交易的办法,削减的配额的分担有可能得不到各方的普遍认同,从而无法获得美国国内公众政治上的支持。因此,哥本哈根会议后,美国为防止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各行其是,提出到2018年如果未达成多方协议,就美国的国内气候政策美国可以单方面调整关税政策,碳关税是其可能的选择。因为在不存在削减温室气体共同行动的国际政策下,美国认为美国国内的企业竞争力会受到国内气候政策与其他国家“碳泄漏”的影响。为保护其国内企业由于严厉的国内气候政策导致的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减弱,将对来自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密集型进口品征收碳关税。除非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等同于或高于美国,或者被美国认定的不发达国家,或者是温室气体排放少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0.5%,进口到美国的商品需要购买排放配额,以保证其国内产业的就业率、竞争和发展。因此,碳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是为西方进口需求生产碳密集型产品的供给者,作为消费者的美国应该对制造产品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责,而不应是出口这些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负担。而中美两国不同的选择依据和标准必然导致中美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碳关税将会彻底搅乱中美的贸易关系,这是对双方都不利的。

为在未来的全球共同行动中取得话语权,同时也是本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中国自愿性地实施减排措施,采取低碳经济战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技术替代取决于能源投入中替代资本和技术转换的难易以及低碳排放技术成本的高低。但是如果不存在各国一致认可、执行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协议,低碳排放的新技术市场就发展不起来,社会将会锁定在集中大量使用石油的体系中,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温室气体变化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七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

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行业造成的污染。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

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八

建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方面有着极大的价值。但是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建筑行业以及建筑企业必须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发展建筑经济的同时也要确保社会环境的和谐,也就是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经济建设,有效解决资源消耗过度,环境严重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壮大,并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绿色建筑的含义是在建筑的整个使用期限当中,最大化的减少甚至是避免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效节约各项自然资源和能源,注重建筑设备以及技术的创新改革,倡导环保绿色的技术和设备应用,进一步优化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改善以及提升整体生活质量,最大化的降低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相关资源的耗费,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品质,有效落实绿色建筑的建设标准。总而言之,在我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可以全面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绿色建筑经济则可以称之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理念,倡导在推动建筑行业以及建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做到绿色环保,使得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避免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耗费。以全面发展和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为核心的建筑经济,就可以被称之为绿色建筑经济,而这样的经济类型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且需要在实际发展当中提出相应的策略。

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行业在今后发展当中必须要坚持以及落实的创新理念,而在实际的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恰当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绿色建筑的建设以及建筑经济的发展不会增加建筑的经济压力,也没有运用十分昂贵的技术以及材料,反而是要恰当选用绿色环保的适用性技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适用性强的成熟技术如屋顶绿化、自然通风等都可以在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当中使用,进而达成节能环保的目标。第二,评测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建设不仅仅要在设计以及建设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重视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营当中节能环保的情况以及建筑寿命终结之后能否进行循环利用等。第三,创设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要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等创造健康环保以及富有生机活力的环境,这样生产以及创新的潜能也能够得到挖掘,为绿色建筑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有力根基。第四,加强可再生资源应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建筑发展的各个环节,保障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环保的实现。

(一)政府加大引导培育。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成熟时期,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善,健全的市场体系和机制,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大市场当中,绿色建筑市场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自然而然的会存在一定的市场缺陷,也就是直接受到市场失灵的影响,不能够全面反映出环境以及社会价值。建筑企业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元素,进行自主经营,并且自负盈亏,无论是开展何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强调效益最佳。但是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经济的进步都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而如果单纯的从环境保护的活动层面看,不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企业不能够在环保活动的实施当中拥有巨大的内驱动力。针对这样的问题,政府必须要及时给出干预措施来弥补市场缺陷,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开发商的经济补贴。政府在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当中,政府承担着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就是要选用恰当的方法来引导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政府必须要履行环境监督的职能,积极的培育绿色建筑经济市场。

(二)有效加强市场宣传。

国家之所以要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的建设,大力发展拥有可持续发展价值的绿色建筑经济,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全面提高消费者的认可程度,使得消费者能够有意识地使用绿色建筑,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意识,也使得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拥有持久动力支撑,起到对绿色经济支持和推动的作用。对此,要让绿色建筑经济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市场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措施来进行市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使得消费者能够在相应的宣传教育活动当中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价值,能够高度的认可绿色建筑,真正意识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战略大计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并因此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当中,扩大绿色建筑的影响力。一方面,政府以及行业组织需要承担起相应的市场宣传责任,做好市场引导的相关工作,使得广大建筑企业能够加大绿色建筑的建设,投身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并为其作出突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媒体也要承担市场宣传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绿色建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应用,更是需要将绿色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更好的满足时代以及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得绿色建筑的建设发展以及循环利用都能够落实节能减排的根本性目的,也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长足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建筑经济需要在节能减排方面拥有较大的优势,节约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材料、能源等多个方面,也就是要实现多种资源节约的目标,那么要确保多个目标的实现就要求相关的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和投入程度,加快新的绿色技术的创新和研发速度,并尽快将相应的技术成果进行转化,能够快速在市场上进行实践推广和应用。同时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技术的规范,也就是将研发的新技术和产品纳入到标准规范范围当中,并形成完善化和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做到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有效保护。例如,在对绿色建筑的材料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绿色材料方面,保障这些材料有着较高的利用率、回收率,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并且能够实现有效降解。

(四)建立健全强制立法。

当前对于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调研和分析能够发现,相关建设标准尚处在推荐阶段,在落实当中的难度较大,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强制立法的方法,使得绿色建筑经济的运作和长远的发展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规范,并对绿色经济市场的竞争进行约束,构建良性竞争机制。首先,强制性的条文立法需要选准重点实施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示范区和示范建筑,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安置工程的建设着手,逐步构建起绿色建筑强大的影响力,为绿色建筑的建设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示范工程建设水平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可以由点到面地进行拓展,进而使得绿色建筑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也让绿色建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目的能够循序渐进的实现。其次,强制立法当中需要在规定当中逐步提升绿色建筑达标比例。由于绿色建筑市场的更新换代较快,在强制法律条文的年限设计方面不能过长,可以采用定期修订的方式,做到法律制度的及时更新,满足绿色建筑发展的要求。最后,强制性的推广绿色建筑的相关适用性技术。适合于地区绿色建筑建设的各项技术以及材料都可以选用强制立法的方法进行推广。同时也需要加大在技术以及材料方面的审查工作,增强绿色建筑的技术内涵,使得绿色建筑经济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起来。

(五)全面完善政策体系。

从全国范围上看,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正处在基础发展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经验较为缺乏,使得政策体系也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例如,有关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政策提出以及实施的时间还不长,实践应用的价值还有待继续考量和修正;在相关的政策规定当中没有涉及到有关于经济激励策略的问题,使得建筑企业的绿色建筑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上面提及到的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善而形成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绿色建筑经济长远的发展,造成了政策障碍问题。对此,我国必须积极完善和推进政策体系的建设工作,而且在政策体系构建当中必须要从国情出发,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积极建设相关的评价标准以及推广机制来保障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约了各种建筑资源,还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政策的建设必须要兼顾激励性和强制性,最终形成一整套带有中国特色和符合国情的政策建设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整体的建筑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也在逐步增强,随着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以及发展方向,能够满足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政府加大引导培育,有效加强市场宣传,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强制立法,从全面完善政策体系等策略实施着手,增强绿色建筑的生机活力,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长远和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石。

[3]李维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4(8):8-11。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九

伴随着工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一种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并以不浪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为宗旨的绿色机械加工技术。以往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促使机器操作更加顺畅以及产能提升,经常在机器中使用大量切削液。然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生产成本增加。除了切削液,在生产过程中还大量使用了水、人力以及各种化学原料等。在这些资源中,就数切削液的使用成本最高,占据了总成本的1/6左右,而机械中最为贵重的刀具,其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25。在对切削液的使用上,除了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外,还十分难处理。一旦处理不当,不但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还会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一种既能提高生产效能,还能降低成产成本,对资源又不浪费,又十分环保的绿色加工技术应运而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十

研究表明,简单规则的建筑物在地震中最不容易发生破坏。因此,无论在建筑平面还是立面上,均应力求质量、刚度均匀、对称分布,避免刚度突变或开设过大洞口。建筑平面上宜规则、简洁,使房屋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尽可能一致,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较大的扭转效应。立面上应尽量降低房屋中心,避免头重脚轻。突出屋面部分不宜过高,避免发生鞭梢效应。

2.2严格控制总层数及总高度。

砌体结构中楼板重量近乎占到房屋总重量的一半,房屋总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多一层楼板意味着增加半层楼的地震作用。历次震害结果显示,砌体结构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地震中破坏程度越大,因此,有必要对砌体房屋总层数及总高度进行严格控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7.1.2条规定了我国在不同砌体材料、不同抗震烈度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同时,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1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较少一层。

2.3合理布置楼梯间。

楼梯间作为人员疏散通道,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大量人员集中,如果在地震时破坏,极有可能造成伤亡,也使救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建筑物的四角是保证结构整体性的重要部位,地震时水平两个方向地震作用通过墙体传递,在角部形成合力,造成应力集中,故不宜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设置楼梯间。

2.4合理设置伸缩缝。

砌体材料与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墙体和屋盖的刚度不同,当温度变化时,砌体墙体与钢筋混凝土屋盖将产生不同的变形。由于墙体变形受屋盖变形的制约,墙体中会产生温度应力,一定程度下会生成斜裂缝和水平裂缝。

为防止砌体由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裂缝,可在产生裂缝可能性较大的.地方设置伸缩缝,如房屋平面转折处、体型变化处及错层处等。此外,在屋盖上设置保温、隔热层,或在屋面与墙体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滑动层,也可有效防止温度裂缝。

2.5重视构造柱与圈梁的设置。

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能约束墙体变形,提高砌体抗剪强度,更重要的作用是增强墙体之间的连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防止房屋在大震时的突然倒塌。

构造柱须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楼板连接,才能发挥约束作用。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因地震烈度、房屋高度的不同而异,具体可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3.1条的规定。

圈梁也是多层砌体房屋中重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圈梁的设置可以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圈梁与构造柱相结合,对各层构造柱起到支撑点的作用,共同作为多层砌块房屋的约束边缘构件,限制开裂后砌体裂缝的延伸和砌体的错位,使砖墙有较大的延性和变形能力,继续吸收地震能量,避免墙体倒塌。

2.6采用隔震结构。

砌体结构中采用隔震措施可以有效抗震,即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层,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增大阻尼,减小传到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抗震性和经济性考虑,建在高烈度区的建筑更适合采用隔震结构。

结论。

砌体结构是我国历史较长、应用普遍的结构形式,并且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广泛使用。由于砌体材料的抗拉和抗剪强度都很低,抗震性能较差,在抵御侧向水平地震作用时,在变形极小的情况就会开裂,进而倒塌,造成巨大损失。加强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十一

过去的'机械加工切削技术,不但消耗大量资源,增加企业的成本,同时污染环境。在环境问题日益被重视的背景下,研究既环保又降低成本的切削技术非常有必要。超高速式切削技术由此出现。这种技术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其应用到企业机械加工生产中,改变以往的润滑以及冷却剂等方式,对切削工艺和工具进行了改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环保和成本降低的双重目的。

2.2绿色切削液。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之所以这么难以实施,除了一些主观上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技术水平不够。除了对机械切削技术进行创新以外,还需要绿色环保的切削液;不仅要求提高对机器的润滑度,还要降低其对机器的损害。作为一种化学原料,除了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外,还造成机器不同程度的腐蚀。所以,必须对切削液的抗磨性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促使切削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机械加工绿色化目标。

2.3低污染或无污染冷却润滑技术。

过去采用的切削技术,不但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高,还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现如今,一种环保的冷却润滑技术出现,这些不足得到很大改善。这种冷却润滑技术将润滑剂的使用降到最低,不会产生废液,十分环保,还能增加刀具耐磨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3绿色机械加工前景。

3.1发展绿色加工液。

伴随着技术不断革新,运用冷风以及自然降解油剂等作为原料,利用新技术手段使之成为绿色机械加工液。这种新技术就是微量油膜附水滴技术。这项技术对环境起到改善作用,促使机械加工业实现现代化。这项技术能够提高润滑液的作用,避免过量使用润滑液。其中,微量油起到润滑作用,少量水和冷风分别起到冷却作用,加工产生的热量可以蒸发掉多余的液体,所以整个流程并不出现废液。

3.2不造成环境污染。

和过去的机械加工技术相比,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优点十分显著,突出地表现在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以往的加工废液直接被排出,而现在不再大量使用切削液,通过冷风以及可自然降解的油剂和水,将产生的废液能够收回来二次利用。同时,在生产加工中摒弃了原有的冷却以及废液处理设备,还可以将能源使用降低20%。另外,这种技术对刀具磨损相对小,刀具比以往能多用两倍的时长。

3.3降低污染以及提高效益。

从传统的机械机床设备来看,其中将近有八成仍然使用切削液,对人体健康损害以及环境破坏都非常明显。然而,绿色机械加工液可以实现环保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且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对一个企业来说,这样做能够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由此可见,企业生产中应该将其广泛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机械加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在加工中推广绿色机械加工技术,以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加强对此项技术的研究,从而促使工业加工可以广泛应用绿色机械加工,促使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十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贵州省是全国贫穷落后的省份之一,贵州的农村山脊,人贫,教育滞后。1986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并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03年起,国家相继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等重大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了“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二十多年的逐步推进、实施,农村学校的基础建设、办学资源得到了改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2008年我县接受了国家“普九”验收,已达合格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1994年起,遵义师范院校开设音、体、美、幼专职教师专业,近20年,为遵义市农村中小学培养了大批合格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农村各中小学教师学历,在2000年前后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要求),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素质的优劣,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为此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德育为先,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省、市、县都拟有“素质教育评估指标”,各级分别对农村中小学进行评估验收。各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每年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采茶、为城镇打扫街道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五严禁五不准’”、“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三、存在问题。

“大班额”现象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还很凸出。

学校管理不到位,“大班额”问题得不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会严重失衡。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及部分中小学领导思考、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十三

缩小城乡差距,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设备、师资水平、教育经费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促进教育公平,这就是义教均衡发展的目标。具体的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使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切实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1、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均衡配置学校办学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相关精神。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经费配套投入、相关部门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农村各中小学配齐了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校舍面积增大,教学楼得到改建或重建;按要求修齐教室、专用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实验仪器室、实验室、团队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食堂生活设施得到改善;网络资源到到共享、班班通工程得到解决。美丽的教室,红色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按照要求得到了改善,基本达到国家提出的标准,缩小了农村区域之间的明显差距。平衡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2、教师素质提高。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琢磨基石的工匠,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贫穷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师资基本数量的缺少、学科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短缺、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是之前存在的真实问题。但是,二十年来,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引进优秀教师;加大对“豆芽科”教师的培养。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鼓励教师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学历提升,利用暑期时间组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教师培训、骨干教育培训、学科培训;学校整合等一系列措施。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文化水平、业务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突出矛盾象得到缓解。

3、教育质量提高。

学校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孤寡老人等);组织开展文娱汇演、一二·九爱国演讲、读书征文竞赛等丰富的活动。全面推进了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生动活泼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各地农村中小学享用先进资源,学习掌握先进教学理念,如在教学中采用“洋思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和堂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加学校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等艺术教育兴趣小组。学生没有了学习压力,生活得更愉快了,成长得更健康了。

(3)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根据国家“阳光体育工程计划”,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营养和健康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解决了学生每天的“营养餐”生活问题。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学生接受公平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学校和老师要把全部精力用到促进孩子的成长进步上来,农村中小学基本实行了划区域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学校不办实验班、重点班、实习班;教师不搞偿家教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以“师德六条”、“教学十不准”等规范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美了,教室亮了,设备齐全了,跑道红了,教师勤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巩固了,家长满意了,但是,要让城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差距缩得更小,就必须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校的内部管理。

二、切实抓好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要均衡,学校管理要跟上。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除了对教职工的学习、教育、关心、尊重、信任等之外,更重要的是拟有一套完整完善的管理制度。

1、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竞聘等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具有鼓励性。

2、学校教师工作考核要完善,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理、化、生实验教师,信息课教师,后勤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的肯定与评价、考核与奖励等措施。

3、完善实验仪器、乐器、电脑、班班通教学设备的开出使用及保管,图书借还阅览及保管等情况、达到的效果情况的评价等制度。不能完全以纸质资料印证工作完成情况。

4、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平台,结合实际扎实抓好,必须学有所得,得有所用。绝不能为了检查让教师花时间、费精力、做应付式的学习培训。

可见,学校内部管理是实现均衡教育的得力助手,只有学校内部管理好了,均衡教育才能得到快速、有序、良性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论文篇十四

1.快速转型,加强专业学习。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翡翠幼儿园(以下简称“翡翠幼儿园”)项目启动于,建设目标是“绿色建筑三星级校园”。为打造完美的生态校园,在筹建期,筹建教师快速从“教育人”向“建设人”转型,研读建筑图纸,认真分析功能定位和建筑细节,全程参与园所筹建。

2.关注细节,优化方案设计。

项目动土后,为力求室内精装、景观、弱电等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我们精心搜集素材,和设计师谈未来办园方案、谈幼儿园孩子的活动特点,与其沟通、磨合、共同创意,将“生态教育”的理念融合其中,致力于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建设。

二、空间艺术表达和体验—校园文化的物化发展。

1.空间的故事——优化形象标识翡翠幼儿园坐落在融汇科技灵感与生态灵性的生态示范区,幼儿园得名于园所旁美丽的翡翠湖湿地公园。园所的空间故事融入了幼儿园的标志设计中:芽型的logo似一只翠鸟倏地从翡翠湖面划过,带起了一弯美丽彩虹;青如黛色的湖面微波粼粼,港湾中一群小船就像我们的孩子般,喧嚷着即将起航。

2.空间的情感——美化建筑设计。

(1)视觉充分表达空间的文化张力。

幼儿园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就是通过空间的着意安排转化到每个人的视觉感受中。为表达积极的生命成长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的共生共荣,我们在基本空间视觉设计中采用了悦动明快与怡然自得的色彩和符号。葱郁欲滴的垂直绿化搭配鲜亮活泼的橙色建筑立面;中国红元素的大厅辅以绿色廊柱似的参天大树为每个可爱的`生命举托着稳定和安全……漫步在翡翠幼儿园里,随处都能找到生命的欢乐色彩,和谐巧妙的搭配潜移默化地缔造了这个幼儿园所孜孜追求的文化底蕴。

(2)视听觉协奏曲。

为了让孩子们自然地感知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美妙,园所在大厅空间设计中,大胆运用涡旋状的天顶来刻画空间模糊性和流动感,轻揉着空旷大厅的曼妙回音,演奏着视听觉共鸣的协奏曲。置身其中,整个大厅充满着流动和想象的氛围,充分契合儿童的秉性,有利于释放他们的心灵。

(3)听觉和触觉的通感。

我们充分展示“墙面文化”。在大厅的弧形墙上,可爱的卡通形象在视觉上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敢说敢唱的开放氛围。同时,我们将这种欢乐歌唱的情境谱写成园歌,从听觉上进一步将流动、活跃的氛围带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4)触觉和思维的互动。

在幼儿园大厅,一个灿烂的巨幅孩童笑脸墙拉近了空间和孩子们的距离。巨幅笑脸墙是由几千张小照片组成的微观世界,这些照片记录了翡翠幼儿园从奠基到建成、从首届新生报名到入园亲子体验……既有幼儿园的建设历史,又有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这种展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感受时间、体会成长,培养良好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和兴趣。

(5)思维和心灵的启迪。

空间的生命在于让孩子们释放各自的秉性与心灵。翡翠幼儿园通过多感官体验的精心安排与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呵护和培养,塑造孩子们活泼、开朗、温暖的性格与内心世界。

三、自然、建筑与孩童的共同成长—校园文化的精神继承。

1.倡导环境育人,提高教育实效。

作为国内首家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的校园,翡翠幼儿园透过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创造性地利用内部空间和外部场地,一地多用、合理规划,使整个园所建设突出了空间共享、自然为本、人文关怀、信息整合的特点,让孩子从建筑本身随处感知生命的快乐。

2.构筑生态家园,初显文化特色。

翡翠幼儿园倡导“把发现的快乐给予孩子”,通过种植活动、餐厨垃圾再利用活动、环境观赏等活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启蒙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把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结合于一体,直接促使幼儿有效成长,更为日后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今后的文化旅程还很长,只有当幼儿园里每名成员都自然浸润在这个环境中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恒久的魅力——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生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917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